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常按足三里能治胃病吗

常按足三里能治胃病吗

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意思是说人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有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很多人生活起居和饮食不规律,吃生冷瓜果和不干净的食物,或暴饮暴食,都很容易导致胃部疾病,或使疾病缠绵难愈或容易复发。

足三里是预防和治疗胃病的有效穴位,它位于髌骨下缘3寸(患者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即为3寸,下同),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患者拇指指关节横度)处。可采用拇指点按、按揉或艾条熏烤穴位的方法,每次3~5分钟,一日数次即可。操作时要使穴位局部取得酸胀感,并向周围放射,使用艾灸时注意不要烫伤皮肤。中医把艾灸足三里的保健作用比做每天吃一只老母鸡,说明它的效果非同一般。对于胃部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引起的疼痛、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都有良好效果。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坐在凳子上,腿弯曲,大腿与小腿约成90度。手摸膝盖外侧,有一凹陷处(膝眼),五指并拢,手指伸直,食指第二关节放在膝眼处,并使手指与小腿成垂直方向平贴在腿上,小指第二关节下即是足三里。按压穴位加上揉动,直至局部有酸胀发热的感觉时效果最好。如果感觉用手指按揉比较累,可以用经络锤敲打,或者用筷子头按揉,效果也一样。

中医怎么用艾灸养胃

用艾灸治胃病的妙用养生方法。艾灸养生疗法操作方便,下面教您如何用艾灸治胃病。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脾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脾俞配伍应用方法

治胃病,配章门,足三里健脾和胃。治泄泻,完骨不化配太白,肾俞,温运中药,健脾止泻。治尿少,水肿配阴陵泉,中极,以温补脾阳,行气划水。治黄疸配阴陵泉,阳陵泉,以温化寒湿,疏肝利胆。

常按足三里能治胃病吗

合谷止牙痛

人们早就有“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的俗语,可见牙痛对人的影响不小。合谷穴是治牙痛的要穴,中医有“面口合谷收”的说法,即指面部和与口有关的疾病,可以使用合谷穴来治疗。合谷穴位于手臂第一、第二掌骨之间,患者可将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与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就是此穴。可采用拇指点按、按揉合谷穴的方法止牙痛,操作持续3~5分钟,要做到均匀有力,使局部产生酸胀感,并向周围或上肢放射;或用市售的中药艾条点燃,距离皮肤2~3厘米,熏烤合谷穴,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对于各种牙病如龋齿、牙龈炎、冠周炎等引起的牙痛,均有缓解作用。但顽固性牙痛或不明原因的牙痛,即便症状缓解后,也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足三里治胃病

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意思是说人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有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很多人生活起居和饮食不规律,吃生冷瓜果和不干净的食物,或暴饮暴食,都很容易导致胃部疾病,或使疾病缠绵难愈或容易复发。

足三里是预防和治疗胃病的有效穴位,它位于髌骨下缘3寸(患者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即为3寸,下同),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患者拇指指关节横度)处(见图2)。可采用拇指点按、按揉或艾条熏烤穴位的方法,每次3~5分钟,一日数次即可。操作时要使穴位局部取得酸胀感,并向周围放射,使用艾灸时注意不要烫伤皮肤。中医把艾灸足三里的保健作用比做每天吃一只老母鸡,说明它的效果非同一般。对于胃部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引起的疼痛、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都有良好效果。

三阴交防痛经

痛经是困扰许多年轻女性的病痛,表现为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部疼痛,甚至痛连腰骶,难以忍受。长期使用止痛药则容易形成依赖性,往往使得疼痛发作更加剧烈。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如果能在每次经期来临前三天,采用拇指或掌根按揉或艾灸三阴交穴的办法,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一直使用至月经第三天,则可有效防治痛经。按揉穴位时力量要连续均匀,艾灸时温度要适中,均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并沿大腿内侧向上放射、停止施术后感觉持续1~2分钟为佳。对月经周期不规则的患者,可于经期的前三天运用此法缓解疼痛。

太阳穴解头痛

头痛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对高血压、感染性发热性疾患、五官科疾病等引起的头痛,关键是治疗原发病。而神经功能性头痛每因劳累、紧张或用脑过度引发或加重,可使用点按或按揉太阳穴得到缓解。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向后约1寸(患者拇指指关节横度即为1寸)处凹陷中,每次操作3~5分钟。力量要适度,以局部有酸胀感并向眼周放射、不引起难以耐受的疼痛为度。此法有止痛醒神的功效,也能减轻因睡眠不足、用眼过度引起的头部不适。

补阳气的穴位

1、补阳气的穴位有气海穴

气海穴又称丹田,“气沉丹田”的说法,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从肚脐向下一寸半的地方。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从肚脐向下量约1。5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按摩或针灸气海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效。

2、补阳气的穴位有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直下三寸,小腿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按摩或针灸足三里穴,可以使手指、脚趾微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使肢端暖和起来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有助于防治胃病、腹痛、腹泻、高血压、贫血、下肢瘫痪、关节炎。

哪些人不能按足三里 按摩足三里的功效与作用

1.按摩足三里能抗衰老,强身健体,对各种老年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按摩足三里能美容,按摩此穴可以调和气血、美化肌肤。足三里属胃经,是治疗脾胃的穴位,脾胃好身体才能健康。

3.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是强壮身体的大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4.长按足三里,能调节身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按摩足三里穴位有什么好处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是强壮身体的大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按摩足三里,能通经活络、疏风化湿,上午7-9点,胃经最旺时,按摩能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身体脂肪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晚上9-11点脾经最旺时按摩此穴,脾主运化,能把饮食水谷转化成能量,运输给各个脏器,从而达到进补的作用。

按摩足三里能抗衰老,强身健体,对各种老年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长按足三里,能调节身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按摩足三里能美容,按摩此穴可以调和气血、美化肌肤。足三里属胃经,是治疗脾胃的穴位,脾胃好身体才能健康。

按摩足三里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一、什么时间按足三里穴最好

1、晚7-9点(戌时),此时为心包经与脑神经系统活跃的时间,是按摩和放松的最好时间,此时可以边看电视边按摩3个保健穴位:内关穴、合谷穴和足三里穴,每次按一刻钟(15分钟)就可以了。

2、按摩足三里的最佳时间,足三里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二、每天按摩足三穴里能治什么病

1、老人按延缓衰老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引起的病症都可以通过敲打足三里来调整。具体方法是:用大拇指或中指做按压,每次5~10分钟,感觉该处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感。持之以恒,可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2、女性按缓解痛经

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以感觉酸胀为宜;宫寒痛经还可用艾条悬灸。此法有补益气血、暖宫调经、止痛的作用。

3、男性按缓解胃痛

工作压力大常导致胃病频发。可采取坐位,操作者站在患者左侧,先点按足三里,再将拇指尖端与穴位处皮肤成45度角向上方按摩,由轻到重,逐渐加压,持续按摩2~3分钟,多数胃痛可缓解。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足三里性属土经土穴,它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有强壮作用。

胃和脾相表里,均为仓禀之官,主要职责是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灸足三里还有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扶正祛邪,疏风化湿之功。

艾灸足三里的作用

1.常灸足三里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伤风感冒。

2.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统疾病,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对于腹部疾病,如肠胃虚弱,功能低下,食欲缺乏,腹膜炎,腹泻,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等疾病,灸足三里相当有效。

3.健步作用:灸足三里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主证,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脚气,末梢神经炎有良效。

4.灸足三里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艾灸方法

艾条悬起灸:每次灸15-20分钟,以穴位处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施灸1次,每月施灸10次。

睡觉前敲打足三里的好处

1、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是强壮身体的大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2、按摩足三里,能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晚上9-11点脾经最旺时按摩此穴,脾主运化,能把饮食水谷转化成能量,运输给各个脏器,从而达到进补的作用。

3、按摩足三里能抗衰老,强身健体,对各种老年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按摩足三里能美容,按摩此穴可以调和气血、美化肌肤。足三里属胃经,是治疗脾胃的穴位,脾胃好身体才能健康。

相关推荐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和作用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

足三里性属土经土穴,它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灸足三里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旺盛,吸收营养增加源,对全身各系统有强壮作用。 胃和脾相表里,均为仓禀之官,主要职责是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灸足三里还有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扶正祛邪,疏风化湿之功。

针灸对面瘫有用吗 面瘫辩证施针灸法

法:祛风,散寒,通络,用补法,针灸并施。 针刺处方:合谷,颊车,足三里,翳风。 法:活血通络,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合谷,曲池,风池,太冲,足三里。 配穴:眼睑闭合不全配太阳,鱼腰,四白;面肌松弛配下关,颧髎,迎香,口角下垂加地仓,承浆;并可用艾条温灸风门,肝俞,大椎,脾俞,膈俞,足三里等穴(每次选2-3穴,温灸15-20分钟),或用梅花针在患侧眼,面部轻叩刺。 疗功效:补刺合谷,足三里旺盛阳明经气血而祛风寒;刺颊车,翳风,疏通面部经络;平泻曲池活血;刺风池,太冲调和肝胆经气血;温灸风门,

小孩腹泻怎么按摩 风寒致腹泻按摩

如果宝宝是由于感受风寒导致的腹泻,家长可选择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各1分钟, 逆时针摩腹2分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各2分钟。 按摩方解:推三关,揉外劳宫温散寒邪,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健脾化湿,补大肠,揉脐,揉龟尾促进止泻。

胃痛怎么应急见效快

按摩气海穴: 气海一穴暖全身,这说明气海穴有温养、强身的功效,而胃不好有胃病者可经常按摩气海穴,以养胃护卫,防胃病。中医刘春天指出,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按摩时可以以顺时针方法按摩小腹上的气海穴。 揉内关: 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按摩脘穴: 中脘穴是调胃肠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该穴位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约在肚脐向上一掌之处。按摩时可取仰卧位,下

每天按揉足三里什么病

足三里位置 足三里位于小腿上,当腿弯曲时,可以看到在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便是足三里了。足三里的保健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老人按延缓衰老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引起的病症都可以通过敲打足三里来调整。具体方法是:用大拇指或中指做按压,每次5~10分钟,感觉该处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感。持之以恒,可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女性按缓解痛经 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以感觉酸胀为宜;宫寒痛经还可用艾条悬灸。

针灸按摩五要穴保长寿

穴保长寿 《四总穴歌》里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深入浅出地概括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4穴位的功与主,后世又加上内关穴,这五大要穴对全身起到了重要的保健作用。 1.足三里 它位于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是指此穴统胃肠的病症,有补气的作用。醉酒按足三里配3粒藿香正气胶囊,可以保护胃气和解酒。针刺足三里使胃肠功增强,并对白细胞、血小板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针灸或按摩该穴可以预防感冒、胃肠疾病和中风,还可以保健长寿。 2.委中 “腰背委中求”指

针灸为什么可以胃病

人生病可以通过经络的传导反应出来,针灸对于疗疾病一般是起双向选择作用,例如当一个人便秘时,足三里穴用针灸可以通便,当人泄泻时,足三里可以起到止泻的作用,这是针灸的神奇之处。人生病之后,必然在生病的一些穴位上其导电性要低一些,而针灸的针带有导电性质,可以增强其导电性,使经络又恢复原来的状态。所以,针灸就是运用这种原理胃病。但是,胃病的类型很多, 有胃炎 也有溃疡病 或是与胆汁反流形成的胃病, 一般需要结合形成的原因和 具体的类型 才科学疗 针灸疗 只有辅助疗作用, 而且也是有效果的,比如可以

怎样按摩腹通谷 腹通谷配伍应用

便秘,消化不良,配上脘,足三里,健脾化滞通便;胃痛,配不容,中脘,足三里,和胃通络止痛;呃逆,配膈俞,理气降逆;腹痛,腹胀,配胃俞,足三里,以健脾理气调肠。

小儿泄泻推拿手法 风寒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由于感受风寒所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各1分钟,逆时针摩腹2分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各2分钟。 推拿好处:推三关,揉外劳宫温散寒邪,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健脾化湿,补大肠,揉脐,揉龟尾促进止泻。

小儿疳积艾灸吗 脾胃不和型疳积艾灸

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穴为主。 法:健脾和胃。 艾灸处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取穴方义:疳积者,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上下不通之痞病也,故本方首选脾俞,以其有健脾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小儿疳积。 中脘居中焦,胃于任脉,为胃经之募穴和六腑会穴,具有健脾益胃,降逆和中,化湿消积之功,为胃病之主穴。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针灸甲乙经》曰: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 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上下通泰,何积聚只之有?以上四穴相配,为脾胃不和疳积之要方。 艾灸方法: 1.温和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