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天柱的针刺方法

天柱的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平第1,第2颈椎棘突之间水平,项正中线外侧2横指,相当项肌隆起外侧缘。

简易取法:低头,后发际正中直上5分出是哑门穴,哑门穴旁开约2横指,项部大筋的外侧缘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直刺与项部冠状面成90°。

进针深度:在斜方肌外缘凹陷中直刺0.5-1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酸胀,可向头顶部扩散;若进针深度超过1寸时,可刺到枕大神经和头后大直肌(枕大神经为第2颈神经的后支组成,头后 直肌由第1颈神经纤维组成的枕下神经后支支配)。

透穴刺治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

一、器械准备

28号1.5~3.0寸毫针。

二、操作步骤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取穴法,以下操作均取坐位。

1.脑空透风池 刺法:由脑空穴呈30°角刺入风池穴,进针1.5~2寸,以快速小幅度转,200转/分,行针3分钟,留针30分钟。

2.玉枕透天柱 刺法:由玉枕穴呈30°角刺入天柱穴,进针1.5~2寸,以快速小幅度捻转,200转/分,行针3分钟,留针30分钟。

3.脑户透风府 刺法:由脑户穴呈30°角刺入风府穴,进针1.5寸,以快速小幅度捻转,200转/分,行针3分钟,留针30分钟。

4.风池透风池 刺法:由风池穴向风池穴对透,以快速小幅度捻转,200转/分,行针3分钟,不留针。每日1次,共治疗30次。

三、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日治疗1次,30次为1疗程。

四、关键技术环节

1.消毒 头部毛发密集,不便消毒,故头部腧穴针刺时必须严格消毒,避免感染。

2.押手的使用 针刺前应按压穴位,针刺时辅助进针,既可减轻疼痛又利于掌握透刺的方向和角度。

3.针刺的角度 呈30°角将针刺入皮下,然后用左手沿透刺的方向按压皮肤表面,引导针尖进入的方向,从而增强针感,提高疗效。

4.捻转角度及频率 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手法,捻转幅度在180°左右,频率>200转/分。

魄户疼痛什么原因 魄户穴常用配伍

1.配肺俞,膻中,尺泽,中府,针刺泻法,清热止咳,治疗肺热咳嗽。

2.配太渊,肺俞,膏肓,足三里,三阴交, 太溪,针刺补法,养阴清肺,治疗阴虚肺痨。

3.配定喘,肺俞,太渊,脾俞,膏肓,针刺补法,补益脾肺,治疗肺气虚弱之气喘。

4.配风池,天柱,风门,肩井,秉风,曲垣,后溪,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经脉痹阻之项强,肩背痛。

针刺 阳池常用配伍治疗

1.配翳风,风池,耳门,角孙,合谷,侠溪,针刺泻法,疏散少阳风热,治疗少阳风火之偏头痛,耳聋,咽喉肿痛,口干等。

2.配风门,天柱,大椎,针刺泻法,清热散寒,调和气血,治疗邪在少阳之寒热头痛。

3.配大椎,后溪,液门,曲池,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和解少阳,治疗疟疾寒热往来。

4.配脾俞,肾俞,三阴交,照海,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补肾,治疗脾肾亏虚之消渴。

5.配外关,阳溪,腕骨,四渎,合谷,尺泽,曲池,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疗经脉痹阻之肩臂痛,手臂拘挛,腕痛,腕下垂等。

少海位置图和作用 少海常用配伍疗法

1.配间使,神门,合谷,大椎,复溜,针刺泻法,清心泻火,宁心安神,治疗心火炽盛,热扰心神之癫狂,善笑,心悸,失眠,健忘等。

2.配合谷,下关,颊车,风池,外关,针刺泻法,清心泻火,治疗风火牙痛。

3.配鱼际,扶突,天鼎,通里,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暴喑。

4.配风池,合谷,太阳,上星,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头痛。

5.配合谷,阳池,后溪,风池,肩井,天柱,针刺平补平泻法,可加灸,祛湿散寒,舒筋活络,治疗寒湿痹阻之颈痛,臂麻,手挛等。

6.配天池,章门,临泣,支沟,阳辅,丘墟,足临泣,申脉,天井,针刺泻法,化痰散结,治疗痰瘀互结之瘰疬。

针刺哑门注意事项 哑门常用配伍疗法

1.配关冲,中冲,廉泉,承浆,百会,针刺泻法,关冲,中冲点刺出血,熄风化痰,开窍利音,治疗风痰阻络之中风舌强不语。

2.配廉泉,天鼎,外关,丘墟,内庭,针刺泻法,清气泄热,利音开窍,治疗热闭心窍之舌喑不能言。

3.配风池,廉泉,天鼎,通里,间使,针刺泻法,理气通络,宣肺音窍,治疗气机不利,音窍闭阻之喑哑。

4.配廉泉,通里,太渊,太溪,复溜,针刺补法,补益肺肾,治疗肺肾阴虚之舌喑,喑哑等。

5.配廉泉,少府,内庭,金津,玉液,针刺泻法,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清心泻脾,治疗心脾积热之舌重。

6.配听会,翳风,丘墟,行间,针刺泻法,清泻肝胆郁热,治疗肝胆火旺之聋哑。

7.配廉泉,听会,合谷,太溪,针刺补法,填精养窍,治疗精气亏虚,清窍失聪之聋哑。

8.配身柱,鸠尾,丰隆,太冲,针刺泻法,熄风化痰止痉,治疗风痰痫证,颈项强急,脊强反折等。

9.配水沟,支沟,劳宫,大钟,针刺泻法,清心泻火,化痰安神,治疗痰火扰心之狂证。

10.配风池,百会,太阳,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通络止痛,治疗风热头痛。

11.配风池,天柱,大椎,大杼,针刺泻法,可灸,温经通络,治疗风寒湿外袭之项背强痛。

头痛针灸哪些部位

四神聪清头明目

定位: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

刺法:患者仰卧位或正坐位,后头痛者可取俯卧位,将穴位常规消毒,用26号0.5寸亳针均向百会方位斜刺或平刺,得气后行轻微捻转手法,配穴可用26号0.5-2.5寸亳针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可循环行针1-2次,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功效:四神聪穴位于头顶百会穴前后各1寸处,脑为原神之府,故得名,针刺该穴位功能为安神,聪脑,临床上常用于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症。

太阳穴平肝止痛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凹陷中。

刺法:直刺或斜刺0.-0.5寸。

功效: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气不上下,头痛巅疾,太阳穴为祛风平泄肝阳止痛之要穴,主穴,用于治疗应内分泌紊乱,精神紧张导致的头痛症状。

天柱穴疏风散寒

定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陷中,也是颈部斜方肌外侧凹陷中,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即是此穴。

刺法:天柱穴烧山火行针2次。

功效:《灵枢经·厥病》曰: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故取天柱以疏风散寒,解表通络,疏通太阳经气,以达到解表止头痛之功效。

厥阴头痛的治疗

1、太阳头痛治宜疏通太阳经脉。穴位选取天柱、后溪、昆仑、玉枕、束骨。天柱宜斜向下刺,不宜针刺过深,通常深度为0.5-1寸,束骨直刺0.5-1寸。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阳明头痛治宜疏通阳明经脉。穴位选取上星、阳白、印堂、攒竹、合谷、解溪。上星沿皮向后刺入0.5-1寸,阳白用提捏进针法平刺0.5-1寸,解溪直刺0.3-0.5寸。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少阳头痛治宜疏通少阳经脉。穴位选取风池、率谷、外关、阳陵泉。率谷穴沿皮斜向耳根方向针刺,刺入深度为1寸左右,侠溪直刺0.3-0.5寸,阴陵泉直刺1-2寸,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4、厥阴头痛治宜疏通厥阴经脉。穴位选取百会、四神聪、太冲、肝俞、前顶。四神聪四穴斜刺或平刺向正中百会穴,深度为0.3-0.5寸,前顶沿皮刺0.5-1寸,太冲直刺0.3-0.5寸。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天柱针刺注意 天柱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3枕神经分布,第3枕神经由第3颈神经的后支纤维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和皮下静脉。

3.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皮下,为三角形的阔肌,两侧的斜方肌加在一起,形似斜方形,故名斜方肌。此肌受副神经脊髓根和第3,4颈神经前支支配。

4.头夹肌: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是不规则的三角形扁肌,受第3至第8颈神经后支支配。针刺此穴时,针尖在此肌的内侧通过。

5.头半棘肌:为项背部的小肌肉,头半棘肌位于头夹肌的深面。瘦人项部两条纵行的隆起,即为此肌的体表投影。此肌受颈神经后支支配。

天柱的针刺方法 天柱针刺注意

1.天柱穴禁止深刺,特别是向口鼻方向深刺,易于刺伤延髓。同时禁止向内上方深刺,因此穴在枕骨下际,斜方肌外侧的凹陷处,靠近延髓,针刺不当可刺入枕骨大孔,损伤延髓,而发生颅内出血,从而导致生命中枢瘫痪而死亡。

2.在操作中产生有触电样针感后,忌再提插捻转等强刺激,因当进针达一定深度后,可能会有触电样针感,如有触电感,则说明针尖已刺到脑,脊髓或较大的神经干,应立即退针,以免使针下的组织造成严重损失。

3.由于天柱穴位于延髓附近,施灸本穴,特别是温针灸和艾炷直接灸,易于助热上扰,损失延髓,发生头昏脑涨,而且因其内部血管丰富,直接灸会损伤血管,故不宜施灸。

风门怎么进针 风门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列缺,迎香,支正,风池,肺俞,针刺泻法,疏风散寒,治疗风寒感冒。

2.配大椎,尺泽,鱼际,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感冒。

3.配列缺,合谷,外关,丰隆,针刺泻法,宣肺化痰,治疗外感风寒之咳嗽。

4.配肺俞,尺泽,丰隆,针刺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治疗痰热犯肺之哮喘。

5.配迎香,列缺,印堂,合谷,尺泽,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宣通鼻窍,治疗风热鼻渊。

6.配合谷,列缺,风池,针刺补法,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治疗营卫不和,肺气虚弱之自汗。

7.配风池,三阴交,血海,曲池,膈俞,风市,针刺泻法,祛风解表,调和营卫,凉血消疹,治疗风热发疹。

8.配太冲,神门,大陵,针刺泻法,清热熄风,治疗热盛生风之痉症。

9.配大杼,天宗,天柱,肩外俞,肩井,针刺平补平泻法,疏风通络,舒筋除痹,治疗风湿痹阻经络之肩背痛,项强等。

针刺天柱穴怎么正确操作

天柱的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平第1,第2颈椎棘突之间水平,项正中线外侧2横指,相当项肌隆起外侧缘。

简易取法:低头,后发际正中直上5分出是哑门穴,哑门穴旁开约2横指,项部大筋的外侧缘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直刺与项部冠状面成90°。

进针深度:在斜方肌外缘凹陷中直刺0.5-1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酸胀,可向头顶部扩散;若进针深度超过1寸时,可刺到枕大神经和头后大直肌(枕大神经为第2颈神经的后支组成,头后 直肌由第1颈神经纤维组成的枕下神经后支支配)。

功能主治

天柱穴位于天柱骨两旁,属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又主筋所生病。故有疏风通络,清头明目,安神定惊之功。主治头痛,眩晕,癔病,神经衰弱,失眠,癫痫,视网膜出血,咽喉炎,慢性鼻炎,鼻出血,颈椎病,腰扭伤等。

针刺注意

1.天柱穴禁止深刺,特别是向口鼻方向深刺,易于刺伤延髓。同时禁止向内上方深刺,因此穴在枕骨下际,斜方肌外侧的凹陷处,靠近延髓,针刺不当可刺入枕骨大孔,损伤延髓,而发生颅内出血,从而导致生命中枢瘫痪而死亡。

2.在操作中产生有触电样针感后,忌再提插捻转等强刺激,因当进针达一定深度后,可能会有触电样针感,如有触电感,则说明针尖已刺到脑,脊髓或较大的神经干,应立即退针,以免使针下的组织造成严重损失。

3.由于天柱穴位于延髓附近,施灸本穴,特别是温针灸和艾炷直接灸,易于助热上扰,损失延髓,发生头昏脑涨,而且因其内部血管丰富,直接灸会损伤血管,故不宜施灸。

天柱针刺注意 天柱常用配伍疗法

1.配头维,通天,合谷,风池,风府,太阳,针刺泻法,疏风解表,治疗风邪袭表之感冒,头痛等。

2.配列缺,合谷,迎香,印堂,针刺泻法,宣肺利窍,治疗肺气不利之鼻塞不闻香臭。

3.配合谷,太阳,睛明,少商,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明目,治疗风热目赤肿痛。

4.配少商,尺泽,曲池,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咽,治疗风热咽痛。

5.配风池,商阳,关冲,液门,针刺泻法,解表发汗,治疗热病汗不出。

6.配大椎,风池,大杼,肩井,肩外俞,列缺,后溪,悬钟,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治疗风寒痹阻经络之落枕,颈项强痛,肩痛,臂痛等。

7.配间使,太溪,太冲,足三里,三阴交,风池,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清热,宁心舒郁,治疗痰热腹结之瘿瘤。

相关推荐

颈椎病怎么刮痧 经脉闭阻型颈椎病刮痧疗法

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 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足部昆仑穴。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风池,肩井,天柱,大椎近部取穴,以活血通络;远处取穴昆仑有舒筋活血通络之功。

颈椎病刮痧刮哪里

经脉闭阻型颈椎病 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 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足部昆仑穴。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风池,肩井,天柱,大椎近部取穴,以活血通络;远处取穴昆仑有舒筋活血通络之功。 气血瘀滞型颈椎病 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血海,膈俞,三阴交。 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背部膈俞,最后刮下肢的血海,三阴交。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局部痛点取穴,以疏通颈部气血;而血海,膈俞,三阴交相配伍则调理气血,活血化瘀。 肝肾不足型颈椎病 取穴:

强直性脊柱炎能治得好吗

针刺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1.取穴:大椎、身柱、脊中、命门、肾俞、阳关等穴。合并坐骨神经疼痛者,选用环跳、委中、承山等穴。 手法:用捻转法进针。风湿寒邪偏盛者,用泻法;肝肾亏虚者用补法。每次选4~5个穴位,每日1次。 2.取穴:人中穴。 手法:以手针或电子捻针器捻针,使其自上而下,从内向外发热以驱除风寒。 3.取穴:华佗夹脊穴。 手法:针刺前先从华佗夹脊穴的起点(即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半寸),用拇指向下按压滑动,找出敏感点(压痛甚或有酸、麻、胀感处),然后用1.5~2寸毫针向脊椎方向斜刺,待针下出现电击样或

有哪些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

颈三针疗法 主要针刺天柱、百劳、大杼。大杼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穴位;针刺百劳穴可以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虚劳损伤,对退行性病变的颈椎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以缓解颈部肌群的紧张状态,消除神经根的炎症水肿,改善脊髓、神经根、颈椎周围组织的营养和血液供应;调节局部血液和代谢循环;在改善颈椎病动力失衡的基础上,起到调节阴阳、动静平衡的效果。 腹针治疗 主要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针刺以上穴位具有补气血,益肝肾、强筋骨的作用;中脘、下脘补益中焦,气海鼓舞经脉运行,关元培补下焦。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经筋针刺法 经

头痛针灸的部位图 天柱穴疏风散寒

定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陷中,也是颈部斜方肌外侧凹陷中,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即是此穴。 刺法:天柱穴烧山火行针2次。 功效:《灵枢经·厥病》曰: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故取天柱以疏风散寒,解表通络,疏通太阳经气,以达到解表止头痛之功效。

气舍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气舍穴常用配伍

1.本穴理气散结,配臑俞,间使,太溪,太冲,扶突,水突,治疗痰气郁滞之瘿气,配章门,天井,足临泣,丰隆,治疗气滞痰凝之瘰疬。 2.配中脘,足三里,内关,气户,膈俞,以和胃降逆,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 3.本穴清热泻火,利咽消肿,配少商,尺泽,合谷,少商点刺出血,针刺泻法,治疗风热咽喉肿痛,配商阳,内庭,天突,治疗胃火咽喉肿痛。 4.配大椎,天柱,大杼,后溪,以舒筋通络,祛风湿,止痹痛,治疗经脉痹阻之颈项强痛。

针刺天枢作用

天枢属大肠募穴,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喻穴居人身上下枢要之处也。该穴具有疏调大肠,调中和胃,理气健脾,扶土化湿之功。用于治疗呕吐,食不下,腹痛,泄泻,痢疾,绕脐痛,腹胀,肠鸣,水肿,月经不调,闭经,产后腹痛,小儿消化不良诸症。

大椎针刺注意事项 大椎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门,列缺,支正,合谷,外关,风池,针刺泻法,散寒解表,治疗风寒外袭之感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哮喘等。 2.配尺泽,鱼际,曲池,内庭,合谷,针刺泻法,解表清热,治疗风热外袭之感冒,头痛,咽喉肿痛,咳嗽,肺炎喘嗽等。 3.配合谷,肺俞,针刺补法,益气姑表,治疗表卫不固之感冒,自汗。 4.本穴清热泻火,解毒祛暑。配曲池,商阳,内庭,关冲,商阳,关冲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热病邪入气分;配曲池,曲泽,井穴,井穴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热邪蒙蔽心包之神昏谵语;配水沟,百会,十宣,曲池,委中,委

针刺天突注意事项 针刺天突功能主治

天突穴居至高,其气以通为顺,尚有宣肺化痰,下气平喘,利咽开音之功,现代临床用于治疗哮喘,咳嗽,咳逆上气,暴喑不能言,咽肿,喉中生疮不得下,呕吐,噎膈,甲状腺肿大,肺痈等症。 配穴:配天突,扶突,合谷治疗甲状腺肿大;配少商,商阳,少冲治疗咽喉肿痛;配哑门,廉泉治疗暴喑。

风热感冒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1)风池、大椎、合谷 先针风池,针感应向后头颞部散射,后针其他各穴,强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1次。鼻塞重加迎香、上星;头痛加太阳、印堂;咽痛加刺少商放血;咳嗽加风门、肺俞。 (2)少商、中商、老商 均用三棱针微刺出血。咽痛加天突、合谷;头痛加太阳;咳嗽加身柱;鼻塞加迎香。均用毫针中等刺激,徐徐提插,短促行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