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瘤的诊断方法和依据
脑瘤的诊断方法和依据
一、CT脑扫描与核磁共振扫描
1、CT脑扫描CT对脑瘤的诊断最有价值,诊断阳性率达96%左右。能清晰观察到肿瘤所处的位置、形态、大小、范围。能够显示出直径1cm以上的脑瘤影象,肿瘤的影象多为高密度表现,有些肿瘤有增强效应注射造影剂后,有利于诊断。因此,临床上怀疑有颅内肿瘤的病人,宜作为首选。
2、核磁共振(MRI)的软组织分辨率比CT高,可多方位直接成像,可任意多层面扫描颅骨的任何部位,可以分辨5mm以下的病变,所以在颅内肿瘤的诊断中比CT更有价值意义。
二、X线片检查
颅骨X线片检查可显示肿瘤所致的各种颅骨的异常改变,对脑瘤的诊断起很大的作用。最为多见的颅骨X线片显示为颅内压增高,常表现颅缝分离、脑回压迹增多,后床突与鞍背脱钙、吸收或破坏,蝶鞍轻度扩大。脑瘤发生的部位不同X线征象也会异同。
三、脑血管造影
通过脑血管造影显象,可以判断脑瘤的位置,从异常的病理性血管可为定性诊断参考依据,脑血管造影对血管性病变及肿瘤供血情况诊断价值较大。其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显象最为清晰;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将少量造影剂注入静脉或动脉内即可显示脑部的动静脉分布情况,广泛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瘤或动脉静脉畸形。
四、放射性核素检查
应用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象扫描可显示和评价肿瘤病灶内部血液流量、肿瘤病灶代谢状况、肿瘤恶性程度以及组织学分级,还可适用于评估手术、放疗、化疗的效果,早期发现肿瘤复发,估计预后的情况等。
五、脑电图检查及脑干诱发电位
颅内肿瘤患者脑电图可表现出生理波的病理改变和异常波的出现。对于大脑半球凸面肿瘤或病灶具有较高的定位价值,但对于中线,半球深部和幕下的肿瘤诊断非常困难。脑电地形图对颅内肿瘤的定位诊断较常规脑电图敏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记录可用来确定脑干功能障碍的部位。
骨髓瘤如何鉴别
骨髓瘤诊断
典型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主要依据骨髓穿刺活检发现异常浆细胞浸润,X光片发现骨质破坏性改变,血清电泳检出M蛋白或/和尿中存在轻链。诊断的同时还应做好鉴别诊断。
1.骨髓穿刺活检
发现大量骨髓瘤细胞 此为最主要的诊断依据。但浆细胞增多也可见于类风湿关节炎,骨髓内肿瘤转移、慢性炎症等诸多疾病,但在上述疾病中,浆细胞一般不超过10%,且无形态异常。
2.骨质破坏性改变
此需和肿瘤骨转移、老年性骨质疏松、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相鉴别。
3.高球蛋白血症
主要为M蛋白和/或蛋白尿(尿中可检出本一周蛋白),但M蛋白及本一周蛋白尚可见于其它疾病如转移癌、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肉瘤等。
眼部肿瘤的诊断依据
肿瘤标志物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眼部肿瘤患者可以进行这种检查方法。
眼部肿瘤患者情况许可时取活体组织送病理检查。检查眼部肿瘤患者全身情况,必要时查肝功及肾功。注意患者眼部肿瘤发生时间、部位及发展经过,有无家族史。注意患者眼部肿瘤位置、大小、境界、色泽、形状、坚度,有无压痛及波动,有无破溃,与深部或邻近组织粘连情况,能否移动,眼睑和眼眶附近听诊有无杂音等。眼部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照正面及侧面照片。
检查眼部肿瘤患者有无局部及远处转移,如脑、骨骼、胸部及腹部脏器等。必要时,请有关科会诊,区别眼部为原发性或转移性。检查眼部肿瘤患者视力、视野,眼球突出方向、突出度,眼球运动,眼压,眼底,必要时作巩膜透照或放射性核素32P测定,B型超声检查。X线摄片检查眶骨及视神经孔。有条件时眼部肿瘤患者可作眶静脉造影及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l)检查。
胰腺肿瘤的诊断依据
胰腺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胰头部,称为胰头癌,也有发生在胰体的癌,但较为少见。腹痛及无痛性黄疸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在检查胰腺肿瘤时,有以下诊断依据。
胰腺肿瘤的诊断依据具体如下:
一、病史
高危因素老年,有吸烟史,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为胰腺肿瘤的危险因素,暴露于萘胺、联苯胺等化学物质可导致发病率增加。
二、症状
1、多数胰腺肿瘤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最初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当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为肿瘤侵犯腹膜后神经丛,为晚期表现。
2、80-90%胰腺肿瘤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体重减轻
3、胰腺肿瘤患者常出现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
三、体征
1、胰腺肿瘤患者病变初期缺乏特异性体征,出现体征时多为进展期或晚期。
2、黄疸为胰头癌患者常见体征,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大便颜色变白,小便发黄,皮肤瘙痒。
3、胰腺肿瘤患者触及腹部肿块多为晚期,极少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四、辅助检查
1、血生化检查:早期无特异性血生化改变,肿瘤阻塞胆管可引起血胆红素升高,伴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酶学改变。
2、肿瘤标志物检查:检查血CEA、CA19-9升高对胰腺癌诊断有帮助价值。
3、影像学检查:
1超声:是胰腺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无损伤、无放射性、可多轴面观察,并能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局限性是视野小,受胃、肠道内气体、体型等影响,有时难以观察胰腺,特别是胰尾部。
2CT扫描:是目前检查胰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胰腺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平扫可显示病灶的大小、部位,但不能准确定性诊断胰腺病变,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较差。增强扫描能够较好地显示胰腺肿物的大小、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3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不作为诊断胰腺肿瘤的首选方法,但当患者对CT增强造影剂过敏时,可采用MR代替CT扫描进行诊断和临床分期;另外,MRCP对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具有明显优势,且与ERCP、PTC比较,安全性高,对于胰头癌,MR可作为CT扫描的有益补充。
4上消化道造影:只能显示部分晚期胰腺肿瘤对胃肠道压迫侵犯所造成的间接征象,无特异性。目前已为断面影像学检查所取代。
肿瘤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肿瘤的生化、免疫及影像诊断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要确定肿瘤的性质,仍要依赖病理学诊断。它是将患病器官的分泌物制成涂片,或直接取下病灶小块组织制成切片或印片,放至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结构等,确定肿瘤的性质。病理学通常分为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两大部分。病理学诊断不仅可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其预后,更重要的是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但病理诊断也有局限性。胃因其活检标本、大体取材和切片检查均属抽样检查,最终在光镜下见到的仅是病变的极小部分,有时不能代替整个病变。另外...
脂肪瘤的诊断依据
脂肪瘤的诊断依据
(1) 好发于颈,背,肩胛及前臂等处,也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
(2) 多见于成年人。
(3) 多数为单发性,少数为多发性。
(4) 肿块大小不一,呈扁圆形或圆形,边界不清,皮色不变,质地柔软,触之不痛,而有假性波动感,典型的用手紧捏肿物,表面可出现分叶状,肿块生长比较缓慢。
粉瘤、脂肪瘤、神经纤维瘤,是体表常见良性瘤。粉瘤,又称皮脂腺囊肿。位于真皮内,有完整包膜,内贮留豆腐渣样分泌物,伴臭味。黄豆大、枣大或更大。面部、耳后、背、臀部为好发部位。夏季易感染化脓。脂肪瘤位于皮下脂肪组织内,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堆积而成。多在躯干、上肢发病。单个多,大小不等,个别的有拳头大。扁圆形或圆形,呈分叶状,有完整的薄包膜。质地柔软,切面淡黄色。神经纤维瘤系显性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源于身体各处的神经干或神经末梢,位于皮下,多发是特点。瘤体小,可推动,质地坚韧,界线清楚,没有包膜。切面灰白色、半透明状。
脂肪瘤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脂肪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脂肪瘤的诊断一般可通过组织病理检查、染色体检查、B超检查等方法加以诊断。脂肪瘤一般多见于40~50岁的成年人,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甚至生命。
脂肪瘤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1) 好发于颈,背,肩胛及前臂等处,也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
(2) 多见于成年人。
(3) 多数为单发性,少数为多发性。
(4) 肿块大小不一,呈扁圆形或圆形,边界不清,皮色不变,质地柔软,触之不痛,而有假性波动感,典型的用手紧捏肿物,表面可出现分叶状,肿块生长比较缓慢。
脂肪瘤位于皮下脂肪组织内,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堆积而成。多在躯干、上肢发病。单个多,大小不等,个别的有拳头大。扁圆形或圆形,呈分叶状,有完整的薄包膜。质地柔软,切面淡黄色。
前列腺肉瘤的诊断依据
①前列腺癌好发于老年患者,且前列腺肿块质硬,血PSA升高,如前列腺癌有骨转移,常为成骨性破坏,而前列腺肉瘤的骨转移则为溶骨性缺损病变。
②前列腺肉瘤时有膀胱刺激征或伴有发热,而肛检前列腺大且有波动感时,易误诊为脓肿或囊肿。但前列腺脓肿多有压痛,前列腺囊肿可行穿刺,如穿刺无脓液或抽吸活检多能鉴别。
③前列腺肉瘤常伴排便困难,但常继发于尿路症状之后,故易与直肠肿瘤鉴别。
④前列腺肉瘤早期均出现下尿路梗阻症状,因此在老年人,易误诊为前列腺增生而延误治疗,故对诊断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病人,药物治疗无效且症状加重,肛检前列腺增大迅速且质软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鼠疫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病前1周内到过流行区,或与鼠疫患者或鼠疫有接触史。
2.临床资料:发病急,早期呈严重毒血症现象,淋巴结肿痛,咳痰、咳血、呼吸困难,出血现象,休克
3.血液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常达2-3万/mm3;
4.病原学检查:淋巴液、脓、痰、血、脑脊液、尸体涂片找到革兰氏阴性两端浓染的短桿菌,或细菌培养鼠疫桿菌生长。
5.动物接种获阳性结果。
6.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抗体呈4倍增高。
7.免疫学快速诊断:以临床检材涂片固定后,加萤光抗体染色镜检。
8.pcr检查:淋巴液、血、脑脊液鼠疫桿菌dna阳性。
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依据
1 明确的宫内缺氧缺血的妊娠史。如孕妇患有高血压,妊高症,糖尿病,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心脏病,胎盘发育不良,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脐带发育发育不良(细扭曲等),脐绕颈,脐带脱垂等。
2 有严重的宫内窘迫表现,如胎动明显减少(正常胎动每小时3次以上),胎心减慢低于100次分钟或更低(正常胎心率120-160次分钟)。羊水3度污染。
3 分娩时有窒息改变。出生时阿氏评分1分钟小于3分,5分钟小于5分。
4 生后12小时内出现脑部缺氧缺血的表现。如过度兴奋,嗜睡,迟钝,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亢进,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前囟张力升高,惊厥或频频发作。出现脑干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