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艾灸哪里图解 脾胃虚弱型呕吐
呕吐艾灸哪里图解 脾胃虚弱型呕吐
主要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或稍觉劳倦,即困惫乏力,眩晕呕吐,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神阙,关元,脾俞,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关元,于俯卧位加就脾俞,肾俞穴。
艾灸手法:同上述艾灸手法一致。
艾灸功效: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呕吐艾灸哪里可以缓解
呕吐应该辩证分型来取穴进行艾灸,具体分型如下:外邪犯胃型呕吐艾灸
主要症状:突然呕吐,兼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胸腹满闷,苔白。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中府,大椎,风门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中府,于俯卧位加灸大椎,风门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然后俯卧,去2双胃俞穴温和灸5-10分钟,灸法同上。
艾灸功效:解表化浊。
饮食停积型呕吐
主要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吐后则舒,苔厚腻。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建里,神阙,阴陵泉,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建里,神阙,阴陵泉,与俯卧位加灸脾俞穴。
艾灸手法:各穴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据穴区部位切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新鲜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用火点燃艾炷进行施灸,待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灸3-5壮。
艾灸功效: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呕吐
主要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满闷,胀痛不舒,苔薄。
艾灸疗法:灸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艾灸手法:用一手中指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垂直悬灸所选穴位的皮肤,离皮肤3-4厘米,以感觉温热至微有灼痛感为度,如果觉得太热可以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脾胃虚弱型呕吐
主要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或稍觉劳倦,即困惫乏力,眩晕呕吐,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神阙,关元,脾俞,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关元,于俯卧位加就脾俞,肾俞穴。
艾灸手法:同上述艾灸手法一致。
艾灸功效: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呕吐怎么缓解 外邪犯胃型呕吐艾灸
主要症状:突然呕吐,兼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胸腹满闷,苔白。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中府,大椎,风门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中府,于俯卧位加灸大椎,风门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然后俯卧,去2双胃俞穴温和灸5-10分钟,灸法同上。
艾灸功效:解表化浊。
林赛氏指甲艾灸怎么治疗 慢性肾衰竭艾灸
定位:属足太阳膀胱经。肾之背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主治遗精,阳萎,遗尿,溺血,泄泻,头昏,目眩,耳鸣,耳聋,虚喘,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水肿,腰痛,及肾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等,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肾俞穴5-10壮;或艾条灸肾俞穴10-20分钟。
定位:属足厥阴肝经。脾之募穴。足厥阴、少阳之会。章门穴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功效主治:主治胸胁满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痞块,背强腰痛,及肝脾肿大,消化不良等,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脾俞穴3-5壮;或艾条灸脾俞穴5-15分钟。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功效主治:主治胃痛,恶心,呕吐,呃逆,噎膈,纳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乳痈,目疾,喉痹,头痛,失眠,眩晕,心悸,怔忡,气喘,虚劳,黄疸,水肿,癫痫,下肢痹痛,瘫痪或麻痹,脚气,急、慢性胃肠炎,溃疡病,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并有强壮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足三里穴5-10壮;或艾条灸足三里穴10-30分钟。
定位:属足少阴肾经。输(土)、原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主治:主治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太溪穴3-5壮;或艾条灸太溪穴5-10分钟。
定位:属足太阳膀胱经,脾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功效主治:主治脘腹胀痛,胸胁支满,呕吐噎膈,黄疸,泄泻,鼓胀,痢疾,便血,带下及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肝炎,糖尿病,消化不良,贫血等,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脾俞穴5-10壮;或艾条灸脾俞穴10-20分钟。
中医治疗呕吐方法大全
偏方治疗
1、饮羊奶治反胃干呕
方剂:鲜羊奶适量。
制用法:将羊奶煮沸。每次饮1杯,每日2次。
功效:滋阴养胃。治阴虚所引起的反胃、干呕等症。
2、醋矾糊外敷止呕
方剂:陈醋、明矾、面粉各适量。
制用法:上三味共调成糊状。用时敷于两足心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一般半小时后可发生止呕作用。
功效:消积解毒、清热散癖。用治呕吐不止、泄泻。
3、萝卜蜂蜜止恶心呕吐
方剂:萝卜1个,蜂蜜50克。
制用法:将萝卜洗净切丝捣烂成泥,拌上蜂蜜。分2次吃完。
功效:健脾,和中,养胃。用治恶心呕吐。
4、白胡椒半夏治呕吐
方剂:白胡椒、制半夏、鲜姜等份。
制用法:前两味共研细末。鲜姜煎汤。以姜汤和面同白胡椒末、半夏末调匀并捏成大丸粒。每服30-40丸,用姜汤送下,每日2次。
功效:暖肠胃。用治呕吐(包括胃炎,幽门肥厚、狭窄,胃癌初期等的呕吐)。
5、甘蔗姜汁治吐食干呕
方剂:甘蔗汁半杯,鲜姜汁1汤匙。
制用法:甘蔗汁是将甘蔗剥去皮,捣烂取的汁液。姜汁制法与此同。将两汁和匀稍温服饮,每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和胃止呕。
推拿疗法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 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补法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脾胃阴虚型:常用中脘、内关、阴陵泉、胃俞,用补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脾胃实热型:常用内关、中脘、公孙、天枢、支沟、下脘,用泻法,清热导滞,和胃止呕。
惊恐气逆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神门、阳陵泉,用泻法,清肝安神,降逆止呕。
呕吐怎么缓解 呕吐艾灸注意事项
1.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灸移动烧伤皮肉。
2.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艾灸后多喝温开水,不要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过饥,过饱,极度疲劳,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孕期禁止艾灸,身体发炎部位禁止艾灸。
反胃可以艾灸吗
反胃可以艾灸。
反胃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有恶心呕吐的现象,一般表现过程是先恶,然后干呕,最终呕吐,也有光呕不吐的现象,这些现象主要是胃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通过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和肠胃,降逆止呕,从而缓解反胃症状。
艾灸脾俞的好处 调和脾胃
艾灸脾俞穴能调和脾胃,解湿热之气,消除肢体乏力,背痛等虚劳症状,同时也可辅助治疗胃溃疡,胃炎,胃出血,胃扩张神经性呕吐,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艾灸穴位治疗胃痛
中医治疗:
(1)、气滞胃痛:
证候:胃脘胀痛,痛连胸胁,遇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重,嗳气频繁,伴呕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
(2)、血瘀胃痛:
证候:痛有定处,如锥刺刀剜,拒胺,或有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方:失笑散合丹参饮。
(3)、食滞胃痛:
证候:胃痛胀满,厌食,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主方:保和丸。
(4)、虚寒胃痛:
证候:隐隐作痛,喜暧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遇寒发作或疼痛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欠温,大便溏薄,舌苔淡白,脉细数或沉迟。
治法:散寒温胃,健脾止痛。
主方: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
(5)、阴虚胃痛:
证候:胃脘灼痛,嘈杂似饥,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津或剥脱无苔,脉细数。
治法:益胃养阴。
主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中医艾灸治疗胃痛:
足三里穴
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
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
主治:胃痛,反胃吞酸,呕吐,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期门穴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方,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肋疼痛,乳腺炎。《中华针灸学》说:“主治肋下积气,伤寒心痛,呕酸。”
灸法:艾条灸3~5分钟,艾罐灸10~15分钟。
特效反射
在手掌第四掌骨和钩骨的交界处。
主治:胃下垂,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
艾灸穴位治疗胃痛症状缓解速度快,安全简单,很多人都可以在家自行治疗。
艾灸丰隆的作用与好处有哪些
艾灸丰隆的作用
1.丰隆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胃经由此别出而络于脾经,故此穴有治脾胃两经疾病的作用。
2.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湿聚为痰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之说,故本穴能除痰逐饮,常用于治疗哮喘,痰多之症;如脾阳失运,水湿渗于肌肤,丰隆又有健脾化湿而用于治疗水肿症,以及由于痰湿所致的下肢麻木,重坠,屈伸不利,步履艰难。
3.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灸丰隆穴有健脾和胃,增加食欲,促进痿证康复的作用。
艾灸丰隆的好处
1.咳嗽或哮喘伴随痰多时,在止咳平喘穴中加丰隆穴可以清肺化痰。
2.呕吐痰涎时在和胃降逆止呕穴中加丰隆穴可以健脾化痰。
3.当痰湿偏盛体质(体胖,身重,舌苔厚腻)人群患肢体肿胀疼痛时,在通经活络的穴位中可加丰隆穴化痰通络。
4.水肿病人若伴随消化不良症,可以在利尿消肿穴中加丰隆穴以健脾利水。
5.头痛,头重,眩晕伴随呕吐者,可以在止头痛穴中加用丰隆穴化痰除湿。
6.神经衰弱患者在镇静宁神穴位中可以增加丰隆化痰醒神开窍。
艾灸丰隆功效主治
艾灸刺激该穴能改善脾脏功能,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主治胸腹痛,四肢肿,咳吐痰涎,大小便难,痰饮,头痛,眩晕,面目浮肿,哮喘,癫痫,脚气等病症。
丰隆的简单找法
在小腿前腕侧,当外踝尖上八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呕吐艾灸哪里图解 呕吐取穴定位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中府: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缘直下1.5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风门: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建里: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神阙:肚脐中央处。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肾俞: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水分: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侧踝尖连线的中点,条口穴外开一横指。
三焦俞:在背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卵巢囊肿艾灸怎样治疗 胃俞穴
位置: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便是此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隔姜灸,效果更好。
功效:胃俞穴具有化湿气、消滞、理气、和胃之功用。它是胃气的保健穴,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可用于治疗主治脾胃虚弱、多食善饥、身体消瘦、腹胀肠鸣、胃痛呕吐等症。艾灸此穴对于体质淤湿导致的卵巢囊肿有缓解、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