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炒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 泻肺平喘

炒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 泻肺平喘

中医认为,炒葶苈子性味辛、苦、大寒,归肺、膀胱经,有泻肺平喘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呼吸系统出现的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所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憋以及肺脓肿出现的咳脓痰等症。

止咳平喘什么药最有效 葶苈子泻肺平喘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趁“北葶苈子”,后者称“南葶苈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3-10g。包煎,研末服3-6g。

什么中药止咳最好最快 葶苈子

性味归经: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痰壅肺实喘咳,浮肿尿少,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3-10g,包煎,或入丸散。

常用配伍:

葶苈子配大枣:咳逆痰多,喘息不得卧,一身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葶苈子配附子,黄芪:肺心病,心力衰竭水肿喘满者。

注意:本品泻肺力强,故肺虚喘促,脾虚肿满者忌服。

炒葶苈子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行水消肿

炒葶苈子的苦泄辛散,大寒清降,又入膀胱经,因此炒葶苈子可以有效去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身体的水肿,像是胸腔的水肿出现胸部积水,还有腹腔出现的腹水,肺原性心脏病水肿以及排尿困难等都可以使用。

中医治疗肺膜炎的处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内热痰滞,肺胃不清。

【治法】清宣通化,止嗽定喘。

【方名】麻石葶蒌饮。

【组成】麻黄2克,生石膏15克,甜葶苈5克,瓜蒌12克,杏仁10克,苏子6克,苏叶5克,浙贝母9克,莱菔子10克,半夏6克,焦鸡内金10克,六一散12克。

【出处】瞿文楼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外感风温内袭而致。

【治法】降气平喘,化痰除胀。

【方名】葶苈五子汤。

【组成】葶苈子3克,牛蒡子6克,莱菔子6克,炒杏仁6克,化橘红6克,炙苏子4.5克,川贝母4.5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以上为1岁小儿用量。

【出处】孙一民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外感风邪,内蕴痰浊,肺气闭塞。

【治法】清宣开闭,豁痰平喘。

【方名】肺炎痰喘汤。

【组成】生麻黄1. 5克,生石膏15克(先煎),金银花9克,连翘9克,杏仁9克,生甘草3克,炒葶苈子6克,天竺黄6克,瓜蒌皮6克,元参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马莲湘方。

中药葶苈子茶疗食谱

1、葶苈子茶

[材料]葶苈子5g、绿茶3g。

[做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行水下气。

[用途]肺壅喘急、痰饮咳嗽;水肿胀满。

[来源]传统药茶方。

2、葶苈子酒

[材料]葶茵子200克,米酒5000克。

[做法]将葶茵子微火炒后研碎,以绢袋盛之,扎紧口,放入小坛内,注入米酒封固,7天后开封,弃去药袋即成。

[用法]每日2次,每次饮服约20毫升,以小便利为度。

[养生提示]泻肺定喘,行水消肿。适用于肺雍喘息,痰饮咳嗽,水肿胀满,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或足肿等症。但肺气不足、体质虚弱者慎用。

3、芩葶茶

[材料]黄芩5g、葶苈子3g、绿茶3g。

[做法]将黄芩、葶苈子用250ml水煎开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效]清热祛痰。

[用途]支气管炎;肺热咳嗽、痰黄稠。

表寒肺热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表寒肺热感冒常用中成药为:

(1)止嗽定喘丸 即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新型制剂。(方义见148问麻杏石甘汤。)

(2)儿童清肺丸 本方是治疗小儿外感时邪、内夹痰热壅肺的新型丸剂。方中用麻黄、苏叶、细辛、薄荷发散风寒,宣通肺气;前胡、橘红、浙贝、瓜蒌皮、法夏、杷叶、杏仁、白前止咳祛痰;苏子、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平喘;生石膏、黄芩、花粉、板蓝根清肺保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外散风寒、内清痰热之功。临床应用本方的指征为:发热恶寒,咳嗽痰多,舌苔白腻,脉浮数等。

(3)风寒表虚感冒冲剂合泻白丸 风寒表虚感冒冲剂用于感受风寒不甚,症见发热恶风(寒),汗出,脉浮,苔白等(方义见134问“风寒表疏证”)。泻白丸是泻肺清热剂,方中地骨皮甘淡而寒,清泻肺中伏火;桑白皮甘寒略苦,清泄之中保护肺阴;粳米、甘草和中清肺,并能缓急。四药合用,泻肺清热,止咳化痰,多用于因肺热而致的咳嗽气喘、痰黄而稠、脉数、舌红等症。用风寒表虚感冒冲剂送服泻白丸,可收外散风寒、内清肺热之效。

(4)麻黄止嗽丸合秋梨膏 麻黄止嗽丸是解表宣肺、止咳化痰的方剂,可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咳嗽、哮喘、恶寒、头痛等症。秋梨膏具有清肺化痰、养阴生津之功。两药合用,共奏散外寒清肺热之功效。临证可据表寒肺热之轻重,酌情选择用量。(方义分别见“凉燥证”与“温燥证”。)

(5)小儿肺热咳喘冲剂 本冲剂由麻杏石甘汤加入大队清热药组成。方用麻黄、杏仁、甘草、生石膏泄热平喘;知母、麦冬滋阴清热润肺;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鱼腥草清热解毒。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表寒轻肺热重的证候,症如发热汗出,口渴欲饮,呼吸气促,喘憋鼻煽,烦躁不安,便干尿黄,舌红脉数等。

(6)小儿麻甘冲剂 本冲剂亦是由麻杏甘石汤加味而成。方内除麻杏甘石四味外,尚有黄芩清肺热,桑白皮泄肺平喘,紫苏子降气祛痰,地骨皮清热敛汗。诸味合用,共奏解表、清热、止咳、平喘的功效。凡小儿素蕴肺热、外受风寒,以发热汗出、咳喘烦躁为主症者,可用本方加冰糖冲服

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 泻肺平喘

葶苈子能泻肺平喘,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之证。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常佐大枣以缓其性,如《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临床常配苏子、桑白皮、杏仁等泻肺平喘。《开宝本草》:疗肺壅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清肺热

桑白皮在中药中,常被用于肺热喘咳,桑白皮性寒入肺经,能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喘。治肺热咳喘,常配地骨皮同用,如泻白散;若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可配麻黄、杏仁、葶苈子等宣肺逐饮之药同用。

哮喘咳嗽有痰怎么办 麻黄桂枝饮

配方:麻黄9g、桂枝6g、葶苈子、大枣、白术各30g、苏子30g、鱼腥草30g、马兜铃9g、甘草6g

服用方法:将上药煎水服用,每日1剂,分3次服用,疗程为2周。

功效:此方具有泻肺平喘,祛痰行水的功效,适用于咳逆、贪多、气喘、面目浮肿者。

炒葶苈子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食用方式

1、煎汤:取3-9左右的炒葶苈子,放入锅中,再倒入适量清水烧开,煮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也可以放入大枣、杏仁等食材一同煮水饮用。

2、泡酒:取适量炒葶苈子捣散,用清酒浸泡3-7天左右即可饮用。

相关推荐

桑根具有治疗哪些疾病的功效

桑根的美容功效 桑根。性寒,味甘,入经。有平喘、消除水肿等功效。用于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也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此外,桑白皮尚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桑白皮入药验方如下: 小儿盛:地骨皮,桑白皮各30克,甘草3克,入粳米少许,水煎服。 小便不利:桑白皮12克,冬瓜仁15克,葶苈子9克,水煎服。 脱发:取桑白皮200克,水煎,滤渣后以药液洗发。 糖尿病:取桑白皮20克,枸杞子15克,糯米30克,加水煮粥食用。每日两次,可降血糖、降血压。 蜈蚣毒:桑白皮捣烂,煎洗或敷于患处。 传染性肝炎:

桑皮的功效有哪些

修复组织细胞 桑白皮有修复受损组织细胞,淡化疤痕,利水消肿之功效。 降压作用桑树煎剂给动物口服有轻微缓慢的降压作用, 根或枝的皮降压效果显著, 而根和新梢叶则无作用.用乙醚、热水或温甲醇的提取液给兔皮下注射1g(生药)/kg 时, 可使血压下降。治衄血、咯血及肝阳肝火偏旺之高血压症。桑白皮有止血清肝之功,可治衄血、咯血及肝阳肝火偏旺之高血压症。 用於水肿,如风水、皮水等。桑白皮能清降气,通调水道而利水。故全身水肿,面目肌肤浮肿,胀满喘急,小便不利者用之,常配茯苓皮、大腹皮等,如五皮饮。 用於热喘咳等。

葶苈子的营养价值 止咳

有研究认为,葶苈子炒制(温度不宜太高)后,芥子甙溶出量增高,止咳作用增强,且刺激性芥子油减少。止咳平喘可考虑采用炒制法。

葶苈子的功效作用 强心

葶苈子含强心苷成分。虽然含量很少,需大量使用才具有强心作用,能使猫心收缩加强,心率减慢,并能使衰竭之心脏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

支气管哮喘吃什么好

1、鲜白萝卜250克洗净,猪一具洗净,炖食饮汤,可补降逆、顺气定喘,对实性胸闷气喘者宜。 2、甜杏仁30~40克(布包),猪肚一具,麻黄9~10克,将杏仁、麻黄纳猪肚内,加好醋1公斤,小火炖至醋尽,将杏仁、麻黄取出,瓦上焙干研粉,每次3克,日2次,并将猪肚随意吃完,用于虚寒性气喘。 3、取白果肉3~5枚研末,鸡蛋1只,将蛋头打一小孔,纳入白果,以纸封孔,炖熟食之,每天1~2只蛋,可止咳定喘。 4、干地龙50克,麻油0.5公斤,将麻油煎沸,入地龙炸焦,去地龙取油,趁热加蜂蜜60克,每次5毫升,此方可润

小儿哮喘的偏方

1.甜杏仁30~40克(布包),猪肚一具,麻黄9~10克,将杏仁、麻黄纳猪肚内,加好醋1公斤,小火炖至醋尽,将杏仁、麻黄取出,瓦上焙干研粉,每次3克,日2次,并将猪肚随意吃完,用于虚寒性气喘. 2.萝卜250克,葶苈子30克(布包),将萝卜洗净用葶苈子共煎煮,萝卜熟后去葶苈子,加蜂蜜20~30克,饮汤食萝卜,每天一次,可利降逆、补定喘??? 味道不苦孩子对于这些方子的排斥也就比较少,可以多做一些备用. 3.干地龙50克,麻油0.5公斤,将麻油煎沸,入地龙炸焦,去地龙取油,趁热加蜂蜜60克,每次5毫升,

花椒与椒目有什么区别

花椒与椒目均来源于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花椒或青椒,但功效却不相同。 花椒是成熟的果皮,味辛,性热,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止痛、杀虫的功效,用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等,常与干姜、人参、苍术、厚朴等配伍; 单用本品炒热布包温熨可用于治疗腹痛;花椒还可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吐蛔,常与乌梅、干姜、黄连配伍。 椒目是成熟的种子,味苦,性寒,归脾、膀胱经,具有行水、平喘功效,用于治疗水肿胀满、痰饮咳喘、不能平卧,常与防己、葶苈子、茯苓配伍。

炒葶苈子功效作用 强心

炒葶苈子中含有强心苷成分,可以使心脏的收缩能力加强,心率减慢,心传到阻滞,对衰竭的心脏可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患者出现的心力衰竭。

为什么治疗哮喘须详审虚实

支气管哮喘是指吼哮,其病乃之通道受阻,聚饮成痰,寒饮热痰,蕴结宿伏中,常由外邪或饮食而触发;经久反复,胸中膨满,呼吸不利,则为胀,故有“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之说。对于哮喘的治疗,宜先制止发作,须详审虚实。虚实辨证,主要在于声响、气息。 实证见起病急,病程短,气长而有余,或痰鸣有声,胸胀气粗,唯以呼出气为快。治疗以实为主,可用白果仁、麻黄、款冬花、蚤休、半夏、桑白皮、苏子、葶苈子、大枣、蛇胆、陈皮末、地龙。服药2小时后,哮喘未减者,可再次煎服。 虚证病程较长,发作时痰鸣有声,胸闷气憋,不能平卧;

痰热咳嗽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治法:清热肃,豁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热壅盛,咳而喘满、壮热、口渴者,去桔梗、陈皮,加金银花、鱼腥草、石膏、葶苈子等清热泄。 治法清化痰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汤加减。(《统旨方》) 常用药桑白皮、黄芩、栀子、瓜蒌皮、浙贝母、橘红、前胡、桔梗、甘草。 咳嗽痰多,加鱼腥草、葶苈子、射干清涤痰;痰中带血,烦躁易怒,加黛蛤散、郁金疏肝火;发热口渴,加石膏、芦根清热生津;大便干结,加瓜蒌仁、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