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惊厥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小儿惊厥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 新生儿惊跳

为幅度较大、频率较高、有节奏的肢体抖动或阵挛样动作,将肢体被动屈曲或变换体位可以消除,不伴眼球运动或口颊运动。常见于正常新生儿由睡眠转为清醒时。受到外界刺激时或饥饿时。而惊厥为无节奏抽动,幅度大小不一,不受刺激或屈曲肢体影响,按压抽动的肢体试图制止发作仍感到肌肉收缩,常伴有异常眼、口颊运动。

(二) 非惊厥性呼吸暂停

此发作于足月儿为10~15秒/次,早产儿为l0~20秒/次,伴心率减慢40%以上。而惊厥性呼吸暂停发作,足月儿)15秒/次,早产儿)20秒/次,不伴心率改变,但伴有其他部位抽搐及脑电图改变。

(三) 快速眼运动睡眠相

有眼部颤动、短暂呼吸暂停、有节奏咀动.面部怪相、微笑、身体扭动等。但清醒后即消失。

小儿惊厥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与癫痫相鉴别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突然和一过性症状,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可以是运动感觉神经或自主神经的伴有或不伴有意识或警觉程度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最好的鉴别方法就是脑电图检查,小儿惊厥的波段是正常的,而癫痫则是异常的波段。

2.与快速眼运动睡眠相相鉴别

快速眼运动睡眠相有眼部颤动、短暂呼吸暂停并有节奏咀动,面部呈现怪相、微笑、身体扭动等体征,但清醒后即消失。

3.与非惊厥性呼吸暂停相鉴别

该病发作于足月儿的频率为10~15秒/次,早产儿为l0~20秒/次,伴心率减慢40%以上。而惊厥性呼吸暂停发作,足月儿频率为15秒/次,早产儿频率为20秒/次,不伴心率改变,但伴有其他部位抽搐及脑电图改变。

4.与新生儿惊跳相鉴别

正常新生儿由睡眠转为清醒或受到外界刺激时或饥饿时,会发生新生儿惊,其幅度较大、频率较高、有节奏的肢体抖动或阵挛动作,若将肢体被动屈曲或变换体位可以消除,而且不伴眼球运动或口颊运动。而惊厥为无节奏抽动,幅度大小不一,不受刺激或屈曲肢体影响,按压抽动的肢体试图制止发作仍感到肌肉收缩,常伴有异常眼、口颊运动。

小儿惊厥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决定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是否惊厥有时很难。任何奇异的一过性现象或细微的抽动反复性、周期性出现,尤其伴有眼球上翻或活动异常又有惊厥的原因时,应考虑是惊厥发作。惊厥应与下列现象鉴别。

(一) 新生儿惊跳

为幅度较大、频率较高、有节奏的肢体抖动或阵挛样动作,将肢体被动屈曲或变换体位可以消除,不伴眼球运动或口颊运动。常见于正常新生儿由睡眠转为清醒时。受到外界刺激时或饥饿时。而惊厥为无节奏抽动,幅度大小不一,不受刺激或屈曲肢体影响,按压抽动的肢体试图制止发作仍感到肌肉收缩,常伴有异常眼、口颊运动。

(二) 非惊厥性呼吸暂停

此发作于足月儿为10~15秒/次,早产儿为l0~20秒/次,伴心率减慢40%以上。而惊厥性呼吸暂停发作,足月儿)15秒/次,早产儿)20秒/次,不伴心率改变,但伴有其他部位抽搐及脑电图改变。

(三) 快速眼运动睡眠相

有眼部颤动、短暂呼吸暂停、有节奏咀动.面部怪相、微笑、身体扭动等。但清醒后即消失。

小儿腹泻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杆菌痢疾 婴儿痢疾表现多不典型。常无脓血便,临床呈一般腹泻的表现,较难鉴别。应注意流行情况,常能问出接触史。排便前常哭闹,显示里急后重。仔细观察可见患儿大便频繁,但每次量不多,有时可见水样便粪质中混有脓血,镜下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而大肠杆菌肠炎每次便量多,一部分每次可达20ml以上,大便中粘液常见,但极少稠脓,偶有少数白细胞与红细胞,应培养鉴别。

2.婴儿出血性肠炎 起病与大肠杆菌肠炎无异,但治疗后腹泻不止且病情加重,腹胀较重,高热、频繁呕吐,重者吐咖啡样物。大便早期呈水样,潜血试验阴性,以后出现典型的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脱水重,可早期出现休克。中毒症状重者可昏迷、惊厥。

3.“生理性腹泻” 渗出性体质小儿可生后不久即开始排黄绿色稀便,大便次数多,但不吐,食欲好,体重增加正常。到添加辅食后,大便自然恢复正常。

小儿咳嗽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由于咳嗽是许多疾病的一种非特异性症状,临床上进行确诊时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做胸部X线或CT、气道反应性测定、肺功能、心电图、纤维支气管镜及一些特殊检查以排除一些可以引起慢性、顽固性咳嗽的其它疾病。

许多疾病伴有咳嗽症状,需要与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的疾病包括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RRTI)、儿童哮喘、胃食道返流诱发的咳嗽、后鼻孔滴漏综合症(PNDS)、支气管内膜结核等诱发的咳嗽等,这些疾病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在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时需要仔细排除这些疾病。

小儿癫常与哪些疾病容易混淆

1、屏气发作

屏气发作多发生于6~18个月婴儿。典型表现是当任何不愉快引起啼哭时,立即出现呼吸停止,青紫和全身肌张力低下。可有短暂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1分钟,再现自主呼吸后即恢复正常。与癫痫的区别在于本病明显以啼哭为诱因,意识丧失前先有呼吸暂停及青紫,脑电图(eeg)无异,随年龄增大发作逐渐减少,5岁后不再发作。

2、婴儿擦腿综合症

婴儿擦腿综合症发作时婴儿双腿用劲内收,或相互摩擦,神情贯注,目不转睛,有时两上肢同时用劲,伴出汗。但本病发作中神志始终清楚,面红而无苍白青紫,可随时被人为中断,发作期和发作间期eeg正常,可与癫痫区别。

3、抽动症

该病需与癫痫肌阵挛发作鉴别。抽动症常为单侧肌群抽动,动作幅度较小,并可能伴语声性抽动。患者能有意识地暂时控制其发作,睡眠中消失,情绪紧张又导致发作加重。该病的eeg不会有癫痫样放电,也不会出现全部性慢波背景异常。

4、婴儿期常见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

该病多在婴幼儿期发生,且均在清醒时发作,时间短暂,表现形式多样,如凝视、瞪眼、咬牙、咧嘴、伸颈或缩颈、头左右摇动、两臂屈曲、握拳、用力。发作可被外界刺激所中断,发作后立即恢复原来的状态。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多在一岁左右停止发生。该病不需治疗,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正常,可与癫痫鉴别。

小儿脑瘫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脑性瘫痪综合征常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孤独症: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

2、先天性韧带松弛症:本病主要表现为大运动发育落后,尤其是独自行走延缓,走不稳,易摔倒,上下楼费力。有时误认为是脑瘫,但本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可过度伸展、屈曲、内旋或外旋,肌力正常,腱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不伴有智力低下或惊厥。有时有家族史。随年龄增大症状逐渐好转。

3、三体综合征;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根据其特殊面容及异常体征一般诊断不难。但有些病例新生儿时期症状不明显,只表现活动减少,面部无表情,对周围无兴趣,肌张力明显低下,肌力减弱,有时可误认为是脑瘫肌张力低下型,但本病膝反射减弱或难引出,这是与脑瘫明显的不同点,而且Moro反射减弱或引不出。确诊本病可查染色体。

4、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该病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5、GM1神经节苷脂病; GM1神经节苷脂病 本病分三型,I型(婴儿型)属全身性GMl沉积病,生后即有肌张力低下、吸吮无力,运动发育落后,晚期肌张力增高,呈去大脑强直状态,有时可能与脑瘫相混。但本病病情进展迅速,且有特殊外貌,表现为前额突出,鼻梁凹陷,耳位低,舌大,人中长,面部多毛,病儿发育迟缓,不能注视,有眼震,听觉过敏,惊吓反射明显。早期就出现严重惊厥,约 l~2个月病儿在视网膜黄斑部有樱桃红点。6个月后出现肝脾肿大,脊柱后弯,关节挛缩。晚期呈去大脑强直状态,对外界反应消失,多在2岁以内死亡。

GM1神经节苷脂病Ⅱ型只侵犯神经系统,可有运动发育落后,走路不稳,腱反射亢进,有时需与脑瘫鉴别。但本病在婴幼儿期起病,病前发育正常,此点与脑瘫的病程明显不同。本病常表现听觉过敏,惊吓反射增强,多有智力低下及惊厥,但本型无特殊容貌,肝脾不肿大,眼视网膜黄斑无樱桃红点。

6、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新生儿惊厥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新生儿惊跳:为幅度较大、频率较高、有节奏的肢体抖动或阵挛样动作,将肢体被动屈曲或变换体位可以消除,不伴眼球运动或口颊运动。常见于正常新生儿由睡眠转为清醒时。受到外界刺激时或饥饿时。而惊厥为无节奏抽动,幅度大小不一,不受刺激或屈曲肢体影响,按压抽动的肢体试图制止发作仍感到肌肉收缩,常伴有异常眼、口颊运动。

2、非惊厥性呼吸暂停:此发作于足月儿为10~15秒/次,早产儿为10~20秒/次,伴心率减慢40%以上。而惊厥性呼吸暂停发作,足月儿)15秒/次,早产儿)20秒/次,不伴心率改变,但伴有其他部位抽搐及脑电图改变。

3、快速眼运动睡眠相:有眼部颤动、短暂呼吸暂停、有节奏咀动.面部怪相、微笑、身体扭动等。但清醒后即消失。

小儿癫痫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癔症

患儿性格内向,神志不丧失,瞳孔无变化,不出现咬伤、跌伤或大小便失禁,暗示治疗有效,脑电图检查无异常。

2.晕厥

多发于较大儿童,有家族史。晕厥常无先兆,少见咬伤和尿失禁,无明显后遗症,脑电图检查正常。有的患儿心电图检查异常,直立试验阳性。

3.屏气发作

多发6~18个月的小婴儿,青紫型屏气发作是因患儿发脾气、恐惧,大声哭闹后出现青紫、憋气;苍白型又称迷走血管型,由于愤怒及恐惧后表现苍白、无力,少数有肌肉抽动。两种类型均在数分钟后缓解。没有意识丧失。

4.抽动障碍

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意志可控制暂时不出现。脑电图无癫痫样放电可鉴别。

小儿哮喘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①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2岁以内婴儿,冬春两季多发,可呈流行性,其呼吸困难发生比较缓慢,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差。反复多次患毛细支气管炎,且家属中有过敏病史的,应注意婴幼儿哮喘。②喘息性支气管炎:表现为支气管炎伴喘息,喘息随炎症控制而消失;虽有喘鸣但无明显呼吸困难;发作缓慢,而非骤然发作或突然停止,病程持续1周左右;随年龄增长,喘息发作次数逐渐减少,但仍有10%左右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日后转变为支气管哮喘。③气道异物:可出现持久的哮喘样呼吸困难,但因异物阻塞多在气管或大支气管,主要表现以吸气困难为主,而哮喘主要是呼气性呼吸困难。异物如在一侧气管内,喘鸣音及其他体征仅限于患侧。④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可引起顽固性咳嗽及哮喘样呼吸困难,但无显著的阵发性发作现象。结核菌素试验阳性,X线胸片或CT检查有助于诊断。

小儿感冒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下面几种类似感冒的疾病,父母要更加注意:

(1)麻疹在发病的头1至2天有发热,上呼吸道呈感冒症状,伴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发红、怕光。第3天起先在口内粘膜上出现麻疹斑,其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先出现在耳后皮肤,继之出现于头部、面部、躯干、四肢。随出疹增多,发热也加重。

(2)风疹在发病的头24小时,可有轻度上呼吸道感冒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等,1至2天后皮肤出现浅红色丘疹,先从面部开始出现,在发病1至2天内遍布全身,并在2至3天后皮疹消退不留痕迹。出疹时有耳后淋巴结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3)水痘起病时有微热,全身不适,2天后在躯干和头面部皮肤上出现红色米粒大小的丘疹,尤以四肢比较多。丘疹出现1至2天后变成水疱,呈椭圆形,大小不等,疱内含透明液体,有痒感,5天左右泡疹干缩结痂,3周后痂皮脱落,不留疤痕。

(4)猩红热起病急,发热高,发热3天后,先在头部、胸上部皮肤上出现呈猩红色的皮疹,然后扩展蔓延至全身。皮疹针尖大小,密集排列,像鸡皮一样,也有的皮疹融合成片。伴随出疹时有咽痛、扁桃体红肿,口唇周围苍白,舌面呈杨梅状。

(5)百日咳发病时有感冒样的鼻塞、流涕、干咳、低热等,但咳嗽越来越重,呈阵发性和痉挛性咳嗽,咳得很费劲,面红耳赤,咳嗽终末出现似鸡叫的吸气回声,接着又出现一阵相同的 咳嗽,反复如此出现,一般持续2至6周。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本病简称“流脑”。起病时有发热、鼻塞及轻微咳嗽,很快转为寒颤高热,剧烈头痛,有喷射性呕吐,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甚至出现抽搐。多数人的皮肤上出现瘀点或瘀斑,婴幼儿出现前额膨出,头部强直等脑膜炎症状。

(7)其他还有一些疾病也以感冒症状开始,如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肺炎、肺结核等。因此,如果孩子有感冒表现,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密切注意观察,及时去看医生,以免耽误治疗。淋巴结是人体的“防御屏障”,担负着阻挡细菌和病毒的作用,防止细菌扩散到全身。

小儿便秘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婴儿生后即开始便秘,应注意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一、甲状腺功能不全:

1、简介:

甲状腺功能低下(hypothyroidism)是甲状腺素分泌缺乏或不足而出现的综合征。

2、鉴别要点:

多于出生后数周出现症状,表现有皮肤苍白、增厚、多褶皱鳞屑,口唇厚、大且常外伸、口常张开流涎,外貌丑陋,面色苍白或呈蜡黄,鼻短且上翘、鼻梁塌陷,前额皱纹,身材矮小,四肢粗短、手常呈铲形,脐疝多见。心率减慢,体温降低,生长发育低于龄儿童,成年后身材常为矮小。

先天性甲状腺完全缺如者上述症状可在生后1—3个月出现,且表现较重,甲状腺不。如尚有残存的腺体组织,则症状出现在出生后6个月一2年,且常伴有甲状腺肿。

二、先天性巨结肠:

1、简介: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case)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Agangliono-sis)。由于hirschsprung将其详细描述,所以通常称之为赫尔施普龙病(hirschsprung’s- Disease),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的近端结肠,使该肠这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

2、鉴别要点:

钡灌肠检查除结肠扩张外,可见有节段性狭窄,而慢性便秘则结肠全部扩张。

三、神经性或器质性梗阻:

1、简介:

神经性肠梗阻(Neurosis Intestinal Obstruction)也称痉挛性肠梗阻,功能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谢尔舍米斯基病,本征由苏联医师Chercherski首先描述故又称Chercnerski病。我国也有少数病例报道,实际本征并不少见。

2、鉴别要点:

对儿童便秘也要进行详细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便和神经性或器质性梗阻鉴别。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绝大部分诊断不难,在诊断困难时,可行腹部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如发现小肠内有气体和液平面的存在,即为汤内容物通过障碍,提示有肠梗阻的可能,但本病早期可无明显的肠梗阻的X线征象,应特别警惕,因此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绝不能单靠X线检查来确定或否定。

晕厥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晕厥首先需要与头昏、眩晕、虚脱、癫痫、休克、昏迷等概念区别开来。

1.头昏dizziness 是指头脑昏糊,常伴眼花、身体摇动的感觉,并无意识障碍。

2.眩晕vertigo 是患者对位向空间走向感觉的主观体会错误,患者自觉周围物体旋转或向一侧移动,或者觉得自身旋转、摇晃或上升下降。患者常常描述为“天旋地转”、“脚步不稳”、“如坐舟车”、“向一侧歪斜”等等。但意识是清楚的,多为前庭神经病变的表现 表1。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种类型。周围性眩晕常为梅尼埃病、中耳感染、乳突及迷路感染、迷路炎、前庭神经炎、急性前庭神经损伤、耳咽管阻塞等所致;常常表现为阵发性眩晕,伴耳鸣、耳聋以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搏缓慢、出冷汗等。中枢性眩晕常为颅内压增高、脑供血不足、颅脑外伤、小脑、第四脑室及脑干占位性病变、听神经瘤、癫痫等所致;多为逐渐起病,眩晕呈持续性,伴有或不伴有自主神经症状。

3.癫痫seizure 是由于脑部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增高引起异常放电所致。癫痫发作时,局部脑血流量及脑的氧代谢率不仅未减少,反而大大增加,因此,和晕厥的本质是截然不同的。虽然患者因放电的部位、传播方式和病变范围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常常都伴有意识丧失,并且具有突然性、暂时性和反复性3大特点,应与晕厥区别。对可疑患者,应向病人及家属或旁观过病人发作过程的人了解发作的情况,并做细致的体格检查,确定是否为癫痫。癫痫大发作常常伴有持续性全身性肌肉收缩而出现较为特征性表现,确定诊断不难。对于癫痫小发作,通常表现为持续5~10s左右的短暂意识丧失,多无明显的肌肉收缩及抽搐。发作时表现为患者突然中止正在进行的工作或动作,呈呆立状,对外界全无反应,或瞪目直视,手中握物坠落,发作过后患者可继续原来的工作、动作或中断的讲话表1。

癫痫小发作易与晕厥相混淆。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的发作与消失比后者来得更加迅速而突然,发作过后可若无其事地继续进行原来的工作或动作,并无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脑电图常有异常性改变两侧同步以对称性3周/s的棘-慢波。而晕厥发作时,常有不同程度的前驱症状,发作后多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或其他原发性疾病表现,发作时脑电图仅仅出现慢波。

另一种需要区别的癫痫类型是间脑性癫痫,是由于视丘脑下部病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多为感染、外伤或变性,其发作时的特征是间脑症状,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但并无意识丧失。

4. 虚脱collapse 是指由于体液大量丧失、心脏病、霍乱、伤寒、肺炎等疾病,在各种诱因下骤然发生的短暂性周围循环衰竭,引起极度疲乏和身体虚弱的状态,但并不伴有意识丧失。患者多表现为皮肤、口唇苍白或轻度发绀,血压急骤下降收缩压≤8.0kPa60mmHg,脉搏细弱,大汗等。

5.休克shock的原意为震荡和打击,也出自希腊文,起先指机体受到剧烈震荡和打击时产生的病理过程,即创伤性休克。现指各种原因如感染、失血或失液、外伤等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使组织血液灌注量严重不足,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血压降低,心率加快,脉搏细弱,皮肤苍白,额头和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神志萎靡、淡漠。在发展过程中,若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全身组织和器官将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导致死亡。

它与晕厥的根本区别在于休克发病学的关键不在血压而在血流,发病的基本环节是生命的重要营养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灌流量的急剧减少。因此,治疗的关键不是单纯升高血压,而在于改善微循环的血流。

6.昏迷coma是由于各种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或颅内病变等而引起的深度不省人事状态,是持续性的意识丧失,是意识障碍的严重阶段。大脑只有在相当广泛的抑制或损害时才能引起昏迷。

晕厥和昏迷的主要区别在于意识丧失的持续时间不同,昏迷多由颅内占位性病变、出血、肿瘤或感染,以及脑的代谢性病变如严重低血糖、肝功能衰竭等所致。单纯性脑供血不足较少引起昏迷,因此,其发病机制是不同的。

相关推荐

容易与颈椎病混淆疾病

在临床上骨科疾病的种类有很多种,颈椎病是其中的一种,而且也是最为顽固的,为了避免颈椎病与其它关节炎误诊的发生,在生活当中要多了解一些有关颈椎病的常识,这样才能更好的辨别,那么容易与颈椎病混淆疾病有哪些呢?下面为您介绍。 容易与颈椎病混淆疾病: 1、一般的肌肉劳损也造成脖子疼痛,可能并不是颈椎病。 2、神经系统有异常,病人出现肌肉萎缩、没有力量、麻痹。比如说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症状与颈椎病的早期症状就很相似。 3、肩痛和肩部疾患:如肩锁关节炎、肩峰下滑囊炎、肩周炎、岗上肌撕裂等。但肩部疾患并无颈痛和阳性X

得了小儿惊厥容易引起哪些并发症

1.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与脑性瘫痪发生有关的因素: ①生后5分钟Apagaf评分越低者脑性瘫痪的发生率越高,在生后5分钟以后仍需复苏的新生儿惊厥的患儿中,仅这一项便能预示可能发生中度或重度的脑性瘫痪。 ②新生儿惊厥发作的持续时间越长,后来发生脑性瘫痪的可能性越大。发作1天者其发生率为7%,3天以上者有46%发生脑性瘫痪。 ③新生儿惊厥发作的类型,强直型发作与后遗脑性瘫痪的关系更密切。 ④中度或严重异常的脑电图者发生脑性瘫痪的危险性大。 2.智力障碍

小儿惊厥的急救法都有什么

在平时的现实生活当中,小孩子可能会患上一些常见疾病,尤其是小儿惊厥,对于此病,家长要注意做好及时的处理,否则,此病对孩子的身体伤害是很严重的,那么说到这里一定有家长想要了解小儿惊厥今天的急救方法有什么?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小儿惊厥的急救法都有什么

疟疾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般非典型疟疾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败血症 疟疾急起高热,热型稽留或弛张者,类似败血症。但败血症全身中毒症状重;有局灶性炎症或转移性化脓病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 2.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流行多在秋收季节,与参加秋收接触疫水有密切关系。临床典型症状“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可供鉴别。 3.丝虫病 急性丝虫病有时需与疟疾鉴别,鉴别主要依离心性淋巴管炎,血片中找到微丝蚴。 4.伤寒、副伤寒 一般起病不急,持续高热,常无寒战及大汗,有听力减退,相对缓脉,玫瑰疹,白细胞减少

小儿支气管肺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需与肺结核、支气管异物、哮喘伴感染相鉴别,同时应对其严重度、有无并发症和可能的病原菌作出评价。 1.肺结核 活动性肺结核的症状及X线胸片,与支气管肺炎有相似之处。鉴别时应重视家庭结核病史、结核菌素试验及长期的临床观察。同时应注意肺结核多见肺部病变而临床症状较少,二者往往不成比例。 2.发生呼吸困难的其他病症 喉部梗阻的疾病一般表现嘶哑等症状,如病儿的呼吸加深,应考虑是否并发酸中毒。哮喘病的呼吸困难以呼气时为重。婴儿阵发性心动过速虽有气促、发绀等症状,但有心动过速骤发骤停的特点,还可借助于心电图检查。

小儿风湿热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发热方面 应注意与结核病或其他慢性感染相鉴别。在风湿性心瓣膜病患儿有不规则发热应注意鉴别是风湿热复发或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 链球菌感染后状态(链球菌感染后综合征)与不典型风湿热易于混淆。前者是在扁桃体炎或上感后出现低热、关节痛、ASO滴度升高、血沉中等度增快,心电图可有一时过早搏动或轻度ST段及T波改变,但无明显杂音,在应用青霉素或加用小剂量强的松后很快恢复正常,以后也不再复发,与风湿热不同。 2.心脏方面 首先应注意排除心脏功能性杂音。此处杂音多见于学龄儿童,位于胸骨左缘3~4肋间或心尖内侧,一

小儿癫痫病的症状

小儿癫痫病的症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小儿癫痫病的症状表现为全身运动性大发作,还有的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发作。 许多家长对小儿癫痫病的症状,表现如此复杂并不十分了解,常常容易把小儿癫痫病的症状和小儿晕厥及屏气发作相混淆,不容易引起家长的注意和警惕,导致许多儿童癫痫病的症状不能被及早发现。 总体来说,小儿癫痫病的症状,临床可以分为四型:全身性发作、部分性癫痫、精神运动型癫痫、植物神经性癫痫。每一种类型的癫痫,其表现形式都不一样。 总之,小儿癫痫病的症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极难识别,加上小儿癫痫病的症状容易和

小儿抽动症和哪些疾病容易相混淆

1.风湿性小舞蹈症 该病是由于感染所致,通常发生于5~15岁儿童,以舞蹈样异常运动为特征,并有肌张力减低等风湿热体征,实验室检查有血沉增快,病程自限性,无发声抽动,抗风湿治疗有效。2.Huntington舞蹈症该病多发生于成年人,偶见儿童,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进行性不自主舞蹈样运动和痴呆症状为主,CT检查可见尾状核萎缩。3.肝豆状核变性该病为酮代谢障碍所致,有肝损害,锥体外系体征及精神障碍,可见角膜K-F色素环,血浆铜蓝蛋白减低等特征有助于鉴别。4.癫痫所致肌阵挛是癫痫的一种发作类型,持续时间短暂,常伴

小儿惊厥对身体的健康伤害

专家指出,小儿惊厥其实是有分类的,其对于孩子的影响来说,要从分类来看。在临床上,通常把小儿热性惊厥分为典型(单纯性)热性惊厥、非典型(复杂性)热性惊厥两种。 1、单纯性热性惊厥:发作年龄多在6个月至3岁间,发作呈全身性,持续时间小于10分钟,在发热的最初24小时之内发生抽搐,一次热程中仅抽搐1次。一般孩子到了6岁左右,就会自动停止不再发生。 2、复杂性热性惊厥:容易多次发作,并且有部分孩子可转化成为癫痫,影响脑部功能并造成脑损伤。属于这一类的情况包括:首次发病年龄小于6个月或大于6岁还有发热抽搐发生;首次

胃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人们常把心窝部疼痛称为胃脘痛,该部位的疼痛大多来自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殊不知,除了胃及十二指肠外,胆囊、胰腺、肝左叶、总胆管以及心脏等器官都紧贴或临近心窝部,这些脏器出现病变同样可引起“胃痛”。 胆石症 胆石症的发病率很高。由于胆石的刺激, 胆囊及胆管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病人多有心窝部(或右季肋下)的不规则隐痛及不适感,有时还可出现上腹部饱胀、嗳气等酷似胃病的症状。病情常因饮食不当或进食油腻等而加重。许多病人因此长期被自己诊断或医生误诊为胃痛,类似病例时有所闻。如某女性患者,50岁,心窝部出现不规则隐痛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