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囊肿治疗方法 胆道囊肿恐和总胆管与胰管汇合处异常有关
胆道囊肿治疗方法 胆道囊肿恐和总胆管与胰管汇合处异常有关
临床上,多以女性患者居多,通常10岁前可做出诊断,症状像是反复腹痛、黄疸、腹部肿块等,若有相关症状可接受腹部超声波做初步检查;目前致病原因不明,恐怕和总胆管与胰管汇合处异常有关,若有异常出现时,可接受电脑断层检查或核磁共振检查,了解是否有合并结石,囊肿位置、胆管与胰管汇合处解剖构造异常。
胆石症的治疗
1.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
比经典的开腹胆囊切除损伤小,疗效确切。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可观察和随诊,但下列情况应考虑行手术治疗:
(1)结石直径≥3cm;
(2)合并需要开腹的手术;
(3)伴有胆囊息肉>1cm;
(4)胆囊壁增厚;
(5)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
(6)儿童胆囊结石;
(7)合并糖尿病;
(8)有心肺功能障碍;
(9)边远或交通不发达地区、野外工作人员;
(10)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
2.行胆囊切除时,有下列情况应行胆总管探查术
(1)术前病史、临床表现或影像检查证实或高度怀疑胆总管有梗阻,包括有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反复发作胆绞痛、胆管炎、胰腺炎。
(2)术中证实胆总管有病变,如术中胆道造影证实或扪及胆总管内有结石、蛔虫、肿块,胆总管扩张直径超过1cm,胆管壁明显增厚,发现胰腺炎或胰头肿物。胆管穿刺抽出脓性、血性胆汁或泥沙样胆色素颗粒。
(3)胆囊结石小,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为避免盲目的胆道探查和不必要的并发症,术中可行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胆总管探查后一般需作T管引流,有一定的并发症。
女人得了胆结石怎么办
1.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
比经典的开腹胆囊切除损伤小,疗效确切。无腹腔镜条件可作小切口胆囊切除。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可观察和随诊,但下列情况应考虑行手术治疗:
(1)结石直径≥3cm;
(2)合并需要开腹的手术;
(3)伴有胆囊息肉>1cm;
(4)胆囊壁增厚;
(5)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
(6)儿童胆囊结石;
(7)合并糖尿病;
(8)有心肺功能障碍;
(9)边远或交通不发达地区、野外工作人员;
(10)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
2.行胆囊切除时,有下列情况应行胆总管探查术
(1)术前病史、临床表现或影像检查证实或高度怀疑胆总管有梗阻,包括有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反复发作胆绞痛、胆管炎、胰腺炎。
(2)术中证实胆总管有病变,如术中胆道造影证实或扪及胆总管内有结石、蛔虫、肿块,胆总管扩张直径超过1cm,胆管壁明显增厚,发现胰腺炎或胰头肿物。胆管穿刺抽出脓性、血性胆汁或泥沙样胆色素颗粒。
(3)胆囊结石小,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为避免盲目的胆道探查和不必要的并发症,术中可行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胆总管探查后一般需作T管引流,有一定的并发症。
胆结石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呢
1、急性胆囊炎肝脓肿胆道出血
胆石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胆囊炎,包括坏疽性,气肿性胆囊炎,胆囊周围脓肿和穿孔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也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除此之外,胆囊结石的并发症还有胰腺炎,肝脓肿,胆管炎,上行性肝炎,门静脉炎,Mirizzi综合征和胆囊癌等,除了慢性胆囊炎(几乎每个胆囊结石患者都合并有慢性胆囊炎)之外,大约20%的胆囊结石患者会发生并发症,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2、Mirizzi综合征和合流结石:
Mirizzi综合征是胆石症的一个少见的并发症,它是胆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压迫肝总管并引起肝总管狭窄的一组症状,嵌顿于三管合流部的胆石,称之为合流结石。
诊断Mirizzi综合征的3个要点为: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结石压迫和结石本身刺激引起嵌顿部位的炎症,纤维化导致肝总管的部分机械性梗阻;反复发作胆管炎或因阻塞引起胆管炎性肝硬化,其临床症状主要是右上腹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炎的表现。
Mirizzi综合征和合流结石在胆囊造影上都不显影(无论口服或静脉),B超和CT诊断胆囊颈结石的阳性率偏低,故常依赖PTC和ERCP等直接胆道造影确诊,Dietrich等认为只有存在胆囊管与肝总管平行的解剖异常时才可能发生Mirizzi综合征,但是多数学者认为并非如此,Mirizzi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往往很困难,术后常留有胆管狭窄和瘘管形成等后遗症。
3、胆总管结石的常见并发症为不同程度的胆管炎和胆管的细菌感染,其次,为胆石性胰腺炎,肝脓肿,败血症,胆肠瘘及胆石性肠梗阻等,因胆石压迫招致胆总管黏膜溃疡,进而引起胆总管狭窄者罕见,在我国,时而可见因胆石压迫引起胆管黏膜溃疡,坏死及出血,而西方国家,胆总管结石患者罕见胆道出血,此外,胆总管结石引起长期反复发作胆管炎及黄疸者可进一步发展成胆汁性肝硬化。
胆管癌会造成胰腺
1、胆管癌的临床表现:
(1)症状:
①黄疸:为最常见的症状,约占36.5%。黄疸是胆道阻塞的结果,多呈进行性加深,其程度与梗阻部位和程度有关。肝外胆管梗阻时黄疸较深,肝内胆管分支受阻时黄疸较浅。完全性胆管阻塞时黄疸较深,不完全性胆管阻塞时黄疸较浅。偶尔胆管的炎症、痉挛以及肿瘤脱落和乳头型的肿瘤偏位,可使黄疸有所波动。中下段胆管癌常表现为无痛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尿色深黄或呈茶色,大便变浅或为陶土色。
②腹痛:可呈进食后上腹部轻度不适,或剑突下隐痛不适,或背部疼痛,或右上腹绞痛,系神经侵犯的表现。可出现于黄疸之前或黄疸之后。
③发热:多为梗阻胆管内炎症所致,发生率较低。
④其他:可有食欲不振、厌油、乏力、体重减轻、全身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或癌肿的非特异性症状。少数可有门脉高压症状,系癌肿浸润门静脉所致。
(2)体征:
①肝脏肿大:80%以上的患者有肝大,多为肝内胆汁淤积所致。
②胆囊肿大:如癌肿发生于三管汇合处以下部位,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③腹水:晚期因腹膜侵犯,或侵犯门静脉,导致门脉高压,可出现腹水。
2、癌肿的位置与临床表现:
具体的临床表现,将视癌肿的位置及病程之早晚而有所不同。
(1)位于胆总管末段壶腹部的癌肿:以胆总管及胰管的阻塞为突出症状,且由于癌肿崩溃可有肠道出血及继发贫血现象。患者常有进行性黄疸及持续性背部隐痛,但如胆管内并有结石,疼痛也可呈绞痛状。由于胰管有时受到阻塞,可能影响胰腺的内分泌而有血糖过高或过低现象,更可能因外分泌的缺失导致脂性腹泻。因胆管受到阻塞,也将影响到脂性食物的消化。
由于胆、胰管同时受阻塞,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可有典型的双管征,并时常有胆囊胀大和肝脏肿大。壶腹部癌肿病灶很小时即可出现黄疸,且极易发生溃疡出血,粪便可呈柏油样而贫血严重。故凡患者有进行性黄疸、经常有肠道出血,且有顽固的脂性腹泻者,极有可能是壶腹部癌。
(2)位于壶腹部与胆囊管之间的胆总管癌:症状与胰头癌相似,但因胰管并未受累,临床上应无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紊乱现象。如患者以往未有慢性胆囊炎,则胆囊将显著扩大,符合Courvoisier定律。
(3)位于肝总管内的癌肿:黄疸极为显著,肝脏肿大亦极明显;胆囊则不肿大,有时仅含黏液及白胆汁。
胆道囊肿治疗方法 若有相关上腹痛症状应尽快就医检查
若为位于肝内小胆管的囊肿,属于较为罕见现象,因无法靠手术切除,需定期追踪,但一旦诊断出有胆道囊肿,应尽快接受完整手术切除囊肿,否则恐提高演变成胆道癌的风险;若发现孩童出现不明原因反复上腹痛,应尽快就医进一步检查,对症下药,才能避免演变成重症。
肝区胆管堵塞的最佳治疗方法
最常见的胆道结石一般在引起黄疸时大多会有腹痛,很多还伴有发热,大多是因为结石阻塞胆管,左右肝管汇合处至胆总管开口处的阻塞都会引起黄疸,大多是在胆总管下段,另外如果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管或胆囊炎症重水肿严重等压迫胆总管也会引起黄疸,还有现在很少见的胆道蛔虫症(现在这个真的很难见到了)。
石头是逐渐形成的,但这种梗阻发生都是很急的。这是需要手术处理的,比如ERCP、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直接开腹手术等,跟您所描述的表现不符,您就不用考虑了。如果是胆道其他部位的结石,只要没有进入上述部位,即使发生梗阻也大多只是引起发热、腹痛、肝酶异常等,黄疸一般不高或只是轻度偏高,除非是非常严重的感染如严重的肝脓肿、败血症等导致肝细胞严重受损、血管内溶血等发生时才有的。如果的确是存在胆管阻塞,胆红素升高多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当然如果病程较长较重,则黄疸的持续升高本身就会导致肝细胞的损伤,所以间接胆红素也会升高。
有部分患者虽然没发生结石梗阻,但是由于长期反复的炎症,导致胆总管开口狭窄也会引起阻塞性黄疸,请注意这几个词:结石、长期、反复、炎症、开口狭窄,跟您的也不符啦阻塞性黄疸中无痛性黄疸需要警惕,很有可能是胆管癌(主要是胆总管下段至左右肝管汇合处)、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等,其他如体积较大的、靠近肝门部的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性、胆管细胞性、混合肝癌)、转移性肝癌、其他邻近胆总管脏器的肿瘤侵犯压迫胆管。治疗方面,若还有机会则尽可能手术切除病灶,但由于这个部位的特殊性,往往发现时已经没有根治性手术机会了,那么要做的首要是解除梗阻、保证胆汁引流通畅,常用的办法有ERCP置胆道支架、PTCD置胆道支架或外引流、姑息性手术置支架或胆肠吻合等。那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黄疸不是由于胆管阻塞引起的,那么治疗方法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胆管癌的危险因素
已知的危险因素与慢性胆管炎症状态比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血吸虫感染或肝石症的有关。胆管癌已确定的危险因素有:麝猫后睾吸虫感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石症,异常的胆管—胰管畸形,胆总管囊肿,二氧化钍暴露,肝硬变,丙肝等。胆管癌可能危险因素有:华支睾吸虫感染,HIV感染,乙肝,胆—肠引流措 施,环境或职业毒素暴露,糖尿病等。
1、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在西方,PSC是非常常见的原因。据报道8-40%的胆管癌患有PSC。PSC患者一生中发生胆管癌的危险性为9%-23%。然而,发生胆管癌的危险性与 PSC的持续时间不相关。有人认为PSC患者胆管癌危险性增加,是由于上皮慢性炎症不断增生,并伴随着胆汁中内源性诱变剂产生而发生的。胆汁郁积进一步增加胆管癌的危险性。
2、肝吸虫感染
大量的实验和流行病学资料已表明:肝吸虫感染特别是麝猫后睾吸虫作为胆管癌一种病因已被确定。麝猫后睾吸虫感染在泰国、老挝、马来西亚北部存在地方性,这些地区胆管癌的发生率高。特别是泰国在世界范围内胆管癌的发生率最高(每10万人87),估计有7万人患有后睾吸虫病。另外地方性的致癌因素,比如用盐腌的鱼引起的人体亚硝酸复合物增加,被认为对麝猫后睾吸虫感染有协同作用。
3、纤维多囊肝(胆总管囊肿)
胆道系统先天性畸形包括Caroli’s病,先天性肝纤维化和胆总管囊肿(胆道囊状扩张)亦能引起胆管癌。但是幸运的是这些状况较少见。未治疗的胆总囊肿患者,胆管癌总的发生率为28%。其具体发生机制还不清楚,有可能与胆汁郁积,胰液反流引起的慢性炎症,胆酸的激活有关。胆管腺瘤和胆道乳头状瘤亦与胆管癌的发生有关。
胆囊癌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胆石病与胆囊癌的关系 胆囊癌患者常合并有胆囊结石,其合并率在欧美为70%~80%,日本为58.8%,我国为80%,胆囊癌好发于易被结石撞击的胆囊颈部,并多发于患结石时间10年以上,故认为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大于3cm者,胆囊癌发病的危险性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有人认为胆石中含有致癌因子,但缺乏确切的证据,且胆石症患者中胆囊癌发生率仅1%~2%,因此,胆石与胆囊癌之间有无明确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2.胆囊良性息肉与腺瘤和胆囊癌的关系 Sawyer报告29例胆囊良性肿瘤,其中4例恶变,他复习了近20年文献资料,认为胆囊腺瘤是癌前病变,胆囊腺瘤多单发,有蒂,癌变率约10%,若合并胆囊结石则癌变的危险性增加,有研究发现,直径小于12mm者,多为良性腺瘤;直径大于12mm者,多为恶性病变,所有原位癌和19%的浸润癌有腺瘤成分,从而认为腺瘤有癌变的可能。
胆囊腺肌增生症 以往认为胆囊腺肌增生症无恶变可能,但近年陆续有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发生胆囊癌的报道,目前已被确认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
3.胆胰管合流异常与胆囊癌发病的关系 Kinoshita及Nagata研究,胆胰管汇合共同通道超过15mm,出现胰胆反流,称为胆胰合流异常,许多作者指出胆胰管不正常的汇合,使胆囊癌的发病率上升,胰胆管汇合部畸形时,胰液长期反流使胆囊黏膜不断破坏,反复再生,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有报道,ERCP检查发现胆囊癌患者中,有16%合并胰-胆管汇合部畸形,Kimura等报告96例胆囊癌经造影证实65例胆胰管合流异常,同时观察65例胆胰合流异常者,16.7%合并胆囊癌,对照组641例胆胰管汇合正常者,胆囊癌发生率为8%,另一组报告胆胰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发生率为25%,正常汇合组635例,胆囊癌发病率为1.9%。
胆管的形态特征
胆总管长4~8cm,直径0.6~0.8cm,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肝门静脉的前方,向下经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降至胰头后方,在转向十二指肠降部中份,在此处的十二指肠后内侧壁内与胰管汇合,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肝胰壶腹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包绕。在胆总管与胰管的末段也均有少量平滑肌包绕,分别称胆总管括约肌和胰管括约肌。肝胰壶腹括约肌保持收缩状态,由肝分泌的胆汁,经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贮存;进食后,尤其进高脂肪食物,在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胆囊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胆囊内的胆汁自胆囊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