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淋巴细胞的诊断思路
异形淋巴细胞的诊断思路
询问病史 引起外周血出现异形淋巴细胞的原因主要为病毒感染,其次为细菌、真菌感染及过敏性疾病等,询问病史时需注意:
1、发热:异形淋巴细胞增多伴发热,需考虑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腮腺炎等。流行性出血热时大多出现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热型以弛张及稽留为多,一般持续3~7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发热为周期性寒战发热交替则注意疟疾感染。免疫系统疾病时也可合并反复低热。
2、起病缓急:短期内出现发热等症状伴异形淋巴细胞增多须考虑急性期的感染。而异形淋巴细胞持续增多。且无明显变化则需当心慢性肝炎,异常细胞克隆性增殖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
3、接触史:因异形淋巴细胞增多和许多传染性疾病有关,如流行性出血热、螺旋体病、立克次体病或原虫感染如疟疾等,故应详细询间接触史,包括疫区居留史、家畜接触史等。
4、既往史:既往是否有结核病,疟疾等传染病史;有无肝炎病毒感染史;有无输血史;有无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史;有无特殊药物服用史,服用过程中有无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情况;有无放射治疗史;有无体外循环手术史等,详尽的既往史资料可以帮助更快的找到病因。
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原理是怎样的
本病的发病原理尚未完全阐明。病毒进入口腔后可能先在咽部淋巴组织内增殖,后侵入血液导致病毒血症,继之累及淋巴系统和各组织器官。
由于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EBV受体,故极易受累。B淋巴细胞感染后增生活跃,其抗原性发生改变,后者可引起T淋巴细胞防御反应,形成细胞毒性效应细胞直接破坏受染的B细胞。这种细胞免疫反应是本病病程呈自限性的重要因素。B细胞受破坏后释放自身抗原,激发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
本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淋巴网状组织的良性增生。肝脏有各种单核细胞浸润,库普弗细胞增生及局灶性坏死。脾肿大,脾窦及脾髓内充满变形淋巴细胞,质脆、易出血,甚至破裂。淋巴结肿大,不形成脓肿,以副皮质区(T淋巴细胞)增生显著。全身其它脏器如心肌、肾、肾上腺、肺、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均可有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
风疹块的诊断检查
一、检查:
1、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2、快速诊断 近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查咽拭涂片剥脱细胞中风疹病毒抗原,其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观察。
3、病毒分离 一般风疹病人取鼻咽部分泌物,先天性风疹病人取尿、脑脊液、血液、骨髓等培养于RK-13、Vero或SIRC等传代细胞,可分离出风疹病毒,再用免疫荧光法鉴定。
4、血清抗体测定 如红细胞凝集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荧光、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其中以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最常用,因其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的优点,此抗体在出疹时即出现,1~2周迅速上升,4~12月后降至开始时水平,并可维持终身。风疹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于鼻咽部可查得,有助诊断。也有用斑点杂交法测风疹病毒的RNA以诊断风疹感染。
二、诊断:
1、疑似病例 发热,1~2 日后出现红色斑丘疹,耳后、颌下、颈部淋巴结肿大,或伴有关节痛。
2、确诊病例
(1)在2~3 周内与风疹患者有明显接触史。
(2)在8 年内已接受过麻疹活疫苗接种。
(3)末稍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4)病原学或血清学检验获阳性结果。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上确诊病例中(1)或(1)和(2)或(3)项。
淋巴血管瘤也是血管瘤吗
淋巴血管瘤顾名思义就是同时包含淋巴管与血管两种畸形的病变,临床上也属于血管瘤的范畴,但较单纯血管瘤少见。病变中即可看到淋巴管瘤的成分,又可看到血管瘤的成分。但病理上很难区分血管和淋巴管两种内皮细胞,因此有时统称“脉管瘤”。
诊断的临床依据
淋巴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也是同时兼有淋巴管瘤和血管瘤两方面特点。如血管瘤可见到的血管扩张显露,皮肤鲜红或紫红等。当伴有淋巴管畸形时表现的主要特征有皮肤淋巴滤泡、角化、汗毛增生、局部出汗和皮肤皮下组织厚韧。肿块局部穿刺有时可抽出淡血性或淡黄色液体。
诊断的要点
诊断的关键是对非典型血管瘤应考虑到淋巴管瘤的可能性,留心检查一下有无淋巴管畸形的特征表现,诊断并不十分困难。判断淋巴血管瘤的范围、深度和累及的重要组织以CT或核磁共振成像较为可靠。脉管造影操作复杂且往往无法显示全部病变,一般不建议优先应用于诊断。病理上区别血管和淋巴管的主要依据是管壁有无肌层,血管有而淋巴管无。事实上在二者均存在畸形,结构十分紊乱的状态下,病理上区分二者之间差异十分,因此诊断应以临床依据为主。
白血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白血病的简单的检查是从血象、骨髓等。但是这些不能确定就是白血病,还得做好更多的检查准备才好,那白血病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呢?下面带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该病的RAEB及RAEB-T型除病态造血外,外周血中有原始和幼稚细胞,全血细胞减少和染色体异常,易与白血病相混淆,这是白血病的诊断之关键。
2.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但形态与原始细胞不同,血清中嗜异性抗体效价逐步上升,病程短,可自愈。百日咳、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风疹等病毒感染时,血象中淋巴细胞增多,但淋巴细胞形态正常,病程良性,多可自愈。
3.巨幼细胞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有时可与急性红白血病混淆。但前者骨髓中原始细胞不增多,幼红细胞PAS反应常为阴性。
4.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在药物或某些感染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骨髓中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加。但该症多有明确病因,血小板正常,早幼粒细胞中无Auer小体。短期内骨髓成熟粒细胞恢复正常。
有关白血病的诊断白血病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希望可以给您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如果您有更多问题可以详细咨询相关部门的专家。
什么是风疹
我们的皮肤上经常会莫名其妙起一些小疹子,有些是由于过敏引起的,有的是因为一些慢性湿疹,不知道您对风疹这种病毒性的疹子有没有了解呢?它其实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疾病,主要的症状是低烧、出现皮疹和耳后淋巴结肿大等。对于一般人群来说,只要对症治疗做好消炎就好了,但是对孕妇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
一般情况下它的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也不会有什么后遗症状,但是孕妇这类特殊人群一旦感染风疹,将会有很大的影响。严重的话有可能会导致胎儿的流产、畸形甚至发生死胎。即使胎儿顺利出生,也极有可能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给家庭带来极大的打击。所以对于备孕的妇女来说,做好孕前检查是很有必要的,风疹可以通过检测人的尿液以及其他如耳鼻分泌物来诊断,也可以检测外周血象,如果出现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的话,也能够诊断出风疹。风疹主要通过患者传播,一般来说,处于感染中和发病中的患者都可以通过其分泌物、粪便以及空气飞沫传播,与患者有亲密接触者感染几率较大。感染风疹的常人一般症状不严重,只要进行相应的针对治疗即可痊愈,对孕妇则需要严加防范并且及时接种风疹疫苗。
了解了以上关于什么是风疹的知识,大家已经知道在生活中应该避免接触患有风疹的人或者其物品,但是也不必太过担心,它虽然是一种传染病,但还好不会给常人来带大的痛苦。但是这里需要提醒备孕中的准妈妈们,在孕检时一定要进行相关检测并注射疫苗,才能够保证您和您的宝宝平安健康,也会给家庭带来一份保障。
麻疹抗体检查方法
1、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2、快速诊断 近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查咽拭涂片剥脱细胞中风疹病毒抗原,其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观察。 3、病毒分离 一般风疹病人取鼻咽部分泌物,先天性风疹病人取尿、脑脊液、血液、骨髓等培养于RK-1
3、Vero或SIRC等传代细胞,可分离出风疹病毒,再用免疫荧光法鉴定。
4、血清抗体测定 如红细胞凝集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荧光、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其中以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最常用,因其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的优点,此抗体在出疹时即出现,12周迅速上升,412月后降至开始时水平,并可维持终身。风疹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于鼻咽部可查得,有助诊断。也有用斑点杂交法测风疹病毒的RNA以诊断风疹感染。
淋巴细胞的形态
淋巴细胞描述:血液中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和一定数量的中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核相对很大,细胞质极少。核内染色质多,染色较深。核圆形深染,核周围浅染,胞质蓝灰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 ,按直径不同区分为大(11~18微米)、中(7~11微米)、小(4~7微米)3种。周围血液中主要是中小型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的发育部位、表面、抗原、受体及功能等不同,可将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多种。有人还分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细胞、双重阳性细胞以及裸细胞等。具有杀伤靶细胞作用,又称杀伤细胞或K细胞,细胞膜表面同时具有T细胞和B细胞的标记,其功能不明。裸细胞既无T细胞也无B细胞的表面标记。
风疹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二)快速诊断近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查咽拭涂片剥脱细胞中风疹病毒抗原,其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观察。
(三)病毒分离一般风疹病人取鼻咽部分泌物,先天性风疹病人取尿、脑脊液、血液、骨髓等培养于RK-13、Vero或SIRC等传代细胞,可分离出风疹病毒,再用免疫荧光法鉴定。
(四)血清抗体测定如红细胞凝集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荧光、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其中以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最常用,因其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的优点,此抗体在出疹时即出现,1~2周迅速上升,4~12月后降至开始时水平,并可维持终身。风疹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于鼻咽部可查得,有助诊断。也有用斑点杂交法测风疹病毒的RNA以诊断风疹感染。
特异性风疹抗体IgM有诊断意义。如果在新生儿期考虑先天性风疹时最好同时检测母亲和婴儿的标本,并作动态观察以判断新生儿期的感染指标是来自母体的被动获得性抗体时,风疹抗体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如随访中风疹抗体逐渐升高即为婴儿已被感染,为此最好多观察几项指标。
异型淋巴细胞简介
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几种血液细胞。红细胞和粒细胞等被称之为终末细胞,意为它们的生命没有回头路,必须一直走下去,直至死亡。这样的细胞除了行使各自的功能,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改变。
而淋巴细胞不是终末细胞,它还可以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原始细胞化和幼稚细胞化(俗称“返祖现象”)。这样的变化通常是由病毒或者药物引起的应激反应,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其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核体积也增大,细胞浆颜色加深,出现空泡等。这与正常淋巴细胞形态有明显不同。这时候,就应报告发现异型淋巴细胞。人体异性淋巴细胞正常值为0-2.0%。
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lymphocyte)是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显示多属T淋巴细胞。其形态变异是病毒或某些过敏原等因素刺激,T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甚至发生母细胞化所致。正常人血片中偶可见到异型淋巴细胞。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等均可见淋巴细胞增高,并出现数量不等的异型淋巴细胞。其中以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尤为显着,异型淋巴细胞10%,对其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分分钟掌握异常淋巴细胞形态
I型(泡沫型或浆细胞型)
最多见。胞体稍大于正常淋巴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嗜碱性强,呈深蓝色,含空泡或呈泡沫状,无颗粒或有少数颗粒。胞核偏位,呈椭圆形,肾形或分叶形,染色质粗糙,呈粗网状或成堆排列。正常血液不见、骨髓中偶见。
II型(不规则型或单核细胞样型)
胞体较大,形态不规则,胞质丰富,浅灰蓝或灰蓝色,边缘深染,一般无空泡,偶见天青胺蓝颗粒,胞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均匀或粗疏。正常血液不见、骨髓中偶见。
III型(幼稚型或幼淋巴细胞样型)
胞体较大,形态不规则,胞质呈蓝色,偶见空泡,一般无颗粒,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可见1个~2个核仁,染色质粗颗粒状,核大,较规则。正常血液不见、骨髓中偶见。
异型淋巴细胞III型
异型淋巴细胞增高为传染性单核增多症的重要特点,通常可作为诊断依据,但必须注意与病期的关系,异型淋巴细胞于疾病第4、5天开始出现,第7天~10天达高峰,大多超过20%。一般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即具有诊断意义。
风疹的检查
(一)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二)快速诊断近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查咽拭涂片剥脱细胞中风疹病毒抗原,其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观察。
(三)病毒分离一般风疹病人取鼻咽部分泌物,先天性风疹病人取尿,脑脊液,血液,骨髓等培养于RK-13,Vero或SIRC等传代细胞,可分离出风疹病毒,再用免疫荧光法鉴定。
(四)血清抗体测定如红细胞凝集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荧光,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其中以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最常用,因其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的优点,此抗体在出疹时即出现,1~2周迅速上升,4~12月后降至开始时水平,并可维持终身,风疹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于鼻咽部可查得,有助诊断,也有用斑点杂交法测风疹病毒的RNA以诊断风疹感染。
特异性风疹抗体IgM有诊断意义,如果在新生儿期考虑先天性风疹时最好同时检测母亲和婴儿的标本,并作动态观察以判断新生儿期的感染指标是来自母体的被动获得性抗体时,风疹抗体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如随访中风疹抗体逐渐升高即为婴儿已被感染,为此最好多观察几项指标。
并发心肌炎的患者心电图及心酶谱均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