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发炎小心咽鼓管遭殃
鼻子发炎小心咽鼓管遭殃
在外耳道的深部有一个叫鼓膜的膜状结构,它将外耳与中耳分隔开来。当外界声波传导至鼓膜时,随着鼓膜的振动,中耳听骨活动,声波的机械振动就被转换为内耳淋巴液振动,从而使内耳毛细胞兴奋,将声波信号转换为神经脉冲,传导至大脑。可见,鼓膜的振动对于最终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只有鼓膜内外两侧的气压相等时,鼓膜才能随声波产生振动。维持鼓膜内外两侧压力相等的关键结构,俗称平衡管。它是介于中耳鼻咽部之间的一条细长而弯曲的位置非常隐蔽的管道,医学上称为咽鼓管。成人咽鼓管全长约35mm,最窄处仅1mm。在正常情况下,咽鼓管处于封闭状态,当张口、吞咽、打呵欠、唱歌时,借助周围肌肉的作用,咽鼓管咽口开放。可以说,咽鼓管的作用之一就是维持鼓膜内外压力的平衡。
由于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开口正对鼻腔下鼻甲的后部,而且其表面的黏膜与鼻黏膜相连,因此当发生鼻炎时,鼻黏膜肿胀,鼻腔分泌物增多,不仅会使鼻通气受到影响,病变还会波及咽鼓管。在鼻咽管的开口处黏膜肿胀,进而使咽鼓管狭窄甚至闭锁,即使在张口、吞咽、打呵欠、唱歌时也无法开放。发生鼻炎时,由于咽鼓管在鼻咽侧的开口处部分或全部阻塞,才导致其功能障碍,使鼓膜内外两侧的压力失去平衡,影响中耳鼓膜对声波的传导。
怎样知道咽鼓管是否正常
让我们来作个实验:如果捏住鼻孔并屏住呼吸,当用力鼓气后再吞咽一下,即可听到双耳内“砰”地一声,这便是鼻腔和咽腔的气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并振动鼓膜所致。由此可以证明,鼻耳相通且功能正常,否则就可能存在异常。
得了鼻炎要早治
咽鼓管的功能障碍并非局限于对鼓膜有效振动的影响。当咽鼓管发生持续性功能障碍时,鼓膜内侧压力就会低于外界压力。此时,中耳腔内毛细血管内的血清就会随之渗出到中耳腔,形成中耳积液,这就是所谓分泌性中耳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使当初渗出至中耳的液体变得越来越黏稠,并最终将中耳的听骨包绕起来,这在医学上称为鼓室硬化症,就像给听骨安装了紧箍咒一样,使其无法行使振动的功能,听力就会逐步下降,严重时需要在手术显微镜下为受限的听骨链进行“松解”手术,才能恢复其功能。如果在中耳渗出的基础上再合并细菌感染,如化脓性中耳炎,就会雪上加霜,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听骨坏死等严重病变。
当然,影响咽鼓管功能的疾病不止鼻炎一种,还有其他多种疾病,如鼻咽部肿瘤等,需要区别对待。由此可见,鼻炎看似小问题,其实有大文章。如果您遇到感冒鼻子不通气又影响听力的情况时,建议您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病情,医生会考虑为您作鼓膜按摩、咽鼓管吹张、鼻黏膜收敛等治疗。部分病人还需要进行鼓膜置管甚至进行鼓室探查,合并细菌感染者还应该进行正规的抗生素治疗。
耳鸣如何处理
1、理发后,碎头发掉到耳道,由于一端可以触到耳膜,用手碰耳后会听到类似敲鼓的声音,取出头发后,耳鸣消失。
2、坐飞机、登山、或生气后会有短暂的耳鸣、耳闷,是由于中耳负压引起的,连接中耳和鼻腔的结构称为咽鼓管,很多人有类似的经验,捏鼻子鼓鼓气,张嘴抬抬下巴,用手指压压耳屏,咽鼓管通了,耳鸣、耳闷好了。
3、如果有人的耳鸣是搏动的,并且和自己的脉搏跳动同步,要小心颈静脉球瘤,需通过手术切除肿瘤,耳鸣才能消失。
鼻炎的危害有哪些呢
一、会致中耳炎:
鼻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变成中耳炎,因为鼻子和耳朵通过咽鼓管相通,鼻炎患者当外界气体不能及时进入鼓室,鼓室内形成负压,引起中耳黏膜血管扩张、瘀血,使血管壁渗透性增加,鼓室内积液,出现听力下降、耳鸣、闷塞感等症状,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二、终身嗅觉失灵:
鼻炎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终身丧失嗅觉 。由于鼻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鼻病的治疗周期较长,因此有相当部分患者由于对治疗方法认识不清,盲目治疗,结果反而弄巧成拙,使嗅觉遭受严重破坏。更有甚者,终生丧失嗅觉。
三、引发其他多种疾病:
鼻炎不是小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诱发多种严重疾病,甚至会危及生命。约九成的鼻咽癌是因为鼻炎恶化所致。
三伏贴可以治疗鼻炎吗 鼻炎会引起耳鸣吗
有可能会。
因为鼻子和耳朵是相通的,鼻腔在鼻咽部的后方有咽鼓管与中耳相通,而咽鼓管是又细又长的自然通道,可以调节耳朵里面的气压。
所以如果患有鼻炎的话,那么就会产生较多的分泌物,此时就会刺激到咽鼓管,造成咽鼓管的功能障碍,从而就会形成中耳负压,使人体出现耳鸣、耳闷、耳痛的症状,此时需要及时地去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耳朵发炎的原因
1、耳朵发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通常在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因此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等现象,从而引起耳朵发炎的情况。一般来说,常见的诱发耳朵发炎的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2、其实耳朵发炎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耳朵进水后没有及时处理干净。特别是在游泳时要避免将水咽入口中,因为水会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还有一个原因是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这是还有水进入耳部,影响创口的愈合,导致耳部继续发炎。
3、如果是遇到婴幼儿的耳朵发炎,有可能是因为婴幼儿平卧吃奶,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而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所以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4、还有就是有部分年轻人喜欢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长时间有这种行为,就很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
感冒耳朵堵的原因
耳分为内、中、外三个部分,中耳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咽鼓管是中耳通过鼻咽部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正常情况下,中耳内外气压基本相等,与大气压一致。在生理状态下,中耳内的空气会不断地被中耳黏膜膜所吸收,但咽鼓管的间断开放又会使新鲜空气又不断向中耳输入,从而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但感冒时,由于鼻子不通,咽鼓管也可能会堵塞,就会导致中耳内空气被吸收后得不到相应的补充,形成负压,出现耳闷堵感。
小孩更容易咽鼓管不通畅,这是因为咽鼓管与成人相比尚未发育完全,有短、平、直的特点,而且小孩有腺样体(靠近咽鼓管),特别肿大的腺样体,也是咽鼓管容易受到影响的因素,因此感冒之后就更易影响到咽鼓管功能。一般感冒鼻塞越严重,越容易出现耳闷情况;感冒后使劲擤鼻涕也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哪些人群容易遭受中耳炎的困扰
1、身体抵抗力低的孩子
孩子抵抗力低的话更容易遭受中耳炎的困扰,尤其是对于身体还未发育完全的孩子来讲,不懂得保护自己,出现感冒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很容易引发中耳炎,家长朋友应注意。
2、长期受鼻炎干扰的患者
中耳是耳朵鼓膜里面的一个小空间,正常情况下处于密闭状态,其与外界相通部位就是人的鼻腔后部——鼻咽部,咽鼓管则是它们之间的通道。当鼻咽部出现异常如堵塞、感染了,有时则易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造成鼻腔的气体进入中耳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耳压力的变小会使血管内的液体向中耳空间渗出,并直接影响声波的传导,这是听力下降的直接原因,也就形成了分泌性中耳炎。
3、其他特殊群体
喜欢游泳的朋友尤其要注意,耳朵是否进水,尤其是脏污的水,对于耳朵来讲,很容易引发耳朵流脓等问题,因此,对于中耳炎应尤为关注。
几个坏习惯让宝宝患上中耳炎
1、提捏鼻子
家长都希望宝宝长得乖巧可爱,对于鼻子有点“塌”的宝宝,家长总觉得经常提捏他的小鼻子能改造鼻型,让鼻子“挺”一点。可是,原来这提捏小鼻子的小动作却很有可能会导致宝宝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究竟鼻子离耳朵那么远,怎么就捏出了中耳炎呢?
分析:大人经常捏孩子的鼻子,既可能损伤鼻腔的黏膜与血管,降低鼻腔自身的防御功能,增加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又容易使鼻腔中的分泌物因受到挤压,通过咽鼓管侵入鼓室而引起中耳发炎。
2、躺着喂奶
有些奶水不足的妈妈便会用奶粉补救,常理认为,人工喂养的孩子发育一点也不会逊于母乳喂养同龄儿的。其实,人工喂养跟母乳喂养的宝宝是没有太大差别的,可是妈妈们必须要注意的是喂养的动作,如果平时习惯躺着喂奶,那么宝宝可是很容易会患上中耳炎的!
分析:小宝贝肠胃发育不完善,加上进食时吞进一些空气,故在喂养过程中或喂食后不久,常常会反胃,致使食道或胃里的食物反流入咽喉、口腔或鼻腔中。如果这时孩子处于平卧位,这些被污染的反流物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耳内,引起耳内黏膜发炎。
3、乱擤鼻涕
宝宝一旦得了鼻炎,鼻涕增多,家长便会经常给他擤鼻涕,可是,你们知道吗?这很有可能会让宝宝患上中耳炎,原因是擤鼻涕的方法不当惹下的祸。
分析:不少妈妈们为孩子擤鼻涕的方法不正确,常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由于孩子的两侧鼻孔都被捏住,鼻涕的出路被堵死了,便在外力的迫使下向鼻后孔喷出,通过咽鼓管而侵入中耳,其中的细菌、病毒趁机繁衍而引起炎症。据统计,大约有1/3的中耳炎患儿就是这样“造就”出来的。
4、滥用奶嘴
很多新妈妈都爱用没有奶瓶的“安慰奶嘴”让孩子安静入睡。可是,糟糕的是一段时间后,孩子莫名其妙地得上了中耳炎,迫使她放弃了安慰奶嘴。
分析:在调查了100位半岁到1岁半的小宝宝后,专家们发现连续6个月使用安慰奶嘴的宝宝,患上中耳炎的几率比不使用者高出30%以上。原因就在于:孩子频繁的吸吮动作很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潜入咽鼓管,进而引发中耳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