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肺炎病因
小儿支原体肺炎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胸膜肺炎样微生物”,为已知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小者,能通过细菌滤器,需要含胆固醇的特殊培养基,在接种10天后才出现菌落,菌落很小,很少超过0.5mm,病原体直径为125~150nm,与黏液病毒的大小相仿,无细胞壁,故呈球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革兰染色阴性,能耐冰冻,37℃时只能存活几小时。
(二)发病机制
肺炎支原体经飞沫传播,侵入呼吸道黏膜后,通过其特殊的结构,紧密吸附于易感宿主的细胞膜的受体上,在其表现增殖并释放毒性物质,如过氧化氢,酶,膜脂类等,造成组织损伤,其基本病理改变是间质性肺炎及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显微镜下可见局部黏膜组织充血,水肿,变厚,细胞膜被损伤,上皮细胞纤毛运动消失,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细支气管中可见到中性粒细胞及坏死的上皮细胞。
小儿支气管炎的危害有哪些
小儿支气管炎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孩子出现了相关症状后,要积极的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
什么是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种比细菌小、又比病毒大的微小微生物,它是最小的能独立生活的原核生物,但又具有某些细菌的特性。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
有一种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体。2003年新出现的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其实是因为一开始病因不明,才使用了“非典型肺炎”这一名称。真正的非典型肺炎是支原体肺炎的旧称,其发生率占小儿肺炎的15%~20%。
今年是支原体肺炎流行高峰年
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季多见。在大、中、小学校和某些集体单位可引起小流行。支原体肺炎病人和支原体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儿童支原体肺炎有一定的流行规律,每3~4年流行一次,今年是我国支原体肺炎流行高峰年。
支原体肺炎有什么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可达2~3周。潜伏期过后,多数病人表现为咽炎、鼻炎、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出现发热、头痛、畏寒、咳嗽、全身不适、明显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咳嗽初期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无痰或伴有少量黏痰,特别是夜间咳嗽较为明显。婴幼儿表现为喘憋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生支原体肺炎。发生支原体肺炎的儿童占全部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3%~10%。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害是什么?
肺炎支原体感染除能引起呼吸道病变外,还能引起心肌炎、肝炎、关节炎、肾炎、脑膜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呼吸系统以外的疾病。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支原体肺炎的危害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过去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可引起流行,约占各种肺炎的10%,严重的支原体肺炎也可导致死亡。
病程自然病程自数天至2~4周不等,大多数在8~12日退热,恢复期需1~2周。X线阴影完全消失,比症状更延长2~3周这久。偶可见复发。支原体肺炎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呼吸道外病变可涉及皮肤粘膜,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偶见非特异性肌痛及游走性关节痛;胃肠道系统可见吐、泻和肝功损害;血液系统方面较常见溶血性贫血,文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因
1、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以肺炎为主要表现,占小儿肺炎的20%,有的伴心肌炎,肝炎等。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学龄前儿童重要的致病原,中国医科大学材料统计7~10岁年龄组肺炎支原体感染高达75%,文献报道支原体肺炎占所有肺炎总数的10%~33%。常年可发病,以秋冬季较多,4~6年可呈一次流行,多见于5~18岁,但近年来发现发病年龄组已有变小的趋势,有报道最小年龄为37天,发病率有所升高,肺外合并症增多。
2、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以肺炎为主要表现, 肺炎支原体是介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主要经飞沫传播。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后,通过其特殊的结构,紧密吸附于易感宿主的细胞膜的受体上,在其表现增殖并释放毒性物质,如过氧化氢,酶,膜脂类等,造成组织损伤。肺炎支原体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任何器官;另外,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产生自身抗体,导致多系统免疫损伤,引起多个系统的功能异常。
小儿支原体感染症状
之所以不让宝妈忽视小儿支原体感染的症状,是因为如果是小儿支原体肺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引起其他身体器官的组织病变,引起更加严重的身体伤害,而了解疾病症状可以帮助您及时发现宝宝是否患有小儿支原体肺炎,从而及时的得到治疗。
肺炎支原体进入宝宝体内后并不立即引起症状,在潜伏了约2~3周后才会引起症状.宝宝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
后来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会伴有头痛、畏寒和疲乏等症状。
发热:多数在39℃左右。可为持续性或弛张性,或仅有低热,甚至不发热。
咳嗽:多为重咳。初期干咳,继而分泌痰液(偶含小量血丝),有时阵咳稍似百日咳。初期宝宝咳嗽少痰,呈干咳状,以后逐渐转成顽固性的剧烈咳嗽,伴有少量黏液样痰,特别在夜间咳得很厉害,有点像百日咳.婴幼儿表现出喘憋和呼吸困难。
有的患儿无明显的咳嗽,而以高热,寒战和咽痛症状为主.肺炎支原体还会引起其他系统和器官的病变,如麻疹样皮疹,肌痛,游走性关节疼痛,肝功能损害,溶血性贫血,脑膜脑炎,心肌炎,心包炎,肾炎等。
上述就是小儿支原体感染的症状的介绍,导致小儿支原体感染的病因很简单,就是受到了支原体的感染,虽然这种疾病是小儿的常见病,但是宝妈们也不要过于马虎,一定要带宝宝及时的进行治疗,以防疾病给宝宝带来更大的伤害。
儿童支原体感染传染吗
支原体是具有传染性的一种病菌,而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就是支原体,因此家长朋友担心会传染也是很正常的情况。不过小儿支原体肺炎一般是不具备有传染性的,因此家长朋友可以放心。
小儿支原体肺炎不会传染。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肺炎,病原为肺炎支原体,咳嗽是这个病的主要特征,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的剧咳.肺部体征一般不明显.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效,包括大环内脂尖,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此外,尚有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及磺胺类如SMZxo等可供选用.到医院去,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用相关的大环内酯类的药。
1. 多数为亚急性起病,发热无定型,或体温正常,咳嗽较重,初期为刺激性干咳,常有咽痛,头痛等症状。
2. 可出现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皮肤粘膜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偶见非特异性肌痛和游走性关节痛;也有表现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损害、血尿及溶血性贫血等。
3. 全身症状比胸部体征明显。体检肺部体征不明显,偶有呼吸音稍低及少许干湿罗音者。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因
小儿得支原体肺炎的具体原因:
1、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以肺炎为主要表现,占小儿肺炎的20%,有的伴心肌炎,肝炎等。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学龄前儿童重要的致病原,中国医科大学材料统计7~10岁年龄组肺炎支原体感染高达75%,文献报道支原体肺炎占所有肺炎总数的10%~33%。常年可发病,以秋冬季较多,4~6年可呈一次流行,多见于5~18岁,但近年来发现发病年龄组已有变小的趋势,有报道最小年龄为37天,发病率有所升高,肺外合并症增多。
2、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以肺炎为主要表现, 肺炎支原体是介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主要经飞沫传播。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后,通过其特殊的结构,紧密吸附于易感宿主的细胞膜的受体上,在其表现增殖并释放毒性物质,如过氧化氢,酶,膜脂类等,造成组织损伤。肺炎支原体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任何器官;另外,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产生自身抗体,导致多系统免疫损伤,引起多个系统的功能异常。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症状
1、患儿感染支原体肺炎后,常常有发热,即高、中度发热、低热,热程1-3周,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酷似百日咳,带有粘稠痰;婴幼儿发病急,病程长,病情较重,以呼吸困难、喘憋较突出。
2、部分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的表现,心肌炎时出现胸闷、心跳、心慌、气促、发热,有的常常自觉气短、叹息;肝炎时出现胃口差、呕吐、腹部不适;脑膜炎时可出现神志变化、呕吐、头痛、抽搐等,也有出现各种皮疹。
3、肺炎支支原体感染有轻有重,表现不一,轻者症状只有反复咳嗽,常常被患者及家长忽视,部分可导致过敏性咳嗽,因此,咳嗽2周以上,有条件者应查胸片、支原体抗体,以确诊支原体肺炎。
4、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以肺炎为主要表现,占小儿肺炎的20%,有的伴心肌炎,肝炎等,过去成为非典型肺炎。现在,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其检出率增高,发现也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日益受到重视。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
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原则:
支原体肺炎属“肺炎喘嗽”范畴,支原体肺炎发作期,可选用炙麻黄、杏仁、荆芥、前胡等,可疏风宣肺,清热化痰;因本病病程较长,在恢复期,一般咳嗽缠绵难愈,可选用沙参、麦冬、五味子、黄芪等药物。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家庭护理:
小儿患支原体肺炎,家长在护理患儿时,要保证患儿卧床休息,让患儿多饮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卧床不起的患儿应注意勤翻身,这样既可增加肺部循环,又有利于炎症消散,也可使痰液容易咯出。另外,家长要及时为患儿清除鼻及口腔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关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起到帮助,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不承受这种疾病的威胁,我们一定要带领我们的孩子积极去户外运动,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提升孩子的体制,同时也不要给孩子穿太多的衣服,要定时的开窗通风,这样才能远离这种疾病。
支原体肺炎病因
发病原因
支原体感染(40%):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兼性厌氧、能独立生活的最小为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支原体穿过宿主呼吸道黏膜表面的黏液纤毛层,通过细胞膜上神经氨酸酶位点黏附于黏膜上皮细胞上,此黏附作用与肺炎支原体表面的P1蛋白的末端结构有关。当此黏附因子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时,释放的有毒代谢产物可导致纤毛运动减弱,细胞损伤。
环境因素(30%):
在我国小儿肺炎四季散发,但多发生在冬季或冬春季节或气候骤变、感冒多发的季节,南方有时在夏季或夏秋季节也有发病小高峰出现。空气污染、居室拥挤、室内通风不良等是小儿肺炎的诱因,而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小儿腹泻、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均可以成为小儿肺炎的内在因素,这些患儿一旦发生肺炎,病情往往较重、病程也较长,容易成为迁延。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由于支原体穿过宿主呼吸道黏膜表面的黏液纤毛层,黏附于黏膜上皮细胞上,此黏附作用与肺炎支原体表面的P1蛋白的末端结构有关,当此黏附因子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时,释放的有毒代谢产物可导致纤毛运动减弱,细胞损伤。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可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应答先出现特异性IgM抗体,然后出现IgG抗体,持续较长时间,鼻咽部局部产生的分泌性IgA抗体,能有效地抑制肺炎支原体与呼吸道上皮结合,呼吸道IgA抗体比血清中抗体对宿主的免疫状态有更直接关系,在感染防御上局部抗体甚为重要,局部免疫除IgA外,局部细胞免疫也发挥作用,因为初次感染使幼儿致敏,促使再次感染时发生较重的临床表现,表明本病与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机体产生超敏反应的关系。
病理改变主要为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管壁水肿,增厚,有浸润斑,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有黏液甚至脓性分泌物,镜下所示为急性细支气管炎伴有间质性肺炎,肺泡内可见有少量水肿液及巨噬细胞,细支气管壁有水肿,充血以及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腔内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及细胞残片,附近的肺泡间隔内有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重症可见弥漫性肺泡坏死和透明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