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翻身过早 谨防脑瘫
宝宝翻身过早 谨防脑瘫
脑瘫的异常表现:
1、吃奶异常
正常的宝宝饥饿时吃奶很香,喂饱后会有少量吐奶。这时竖着抱宝宝,拍打宝宝的背部,听到宝宝打嗝后即可停止拍打,这样可以减少宝宝吐奶的次数和吐奶量。而脑瘫的宝宝由于吞咽不协调,即使很饿也比较难喂,不容易吃进去,特别爱吐奶,吃一回吐一回,而且是“哗”一下吐很多。
2、爱哭闹,身体常打挺
正常的宝宝哭闹时,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尿了或拉屎了感到不舒服,这时给宝宝喂奶或换尿布后宝宝就不哭了。而肌张力高的脑瘫宝宝,常常出现身体打挺的现象,胳膊、腿伸得直直的、硬硬的;由于背部肌张力高,放在床上背部疼痛,非常爱哭闹,哭闹的同时扭动身体可能翻身。正常的宝宝三个月才会翻身,而刚满月的宝宝就会翻身的话,一定要尽快查一查。
3、身体太软
宝宝脑瘫可能会出现肌张力高而身体打挺,也可能会出现肌张力低而身体特别软,精神不好、不哭。正常宝宝一般3个小时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吃一次奶,但是脑瘫的宝宝一天到晚地睡,该吃的时候也不醒,吃得也很少。正常宝宝40天以后可以逗笑,而脑瘫的宝宝40天以后也逗不笑。
4、易受惊吓
正常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听到噪音易受惊吓,两周后补充鱼肝油或维生素A、D促进钙质吸收、经常晒晒太阳就可以纠正。而对于脑瘫患儿来说,补充鱼肝油、补钙则不易纠正惊吓,而且会经常出现肢体抖动的现象。
宝宝5个月还不会翻身怎么回事 脑瘫
宝宝如果患有脑瘫,那么会出现运动发育落后的现象,例如:正常孩子能够简单做到的“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但对于脑瘫宝宝来说确实是极为困难的,不过宝宝5个月还不会翻身不能简单的归为是脑瘫引起的,还要看是否有以下症状:
1、吃奶困难,经常出现呛咳、吐奶现象,体重增长缓慢。
2、头围异常;
3、孩子由于肌张力异常使得孩子表现为出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
4、2—3个月时,孩子还不会笑、抬头,持续哭闹,手指紧握,不会张开;
5、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
6、流口水、颤抖;
7、肢体运动不协调,不对称,头不能保持正中位置。
如果宝宝5个月还不会翻身还同时具备上述症状时,那么宝宝很可能就是脑瘫患儿。
首先家长们应该尽早带宝宝去正规的儿童医院为宝宝做一个全面的检测,让医生来判断宝宝是否是脑瘫患儿,然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做相关治疗康复工作,目前临床上对于脑瘫宝宝的治疗主要是“康复训练+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宝宝康复的可能。
宝宝翻身信号
信号一
当孩子趴着的时候,他能够自觉并自如地抬起头,而且头到胸部都能够抬起来。这说明他的颈部和背部肌肉都已经很有力量了。这时如果把玩具举到比宝宝视线更高一些的位置,宝宝也能够随之把头抬高。这时妈妈可以拿着宝宝喜欢的玩具叫他抬头。如果妈妈也爬下来和宝宝一起玩儿的话,也有的孩子会因此而喜欢上趴着。不要让孩子厌恶趴着,也就是说他离翻身不远了。
信号二
宝宝仰卧的时候脚向上扬,或者总是抬起脚摇晃。开始时宝宝不能很好地转动腰,所以只是把脚摇来摇去想要翻动身体。这时,妈妈可以帮他推一下屁股,给他一把力,让宝宝能够体验到翻过去的过程和乐趣。如果翻过去后,宝宝因胳膊压在自己身体下拔不出来而着急或哭喊时,你可以帮他把手拿出来,以后再慢慢锻炼他自己把胳膊抽出来。
信号三
宝宝若是总向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侧躺着。这时宝宝也许已经有了翻身的意识,只是还没有掌握翻身动作的基本要领,或者这个方向对于他来说其实并不容易翻过去。这时,妈妈可以轻轻牵着宝宝的胳膊,往他侧身的方向拉他,并且教他转动腰部和屁股;也可以试着在另一个方向叫他,用玩具逗引他,让他找到一个他容易转身的方向。
宝宝什么时候会翻身 宝宝为什么不会翻身
原因一:太胖了,胖点的宝宝由于体重原因,骨骼发育到三个月的时候,还不足以支撑身体翻身,所以会稍微推迟学翻身的时间。妈妈多试着帮宝宝练习翻身操。
原因二:缺钙,钙是宝宝骨骼和肌肉发育最基础的元素,宝宝翻身必须得到强有力的骨骼及肌肉的支撑,否则宝宝就会感觉运动困难了。
原因三:心理障碍,如果宝宝在尝试翻身的过程中,受到了嘲笑,或者有其他不愉快的记忆,宝宝翻身的积极性会大减,此时妈妈要多多诱导宝宝翻身。
原因四:衣服穿太多、太紧,衣服穿多了,或者太小了,宝宝想动也动不了,所以最好是能让宝宝穿稍微宽松、柔软的衣服。
宝宝不会翻身会不会患上了小儿脑瘫
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小儿脑瘫患儿至关重要,一是因为宝宝早期发育快,脑可塑性强,受到损伤的神经细胞还有机会修复;二是趁着因神经损伤将要“跑偏”的功能还没表现出来,或者是刚刚表现出来但是没有固化,提前进行干预和训练比较容易纠正,并且可以避免关节挛缩、肢体变形等继发损害。
小儿脑瘫除了宝宝不会翻身外,还有以下特点:
1、新生儿患小儿脑瘫后通常不会出现婴儿在此阶段应该表现出来的原始反射,例如不能吸吮、不能拥抱等,而有些小儿脑瘫患儿在婴幼儿时期原始反射仍残存,应该消失的原始反射不消失。婴幼儿时期应该相继出现中脑水平的立直反射与皮层水平的平衡反射不出现。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射是人体的保护性反射,有利于控制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稳定,而小儿脑瘫儿常常不能很好地平衡身体,维持姿势。
2、宝宝小儿脑瘫也可能会出现肌张力低而身体特别软,精神不好、不哭。正常宝宝一般3个小时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吃一次奶,但是小儿脑瘫的宝宝一天到晚地睡,该吃的时候也不醒,吃得也很少。正常宝宝40天以后可以逗笑,而小儿脑瘫的宝宝40天以后也逗不笑。
3、正常的宝宝哭闹时,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尿了或拉了感到不舒服,这时给宝宝喂奶或换尿布后宝宝就不哭了。而肌张力高的小儿脑瘫宝宝,常常出现身体打挺的现象,胳膊、腿伸得直直的、感觉很僵硬;由于背部肌张力高,放在床上背部疼痛,非常爱哭闹,哭闹的同时扭动身体可能翻身。正常的宝宝三个月才会翻身,而刚满月的宝宝就会翻身的话,一定要尽快查一查。
宝宝想学翻身的3个信息
妈妈们有没有发现,宝宝如果想学翻身的话,会先给你信号的。
一般而言,宝宝翻身有三个信号:
1.宝宝翻身信号一
如果你的宝宝,总向着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侧躺着,这表明你的宝宝可能有了翻身的意识,只是还没有掌握翻身的要领。那么,这时你可以轻轻牵着宝宝的胳膊,往他侧身的方向拉几下,并教他如何转动腰部和屁股;也可以在相对方向用玩具逗引他,促使小家伙勇敢地翻过去。
2.宝宝翻身信号二
如果你的宝宝在仰卧睡觉时,总是将自己的小脚向上扬,或者总是抬起脚摇晃,那么,这也表明小家伙有了想翻身的意识。这是由于宝宝在一开始还不能很好地转动腰,所以只是把脚摇来摇去地,晃动身体。这时,你可以在他的小屁股下轻轻推一把,小家伙便能够体验到翻过去的乐趣。
3.宝宝翻身信号三
如果你的宝宝在趴着时,自己能够自觉并自如地抬起头,并且还能将头与胸部都抬起来,那么,这说明小不点的颈部和背部肌肉都已经很有力量了,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翻身运动啦。这时,如果你也爬下来和宝宝一起玩儿的话,那么,小不点便会因此而喜欢上趴着,这就是说他离翻身不远了。
早产儿预防脑瘫训练方式
就目前治疗小儿脑瘫的形势来看,因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及较差的预后效果,所以预防小儿脑瘫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患儿症状各异,因此康复预后效果也各不相同。症状轻微的脑瘫患儿因为脑部损伤程度轻,如能早期诊断、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较好,而病情严重患儿常伴有多种功能障碍,合并并发症较多,预后效果较差。
早产儿预防脑瘫训练方式
1、抓握训练
从3-4个月开始,将玩具放在宝贝前方手能够到的地方,诱导宝贝伸手抓物,每日7-8次。
2、扶站、扶走和独走
从宝贝9-12月开始扶站、扶着走,逐渐过渡到独走。在此期间经常练习蹲下和起立活动。每日4-6次,每次5-10分钟。加强腿部肌肉训练。
3、俯卧位抬头训练
早产儿从胎龄满40周(从预产期计算)开始,在吃奶前1小时、空腹觉醒状态下,俯卧在床上,妈咪用语言和玩具逗引宝贝抬头。每次约10分钟,每日4-6次。也可让宝贝俯卧在妈咪胸腹部,妈咪通过和宝贝对视、说话,逗引宝贝抬头。
4、坐位训练
5-6个月开始让宝贝坐。先靠着坐,也可让宝贝双下肢分开,身体前倾坐,逐渐过渡到独坐。每日5-6次,每次5-10分钟。
5、翻身训练
宝贝3-4个月时,妈咪可用玩具引导宝贝翻身,可以给他们以适当帮助,每日至少7-8次。
6、平衡训练
将宝贝仰卧位放置被单上,两位家长分别抓住被单两头进行左右摇荡,每日2-4次。有助缓解宝贝肌紧张,促进平衡机制的建立。
7、爬行训练
宝贝会翻身后开始练习爬行。俯卧位,前面有成人或玩具逗引,足底用手顶住,助宝贝前爬。开始时宝贝的腹部贴在床面,以后练习用手支撑身体、膝部跪着协调爬行,每日累积爬50-100米。
8、拾取动作练习
立位扶小儿的双膝防止膝屈曲,在小儿前面放上玩具,让其练习弯腰拾取。弯腰的幅度从高到低。从易到难。此动作每日练习2~4次,每次10~30个。
9、双手捏取的动作
到7个月左右小儿能够使用拇指,此时可以给他一些小的玩具,让其练习使用手指,让小儿从大把抓握到拇指与其他手指一起使用进行捏的精细动作。
温馨提示:目前,没有查出小儿脑瘫有明显的遗传基因方面的问题。一般而言,脑瘫患者的后代不会出现脑瘫,除非是有家族性痉挛性截瘫的小儿脑瘫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后,小儿脑瘫儿童的身体功能却是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发展的。脑瘫患者经过治疗长大后 是可以进行结婚的。
婴儿不翻身是怎么回事 注意事项
爸爸妈妈们不用过于担心宝宝翻身晚,我们不能说晚学会翻身的宝宝就不正常了。宝宝翻身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在发现宝宝有翻身迹象的时候要仔细对待,并积极引导学翻身。
宝宝5个月还不会翻身怎么回事 宝宝没有翻身期
虽然说翻身动作能使宝宝随意改变自已的体位,是非常有意义的初步运动。但有的宝宝在成长阶段会选择直接跳过翻身这一步,等到了后面也同样能开始走或者站了。
有的宝宝没有翻身期是很正常的,家长如果希望宝宝翻身可以按照上述方法继续帮宝宝练习翻身,来达到让宝宝翻身的目的,扩大宝宝的视野和接触范围,促进智力的发展。
宝宝翻身过早 谨防脑瘫
1、吃奶异常
正常的宝宝饥饿时吃奶很香,喂饱后会有少量吐奶。这时竖着抱宝宝,拍打宝宝的背部,听到宝宝打嗝后即可停止拍打,这样可以减少宝宝吐奶的次数和吐奶量。而脑瘫的宝宝由于吞咽不协调,即使很饿也比较难喂,不容易吃进去,特别爱吐奶,吃一回吐一回,而且是“哗”一下吐很多。
2、爱哭闹,身体常打挺
正常的宝宝哭闹时,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尿了或拉屎了感到不舒服,这时给宝宝喂奶或换尿布后宝宝就不哭了。而肌张力高的脑瘫宝宝,常常出现身体打挺的现象,胳膊、腿伸得直直的、硬硬的;由于背部肌张力高,放在床上背部疼痛,非常爱哭闹,哭闹的同时扭动身体可能翻身。正常的宝宝三个月才会翻身,而刚满月的宝宝就会翻身的话,一定要尽快查一查。
3、身体太软
宝宝脑瘫可能会出现肌张力高而身体打挺,也可能会出现肌张力低而身体特别软,精神不好、不哭。正常宝宝一般3个小时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吃一次奶,但是脑瘫的宝宝一天到晚地睡,该吃的时候也不醒,吃得也很少。正常宝宝40天以后可以逗笑,而脑瘫的宝宝40天以后也逗不笑。
4、易受惊吓
正常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听到噪音易受惊吓,两周后补充鱼肝油或维生素A、D促进钙质吸收、经常晒晒太阳就可以纠正。而对于脑瘫患儿来说,补充鱼肝油、补钙则不易纠正惊吓,而且会经常出现肢体抖动的现象。
32周以下早产儿易脑瘫
“到了5个月时,宝宝还不会翻身,到了8个月也坐不起来。”近日,省会吴女士为自己的宝宝发育迟缓而忧心忡忡,结果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孩子患了脑瘫。和吴女士的宝宝一样,近年来,我国的脑瘫患儿每年以4.6万的速度递增,其中大约半数小儿脑瘫是由早产引起的。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严重致残的主要疾患之一,对付小儿脑瘫,早发现、早干预非常重要。
多数脑瘫患儿源自早产
小儿脑瘫是小儿脑性瘫痪的简称,是在出生前、出生过程中以及出生后,由于大脑缺氧、缺血、出血、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以及肌张力的改变。有的还可伴有程度不同的智力、语言、视力、听觉、摄食吞咽、癫痫等异常。
据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冯连元介绍,脑瘫的发生原因很多,出生前的因素比较多,如先兆流产、保胎、病毒感染、妊娠高血压、重度的蛋白尿和浮肿、喝酒、吸烟、射线等。
不过,出生时、出生后最常见的原因是早产。冯连元说,早产儿本身各个器官功能发育不够完善,特别是大脑、呼吸功能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发生呼吸暂停、窒息、脑缺氧、脑出血、核黄疸等引起脑的严重损害。所以,早产儿特别是胎龄32周以下者,最容易患脑性瘫痪。
不能“三翻六坐”应留心
治疗脑瘫是越早效果越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是脑瘫治疗的关键。但作为家长怎样才能及早发现呢?
患脑瘫的小儿在各方面的发育都比同龄正常儿童差,而且会有异常的动作或姿势,同时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早期症状,并结合有无脑瘫高危因素来判断。
以下几个征兆最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
喂养困难:喂奶时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经常呛、噎、吐奶;婴儿的嘴不能很好地闭合,流口水;睡眠困难:睡眠特别差,持续哭闹,尤其夜里哭闹特别厉害,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
运动发育落后:3个月时不能抬头;4-5个月还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
姿势异常:手指特别是拇指紧握,三个月后手指仍不能张开;换尿布的时候孩子的双腿特别紧,撇不开;再就是站立的时候双脚是交叉的,总是脚尖着地。
婴幼儿脑瘫要早查早治
“脑瘫的治疗目前来看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效果最好。”冯连元说,所谓早期治疗,就是在出生后半岁以内即开始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如果孩子出生时已经存在脑瘫高危因素,那么,就要在孩子出生后即着手进行脑瘫的防治,这样就有可能使孩子不向脑瘫方向发展,甚至达到治愈、不留后遗症的效果。
在脑瘫的治疗上,应该针对每个孩子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首先应该进行多学科的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或手术治疗,然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对6岁以前尤其是合并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