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容易诱发心肌缺血性胸痛的人群
更容易诱发心肌缺血性胸痛的人群
做好预防疾病工作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尤其是一些高发人群。那么容易患心肌缺血的人群有哪些呢?希望下面专家们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容易患心肌缺血的人群有哪些。
第一种: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或者是更年期之后的老年女性是容易患心肌缺血的人群。
第二种: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肥胖人士,身体同时伴有这些诱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是容易患心肌缺血的人群。
第三种:容易患心肌缺血的人群还有家族中有患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如果父亲在55岁之前或者是母亲在65岁之前患上了冠心病,那么他们的子女患有冠心病的机率就更大,发生心肌缺血性胸痛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心肌缺血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心肌缺血的易感人群主要有一下几类人:
第一种: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或者是更年期之后的老年女性。
第二种: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肥胖人士,身体同时伴有这些诱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发生心肌缺血性胸痛。
第三种:家族中有患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如果父亲在55岁之前或者是母亲在65岁之前患上了冠心病,那么他们的子女患有冠心病的机率就更大,发生心肌缺血性胸痛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除了以上三种人群外,我们在多年的临床中,还遇到一类心理、情绪性心肌缺血的病人也非常多。 这类人群,往往是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中常常有不顺心的事情,情绪长期压抑。其特点是:压抑性、、或者多疑、敏感、激动、急躁、攻击性性格人群。
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心肌缺血的易感人群更要多加注意。
情绪波动会诱发患者心肌缺血性胸痛
(1)持续时间:疼痛呈阵发性发作,一般每次持续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如果超过半小时须警惕急性心肌梗死。这也是心肌缺血性胸痛的症状。
(2)性质:心肌缺血性胸痛的典型症状为胸部紧缩感、压迫感或繁重感,常伴有焦虑或惧怕感。不典型表现为胸部烧灼样不适或钝痛等。
(3)部位:疼痛部位位于胸骨后,可偏左或偏右一些,疼痛范围约有手掌大小。约有半数病人胸痛可串到身体其他部位,如向左肩、左臂和手指内侧放射。心肌缺血性胸痛还要警惕有时疼痛可发生在上腹部并伴有恶心、呕吐,很像是胃痛。
(4)诱发因素:最常见的心肌缺血性胸痛病因有过劳、运动和情绪波动(如暴怒、狂喜)等。
心肌缺血与遗传有何关系
心肌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致使心肌氧等物质供应不足和代谢产物清除减少的临床状态。其可由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所致。
第一种: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或者是更年期之后的老年女性。
第二种: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肥胖人士,身体同时伴有这些诱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发生心肌缺血性胸痛。
第三种:家族中有患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如果父亲在55岁之前或者是母亲在65岁之前患上了冠心病,那么他们的子女患有冠心病的机率就更大,发生心肌缺血性胸痛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除了以上三种人群外,我们在多年的临床中,还遇到一类心理、情绪性心肌缺血的病人也非常多。这类人群,往往是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中常常有不顺心的事情,情绪长期压抑。其特点是:压抑性或者多疑、敏感、激动、急躁、攻击性性格人群。
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
更容易诱发心肌缺血性胸痛的人群
第一种: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或者是更年期之后的老年女性是容易患心肌缺血的人群。
第二种: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肥胖人士,身体同时伴有这些诱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是容易患心肌缺血的人群。
第三种:容易患心肌缺血的人群还有家族中有患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如果父亲在55岁之前或者是母亲在65岁之前患上了冠心病,那么他们的子女患有冠心病的机率就更大,发生心肌缺血性胸痛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简析常见的心肌缺血的高发人群
一般,常见的心肌缺血的高发人群有:
第一种: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或者是更年期之后的老年女性,是最常见的心肌缺血的高发人群。
第二种: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肥胖人士也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高发人群,身体同时伴有这些诱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发生心肌缺血。
第三种:家族中有患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如果父亲在55岁之前或者是母亲在65岁之前患上了冠心病,那么他们的子女患有冠心病的机率就更大,发生心肌缺血的危险性也就越大。这也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高发人群。
除了以上三种人群外,我们在多年的临床中,还遇到一类心理、情绪性心肌缺血的病人也非常多。这类心肌缺血的高发人群,往往是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中常常有不顺心的事情,情绪长期压抑。其特点是:压抑性、、或者多疑、敏感、激动、急躁、攻击性性格人群。
哪些人易患缺血性心肌病
40岁以上人群
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或者是更年期之后的老年女性,更容易患缺血性心肌病。
“三高”人群
高血脂患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和过于肥胖的人,这些身体同时伴有冠心病诱发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引发心肌缺血性胸痛。
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
家族中曾有患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如果父亲在55岁之前或者是母亲在65岁之前患上了冠心病,那么他们的子女患有冠心病的机率就更大,从而导致缺血性心肌病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心理压力过大的人群
临床上心理、情绪性心肌缺血的患者也非常多。这类人群往往因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中经常有不顺心的事情,导致情绪长期压抑。他们的症状表现为压抑性或者多疑、敏感、激动、急躁、攻击性性格。
老年人冠心病早期症状
1.症状 发作性胸痛或不适是心绞痛的主要表现。典型心绞痛的主要表现如下。
(1)部位 主要在胸骨后或左心前区,可以向颈部、咽部、下颌部、左肩、左臂、背部或上腹部放射,有时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或心前区。范围有手掌大小,界限不清楚。
(2)性质 通常是压榨、窒息、憋闷、压迫或紧缩性疼痛,也可为烧灼感,不似刀割或针刺样尖锐性疼痛,严重时有濒死的恐惧感。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到症状缓解。胸部不适可以伴有气短、疲倦和衰弱等症状。
(3)诱因 发作常由劳累或情绪应激(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诱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多发生于劳累或情绪应激当时,而不是之后。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作。
(4)时限 持续3~5min,通常不超过10min,不短于30s。
(5)缓解方式 立即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后30s至数分钟内缓解。
老年人典型心绞痛很常见,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肌缺血不典型表现的比例也高于年轻患者。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加重、疲倦、上腹部症状等不典型症状时,都要考虑的心肌缺血发作的可能。
2.分级
(1)目前最常用的是加拿大心血管学会的分级法,通称为“CCS分级标准”。
Ⅰ级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心绞痛”,例如:行走和上楼。心绞痛发生在费力、快速或长时间用力或运动时。
Ⅱ级 “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快步行走或上楼、登高、饭后行走或上楼、寒冷或迎风行走、情绪激动发作心绞痛或仪在睡醒后数小时内发作。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条件下平地步行200~400m以上的距离或上一层以上的楼梯时受限。
Ⅲ级 “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条件下平地步行200~400m或上一层楼梯时受限。
Ⅳ级 “不能无症状地进行任何体力活动”。轻微活动时即可诱发心绞痛,但休息时无心绞痛发作。
(2)冠心病的传统分型:
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以下五型。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患者无症状,但静息、动态或负荷试验心电图有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或心肌灌注不足的核素心肌显像表现。
2.心绞痛 发作性胸骨后疼痛或不适,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典型心绞痛常常由劳累或情绪应激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发生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但冠脉痉挛或内皮功能障碍诱发心肌缺血时也可以表现为心绞痛。除冠心病外,心绞痛也见于心脏瓣膜病、肥厚性心肌病、梅毒性主动脉炎和控制不好的高血压。
。
3.心肌梗死 症状严重,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
4.缺血性心肌病 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或坏死导致心肌纤维化而引起,临床表现类似扩张型心肌病。
5.猝死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所致。
(3)冠心病的现代分型: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治疗方法的快速发展,以上偏重于回顾性诊断的冠心病分型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诊疗工作的需要。临床学家更重视依据冠状动脉的病理变化特点进行分型,以便有预见性、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降低病死率,当前国内外一致把冠心病分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chronic stable angina),即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冠状动脉病变主要为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管腔的固定狭窄,在劳力负荷增加时,因冠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而诱发心绞痛。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反复发作持续2个月以上,而且心绞痛的性质基本稳定时,定又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是心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一半的冠心病患者表现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其平均年病死率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都为2%~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是一组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为共同病理基础,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引起心肌缺血的常见原因
1、冠心病
心肌缺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年龄因素
老年人的血管老化或血管壁增厚,特别是心脏的毛细血管或是动脉,导致血流不畅,引起心脏供血不足,易诱发心脏缺血。
3、其他原因
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危险因子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体力活动少、男性等也会诱发心肌缺血。
预防心脏性猝死
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呢?
首先是控制和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同时,有针对性地预防可以引起猝死的危险因素。例如,清晨刚刚起床的时候,是人体交感神经系统最为活跃的时刻,最易诱发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因此,活动不要过于激烈,起床的时候,从平卧到坐起,再到站立,都应该“慢半拍”。上厕所解大便用力的时候,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和猝死。所以,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有冠心病的人,应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解大便用力,必要时预防性使用硝酸甘油。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人体消化系统的负担增加,血液会向胃肠道集中,可以造成心脑的相对供血不足,这也是“饱了发困”的原因。紧张、焦虑、生气可以诱发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也容易诱发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
如果发生疑似心脏病的胸痛,切忌盲目走动,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猝死。最有效办法是立即静卧,如果身边有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立即含服,同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如果有头晕、视物不清、意识丧失前的感觉,或是心率十分缓慢,则可能是猝死的前兆,可以采取自己咳嗽或由家人给予强刺激,如用按人中穴、大声呼唤等方法激发患者的交感神经,维持有效循环。如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是摸不到大动脉波动,家人应该立即采取初级心脏救生措施。最主要的是,让病人平卧并开放呼吸道,进行大约每分钟100次的胸外按压。每胸外按压30次,给予2次人工呼吸。
心肌缺血性胸痛有哪些特点
疼痛部位:疼痛大多位于胸骨后或偏左偏右一点,疼痛范围大约有手掌大。有50%以上患者的胸痛可放射至其他部位,如向左肩、左臂、手指内侧、心口窝和牙床等部位。疼痛发生在上腹部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很容易和胃痛混淆,患者应注意鉴别。
疼痛性质:心肌缺血引发的胸痛典型症状为胸部压迫感、紧缩感或沉重感,患者往往伴有恐惧和焦虑。胸痛不典型的患者表现为胸部钝痛或烧灼样不适感。
疼痛时间:胸痛可发生在任何时间,但在清晨6点左右发生的胸痛要特别注意。有些老人因不愿打扰别人而默默忍受,很容易延误治疗。疼痛多呈阵发性发作,每次持续3~5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如果疼痛超过30分钟,应警惕急性心肌梗死。
诱发因素:心肌缺血性胸痛最常见的诱因是过度运动、劳累和情绪波动,如狂喜、暴怒等。另外,进食过饱(特别是过食油腻)也是诱发缺血性胸痛的常见因素,临床发现很多患者胸痛发生在进餐后20~30分钟。
怎样鉴别诊断非冠心病胸痛
怎样鉴别诊断非冠心病胸痛?除了冠心病,还有很多种原因会引起胸痛。而非冠心病胸痛可以分为两类是心肌缺血相关或者非心肌缺血性胸痛。其中心肌缺血的机制可能是冠脉血流减少,也可能是心肌耗氧增加。
高血压由于左室收缩压和左室壁张力显著升高或左心室肥厚,心肌耗氧增加。严重主动脉狭窄左室收缩压、室壁张力显著升高,室壁增厚,耗氧增加;由于心排减少,舒张期左室容量负荷高,冠脉灌注减少。严重主动脉返流时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和左心室扩大也造成耗氧增加;同时舒张期灌注压降低造成冠脉血流减少。肺动脉狭窄或肺动脉高压等引起的收缩期严重右心室高压也可能造成劳力性心绞痛,可能机制是右心室心内膜下缺血。结合病史和超声心动图不难诊断上述疾病。
偶见严重贫血或缺氧也会造成或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
心包炎是较为常见的胸痛原因,其胸痛常表现为尖锐的刺痛,少数只有紧压感或闷痛。坐起前倾体位常可缓解,改变体位、深呼吸、甚至吞咽加重。良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疼痛有时很像急性心梗,疼痛可能放射到肩部、背部、颈部。这是由于心包炎激惹了膈面壁层胸膜,支配后者的神经纤维发自颈3至颈5的交感神经节。但是应该注意,中老年人心包炎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急性心肌梗死。这种心包炎通常在心肌坏死后数天发生,应该与再发心肌梗死或缺血鉴别:后者ECG出现病理Q波、局限导联的ST-T改变,一般STI与STIII偏移方向相反;良性心包炎ECG的QRS波群一般无改变,除了avR外广泛导联ST抬高,STI与STIII偏移方向一致。心包炎也可能因为心外科手术或主动脉夹层造成渗漏进入心包腔引起。
主动脉夹层开始往往容易被误诊为急性心梗。但仔细了解病史可以发现差异:主动脉夹层的疼痛发作通常更突然,而不像心肌缺血那样逐渐加重;患者通常把疼痛描述为从未经历过的、极端痛苦的、撕裂样的;位置常在肩胛间区;疼痛放射范围广泛,包括颈部、背部、腹部、胁部、腿部;疼痛位置可以发生转移,取决于夹层的部位和进展以及动脉管腔的受压程度。如果夹层累及脑动脉时可以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除了马凡综合征或特发行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大多数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长期高血压史,或在体检时发现高血压。主动脉螺旋CT或MRA可以确诊。但是应该注意,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窦或冠脉开口时,可能并发急性心肌梗死。
大块肺栓塞引起的急性肺动脉高压和低心排综合征有时与急性心梗很相似。除非引起胸膜刺激,肺栓塞胸痛的性质可能与非放射的缺血性胸痛一样。事实上急性肺栓塞也可能伴随心肌缺血。严重呼吸困难、气促、重度紫绀伴随显著焦虑不安等相关体征倾向于肺栓塞诊断。产后、术后、长途旅行或原有心衰、周围水肿、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等都是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动脉血气、肺通气-灌注扫描以及必要时的肺动脉造影用于确诊。
与胸痛有关的其他肺部疾患,如气胸、胸膜炎等,各有其临床特征,不难鉴别。自发性气胸常见于20-40岁男性。患者平时无其他不适,发病时突发单侧胸膜炎性胸痛、严重气短。胸部X线平片或呼气相成像可以确诊。各种原因肺炎和肺栓塞造成的肺梗死都可能激惹胸膜引起胸痛。这种尖锐的胸痛与呼吸密切相关,经常造成患者呼吸运动减弱。肺实质感染或梗死的征象有助于病因诊断。
精神性胸痛也是较常见的一种复发型胸痛,有时难以跟心绞痛鉴别,尤其当患者具有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或已有明确冠心病史但是缺乏其他症状时。胸痛常被描述为尖锐的刺痛,呈很短暂(<1分钟)的“针刺样”或“闪电样”发作,但有时可以持续数小时到数日;位于左侧乳房下方;常在安静时感觉到。最常见的精神性胸痛的原因是焦虑。焦虑的患者常伴有多重主述,如气促、眩晕、心悸。观察疼痛发生时患者的表现有助于判断精神性胸痛的可能性。表情木然或愁眉不展,动作迟钝、书写缓慢,都说明患者可能处在抑郁状态。其他相关症状如气短、口周感觉异常、癔病球以及多重躯体不适都提示患者可能是神经质人格或过度通气综合征。
消化道源性,尤其是食管源性疼痛,常不易与缺血性疼痛鉴别。弥漫性食管痉挛,是一种以胸痛为特征的神经肌肉运动障碍,经常混淆心绞痛。该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40-50岁人群;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呈烧灼感、挤压感,可以放射到背部、手臂、下颌;通常在进餐时或餐后发生,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部分患者可能由运动诱发或加重,硝酸甘油可以舒张食管平滑肌从而缓解疼痛。弥漫性食管痉挛与缺血性胸痛的鉴别点是前者常与吞咽困难、胃内容物返流相关。太冷、太热的进食或情绪不稳定都可能诱发。诊断弥漫性食管痉挛根据病史以及食管造影或食管测压证实食管运动异常,需排除心源性和肌肉骨骼源性胸痛。
返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不全,高度酸性的胃内容物返流,刺激食管粘膜所致。疼痛通常位于上腹部或胸骨后,呈烧灼感,在卧位或前俯体位时发生。“烧心”或返流感常在进食、喝咖啡或体位改变后发生。患者常因为卧位时的酸性返流而痛醒。许多患者体型肥胖;进食、抗酸剂或抬高床头位置可以缓解不适。长期食管返流继发食管狭窄可能造成吞咽困难。上消化道钡餐可以证实食道裂孔疝,但不能作为食管炎或食管返流的诊断依据;食管镜或食管活检可以证实粘膜病变、评估炎症程度、排除恶性病变;食管测压可以证实括约肌关闭不全;食管酸灌注试验(Berstein试验)常能够诱发患者的特征性症状;食管远段pH值检测可以发现食管返流。
急性食管破裂尽管不常见却是严重的、可能短时间内致命的疾病。因为酸性胃内容物导致化学性纵隔炎引起严重的胸骨后疼痛。自发性食管破裂常由于饱食后的持续呕吐或干呕;如系食管器械操作的并发症则为医源性食管破裂。因为破裂的部位不同,疼痛的位置也不一。诊断食管破裂依据症状、呕吐史或食管器械操作史以及纵隔积气。
尽管消化性溃疡和胆绞痛通常不难与心源性胸痛鉴别,仍应注意心肌缺血偶尔也会以上腹部烧灼感为表现。
神经运动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与心绞痛部位相似的疼痛。胸廓出口综合症时异常颈肋或前斜角肌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的疼痛会放射到头、颈、肩或腋部,多数患者有上肢疼痛,通常是尺神经分布区域。患者合并感觉异常、疼痛与劳力无关但因某种体位加重,这些特点有助于本症与心绞痛鉴别。细致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可以确诊。
Tietze’s综合症(特发性肋软骨炎)也会引起前胸壁疼痛。疼痛随活动、深呼吸加重。直接按压受累的肋软骨关节重复引起疼痛,利多卡因局部浸润缓解,这些特点有助于与心绞痛鉴别。颈胸椎退行性变骨关节炎也可以引起胸、颈、背部疼痛,并向手臂放射。X线检查所见的颈胸椎退行性变也见于许多无症状的老年人,其诊断价值有限。某些体位、动作、喷嚏或咳嗽加重疼痛有助于诊断此类脊椎病变。
带状疱疹出疹前期的疼痛特征性地累及一个或多个皮区,躯干前后均不超过中线。患者年纪较大,伴随头痛、发热等不适,局部感觉过敏,症状发生后4-5天出现皮疹可以确诊本病。应注意也有少数患者出疹前期长达2周。局部按压或胸部屈曲、扭转诱发疼痛。每次疼痛持续时间多变、硝酸甘油无效。
流行性胸痛(Bornholm病)是B组C病毒感染所致,夏秋多发,国内曾报道散发病例。本病突出症状为突发胸、腹部肌痛。疼痛轻重不一,呈刺痛、刀割痛、烧灼感、压榨样、绞痛等,咳嗽、翻身等加剧,胸痛严重时可感觉“透不过气”。疼痛另一特点是转移性:出现于胸、腹、颈、肩、腰、四肢,最后转移到膈肌部位。肌肉压痛阳性。患者有高热和其他病毒感染的全身表现。
心肌缺血的病因
冠心病(70%)
心肌缺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年龄因素(10%)
老年人的血管老化或血管壁增厚,特别是心脏的毛细血管或是动脉,导致血流不畅,引起心脏供血不足,易诱发心脏缺血。
其他原因(15%)
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危险因子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体力活动少、男性等也会诱发心肌缺血。
高危性胸痛怎么办
出现胸痛建议首先检查是否是有肺部感染,胸膜炎,肺结核,气胸都可能,另外还要考虑是否是有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的可能.有的时候还要注意消化道溃疡和胰腺疾病也可能导致这个现象的. 还要注意检查肝脏和胆囊b超和肝功是否是有问题.还要做心电图检查是否是有心肌缺血的可能.
高危性胸痛以急性致死性胸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自发性气胸、自发性食管破裂)为主线,分上、下两篇描述了高危性胸痛的现代诊治策略。上篇主要概述了胸痛的流行病学,胸痛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高危性胸痛的辅助检查,胸痛中心的产生背景及任务,高危性胸痛的筛查、缺血性胸痛的危险度分层及离危性胸痛的急救处理原则。下篇分别详细叙述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自发性气胸、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治策略,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治疗及并发症处理。全书图文并茂,参考高危性胸痛相关的最新资料和指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女人胸痛在内科急症中是比较常见的,同样,疼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和病变的位置与轻重也是不一定相一致的,如果有时心脏觉得有点疼痛可能也会导致胸痛,所以一切病因都不能肯定的时候,大家还是要先去医院观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