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 心脏病
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 心脏病
产妇患有三级到四级心脏病(轻微活动即出现心慌、胸闷、憋气等症状)或孕前有心衰病史者,不宜进行母乳喂养。
四类新生儿不宜母乳喂养
一、乳糖不耐受综合症
乳糖不耐受综合症,是指新生儿体内乳糖酶的缺乏导致乳糖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乳糖代谢不完全的产物是一些有毒的物质,这些物质聚集在体内,就会影响神经中枢的发育,造成婴儿智力低下、白内障等。患有乳糖不耐受综合症吃了母乳或者牛乳后会出现腹泻、严重呕吐等表现。长期的腹泻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还会造成新生儿免疫力下降。一旦怀疑宝宝患有乳糖不耐受综合症后,就要停止喂奶类食品,改用大豆制品喂养婴儿宝宝。
二、氨基酸代谢异常
氨基酸代谢异常会影响到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容易影响到宝宝智力的发育。有研究显示,在严重智力低下的病人中,大约有百分之十的人的病因与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氨基酸代谢异常的总发病率在万分之一到五千分之一之间。由于氨基酸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疾病有很多种,苯酮尿症就是其中之一。
三、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患有这种疾病的新生儿是绝对不能吃母乳的。苯丙酮尿症是由于其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使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而造成苯丙氨酸在体内的堆积,严重的可干扰脑组织代谢,造成功能障碍,容易导致智能障碍。虽然母乳中苯丙氨酸的含量较牛奶明显为低,但这些婴儿还是最好不吃母乳或仅吃少量母乳为宜,平时应摄入不含苯丙氨酸的特制奶粉。
四、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宝宝在吃母乳时会有黄疸出现的现象。这时可以暂停母乳喂养,一般四十八小时左右,就可恢复母乳喂养。如果恢复母乳喂养后,发现宝宝黄疸再次加重,可先再停喂一两天,然后再进行母乳喂养。一般情况下,经过两三次这样的过程,宝宝就不会因为吃母乳而出现黄疸了,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宝宝一直有这种现象的加,就最好停止母乳喂养。
什么情况不能母乳喂养 母亲方面的原因
1、急性传染病: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结核活动期、艾滋病、梅毒、巨细胞病毒急性感染期或细菌学检查阳性者,均不宜采取母乳喂养,以免将疾病传染给新生儿。
2、重度贫血、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
等,不宜母乳喂养,以免加重病情。
患急性乳腺炎、乳头皲裂感染时,应暂停喂奶,待病情好转后继续喂奶。
母亲患重感冒发烧时,可使乳汁浓缩,孩子吃后会引起消化不良,所以在发烧期间最好暂时不要喂奶。不过需要按时挤出乳汁,以防身体恢复后无奶;至于母亲轻微发烧,无其他身体不适感,仍可继续喂养。在喂奶时,母亲最好戴上口罩,以免传染孩子。
母亲在患病期间服用某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物、氯丙嗪、抗癫痫药物、安眠药、退热药、多种抗生素等,这些药物从乳汁中排泄浓度高,而小儿肝脏解毒功能差,肾脏的排毒能力也差,如母亲继续给孩子喂奶,易造成孩子药物中毒。
产妇经常直接接触工业有毒物质,如有机磷、铅、苯、汞以及塑料、合成纤维、橡胶等,其乳汁中可能带有这些有毒物质,哺乳可影响婴儿健康,故也不宜哺乳。另外,如果母亲有吸毒史,也不要喂奶,可能在奶水中会含有一些毒物,影响宝宝健康。
哪些宝妈不适合母乳喂养 患严重心脏病的妈妈
心功能衰竭的患者不宜母乳喂养,因为哺乳会使母亲的心功能进一步恶化,从而使母亲生命受到威胁。
12种情况不宜母乳喂养
1、宝宝有乳糖血症
乙肝患者能母乳喂养吗
乙肝病菌携带的妈妈们担心母乳喂养会造成宝宝感染,其实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妈妈所生婴儿的乙肝感染风险。这是因为乙肝妈妈所生婴儿发展为乙肝感染多发生在宫内或分娩时,而不是哺乳期间。近几年,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主张在注射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的情况下,可以母乳喂养,依据是在对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孩子比较乙肝感染率时发现,两组感染乙肝机会是一样的。
患有乙肝的妈妈,如果治疗措施得当的话,一般在怀孕起就开始7个月起就开始打乙肝高效免疫蛋白,胎儿生产后在24小时内注射免疫蛋白,可使胎儿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所以,乙肝妈妈不需要过于担心,只要婴儿在宫内或分娩阶段未被感染的话,那么母乳喂养是可以的。
但要注意,如果母亲血清病毒载量较高,且处于疾病活动期时不宜母乳;妈妈的乳头破裂,或婴儿的口腔、咽喉、食道、胃肠粘膜等有破裂、溃烂,也不适宜母乳喂养。
哪些宝宝不适宜母乳喂养
我们都知道在孩子刚刚出生的8到10个月期间宝宝是需要妈妈们的乳汁来进行喂养的,因为母乳的一样要比其他任何一种奶粉的营养价值都要高,但是专家提醒有些宝宝还真的不适合用母乳喂养,那么是什么样的宝宝不能用母乳喂养呢?
氨基酸代谢异常
氨基酸代谢异常主要侵犯神经系统,是宝宝智力发育落后的重要原因。据估计,在严重智力低下的病人中,约10%与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在人群中的总发病率是万分之一到五千分之一。由于氨基酸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已经发现的病种达到70种以上。苯酮尿症就是其中的一种,是这70多种氨基酸代谢异常中比较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疾病。
苯酮尿症(PKU)
PKU是氨基酸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使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而造成苯丙氨酸在体内的堆积,严重的可干扰脑组织代谢,造成功能障碍,以致这类患儿生后常表现为智能障碍。
有什么情况不能喂母乳
1、患有严重乳头皲裂和乳腺炎时 妈妈患有严重乳头皲裂和乳腺炎等疾病时,应暂停哺乳,及时治疗,以免加重病情。但可以把母乳挤出喂哺宝宝。
2、患传染病时 妈妈患有严重传染病时不能喂奶,以防传染给宝宝。如妈妈患有肝炎、肺病时,就必须停止母乳喂养。
3、进行放射性碘治疗 由于碘能进入乳汁,有损宝宝甲状腺的功能,应该暂时停止哺乳,待疗程结束后,检验乳汁中放射性物质的水平,达到正常后可以继续喂奶。
4、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农药 有害物质可通过乳汁使婴儿中毒,故哺乳期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及远离有害环境。如已接触者,必须停止哺乳。
5、服药期间 妈妈患病(如感冒、发烧等)不得不服用药物时,应停止哺乳,待病愈停药后再喂。但应注意每天按喂哺时间把奶挤出。以免出现回奶的情况
患有消耗性疾病时 如患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的妈妈,可根据医生的诊断决定是否可授乳。一般情况下,患有上述疾病但能够分娩的妈妈,就能够哺乳,但要注意营养和休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缩短母乳喂养的时间。
母亲患病需用有害于婴儿的药物治疗时,如抗癌药等,也不宜母乳喂养。
8、母亲孕期或产后有严重并发症需进行抢救时,应暂停或延迟哺乳。可在病情允许情况下,由医护人员帮助挤奶,以保持泌乳,待母亲病愈后再给婴儿哺乳。
9、婴儿方面,有部分婴儿,如某些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唇、腭裂)或早产儿吸吮困难者,可暂不进行母乳喂养,而用挤出的母乳以胃管、滴管或小勺进行喂养。
哪种情况下不宜母乳喂养
1、患慢性病需长期用药如癫痫需用药物控制者,甲状腺功能亢进尚在用药物治疗者,肿瘤患者正在抗癌治疗期间,这些药物均可进入乳汁中,对婴儿不利。
2、处于细菌或病毒急性感染期母亲乳汁内含致病的细菌或病毒,可通过乳汁传给婴儿。而感染期母亲常需应用药物,因大多数药物都可从乳汁中排出,如红霉素、链霉素等,均对婴儿有不良后果,故应暂时中断哺乳,以配方奶代替,定时用吸乳器吸出母乳以防回奶,待妈妈病愈停药后可继续哺乳。
3、进行放射性碘治疗由于碘能进入乳汁,有损宝宝甲状腺的功能,应该暂时停止哺乳,待疗程结束后,检验乳汁中放射性物质的水平,达到正常后可以继续喂奶。
4、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农药有害物质可通过乳汁使婴儿中毒,故哺乳期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及远离有害环境。如已接触者,必须停止哺乳。
5、患严重心脏病 心功能衰竭者,哺乳会使母亲的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6、患严重肾脏疾病 患有肾功能不全者,哺乳可加重脏器的负担和损害。
7、患严重精神病及产后抑郁症患 会对婴儿的安全构成威胁。
8、处于传染病急性期 如母亲患开放性结核病,各型肝炎的传染期,此时哺乳对婴儿感染的机会将增加。
母乳喂养是一个女人一生与宝宝最亲密接触的机会,在尽可能的条件下都应给自己的宝宝一份最健康珍贵的礼物。但如果遇到上述情况,还是应该多注意,遵循医嘱进行调整。
哪些妈妈不宜母乳喂养宝宝
1.患有严重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的母亲,为避免病情加重,都不宜喂奶。
2.患有肝炎、结核病的不宜喂奶,以免传染婴儿。患精神病和癫痫病的母亲,若在喂奶时发作,会对婴儿造成伤害。而且患病母亲因为长期服用鲁米那、安定片等药物,可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引起婴儿嗜睡、虚脱、全身瘀斑等等,因此不宜喂婴儿。
3.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母亲,在服药期间也不要喂奶,以免引起婴儿甲状腺病变。患急性感染的母亲,在服用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等药物治疗期间,应停止给娶儿喂奶数天。为了避免回奶,应将乳汁吸出来倒掉,待病好后再继续哺乳。生下患乳糖血症或苯丙酮尿症患儿的母亲,要立即停止用母乳及其他乳类制品喂养患儿,以免患儿智力受到损害。
4.母亲乳房患病,如乳头凹陷、乳头糜烂,乳腺炎等都不宜给婴儿喂奶。
5.服用 避孕 药或注射链霉素时,也不宜让婴儿吃母乳。母亲患严重 感冒 或高烧时,也要暂时中止喂奶,等恢复,之后再喂。 不宜母乳喂养的母亲,应该努力想办法医治自己的病患,尽快尽可能地满足婴儿的需要。
这几种情况不宜母乳喂养
1、宝宝有乳糖血症
半乳糖血症为血半乳糖增高的中毒性临床代谢综合征。半乳糖代谢中有3种相关酶中的任何一种酶先天性缺陷均可致半乳糖血症。患有这种疾病的宝宝一旦进食含有乳糖的母乳、牛乳后,就会会引起半乳糖代谢异常,致使1-磷酸半乳糖及半乳糖蓄积,从而引起其神经系统统疾病,导致智力受损。同时,有的宝宝还伴有白内障,肝、肾功能损害等。
在临床,急性半乳糖血症,宝宝会出现拒乳、呕吐、恶心、腹泻、体重不增加、肝大、黄疸、腹胀、低血糖、蛋白尿等症状。轻型的多无急性症状,但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发音障碍、白内障、智力障碍及肝硬化等。
如果被明确诊断者,要立即停止母乳及奶制品喂养,以特殊的不含乳糖的代乳品喂养。
2、宝宝有枫糖尿病
枫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支链氨基酸代谢障碍的疾病,分为经典型、间歇型、中间型、硫胺素反应型和E3缺乏型,其中以经典型最多见,占75%,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受损,如肌张力增加惊厥、嗜睡和昏迷,同时有代谢性酸中毒健康搜索。多数患儿还伴有惊厥、低血糖,血和尿中分支氨基酸及相应酮酸增加,有特殊的尿味及汗味。
这样的宝宝也不适合母乳及普通奶粉喂养,要用低分支氨基酸的特制奶粉喂养。
3、妈妈感冒发烧不得不服用药物
妈妈感冒发烧不得不服用药物时,可等病愈停药后再喂。但应注意每天按喂哺时间把奶挤出,保证每天泌乳在3次以上。挤出的母乳也不要再喂给宝宝吃,以免其中的药物成份给宝宝带来不良影响。
4、妈妈处于细菌或病毒急性感染期
致病细茵或病毒会进入妈妈的乳汁,由于身处感染期,患者需要用药物控制,这些数药物也能够进入从乳汁。这些都会对宝宝造成不良的影响。
5、妈妈进行过放射性碘治疗
碘同样会进入乳汁,如果宝宝喝含有碘的乳汁,甲状腺的功能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要等到疗程结束后,再检验乳汁中放射性物质的水平,达致正常后再继续给宝宝喂奶。
6、妈妈接触贵有毒化学物质或农药
母亲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或从事污染性较大的工作,乳汁中有毒成分会相当高,如在制药厂、电镀厂、农药厂、皮革厂工作的一线工人,会接触大最的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放射性物质、铅汞等有毒金属、镉砷等有毒化学物质。
母乳中有机氯化合物毒性最大,可导致基因突变诱发癌症、损害肝脏及免疫、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婴儿成年后睾丸体积变小、精子数目下降)。哺乳妇应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已接触者必须停止哺乳。正在接受美沙酮治疗者不宜哺乳。
7、婴儿有苯酮尿症
婴儿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使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造成苯丙氨酸在体内大量堆积,干扰脑组织代谢,引发智力障碍。婴儿皮肤色素减退,头发黄,汗液、尿液有霉臭或鼠尿味。一旦确诊应避免苯丙氨酸饮食的摄入,尽管母乳中苯丙氨酸含量远远小于牛奶,还是不宜吃母乳或须严格限制母乳用量。应摄入不含苯丙氨酸的特制奶粉或低苯丙氨酸水解蛋白,再辅以奶糕、米粉、蔬菜。
8、婴儿乳糖不耐受
婴儿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不吸收,吃母乳或牛奶后出现长期腹泻,影响生长发育,并因免疫力低下反复出现感染。可服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或大豆配方奶。
9、早产儿
孕周<34周、体重<1500g的早产儿,因无吸吮及吞咽能力,暂时不能母乳喂养。
10、唇腭裂患儿
因先天性缺陷在手术矫正前不能哺乳。
11、妈妈患有严重乳头皲裂和乳腺炎等疾病
妈妈患有严重乳头皲裂和乳腺炎等疾病时,应暂停母乳喂养,及时治疗,以免加重病情。但可以把母乳挤出,用滴管或勺子喂哺宝宝,尽量不用奶瓶,以避免宝宝产生乳头错觉,也可以试用仿照妈妈乳头形状制作的仿生奶嘴,如果宝宝能用奶嘴吃奶,也不会因此拒绝母乳,这是最理想的。
12、妈妈患严重肾脏疾病
哺乳同样会加重脏器的负担和损害,从而对母亲的生命造成伤害。
13、妈妈患严重精神病及产后抑郁症患
这样的妈妈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威胁到宝宝的人身安全。
哪些情况下不宜母乳喂养
坚持母乳喂养的前提应该是妈妈的身体健康,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妈妈就应该暂时或完全停止母乳喂养。
1、妈妈患有严重传染病时不能喂母乳,以防传染给宝宝。如妈妈患有肝炎、肺炎等疾病时,就必须停止母乳喂养。
2、妈妈感冒发烧不得不服用药物时,可等病愈停药后再喂。但应注意每天按喂哺时间把奶挤出,保证每天泌乳在3次以上。挤出的母乳也不要再喂给宝宝吃,以免其中的药物成份给宝宝带来不良影响。
3、患有消耗性疾病,如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的妈妈,可根据医生的诊断决定是否可以授乳。一般情况下,能够分娩的妈妈就能够哺乳,但更要注意营养和休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缩短母乳喂养的时间,尽量坚持到宝宝四个月以后为宜。
4、妈妈患有严重乳头皲裂和乳腺炎等疾病时,应暂停母乳喂养,及时治疗,以免加重病情。但可以把母乳挤出,用滴管或勺子喂哺宝宝,尽量不用奶瓶,以避免宝宝产生乳头错觉,也可以试用仿照妈妈乳头形状制作的仿生奶嘴,如果宝宝能用奶嘴吃奶,也不会因此拒绝母乳,这是最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