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超级奶爸 为老婆大人排压
学做超级奶爸 为老婆大人排压
喂奶第一步:消毒
爸爸们要学习的喂奶步骤可是很多哦!因为喂奶也是个技术活呢!首先,爸爸们要做的就是把喂奶要用到的工具消毒,包括奶瓶、奶嘴等。消毒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在厨房煮一锅开水,将工具放入开水中加热,等待5分钟就大功告成了!这是最简单的方法,还可以使用蒸汽机消毒。
喂奶第二步:与宝宝眼神交流
很多爸爸们都不知道如何抱宝宝,经常会让宝宝不舒服,而且还会阻挡他的视线,看不清爸爸的脸。所以,爸爸们在抱宝宝的时候要尽量与他进行眼神交流,逗他说话,捏捏他的笑脸,这样宝宝就会跟你熟悉起来了。喂奶自然也就会更加顺畅了。
喂奶第三步:选择合适的喂奶姿势
爸爸喂奶不同于妈妈,因为宝宝习惯对着妈妈的乳头喝奶。爸爸和妈妈喂奶的方式不同,要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喂奶姿势。一般宝宝斜躺着比较容易喝奶。爸爸可以先挤出一两滴奶碰到宝宝的嘴唇,让他产生喝奶的欲望,然后再慢慢引导他喝奶。
喂奶第四步:多抚摸宝宝
在宝宝喝奶的过程中,爸爸们不要干坐着等。可以抚摸着宝宝的头部或者背部,跟他交流,眼睛看着他,让他知道爸爸在这里。不然宝宝很容易对喝奶失去兴趣。而且,和宝宝的互动也能增加他对爸爸的熟悉感,对建立起亲子感情很有促进作用。
喂奶第五步:拍打宝宝的背部
宝宝在喝奶的过程中很容易吸进空气,导致溢奶或者打嗝。所以,爸爸们在喂奶的时候可以隔几分钟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帮助他顺气。但是要注意的是,用力不要过重。
学到这里,爸爸们有没有感觉到其实喂奶也不容易啊?那就赶紧实践起来吧!
孩子谁带问题纠结
婆媳之间很多的分歧和矛盾都是来自于育儿问题。两代人的育儿观念如何并轨,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老一代人根深蒂固的育儿观与现代人的育儿观很难形成统一。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怀孕快生产的时候就提前做起了功课。当时各大医院都有免费的孕妈妈课堂。我会经常带婆婆去听课,因为有免费奶粉可以蹭,婆婆也乐意去。在课上一起听听科学的育儿观念,对我和婆婆来说都会有很大收益。
在日常的育儿过程中,我也会举一反三的给婆婆讲一些育儿经验,婆婆接收能力很快,虽然不识字,但是情商还是很高的。当然也有些习惯是根深蒂固改变不了的。只要无伤大局,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一个老人这么用心的给自己带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婆婆养,我来育,共同呵护宝宝身心成长
很多妈妈都觉得,如果时间允许,还是自己带孩子最好。毕竟年轻人的育儿观念更加先进更加科学。可是我觉得如果有一个好的婆婆,孩子交给婆婆带也是很完美的事情。因为孩子不但可以从爸爸妈妈身上学到新鲜生活观,也可以从老人那儿得到传统的教育,两者结合不冲突又互补。当然这要建立在父母也要多点时间陪孩子。
有个朋友,她的孩子也是由奶奶来带的。这个奶奶是从早上5点孩子起床,一直带到晚上9点孩子睡觉。奶奶还无奈的戏称:这个孩子我承包了。暂且不评论这个儿子和媳妇只顾忙自己的把孩子当包袱甩给老人,只是每次孩子看见我抱着维尼那个羡慕的眼神,都很让人心酸。
我的婆婆养孩子细心没的说,小区很多人都竖大拇指。但是有点遗憾的是,婆婆不识字,宝宝学习的很多方面就不能及时的跟上。养育养育,只有养没有育一样是不行的。养可以把宝宝的身体养的棒棒的。育则可以让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为此,我哺乳期结束后,换了一家比较清闲的工作,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陪孩子。让孩子在奶奶和妈妈共同的养育下长大。这样她的身心都能够很茁壮的成长。
加宽纸尿裤导致宝宝O型腿
加宽纸尿裤备受青睐
据一位负责商场和超市渠道的纸尿裤经销商透露:其实对厂家来说,加宽纸尿裤的裆部,生产成本增加不多,但是可以打着防侧漏的卖点,如果再升级一下包装,一包六、七十片的纸尿裤比普通的就要贵出20-30元。利润高,厂家当然愿意设计、生产。在一些百货卖场和超市的纸尿裤货架上,笔者发现每个超市均至少有4-5个婴儿纸尿裤品牌出售,打着防侧漏、吸水性强的功能性产品不在少数。一位卖场促销员的交流中了解到,购买这些产品的妈妈们普遍认为,虽然单片价格贵了,但是更换次数少了,平均下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横向膨胀 纸尿裤增宽3.5厘米
网上一位细心的妈妈总结了几款纸尿裤的使用经验发现:几款吸水性强的纸尿裤,在加液160~200毫升后,裆部平均宽度增加2至3.5厘米不等,饱和吸水后纸尿裤的重量普遍超过350克。妈妈们也都有体会,吸尿后的纸尿裤沉甸甸的。
那么加“宽”是否意味着给宝宝的大腿加“压”呢?对此,产品研发人员李先生表示:为保证纸尿裤的吸收速度和防止排尿期间的漏液,的确可以采用加宽加厚的设计,并且现在的纸尿裤吸水后大都是横向膨胀的,所以裆部会变宽。但是只要不过分膨胀造成宝宝双腿内侧压力过大,就不可能导致O型腿。
而国内现行的“纸尿裤技术指标”中并没有针对纸尿裤裆部的最大宽度做出具体规定。笔者致电多家纸尿裤厂商,大多受访者均表示纸尿裤加宽与宝宝O型腿的形成无直接关联。
肌肉力学失衡 可能导致O型腿
O型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俗称“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有数据显示,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O型腿相当常见;在3~4岁的儿童中,20%有轻度O型腿。而在1岁半以前的婴儿期,婴儿腿型因为穿着纸尿裤会呈现15°左右的内翻,所以也被叫做“尿裤腿”。相关育婴专家表示:婴儿骨骼较软,且腿部的脂肪分布与成人不同,大腿和小腿会比较丰满。长期包裹纸尿裤,宝宝坐、卧、爬、走时腿部被不自觉地撑开。纸尿裤裆部如果超出一定宽度,吸尿后横向膨胀,相当于给宝宝的腿部施加了一股外力,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大小腿肌肉力学失衡,形成O型腿,妈妈们需要警惕。
另外专家也提醒妈妈:婴儿虽然单次排尿量不多,一天总量在400-500毫升左右,但单片纸尿裤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勤换以减轻宝宝腿部压力。
纸尿裤和绑腿 中西合璧齐上阵
事实上,担心宝宝O型腿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辈的都不在少数。
“婆婆当初就提醒我包纸尿裤不好,小孩子骨头软,腿容易长不直”、“我们都是晚上睡觉用纸尿裤,白天用尿布的,就是怕一直包着宝宝会O型腿”……此类说法在网上频繁出现。
一位妈妈的对策是:纸尿裤还是要用的,但是婆婆为了宝宝腿长得直,一周会包尿布、绑腿那么几天。当然,也有部分妈妈表示不用担心“纸尿裤国外都使用几十年了,也没见他们O型腿啊”,不少妈妈也建议“可以多多给孩子把尿,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
关于纸尿裤是否会导致宝宝O型腿,目前还没有定论。除了呼吁企业在设计纸尿裤时更科学,不要为迎合销售卖点而盲目加宽纸尿裤,也希望爸爸妈妈们多多听取相关专家的建议,引起足够重视。
婆媳关系VS宝宝情商
现在已经是文明社会,旧的婆媳之间不平等的家庭关系已经没有存在的土壤,但是,婆媳之间在心理上“明争暗斗”的“拉锯战”还是存在的,并反映到对宝宝的养育态度和行为上,进而影响宝宝的心理发育。
薛女士做了妈妈以后,婆婆就来照顾她和小孙子。婆婆是从农村来的,身体好,能干也能说,一开始俩人相处还挺好。但半个月以后,薛女士的母乳就很少了,不够宝宝吃的,需要添加牛奶。白天还没关系,到了夜里,人累了一天,睡得迷迷糊糊的,宝宝半夜饿了要吃奶,婆婆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便起床热奶,薛女士身体虚弱,很不适应半夜起来“工作”。于是,面对宝宝的哭声,有时婆媳俩都木木的,迟迟不愿起床给宝宝喂奶,慢慢的,俩人心里开始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推诿和责备。
有一天中午,婆婆哄宝宝玩的时候,似有意似无意地说了几句话,让薛女士心里很难受。婆婆对着宝宝说:“你看你这个妈妈呀,连奶水都没有了,算什么妈妈,奶奶年轻的时候,奶水多得你爸爸都吃不完!”有时候,婆婆还会边喂边对宝宝说:“我的小孙子好命苦呀,连奶水都吃不上!”虽然婆婆说的都是事实,但薛女士还是有一种针扎般的心痛:自己怎么就那么无能呢,母乳不够遭婆婆的奚落,一向没输过的薛女士不得不服输。因此,有时她对婆婆和宝宝,甚至丈夫都有一种无名的恼火。
更为关键的是,宝宝属于难养型气质,特别爱哭,白天不睡长觉,醒了就哭,夜里是个“吵夜郎”,把大人搞得筋疲力尽。婆媳俩常常会等待对方先做出反应,这时候,宝宝就会一声高过一声地哭,有时候,薛女士气得对宝宝大声嚷:“哭什么哭,烦死人了!”宝宝仿佛理解了妈妈的怨气,哭得声音更大了。结果,两个月以后,发现宝宝两侧腹股沟疝气,其他发展也有一点麻烦,比如他对陌生环境的适应非常缓慢,薛女士非常着急,简直觉得宝宝是“孺子不可教”。
婆媳失和,宝宝遭罪
很多大人都认为,小婴儿只有生理需要,饿了就哭,吃饱就笑,有尿就撒,困了就睡,哪里还有什么心理需要?所以,我们时常能听到“小宝宝是最幸福的,整天无忧无虑”之类的话。其实,对儿童心理有过深入了解以后,你就会发现,小宝宝不但“有忧有虑”,有时他还会付出整个身心去排遣自己的不安和烦恼,尤其能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发出敏锐的反应。
目前已经有研究发现,婴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建立起“内部工作模型”(IWM),这是宝宝对自我、重要他人(如父母或其他看护者)及自我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稳定的认知模式。婴幼儿在IWM的运行下,依据自己对人际关系的“洞察”,最终形成自己行为的组织化和整体化。如果成人之间对待宝宝的态度和行为是矛盾的,他就无法建立稳定的认知模式,他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也就常常显得难以预料。假如再遇上心急不耐烦的家长,宝宝与家长之间的行为与情绪就形成互为因果的不良循环链,导致宝宝的心情很累,当然家长的心情也很累,而且彼此之间还累得不明不白。
在家庭关系中,婆媳之间的心理矛盾是潜在的、隐晦的,同时也是持久的、深刻的,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它不可能像夫妻矛盾那样简洁明朗,处理起来比较容易挑明,把话说在明处。薛女士就陷入这样的关系困境中,婆媳之间认为彼此都应承担照顾宝宝的责任,而责任一旦扩散,就等于谁都有责任,谁也都没有责任,这种“心理拉锯”影响了她们及时识别宝宝的心理信号,宝宝在无望的等待和莫名的吵骂中建立不了稳定的“内部工作模型”。疝气是宝宝付出的身体代价,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困难,则是宝宝付出的心理代价。
5大技巧,婆媳和谐养育宝宝
1.对家庭关系的新变化有心理准备
“家有老人是个宝。”这是现代许多工薪家庭发出的感慨。为了下一代,祖辈义无返顾,又走到子辈家庭来抚养孙辈,让年轻的父母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干事业,这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的一条亮丽风景线。同时,一个小家庭变成一个大家庭,家庭关系复杂起来,尤其是婆媳之间,缺乏长期相处的理解和沟通基础,心理关系具有复杂、微妙、隐晦的特点,会折射到对宝宝的养育态度和行为上。如果3岁前的宝宝生活在安全、安定、温馨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中,他将获得对世界的信任感,身心茁壮成长,否则,宝宝的身心将受到不良影响。
2.以“家和万事兴”为婆媳共处的基础
隔代家教需要娴熟的家庭成员相处技巧,一些古训是千锤百炼出来的精品,比如“明着敬老,暗着爱小”、“当面教子,背后教妻”、“当面教子,背后劝老”等。仔细品味,这些话浓缩的内涵相当丰富,而且确实效益显著,因为它具有调节“家和万事兴”的功效。由于隔代教育涉及的家庭成员比较多,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复杂,如果心理上有隔阂,便不利于对宝宝采取一致、和谐的家庭教育。所以,做好隔代养育,需要以“家和万事兴”为基础,整个家庭温馨、协调的“人气”有利于宝宝情绪和心理的健康发育。
3.新爸爸要善于“和稀泥”
婆媳关系是隐晦和持久的,因养育宝宝而发生家庭矛盾是常有的事,但是处理起来不如夫妻关系方便。因此,新爸爸要“隆重登场”,要主动承担周旋家庭关系的责任,善于“和稀泥”,用自己的智慧把她们都“摆平”了。平时再忙,也要抽时间与宝宝的妈妈、奶奶交谈,听听她们在观念和态度上的分歧到底在哪里,并且灵活调节好她们的关系,不让她们在心理上产生疙瘩,因为大家都是为了宝宝好。如果爸爸把教育宝宝看成是女人们做的“家务事”,不闻不问,那么隔代养育矛盾得不到顺利的沟通和化解,不但家庭关系受影响,宝宝的健康发展也受影响。
4.采纳对方的可取之处
婆媳两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教育和文化背景,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有不同的理解,而且都有过成功的教育经验,婆婆成功地养育了自己的儿子,媳妇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教育经历。所以,过去成功的记忆模式会影响两人对宝宝的教育。但是,该教育宝宝什么、怎样教育宝宝,对两代人来说都是个新课题,谁也不能太自信,需要两代家长共同学习科学的早教知识,平等地商讨和尝试,善于吸取对方的可取之处,这样才能给宝宝最好的教育。
5.顺应宝宝自身发展
宝宝的气质具有先天性的差异,如果宝宝天生属于易养型气质,那么新妈妈就很有福气了,宝宝的生理节律比较有规律,适应性强;而造成家长身心都很劳累的天生难养型宝宝,其生活没有规律,容易激动,经常啼哭,难以安抚,常常把家长也折腾得很情绪化。因此,难养型宝宝就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抚养要求,他要求看护者要锻炼忍耐心、保持敏感心,慢慢适应他的需要,他才会平稳地适应外部世界。如果看护者按照书本上说的条条框框,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而安排时间表来训练宝宝,那么得到的结果必然是“孺子不可教”。可见,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对于新生宝宝,应该先顺应他的“自身发展大纲”。
当然,老年人所谓“随便宝宝哭,不妨大碍”的经验之谈也是很危险的,她们不知道宝宝从零岁开始就是一个“人”了,他们不但有生理需求,也有心理需要,放任宝宝的求救信号而不回应,会让宝宝建立不良的IWM,最终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产后伺候坐月子谁来更合适
一、婆婆伺候月子
目前有40%以上的家庭早已预订好婆婆大人为伺候月子的主力军,以婆婆为主,丈母娘帮衬的家庭也占到很大比例。尤其是生了男孩子的家庭,婆婆甚至反对有条件的小夫妻请月嫂来伺候月子,她的理由是:“我生了三个孩子,个个一表人才。你不会连我对孙子的这份诚心也信不过吧。”话说到这份上,原先有意请自家妈妈“辛苦一个月”的媳妇,也不得不在产前,忙着给婆婆架床腾房间了。
优点:婆婆伺候月子的优点,那还用说,对孩子那是一百个尽心尽力。不少爱孙心切的婆婆晚上都自告奋勇要带孩子睡,这对产妇的充分休息、尽快恢复其实是有利的。
关键是媳妇要对婆婆的付出持感恩态度。要想到伺候月子不是婆婆的“分内事”,而是她基于母爱来帮自己,这样的心态才能化解婆熄之间的一些小摩擦。
缺点:有些新妈妈会觉得,自己的婆婆只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体重增长,不大关心媳妇的心理变化,这会使生孩子前活泼外向的媳妇备觉郁闷,甚至产生“我就是他们家生儿育女一工具!”“在婆婆眼里,我就是给他孙子喂奶的一头乳牛!”之类的抵触性想法。某些媳妇急于产后减肥,更容易与不断端出“催乳汤”来的婆婆滋生矛盾。
婆婆伺候月子,还容易培养出一个对育婴袖手旁观的儿子。一些传统观念重的老人认为,“男人洗尿布没出息!” “男人是干大事的,怎能天天冲奶瓶!”如果产妇的丈夫认同这一观念,很容易加深夫妻、婆媳之间的矛盾。
婆婆伺候月子,公公也可能会跟过来,连未结婚的小叔子也可能过来蹭饭吃,婆婆认为这没什么,“我去买菜,你爸也能替替手,看会儿孩子。”殊不知,这等拥挤嘈杂的环境很可能让产妇备感不方便和烦闷,也有可能加深其产后抑郁的症状。想想看,产妇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喂奶、换衣,该有多少尴尬在其中!
二、妈妈伺候月子
大约有35%的家庭会请丈母娘出马伺候月子,婚姻专家也认为,由丈母娘帮忙伺候月子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女儿和妈妈要是有育儿观念的冲突也比较好沟通。再说了,要是老爸乏人照料,想跟过来一块儿生活,当女儿的也不必太避讳!”
优点:一般来说,妈妈比较关注自家女儿产后的心态调整。在婆婆眼里,月子里媳妇和婴孩的重要性之比,大约是2:8,而在妈妈眼里,女儿和外孙的重要性之比,大约是5:5,“有快乐的妈妈才会有快乐的婴儿。”想通这一点,许多丈母娘对自家女儿的产后锻炼与恢复身材的计划持支持态度,包括熬月子汤都 会注意其中的脂肪比例。母女间的谈心,更使产后抑郁的发病可能降至最低。
缺点:很可能让“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变成“越看越气恼”,尤其是频繁加班、应酬的事业型女婿,在此刻很容易被丈母娘贬斥为“没有责任心”的大男子主义者。抱孩子和换尿布笨手笨脚的女婿,更会被丈母娘背后数落:“这点事也做不好,将来我女儿不知会怎么辛苦呢!”
要是完全由丈母娘来带孩子,丈母娘也会对亲家母不伺候月子产生怨言,毕竟,在传统观念里,孩子生下来随爷爷姓的多,很多当妈妈的会在女儿面前嘀咕,“白姓了他们家的姓,他们一家老少,在这节骨眼上倒像没事人似的!”无意间加深了小夫妻之间、产妇与婆婆间的矛盾。
三、月嫂伺候月子
在大城市,已经有20%左右的家庭完全依靠聘请月嫂来度过产后难关,让婆婆或妈妈帮忙伺候月子的家庭里,也有一部分家庭聘请了保姆或月嫂来分担照料重任,因为大部分产妇生孩子时,婆婆或妈妈都近60岁了,昼夜连轴转地伺候月子,实在让她们吃不消。
优点:相比于家中老人的照顾,月嫂的服务更专业。许多月嫂公司对持证上岗的月嫂都有专业培训,包括如何熬制营养平衡的月子汤,如何进行乳房按摩,如何为新生儿洗澡并替其做抚触操,甚至对如何与有产后抑郁倾向的产妇进行沟通,月嫂都有专业知识,这些切实有效的帮助,对产妇的身体恢复和婴儿的健康 成长都十分有利。
缺点:收费昂贵。在大中城市你已经很难找到一个月2000元以下的月嫂了,有级别的月嫂都在3000元以上,星级月嫂甚至近5000元,只做28天,预订也比较难。这对小夫妻来说是一笔很大开支。
专业月嫂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月嫂的大包大揽使得一些惰性十足的80后小夫妻对育儿来个“大撒把”,不过问、不领会、不介入,听凭月嫂一个人忙碌,这种做法看似是“请月嫂请得物有所值”,但一旦月嫂离开,小夫妻马上窘态毕露,手忙脚乱。加之一些奶水不好的新妈妈平时甚至很少抱孩子,都是月嫂哄、 月嫂抱,妈妈与婴儿的亲情链接很薄弱,一旦月嫂辞工离开,孩子就日夜哭闹,连生病的几率也比其他小孩高得多。
因此,要想在月嫂辞工后顺利接手,年轻的父母积极学习相关的育儿知识,多提问,勤操练,虚心求教,都是十分重要的。
四、老公伺候月子
目前只有10%的家庭采纳这种坐月子的方式,因为一般单位给男方放的“育儿假”只有一两个星期,老公要兼顾工作和照料月子,多数会力不从心。而一般夫妻双方的收入也有限,聘请月嫂很吃力,双方老人因身体或其他原因实在不能伺候月子,老公才会硬着头皮担此重任。
优点:其实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都是由丈夫来照料产后的妻子和新生儿,婚姻专家认为这是增进夫妻间感情的极好的方式。“在忙碌、缺觉、体力透支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互相体谅、互相体贴,会在夫妻间形成一种同舟共济的向心力。”身处如今这样一个极为发达的网络时代,几乎所有的育儿知识都可以从网络上找到,男性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的可能性,比我们想象的大。再说了,由爸爸参与养青的孩子,爱笑,乐观,智商高,有勇气,因此有人开玩笑说,由老公伺候月子才 是“宝贝赢在起跑线上”的根基。
由老公伺候月子的另一层好处是,没有两代人之间坐月子观念的冲突,这样做可以减少婆媳、翁婿间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
缺点:拜书本或者网友为师学习照料老婆孩子,很可能犯“本本主义”的错误,伺候起月子来非常刻板。而且,当网上的意见与书本上的意见有冲突时,新爸爸往往无所适从。
而且,这一类照料月子的方式,要求老公在这一非常时期适当减少工作量,并尽可能争取弹性工作制,这有可能使老公近阶段的收入或晋升受到影响,小夫妻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同时,处在伺候月子和工作双重压力下的老公,可能会精力透支过多而表现出沮丧、爱发脾气的状态,而缺少长辈的劝说和缓冲,这些宣泄 看上去都会冲着产妇去。因此,双方都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对方的压力和处境,就显得相当关键。须知,老公伺候月子,伺候得好,可加深双方的情意,伺候得不 好,激化双方矛盾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幼儿园妙招对哭潮
每年9月1日是学校的开学日,亦是幼儿园的新生入园日,这一天,所有的幼儿园里必定家长集聚,一片哭声。幼儿园为了迎接这一年两次的“哭潮”也是绞尽脑汁啦。
幼儿园里的新生报到日,场面唯有用“惨烈”两字可以概括。满耳所闻尽是此起彼伏的哭喊声,满目所见皆是饮泣抹泪的小人儿。很多时候不仅仅是宝宝在教室里面哭,送宝宝入园的妈妈、外婆、奶奶都可能在教室门外偷着抹眼泪。定力不足的妈妈会不顾一切地冲入教室把宝宝领走,送宝宝入园的坚定信念就可能在这一片哭声中化为乌有。
另一方面,老师们的日子也不好过,面对一群满脸涕泪的小人儿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传统手段“以老生带新生”,期望老生不哭能对新来的宝宝起到带动和表率作用,但遇到入园高峰期、新生比例高时,很有可能起到反作用——把老生也带哭了。
为了减少宝宝们的眼泪,幼儿园早已视“九月哭潮”为头等大事,群策群力出台各种方法帮宝宝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方法1:家长陪同适应
让家长陪同宝宝适应,少则半天,多则3天。爸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只能是一位哦。有熟悉的人在身边,宝宝比较有安全感,能尽快适应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同学。老师的照顾压力会比较小,从旁观察、与爸妈交谈,更快了解宝宝。
方法2:预先举办亲子班
有些幼儿园会在开学前几周举办双休日亲子班,爸妈可以带着宝宝去幼儿园参加各项活动,亲身体验幼儿园里的一切。待到开学时,宝宝已经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向往,环境熟悉,自然哭闹就少。爸妈也可借此机会更直观地了解幼儿园,为择园做出最终的抉择。
方法3:鼓励循序渐进
部分幼儿园鼓励爸妈采用循序渐进式地入园。从假期班开始,幼儿园会安排大小宝宝混班,每周增加3~5个新生,以老生做新生的表率。宝宝可以从亲子班到半日班,再到全日班,根据宝宝的适应状况逐步入园,也比较容易减少宝宝因为分离焦虑而大哭大闹的状况。
方法4:开学前家访
在开学前让带班的老师对新生逐个家访,既可以让老师与宝宝混个半熟,又能比较细致地了解宝宝的情况。有些幼儿园生员住得分散,实施家访难度很大,就采取开入学前家长会的办法,把新生的爸妈请到一起,填写详细的宝宝情况表。
方法5:允许带慰藉物
如果宝宝在家有使用慰藉物(如毛巾、小毯子、小熊娃娃等)的习惯,这时正好是放弃它的好时机,因为环境变化大,很可能忘掉它了。但如果不带太痛苦,也可以让他带几天,这对安定情绪有好处。
相信家、园协同作战,“九月哭潮”能很快过去,希望宝宝们都能顺利入园,不当“九月哭宝”哦。
孩子or老人第1筷子给哪个
因为大多都是独生子,所以现代家庭对于孩子都是非常宠溺,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拿吃饭来说,菜端上桌子后,家长基本上都先给孩子夹一小碗,而孩子也旁若无人的先大快朵颐起来,然而这种做法真的好吗?
1.
前几天和老公儿子一起下馆子,以奖励儿子考了班级第一名。坐下点好菜,恰好看到隔壁一家人,看起来应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孩子。当最后一菜,清蒸鲈鱼上桌的时候,爸爸赶紧夹了两大块鱼肚,放在了老人的碗里:“爸妈,多吃点,这几个月来我和媳妇一直加班,你们过来帮忙带孩子,辛苦了!”
看到盘子里,两块鱼肚都没了,坐在一边的孩子明显有点不开心,他拉了拉妈妈的袖子,焦急的喊道:“我想吃鱼肚子,以前不都是先给我吃的吗?”听着这语气,责怪之意满满。爷爷奶奶发现小孙子不开心了,赶紧将鱼肉夹到孩子碗里,责怪道:“干嘛给我们啊,小孩子长身体呢,先给他吃啊!”
爸爸有点尴尬,赶紧从旁边夹了鸡腿放在二老碗里,对他们说道:“爸、妈,你们也吃,桌上这么多吃的,不会饿着他的。你们这几个月这么辛苦,还不能吃两块肉了?”然而我发现,不久后爷爷奶奶还是将鸡腿留给了孩子,而孩子则一直低着头吃,连句谢谢都没有跟老人说过……
2.
不得不承认,上述场景太稀松平常了,因为在中国有太多家庭都是这样的。比如菜还没完全上齐,就给孩子先夹一小碗吃起来;第一筷子肯定是孩子的,似乎这么做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宠爱。疼爱自家孩子确实无可厚非,但是这么宠溺,打开方式应该是错误的吧!不信你仔细想想,给孩子先吃,他们没说过谢谢吧!
任何一件事情,过了往往就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其实我们疼爱孩子,在希望他健康成长的同时,也渴望得到一点情感的回报,比如孩子喜欢和你一起玩耍、会感激你。但是经常如此过分宠溺,孩子只会觉得理所当然,反倒在某一天没有得到优待之时,发脾气闹性子,让你尴尬不已。
其实在我国,不仅有着爱幼,更有着尊老的美德,而这些东西都是孩子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学习的。这也就表示,父母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时刻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而如果我们总是当着老人面,把最好肉先给孩子吃,那么就会给他灌输一种概念:“在家里,我是最重要的,好吃的也要给我先吃。”如果爸爸妈妈从不给老人夹菜,那么孩子就更不可能夹了。
3.
其实在生活中,有不少爸爸妈妈都非常头疼:“孩子冲着自己发脾气就算了,怎么还总是对爷爷奶奶大叫,一点都不知道尊重老人!”其实只要仔细回想一下,就会发现:自己似乎对爷爷奶奶就不怎么尊敬,经常也都是随意指使“妈,晚上我想吃排骨,下午去菜场买点”“爸,有空去交下电费吧,这两天我上班没空”。
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一般都有四层关系,分别是夫妻关系、和长辈关系、亲子关系、祖孙关系。如果这个关系出现了倾斜,那么家里就可能会出现很多矛盾。比如和长辈关系过好,那么就可能出现妈宝男现象,随后婆媳关系也变得非常紧张;而如果亲子关系过占主导,那么孩子往往会变得任性无礼、目无尊长,甚至到最后变得蹬鼻子上脸,完全无法管教。
所以说,第一筷子是否给孩子,并不是一件小事!如果频繁出现,那么大家就要仔细考量一番,看看自己是不是太惯着孩子,否则到最后你会后悔之前对孩子的疼爱。
4.
当天我们的菜上齐之后,孩子立马就抓起筷子准备开吃。而我则更眼疾手快,立马给孩子他爸我和自己夹了一大碗,看着老公疑惑的表情,我立马对着孩子说道:“爸爸妈妈每天工作都很辛苦,所以要吃好的补一补,你说对不对啊?”
而我家孩子这非常大气:“对的,爸爸妈妈每天都那么辛苦,肯定要多吃点,来再给你们点!”看着他的表现,我心里一喜,继续说道:“不过今天你考了班级第一,所以这碗是妈妈奖励给你!”孩子欣喜的接过自己最爱的糖醋里脊“谢谢妈妈”,然后就开心的吃起来。
生娃后这样做说明你嫁了个好男人
坐月子时接受分床,毫无怨言
小宝宝出生之后,小两口刚开始可能还不太适应,宝宝睡觉比较多,但是一些声响会让宝宝随时醒来,况且爸爸有时候还打呼噜,宝宝就更睡不着了,而且第一次当爸爸难免会粗心,睡觉的时候容易压到宝宝,所以这时,小两口就会提议分开睡,爸爸去睡别的房间或是客厅会更好。
重回大床,领土被占领
好不容易等到宝宝大了一点,总算是可以回大床睡了,结果一看领土早就被老婆和孩子占完了,宝宝睡觉没有固定姿势,一个晚上翻来翻去的,而且占据了床的大部分领土,这个时候老公就只能占据那么一丢丢的地方,晚上偶尔醒来,看到老公缩着睡,心里会有一丝心疼,在心疼的时候还会有一些些窃喜。
老公变床围栏
上一条说过由于宝宝睡觉有各种姿势,妈妈担心宝宝掉下去,经常睁开眼睛发现娃在床下面睡着,这时老公就有了其他的作用,可以当人肉围栏,一侧是妈妈,一侧是爸爸,宝宝在中间再也不用担心掉到地上了。
正在做梦却被踹醒
宝宝一晚上要醒来好几次,一会哭了一会要吃奶,一会要换尿片,一般情况下爸爸都会睡的跟死猪似的,要不就装没听见,这时男人就会被妈妈一脚踹过去,泡奶粉换尿布等等,还完全处于梦游的状态,照顾小朋友大家都有责任,这些事情最好跟老婆一起完成,参与宝宝的所有成长,虽然睡眠质量有所下降,但是有责任感的爸爸往往是辛苦并快乐着。
很多女人想尽一切办法来试探男人爱不爱你,其实答案早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现出来了,它要么一直都在,要么从未来过,非常好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