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视觉发展
新生儿视觉发展
新生儿调节视焦距能力差,东西距新生儿太近或太远,他们均看不清楚,只看到模糊影。所以要引出新生儿看东西的能力必须将物体放在距婴儿眼约20厘米左右的距离。他们看东西的最好距离约20厘米,相当于母亲抱婴儿喂奶时母亲脸和婴儿脸之间距离。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生后3~4个月,婴儿4个月才有调节视焦距的能力。
过去认为新生儿不会看的原因之一是不了解新生儿近视的特点。当新生儿在注视你时,你的头向一侧慢慢移动,但仍然面对着婴儿的脸,这时他会慢慢移动眼,随后转动头部追随你运动的方向,除水平方向外,他还能从垂直方向追随看你的脸。
假如与此同时和婴儿说话,就更能引起他的兴趣,因为声音刺激和嘴的活动会增强他的感受。
有些医生用红外照相技术发现,新生儿看图形时常先扫视图形的外部轮廓,然后看细节。同样,当看你的脸时,先看脸的轮廓,再看眼、嘴等。眼睛是特别能吸引新生儿注视的目标。新生儿不但会注视母亲的脸,而且想用手接触她的嘴,说明视觉和手活动之间已有不寻常的协调动作了。
有的新生儿能追随移动的物体,而有的新生儿似乎不会看;这主要是和他们所处的状态有关,他们在安静觉醒状态才会看东西。
如果你想观察新生儿看东西的能力,首先要学会敏锐地认识新生儿的觉醒状态。有的新生儿的机敏觉醒时间是很短暂的,必须善于抓紧时机。
宝宝养育知识 新生儿阶段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新生儿阶段是宝宝视觉发展的敏感期。就颜色而言,眼睛最先敏感的是黑白相间、反差明显的地方。对初生婴儿来说,黑白图片或玩具比人们想当然认为的彩球更具有吸引力,因此,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对宝宝进行这种视觉刺激。
如何尽早发现新生婴儿的视觉发育异常
一、用手电筒照眼睛。此时新生儿立即闭眼。轻开眼皮照瞳孔,瞳孔会缩小,此谓瞳孔对光反射。
二、头眼协调动作。新生儿低头前倾、眼球向上转;头后仰,眼球向下看,此谓洋娃娃眼。
三、短暂原始注视。用一个大红色绒球在距眼20厘米处移动60度角的范围,能引起新生儿注视红球,头和眼还会追随红球慢慢移动,此谓头眼协调。
四、运动性眼球震颤。在距新生儿眼睛前20厘米处,将一个画有黑的垂直条纹的纸圆筒或鼓(长约10厘米,直径约5-6厘米),由一侧向另一侧旋转,新生儿注视时会出现眼球震颤,即眼球会追随圆筒或鼓的旋转来做水平运动。此谓视觉运动性眼震。
若以上四项检查均达标,说明新生儿视觉发育良好,否则应立即请医生作进一步检查,尤其是对早产儿。
孩子出生后,眼的结构已经成形,但健全的视觉功能全靠后天的发育完善。出生到3岁是眼睛生长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期,应该定期进行儿童眼保健,对孩子眼睛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使他的视力在科学的监测指导下健康地发育起来。就是患了某些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角膜白斑、先天性斜视等,一出生就进行眼保健,也有利于早期发现及时得到手术治疗,把损害减到最小最低的程度,使孩子终身受益。
弱视眼是怎么得的
1、斜视性弱视:斜视发生后,两眼不能同时注视指定目标,同一物体的物像不能同时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因而引起复视。另外,当斜视发生后,双眼黄斑注视不同目标,由于融合功能存在,大脑中枢将两眼黄斑所注视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目标重叠在一起,因而产生混淆。
2、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中高度远视及散光,由于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出生至3岁)及敏感期(6岁之前),没有给予正确的验光配镜,视网膜上的物像始终是模糊不清的,大脑中枢长期接受这种模糊的刺激,久之便可形成弱视。
3、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屈光度不等叫屈光参差。大多是远视,双眼球镜之差≧1.50D,柱镜之差≧1.0D。由于屈光参差太大,落在两眼视网膜上的物像清晰度和像的大小均不等(双眼屈光度每相差1.0D,双眼物像大小相差2%),视中枢易于接受物像较清晰一眼的视觉传导,而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的眼球的物像,久而久之屈光度较高的一眼的物像被抑制而形成弱视。
4、形觉剥夺性弱视。在婴幼儿视觉发育的关键期(3岁以前)由于角膜病、先天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及患眼病而进行遮盖治疗时所引起的弱视称为形觉剥夺性弱视。因为它是发生在婴幼儿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会对视力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害。
5、先天性弱视。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von Noorden推测新生儿因急产、难产、助产等易发生视网膜黄斑部、视路出血,由此可能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而导致弱视,而栗屋忍经临床观察、随访,发现新生儿视网膜黄斑出血能很快被吸收,并不会因此而引起弱视。
四方法检测新生儿视力
新生儿抑或小婴儿的视觉异常除明显畸形外,一般较难发现,一直要等到半年以后,随着症状明显,家长才有察觉;此时对于某些先天性眼病的治疗已显得过晚。那么如何尽早发现新生婴儿的视觉发育异常呢?专家教你几招:
一、用手电筒照眼睛。此时新生儿立即闭眼。轻开眼皮照瞳孔,瞳孔会缩小,此谓瞳孔对光反射。
二、头眼协调动作。新生儿低头前倾、眼球向上转;头后仰,眼球向下看,此谓洋娃娃眼。
三、短暂原始注视。用一个大红色绒球在距眼20厘米处移动60度角的范围,能引起新生儿注视红球,头和眼还会追随红球慢慢移动,此谓头眼协调。
四、运动性眼球震颤。在距新生儿眼睛前20厘米处,将一个画有黑的垂直条纹的纸圆筒或鼓(长约10厘米,直径约5-6厘米),由一侧向另一侧旋转,新生儿注视时会出现眼球震颤,即眼球会追随圆筒或鼓的旋转来做水平运动。此谓视觉运动性眼震。
若以上四项检查均达标,说明新生儿视觉发育良好,否则应立即请医生作进一步检查,尤其是对早产儿。
孩子出生后,眼的结构已经成形,但健全的视觉功能全靠后天的发育完善。出生到3岁是眼睛生长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期,应该定期进行儿童眼保健,对孩子眼睛的状况做到胸中有数,使他的视力在科学的监测指导下健康地发育起来。
幼儿早教如何开始
一、新生儿行为训练
大动作训练:指新生儿抚触及被动操。
精细动作训练:主要是手的灵活性的训练,可让新生儿多握成人的手指或自制小棉条、小玩具等。(从新生儿手中取出抓物时,可轻触其手背,新生儿会自动放手。)
言语训练:可在新生儿安静觉醒时,在其前方约20cm处,用轻柔、舒缓、清晰、高音调的声音与其说话,具体内容可以是儿歌诗词或安抚性的交流等。持续一会儿,可见新生儿肢体活动增加,出现微笑等愉快反应。
社会适应行为训练:新生儿对脸谱性的图形及人脸有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喜爱,可多给其看脸谱型挂饰或与其面对面(距离约20cm)交流,使其形成对自身以外的人的认识。
二、感知觉训练
①视觉:在婴儿床正上方20cm处挂一些鲜艳的、色彩分明的、大一些的图片或玩具,以促进视觉能力发展。也可以为其准备一些黑白卡片,增加新生儿视觉刺激,促进其视力发育。
②听觉:可在新生儿安静觉醒、活动觉醒或睡眠时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以古典音乐为佳),也可以播放儿歌、诗词朗诵等。③触觉:同新生儿抚触及精细动作训练。婴儿体操:体操运动也是婴儿一项重要的早期教育,能对婴儿的身心发展产生全面的影响。婴儿体操能加强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促进动作发育,使肺活量增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并能维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心理的健康发育。小儿体操共分16节,8节被动运动,8节主动运动,2-5个月的婴儿完全做被动操,5-7个月时加4节主动运动,7个月时完全做主动运动。
四方法检测新生儿视力
谈唱、谈歌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在父母和长辈们欣喜的期盼中,他们迫不及待地降生在龙年。一对虎头虎脑的儿子出世,一家人喜出望外。只可惜,由于孕期只有31周,这对早产的龙子一出世就在温箱里住着。接着,黄疸、硬肿、感染等,麻烦不断,一家人时喜时忧提心吊胆地过了半年。孩子会笑了,会玩了,咿咿呀呀的童声让父母憔悴的脸上漾开几丝笑容。
然而好景不长,老二谈歌原先明亮的大眼睛开始无神、变小、视物不清,夫妻俩急抱入眼科医院找专家检查——小儿子因早产而患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已到了第三期,等待他的将是失明。夫妻俩犹如五雷轰顶。据悉,目前在国际上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手术成功率只有50%,在国内则更低,而且费用十分昂贵。
人们在叹息他们命运不幸的同时都不约随同地会问,是什么原因使谈歌失明?
眼的发生与发育贯穿了整个胚胎期,无论孕早期、中期或晚期,对于一个完整健全的视觉系统的孕育都是相当重要的。孕早期即怀孕头3个月,是胚眼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胚眼已初具雏形。孕4月,眼屈光物质晶状体悬韧带出现,这关系到将来眼睛看远看近的调节;孕5-7个月时,眼的色素膜发育基本完成;眼的重要感光物质视网膜黄斑部发育较晚,黄斑中心凹要到妊娠7-8个月时才开始出现;
至出生时还未发育完全,一直到生后4个月,黄斑中心凹才发育好,让我们的眼睛能看见万事万物靠是它,可见其重要性。孕晚期即孕期最后3个月,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这时胎儿已发育好了,只长胖长大了。
试想,如果突然孕育中断或因各种不利因素(宫内感染、孕母疾病、孕期不当用药、孕母不健康行为习惯等)干扰了胚眼的生发与生长,在不同的时期会造成不同组织的伤害,如视网膜发育受阻就会导致视网膜病变,本例患儿正是因早产而致视网膜的发育不全。
新生儿抑或小婴儿的视觉异常除明显畸形外,一般较难发现,一直要等到半年以后,随着症状明显,家长才有察觉;此时对于某些先天性眼病的治疗已显得过晚。那么如何尽早发现新生婴儿的视觉发育异常呢?专家教你几招:
一、用手电筒照眼睛。此时新生儿立即闭眼。轻开眼皮照瞳孔,瞳孔会缩小,此谓瞳孔对光反射。
二、头眼协调动作。新生儿低头前倾、眼球向上转;头后仰,眼球向下看,此谓洋娃娃眼。
三、短暂原始注视。用一个大红色绒球在距眼20厘米处移动60度角的范围,能引起新生儿注视红球,头和眼还会追随红球慢慢移动,此谓头眼协调。
四、运动性眼球震颤。在距新生儿眼睛前20厘米处,将一个画有黑的垂直条纹的纸圆筒或鼓(长约10厘米,直径约5-6厘米),由一侧向另一侧旋转,新生儿注视时会出现眼球震颤,即眼球会追随圆筒或鼓的旋转来做水平运动。此谓视觉运动性眼震。
若以上四项检查均达标,说明新生儿视觉发育良好,否则应立即请医生作进一步检查,尤其是对早产儿。
孩子出生后,眼的结构已经成形,但健全的视觉功能全靠后天的发育完善。出生到3岁是眼睛生长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期,应该定期进行儿童眼保健,对孩子眼睛的状况做到胸中有数,使他的视力在科学的监测指导下健康地发育起来。
就是患了某些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角膜白斑、先天性斜视等,一出生就进行眼保健,也有利于早期发现及时得到手术治疗,把损害减到最小最低的程度,使孩子终身受益。
检测新生儿视力的方法
新生儿抑或小婴儿的视觉异常除明显畸形外,一般较难发现,一直要等到半年以后,随着症状明显,家长才有察觉;此时对于某些先天性眼病的治疗已显得过晚。那么如何尽早发现新生婴儿的视觉发育异常呢?
1、用手电筒照眼睛。此时新生儿立即闭眼。轻开眼皮照瞳孔,瞳孔会缩小,此谓瞳孔对光反射。
2、头眼协调动作。新生儿低头前倾、眼球向上转;头后仰,眼球向下看,此谓洋娃娃眼。
3、短暂原始注视。用一个大红色绒球在距眼20厘米处移动60度角的范围,能引起新生儿注视红球,头和眼还会追随红球慢慢移动,此谓头眼协调。
4、运动性眼球震颤。在距新生儿眼睛前20厘米处,将一个画有黑的垂直条纹的纸圆筒或鼓(长约10厘米,直径约5-6厘米),由一侧向另一侧旋转,新生儿注视时会出现眼球震颤,即眼球会追随圆筒或鼓的旋转来做水平运动。此谓视觉运动性眼震。
如果以上四项检查均达标,说明新生儿视觉发育良好。
儿童视力标准
为确定一位儿童视力是否发育正常首先应当知道不同年龄阶段正常的视力范围。根据应用不同方法(OKN,VEP,PL)测定乳幼儿视力所发表的文献报告,大多数专家认为新生儿及生后一个月的幼儿视力为光觉~眼前手动,2个月的视力为眼前手动~0.01,3个月视力0.01~0.02,4个月视力为0.02~0.05,6个月视力为0.06~0.08,8个月为0.1,1岁为0.2~0.3,2岁为0.5~0.6,3岁时可能达到1.0左右。但同时也有研究指出视觉发育是有差异的,有人早些,有人晚些,但多数学者认为6岁以后(甚至10岁)方可发育成正常成人视觉。
早产儿视力发育怎么测
在家如何检测新生儿视力发育?
一、用手电筒照眼睛。此时新生儿立即闭眼。轻开眼皮照瞳孔,瞳孔会缩小,此谓瞳孔对光反射。
二、短暂原始注视。用一个大红色绒球在距眼20厘米处移动60度角的范围,能引起新生儿注视红球,头和眼还会追随红球慢慢移动,此谓头眼协调。
三、头眼协调动作。新生儿低头前倾、眼球向上转;头后仰,眼球向下看,此谓洋娃娃眼。
四、运动性眼球震颤。在距新生儿眼睛前20厘米处,将一个画有黑的垂直条纹的纸圆筒或鼓(长约10厘米,直径约5-6厘米),由一侧向另一侧旋转,新生儿注视时会出现眼球震颤,即眼球会追随圆筒或鼓的旋转来做水平运动。此谓视觉运动性眼震。
宝宝出生后,眼睛的结构已经成形,但健全的视觉功能全靠后天的发育完善。若爸妈进行以上四项检查后,无异常情况,说明新生儿视觉发育良好,否则应立即请医生作进一步检查。
新生宝宝视力特征?
1、新生儿有活跃的感光能力,他能看到周围的事物,分辨不同人的脸,喜欢看鲜艳动感的东西。
2、新生宝宝的眼球前后直径比较短,视力发育不健全,仅有光觉或只感到眼前有物体移动。
3、新生宝宝最喜欢看妈妈的脸,当妈妈注视着他时,他也会看着妈妈,这时是妈妈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的最佳时机。
4、新生宝宝的眼睛约有23厘米的聚焦距离,如果想让宝宝看某样东西,最好放在这个距离内,这也是哺乳时妈妈的脸与宝宝眼睛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的物体发生缓慢移动时,宝宝也会随之轻微地移动眼睛。
5、新生宝宝看东西的能力与他当时所处的状态有关,他们只在安静觉醒状态时才有看东西的兴趣,然而新生宝宝的这种安静觉醒状态时间又是很短暂的,仅占一天时间的1∕10,所以爸妈要捕捉到宝宝看东西的能力,除了要有足够的耐心外,还要学会敏锐地认识新生宝宝的觉醒状态,善于抓住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