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吸拔部位的选择
拔罐吸拔部位的选择
(1)就近拔罐
就近拔罐即在病痛处拔罐,也就是在阿是穴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如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阿是穴是中医以病痛局部或敏感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部位的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灵枢经筋》说:“以痛为输”、即根据痛的部位来定位。阿是穴这一名称,是《备急千金要方》开始提出来的。它既无具体的穴名,又无固定的位置,临床上多用于疼痛性病症。阿是穴在疾病诊断上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在足三里下1~2寸间有明显压痛,结合临床右下腹部疼痛等体征,有助阑尾炎的诊断。
(2)远端拔罐
远端拔罐就是在远端病痛处拔罐。这远端部位的选择是以经络循环为依据,刺激经过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如牙痛拔合谷,胃腹疼痛拔足三里,颈椎疼痛拔足三里等。
(3)特殊部位拔罐
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因此,可根据病变特点来选择拔吸部位。如:大椎、曲池、外关等有退热作用。如治疗发热时,可以在上述部位处拔罐。内关对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心跳过缓、过急可以选择此穴。
(4)中间结合,强调脊椎
颈椎部是指颈椎到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头部、颈部、肩部、上肢及手部的病变和功能异常。如头晕、头痛、颈椎病、落枕、肩周炎、手臂肘腕疼痛等。
胸椎上部是指第一胸椎到第六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心、肺、气管、胸廓的病变。如心悸、胸闷、气短、咳喘、胸痛等病症。
胸椎下部是指第七胸椎到第十二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肝、胆,脾、肠等器宫的痛症。如肝区胀痛、胆囊炎、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肠炎、腹痛、便秘等病症。
腰椎部是指腰椎以下的腰椎部,主要治疗肾、膀胱、生殖系统、腰部、臀部、下肢各部位的病变。如肾炎、膀胱炎、痛经、带下、阳痿、腰椎增生、椎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疼痛等病症。
拔罐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一、以排气法分类
1.火罐: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排去空气。即借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去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而吸着于皮肤上,称火罐法。又可分为四种:
(1)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燃完,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于体表。
(2)内火法:以镊子夹住点燃的酒精棉球,在罐内绕一圈,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有吸住。
(3)贴棉法:用1厘米见方的棉花一块,不要过厚,略浸酒精,贴于罐内壁中段,然后点着,罩于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4)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被拔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罐扣上,可产生较强吸力,使罐吸住。
2.水罐:利用煎煮水热力排去空气。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用时将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扣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3.抽气罐:抽出空气。先将抽气罐紧扣于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中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住。
二、以拔罐形式分类
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明显压痛点。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小,选取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处拔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在肩内陵处拔罐;冈上肌腱炎在肩髃处拔罐等。
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可在病变部位吸拔数个乃至排列吸拔十数个罐,称为“排罐法”。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位置成行排列拔罐。治疗某些内脏器官瘀血时,可按脏器解剖部位在相应体表纵横排列拔罐。
3.闪罐:吸拔后即起去,反复多次。即将罐拔上迅即起下,再拔上,再起下,如此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上。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
拔罐的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程
1.术前准备
医师在拔罐之前应该严格认真的检查和讯网病患的身体情况,在确认患者并无适应证和禁忌证之后再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拔罐治疗。
检查所需药品、器材、罐具是否齐全,同时进行消毒,做好施术前的一切准备;对病人讲明施术过程中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2.选择体位
拔罐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正确的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采用的拔罐体位有如下几种。
(1)患者保持仰卧的姿势平躺在病床上,这个姿势适用于对前额、胸腹、头面、、上下肢前侧以及手足部的穴位进行拔罐的治疗。
(2)俯卧位 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侧的穴位。
(3)侧卧位 适用于头侧、面侧、肩侧、胸侧、下肢外侧等,除与床接触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4)俯伏坐位 适用于头后部、颈项、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5)患者仰面端坐在椅子或者病床上,这个姿势适用于对头部前额、脸部、胸腹以及腿前等多个部位的穴位进行拔罐的治疗。
3.罐具选择
根据病人的体质、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积、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确选择罐具和罐型。
4.术前消毒
确定治疗部位以后,用热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后拔罐;如果施行针刺或刺络拔罐时,则必须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发,则必须剃光毛发,洗净擦干后再拔罐。
5.罐具预热
在秋冬季节或寒冷天气里拔罐,须将罐具用火烤或水烫进行预热,使罐具温度稍高于体温为宜。罐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6.观察反应
罐具全部拔上后,要不断观察受术者的反应,询问感受,及时处理和调整不适。如吸拔力太大产生疼痛,应适当放气减小吸拔力;若吸拔力太小负压不够,可起罐后再拔一次;如病人疼痛异常,头晕、恶心、心悸,或刺络拔罐出血过多,必须立即起罐检查处理。
7.拔罐时间
大型号罐具吸力强大,每次可留罐5~10分钟;中型罐吸力较强,留罐10~15分钟为宜;小型罐吸力较小,留罐15~20分钟为宜。
拔罐的临床运用
1.拔罐的方法
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3.拔罐注意事项
(1)操作禁忌拔火罐时切忌火烧罐口,否则会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损伤皮肤。
(2)部位禁忌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孕妇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不同火罐应用不同的拔罐方法
推罐法: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须选口径较大、罐口平滑的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闪火法:此为医院最常用拔罐方法。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把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旋转1~3圈(在使用酒精棉球拔罐的时候,酒精棉球必须先稍微甩干,让之处于不太饱和的状态,因为酒精棉球过于饱和将会导致酒精滴落,而滴落的酒精会迅速燃烧。注意着火棉球切勿碰到罐口,以免将罐口烧热或将酒精残留于罐口烫伤皮肤)后,将火退出,迅速把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
闪罐法: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部位,如小儿、女性的面部。
针罐法:即是将针刺和拔罐结合的方法。在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点的部位上,约10~15分钟起罐起针。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刺血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拔罐留置1~3分钟,出血量2~4ml。
拔罐怎么减肥 拔罐拔哪里减全身
拔罐取穴:1.饥点,胃俞,肺俞,阳池,三焦俞等穴;2.耳穴内分泌,肾上腺,体穴三焦俞,脾俞等。
方法步骤:
1.中阳亢盛者:先耳压饥点穴(耳屏前面中点,外鼻穴下方),然后取俯卧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或真空罐,吸拔于胃俞,肺俞,阳池,三焦俞等穴,留罐10-15分钟。
2.痰湿阻滞者:先耳压内分泌,肾上腺穴点,然后俯卧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或真空罐,吸拔于三焦俞,脾俞等穴,留罐10-15分钟。
辅助疗法:减肥宜将拔罐与耳压结合的方法综合进行,耳压主要是刺激耳部内分泌穴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因为耳郭的神经,血管极为丰富,刺激耳部内分泌穴及耳甲庭,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分泌系统及内脏功能作用,进而达到减肥作用。
耳压方法:用右手拇指指端压迫耳部内分泌穴(部位在耳屏间切进底部稍前方),每次10分钟,停3分钟,然后再用同法压迫10分钟。
起罐不要硬拔
1、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罐,像宽阔而肌肉丰厚的背部、大腿处,可以使用中、大罐,而小腿、手臂和颈肩部则适宜用小罐。
2、留罐时间根据病情、部位决定。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间,否则可能会起泡。若是起泡比较细小,则不用特别处理,一般会自行消退;起泡较大时最好到医院处理,先局部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具刺破,敷上消毒纱布。
3、起罐时别使劲往下拔,要一手握罐,一手压旁边的皮肤,让空气进去,罐自然就下来了,拔罐之后皮肤上的紫斑一般两周能消失。
4、吃得过饱、过度劳累、饥渴时不宜拔罐。
5、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地方,皮肤有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地方,都不能拔罐;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也禁止使用,以防流产。
吹空调腰疼拔罐能好吗 吹空调腰疼怎么拔罐
穴位选择
大肠腧、环跳、委中、肾俞、足三里、昆仑、命门、气海、关元。
操作
患者俯卧,选拔肾俞、大肠腧、委中、足三里,用最小的抽气罐拔昆仑,每次拔罐不超过5个,用中小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吸力不易太强,时间5—10分钟,一日一次穴位轮换取用。
功效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之合,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配肾俞以助阳温经止痛。
穴位选择
肾俞、志室、气海俞、大肠腧、关元俞、环跳、风实、委中、阳陵泉、飞扬、昆仑。
操作
患者俯卧,均以中、大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吸力要强,时间10—15分钟,只有昆仑用最小抽气罐吸拔,坐罐个数不限,对以上穴位可同时拔,还可使用油走罐,由上至下游走,局部风湿淤血可用刺血罐。
功效
温经通络止痛。
腰部拔血罐的危害 腰部拔罐多久合适
10分钟为宜。
拔罐时患者取俯卧位,选择大小适中的火罐或真空罐,吸拔于腰部压痛点,如留罐的话,从上罐到起罐的停留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为宜,不可时间过长,否则容易损伤肌肤,导致疼痛或起泡。另外拔罐也不宜在同一个位置反复拔,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比如红肿、破损,需等上一次拔罐的罐印消除后再拔罐才好。
腰椎间盘突出拔罐位置图 椎间盘突出拔罐方法
患者俯卧位,选择大小适中的火罐或真空罐,吸拔于腰部压痛点、肾俞、大肠俞、八膠、环跳、居膠、承扶、委中、承山,留罐15~20分钟。每日治疗1次, 10次为1个疗程。
患者俯卧位,先针刺患侧肾俞、大肠俞、八膠、环跳、居膠、承扶、腰部压痛点及委中、承山,然后选择大小适中的火罐,再在上述穴位拔罐,留罐10~ 15分钟。
患者俯卧位,在患侧腰部涂_上适量的按摩乳或油膏,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腰部疼痛处,然后沿患侧腰部压痛点上下,做来回推拉走罐数次,直至局部皮肤潮红。
患者俯卧位,用梅花针叩刺腰部压痛点,到皮肤点状出血,然后立即拔罐,使拔出少量瘀血,起罐后擦净皮肤上的血液,用碘伏棉球消毒即可。
中医教你拔罐时怎样起罐最正确
专家表示,起罐时别使劲往下拔,要一手握罐,一手压旁边的皮肤,让空气慢慢进去,罐自然就下来了,拔罐之后皮肤上的紫斑一般两周便能消失。另外,拔罐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留罐时间要根据病情、部位决定。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间,否则可能会起泡。若是起泡比较细小,则不用特别处理,一般会自行消退。起泡较大时最好到医院处理,先局部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具刺破,敷上消毒纱布。
其次,根据所拔部位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罐,像宽阔而肌肉丰厚的背部、大腿处,可以使用中罐或大罐,而小腿、手臂和颈肩部则比较适合用小罐。
第三,吃得过饱、过度劳累、饥渴时,空腹时也不宜拔罐。
第四,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部位,皮肤有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部位,都不宜拔罐。
第五,孕妇腰骶部和腹部也禁用拔罐疗法,以防流产。
除了以上内容需要注意外,在家里拔火罐时要防止火灾和烧伤皮肤。另外,选择拔罐器时,一定要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无破损,以防止割伤皮肤。
拔罐法的操作
拔罐法操作步骤: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核对医嘱,携物至床边,再次核对治疗卡。
3.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做好解释工作。
4.根据病情、拔罐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常用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和遮挡。
5.根据部位和拔罐方法选择合适的罐具,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无缺损。
6.吸拔①拔火罐法:火罐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拔罐方法。其适用的罐子以竹罐、陶罐、玻璃罐为宜。它是利用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出罐内的空气,形成负压,以将罐吸附于体表。常用的吸拔方法有闪火法、贴棉法、投火法。
闪火法:一手持镊子或血管钳夹住95%酒精棉球,也可取一粗细适中的铁丝,在其一端缠上用脱脂棉和纱布包裹成一小鼓槌状,吸取酒精点燃。另一手握住罐体,罐口朝下,将点燃的酒精棉球伸入罐的底部或中部绕圈后迅速抽出,立即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住。罐内负压的大小可通过改变闪火的时间、罐体大小、扣罐速度来调整。需要吸拔力大时,可选用大号罐延长闪火时间,加快扣罐速度即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拔罐时注意酒精棉球不能太湿,蘸完后应挤出多余的酒精,以免流溢烧伤皮肤。另外,闪火时不要把火焰烧到罐口,以防烫伤。本法适用于各种体位,特别适用于闪罐法和走罐法。
贴棉法:将蘸有适当酒精的小片棉花,贴于罐子内壁中、下段或罐底,点燃后迅速将罐子扣于所选的部位上即可吸住。操作时注意棉片不宜太厚,吸取的酒精不宜太多,以免造成贴棉脱落或酒精流溢灼伤皮肤。本法适用于侧面横位。
投火法。将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乘火最旺时,迅速将火罐扣在要拔部位。此法适用于拔身体的侧面,使罐体横置,以免燃烧物落下烫伤皮肤。本法简便安全,适合家庭保健治疗。
拔火罐的临床应用
1.拔罐的方法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3.拔罐注意事项(1)操作禁忌拔火罐时切忌火烧罐口,否则会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损伤皮肤。(2)部位禁忌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孕妇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拔罐的方法和应用
1、拔罐的方法
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拔罐的操作方法
1、应先将罐体上端的阀杆向上提一下,以保证气体的畅通;
2、罐具扣于所选位置,将真空抽气口套住罐体上端后,垂直提拉拉杆次左右,达到目的适当负压(至罐内皮肤隆起,人可耐受为度)。
3、罐具吸附体表后,将真空抽气左右轻轻旋转后拔下;
4、使用自拔管(将小头一端插入真空抽气头,大头一端套在罐体上端),把罐具入在所选穴位上,提拉拉杆4-6次即可。
5、根据体位,采用留罐法: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滞留一定时间(一般为5-15分钟),闪罐法
(罐具吸拔于施治部位后,手握罐体快速外拔发出响声,以不留印痕为宜),走罐法(罐具吸拔后,将罐自上而下反复拉动直至皮肤潮红)及刺络拔罐法等多种方法;
6、拔罐结束起罐时,将罐体上端阀杆轻轻提起(罐体吸拔力度太大,不易起罐时,可用手指按下拔罐部位外围皮肤某一点,至气体进入罐中)罐具便可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