养生健康

中医拔罐常用的体位有4种

中医拔罐常用的体位有4种

体位一:坐立位。坐立于木凳上,暴露后颈及背部,有利于吸拔颈肩和腰背脊椎两侧,以及大腿前上侧膝部等部位。

体位二:侧卧位。侧卧位可根据治疗需要,将两下肢均屈曲或一腿屈曲,另一腿伸直。有利于吸拔胸胁。髓和下肢内外侧等部位。

体位三:俯卧位。背面而卧,或头转向一侧或向下,下垫枕头,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肌肉放松,呼吸自然,暴露背部、下肢,有利于吸拔腰背、脊椎两侧,以及下肢后侧等部位。

体位四:仰卧位。仰面而卧,头下垫枕,下肢平伸或膝下垫枕,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或屈肘置于头部两侧,肌肉放松,暴露胸。腹部及上、下肢前内侧,有利于吸拔前胸、腹部、上肢、下肢前侧等部位

中医拔罐常用的九大穴位

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 “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三、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四、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五、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六、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

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七、大椎

大椎属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八、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

九、合谷

合谷就是俗称“虎口”的部位。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经从手出发,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合谷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也可以治疗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废物,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中医拔罐常用针罐法有何新特点

中医拔罐之针罐法是指先在一定部位施行针刺,待达到一定刺激量后,将针留原处,再以针刺为中心,拔上火罐,以增加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针柄不宜过长,以防吸拔时触及罐底,使针头深入体内出现危险。此法不得在胸、背部使用。

此法也可先在待拔穴位上针刺得气后立即出针,在针孔处拔罐,可吸出少量血液或组织液。此法可加大刺激量,提高针刺疗效,适用于顽固性痹痛证。也可局部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击体表,使皮肤潮红或微出血后再拔罐,并留罐5~10分钟,适用于麻木、瘫痪等病证。

中医拔罐之针罐结合,增强了对经络穴位的刺激量,常用于比较顽固的病证,如中医所指的“痹证”。如顽固性风湿痛、陈旧性筋骨损伤、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等。

中医拔罐,用针罐法应该注意手法的掌握,防止滞针、断针。

拔罐和刮痧哪个祛湿效果好

专家:都不好,祛湿主要靠内治

“拔出来的、刮出来的痧颜色越深,证明体内的湿气越重!”

祛湿,这是坊间对拔罐和刮痧主要功能的认知。殊不知这是一个巨大的误会!这两种中医传统疗法,其主要作用都不在祛湿,祛湿的作用也不明显!

中医专家提醒,岭南地区的人们不仅误解了拔罐和刮痧,还喜欢将“湿气重”挂在口边,身体困倦、懒怠动、上火、出湿疹都会被归类为湿气重,其实也未必如此。

拔罐和刮痧的目的都不在祛湿

“拔罐可以祛湿排毒,这是坊间对这种疗法最大的误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庄礼兴告诉新快报记者,在中医辨证中,拔罐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负压的挤压作用,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透到局部组织,疏通瘀滞,达到调理身体平衡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并不在祛湿,而在于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解毒等。因此,拔罐常被用于治疗经络不通的相关疾病,例如月经不调、颈肩腰腿痛等。同时,拔罐还有“泻火”功能,常用来治疗各种实症,包括热症和寒症。

刮痧与拔罐的原理相似,“刮出痧”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在经络、穴位上治疗,对于发烧、中暑、感冒等实症有较好的疗效,也能很好地缓解上火等热症。相比之下,刮痧作用在浅部,而拔罐的作用更深层;并且刮痧只能用在有实症、热症的人群身上,老人、小孩、体弱者,不建议刮痧,孕妇禁用。

祛湿主要靠内治,先利湿再调脾胃

很多人以为拔罐能够快速除湿,其实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中医所讲的‘湿’的本质是水。”庄礼兴说,湿气主要通过大小便、汗液排出。拔罐和刮痧虽然主要目的不在祛湿,但也“拔”出部分的组织液,有一定的祛湿作用。但由于出来的水分不多,祛湿作用其实十分有限。拔罐相对好一些,刮痧几乎没有祛湿的作用。

“祛湿主要靠内治,而非外治。”庄礼兴表示,湿气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证湿的类型,可以采用利湿的药物,缓解表面症状。由于湿气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蕴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湿之后,还得调理脾胃,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湿气重的典型症状

舌苔白厚、舌苔黄厚、口中粘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倦怠乏力、肌肉酸疼、大便黏滞等。

拔罐颜色越深越黑,湿气越重?

都是传说!颜色与血液、拔罐力度有关

如果说拔罐、刮痧的主要功能不在祛湿,那出来的“痧”的颜色有深有浅、有红有紫,这又是什么缘由呢?庄礼兴表示,要解释这点其实很简单。

首先,不同人的血液颜色不同,肤色也不同,出来的“痧”的颜色自然会不同。其次,出痧颜色深不深,还与拔罐的负压力有关。例如中医拔罐除了用火罐之外,还有竹罐、抽气罐等。其中,竹罐是在水中去氧,没有火罐的温度、排气的压力也相对较小,不仅操作不便,而且不够“给力”,出痧颜色容易偏浅。

刮痧和拔罐哪个去湿气 拔罐的目的不在祛湿

“拔罐可以祛湿排毒,这是坊间对这种疗法最大的误解。”在中医辨证中,拔罐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负压的挤压作用,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透到局部组织,疏通瘀滞,达到调理身体平衡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并不在祛湿,而在于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解毒等。因此,拔罐常被用于治疗经络不通的相关疾病,例如月经不调、颈肩腰腿痛等。同时,拔罐还有“泻火”功能,常用来治疗各种实症,包括热症和寒症。

中医拔罐疗法

中医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对于拔罐的原理中医和西医有着不一样的认识。

拔火罐乌黑怎么办呢

中医拔罐属于中医理疗,以调节人体内循环已达人体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下面介绍中医拔罐的常见情况及处理方法。拔火罐后出现紫红色的印子是正常的,一般情况下,这些罐印会在7天左右消散,如果您想快速消散的话,可以在做了罐24小时以后,用热敷或者艾灸的方法帮助消散。也可以多按揉一下帮助消散。

拔火罐留下的印子以及颜色的意义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

2、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3、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

4、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5、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

6、罐印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7、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

8、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9、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如果拔火罐出现了乌黑的情况,就说明气血循环不是很好,而且湿气是非常的重的,如果出现这样的印迹的时候,就需要小心了,很多人平时感冒时间长了,或者是一些脾胃不好的人是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的,平时要加强自己的身体锻炼,才能够避免湿气过重。

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4种

体位一:坐立位

坐立于木凳上,暴露后颈及背部,有利于吸拔颈肩和腰背脊椎两侧,以及大腿前上侧膝部等部位。

体位二:侧卧位

侧卧位可根据治疗的时实际需要,将两下肢均屈曲或一腿屈曲,另一腿伸直。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吸拔胸胁。髓和下肢内外侧等部位。

体位三:俯卧位

背面而卧,或头转向一侧或向下,下垫枕头,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肌肉放松,呼吸自然,暴露背部、下肢,有利于吸拔腰背、脊椎两侧,以及下肢后侧等部位。

体位四:仰卧位

仰面而卧,头下垫枕,下肢平伸或膝下垫枕,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或屈肘置于头部两侧,肌肉放松,暴露胸。腹部及上、下肢前内侧,有利于吸拔前胸、腹部、上肢、下肢前侧等部位。

拔罐时,具体选择哪种体位,要根据拔罐部位、舒适度等而定。拔罐时,可灵活掌握。

冬天可以拔罐吗

冬天也是可以进行拔罐的。

其实中医拔罐一年四季都是可以的,但是在不同的季节,拔罐需要有不同的注意事项,所以冬天也是可以进行拔罐的,并且还有不少的保健好处。

什么人不能拔罐减肥 拔罐减肥拔什么穴位

具体位置:该穴位于上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功效:拔罐该穴位有传导水液和脂肪,利水消肿的作用。

具体位置:该穴位于腹中部,平肚脐,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效:拔罐该穴位有通腹祛脂,调理脾胃的作用。

具体位置:该穴位于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功效:拔罐该穴位有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作用。

拔罐和刮痧哪个祛湿效果好

拔罐的目的不在祛湿

“拔罐可以祛湿排毒,这是坊间对这种疗法最大的误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庄礼兴告诉新快报记者,在中医辨证中,拔罐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负压的挤压作用,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透到局部组织,疏通瘀滞,达到调理身体平衡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并不在祛湿,而在于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解毒等。因此,拔罐常被用于治疗经络不通的相关疾病,例如月经不调、颈肩腰腿痛等。同时,拔罐还有“泻火”功能,常用来治疗各种实症,包括热症和寒症。

刮痧的目的也不在祛湿

刮痧与拔罐的原理相似,“刮出痧”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在经络、穴位上治疗,对于发烧、中暑、感冒等实症有较好的疗效,也能很好地缓解上火等热症。相比之下,刮痧作用在浅部,而拔罐的作用更深层;并且刮痧只能用在有实症、热症的人群身上,老人、小孩、体弱者,不建议刮痧,孕妇禁用。

祛湿主要靠内治,先利湿再调脾胃

很多人以为拔罐能够快速除湿,其实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中医所讲的‘湿’的本质是水。”庄礼兴说,湿气主要通过大小便、汗液排出。拔罐和刮痧虽然主要目的不在祛湿,但也“拔”出部分的组织液,有一定的祛湿作用。但由于出来的水分不多,祛湿作用其实十分有限。拔罐相对好一些,刮痧几乎没有祛湿的作用。

“祛湿主要靠内治,而非外治。”庄礼兴表示,湿气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证湿的类型,可以采用利湿的药物,缓解表面症状。由于湿气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蕴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湿之后,还得调理脾胃,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湿气重的典型症状

舌苔白厚、舌苔黄厚、口中粘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倦怠乏力、肌肉酸疼、大便黏滞等。

拔罐颜色越深越黑,湿气越重?

都是传说!颜色与血液、拔罐力度有关

如果说拔罐、刮痧的主要功能不在祛湿,那出来的“痧”的颜色有深有浅、有红有紫,这又是什么缘由呢?庄礼兴表示,要解释这点其实很简单。

首先,不同人的血液颜色不同,肤色也不同,出来的“痧”的颜色自然会不同。其次,出痧颜色深不深,还与拔罐的负压力有关。例如中医拔罐除了用火罐之外,还有竹罐、抽气罐等。其中,竹罐是在水中去氧,没有火罐的温度、排气的压力也相对较小,不仅操作不便,而且不够“给力”,出痧颜色容易偏浅。

拔罐常用的罐具

(1)兽角罐

兽角罐是以牲畜的角制成罐筒,多选用牛角、羊角制成,顶端磨成小孔,供排气用,为了不伤皮肤,底部角口磨平,使用时将兽角罐的罐口紧按在应拔皮肤上,用嘴吮吸其顶部的开口以形成负压,然后用半融的蜡或湿面团封闭。兽角罐是最古老的拔罐工具。目前,云南、贵州等地,仍有人用兽角拔罐。

(2)玻璃罐

玻璃罐是用耐热玻璃烧制而成,形如笆斗,肚大口小,口边外翻,用于火力排气法。优点是质地清晰透明,便于拔罐时在罐外直接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出于可掌握出血量的多少,特别适用于刺络拔罐法。缺点是容易破碎、导热快。在医疗单位这种罐应用最多。此外,凡是口且光滑、腔大、有吸附力的玻璃器吼均可以代替火罐应用。

(3)竹罐

竹罐用竹子制成,材料为坚固的细毛竹截成圆筒,一端留节为底,一端为罐口,中段略粗,两端略细,呈腰鼓状。其优点是取材容易,制作简便,轻巧价廉.不易损坏,且也可药熏,在南方多采用之。缺点是易燥裂漏气不易观察皮肤的变化。

(4)陶瓷罐

陶瓷罐为陶罐和瓷罐的统称,一般不严格区分。多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大小不等,口底平,中间略向外展,形如瓷鼓。用于火力排气法。优点是价格低廉,吸附力大,缺点是质重易碎,无法观察罐内皮肤的变化。在北方农村应用较普遍。

(5)挤气罐

挤气拔罐常见的有组合式和组装式两祌。组合式是由玻璃喇叭筒的细头端套一橡皮球囊构成;组装式是装有开关的橡皮囊和橡皮管与玻璃或透明工程塑料罐连接而成。其优点是不点火,不会烫伤,使用安全,方法简便,罐口光滑,便于观察。

(6)抽气罐

抽气罐常用青、链霉素药瓶,将瓶底磨掉制成平滑的罐口,瓶口处的橡皮塞应保持完整,留作抽气用;医药商店的器械柜也有出售成品真空枪抽气罐,它是有机玻璃或透明工程塑料制成,形如吊钟,上置活塞便于抽气。其优点是不用点火,不会烫伤,使用安全,可随意调节罐内负压,控制吸力,便于观察等。它是家庭最适用的抽气拔罐。

(7)金属罐

金属罐多以铜、铁、铝制成,状如竹耀。其优点是不易破碎,消毒便利。缺点是导热过快,成木价高,无法观察吸拔部位皮肤变化,故而现已很少应用。

(8)复合罐具

随着科学的发展,罐具配用治疗仪者越来越多。如罐内安装刺血器,也可在拔罐时接通电源,增加拔罐的温热效应,称为电热罐。另外,还有将红外线治疗仪、

紫外线灯管、激光发生器、磁铁等放入罐内,形成红外线罐,紫外线罐、激光罐、磁疗罐等。

拔罐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拔罐常用穴位有哪些

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 “长寿穴”。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合谷

合谷就是俗称“虎口”的部位。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也可以治疗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废物,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拔罐的时间不宜太久

外治方法,可以行气活血、疏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除风湿。因为操作简单、方便易行,成了民间常用的防病治病方法。

目前罐子的种类主要有竹罐、玻璃罐、橡胶罐和真空罐。竹罐因为需要用中药液来煮,比较复杂,使用较少。玻璃罐临床用的较多,能及时观察到皮肤的情况。橡胶罐用在相对不是很平的地方,比如关节部位等。家庭用罐一般选择真空罐比较合适。

医院拔火罐一般用镊子夹一小团棉球,蘸上适量酒精,罐口斜下,点燃棉球,伸入罐的底部绕1―3圈后抽出,并迅速拔上。注意不要让燃着的棉球碰到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目前罐子的种类主要有竹罐、玻璃罐、橡胶罐和真空罐。竹罐因为需要用中药液来煮,比较复杂,使用较少。玻璃罐临床用的较多,能及时观察到皮肤的情况。橡胶罐用在相对不是很平的地方,比如关节部位等。针灸专家称,拔火罐是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可以行气活血、疏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除风湿。因为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中医拔罐成了民间常用的防病治病方法。

目前罐子的种类主要有竹罐、玻璃罐、橡胶罐和真空罐。竹罐因为需要用中药液来煮,比较复杂,使用较少。玻璃罐临床用的较多,能及时观察到皮肤的情况。橡胶罐用在相对不是很平的地方,比如关节部位等。家庭用罐一般选择真空罐比较合适。

中医拔罐,医院拔火罐一般用镊子夹一小团棉球,蘸上适量酒精,罐口斜下,点燃棉球,伸入罐的底部绕1?3圈后抽出,并迅速拔上。注意不要让燃着的棉球碰到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当然家里用真空罐操作起来更为容易,也不会发生烫伤,只是祛风散寒作用比不上火罐。

哪些病适合中医拔罐

拔火罐常用于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等。但赵主任认为,在家里拔火罐只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病情比较严重的最好还是到医院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赵主任接着介绍了几种家庭拔火罐治疗常见病的方法。

腰痛:在腰部痛处和委中穴(腿弯正中)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肩周炎:在肩部疼痛的地方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落枕:在患侧脖子和背部,寻找压痛点,拔罐10分钟左右。

中医拔罐,起罐不要硬拔

在家里拔火罐时,罐口应光滑无破损,也不要太薄,防止把皮肤割伤了。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罐,像宽阔而肌肉丰厚的背部、大腿处,可以使用中、大罐,而小腿、手臂和颈肩部则适宜用小罐。

2. 留罐时间根据病情、部位决定。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间,否则可能会起泡。若是起泡比较细小,则不用特别处理,一般会自行消退;起泡较大时最好到医院处理,先局部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具刺破,敷上消毒纱布。

3. 起罐时别使劲往下拔,要一手握罐,一手压旁边的皮肤,让空气进去,罐自然就下来了,拔罐之后皮肤上的紫斑一般两周能消失。

4. 吃得过饱、过度劳累、饥渴时不宜拔罐。

5. 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地方,皮肤有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地方,都不能拔罐;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也禁止使用,以防流产。

中医拔罐养生常用穴位

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 “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三、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四、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五、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相关推荐

中医拔罐治疗颈椎病的妙方

得了脊椎病该如何是好呀?下面就介绍中医拔罐疗法,帮你赶走疼痛。中医拔罐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可是很多哦,最常见的就是拔竹罐和拔火罐。 中医教你拔罐巧治颈椎病 中医经络理论将人体分为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等部分,拔罐法即利用皮部治疗疾病,通过刺激皮部,改善经脉、络脉、经筋的气血运行,从而起到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的作用。 拔竹罐法: 取风池、大杼、风门、肩井、天宗、曲池等穴位。用加工过的不同口径的竹罐放在煮沸的热水锅内2~3分钟后取出,迅速放在体表部位上,留罐7~8分钟,使局部皮肤出现瘀血或充血,每日1次,10次为

中医拔罐瘦小腿方法

减肥一直是女性朋友永恒不变的话题,这里中医专家教导各位中医拔罐瘦小腿,让你的小腿瘦的漂亮瘦的匀称。 拔罐减肥是通过刺激腧穴、调整经络达到加强脾肾的功能,扶正祛邪来达到减肥这一目的。拔罐减肥是一种安全,效、不反弹的减肥方法。想减那里就减那里。腿部肥胖的原因,除了天生腿粗外,饭后经常坐着或长时间站立,亦会将脂肪堆积于下身,令大腿及小腿变粗。另外,爱吃盐分较重的食物,或突然饮大量开水,肌肉长时间无法伸展,水分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也容易令腿部变粗、形成腿部水肿。 中医拔罐瘦小腿的做法很简单,只需8个火罐,配合中药

拔罐和刮痧哪个祛湿效果好

专家:都不好,祛湿主要靠内治 “拔出来的、刮出来的痧颜色越深,证明体内的湿气越重!” 祛湿,这是坊间对拔罐和刮痧主要功能的认知。殊不知这是一个巨大的误会!这两种中医传统疗法,其主要作用都不在祛湿,祛湿的作用也不明显! 中医专家提醒,岭南地区的人们不仅误解了拔罐和刮痧,还喜欢将“湿气重”挂在口边,身体困倦、懒怠动、上火、出湿疹都会被归类为湿气重,其实也未必如此。 拔罐的目的不在祛湿 “拔罐可以祛湿排毒,这是坊间对这种疗法最大的误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庄礼兴告诉新快报记者,在中医辨证中,拔

拔罐减肥的适宜人群

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养生、调理方式,而现在中医拔火罐的减肥功效也被充分认识。中医拔火罐从调理人体的新陈代谢着手,达到减肥的目的,其安全、健康、不伤害生理的优点被人们所认可,因此很多朋友都选择这样的方式来减肥。但是,拔罐减肥也并非人人适宜尝试,哪些人更适宜拔罐减肥呢? 拔罐减肥适合于长期减肥无效,或者药物减肥体内产生抗药物性的肥胖患者。 1、减肥无效或反弹的朋友:尝试过各种减肥方法却无法完全解决问题,让肥胖者几乎绝望。 2、身材臃肿的朋友:身材并不肥胖,但腰部、臀部过度隆起,可以尝试拔罐减肥。 3、产后肥胖的

拔罐体位及事项

体位一:坐立位 坐立于木凳上,暴露后颈及背部,利于吸拔颈肩和腰背脊椎两侧,以及大腿前上侧膝部等部位。 体位二:侧卧位 侧卧位可根据治疗需要,将两下肢均屈曲或一腿屈曲,另一腿伸直。利于吸拔胸胁。髓和下肢内外侧等部位。 体位三:俯卧位 背面而卧,或头转向一侧或向下,下垫枕头,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肌肉放松,呼吸自然,暴露背部、下肢,利于吸拔腰背、脊椎两侧,以及下肢后侧等部位。 体位四:仰卧位 仰面而卧,头下垫枕,下肢平伸或膝下垫枕,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或屈肘置于头部两侧,肌肉放松,暴露胸。腹部及上、下

什么是中医拔火罐疗法?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拔火罐(8张)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适用。还称“拔罐子”。火罐、气罐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

中医拔罐治痔疮

痔疮是肛门疾病中的常见多发病。在直肠下端粘膜下和肛门皮下静脉丛,因血管扩张形成团块。根据发病的部位不同,分内痔、外痔和混合痔3种。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胃肠燥热,伤津耗液,燥屎内结,下迫大肠;或因湿热下注,蕴聚肛门,气滞血瘀,经脉壅遏,筋脉驰纵,致生痔疮。 临床表现以便血、肛门脱出肿物、肿胀、痒痛为主。内痔生于肛门内(齿状线以下),外痔生于肛门外(齿状线以上),混合痔生于肛门内外。若便血反复出现,可导致贫血而出现头晕、目眩、乏力等贫血症状。 中医拔罐治痔疮--取穴处方:大肠俞 中医拔罐治痔疮--方法:用

女人拔罐好还是刮痧好 拔罐和刮痧如何正确选择

刮痧通过在经络、穴位上刮痧,不仅对发烧、中暑、感冒等实证较好的疗效,还能很好地缓解上火等热证。 刮痧排毒去热的作用,对于上火,特别是实火,也就是口干口臭,胸闷烦躁,易怒等症状时,刮痧症状很显著,刮痧只能用在实证、热证的人群身上,老年人、小孩、体弱者不建议刮痧;孕妇禁止刮痧。 拔罐能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解毒等。因此,拔罐常用于治疗经络不通所致的月经不调、颈肩腰腿痛等症。同时,拔罐泻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实证。

中医拔罐治病哪些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与针灸一样,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物理疗法。”专家说,拔罐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常见疾病都可以用拔罐方法进行治疗。如急慢性支气管炎、颈椎关节痛、消化不良、神经性疼痛、高血压、发烧感冒等。 选“罐”讲究 专家指出,拔罐时用的“罐”许多种,常见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抽气罐等。其中玻璃罐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因其光滑透明,可以观察到罐内皮肤充血、淤血、起泡及出血情况

中医拔火罐注意事项

我们知道,拔火罐是中医常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治疗许多疾病,所以现在这一方法受到了患者的欢迎,很多人在去看中医时都会要求医生给自己拔火罐,殊不知,拔火罐虽好,但也不能毫无节制的进行,不然的话反而会对身体不利,尤其是在秋季转凉后更是如此,专家说秋季中医拔火罐不宜多。 中医在治疗很多疾病上都自己的一套方法,这些方法能起到很好的功效,中医拔火罐就是很受人们追捧的一种方法,正确的拔火罐确实对治病益,但专家提醒也不能滥用,否则害无益。 正确的拔罐次数应在于一周不能多于两次,其实,很多人往往在一周一次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