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痛经拔罐的位置图 拔罐治疗痛经的方法

痛经拔罐的位置图 拔罐治疗痛经的方法

中极,三阴交,地机,十七椎,次髎留罐法:患者取仰卧位,选取中等大小罐具,火罐和抽气罐均可, 原则上留罐10-15分钟,也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皮肤细嫩者可适当减少留罐时间。

血海刺络拔罐法:用酒精,碘酊消毒手,穴位和罐具,用三棱针点刺穴位后,快速吸拔火罐于穴位上,待出血量满罐即可起罐,一般留罐10分钟。

拔火罐有什么禁忌吗 拔火罐的禁忌

禁忌一:拔火罐后就洗澡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溃、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感冒。

建议:正确的洗澡时间是在拔罐后的1小时~2小时。拔罐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禁忌二:时间越长越好

不少人认为拔火罐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甚至认为,要拔出水疱才能体现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因为拔火罐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水疱,这样不但伤害到了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建议:正确的拔火罐时间应该是在10分钟~15分钟。如果是身体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时间要减半。

禁忌三:同一位置反复拔

很多患者生病后,常在同一个位置反复拔火罐,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比如红肿、破损。

禁忌三:有肺部慢性病的人会导致肺泡破裂

有肺部基础病的患者,如慢阻肺、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不适用拔火罐。肺部有炎症时,经常会伴随肺泡的损伤或肺部有体液潴留。

如果用拔火罐进行治疗,会使胸腔内压力发生急剧变化,导致肺表面肺大泡破裂,从而发生自发性气胸。

(1)就近拔罐

就近拔罐即在病痛处拔罐,也就是在阿是穴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如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阿是穴是中医以病痛局部或敏感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部位的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灵枢经筋》说:“以痛为输”、即根据痛的部位来定位。阿是穴这一名称,是《备急千金要方》开始提出来的。它既无具体的穴名,又无固定的位置,临床上多用于疼痛性病症。阿是穴在疾病诊断上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在足三里下1~2寸间有明显压痛,结合临床右下腹部疼痛等体征,有助阑尾炎的诊断。

(2)远端拔罐

远端拔罐就是在远端病痛处拔罐。这远端部位的选择是以经络循环为依据,刺激经过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如牙痛拔合谷,胃腹疼痛拔足三里,颈椎疼痛拔足三里等。

(3)特殊部位拔罐

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因此,可根据病变特点来选择拔吸部位。如:大椎、曲池、外关等有退热作用。如治疗发热时,可以在上述部位处拔罐。内关对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心跳过缓、过急可以选择此穴。

(4)中间结合,强调脊椎

颈椎部是指颈椎到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头部、颈部、肩部、上肢及手部的病变和功能异常。如头晕、头痛、颈椎病、落枕、肩周炎、手臂肘腕疼痛等。

胸椎上部是指第一胸椎到第六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心、肺、气管、胸廓的病变。如心悸、胸闷、气短、咳喘、胸痛等病症。

胸椎下部是指第七胸椎到第十二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肝、胆,脾、肠等器宫的痛症。如肝区胀痛、胆囊炎、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肠炎、腹痛、便秘等病症。

腰椎部是指腰椎以下的腰椎部,主要治疗肾、膀胱、生殖系统、腰部、臀部、下肢各部位的病变。如肾炎、膀胱炎、痛经、带下、阳痿、腰椎增生、椎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疼痛等病症。

风湿性关节炎如何拔罐

(1)火罐法:腰下部位及上肢部关节炎取大椎、身柱、风门、心俞、膈俞,腰下部及下肢部关节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肠俞。先取大小适宜之火罐于主穴处拔4—6 罐,然后依据患病部位的不同而选用穴位,每部位拔4—8罐不等。留罐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两周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6天。(穴位位置见图88)

(2)刺络拔罐法:取病变关节附近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然后进行拔罐,使拔后皮肉发生红晕或出少量血液。留罐10—15分钟。2—4天施术1次,5次为1疗程。适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3)针罐法:主穴取大椎,游走性疼痛在上肢者配肩贞、肩髎、肩髃;在躯干者配命门、肾俞(双);在下肢者配委中、承山。大椎穴只拔罐,不针刺。配穴针刺得气后用闪火法,将针扣留在火罐内,留针、罐15—20分钟。每周3次,10次为1疗程。

(4)药罐法:取疼痛所处的经络穴位、阿是穴。用直径4—10厘米的竹管,经药汁(透骨草、防风、川乌、草乌、荆芥、独活、羌活、寄生、艾叶、红花、牛膝、桂枝、川椒各100克,煮沸10—15分钟后取汁)煮沸3分钟后,在所选择的治疗部位拔罐。病情较重者,可用密排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风湿性关节炎的拔罐方法

风湿性关节炎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面对这样的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我们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来治疗呢?如果选择拔罐的方法能否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下拔罐的具体治疗方法吧。

药罐法

取疼痛所处的经络穴位、阿是穴。用直径4—10厘米的竹管,经药汁(透骨草、防风、川乌、草乌、荆芥、独活、羌活、寄生、艾叶、红花、牛膝、桂枝、川椒各100克,煮沸10—15分钟后取汁)煮沸3分钟后,在所选择的治疗部位拔罐。病情较重者,可用密排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针罐法

主穴取大椎,游走性疼痛在上肢者配肩贞、肩髎、肩髃;在躯干者配命门、肾俞(双);在下肢者配委中、承山。大椎穴只拔罐,不针刺。配穴针刺得气后用闪火法,将针扣留在火罐内,留针、罐15—20分钟。每周3次,10次为1疗程。

火罐法

腰下部位及上肢部关节炎取大椎、身柱、风门、心俞、膈俞,腰下部及下肢部关节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肠俞。先取大小适宜之火罐于主穴处拔4—6 罐,然后依据患病部位的不同而选用穴位,每部位拔4—8罐不等。留罐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两周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6天。(穴位位置见图88)

刺络拔罐法

取病变关节附近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然后进行拔罐,使拔后皮肉发生红晕或出少量血液。留罐10—15分钟。2—4天施术1次,5次为1疗程。适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拔罐位置图 坐骨神经痛拔罐有用吗

有用。

中医认为,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主要是跟患者的经络不通,血脉不能很顺畅的运行有很直接的关系。拔罐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对不同原因引发的坐骨神经痛症状采用不同的穴位来进行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风湿性关节炎的拔罐方法

药罐法

取疼痛所处的经络穴位、阿是穴。用直径4—10厘米的竹管,经药汁(透骨草、防风、川乌、草乌、荆芥、独活、羌活、寄生、艾叶、红花、牛膝、桂枝、川椒各100克,煮沸10—15分钟后取汁)煮沸3分钟后,在所选择的治疗部位拔罐。病情较重者,可用密排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针罐法

主穴取大椎,游走性疼痛在上肢者配肩贞、肩髎、肩髃;在躯干者配命门、肾俞(双);在下肢者配委中、承山。大椎穴只拔罐,不针刺。配穴针刺得气后用闪火法,将针扣留在火罐内,留针、罐15—20分钟。每周3次,10次为1疗程。

火罐法

腰下部位及上肢部关节炎取大椎、身柱、风门、心俞、膈俞,腰下部及下肢部关节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肠俞。先取大小适宜之火罐于主穴处拔4—6罐,然后依据患病部位的不同而选用穴位,每部位拔4—8罐不等。留罐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两周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6天。(穴位位置见图88)

刺络拔罐法

取病变关节附近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然后进行拔罐,使拔后皮肉发生红晕或出少量血液。留罐10—15分钟。2—4天施术1次,5次为1疗程。适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拔罐位置图 坐骨神经痛拔罐位置

治疗措施:疏通经络、行气止痛,取局部穴位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以足太阳、足少阳经x穴为主。

拔罐取穴:主穴:环跳、阳陵泉。配穴:足太阳经型者加秩边、承扶,殷门,承山;足少阳经型者加风市,膝阳关,悬钟。

治疗功效:由于坐骨神经痛有沿足太阳经,足少阳经放射疼痛两种情况,故循经取足太阳经穴和足少阳经穴以疏导两经闭阻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环跳为两经交会穴,一穴通两经;阳陵泉乃筋之会穴,可舒筋通络止痛,故可通用;有腰骶部疼痛者,加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疏调腰部经络之气;与天气变化有关者,加大椎,阿是穴温经止痛,气滞血瘀者,加膈俞化瘀止痛。

拔罐减肥有效吗

背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 5分钟,每周2~3次。脾俞穴(图示中最上面的一个)功效:发散脾胃之热。三焦俞穴(图示中下面的一个)功效:将全身水湿气通调至膀胱经,再排出体外。

腹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20分钟,每周2~3次。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功效:聚集及传导水液和脂肪。大横穴(位于肚脐右侧)功效:通腹去脂,调理脾胃。关元穴(肚脐下面)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效用。

下肢穴位

以下穴位选择适宜体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l 5分钟。每周2~3次。

血海穴(图示中上面的那个)功效:减肥,清血利湿。足三里穴(图示中下面的那个)功效:通经活络、补中益气。

拔罐作用编辑由于拔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拔罐减肥的具体方法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拔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罐同时施行。与传统拔火罐不同的是,采用真空拔罐疗法。真空是通过真空负压的作用,对人体的吸拔,刺激穴位,排瘀疏松,打通经络、畅通气血,增强细胞活性,改善内循环,使体内堆积的脂肪加速消耗、分解。除了可减去体表脂肪,对深层脂肪也有一定的作用。

心绞痛拔罐位置图

1.至阳穴位置:

至阳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下凹陷中,属督脉。

2.至阳穴取穴方法:

至阳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伏卧位取穴。

3.至阳穴功效:

壮阳益气。至阳穴有理气宽胸、疏肝和胃、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作用。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穴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1.巨阙穴位置:

巨阙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巨阙穴取穴方法:

取穴位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位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巨阙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之处,再向下二指宽即为此穴)。

3.巨阙穴功效:

募集心经气血。巨阙穴有理气安神,和胃利膈作用。

1.膻中穴位置:

位于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2.膻中穴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按压有酸胀感。

3.膻中穴功效:

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1.膈俞穴位置:

膈俞穴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八会穴之血会。

2.膈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膈俞穴功效:

散热化血。膈俞穴有活血化瘀、宽胸利膈、理气宽胸、活血通脉的作用。

腰痛拔罐的位置图 腰痛拔罐有效果吗

腰痛按照病因辩证分型可分为寒湿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等型。治疗时以补肾强腰,舒筋通络,止痛为主。

拔罐主要是以各种罐状器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或挤压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上,产生温差或压力等良性刺激,造成局部组织瘀血,通过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效果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因此对腰痛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腰痛拔罐的位置图 腰痛拔罐治疗方法腰痛拔罐治疗穴位搭配

1.取腰背部肾俞,命门穴,各反复闪罐20次,隔日1次。或取腰背部肾俞,腰阳关穴,拔罐后留罐10-5分钟,直到皮肤出现潮红为止。

2.取元胡20克,透骨草,穿山甲,川芎各15克,赤芍,防风各10克,乳香,没药,羌活,防己,当归,甘草各6克,浸泡后水煎取药液。将竹罐在药液中煮沸3-5分钟。取出擦干,迅速扣在腰背肾俞,命门,腰阳关,阿是穴,下肢腘窝委中穴,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拔罐疗法治疗慢性病效果不错

感冒 感冒了头昏、鼻塞、肩背酸痛,这时在肩膀和后背上拔上几个火罐,立时会感觉肩背松快、头脑清醒。

慢性咽炎 药物治疗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可要是时不时地在脖子前面的廉泉穴或天突穴拔上个罐,会让你迅速不那么“堵得慌”。

慢性鼻炎 在后背脊柱两侧的膀胱经第一侧线走罐治疗,效果非常好。fvb爱康网 - 爱健康

痛经 拔罐对寒湿凝滞型和气滞血淤型的痛经效果明显,可在腹部的中极、归来、天枢穴和背部的肝俞、肾俞穴上拔罐。

运用拔罐疗法还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养颜美容,是家庭保健的好帮手。

很多人对拔罐有个误区,认为拔罐后印迹越深越好。对此,周教授提示,拔罐部位的淤青程度主要是提示身体局部寒、淤、湿等病邪的程度,但并非淤青越深效果越好。火罐吸附的强度要以不损伤皮肤为度,局部皮肤有炎症或是溃破、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都不宜拔罐。另外,在前一次拔罐部位的淤青没有消失之前,不要在原处拔罐。

坐骨神经痛拔罐位置图 拔罐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注意事项

1.叩刺时注意力度不要过大,以免受伤。

2.走罐时,掌握手法的轻重,宜由上而下走罐,并经常蘸取植物油或水保持润滑,以免刮伤皮肤。

3.局部出血处皮肤器官后用酒精棉球消毒擦净。

4.如因肿瘤,结核引起坐骨神经痛者,应先治疗其原发病,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症状可配合牵引或推拿治疗。

5.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椎间盘突出者须卧硬板床,腰部宜束阔腰带。

相关推荐

压痛拔罐位置示意

位置: 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取穴。 取穴方法: 侧坐,在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切迹之间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功效: 消肿止痛,安神利窍,聪耳通络。 位置: 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 取穴方法: 上下牙关咬紧时,隆起的咬肌高点处,按之凹陷处即是。 功效: 颊车穴有疏风通络、利节消肿、祛风清热、开关通络等作用。 位置: 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俞

拔火罐能治面瘫吗注意什么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

拔罐减肥的位置36个 拔罐的方法有哪些

用于病变范围较小的疾病或压痛点。可按病中耽穴变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髑穴拔罐等。 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数十个部位。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瘀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附几个罐子进行拔罐治疗。 罐子吸上后,立即取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病例。 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

拔罐的好处 拔罐痛经

痛经是许多女性朋友多会遇见的事情,拔罐可以有效缓解痛经。在腹部的中极、天枢穴或在背部的肾俞穴上拔罐都可有效缓解痛经

膝关节拔火罐的方法有哪些呢

拔火罐是把罐加热排除空气然后口朝下吸在皮肤上, 有研究显示,拔火罐对下背痛的治疗效果堪比止痛药。其他研究显示,拔罐对影响面部神经的三叉神经痛有积极作用。现在,德国柏林沙里泰大学的研究人员希望,在一项新实验中看到拔罐对膝关节炎患者有着类似的效果。 现在很多人都患有膝痛,骨关节炎经常是造成膝痛的主要原因。磨损造成保护性表层或者骨骼下软骨的损伤。长期损伤会导致关节内骨骼的摩擦痛。通常50多岁的老人易患膝关节炎。这种疾病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体重超重、关节曾经受损和疾病家族史。膝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包括服用止痛剂、物理

拔火罐的位置怎么选择

传统医学注重背部的养生保健,就是运用拔罐、捏脊、擦背、捶背、刮痧等方法。作用于背部经络和背俞穴,起到强身健体以及辅助治疗相应脏腑疾病的作用。 现代人大多久坐少动,容易造成背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拔罐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而且背部比较平整,肌肉丰厚,易于拔罐,尤其是拔膀胱经,是最普遍的一种养生手段。目前临床上的做法主要是顺着膀胱经从颈部到背部进行走罐,然后会在特定穴位上留罐。 拔罐最优势的疗效是它可以疏通经络、疏风散寒,对于普通感冒或受寒造成的肩背腰部疼痛,辅助治疗效果最好。感冒可选择大

不可不知的拔罐注意事项

拔罐是中医的特色疗法,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拔罐来治愈。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慢慢吸出病灶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目的,从而达到治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另外,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头痛、咳嗽、眩晕、眼肿、气喘、腹痛等毛病。不过,拔罐的一些注意事项大家一定要注意。 专家指出,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4种 体位一:坐立位 坐立于木凳上,暴露后颈及背部,有利于吸拔颈肩和腰背脊椎两侧,以及大腿前上侧膝部等部位。 体位二:侧卧位 侧卧位可

拔火罐能治风湿病吗

拔火罐能治风湿病吗?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拔火罐能治风湿病吗?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对于中医来说,治疗像风湿关节炎这种湿气较重的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拔火罐,将湿气“拔”出来。 拔罐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因此可以起到调整身体状态、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效。同时,许多疾病也可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中年的筋骨疼痛,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

拔罐对颈椎病有效果吗 拔罐治颈椎病的注意事项

拔罐罩扣时间应该控制在15分钟以内,留罐时间不能过长。拔罐后如果有皮肤损伤者,应该涂用龙胆紫消毒液,用消毒纱布包好。已经拔罐部位淤痕尚未消失的地方不宜再次拔罐。不宜拔罐人群不能选择拔罐治疗颈椎病。病情情况严重者慎用拔罐疗法。

中医拔罐的吸拔方法是怎样的呢

1、留罐法 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2、闪罐法 闪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 走罐法:指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或其他润滑油)后,再拔罐。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动。当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