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视网膜母细胞瘤吃什么好呢

视网膜母细胞瘤吃什么好呢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食疗辅助疗法的重要性,不仅能补充身体营养,而且还能促进患者的康复,那么,视网膜母细胞瘤吃什么好呢?我们下面来介绍一下吧。

视网膜母细胞瘤吃什么好

首先,要经常食用有助于解毒和排泄的食物,像西瓜、绿豆、冬瓜、赤小豆等。

其次,做到不食用发霉、咸菜类的腌制品或者是烧烤类食品。这些食品含有较高的致癌物质,还有尽量不食用含有食品添加剂或者有农药污染的食品等。

合理搭配饮食,平时避免挑食习惯,全面摄取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经常吃一些的新鲜蔬菜,保证体内微量元素充足。

膳食中应含有足量的各种维他命,使维他命的每日摄人量不仅能满足正常生理需要,还能令体内有足量的储存。为此,天天应从膳食中或以其它方式获得维C100毫克、维B15毫克、维B66毫克、胡萝卜素3毫克、烟酸、维他命PP、50毫克。

视网膜母细胞瘤吃什么好的介绍你了解了吧,希望给你带来了更多的帮助了。专家介绍:疾病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心病解不了,所以家属要通过合理的健康的饮食和耐心更好的护理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那么患者处于温暖的家庭中,也会很快乐的,这个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的。

儿童肿瘤多是由于父母造成的

■儿童中最常见的实体瘤是各种“母细胞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以及尤文氏肉瘤、骨肉瘤等

■夫妻开始备孕,准爸妈就要不吸烟,不酗酒,不吃霉烂变质的食物;怀孕前3个月应尽量避免感染;怀孕期间准妈妈应避免接触放射线

■如孩子不明原因发烧持续一周以上、淋巴结肿大;孩子突然生长变慢或是消瘦,精神不好、不哭不闹;给孩子洗澡时发现腹部、四肢有包块等,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儿童肿瘤成第二大杀手,发病率已经达到万分之一。儿童肿瘤多由基因突变引起,而这种基因突变主要原因是“爸妈没给孩子一个好底子”,因此,预防儿童肿瘤需要从父母做起。

儿童肿瘤主要分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两大类,其中实体瘤的病种与成人差别很大。儿童中最常见的实体瘤是各种“母细胞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尤文氏肉瘤、骨肉瘤等也比较常见。

研究表明,各种母细胞瘤与父母家族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都可以在患儿的家族中找到相关遗传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如果孩子的父母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油漆、石油产品、溶剂、农药等,尤其是母亲在妊娠期接触电磁、离子辐射等,会使发育中的胎儿受到损伤,从而增加孩子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此外,怀孕期间服用某些药物尤其是激素类药物,可以使胎儿细胞的染色体携带致病基因或发生基因突变,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也会提高肿瘤发生的几率。

如果一对夫妻开始备孕,准爸妈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不吃霉烂变质的食物;怀孕期间,特别是怀孕前3个月应尽量避免感染,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等;不要乱用抗生素,如果确实需要用,最好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怀孕期间准妈妈应避免接触放射线。

尽管娃娃也会罹患癌症,但好在孩子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他们中大约有一半可以彻底治愈。因此,即使孩子确诊得了癌症,家长也不要放弃希望,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肿瘤遗传吗

人类恶性肿瘤中只有少数种类是按单基因方式遗传的,这些单基因遗传的肿瘤的特点是发病年龄轻而且是双侧发生或多发性的,例如遗传性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Wilm瘤和嗜铬细胞瘤等肿瘤是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的。动物实验中发现在同一外界致瘤因素刺激下,不同基因型的动物发病率不同。人类某些肿瘤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如结肠多发性息肉、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纤维瘤、肾母细胞瘤等。也有一些患者有肿瘤家族史,父母兄妹中易患肿瘤,但肿瘤类型可各不相同。肿瘤家族史或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病中仅是一种“易感性”,作为环境致癌因素作用的基础。

某些单基因遗传的综合征常和肿瘤的发生联系在一起。人类3000多种单基因的遗传性疾病中,有240多种综合征都有不同程度的患肿瘤倾向,肿瘤是组成该综合征的一部分。这类单基因遗传病属遗传性癌前疾病,常被称为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大部分按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部分属常染色体隐性或X性连锁遗传,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综合征等。

怎样预防视网膜母细胞瘤

一、做好随访

对每一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在经治疗后,应根据其临床,病理所见及Rb基因突变特点(遗传型或非遗传型)制定出一份随访观察计划,对高危家庭出生的每一个婴儿亦应定期作全身麻醉下眼底检查,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1岁,每3个月1次;<2岁,每4个月1次;3~5岁,每6个月1次;6~7岁每4年1次共15次。

二、遗传咨询

如何预测患者后代或其双亲再育子女罹患的风险,是减少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出生及指导随访的一个重要问题,遗传咨询是达到这个目的的重要措施,目前可以在两个水平上开展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遗传咨询。

(1)以家系为基础的遗传咨询:按视网膜母细胞瘤80%~90%的外显率计算。

(2)通过对Rb基因突变的检测来进行遗传咨询:DNA样本可取自外周血白细胞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瘤组织,多种基因突变检测技术如Southern杂交,SSCP,DGGE等,基因剂量检测技术如定量PCR,直接DNA测序均可应用,由于费用,时间的限制临床上不可能对Rb基因全长180kb的序列进行全部检测,一般集中在27个外显子和外显子附近0~20bp的内含子序列上(共约4kb),Rb基因突变类型可是整个基因的缺失,也可小至点突变,一般可在瘤组织中发现两个突变(可相同也可不同),如果在外周血白细胞中也存在其中的一个突变则可判断为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如果在外周血白细胞中不存在突变则可判断为非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对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亲戚可采血检查是否有相同的Rb基因突变,若有此突变则其本人及子女有90%患病的风险,若无则风险较低,在用DNA检查进行遗传咨询时要注意嵌合(mosaic)和低外显率(low penetrance)现象。

三、产前诊断

Rb基因突变检测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产前诊断,对于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的胎儿可于妊娠28~30周取羊水细胞作Rb基因突变检测,若存在该家族的Rb基因突变,最好终止妊娠;若胎儿父母不愿终止妊娠,可于妊娠33~35周行经阴道的B超检查,每周1~2次,观察胎儿眼内是否形成肿瘤,若肿瘤已形成可在妊娠35周引产,立即对肿瘤进行激光治疗,有报告经上述妊娠35周引产及激光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最终不仅保留了眼球,也保留了良好的视力。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症状

根据肿瘤的表现和发展过程一般可分四期:

1.眼内生长期:开始在眼内生长时外眼正常,因患儿年龄小,不能自述有无视力障碍,因此本病早期一般不易被家长发现。当肿瘤增殖突入到玻璃体或接近晶体时,瞳孔区将出现黄光反射,故称黑蒙性猫眼,此时常因视力障碍而瞳孔散大、白瞳症或斜视而家长发现。眼底改变:可见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单发或多发,白色或黄色结节状隆起,表面不平,大小不一,有新生血管或出血点。肿瘤起源于内核层,向玻璃体内生者叫内生型,玻璃体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白色团块状混浊;起源于外核层,易向脉络膜生长者叫外生型,常使视网膜发生无裂孔性实性扁平脱离。裂隙灯检查,前房内可能有瘤细胞集落,形成假性前房积脓、角膜后沉着物,虹膜表面形成灰白色肿瘤结节 ,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一些临床依据。

2.青光眼期:由于肿瘤逐渐生长,体积增大,眼内容物增加,使眼压升高,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出现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眼红等。儿童眼球壁弹性较大,长期的高眼压可使球壁扩张,眼球膨大,形成特殊的所谓“牛眼”外观,大角膜,角巩膜葡萄肿等,所以应与先天性青光眼等鉴别。

3.眼外期:

(1)最早发生的是瘤细胞沿视神经向颅内蔓延,由于瘤组织的侵蚀使视神经变粗,如破坏了视神经孔骨质则视神经孔扩大,但在X线片上即使视神经孔大小正常,也不能除外球后及颅内转移的可能性。

(2)肿瘤穿破巩膜进入眶内,导致眼球突出;也可向前引起角膜葡萄肿或穿破角膜在球外生长,甚至可突出于睑裂之外,生长成巨大肿瘤。

4.全身转移期:转移可发生于任何一期,例如发生于视神经乳头附近之肿瘤,即使很小,在青光眼期之前就可能有视神经转移,但一般讲其转移以本期为最明显。

转移途径:

(1)多数经视神经或眶裂进入颅内。

(2)经血行转移至骨及肝脏或全身其他器官。

(3)部分是经淋巴管转移到附近的淋巴结。

中医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确切病因不明。6%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94%为散发病例。其中25%为遗传突变,余为体细胞突变。亦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因素有关。Rb基因经2次突变而失活,启动整个恶变过程,首先形成良性的视网膜细胞瘤。

若无进一步的突变,肿瘤细胞可因进一步的分化而停止分裂,肿瘤静止。第1突变10%是由父母遗传而来,而大部分却是在胚胎发育过程的不同阶段新形成的。这个时期的多种因素均可导致Rb基因的突变,如欧洲报告体外受精(IVF)的婴儿中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率显著提高,可能与IVF中大量使用的促排卵剂对Rb基因的诱变作用有关。

在婴幼儿眼病中,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生于视网膜核层,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多发生于5岁以下,可单眼、双眼先后或同时罹患,本病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常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因

视网膜母细胞瘤病因概要: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因主要是两大方面:遗传性易发生第二恶性肿瘤、非遗传性视网膜上仅有单个病灶,不易发生第二恶性肿瘤、体细胞染色体畸变;未分化型病理改变分化程度低,恶性度较高,但对放射线敏感、分化型分化程度较高,恶性度较低,但对放射线不敏感。

视网膜母细胞瘤详细解释: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性约40%的病例为遗传性,由患病的父母(6%)或父母为突变基因携带者遗传,或由正常父母的生殖细胞突变所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型发病早,多为双侧,视网膜上可有多个肿瘤病灶,且易发生第二恶性肿瘤。

二、非遗传性60%的病例属于非遗传性,主要是患者本人的视网膜母细胞发生突变(体细胞突变)所致。此型不遗传,发病较晚。多为单眼。视网膜上仅有单个病灶,不易发生第二恶性肿瘤。

三、染色体畸变少数患者有体细胞染色体畸变,主要为13号染色体长臂1区4带中间缺失(13q14 -)。该型患者除有RB外,常伴有智力低下、发育迟滞及其他发育畸形。80年代中期,已将RB的基因(Rb基因)定位于13q14,并分离和克隆到Rb基因。研究发现Rb基因的缺失或失活是肿瘤发生的关键,进而提出了肿瘤抑制基因。

病理改变:

一、未分化型:

瘤细胞为园形、椭园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胞核大,园形,卵园形或不规则形,染色深,有1~2个以上核样结构体。核内常见1~2个不规则核仁。胞质少,有丰富的细胞器,主要为游离的核糖体及线粒体。瘤细胞围绕着一个血管形成的细胞柱,其中可见部分瘤细胞坏死及钙质沉着,此称为假菊花型 (pseudosette)。该型分化程度低,恶性度较高,但对放射线敏感。

二、分化型:

又称神经上皮型,由方形或低柱状瘤细胞构成,细胞围绕中央腔环形排列,称菊花型(rosette)。其中央腔内的“膜”为酸性粘多糖物质。胞核较小,位于远离中央腔一端,有一个核仁。胞质较多,主要细胞器为线粒体、微管、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器等。此型分化程度较高,恶性度较低,但对放射线不敏感。

三、其他:

还有一些病例瘤细胞分化程度更高,已有类似光感受器的结构,恶性程度最低。瘤细胞簇集似莲花型(fleurette),又称感光器分化型,最近称此型为视网膜细胞瘤(retinocytoma),以别于一般的视网膜母细胞。

视网膜母细胞瘤预防保健

建议患儿的直系亲属至少作一次眼科检查。家中的其他幼儿应接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检查;成人需接受视网膜细胞瘤检查,这是一种相同基因引起的非恶性肿瘤。对没有证据显示患了癌症的直系亲属,可分析他们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以了解他们是否带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基因。

目前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加强对经治疗的患者及有高发风险的家庭定期随访观察是一个积极的预防措施。现在可采取的另一个积极措施是开展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来减少患儿的出生。

1、随访 对每一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在经治疗后,应根据其临床、病理所见及Rb基因突变特点(遗传型或非遗传型)制定出一份随访观察计划。对高危家庭出生的每一个婴儿亦应定期作全身麻醉下眼底检查。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1岁,每3个月1次;<2岁,每4个月1次;3~5岁,每6个月1次;6~7岁每4年1次共15次。

2、遗传咨询 如何预测患者后代或其双亲再育子女罹患的风险,是减少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出生及指导随访的一个重要问题。遗传咨询是达到这个目的的重要措施。

3、产前诊断 Rb基因突变检测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产前诊断。对于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的胎儿可于妊娠28~30周取羊水细胞作Rb基因突变检测,若存在该家族的Rb 基因突变,最好终止妊娠;若胎儿父母不愿终止妊娠,可于妊娠33~35周行经阴道的B超检查,每周1~2次,观察胎儿眼内是否形成肿瘤,若肿瘤已形成可在妊娠35周引产,立即对肿瘤进行激光治疗。有报告经上述妊娠35周引产及激光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最终不仅保留了眼球,也保留了良好的视力。

相关推荐

肝豆状核变性的引起原因

什么原因引起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本病铜代谢障碍的具体表现有:血清总铜量和铜蓝蛋白减少而疏松结合部分的铜量增多,肝脏排泄铜到胆汁的量减少,尿铜排泄量增加,许多器官和组织中有过量的铜沉积尤以肝、脑、角膜、肾等处为明显。过度沉积的铜可损害这些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而致病。 肝豆状核变性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受累基因与铜代谢紊乱有关,与位于染色体的酯酶D基因与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紧密连锁

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哪些

癌症是恶性肿瘤的广义名称,许多人会以为癌症只会发生于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是不会得癌症的,事实上儿童不仅会患癌症,而且各个年龄段包括新生儿期都可能患癌症,可能发病的部位也包括了全身的各个系统。 畸胎瘤常见于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和肾胚瘤常见于3至5岁的儿童,骨肉瘤则多见于青少年。临床上儿童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由不成熟的胚胎组织发展而来的。 来源于中胚层或间叶组织细胞,按其发病率顺序,依次是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恶性淋巴瘤和各种实体瘤(常见为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生殖细胞

先天性弱视做哪些检查

视觉检查是发现儿童弱视或斜视的重要途径,也可发现先天性眼疾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或矫正。视觉功能检查在出生后数月内即可进行,3周岁左右可再行视力检查。 辅助检查 (1)洋细的跟科检查:除外导致视力低下的器质性原因。 (2)遮盖-去遮盖试验:检查眼位情况。 (3)检影验光: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检影验光,确定屈光状态。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斜视相鉴别。

哪些因素会导致视力下降呢

(1)突然视力下降,外观正常:病因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包括脱髓鞘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砚网膜静脉周围炎和糖尿病、白血病,眼底有大量出血时、闪辉性暗点(短时间可自行恢复)、视网膜脱离、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视乳头网膜炎、急件甲醇、奎宁类中毒、伪盲等。 (2)视力很快下降,伴有眼部充血或感染:病因为急性闭用性青光眼、急件虹膜睫状体炎、重症机械性眼外伤、热烧伤、化学烧伤、角膜炎、角膜溃疡、眼内炎、全眼球脓炎等。 (3)逐渐视力下降,无充血:病因为白内障、角膜变性、单

引起视网膜脱落的原因有哪些

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很多,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本病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近视居多,双眼可先后发病。发病的诱因有视网膜周边部的格子状和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变性和视网膜粘连,这些诱因又和年龄、遗传、外伤等因素有关。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玻璃体长期积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内多次手术后,长期视网膜脱离,冷凝等后。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眼内视网膜脉络膜肿瘤如视网膜血管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及转移癌;炎症如葡萄膜炎,VKH,脉络膜炎,巩膜炎;色素上皮病变如大疱性视网膜病变,葡萄膜

哪些是遗传性癌症

癌症的家族性说明癌症具有的一定的遗传性,但并不代表所有后代都会遗传,多数癌症是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什么癌症遗传?一下四种癌症具有明显的遗传性: 1、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其症状是:小孩在1~2岁时眼睛突然看不见了。视网膜母细胞瘤,是由异常的基因决定,带有异常基因的人,80%~90%将患这类癌症。属于先天性肿瘤。 2、结肠癌。这是一种多发性、家族性息肉病,长在肠子上,尤以大肠上较多,易发展为结肠癌。如果父母有该类型的结肠癌,其子女有50%的可能也会得同一种癌。但环境因素对促成这种类型结肠癌的发生也相

nse的正常值

正常人血清NSE水平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有哪些表现

1.眼内生长久:开端在眼内生长时外眼正常,因患儿年纪小,不可能自述有疏忽力障碍,因此本病早期的通常不易被家长找到。当肿瘤增殖突进到玻璃体或接近晶体时,瞳孔区将呈现黄光反射,故称黑蒙性猫眼,此时常因视力障碍而瞳孔散大、白瞳症或斜视而家长找到。 眼底变化:可见园形或椭园形,边界明白,单发或多发,白色或黄色结节状隆起,表面不平,大小不一,有新生血管或出血点。肿瘤起源于内核层者,向玻璃体内生者叫内生型,玻璃体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白色团块状混浊;起源于外核层者,易向脉络膜生长者叫外生型,常使视网膜产生无裂孔性实性扁平脱

角膜移植的禁忌

但是下面这些供体的角膜不能用于移植: 1、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梅毒、狂犬病、破伤风、麻风、白喉、病毒性肝炎、脑炎、脊髓灰质炎等; 2、恶性肿瘤已侵犯眼组织者以及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等; 3、某些眼部疾病如眼前段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病毒性角膜炎、角膜变性或疤痕、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化脓性眼内炎以及做过内眼手术者等。

髓母细胞瘤怎么得的

1、遗传因素:在神经外科领域中,某些肿瘤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性,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一般认为它们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外显率很高,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26%~45%髓母细胞瘤中有17号染色体短臂(17p)的丢失。 然而,尽管在17p上有抑癌基因p53,进一步研究表明髓母细胞瘤与p53基因的突变或丢失无明显相关性,与髓母细胞瘤相关的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改变仍不明确。 2、理化因素:物理因素中被确认的具有致肿瘤可能的是放射线,已有许多关于头颅放疗后引起颅内肿瘤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