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引发什么疾病
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引发什么疾病
主要并发代谢性酸中毒、心衰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1、代谢性酸中毒是最常见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是细胞外液H+增加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原发性HCO3-降低(<21mmol/L)和PH值降低(<7.35)为特征。在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判断中,阴离子间隙(AG)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按不同的AG值可分为高AG正常氯型及正常AG高氯型代谢性酸中毒。
2、急性肾衰竭简称急肾衰,属临床危重症。该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肾损害,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使肾单位调节功能急剧减退,以致不能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而导致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尿毒症综合征,此综合征临床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常见的肾炎有哪几种
1.急性肾小球肾炎
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不全。多见于链球菌感染,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
2.慢性肾小球肾炎
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3.急性间质性肾炎
又称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以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肾小管变性为主病理表现的急性肾脏病,肾小球、肾血管一般不受累或受累相对较轻。临床表现为急性肾损伤。常见原因有药物过敏、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及病因不明等。
4.慢性间质性肾炎
是一组以小管萎缩、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为基本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肾间质损害的机制可涉及遗传性、免疫相关性、感染性、血液系统疾病、中毒、代谢紊乱、尿流机械梗阻及肾移植排异等多方面因素。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小管功能损害及进展性慢性肾衰竭。
5.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简称乙肝相关性肾炎,是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后、导致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表现为无症状性尿检异常,也可表现为肾病范围的蛋白尿,可伴不同程度的血尿。肾脏损害病理类型多样,儿童以膜性肾病常见,成人则可表现为膜增殖性肾炎或膜性肾病。
6.特发性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是指临床表现为可逆性非少尿型急性肾损伤、病因不明的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脏病理表现为间质水肿和单个核细胞浸润,但临床难以确定特异病因者。大多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部分患者经密切监测及动态观察最终可明确病因。如与慢性活动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有关。TINU综合征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病程中出现眼色素膜炎,可于肾脏损害之前(数周),同时或于肾脏损害后(数周至数月)急性发作。常见于儿童、青少年或成年女性。
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什么?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有哪些?肾功能衰竭的病因,这如何了解?
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诊断和治疗角度,可将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分为三大类:
第一,肾前性aiip,导致肾前性a11p的主要原因有:
(1)有效血容量不足,常见于胃肠道体液丢失;使用利尿剂、大面积烧伤、低蛋白血症等。
(2)心功能衰竭,见于心肌病、心瓣膜功能异常、心包填塞等。
(3)全身血管扩张,见于败血症、过敏反应、麻醉意外等。
(4)肾动脉收缩导致肾脏缺血。
第二,肾实质性arf,导致肾实质性arf的主要原因有:
(1)急性肾小管坏死,见于急性肾缺血、使用肾毒性药物、重金属中毒等情况。
(2)双侧肾皮质坏死,见于胎盘早期剥离、严重休克等。
(3>肾小管间质疾病,见于药物介导的急性过敏反应、感染和全身性疾病等。
(4)肾血管疾病,见于肾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肾静脉血栓形成及微血管病变等。
(5)肾小球疾病,导致a11f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有急进型肾炎、感染后肾炎、iga肾病、膜增殖性肾炎等。继发性肾病如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
第三,肾后性arf,导致肾后性arf的主要原因包括:
(1)输尿管结石嵌顿等。
(2)前列腺肥大。
(3)尿路损伤及尿路手术后。
(4)肿瘤压迫。
肾炎常见的三种类型
依据一些医学知识为大家解答这一问题吧。
一、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这种疾病的病程可以是急性发作的或慢性发作的。它也可以是由多种不同的疾病、药物或其他肾脏损伤的状况所导致的。
二、急性肾炎:急性肾炎是一种因机体出现了感染后出现的变态反应导致的双侧肾脏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弥漫性的损害的一种急性病,该病的特症是起病是比较急的,在感染发生以后1-3周就会表现尿异常、身体的水肿、高血压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表现。
三、慢性肾炎:慢性肾炎是多种不同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引发的一连串的病程持续时间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尿异常的、身体水肿、高血压症状的疾患。该病是一种常见病,特别是在青壮年男性身上的发病几率是很高的。该病治疗起来是很困难的,大多数的病例渐变成肾功能的慢性衰竭,预后是比较差的。但如果采取及早有效的治疗的话,疗效是很好的。
尿路感染的基本知识
1、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最简便而可靠的诊断尿路感染的方法。宜留清晨第1次尿液待测,凡每个高倍视野下超过5个(>5个/HP)白细胞称为脓尿。急性尿路感染时除有脓尿外,常可发现白细胞管型、菌尿,有时可伴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尤其是在布鲁杆菌、奴卡杆菌、放线菌、结核杆菌感染时。偶见微量蛋白尿,如有较多蛋白尿则提示肾小球受累。
值得一提的是,脓尿不等于表示尿路一定有感染,因为脓尿可被分为感染性脓尿和无菌性脓尿。无菌性脓尿可见于各种小管间质性肾炎。
小管间质性肾炎病因广泛,常见疾病有反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即系统感染引起的小管间质性肾炎)、变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许多药物均可引起)、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关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放射性肾炎、反流性肾病及各种特发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2、尿细菌培养
以往认为,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万/ml才有临床意义,<1万/ml为污染所致。现有大量事实证明,虽然约92%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10万/ml,但是仅有70%左右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超过10万/ml,而另外20%~30%的患者其菌落计数仅有1000~10万/ml,尤其是大多数下尿路感染者。菌落计数不高的原因有:
(1)尿频尿急等刺激症状使尿液在膀胱内逗留的时间太短,不利于细菌的繁殖。
(2)已用抗生素治疗。
(3)应用利尿药使细菌不易生长繁殖。
(4)酸化尿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5)有尿路梗阻(如结石并感染),菌尿排泄受限制。
(6)腔外感染。
(7)病原体为厌氧菌,不能被常规培养基培养出来。
(8)革兰阳性细菌分裂慢,且有凝集倾向,菌落计数往往偏低。
因此,临床症状符合尿路感染,且尿菌落计数在1000~10万/ml时,也需考虑尿路感染。
急性肾衰竭的三个分期表现
一、少尿期
①大多数在先驱症状12-24小时后开始出现少尿(每日尿量50-400ml)或无尿。一般持续2-4周。
②可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呃逆、头昏、头痛、烦燥不安、贫血、出血倾向、呼吸深而快、甚至昏迷、抽搐。
③代谢产物的蓄积:血尿素氮、肌酐等升高。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④电解质紊乱:可有高血钾、低血钠、高血镁、高血磷、低血钙等。尤其是高钾血症。严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
⑤水平衡失调,易产生过多的水潴溜;严重者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脑水肿。
⑥易继发呼吸系统及尿路感染。
二、多尿期
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ml时,即进入多尿期。
此后,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ml,甚至可达到10000ml以上。在多尿期初始,尿量虽增多,但肾脏清除率仍低,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仍存在。约4-5天后,血尿素氮、肌酐等随尿量增多而逐渐下降,尿毒症症状也随之好转。钾、钠、氯等电解质从尿中大量排出可导致电解质紊乱或脱水,应注意少尿期的高峰阶段可能转变为低钾血症。此期持续1-3周。
三、恢复期
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功能逐渐复原,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衰的临床特点是肾功能迅速(数天至数周)持续减退(氮质血症)时出现的临床情况,少尿可有可无。急性肾衰(ARF)可分为肾前性,肾后性和肾性。肾前性和肾后性病因如果诊治得早,是有可能逆转的;某些引致急性肾小球血管性和小管间质性肾病的肾性病因,如恶性高血压,肾小球肾炎,血管炎,细菌感染,药物反应及代谢疾患(如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也是可以治疗的。
肾前性氮质血症约占ARF病因的50%~80%;肾灌注不足的原因是由于细胞外液丢失或心血管疾病。肾后性氮质血症约占5%~10%。泌尿系统排尿和集合部分的各种梗阻是其原因。ARF的肾内在病因常与肾脏长时间缺血(出血、手术)或肾毒素有关。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小球肾炎也可出现ARF。
常见的肾病种类有哪些
肾病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只要肾脏有病,统统叫肾病,所以,肾病很多。现就常见的肾病做个简单介绍。至于这些病的简单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好坏,将陆续介绍。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脏自己本身的病,不是其他病引起的,或找不到引起肾脏病的原因),常见的有:1.急性肾小球肾炎;2.慢性肾小球肾炎;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4.肾病综合症;5.IgA肾病;6.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肾炎。或先患了某种疾病,由这个病引起的肾炎,或由这个病诱发的肾炎),常见的有:1.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2.过敏性紫癜肾炎;3.糖尿病性肾病;4.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5.肝肾综合症;6.肺出血-肾炎综合症;7.心力衰竭性肾损害;8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肾损伤。
三、遗传性肾脏病,常见的有:1.遗传性慢性肾炎;2.良性家族性血尿。
四、泌尿系统感染性肾脏病,常见的有:1.尿路感染;2.慢性肾盂肾炎;3.肾结核;4.性病尿路感染。
五、肾小管疾病,常见的有:1.肾性糖尿;2.肾性尿崩症;3.肾小管性酸中毒。
六、间质性肾炎,常见的有:1.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2.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
七、肾结石和梗阻性肾病,常见的有:1.肾结石;2.梗阻性疾病。
八、囊肿性肾脏病和肾脏肿瘤,常见的有:1.多囊肾;2.肾囊肿;3.肾脏肿瘤。
九、肾血管疾病,常见的有:1.肾动脉血栓及栓塞;2.肾静脉血栓。
十、肾脏与高血压,常见的有:1.肾血管性高血压;2.高血压性肾损害。
十一、妊娠与肾脏疾病,常见的有:1.妊娠期高血压性肾病;2.妊娠期尿路感染。
十二、老年肾脏病,常见的有:1.老年期肾功能不全;2.老年尿路感染。
十三、药(食物)源性肾损害,常见的有:1.药源性肾损害,因为用了肾毒性药物(包括西药,中药,草药)造成的肾脏损伤。2.食物性肾损伤,吃了肾毒性的食物引起的肾损伤。
十四、肾功能衰竭,常见的有:1.急性肾功能衰竭;2.慢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原因
了解到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对于广大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了解到了有关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之后,大家以后就可以对症下药治疗了,应该是可以更快地摆脱掉疾病的困扰,恢复身体的健康的。那么下面就来说说关于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具体病因。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多样,大致有药物过敏、感染相关、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系统性疾病伴发等几种;此外,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已经明确其中部分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
1.可能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药物达百种以上,抗生素约占致病药物的一半以上,其中以-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等)最为常见。
2.因全身性感染所伴发的AIN,称为感染相关的AIN,一般肾脏无直接感染的证据。可引起感染相关AIN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军团杆菌、伤寒杆菌等)、病毒(汉坦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寄生虫等。
3.特发性AIN病因不清,其中约1/3的患者并发眼前色素膜炎,又被称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眼色素膜炎综合征。
4.多种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各种免疫球蛋白病等均可伴发的AIN,恶性肿瘤可因肿瘤抗原诱发免疫反应而致AIN。部分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也与免疫反应致病有关。
尿路感染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最简便而可靠的诊断尿路感染的方法。宜留清晨第1次尿液待测,凡每个高倍视野下超过5个(>5个/HP)白细胞称为脓尿。急性尿路感染时除有脓尿外,常可发现白细胞管型、菌尿,有时可伴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尤其是在布鲁杆菌、奴卡杆菌、放线菌、结核杆菌感染时。偶见微量蛋白尿,如有较多蛋白尿则提示肾小球受累。
值得一提的是,脓尿不等于表示尿路一定有感染,因为脓尿可被分为感染性脓尿和无菌性脓尿。无菌性脓尿可见于各种小管间质性肾炎。小管间质性肾炎病因广泛,常见疾病有反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即系统感染引起的小管间质性肾炎)、变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许多药物均可引起)、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关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放射性肾炎、反流性肾病及各种特发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2、尿细菌培养 以往认为,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万/ml才有临床意义,<1万/ml为污染所致。现有大量事实证明,虽然约92%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10万/ml,但是仅有70%左右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超过10万/ml,而另外20%~30%的患者其菌落计数仅有1000~10万/ml,尤其是大多数下尿路感染者。菌落计数不高的原因有:
(1)尿频尿急等刺激症状使尿液在膀胱内逗留的时间太短,不利于细菌的繁殖。
(2)已用抗生素治疗。
(3)应用利尿药使细菌不易生长繁殖。
(4)酸化尿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