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脚丫常见异常需警惕
孩子小脚丫常见异常需警惕
小脚丫的成长之路
出生前
在胎儿期的第七周,胚胎的下肢末端出现了脚,但脚趾是连在一起的,就像鸭掌一样。第八周,脚趾开始分开,并长出了指甲。从胎儿期的第四个月起,胎宝宝脚的活动能力增强了,能够做出踢、蹬的动作。第六个月,脚部肌肉发育加快,手脚有时会猛烈地撞击子宫,孕妈妈隔着肚皮也能摸到宝宝小脚丫的轮廓。
0-3岁
每个小宝宝的脚丫都是又胖又厚的。宝宝刚学会走路时,你会发现他的脚底没有像大人一样的足弓,十足一个小平足。不要担心,小宝宝平足是有原因的:宝宝的骨头和关节仍然很有弹性,所以当他们站立时就会平足;同时,宝宝脚底堆积的脂肪也会使足弓变得不明显。
满1岁时, 宝宝的脚差不多已有成人的一半长。你会发现,宝宝站立时多是内八字脚,这种习惯主要是来源于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姿势。出于习惯,出生以后的宝宝仍然会保持着那种交叉腿的动作,并在几个月以后渐渐地自动纠正过来。
3-8岁
4岁以前,孩子的足弓尚未开始发育,足底看上去还是扁平的,往往被误认为扁平足或者扁平外翻足,实际上这是一个生理性的扁平足阶段。4岁以后,足弓会逐渐增大,一般到8岁左右,孩子的足弓就能达到成人的水平。
宝宝小脚丫会遭遇哪些异常?
我们的脚由在韧带和神经末梢联结下的26根骨头组成,由许多有力的肌肉、韧带将各个足骨连接在一起而呈弓形,这就是常说的足弓。足弓具有很强的弹力,能缓冲震荡,保护人体,使人体的重力分散到脚的各点,并保证站立时的稳定性,同时可避免足底的血管、神经直接受压迫。足弓塌陷或消失就形成扁平足。
1.扁平足:功能性还是病理性?
扁平足分功能性和病理性两种。功能性扁平足看上去脚外形扁平,足弓小,是由于足底肌肉发达,软组织肥厚造成的。功能性扁平足足关节正常,正常的走、跑、跳都不受影响。
病理性扁平足较多见,由于足弓的作用减弱,使走、跑、跳受到影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就会感觉脚疼,从而妨碍孩子的全面锻炼。长大成人后,劳动能力也会受到一定限制。
除少数与遗传有关外,大多数孩子的扁平足是由于后天因素导致足弓的韧带、肌肉松弛而造成的:
脚的肌肉、韧带缺乏锻炼,力量不足。如宝宝长时间穿过小的鞋子,会影响脚的肌肉、韧带发育,以致足弓的正常发育受阻。
脚的肌肉、韧带过度疲劳。让小宝宝长时间地行走、站立,都有可能造成扁平足。
疾病的影响。宝宝先天性足部有疾病,肌肉萎缩,也可造成扁平足。要避免宝宝患扁平足,
下面几个细节不能忽略:
为宝宝选一双合适的鞋,切忌让宝宝穿太小的鞋。
宝宝没满9个月时,不要让他过早下地走,也不要长时间站立。
如果宝宝的扁平足已经比较明显,可让他练习用脚尖或脚外侧走路,能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无法矫正的扁平足应去医院骨科进行矫治。
2.马蹄内翻足,松软型还是僵硬型?
马蹄内翻足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发病率为1/1000,男孩是女孩的2倍,单侧稍多于双侧,发病与骨骼、肌肉、神经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孩子出生后往往就出现单足或双足马蹄内翻畸形,表现为足跟小且内翻,各足趾向内侧偏斜,常合并小腿内旋畸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畸形逐渐加重,尤其在负重行走后,由于总是足背外侧缘着地,这些部位的的皮肤会变厚,甚至生出老茧。
马蹄内翻足通常分松软型和僵硬型。原则上,松软型以保守治疗为主,一般出生后1个月开始治疗。保守治疗的畸形矫正复发率约为40%-80%。虽然保守治疗可能无法从根本上矫治畸形,但它还是一件发现畸形必须立即做的事情,因为它也是手术前的重要准备过程。手术前,在儿童骨科专科医师指导下的手法按摩或阶段性矫形石膏固定也很重要,因为手法矫形或石膏矫形能使足部挛缩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得到充分牵伸,足后内侧皮肤得到充分扩张,减少了术后畸形复发和切口皮肤坏死、感染的机会,同时也能减少因错误的或不正确的手法按摩或矫形石膏固定所形成的“摇椅底”畸形,而这种畸形的治疗比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更难。
僵硬型以手术治疗为主,通常于出生后6个月开始治疗,术后石膏固定3个月。去掉石膏后,白天穿矫形鞋,夜间用支架保护1-2年。手术后2年内要坚持定期去儿童骨科检查,这是防止畸形复发的重要保证。
宝宝什么时候穿鞋合适
为宝宝选择合适的鞋子很重要,如果选择不当会对宝宝的脚丫有所影响。那么应该怎么样从各方面为宝宝选择合适的鞋呢?
◆宝宝小脚丫的成长速度
16个月以内,每三个月小脚丫长长0.5cm。16~24个月,每4个月小脚丫长长0.5cm,3岁以后,小脚丫生长速度逐渐变慢,但是仍要每4个月检查一下宝宝的鞋子是否合适。注:以上所述的仅仅是宝宝脚丫成长的通常情况。
◆宝宝穿新鞋还是旧鞋好
宝宝平时最好穿新鞋子。每个宝宝的脚形是完全不同的,穿过的鞋子会随着宝宝的脚形而变形。所以如果让宝宝穿已经变形的鞋子,就会让宝宝穿的不舒服,不利于小脚丫的发育。
◆宝宝需要换双新鞋四件
当您发现宝宝的鞋子穿脱很困难,就该考虑给他换双新鞋了。另外,建议平时多注意宝宝的小脚丫,如果发现有被磨红的印记,或者有结痂,水疱,最好马上给他换双鞋子。
◆宝宝鞋底软好还是硬好
刚学走路的宝宝鞋底不要太硬,适当软一些,把鞋底弯曲,鞋尖能够到鞋底就好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对折。对于已经掌握走路技巧的宝宝来说,鞋底要稍微有些硬度的,可以帮助宝宝端正走路姿势。另外,两岁前的宝宝最好穿高帮的,可以保护脚踝。
◆宝宝鞋选择什么面料做好
给宝宝选鞋子,透气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一定要选择舒适的透气材料。比如帆布、绒布、羊皮、牛皮。最好不要穿人造革或塑料制成的宝宝鞋子。因为宝宝新陈代谢快,脚丫流汗多,长时间穿不透气的鞋子,容易让细菌粘上小脚丫。因此,宝宝鞋透气最重要。
◆宝宝什么时候穿鞋合适
宝宝会走路前是不用穿鞋子,让小脚丫尽情享受赤裸的乐趣。因为宝宝足弓比较平,通过不停的用脚腕和足弓,才能慢慢地锻炼得把足弓拱起来。并且使脚腕更有力。学步鞋之所以很软,也是这个道理,既不会让宝宝脚凉,又能起到锻炼作用。
学会走路后,为了保护脚丫,要为挑选合适的鞋子。此时,宝宝的鞋子上的装饰不要太多,最好用粘扣鞋带,代替绳子鞋带。否则会影响走路。
五种夏季常见的儿童伤害
1、出现脚伤
夏季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很多宝宝都喜欢光着脚丫玩耍,经常不穿鞋就在地上乱跑,这样很容易扭伤双脚,倘若地上有尖锐物品,还容易刺伤宝宝,这是家长们需要警惕和注意的。夏季如果宝宝出现了脚伤,应及时清理伤口,并做好包扎处理,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要去医院打破伤风的预防针喔,毕竟夏季也是细菌病毒容易繁殖的季节,千万不能大意。
2、出现晒伤
婴幼儿宝宝的皮肤非常娇嫩脆弱,夏季天气炎热,紫外线辐射强烈,宝宝娇嫩的皮肤很容易被晒伤,出现小红点、红斑,甚至肿痛的现象。家长们千万不要小看宝宝晒伤,如果真的晒伤比较严重,会加重日后患皮肤癌的机率。夏季应让孩子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外出时应给宝宝涂抹儿童专用的防晒霜、佩戴太阳帽、使用遮阳伞等等,避免宝宝的皮肤被晒伤。
3、出现脱水
由于婴幼儿的身体散热功能要比成年人差得多,所以,在天气十分酷暑炎热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当家长们发现孩子非常没有精神,又烦躁不安,甚至有些头晕昏迷、呼吸急促的时候,就表示宝宝可能身体脱水了。因此,夏季家长们应多给宝宝喂些水,大一些宝宝让他们自己养成爱喝水的好习惯,来帮助身体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身体内水分充足,可以避免宝宝出现脱水危险。
4、出现痱子
在夏季天气比较炎热的时候,很多宝宝都会长出痱子,这是因为宝宝出汗后没有及时清洁皮肤,造成了毛孔堵塞,从而滋生痱子。因此,家长们需要警惕,要时刻保持宝宝的皮肤干爽清洁,出汗后要及时擦干皮肤,避免堵塞毛孔。宝宝的衣物要勤洗勤换,最好选择纯棉质地的衣物,比较吸汗透气,可预防皮肤滋生痱子。
5、出现过敏
夏季是细菌病毒滋生比较繁多的季节,过敏体质的宝宝就很容易在这个季节出现过敏现象,例如,宝宝接触到一些粉尘、花粉等之后,皮肤就会出现小红点、肿痛的现象,过敏体质的宝宝多半是逃不过的。因此,家长们应在夏季预防宝宝出现过敏现象。避免让孩子接触一些粉尘、花粉等过敏原,在饮食上也要多吃清热祛湿的食物,容易引起宝宝过敏的鱼、虾等食物就不要给孩子食用了。
宝宝穿袜子睡觉真的好吗
新袜子不能直接穿:年轻的爸妈不要忽略袜子内面的光爽度。买回来的袜子要翻过来,剪掉里面所有的线头,防止线头缠脚趾引起缺血甚至于坏死。不会走路的宝宝也需穿袜子:小宝宝没有穿袜子,脚部容易受凉感冒,也容易因为小脚乱动乱蹬,使小脚受到损伤。穿了袜子可以起到减少损伤的作用,还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夏季宝宝也需穿袜子:到了炎热的夏季,室内开了空调,宝宝喜欢光脚在地板上走,不穿袜子容易着凉;另外,让宝宝光着脚,如果防护不当,也容易使小脚受伤。
宝宝虽然小但是体温一般比成年人要高,睡觉时没有必要让宝宝穿着袜子,宝宝受凉一般会是肚子着凉,用小被子盖住肚子胸口一般就没有问题了,对于婴儿的照顾就要仔细些,婴儿最好要穿上袜子,婴儿体温低散热又快,小脚丫经常是凉的这样不仅容易着凉还会对肾脏等发育造成些问题,这时期孩子的皮肤也是比较嫩,容易受伤保护起来比较好。
新生儿脚大概有多大
标准身高在47-53cm,体重2500-4000g,男孩比女孩略高。0-6个月脚长10cm以下。
新生儿的脚丫一般都是很少的,也就是5-6cm左右,不过也有的小孩子生下来就较大的,可能有7-8cm的,不过这个太少了。有些早产儿可能也就在4cm左右呢。没有一个固定的大小的。
多注意给宝宝的脚做护理也是很最重要的。
清水SPA:小脚丫的个人卫生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有益身心健康。小脚丫作为宝宝身体的一部分也需要每天做好个人卫生。
(1)用温水清洗小脚丫,即便是炎夏酷暑,也不能用冷水直接洗脚,这样很容易使宝宝着凉感冒。
(2)即使是多汗的小脚丫,也不能常用香皂清洁,因为香皂会使皮肤丢失水分,对宝宝娇嫩的皮肤不利。
(3)在清洗过脚心脚面后,用纯棉的毛巾或是棉棒蘸温水清洁宝宝的脚趾缝。
(4)最后,用干毛巾将小脚丫擦干。
(5)浴过后,别忘记检查一下脚趾甲,这里面可是最适宜细菌潜伏的地方。宝宝的脚趾甲生长速度很快,每隔4—5天就要修剪一次。选用宝宝专用的指甲钳沿着脚趾甲盖的线剪,不要留下毛刺。剪完后磨圆,以免小棱角对宝宝造成伤害。
以上就是对于新生儿脚有多大的相关介绍,一般宝宝的脚在5到8厘米左右,着急的妈妈们可以早点为宝贝们买鞋做鞋啦。不过,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一定的偏差是肯定的,妈妈们可以先做大一点,将来孩子可以穿。
烂脚丫常见症状
角化型脚气的症状
好发于足跟。由于真菌型脚气没治好,多种病菌复合感染成脚癣造成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瘙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真菌型脚气的症状
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水疱型脚气的症状
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脚癣、丹毒、淋巴管炎等。
糜烂型脚气的症状
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汗者。
两岁三个月宝宝发育不好怎么办
婴幼儿时期的骨骼异常多数属于良性骨骼问题,出生后不需要特别治疗就能自然痊愈。但是爸妈们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因为一旦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期,就只能通过手术来帮助纠正了。一起来了解下婴儿小脚丫的9大常见骨骼发育问题。
宝宝出生时为什么小脚丫看起来怪怪的?到了学步期,宝宝走起路来怎么一拐一拐的?宝宝的脚怎么一个大一个小?……一起来了解下婴儿期宝宝的脚丫常见问题。
孕期第8周脚丫成形
理论上,脚的芽胞通常在受精后4周以后出现,在8周后脚掌形成雏形。周岁宝宝脚的大小约为其成人时期的一半。1~1岁半宝宝脚板成长的速度,是人一生中最快的时候。
女性在12~14岁时脚已经定型,男生则要到14~16岁时脚才会完全定型。因此,如果发现婴幼儿有足部骨骼异常问题,在1岁以前治疗都能取好的效果,而且很少造成后遗症。
9大婴幼儿足部骨骼问题
part1轻微型
1.足外翻
在婴幼儿骨骼发育问题中,足外翻相当常见。根据统计,每千名婴幼儿之中有1~2人一出生就有足外翻问题。足外翻最明显的特征是新生儿的脚板整个儿不正常地紧贴着小腿,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亲子宫时,足部受到长时间的挤压,造成跟骨背屈及外翻。这通常是脚的姿势问题,而不是骨头排列的问题,出生后挤压感消失后会自然痊愈。一般出生后2~3个月内会自然改善,如果没有明显改善就得尽早送医治疗。
Tips:父母如果发现宝宝有足部外翻的问题,可在医师的指导下,通过拉筋按摩的方式帮助宝宝的脚板尽早恢复正常。经过按摩后,90%的宝宝都能够自然痊愈。
2.屈趾
出生后脚趾有不正常的弯曲现象(大多数发生在新生儿的第3或第4根脚趾上,有弯曲和内转的现象),绝大部分不会对足部造成影响,在成长过程中也会自然改善。若有一个趾头跨上另一个趾头的现象(通常发生在第5根脚趾),则容易影响穿鞋,必须注意是否会造成宝宝穿鞋时的摩擦不适。此外,轻微的脚趾弯曲情况不会恶化,也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Tips:为了避免日后穿鞋时有脚趾被摩擦的问题,医师建议妈妈们可用柔软的小绳子将弯曲的脚趾固定在邻近的脚趾旁边加以纠正。此外,妈妈们也可以通过按摩帮助宝宝的脚趾早日恢复正常。
3.大拇趾内旋
这是一种动态的异常,主要是因为婴幼儿肌肉韧带过分活跃和紧绷,造成了大拇趾偏离另外四趾。如果妈妈经常给予适当的按摩,随着宝宝的长大就会自然痊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进行纠正后的患者,在长大后仍有很大的几率会有大拇脚趾外翻的情况,可能在穿鞋时会有不适感,不过并不会对走路造成影响。
解放“小脚丫”
现在天气热了,爸爸妈妈大可以满足宝宝们解放小脚丫的愿望,因为赤脚的好处多多:
一、减少脚汗产生的细菌侵扰
1岁以上的宝宝,由于刚学会走路,视野范围开阔了,特别的好动,而且很容易出脚汗。由于汗液中的糖份、脂肪酸、皮脂及皮屑等微生物分解后,会生成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物质,一来会产生异味,二来非常适合霉菌的生长,鞋子里又闷又潮,而宝宝的肌肤又比较娇嫩,容易受到细菌的侵扰,导致软组织炎症。
二、调节机体功能,提高适应能力
脚部不仅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还肩负行走、跳跃等多项功能,它集中了人体的66个穴位。经医学研究证实,经常让宝宝赤脚活动,有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机体各项功能的调节,能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还有助于锻炼踝关节的柔韧性,防止扁平足。早在20年前,“赤足训练”就已经风靡日本,许多幼儿园经常组织儿童赤脚绕操场或走廊进行慢跑活动,实践证明,推行赤足运动以来,大多数儿童的体质都得到增强,连伤风感冒都很少发生。
三、刺激触觉神经,加强脚掌的感应和平衡能力
1岁以后的宝宝,从四肢的爬行转向两足的站立和行走,这时宝宝如果常常是鞋不离脚的话,脚掌不能直接感觉到地面,而这种感觉正是幼儿学习平衡及协调的关键,失去这种感觉很容易跌倒,且反应不够敏捷。相反,如果多给宝宝赤足站立和行走的机会,让脚部神经感受更多的刺激,他的脚掌感应和力度运用就能得到加强,从而更能掌握平衡感,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
如何避免婴儿患脚气
临床上有不少婴儿感染脚气的病例,爱护孩子的小脚丫,首先父母要从自己做起。门诊中我们了解过,有些家庭的父亲脚上有脚气,母亲有阴道炎。这样的家庭孩子脚上真菌感染的几率特别大,真菌“长途跋涉”的能力非常强,这一点父母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医生强调,父母一方是脚气患者的,一定要注意将孩子的洗漱用品与大人严格分开。孩子洗澡、洗脚后,要用棉签把脚趾缝里的水擦干,尤其是较胖的孩子,其趾缝里面很容易残留水分。因为,小脚丫缝的温度并不比腿窝和脖颈的温度低,再有一定的湿度、水分帮忙,就容易造成真菌滋生,更容易被父母的脚气感染。
但是,即使擦净了水,小脚丫因为出汗还可能照样滋生真菌,怎么办?专家说,如果给小婴儿或幼儿穿上棉制的薄线袜,就可以减少这样的担心了,因为棉制的小袜子会随时吸净小脚丫缝里的水分。
孩子小脚丫常见哪些异常
●出生前
在胎儿期的第七周,胚胎的下肢末端出现了脚,但脚趾是连在一起的,就像鸭掌一样。第八周,脚趾开始分开,并长出了指甲。从胎儿期的第四个月起,胎宝宝脚的活动能力增强了,能够做出踢、蹬的动作。第六个月,脚部肌肉发育加快,手脚有时会猛烈地撞击子宫,孕妈妈隔着肚皮也能摸到宝宝小脚丫的轮廓。
●0-3岁
每个小宝宝的脚丫都是又胖又厚的。宝宝刚学会走路时,你会发现他的脚底没有像大人一样的足弓,十足一个小平足。不要担心,小宝宝平足是有原因的:宝宝的骨头和关节仍然很有弹性,所以当他们站立时就会平足;同时,宝宝脚底堆积的脂肪也会使足弓变得不明显。
满1岁时, 宝宝的脚差不多已有成人的一半长。你会发现,宝宝站立时多是内八字脚,这种习惯主要是来源于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姿势。出于习惯,出生以后的宝宝仍然会保持着那种交叉腿的动作,并在几个月以后渐渐地自动纠正过来。
●3-8岁
4岁以前,孩子的足弓尚未开始发育,足底看上去还是扁平的,往往被误认为扁平足或者扁平外翻足,实际上这是一个生理性的扁平足阶段。4岁以后,足弓会逐渐增大,一般到8岁左右,孩子的足弓就能达到成人的水平。
防宝宝脚丫畸形正确护理很重要
宝宝脚丫的清洗方法
用温水清洗小脚丫,即便是炎夏酷暑,也不能用冷水直接洗脚,这样很容易使宝宝着凉感冒。
即使是多汗的小脚丫,也不能常用香皂清洁,因为香皂会使皮肤丢失水分,对宝宝娇嫩的皮肤不利。
在清洗过脚心脚面后,用纯棉的毛巾或是棉棒蘸温水清洁宝宝的脚趾缝。
最后,用干毛巾将小脚丫擦干。
小脚丫沐浴过后,别忘记检查一下脚趾甲,这里面可是最适宜细菌潜伏的地方。宝宝的脚趾甲生长速度很快,每隔4—5天就要修剪一次。选用宝宝专用的指甲钳沿着脚趾甲盖的线剪,不要留下毛刺。剪完后磨圆,以免小棱角对宝宝造成伤害。
那么,日常宝宝脚丫的锻炼有哪些呢?
宝宝脚丫的锻炼方法
孩子在3~6岁时,脚丫每天承受的“压力”与上小学的孩子相同,因为这个年龄阶段,是孩子通过跑、跳取得平衡,发展运动能力的重要时期。但是,脚部肌肉结构却还没有强健到能承受这些运动负担的程度。因此,孩子常常会出现脚部肌肉弯曲、扁平足、脚弓下沉、脚跟向外倾斜等现象。幸好,在多数情况下,这些脚部的轻微畸形会随着成长不治而愈。
父母应该为孩子的脚丫健康发育提供帮助,比如让孩子经常光着脚在沙滩、松软的土地或小鹅卵石上行走,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清楚地发现孩子落脚的方式,并进行及时调整,以防止畸形出现。另外,还可以训练孩子用脚抓东西,这种简单的游戏对孩子拥有健康、灵活的双脚非常有帮助。
宝宝穿凉鞋的5个标准
1.包住脚趾
最好给宝宝选购一双可以包覆住脚趾的凉鞋,保护脚部免受伤害。会走路的宝宝活泼好动,但身体的动作协调性差,不够灵活,目测力欠准确。若是穿上露着脚趾的凉鞋,在跑跳时一旦脚趾戳到砖头瓦块等硬物,轻者皮肤破损、流血,重者脚趾甲发生反甲现象,还有可能被重物砸成骨折。
2.鞋底的软硬薄厚适中
鞋底不能太软、太硬、太薄。鞋底软硬薄厚适中、站立行走时脚掌有抓地感觉的凉鞋,既能保持脚掌的舒适度,又利于锻炼脚部肌肉、骨头,刺激脚底神经发育。这是因为,3岁前是足部的脚骨及形状的成长时期,由于足弓不明显,五趾散开呈扇形,小脚丫最容易受到伤害。
3.后跟有鞋带
宝宝玩耍时,爱爬高上低,如穿没有鞋带的凉拖鞋,跑跳时就容易脱落,甚至摔倒摔伤。所以,宝宝穿的凉鞋,后跟处一定要有鞋带,系好后松紧合适,才能保证外出活动时的安全。
4.合脚
宝宝生长发育快,脚骨软,如果鞋子过紧过小,则影响小脚丫正常发育,脚易变形;鞋子太大,小脚丫在大鞋中得不到相应的固定,走路时姿势不稳,容易绊脚摔倒受伤,还容易引起足内翻或足外翻畸形。因此,宝宝穿的鞋子一定要合脚。你最好每隔两星期摸摸宝宝的大趾头与鞋面的距离,若少于半厘米,说明鞋子小了。只有大趾头离鞋面有半厘米到1半厘米的空间,才有利于大趾头往前足够的伸展,宝宝向前走时才会感到舒适。
5.易清洗、穿脱
宝宝代谢旺盛,小脚丫出汗多,在外玩耍后鞋子会变得脏兮兮的。因此,宝宝穿的鞋子要方便清洗,脏了容易刷洗干净。
宝宝在学会走路之后,开始学习如何穿鞋子、脱鞋子了,因此最好给宝宝穿附有尼龙夹的凉鞋,穿上用手一贴就好;或是挑选直接一拉就能穿上的鞋子。这样,宝宝穿脱鞋子就不困难了。
孩子走路踮脚是怎么回事
如果宝宝在学步完成后,偶尔出现踮着脚尖走路,是正常的。这可能是因为宝宝学会走路后想要学习更高级的技巧,比如小跑、跳等。如果宝宝从学站到学走期间一直踮着脚,那就要特别警惕,这可能表示宝宝的曲肌张力高(脑瘫的表现之一),最好带他去医院检查。还有极少数宝宝因为过早使用学步车,导致学步阶段踮脚走路,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宝宝不再使用学步车后的一周左右,就不再踮脚走路。正常宝宝学走路时,都是双脚平稳着地。
宝宝开始学步后,最好穿软硬适中,鞋帮高点的鞋子。
如何判断鞋子的软硬度呢?将鞋子脚面处弯曲,感觉符合走路时脚面的弯度即可。高鞋帮可以帮助宝宝的脚腕,帮他掌握平衡,适合学部阶段的宝宝。另外,鞋的尺码一定要适合宝宝。让宝宝双脚平稳站立,帮他画个脚丫印。买鞋时选一双比这个脚丫印大1厘米的鞋,还要注意鞋子前脚掌处的宽度,最好买稍宽松一些的鞋。学步阶段宝宝脚丫长得快,最好1~2个月为宝宝测量一下脚长,并更换尺码不合适的学步鞋。
孩子小脚丫常见哪些异常
小脚丫的成长之路
●出生前
在胎儿期的第七周,胚胎的下肢末端出现了脚,但脚趾是连在一起的,就像鸭掌一样。第八周,脚趾开始分开,并长出了指甲。从胎儿期的第四个月起,胎宝宝脚的活动能力增强了,能够做出踢、蹬的动作。第六个月,脚部肌肉发育加快,手脚有时会猛烈地撞击子宫,孕妈妈隔着肚皮也能摸到宝宝小脚丫的轮廓。
●0-3岁
每个小宝宝的脚丫都是又胖又厚的。宝宝刚学会走路时,你会发现他的脚底没有像大人一样的足弓,十足一个小平足。不要担心,小宝宝平足是有原因的:宝宝的骨头和关节仍然很有弹性,所以当他们站立时就会平足;同时,宝宝脚底堆积的脂肪也会使足弓变得不明显。
满1岁时, 宝宝的脚差不多已有成人的一半长。你会发现,宝宝站立时多是内八字脚,这种习惯主要是来源于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姿势。出于习惯,出生以后的宝宝仍然会保持着那种交叉腿的动作,并在几个月以后渐渐地自动纠正过来。
●3-8岁
4岁以前,孩子的足弓尚未开始发育,足底看上去还是扁平的,往往被误认为扁平足或者扁平外翻足,实际上这是一个生理性的扁平足阶段。4岁以后,足弓会逐渐增大,一般到8岁左右,孩子的足弓就能达到成人的水平。
1.小脚丫会遭遇哪些异常?
我们的脚由在韧带和神经末梢联结下的26根骨头组成,由许多有力的肌肉、韧带将各个足骨连接在一起而呈弓形,这就是常说的足弓。足弓具有很强的弹力,能缓冲震荡,保护人体,使人体的重力分散到脚的各点,并保证站立时的稳定性,同时可避免足底的血管、神经直接受压迫。足弓塌陷或消失就形成扁平足。
2.扁平足:功能性还是病理性?
扁平足分功能性和病理性两种。功能性扁平足看上去脚外形扁平,足弓小,是由于足底肌肉发达,软组织肥厚造成的。功能性扁平足足关节正常,正常的走、跑、跳都不受影响。
病理性扁平足较多见,由于足弓的作用减弱,使走、跑、跳受到影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就会感觉脚疼,从而妨碍孩子的全面锻炼。长大成人后,劳动能力也会受到一定限制。
除少数与遗传有关外,大多数孩子的扁平足是由于后天因素导致足弓的韧带、肌肉松弛而造成的:
●脚的肌肉、韧带缺乏锻炼,力量不足。如宝宝长时间穿过小的鞋子,会影响脚的肌肉、韧带发育,以致足弓的正常发育受阻。
●脚的肌肉、韧带过度疲劳。让小宝宝长时间地行走、站立,都有可能造成扁平足。
●疾病的影响。宝宝先天性足部有疾病,肌肉萎缩,也可造成扁平足。要避免宝宝患扁平足,
下面几个细节不能忽略:
●为宝宝选一双合适的鞋,切忌让宝宝穿太小的鞋。
●宝宝没满9个月时,不要让他过早下地走,也不要长时间站立。
●如果宝宝的扁平足已经比较明显,可让他练习用脚尖或脚外侧走路,能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无法矫正的扁平足应去医院骨科进行矫治。
3.马蹄内翻足,松软型还是僵硬型?
马蹄内翻足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发病率为1/1000,男孩是女孩的2倍,单侧稍多于双侧,发病与骨骼、肌肉、神经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孩子出生后往往就出现单足或双足马蹄内翻畸形,表现为足跟小且内翻,各足趾向内侧偏斜,常合并小腿内旋畸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畸形逐渐加重,尤其在负重行走后,由于总是足背外侧缘着地,这些部位的的皮肤会变厚,甚至生出老茧。
马蹄内翻足通常分松软型和僵硬型。原则上,松软型以保守治疗为主,一般出生后1个月开始治疗。保守治疗的畸形矫正复发率约为40%-80%。虽然保守治疗可能无法从根本上矫治畸形,但它还是一件发现畸形必须立即做的事情,因为它也是手术前的重要准备过程。手术前,在儿童骨科专科医师指导下的手法按摩或阶段性矫形石膏固定也很重要,因为手法矫形或石膏矫形能使足部挛缩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得到充分牵伸,足后内侧皮肤得到充分扩张,减少了术后畸形复发和切口皮肤坏死、感染的机会,同时也能减少因错误的或不正确的手法按摩或矫形石膏固定所形成的“摇椅底”畸形,而这种畸形的治疗比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更难。
僵硬型以手术治疗为主,通常于出生后6个月开始治疗,术后石膏固定3个月。去掉石膏后,白天穿矫形鞋,夜间用支架保护1-2年。手术后2年内要坚持定期去儿童骨科检查,这是防止畸形复发的重要保证。
孩子脚背疼是怎么回事 儿童脚部如何护理
小脚丫的个人卫生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有益身心健康,用温水清洗小脚丫,即便是炎夏酷暑,也不能用冷水直接洗脚,这样很容易使孩子着凉感冒。
注意:
多汗的小脚丫,也不能常用香皂清洁,因为香皂会使皮肤丢失水分,对孩子娇嫩的皮肤不利。在清洗过脚心脚面后,用纯棉的毛巾或是棉棒蘸温水清洁孩子的脚趾缝。用干毛巾将小脚丫擦干。
浴过后,别忘记检查一下脚趾甲,这里面可是最适宜细菌潜伏的地方。孩子的脚趾甲生长速度很快,每隔4—5天就要修剪一次。
小脚丫的按摩婴幼儿脚的底部,分布着与身体脏器相关的血管和神经,还有许多穴位,按摩脚底可以疏通经络,预防疾病。
做法:
用一只手托着孩子的脚后跟,另一只手的拇指按摩脚底。用另外四个手指的指肚沿着脚后跟向脚趾头按压移动。循环几个回合。依次轻轻转动孩子的脚趾头。重复上述步骤,按摩孩子的另一只脚。
注意:
给孩子脚底按摩时,力道要控制好,手法不可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