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直哭闹是什么原因 上火便秘
宝宝一直哭闹是什么原因 上火便秘
喂奶的妈妈若进食了一些辛辣刺激的重口味食物,如辣椒、洋葱、咖啡等,可能会导致宝宝上火便秘,从而影响到宝宝的情绪。成年人上火便秘也是极不舒服的,何况小宝宝。上火便秘的小宝宝会排便困难,内火旺盛,精神也会焦躁不安,所以很容易一直啼哭。
新生儿哭闹怎么回事
新手妈妈最怕新生小BB哭了,宝宝一哭,妈妈心都碎了。遇上那种整夜哭的“夜哭郎”,妈妈更会急得束手无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护师赵晓玥介绍,其实新生儿哭闹可不是为了为难家长。因为不会说话,哭闹是新生儿和外界唯一的沟通方式,所以,读懂宝宝哭声里的密码,是每一个妈妈必做的功课。
新生儿哭闹分为三种:生理性需求哭闹、病理性哭闹以及心理性哭闹,分辨不同的哭闹原因,妈妈才能读懂宝宝哭声里的密码。
一、生理性需求哭闹
生理性哭闹,是指孩子因为生理的需求而哭,比如饿了、尿布湿了、喂养不当等。如何辨别宝宝是哪种生理性哭闹呢?
如果是饿了,宝宝会有一些动作信号来表达。比如咬手指、扭动脖子、吸吮的嘴部动作,如果宝宝是非常饿时,通常会大哭。这时候,家长只需要按时喂养,满足需求即可。
如果尿布湿了,宝宝可能也会哭,同时还会不安地扭动。这个时候,家长应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清水冲洗干净皮肤褶皱处即可。
如果喂养不当,比如由于喂奶过多或过早添加淀粉类食品,或婴宝宝吸入空气过多,也会引起宝宝哭闹。这时,宝宝由于胃部膨胀,可能会出现呕吐。妈妈要减少奶量,并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
新生儿大小便前哭闹怎么回事 便秘
由于新生儿的肠道有益菌不足,加上家长们冲泡的奶粉比较浓或是新生儿的奶水中含有让宝宝易上火的食物,新生儿喝了奶粉上火、不易消化,导致新生儿有便便难以排出,新生儿存在排便困难的情况下就会在大小便前哭闹一番。
根据新生儿的便便判断,如果大便干燥、成结,新生儿就是便秘引起的哭闹,一般奶粉喂养的新生儿这样现象比较常见。
家长们可在新生儿的奶粉中添加糖水或白开水或益生菌,增加肠道水分,促进肠胃蠕动,缓解便秘现象,另外再用手给宝宝顺时针按摩肚脐周围,加快通便。
小宝宝在什么情况下会哭闹不止
小宝宝为什么那么喜欢哭呢?
新儿期的小宝宝在还不会说的时候,就会用一些非语言的方法来向爸爸妈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哭闹是宝宝表达情绪唯一的方法。
宝宝哭闹是说明宝宝对某方面有需求,一般的宝宝都是需要妈妈的安慰几下就可以停止哭闹了,但是有些宝宝对妈妈的安慰没有效果的话,就要寻找原因了。
第一种情况是当发现宝宝一直哭,脸色不好,想吐,或这是发现粪便中混有血液或者是有粘液的话,就有可能是肠套叠了,应该立即送宝宝去就诊。
第二种情况是当发现宝宝哭闹的时候把脚朝向肚子的方向缩起来,通常就是说明宝宝的肚子疼了。比如一些最经常的肠子里有蛔虫,肠痉挛等,就要及时就诊。
第三种情况是有习惯变吃奶边睡觉的宝宝,哭闹的话,就有可能是因为吸进了大量的空气,隔打不出来。
第四种情况是摸到宝宝有发热,动动宝宝的耳朵就哭,还摇头或者是吐奶,就有可能是宝宝得了中耳炎,有些情绪不稳定的宝宝会在突然痛苦的时候停止几秒的呼吸,这种状况一般都只是发作一下子。
第五种情况是给宝宝换尿布的时候发现宝宝大哭,同时还伴随点发热,就有可能是股关节炎,应该立即去看医生。
第六种情况是宝宝躺在床上的时候还很安静,只要抱起来就立刻哭了,这时候就要考虑宝宝是否是肢体的疼痛,如骨关节脱位,扭伤等等。
第七种情况是宝宝在排便便的时候哭闹,就要注意到宝宝是否有肛裂,便秘,或者是尿道炎等症状。
第八种情况是宝宝在夜里的时候哭闹,一般可能是宝宝太热了,太冷了,困了,口渴了,皮肤痒,被东西扎到了等,又或者是佝偻病,蛲虫病都是宝宝夜里哭闹最最常见的原因了。
第九种情况是单纯只是吃母乳的小宝宝,每日都会无规律的哭闹、吐奶、屁屁多,便便多,且拉稀。妈妈就要考虑宝宝是不是由于奶粉选择的不适合而导致了宝宝的消化不适,那就要考虑为宝宝换种配方奶粉了。
七个月宝宝晚上哭闹是怎么回事呢
七个月宝宝晚上哭闹是怎么回事,其实宝宝哭也是有原因的,宝宝饿了一般来说宝宝可能4个小时左右就饿了。当宝宝饿了,最直接的表达就是哭闹。宝宝肚子胀,有时候宝宝哭闹,是因为肚子胀。宝宝的胃肠道功能还不完善,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使宝宝感觉很不舒服。妈妈可以在宝宝喝奶后,给宝宝拍背排气,或母乳喂养的妈妈要少吃一些产气食物,比如豆类等食物。
宝宝尿布湿了,宝宝尿片湿了也会不舒服,爸爸妈妈很容易就可以知道是不是该换尿片了。妈妈吃了重口味的食物,母乳喂养的妈妈如果吃了比较重口味的食物,如:辣椒、洋葱等东西。妈妈应尽量避免吃这些刺激或是含咖啡因、酒精的东西,要不会影响到宝宝的情绪的。
宝宝秋季上火的症状
1、大便干结:有的宝宝上火后会引起大便秘结,排便时因肛门受干结粪便剌激出现疼痛而哭闹。年龄偏小的宝宝在上火的同时也较多的出现小便黄的症状。
2、口舌生疮:宝宝上火后大都会出现小便黄、眼屎多、睡不香、口臭口腔异味、口舌生疮等症状。
3、眼屎增多:宝宝眼内分泌物增多,尤其是早晨起床眼屎比平时明显增多,过多时会粘住眼睑。
4、烦躁不安、爱哭易闹、夜间睡不安稳、不肯好好吃饭。
宝宝总是哭闹好吗
宝宝总是哭闹好吗
宝宝哭闹是宝宝和家人交流的主要方式。宝宝哭闹好吗?从某种角度分析,宝宝哭闹时一种健康表现,那是宝宝告诉妈妈,他需要你。如果做妈妈的能读懂宝宝的哭闹、姿势和平常的行为,那么妈妈和宝宝的关系一定会更加亲密。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应该学着倾听宝宝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倾听就是妈妈要集中注意力,用观察的心态去倾听,而不是以焦急忧虑的心态对待宝宝。
宝宝哭闹好吗?宝宝啼哭时,闭眼张嘴、双臂伸屈,两腿乱蹬,是一种良好的健身运动,不仅锻炼了神经肌肉的功能,而且增加肺的扩张,加大了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同时,加速了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另外,宝宝哭闹一般是由于饥饿、口渴、疾并尿湿等到原因造成,因而妈妈应根据具体情况,查明原因,及时解决,这对宝宝的发育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宝宝睡觉突然大哭是怎么回事
宝宝睡觉突然大哭是宝宝睡眠质量不好的表现之一,除了影响宝宝睡觉突然大哭的普遍因素,如睡眠环境不佳、睡前太兴奋、身体不适等因素外,宝宝的内宝宝素对睡眠也有影响:大脑神经发育尚未成熟。孩子生理上尚未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宝宝生物时钟日夜规律的调整,要倚赖宝宝生理成熟度的配合。
排除掉渴饿冷热缺钙腹胀出牙兴奋等等外在因素之后,你的睡不好觉的宝宝,也许只是因为大脑皮层活跃,无法自我调整进入深睡状态。何必奢望自己的宝宝是能够自行完成调整的那一个?在断奶之后,或随着宝宝的成长,这些现象宝宝会解决的。
宝宝晚上哭闹的原因
1、疾病影响:某些疾病也会影响孩子夜间的睡眠,对此,要从原发疾病入手,积极防治。
患佝偻病的婴儿夜间常常烦躁不安,家长哄也无用。有的婴儿半夜三更会突然惊醒,哭闹不安,表情异常紧张,这大多是白天过于兴奋或受到刺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此外,患蛲虫病的孩子,夜晚蛲虫会爬到肛门口产卵,引起皮肤奇痒,孩子也会烦躁不安,啼哭不停。
2、生理性哭闹:孩子的尿布湿了或者裹得太紧、饥饿、口渴、室内温度不合适、被褥太厚等,都会使小儿感觉不舒服而哭闹。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只要及时消除不良刺激,孩子很快就会安静入睡。
3、白天运动不足:有的孩子白天运动不足,夜间不肯入睡,哭闹不止。这些孩子白天应增加活动量,孩子累了,晚上就能安静入睡。
4、环境不适应:有些孩子对自然环境不适应,黑夜白天颠倒。父母白天上班他睡觉,父母晚上休息他“工作”。若将孩子抱起和他玩,哭闹即止。对于这类孩子,必要时需请儿童保健医生作些指导。
5、午睡时间安排不当:有的孩子早晨起不来,到了午后2—3点才睡午觉,或者午睡时间过早,以至晚上提前入睡,半夜睡醒,没有人陪着玩就哭闹。这些孩子早晨可以早些唤醒,午睡时间作适当调整,使孩子晚上有了睡意,就能安安稳稳地睡到天明。
一岁左右的宝宝为何总哭闹
宝宝哭闹的原因1 身心理需求:我需要爸爸妈妈
当小儿出现肚子饿、尿布湿了、需要被照顾者抱起等需求的时候就会出现哭闹的情况。如果是因为以上的原因而哭泣,通常只要满足了孩子的需求,针对他的需求去安抚他,通常两三分钟后宝宝就不再哭泣(先天特殊气质的孩子则不然)。3个月内的宝宝最好安抚,等到宝宝大了,他的需求也愈来愈多,哭泣的情况就需要家长更费心地去观察。
宝宝哭闹的原因2 身体出了状况:我生病了
婴儿的哭闹都应该尽量去安抚,如果发现满足了所有的生理、心理需求,宝宝仍旧哭个不停,持续哭泣达15分钟以上,家长就应该高度怀疑宝宝是不是有便秘、胀气、拉肚子等胃肠道问题的困扰,而导致1岁内婴儿哭闹不休多为胃肠道的疾病,其中又以“肠套叠”和“肠绞痛”最常见。
宝宝哭闹的病症:肠套叠与肠绞痛
宝宝哭闹的病症1、肠套叠
肠套叠好发对象:肠套叠属于婴幼儿急症,严重程度可能会危及生命,3个月~6岁的婴幼儿都可能发生肠套叠,特别容易发生在原本很健康、也不太哭闹的宝宝身上。
肠套叠发生原因:因为肠子套进本身的肠管之中,刚开始并不会痛,但是会因为影响血液循环而使组织肿胀造成肠子阻塞。
肠套叠症状与治疗:宝宝会痛得很剧烈,停歇时间很短,膝关节会弯曲,如果不及时解决,会持续剧烈大哭且不停歇,哭闹不安的程度会让大人怎么抱怎么哄都无法安抚,合并泪流不止、脸色发白、腹胀、吐奶(甚至是吐胆汁)、排便形态改变等症状,此时应该立即送医。若宝宝持续哭闹到呈现无力感的状态就非常危险,在病发12小时内宝宝有解血便的状况时,一定要尽快进行灌肠或手术治疗,否则会引发肠子穿孔、腹膜炎等危急生命的状况。
宝宝哭闹的病症2、肠绞痛
肠绞痛好发症状:在哭声方面,3个月内的婴儿突然哭泣,先是慢慢哭,之后哇哇大哭,断续哭好几个小时,之间甚至可能停个1小时,每天持续15分钟以上的哭泣,且安抚无效,如果持续2~3天以上,就可能是婴幼儿肠绞痛的征兆。生理方面,嘴巴周围苍白,脸部涨红,肚子通常摸起来胀胀紧紧的,身体会曲向肚子,手脚比较冰冷,手掌紧握等症状。肠绞痛多会在固定的时间发生,妈妈可以细心观察宝宝是否都固定在晚上或是下午的某段时间内哭泣,肠绞痛的哭声极大且声音较尖锐,宝宝会“嚎啕大哭”,甚至可以用凄厉来形容,无法被安抚停止。
肠绞痛发生原因:造成婴儿肠绞痛的原因目前在医学仍无定论,推测和牛奶蛋白过敏、胃肠发炎、乳糖不耐症、腹胀与照顾者互动情形不佳等情形有关。
肠绞痛处理方式:将宝宝抱起,面朝下,在大腿上摆个温水袋,让宝宝肚子靠在温水袋上,或者帮宝宝在肚子上擦点驱风药来按摩,将有心理安抚的作用。家长也可以试着以棉花棒沾凡士林,轻轻地在宝宝的肛门口点一点来刺激肛门排气排便,因为肠绞痛在排气或排便后不适感便会停止。婴儿肠绞痛通常在3个月大之后会转好,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所以没有立即就医的需要。
宝宝哭闹的原因3、天生气质爱哭泣
在爸妈尽力安抚宝宝的生理、心理需求,且医师也排除生病的可能,但是宝宝哭闹不休的情形仍旧让照顾者束手无策时,这多半和孩子的天生气质有关。气质因素多半在宝宝1岁后才比较容易被观察发现,照顾者不需过度自责,而是在了解宝宝的情况后,用适合他的方式来照顾,帮助宝宝适性发展,才是正确的态度与观念。
宝宝晚上睡觉哭闹 揭示宝宝晚上哭闹的原因
宝宝晚上睡觉哭闹
影响宝宝睡觉突然大哭的因素,除了睡眠环境不佳、身体不适等普遍因素外,还有可能是渴、饿、冷、热、缺钙、腹胀、出牙等等外在因素影响。除了影响宝宝睡觉突然大哭的普遍因素,宝宝的内在因素对睡眠也有影响,大脑神经发育尚未成熟。
要提醒妈妈的是,哭闹或烦躁不安时可采取轻拍或抚摸孩子,或给他喂奶和喝水,可使宝宝重新入睡。不要马上又抱又哄,这样会恶性循环。以下是宝宝晚上哭闹的12种原因。
1、长牙期的疼痛
提醒您注意的是,宝宝从5个月开始长牙,到2岁半长全,宝宝会有因为长牙带来的不适而哭吵。注意观察宝宝的脸颊、下巴,如果有明显的口水引起的红疹、牙龈肿大、触痛及轻微发烧等,就要考虑是否有长牙疼痛困扰着宝宝。
2、憋尿而哭吵
有的宝宝,尤其是男宝宝,因憋了尿,膀胱饱满的刺激使宝宝感到不适,于是宝宝就会表现为睡觉不踏实、来回翻身、伴哭吵。解尿后,宝宝就会继续安静地睡觉。不要在宝宝临睡前半小时给宝宝进乳、喝水,否则,入眠后半小时~2小时之间,宝宝会解尿3~4次。如果您掌握了宝宝解尿的时间规律,也可以主动在一定时间,提前给宝宝换尿布或把尿,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宝宝因憋尿引起的哭吵。
3、小宝宝的鼻塞
有经验的妈妈会发现,小宝宝常会出现吃奶时的鼻塞,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宝贝,或是不幸感冒了的宝宝。宝宝鼻腔中有很大的鼻痂,会使鼻腔阻塞,迫使宝宝用嘴呼吸。这样,干燥的空气刺激咽部,造成咳嗽等不适,就会引起宝宝突然大哭。要学会用清水滴注或用器具清理鼻腔,软化鼻痂,清除鼻腔中的阻塞物后,宝宝才能顺利地吸吮,继续安然入眠。
4、注意夜间温度
室内温度好不要超过24℃,太热或太冷,或穿的、盖的过多,使宝宝在睡眠中烦躁或把被子蹬掉,继而感觉寒冷,也会导致宝宝出现哭吵。控制室内的温度,便于宝宝安静入睡。
5、空气中的刺激物
卧室中的刺激物,可能使宝宝的呼吸道发生过敏、阻塞,因而发生哭吵。刺激物可来源于香烟味、痱子粉、驱蚊花露水、油漆等。让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用痱子粉、驱蚊花露水等,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清新。
6、蛲虫
另外,妈妈可以在孩子深睡眠时,检查一下孩子的肛门。当宝宝深睡眠时,有蛲虫会在此时爬出来活动,这也是2岁宝宝晚间哭闹的原因之一。蛲虫很小很细,是白色的。妈妈只需要用棉签把蛲虫粘住带下来就可以了。
7、感冒
患感冒的宝宝半夜容易醒来哭吵。因为感冒可造成宝宝的呼吸道阻塞及全身的不适,应对症处理,尽快缩短病程,减轻症状。这时多给宝宝喝热水,喝新鲜果汁,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减轻鼻堵的药物。侧卧的睡眠方式,更适合感冒的宝宝。
8、发烧
宝宝在发烧时,会不断哭闹。父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解热的方法,给宝宝尽早的解热,进行降温护理,以免引起高热惊厥。
9、患有肠道疾病
宝宝经常会因吃东西不当引起过敏或腹部不适,常会在夜间焦躁不安,甚至哭闹。此时要注意宝宝的腹部有没有胀气、包块(包括粪块)或拒按的情况,如果有,父母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分清宝宝的上火症状
日常生活中,0-6岁的小儿上火三大特点就是“吃不进”、“受不了”、“拉不出”,常常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糜烂、厌食、便秘,还有眼红、眼屎多、嘴唇干裂、嗓子干涩、口臭、腹胀、腹痛,因此小儿烦躁易怒、易哭。没有经验的年轻妈妈通常不会对这些由于“上火”而引发的症状表现出足够的关注和认识,未能及时做好宝宝“烈火炎炎”的消防员。
误区1:只有夏秋才会“上火”
事实上,儿童脏腑肌肤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温差变化大时都有可能为孩子的“上火”造成隐患。
春天,孩子容易因为细菌入侵和温差变化而“上火”;夏季,水分的大量流失造成人体“上火”;秋季昼夜温差尤其明显,空气干燥,孩子一受凉就“上火”;冬季孩子抵抗力降低,“上火”更是防不胜防。
误区2:只要注意饮食,宝宝就会防“火”于未“燃”
饮食不正常导致消化不良和积食只是儿童“上火”的原因之一,“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机体”以及“外部环境扰乱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也会使儿童体内产生“内火”。
误区3:一发现皮疹,就用皮炎平
小儿皮疹大部分属于风热时邪范畴,邪易化热,起病后迅速见到热郁肌表。大部分是由“上火”直接引起的,治疗要从里解表清热。
误区4:不懂听宝宝哭闹“童言”
婴幼儿不会用言语表达,哭闹经常就是向妈妈倾诉的“童言”。宝宝上火后最容易引发口腔溃疡/糜烂,导致口腔疼痛,或者宝宝便秘,排便疼痛而哭闹。因此宝宝哭闹不停,妈妈要仔细检查宝宝是否有上火的“难言之隐”。
小儿上火的“火苗”,一年四季无处不在,需要妈妈细心呵护,捕捉 “火气冲天”症状,当好贴身“消防员”,随时准备扑灭宝宝“大火”。另外“扑火”同时,还要注重对宝宝肠道、脾胃综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