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理疾病的表现

心理疾病的表现

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反应

1.应激反应: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险或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反应。应激事件是指对一般人来说都是相当危险或十分严重的事情,如亲人死亡、考试失败、家人分离、遭受挫折、意外打击、罹患不治之症、受辱、被盗、失火、天灾人祸、战争情境等皆为激性事件。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出现在每个人面前,会引起人们的应激反应,即引起人们心理和躯体上的一系列反应,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轻者表现为情绪紧张、感觉过敏、惊谎失措、疲劳无力等;重者为抑郁、恐惧、焦虑、木僵、遗忘,以及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多汗、厌食、恶心、尿急、颤抖等);更重者出现肢体麻痹、失明,甚至导致休克或死亡。

2.适应不良反应适应不良反应由各种精神刺激所引起,持续时间较长。其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因人而异。在同样的情景刺激下,有的人很快地适应,有的人慢慢适应,有的人根本不能适应,造成适应不良。适应不良,不同人表现也有差异,有人以情绪障碍为主,表现为抑郁、悲痛、烦恼、焦虑、恐惧等;有的人以行为障碍为主,导致攻击性和反社会的行为。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由大脑机能活动暂时性失调而引起的心理障碍或异常。其特征为持久的心理冲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能力减弱,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等;情绪失调,表现为情绪波动、烦躁、焦急、抑郁等,睡眠障碍,如失眠、恶梦、早醒等;有疑病性强迫观念,有各种明显地躯体不适应感,有慢性疼痛,急性头疼,腰痛,但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

神经症包括六种的病症:

1.神经衰弱:表现为兴奋性增高症状,疲劳过程加速症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2.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为主,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不安。

3.癔症(歇斯底里):此病起病急,可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有感觉和运动机制障碍,内脏器官的植物性神经机能失调以及心理异常等,常有抽搐、头痛、胸闷、心烦、委屈、肢体震颤、眨眼、摇头、面肌抽动或运动麻痹等多种不同反应。

4.强迫性神经症:它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常出现的强迫观念有:强迫疑虑,强迫回忆、强迫性苦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想;强迫意向和动作有:强迫意向、强迫洗手、强迫计算、强迫性仪式动作。

5.恐怖症:是指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怖感。常有:①社交恐怖②旷野恐怖③动物恐怖④疾病恐怖,此外,还有不洁恐怖,黑暗恐怖和雷雨恐怖等等。

6.抑郁性神经症:表现为情绪低沉忧郁,整日闷闷不乐,自我遣责,睡眠差,总是和别人说毛线,喜欢发白眼,缺乏食欲,通常遭受精神刺激后发病,出现难以排解的抑郁心境,对生活没有乐趣,对前途失去希望,认为自己没有用处,还会有胸闷,乏力、疼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也称为心身障碍,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躯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发病时既有躯体的异常,也有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并心律不齐、肠溃并气管哮喘、甲亢、糖尿并月经失调、阳痿、神经性皮炎、类风温性关节炎等。

心理疾病的类型

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污染、生活快节奏、紧张、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实拉大、溺爱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心理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各异,而且有可能出现更多的以前都没有注意到,或已经合理化(不认为是心理疾病)。随着时代变化新发现的心理疾病也不少。

心理疾病学术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详细分类针对患者的年龄结构和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咨询、治疗重点,心理疾病按照以下方式分类:

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拔毛癖、多动症、习惯性尿裤、屎裤(儿童遗便症)、夜尿症、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口吃、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儿童抽动症、儿童退缩行为、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婴儿痴呆)、Rett综合征、品行障碍、儿童选择性缄默、偏食、咬指甲、异食癖,以及一些具有儿童特点的儿童性别偏差(包括儿童异装癖)、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恐怖症、儿童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

考试综合症、严格管束引发的反抗性焦虑症、恐怖症、学习逃避症、癔病、强迫性神经症、师生恋(单相思)、恋爱挫折综合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网络综合症等。

成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工作适应疾病:过度成就压力、物质金钱关系不当(如致富后的空虚症、吝啬癖等)。

职业性心理疾病:教师的精神障碍、单调作业产生的心理障碍、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问题、高温作业的神经心理影响。

性心理疾病:花痴(色情狂)、露阴癖、窥阴癖、窥淫癖、异装癖、自恋癖、性厌恶、恋物癖、阳痿、早泄、过度手淫等。针对中老年的: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痴呆、阿尔采莫氏病、老年期谵妄、退离休综合症。

除此之外,可按照疾病的性质和发生原因划分:

不良习惯及嗜好:偷窃癖、纵火狂、神经性呕吐、物质依赖、洁癖。

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癔病(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 。

生理心理疾病

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症、经前综合症 。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采莫氏病、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多发梗死性痴呆、皮质下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皮质和皮质下混合性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Huntington病所致精神障碍、肝豆状核变病(Wilson氏病)所致精神障碍、麻痹性痴呆(大脑神经梅毒所致精神障碍)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脑囊虫病所致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

症状性(器质性)精神病:生理疾病和心理的关系、传染病和心理疾病、药物引起的精神障碍、酒精中毒、中毒性精神障碍、肝脑综合征、肺脑综合征、尿毒症所致精神障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所致精神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精神障碍、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风湿性感染所致精神障碍、伤寒所致精神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

心因性心理(精神)障碍:适应性障碍、反应性精神病、感应性精神病、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气功偏差)、恐缩症(缩阴症)、迷信引起的精神障碍、忧郁症、病态怀旧心理。

人格障碍

精神病和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

偏执性精神病

医源性精神病、旅途精神病

周期性精神病

家庭因素引发的精神障碍:丧偶综合症。

心理医生会患心理疾病吗

心理学家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他们善于敏锐的洞察力或者说是灵感。

学过心理学的人他们都会刻意隐藏自己,只是他们在跟人交谈的时候,习惯的运用了自己职业的本能罢了,心理学家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这样说吧,心理医生有了心理病,他们会刻意隐藏自己性格,但是未必就能够解决自己的心理疾病 。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有这东西,可能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心理医生也是人,不是神。

而且现在出现心理疾病的人群中,就有心理医生,他们也常常会有一些心理疾病的。

心理医生其实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懂得多问题也就多,而且长期和精神病人进行接触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心理医生的工作也非常的繁忙,很少有可以放松的机会,精神病人的怪异举动会让心理医生的神经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当中,产生心理疾病就也不例外了,不过心理医生更多情况下可以自我治疗,情况会好一些。

由此可见,每个人都会有七情六欲的,心理医生也是普通人,而不是圣人,所以心理医生出现心理疾病也是非常正常的。不过心理医生在发现自己有一些一些负面的情绪的时候,可以及时的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自我治疗,来缓解症状。

如何预防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的三个阶段

心理疾病包含三个不同阶段:心理不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一般说来,心理不适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合理宣泄等方法子以解决,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则需要通过专业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心理疾病其实并不可怕,应该以预防为主。

怎么治疗心理疾病

1、认知领悟疗法,是通过解释使求治者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由中国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首创,是依据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原理与中国实情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相结合而设计的.心理动力学疗法源于心理分析,故认知领悟疗法又称为中国式心理分析,或称"钟氏领悟治疗法"。

2、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3、催眠疗法,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催眠可以很好的推动人潜在的能力,现在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是使用催眠来治疗人的一些心理疾病,如强迫症 ,忧郁症,坏习惯,情绪 问题等。

以上认知领悟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和催眠疗法是日常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三种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全部,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还包括疏导疗法、暗示疗法等等很多种具体方法。

怎样预防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怎么预防

心理冲突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平时要多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心理冲突,要设法调运并积极治疗。

身体有病常常会引起不良情绪,而情绪不好,又往往加重病情,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正确对待疾病也能防止心理疾病。

如果一个人的期望值过高,或者预期的目标远远超越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就很容易遭受挫沂,而这种挫折感和失败感容易使人产生心理冲突,影响心理健康。

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更易引发心理失衡。而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可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朋友的启发、忠告、劝说和帮助,能使人情绪稳定,精神放松,减轻心理冲突。在交际中相互理解和表达交流思想感情,既能取悦他人,也能放松自己,这是积极的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有效预防心理疾病助益很大。

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常会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工作与生活。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实,而充实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郁心理。同时,要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不健康的情绪,并可增强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义。

心理疾病自我治疗

积极的自我暗示

法国大作家大仲马说过:“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的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总是笑着念完这串念珠”,当自己有焦虑情绪时,给自己以强有力的自我暗示,如“我能行”、“我一定能够成功”、“我看好我自己”等。积极地自我暗示,可以增加自信,克服焦虑。

适量的运动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消除一些导致焦虑的化学物质,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当你感到焦虑时,索性什么都不要去想,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游泳等,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有效的缓解了焦虑的情绪,使你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做下面的事。

胃肠心理疾病

有这样一个病人,她被腹泻折磨半年多了,痛苦不堪。开始拉肚子的时候,她以为是吃什么东西吃坏了肚子,就自己找点消炎药吃了几天,结果没有好转,反而更厉害了,吃什么都拉,拉出的东西像水一样,她就去单位卫生所找医生看看,医生给她换了种消炎药,继续用药一段时间仍然没有好,总是肠胃不舒服,也找不出腹泻的规律和原因。时间长了,她担心自己得了什么怪病,不断地往各个医院的消化科跑,直到有位消化科的医生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

她想不到腹泻跟心理有什么关系,但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死马当作活马医”吧,将信将疑来到心理科。心理医生问,最初开始出现腹泻的时候,生活中有什么事情发生吗?她想了想说,那时刚从领导岗位退下。过去工作很忙,要管很多事很多人,突然停下来很不适应,不知道该干什么,胡思乱想,总是有很多担心,吃饭也开始不规律了,有时有什么吃什么,有时不想吃就不吃了,心里很烦躁但也说不清烦躁什么。

经诊断,这位病人最初出现的腹泻症状是由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后来抗生素的使用更使肠道益生菌遭殃,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她调整了心态,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舒缓了焦虑情绪,胃肠功能也正常了。

其实,因心理因素引起胃肠功能问题的情况很多,比如,有些考生在面临重大考试前会突然出现腹泻,还有很多人经常感到胃不舒服,不想吃饭,往往习惯求助于药物而忽视心理的调整。不仅走了弯路,更加重了身心的痛苦。

有一位妈妈带着自己十六岁的女儿来咨询,妈妈说孩子不想吃饭,没胃口,勉强吃点就吐。看着孩子非常消瘦,妈妈很心疼,去好多医院的消化科看,做了好多检查,也没发现有什么异常。经人提醒,就来看看是不是有心理原因。的确,孩子的问题属于神经性厌食症,跟心理有直接的原因。

在起初跟孩子的沟通中,孩子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自己挺好的,没什么事,在学校也挺好的,就是不想吃饭,觉得这样正好减肥了。随着谈话的深入,我渐渐了解到孩子内心的苦闷和压抑。孩子和单亲妈妈生活在一起,孩子理解妈妈的不容易,也很懂事,学习很努力;但孩子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总是受到妈妈的批评;在学校孩子觉得自己不受欢迎,也没什么好朋友;她总是羡慕地看着别的同学在一起说笑玩耍。她不知道该怎样赢得同学和老师的关注,也不敢跟妈妈说这些,也不想说,因为她觉得即使说了妈妈也会说“好好学习吧,只要学习好,人家就会瞧得起”。这样的生活让她情绪很低沉,对什么也没兴趣,也没胃口吃饭。有次一个同学跟她说了句“你最近瘦了,怎么减肥的呀”,她和这个同学有了些交谈,这让她心里很高兴,似乎找到可以吸引大家关注的方法了,她就开始有意少吃饭,本来就不好的胃口就越来越不想吃,甚至吃进去内心就排斥,总会呕吐。

通过心理咨询,找到了孩子深层的心理原因,这样就有了改变的机会。

这些案例在提醒人们,身体和心灵是一个整体,心理的变化会影响身体,我们不仅要关注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心理健康。

洁癖也是心理疾病

洁癖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属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患有洁癖的人过分关注是否洁净卫生,根本没有时间享受生活,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对清洁的维护上,因此活得特别累。例如很多洁癖患者都喜欢不停地洗手。每做完一件事后,他们就觉得手被弄脏了,非得要洗一定时间或一定次数才行,否则就会感到焦虑不安,害怕自己受到细菌感染。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越是喜欢把自己搞得过分干净的人,反而越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这是因为,少量接触一些病菌可以让人体产生抗体,从而获得抵抗能力。而洁癖患者由于没有任何防备,一旦接触病菌就可长驱直入。许多洁癖患者同时易患有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这就是因为太爱干净的缘故。

教育不当可能诱发洁癖

洁癖跟家族遗传有很大关系,70%的洁癖患者具有强迫性人格,这是洁癖产生的生理基础。而长期的精神紧张,如工作压力过大,要求过分严格,或者处境不顺利,常担心发生意外等外界不良刺激也会诱发洁癖。

此外,家庭教育对诱发或加重洁癖也有重要作用。如果父母具有强迫人格,会对子女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严格、古板、甚至有些冷酷的家庭教育,往往会造成孩子谨小慎微、优柔寡断、过分琐碎细致的性格特点,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过分古板、固执、缺乏人情味及灵活性。他们长大后,在生活上也会过分强求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要求一切井井有条,稍一改变就会焦虑不安。洁癖患者很多都维持独身,就算勉强进入婚姻也很难如意。

“以毒攻毒”有助解除心魔

轻微洁癖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不大,但如果已经到了令患者自己感觉痛苦的程度,就要积极到心理门诊寻求治疗。

心理疾病治疗方法

改善心境从改变生活环境入手

心境是和环境紧密相关的,人清洁了环境,也就美化了心境。平时把房子打扫干净,买一些温馨的小饰品带回家,让房子变成“美丽的家”。还可把窗帘、床单、桌布都换成新的。因为一成不变的气氛很容易让人心灰意冷,改变居家的面貌可使人的精神焕然一新。再买几盆花,因为植物的生长总是给人带来希望和活力。

“静心修炼” 放松身心

现代人的情绪困扰常常来自于刺激过多,诱惑过多,欲望过多,以至内心无法宁静。而老子云: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大致之意就是让人安静,能静才能回归生命。专家建议,回到家可先洗个热水澡,让自己的身心彻底地放松平静下来,再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让自己渐渐进入沉静的状态里,心胸自然会开阔起来。

有关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起到帮助。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非常多,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患者还可以经常去旅旅游,散散心,这对于我们的病情缓解都是有着很大帮助的,是让我们早日远离心理疾病伤害的关键因素。

相关推荐

心理疾病好治疗的吗

现代人的心理失衡是一种不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设法摆脱心理失衡使思维正常运作,走出心灵的误区。 l.要加强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清醒地认识到生命总是由旺盛走向衰老直至消亡,这是不能抗拒的自然规律。应当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平静地接受生理上出现的种种变化,并随之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主动地避免因生理变化而对心理造成的冲击。事实上,那些拥有宽广胸怀、遇事想得开的人是不会受到灰色心理疾病困扰的。 2.要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常会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工作

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

常见的心理疾病分很多,你举例的这些大多属于轻性心理疾病:1、神经症,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抑郁症2、癔症3、人格障碍,如:偏执性、情感性、分裂样、冲动性、强迫性、表演性、反社会性、依赖性、边缘性、其他类型等4、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常见的如:病理性偷窃、病理性纵火、病理性网瘾等)5、性心理障碍,如: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易性症等另外还有重性心理疾病1、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应激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2、器质性精神障碍,如:意识障碍综

如何解决心理疾病

1、净化心灵 不要求你一定要去做圣人,但我们为人处世,凡事都要有个分寸,不该想的的不要去想,不该要的不能去要,不该做的绝对不要去做。 2、鼓励自己 每天早晨起床时,第一件事第一句话即是念诵此句:在未来的几天里,我的内在潜能会让我的身体健康起来。每天念三遍,每早起来念诵。 3、积德 所谓的积德,就是做好事。做好事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要给别人带来真实受益;二如果在遇到很多做好事的机会时,应尽量选择能使多数人受益的事来做。 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因为有心理问题,便自暴自弃,拼命地去

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

一、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也称智力低下,是指18岁以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智力发育不全/ 受阻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发生于儿童时期,是指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注意力明显不集中、易分心、多动、冲动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三、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属于广泛发育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三个方面,治疗以非药物方法为主。 四、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发生于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以焦虑、恐惧和强迫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包括特发于儿童期

儿童心理疾病的危害

随着社会经济的的发展和对健康概念的进一步认识,儿童心理行为疾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心理咨询的儿童很多,通常这些儿童心理疾病会给孩子带来以下几点伤害: 1、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反应,应急反应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险或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反应,轻者表现为情绪紧张、感觉过敏、惊慌失措、疲劳无力等。重者为抑郁、恐惧、焦虑、木僵、遗忘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多汗、厌食、尿急、颤抖等)。 2、轻度心理疾病,即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大脑机能活动暂时性失调而引起的心理障碍或异常,常见为神经衰弱、焦虑症

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

(一)个别心理治疗 治疗师与患者进行进行谈话形式的心理治疗。了解疾病发生的过程与特点,帮助来访者掌握自己疾病的情况。 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接受治疗师提出的治疗措施,并与治疗师员合作,与疾病作斗争。个别心理治疗是一种普遍应用的心理治疗方式。 (二)集体心理治疗 这是治疗师把有同类问题的来访者组织起来进行心理治疗。一般把来访者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数个或十几个来访者组成,并选出组长。集体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讲课、活动与讨论。 治疗师根据病人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因素,使来患者了解问题的发生发展

心理疾病的主要诱因

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很多都市白领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二、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另外,对于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家庭解体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

女性心理疾病有什么

(一)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往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造成,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常见的表现为持续地高兴不起来,兴趣明显减退,感生活没有意义,乏力、记忆减退,反应迟钝,自卑,失眠早醒、食欲下降、体重明显减轻,消极言行等。目前国内外业界公认的抑郁症治疗策略为系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目前抑郁症在系统科学的治疗下多数患者能治愈,治疗不充分或不科学

对待心理疾病的三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心理疾病是治不好的。 其实,通过科学方法,很多心理疾病是可以治好的。比如,焦虑障碍就是一种常见的问题,来门诊就诊的很大部分人都是一边工作一边治疗的。而且经过规律治疗,调整了心理水平后,很多人都感觉工作和生活状态更好了。 误区二,心理疾病就是“疯掉了”。 谁都会有焦虑、郁闷的时候,只是大多数人时间不会很长,自己能够调整过来。事实上,很多心理疾病患者虽然焦虑、郁闷的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调整有些吃力,但并不是真的“疯了”。 误区三,心理疾病是性格问题,不用治。 虽然性格不能完全被改变,但

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呢

心理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异常的总称。通过对咨客心理症状的分析,可首先做出医学诊断,进一步做心理学诊断,便于选择心理治疗的方法。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精神病、神经症及其它心理障碍: 1、精神病:是一类严重的心理疾病,需精神科专科医生来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2、神经症:是公认的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是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根据ICD-9中规定,分为十类:A焦虑神经症、B歇斯底里(我国译为癔病)、C恐怖症、D强迫症、E抑郁症、F神经衰弱、G人格障碍、H疑病症、I其它神经症性障碍、J未定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