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对脾胃有什么好处 艾灸对脾胃的好处

艾灸对脾胃有什么好处 艾灸对脾胃的好处

人体消化液减少,机械性消化功能减弱的时候,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出现胃胀痛,食欲差,便溏,疲倦乏力等症状。通过艾灸刺激相关穴位,可以行气活血,达到健脾养胃的效果。

小儿疳积能艾灸吗

小儿疳积能艾灸。

小儿疳积时间长,消耗掉身体正气,就会造成气血两虚,而艾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有助于补充阳气,通畅经络,补益脾肾,从而对治疗疳积起到一定的作用。具体艾灸方法如下:

脾胃不和型疳积艾灸

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穴为主。

治法:健脾和胃。

艾灸处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取穴方义:疳积者,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上下不通之痞病也,故本方首选脾俞,以其有健脾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小儿疳积。

中脘居中焦,胃于任脉,为胃经之募穴和六腑会穴,具有健脾益胃,降逆和中,化湿消积之功,为治胃病之主穴。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针灸甲乙经》曰: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

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上下通泰,何积聚只之有?以上四穴相配,为治脾胃不和疳积之要方。

艾灸方法:

1.温和灸:以细枝艾条回旋温和灸上四穴,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

2.艾柱灸: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

脾虚夹积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经外奇穴为主。

治法:健脾化积消痞。

艾灸处方:章门,四缝,膏肓。

取穴方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章门穴在肝经上,又是脾经之募穴和脏之会穴,具有疏肝健脾,化滞利湿之功。

四横为治小儿疳积之要穴,因其病久积甚,故选用膏肓,意在滋肺健脾,益肾培元,扶正化积。

艾灸方法:

1.艾炷灸:取章门,膏肓,用小米粒大艾炷灸之,每穴3-5壮,每日1次,3周为一疗程。隔物灸即可。

注:将三棱针消毒后点刺四横穴,出黄稠粘液为佳。

气血亏耗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任脉为主,兼取督脉及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之穴。

治法:补气益血,回阳固脱。

艾灸处方:神阙,关元,长强,章门,脾俞。

取穴方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乃为血,水谷精微必赖胃之腐熟和脾之转输,再加心肺阳气锻炼,方可化生气血。本方取神阙,补益脾胃,调气暖中;用关元温肾壮阳,壮火以煖土;长强回阳固脱;章门疏理肝脾,化湿滞,是寓疏于补之中的配穴方法。

艾灸方法:

1.艾炷灸:上方选取2-3穴,取艾炷如麦粒大,每穴灸5-10壮,间日1次。

2.隔盐灸:取神阙穴,凡脱症急用粗盐填平肚脐,用黄豆粒大艾炷隔盐灸之,每次20-30壮。

调理脾胃艾灸哪里 艾灸胃俞-和胃健脾

胃俞取穴:找到第12胸椎,在它的骨性标志下,旁开1.5寸处,即为该穴。

功效主治: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肠炎,失眠等症。

补脾艾灸哪里

艾灸脾俞调和脾胃

脾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处,宜采用俯卧取穴,也可以采用坐位。

艾灸方法:俯卧,按照要求找准穴位,取燃着的艾条在手,悬于脾俞穴上方,感受脾俞的灼热质感,注意施灸者不要将灸灰掉落在被灸者身上,以免烫伤,每次灸5-10分钟为宜。

艾灸功效:脾俞是脾反应在背部的腧穴,灸治这个穴位能调和脾胃,消除体内湿热之气,缓解肢体乏力,背部等症状。

艾灸血海补脾益血

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

艾灸方法:取燃着的艾条在手,燃端对准血海,以感到温热为度,注意燃端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每次灸3-5分钟。

艾灸功效:血海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灸此穴位能补脾益血,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在饭前灸治不但能起到控制食欲的功效,还有预防雀斑的作用。

艾灸三阴交健脾除湿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呈直角取穴。

艾灸方法:屈膝正坐,取燃着的艾条在手,燃端对准三阴交,以感到温热我梅毒,注意燃端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每次灸5-8分钟。

艾灸功效: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足部的三条阴经气血经气在本穴交会,是可以经常灸治的保健穴。经常灸三阴交穴,除了健脾除湿,消除虚胖外,还能起到美容的功效。

脾俞在人体背部的哪边 怎么艾灸脾俞

艾灸脾俞穴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可以使用艾条来艾灸,每次需要五分钟到十分钟左右,每天艾灸一次或者隔一天艾灸一次,需要连续艾灸1到3个月。艾炷直接灸,每次5到7壮,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灸1-2个月,隔姜灸,每次5-7壮,艾炷如枣核大,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灸1个月。

艾灸减肥灸哪个部位瘦得最快

肥胖的人群多伴有胃火旺盛、脾胃功能失调的现象,需通过艾灸脾胃经以及大肠经上的诸多穴位来调理脾胃功能,从而起到减肥效果,临床上常见的穴位有:腹部的中脘穴、关元穴、大横穴,腰部的肾俞穴、腰阳关穴,下肢的三阴交穴、丰隆穴等。

通过艾灸刺激穴位,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温热散寒的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中的细胞新陈代谢能力,使身体内的多余的脂肪组织分解等,将毒物排出体外,调节气血,增强人体的脏腑功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减少对脂肪的吸收,有效达到减肥目的。

呕吐艾灸哪里可以缓解

呕吐应该辩证分型来取穴进行艾灸,具体分型如下:

外邪犯胃型呕吐艾灸

主要症状:突然呕吐,兼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胸腹满闷,苔白。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中府,大椎,风门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中府,于俯卧位加灸大椎,风门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然后俯卧,去2双胃俞穴温和灸5-10分钟,灸法同上。

艾灸功效:解表化浊。

饮食停积型呕吐

主要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吐后则舒,苔厚腻。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建里,神阙,阴陵泉,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建里,神阙,阴陵泉,与俯卧位加灸脾俞穴。

艾灸手法:各穴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据穴区部位切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新鲜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用火点燃艾炷进行施灸,待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灸3-5壮。

艾灸功效: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呕吐

主要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满闷,胀痛不舒,苔薄。

艾灸疗法:灸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艾灸手法:用一手中指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垂直悬灸所选穴位的皮肤,离皮肤3-4厘米,以感觉温热至微有灼痛感为度,如果觉得太热可以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脾胃虚弱型呕吐

主要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或稍觉劳倦,即困惫乏力,眩晕呕吐,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神阙,关元,脾俞,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关元,于俯卧位加就脾俞,肾俞穴。

艾灸手法:同上述艾灸手法一致。

艾灸功效: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艾灸一般在什么时间做比较好 艾灸哪里可以减肥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看,肥胖是因为脾胃的运转功能不佳,导致痰湿内聚,所以若是要艾灸的话,那么其需要艾灸脾胃相关的穴位,一般推荐是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来进行艾灸。

其艾灸下肢部位和腹部的穴位也是可以起到辅助减肥效果的,一般建议是可以选择呢天枢、足三里、丰隆、关元、水分、下巨穴等穴位艾灸。

艾灸脾俞的位置图 艾灸脾俞的好处

艾灸脾俞能健运脾胃,加强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补阳气血,增强体质,对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均有很好的调整作用,并且可以主治脾的病症。具体好处表现在以下方面。

脾俞的作用与功效 艾灸脾俞的作用和功效

艾灸脾俞血还可以达到调和脾胃效果,可以让身体乏力的症状得到解除,还可以起到散湿热效果,背部疼痛的症状也可以得到改善。同时也可辅助治疗胃溃疡,胃炎,胃出血,胃扩张神经性呕吐,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艾灸脾俞的好处 调和脾胃

艾灸脾俞穴能调和脾胃,解湿热之气,消除肢体乏力,背痛等虚劳症状,同时也可辅助治疗胃溃疡,胃炎,胃出血,胃扩张神经性呕吐,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艾灸脾俞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

脾主运化水谷,主四肢,肌肉,能统摄血液,开窍于口唇;胃司受纳,通主水谷,故皆为仓禀直官,主宰中焦,脾,胃,十二指肠,小肠,胆,胰等的消化和吸收作用。艾灸脾俞能健运脾胃,加强集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补养气血,增强体质,对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均有很好的调整作用。

1.脾俞是脾的背俞穴,主治脾的病症,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失运化,则消化功能减弱,以及由此而致的身体衰弱,脾俞穴有促进脾的运化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故能治疗脾胃虚弱,慢性消化不良,胃痛,十二指肠溃疡等症。

2.脾的运化还包括水湿的运化,水液代谢障碍,则水湿滞留,引起水肿,灸脾俞有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作用。

3.脾统血,脾不统血,则血不归经引起皮下出血,崩漏,灸脾俞,有补脾摄血的作用。

脾俞穴在第11与第12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

取穴:病人取正坐或俯卧位,按第11椎下脊中穴旁开1.寸5分取穴,简便取法,可先摸到肩胛骨下角平为第7胸椎下。

艾灸脾俞的位置图 补虚利湿

脾是主管人体水谷运化的重要器官,主要与消化有关,是气血化生的根源,艾灸脾俞穴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及治疗气血虚弱引起的疾病有重要意义。艾灸脾俞穴时配合使用胃俞穴,治疗效果更佳。

相关推荐

艾灸肚脐眼的功效 健脾和胃

艾灸性质温热,在进行艾灸时肚脐部位也可以感觉到温热,经常艾灸肚脐可以助于增强人体的脾胃功能,让脾胃阳气上升,浊阴下降,可以起到健脾止泻、和胃健中的作用,对于胃寒引起的胃痛、呕吐、泄泻、恶心、痞满等症具较好的改善作用。

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1、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痰湿体质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湿,化痰去浊,艾灸调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痰为基础,保存体内阳气。一般施灸艾灸主要是以下三个穴位: 艾灸脾俞,穴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回旋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调理肝脾。 艾灸胃俞穴,胃俞穴的位置: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温和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

艾条的功效与作用 改善脾胃功能

艾条艾灸的养生保健手法还具促进消化、改善脾胃功能的功效,针对不愿吃饭、厌食的人,艾灸可以增加食欲,改善脾胃功能,慢性腹泻的病人艾灸以后可以起到实大便的作用。

拉肚子怎么艾灸 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 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取俯卧位灸以上穴位。 艾灸手法:1.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2.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疗法3:灸申脉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雀啄灸法,将艾条点燃,对准所选穴位,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以较强烈的温热刺激,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日1次。 艾灸疗法4:灸足三里穴。

气虚的症状哪些 到底该如何补气

艾灸补气血,比十全大补汤还效。艾灸本来就具升发气血,推动气血的一个运行作用。 第1步:艾灸脾胃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气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 第2步:艾灸养肝血补气虚。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 第3步:艾灸远寒邪。 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

消化不良艾灸哪里最好

艾灸中脘健脾益胃 取穴: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 艾灸功效: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主治:胃痛,腹胀,腹痛,反胃,恶心,呕吐,泛酸,食欲不振及泄泻等消化系统的肠胃功能紊乱症。 艾灸天枢通调肠腑 取穴:采用仰卧姿势,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在肚脐中间往两侧两三指即为该穴。 艾灸功效:健脾和胃,通调肠腑。 主治:便秘,腹胀,腹泻,腹水,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艾灸足三里健脾和胃 取穴: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手的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

艾灸脾胃什么好处 艾灸神阙穴健运脾胃

神阙位于肚脐中央。 艾灸方法:用温和灸或隔物灸,如将盐填脐心上,置艾柱灸之,艾灸此穴选择冬季为宜。 艾灸好处:神阙为任脉之要穴,具温阳益气,补肾健脾之功,亦延年益寿之功效。

胃痛艾灸哪里最好

胃痛艾灸取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下缘对着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下数4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健脾和胃,利湿升清,主治胃痛,呕吐,胸胁胀痛等症。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往下数1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和胃调中,祛湿消积,主治脾胃虚弱,脘腹胀痛,翻胃吐食,饮食不下,肠鸣腹痛等症。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神阙(肚脐)与左右两侧肋骨在胸前交汇点连线的中点处。艾灸功效:理气和胃,化

艾灸脾胃的位置图 足三里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驱邪防病的功效,对于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便秘、虚弱羸瘦等一定作用。

拉肚子艾灸什么部位 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或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分钟;或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功效:补肾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