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泡脚误区折损健康最伤身 泡脚4个误区需谨记
4大泡脚误区折损健康最伤身 泡脚4个误区需谨记
很多人用中药泡脚一两次,发现作用不明显,就觉得中药泡脚效果差,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大家都知道,中医中药疗法在疗程方面都是比较长的,所以中药泡脚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不少人觉得中药比较贵,煲一两次就丢垃圾桶太浪费,所以他们会把中药翻煲多次,其实这样的做法是浪费时间而已。中药药效一般煲两次就已经全部释放,如果再煲第三次,那么这些中药水几乎没有什么药效了;而中药泡脚片更是一次性使用的产品。
这个想法同样是错误的,中药泡脚一般泡40分钟即可,40分钟可以让足部毛细血管吸收够有效中药成分了,而且泡脚时间太长容易冒大汗,汗液流失过多对心脏是有损害的。
很多人在泡脚的时候都是选用高温度的水,他们认为温度高,对促进中药成分的吸收和血液循环方面有帮助。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40度左右为人们比较适应的温度,过高的温度,会烫伤皮肤,而且血液循环一下子太快的话,导致血液上冲,反而引起不适,甚至出现虚脱。
经常泡脚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在我们的周围,即使是在冬天,我们平时泡脚半个小时的次数,屈指可数,更何况是在春天、夏天、秋天。下面这篇文章小编带领大家了解一下泡脚有什么好处,泡脚的最佳时间,以及我们关注度高的,艾叶泡脚有什么好处,让大家更多的了解泡脚,爱上泡脚。
泡脚有什么好处
老生常谈,了解中医或者看过中医的都知道,中医学家,经常叫我们没事每天记得泡泡脚,那中医为什么劝诫我们经常泡脚呢,这里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泡脚有什么好处。
1、促进血液循环
从养生的角度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尤其是对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热水泡脚是一个极好的方法。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这个好处相信大家都知道,特别是现在冬季,最适合不过了,老人们更是要在睡前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御寒,还有改善睡眠。
2、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
人体足部上有几十个穴位,每个穴位对应不同的身体器官,只要我们保持每天用热水泡脚,而且在泡脚的时候都做相应的按摩,那么我们就可以保持着身体各器官的健康。当我们做完足底按摩后,会感觉浑身轻松。同时,人体脚上有6条主要的经络,包括三条阳经(膀胱经、胃经、胆经)的终止点,和三条阴经(脾经、肝经、肾经)的起始点,都在脚上,因此,热水泡脚也等于刺激了这六条最主要的经络。
3、泡脚增强抵抗力
泡脚的养生作用非常好,早上泡脚可以安神,使得你整天神清气爽;中午泡脚可以消除上午工作该来的疲劳;晚上9点泡脚可以补肾;睡前半个钟泡脚,可以改善睡眠。这样就可以把我们的身体状态调整到最好,抵抗力也有所上升。
4、中药泡脚调理疾病
简单的热水泡脚对疾病可以进行调理,不过要添加入合适的中药才能得到很好的和治疗。因为用热水进行泡脚可以刺激脚部穴位,这样热水中的热力作用就会促进脚部吸收水中的中药成分,只要我们针对需要治疗的疾病配好药方,就可以达到治病的作用了。
什么人不适合泡脚?
1、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因为中药浴足可能会刺激到妇女的性腺反射区,从而影响妇女及胎儿的健康。
2、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如咯血、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等,在进行足底按摩时,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
3、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很不稳定,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化。
4、婴幼儿没必要泡脚。小孩是“纯阳之体”,本身就容易发热,爱上火。如果再用较热的水泡脚、发汗,会热上加热。特别是婴幼儿,对温度的感觉和大人不一样,大人觉得水温稍热,对孩子来说已经是很烫了。但他们又不太会表达,所以很容易烫伤柔嫩的皮肤。从这个角度说,也不建议用热水泡脚。
5、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等,因为可能会贻误治疗最佳时机。又譬如头晕、咳嗽、气喘、头晕等,这些人群如果用热水泡脚就会因为泡脚所带来的血循环而出现病情加剧的情况。
6、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
7、阴虚、体制虚弱的人,因为这类群体的体制所致,他们用热水泡脚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流汗和头晕的现象。
9、饭前后1小时内进行足浴的人。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即饭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10、足部有外伤、水疱、疥疮、发炎、化脓、溃疡、水肿及较重的静脉曲张的患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泡脚可以治疗疾病,其中脚气就可以通过泡脚来治疗,不过那是针对足部皮肤没有受损的脚气患者,如果脚气病严重,足部皮肤严重破损,那么就不应该泡脚了,不然容易感染伤口。
足底按摩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力道越大越好
很多人觉得,足疗推拿越重越好,常常在足疗推拿的时候,让按摩师傅按重一点,殊不知,按摩过重,会得不偿失。
适度的足底推拿可以延年益寿,对身体健康有益,但凡事要适度,过犹不及。足疗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是泡脚,即足浴,然后才是足底按摩。足底按摩在足疗过程中所占的时间是最多的,也是最有效的。其中,力度的大小是取得疗效的重要因素,力度过小则无效果,反之则无法忍受。对于足底按摩力度的拿捏,还是以 舒服为好。身体健康的人,忍痛力比较强,很虚弱的人忍痛力就很弱。所以,像忍痛力弱的人,应该照身体能承受的范围适度、均匀用力。所谓适度,是指以被按摩处有酸痛感,即“得气”为原则。而所谓均匀,是指按摩力量要渐渐渗入,缓缓抬起,并有一定的节奏,不可忽快忽慢,时轻时重。
误区二:足疗人人适合
足部按摩治疗是一种非药物疗法,是通过对足部各个反射区的刺激,使得体内的生理机能得到调整,起到提高自身免疫功能,防病、治疗的保健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足疗推拿。
女性在月经期间,最好不要按摩,有出血倾向的人,在进行足底按摩时,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在按摩时应避开骨骼突起处及皮下组织较少的反射区,以免挤伤骨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另外,患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孕妇等人群最好不要进行足疗推拿,以防发生意外,尤其是孕妇,如果按摩不当,可能会导致流 产。
此外还要注意,在饭后1小时内,最好不要做足疗。按摩后半小时,应饮用300~500毫升温开水。按摩时,不要让腿部直接受风,按摩后,也不要马上用冷水洗脚。
误区三:自己也能做
为了方便卫生,许多人会选择在家做足疗,或者用足浴盆按摩。但是,足疗推拿不是一般地抚摸,只有对相应反射区用一定力度按摩才能达到效果,专业人士才能找准穴位,所以还是不建议在家进行足疗推拿。
若想在家足疗养生,不如简单买个木桶,睡前泡泡脚。可以选择面积大、高且深的木桶,这样泡脚的时候能使小腿完全浸泡在水中,较为舒适。如果每天坚持泡脚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能消除疲劳、改善睡眠,此外,还有养生美容、养脑护脑、活血通络等一系列保健作用。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阳台的地上 铺一些鹅卵石,经常光脚在上面走走,也可以起到类似足疗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有不少人喜欢使用足浴盆进行足疗,但是这些足浴盆通常水流的速度不足,刺激的面积较大,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还有就是足浴盆的用料比较复杂,若添加药材很有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健康。
经常泡脚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泡脚有什么好处
老生常谈,了解中医或者看过中医的都知道,中医学家,经常叫我们没事每天记得泡泡脚,那中医为什么劝诫我们经常泡脚呢,这里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泡脚有什么好处。
1、促进血液循环
从养生的角度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尤其是对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热水泡脚是一个极好的方法。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这个好处相信大家都知道,特别是现在冬季,最适合不过了,老人们更是要在睡前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御寒,还有改善睡眠。
2、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
人体足部上有几十个穴位,每个穴位对应不同的身体器官,只要我们保持每天用热水泡脚,而且在泡脚的时候都做相应的按摩,那么我们就可以保持着身体各器官的健康。当我们做完足底按摩后,会感觉浑身轻松。同时,人体脚上有6条主要的经络,包括三条阳经(膀胱经、胃经、胆经)的终止点,和三条阴经(脾经、肝经、肾经)的起始点,都在脚上,因此,热水泡脚也等于刺激了这六条最主要的经络。
3、泡脚增强抵抗力
泡脚的养生作用非常好,早上泡脚可以安神,使得你整天神清气爽;中午泡脚可以消除上午工作该来的疲劳;晚上9点泡脚可以补肾;睡前半个钟泡脚,可以改善睡眠。这样就可以把我们的身体状态调整到最好,抵抗力也有所上升。
4、中药泡脚调理疾病
简单的热水泡脚对疾病可以进行调理,不过要添加入合适的中药才能得到很好的和治疗。因为用热水进行泡脚可以刺激脚部穴位,这样热水中的热力作用就会促进脚部吸收水中的中药成分,只要我们针对需要治疗的疾病配好药方,就可以达到治病的作用了。
什么人不适合泡脚?
1、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因为中药浴足可能会刺激到妇女的性腺反射区,从而影响妇女及胎儿的健康。
2、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如咯血、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等,在进行足底按摩时,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
3、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很不稳定,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化。
4、婴幼儿没必要泡脚。小孩是“纯阳之体”,本身就容易发热,爱上火。如果再用较热的水泡脚、发汗,会热上加热。特别是婴幼儿,对温度的感觉和大人不一样,大人觉得水温稍热,对孩子来说已经是很烫了。但他们又不太会表达,所以很容易烫伤柔嫩的皮肤。从这个角度说,也不建议用热水泡脚。
5、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等,因为可能会贻误治疗最佳时机。又譬如头晕、咳嗽、气喘、头晕等,这些人群如果用热水泡脚就会因为泡脚所带来的血循环而出现病情加剧的情况。
6、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
7、阴虚、体制虚弱的人,因为这类群体的体制所致,他们用热水泡脚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流汗和头晕的现象。
9、饭前后1小时内进行足浴的人。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即饭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10、足部有外伤、水疱、疥疮、发炎、化脓、溃疡、水肿及较重的静脉曲张的患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泡脚可以治疗疾病,其中脚气就可以通过泡脚来治疗,不过那是针对足部皮肤没有受损的脚气患者,如果脚气病严重,足部皮肤严重破损,那么就不应该泡脚了,不然容易感染伤口。
脚气久治不愈是误区所致
误区一:脚气是慢性 病,无法根治
脚气是由真菌引起的,只要选准药物,按说明书足疗程使用,彻底杀死皮肤内的真菌,并避免接触真菌环境,脚气是可以治愈的。
很多脚气患者治疗脚气的行为是在“止痒”,而非治脚气。患者一般是有了症状就用药,症状缓解便停药,没有完成说明书规定的治疗脚气的疗程。另一个原因是目前国内常用的脚气药分抑菌药和杀菌药,通常抑菌药疗程大约需要4-6周,患者一般无法坚持。用药不按疗程,导致皮肤内的真菌没有被杀死或者被清除,一旦环境适合,真菌便会在皮肤内继续生长繁殖,脚气症状便会卷土重来,复发不断。
误区二:用激素类药物来治疗脚气
脚气绝对禁忌使用激素类药!
因为痒是脚气最难忍受的症状,所以很多脚气患者会使用一切可以止痒的药物来治疗脚气,最常见的一类药物就是用来治疗皮炎和湿疹的激素类外用药。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脚气,只能暂时缓解脚气因真菌生长引起的瘙痒、红肿等皮肤炎性 症状。激素类药对真菌无杀伤作用,相反的,如果长期使用激素治疗脚气,其成分会滋养真菌生长,使真菌感染引起的皮损越来越严重。长期使用会导致脚气症状反复发作,严重降低皮肤局部的免疫力,甚至会引起深层的皮肤真菌感染等更严重的病症,加大疾病治疗的难度。
误区三:不痒,就是脚气治好了
事实并非如此。除了瘙痒,真菌还能引起红肿、发热、脱皮等多种皮肤炎性反应症状。赖维说,一般在用药2-3天后,真菌得到抑制,生长繁殖速度变慢,炎性 症 状就会得到缓解,但是并不代表皮肤内的真菌被彻底清除。至于用到的抗真菌药物,也必须严格按照疗程使用,才能够起到“杀菌治脚气”的效果。
误区四:泡脚剂能治疗脚气
治疗脚气不能单独使用泡脚剂,并且不是所有的脚气类型都能使用。对于“角化过度型”脚气,脚上皮肤又厚又硬的,可以先用泡脚剂去除角化的皮肤,再用抗真菌药物杀灭皮肤深层的真菌。因为泡脚剂刺激性大,水疱型或趾间糜烂型的脚气,如果皮肤正在糜烂破溃状态,用泡脚剂很容易造成皮肤损伤、感染。
脚气不治可诱发丹毒
由于脚气的高发性,使得很多患者认为“脚气是再普通不过的小病了,对健康没多大影响,无非就是脚痒的时候不舒服而已,擦点药止止痒就好了”。其实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即使是脚气这种“小病”也会来带大危害。
脚气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引发丹毒危机生命
家住硚口的王先生14岁时就患上了脚气,他觉得脚气不是病,买了一些药膏之类的擦抹,但这脚气仍时好时坏。特别是春夏季节,不但脚臭,还长泡和溃烂。
一周前,他突然发烧到39℃,脚背逐渐肿成了一个小馒头,没办法穿鞋走路,而且大腿根也开始肿。轻轻一碰,非常疼痛。随后他来到医院皮肤科就诊。
经检查,医生告诉王先生,他这是脚癣导致的丹毒。脚气发作时会引发瘙痒,病人会有意无意去搔抓,很容易挠破趾间较嫩的皮肤。一旦皮肤出现破损, 会有细菌乘机钻进淋巴管,并沿淋巴管上行,形成脚部和大腿根肿痛,这种情况就是丹毒。严重者还会引起周边的血管发炎,骨头外面的筋膜发炎,逐渐深入形成骨 髓炎等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得了脚气绝不可轻视,一定要认真治疗。
要彻底治愈脚气需注意避免以下5个常见误区
不少有脚气的患者都像王先生,脚痒了就自己擦点药,用药几天症状消失便停药,结果过不了多久就又会复发。专家表示,导致脚气久治不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在脚气的认知、治疗等方面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不痒,就是脚气治好了
很多脚气患者治疗脚气的行为是在“止痒”,而非治脚气。患者一般是有了症状就用药,症状缓解便停药,没有完成说明书规定的治疗脚气的疗程。事实 上除了瘙痒,真菌还能引起红肿、发热、脱皮等多种皮肤炎性反应症状。一般在用药2~3天后,真菌得到抑制,生长繁殖速度变慢,炎性症状就会得到缓解,但是 并不代表皮肤内的真菌被彻底清除。至于用到的抗真菌药物,也必须严格按照疗程使用,才能够起到“杀菌治脚气”的效果。
误区二:错用外用药
因为痒是脚气最难忍受的症状,所以很多脚气患者会使用一切可以止痒的药物来治疗脚气,最常见的一类药物就是用来治疗皮炎和湿疹的激素类外用药。 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脚气,只能暂时缓解脚气因真菌生长引起的瘙痒、红肿等皮肤炎性症状。激素类药对真菌无杀伤作用,相反的,如果长期使用激素治疗脚气,其成 分会滋养真菌生长,使真菌感染引起的皮损越来越严重。长期使用会导致脚气症状反复发作,严重降低皮肤局部的免疫力,甚至会引起深层的皮肤真菌感染等更严重 的病症,加大疾病治疗的难度。
误区三:泡脚剂能治疗脚气
治疗脚气不能单独使用泡脚剂,并且不是所有的脚气类型都能使用。对于“角化过度型”脚气, 脚上皮肤又厚又硬的,可以先用泡脚剂去除角化的皮肤,再用抗真菌药物杀灭皮肤深层的真菌。因为泡脚剂刺激性大,水疱型或趾间糜烂型的脚气,如果皮肤正在糜 烂破溃状态,用泡脚剂很容易造成皮肤损伤、感染。
误区四:只治脚气,不顾甲癣
部分脚气患者,很有可能同时患甲癣,即俗称的“灰指(趾)甲”。同时患了脚气和甲癣的人,由于某些原因,如经济不允许或认识上不到位,往往只治 脚气,对甲癣不管不顾。这种“顾此失彼”的治疗方法,实不可取。患了甲癣的指(趾)甲相当于一个“种子库”,即使治好了脚气,甲癣这个“种子库”仍会随时 将真菌重新“播种”到足部皮肤上,因此,只治脚气而不管甲癣,是没法彻底治愈脚气的。
误区五:家庭成员不同时治疗
一个人治愈了,但其他家庭成员没治愈,仍然共用毛巾、拖鞋等,导致家庭成员间交叉感染,反复发作。尤其是家庭成员中有两人以上患脚气的,最好同时进行治疗。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口服药、外用药物联合使用,这样才能有效地彻底地杀灭真菌。
按摩虽好但是要小心误区
误区一:力度越大越好?
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按摩保健的误区,认为按摩时有疼痛感才说明达到了效果,甚至专门找手劲大、手法重的按摩师按摩,即使在按摩时出现刺痛或疼痛到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也认为这是正常的。其实按摩并不是越重越好,而是需要恰当的力度。按摩手法和力度得当即可达到适度刺激的作用,用力过大非但对治疗无意义,反而容易形成皮下瘀血和肌肉损伤,甚至还会引起骨折和内脏损伤等。
误区二:按摩时间和次数要多?
“按摩不是越久越好,应根据机体的神经特点和经络忍耐度而进行,不可按得太久。”因为肌体对任何刺激都有一定的耐受度,刺激过度往往适得其反,容易损伤关节、韧带和软组织。“过度按摩还会造成神经紧张或神经抑制,削弱人体本身的活力和抵抗力。”
按摩次数也并非越多越好也是人们存在的按摩保健的误区之一,其实神经在过量的反复刺激下容易产生疲劳,使经络调节能力减弱,而且对身体进行过度频繁的刺激会使其敏感度下降,肌体容易产生耐受性,影响治疗和保健效果。如果是作为治疗,可以每日或者隔日进行1次;如果是作为保健,则可以每周1次,或者每2~3周1次。
误区三:足底可以随意按?
人的一只脚上就有60多个反射区,人体的主要器官,如心、肝、肾、胃、脾,以及眼睛、耳朵、鼻子等,在脚上都有相应的反射区,如果是手法、力度都适当的按摩,可以通过刺激反射区来缓解身体对应器官的不适,但若按摩手法不当,则会影响这些器官的健康。所以足底可以随意按这种按摩保健的误区是不可信的。
如果不注意按摩保健的误区,反而轻会伤害皮肤、软组织,重会伤到神经、骨骼,甚至导致瘫痪或死亡。
足底按摩三大误区
误区一:力道越大越好
很多人觉得,足疗推拿越重越好,常常在足疗推拿的时候,让按摩师傅按重一点,殊不知,按摩过重,会得不偿失。
适度的足底推拿可以延年益寿,对身体健康有益,但凡事要适度,过犹不及。足疗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是泡脚,即足浴,然后才是足底按摩。足底按摩在足疗过程中所占的时间是最多的,也是最有效的。其中,力度的大小是取得疗效的重要因素,力度过小则无效果,反之则无法忍受。对于足底按摩力度的拿捏,还是以舒服为好。身体健康的人,忍痛力比较强,很虚弱的人忍痛力就很弱。所以,像忍痛力弱的人,应该照身体能承受的范围适度、均匀用力。所谓适度,是指以被按摩处有酸痛感,即“得气”为原则。而所谓均匀,是指按摩力量要渐渐渗入,缓缓抬起,并有一定的节奏,不可忽快忽慢,时轻时重。
误区二:足疗人人适合
足部按摩治疗是一种非药物疗法,是通过对足部各个反射区的刺激,使得体内的生理机能得到调整,起到提高自身免疫功能,防病、治疗的保健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足疗推拿。
女性在月经期间,最好不要按摩,有出血倾向的人,在进行足底按摩时,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在按摩时应避开骨骼突起处及皮下组织较少的反射区,以免挤伤骨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另外,患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孕妇等人群最好不要进行足疗推拿,以防发生意外,尤其是孕妇,如果按摩不当,可能会导致流产。
此外还要注意,在饭后1小时内,最好不要做足疗。按摩后半小时,应饮用300~500毫升温开水。按摩时,不要让腿部直接受风,按摩后,也不要马上用冷水洗脚。
误区三:自己也能做
为了方便卫生,许多人会选择在家做足疗,或者用足浴盆按摩。但是,足疗推拿不是一般地抚摸,只有对相应反射区用一定力度按摩才能达到效果,专业人士才能找准穴位,所以还是不建议在家进行足疗推拿。
若想在家足疗养生,不如简单买个木桶,睡前泡泡脚。可以选择面积大、高且深的木桶,这样泡脚的时候能使小腿完全浸泡在水中,较为舒适。如果每天坚持泡脚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能消除疲劳、改善睡眠,此外,还有养生美容、养脑护脑、活血通络等一系列保健作用。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阳台的地上铺一些鹅卵石,经常光脚在上面走走,也可以起到类似足疗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有不少人喜欢使用足浴盆进行足疗,但是这些足浴盆通常水流的速度不足,刺激的面积较大,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还有就是足浴盆的用料比较复杂,若添加药材很有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健康。
扁平足脚痛该怎么办好
妈妈给宝宝买鞋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鞋帮、鞋面越软越好 由于儿童骨骼、关节、韧带正处于发育时期,平衡稳定能力不强,鞋后帮如果太柔软,脚在鞋中得不到相应的支撑,会使脚左右摇摆,容易引起踝关节及韧带的损伤,还可能养成不良的走路姿势。因此,童鞋的后帮应硬挺、包脚,以减少脚在鞋内的活动空间。
童鞋的鞋面(尤其是头部)如果太软,会难以抵抗硬物对脚趾的冲撞,加上宝宝走路有用脚踢东西玩的习惯,过软的鞋面既不结实,又不安全。不过,脚背处的鞋面还是要柔软些,以利于脚部的弯折。
误区二:鞋底的弯曲度越大越好 童鞋鞋底要有适当的厚度和软硬度,但过软的鞋底不能支撑脚掌,易使宝宝产生疲劳感。其实,鞋的舒适感除了来自合适的软硬度外,还取决于的鞋底的弯折部位,很多童鞋的弯折部位在鞋的中部,即脚的腰窝处,这样容易伤害宝宝比较娇弱的足弓。科学的弯折部位应位于脚前掌的跖趾关节处,这样才与行走时脚的弯折部位相符。
误区三:厚底鞋舒适防震 在行走时,鞋随着脚部的运动需不断地弯曲,鞋底越厚,弯曲就越费力,尤其对于爱跑爱跳的宝宝来说,厚底鞋更容易引起脚的疲劳,并进而影响到膝关节及腰部的健康。
另外,厚底鞋为了表现曲线美,往往加大后跟的高度,这会令整个脚部前冲,破坏脚的受力平衡,长期如此会影响宝宝脚部的关节结构,甚至导致脊椎生理曲线变形,严重者将使大脑、心脏、腹腔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因此,儿童鞋适宜的鞋底厚度应为5毫米至10毫米,鞋跟高度应在6毫米至15毫米之间。
误区四:有弓型鞋垫的鞋保健舒适 许多童鞋在鞋垫的脚心部位装有一块凸起的软垫,妈妈们一般认为它能托起足弓,令宝宝感觉舒适,并具有保健作用。其实,这种鞋比较适合成人穿着,对于儿童来说,它却缩小了足弓的伸展空间,使正处于发育期的足弓肌肉得不到必要的锻炼,长此以往可能会令宝宝变成扁平足。
2.什么人不适合泡脚?
1、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因为中药浴足可能会刺激到妇女的性腺反射区,从而影响妇女及胎儿的健康。
2、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如咯血、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等,在进行足底按摩时,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
3、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很不稳定,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化。
4、婴幼儿没必要泡脚。小孩是“纯阳之体”,本身就容易发热,爱上火。如果再用较热的水泡脚、发汗,会热上加热。特别是婴幼儿,对温度的感觉和大人不一样,大人觉得水温稍热,对孩子来说已经是很烫了。但他们又不太会表达,所以很容易烫伤柔嫩的皮肤。从这个角度说,也不建议用热水泡脚。
5、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等,因为可能会贻误治疗最佳时机。又譬如头晕、咳嗽、气喘、头晕等,这些人群如果用热水泡脚就会因为泡脚所带来的血循环而出现病情加剧的情况。
6、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
7、阴虚、体制虚弱的人,因为这类群体的体制所致,他们用热水泡脚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流汗和头晕的现象。
9、饭前后1小时内进行足浴的人。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即饭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10、足部有外伤、水疱、疥疮、发炎、化脓、溃疡、水肿及较重的静脉曲张的患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泡脚可以治疗疾病,其中脚气就可以通过泡脚来治疗,不过那是针对足部皮肤没有受损的脚气患者,如果脚气病严重,足部皮肤严重破损,那么就不应该泡脚了,不然容易感染伤口。
崴脚非小事这5个误区千万要避免
崴脚很常见 认知误区需纠偏
崴脚,一般是指踝关节扭伤。在运动中崴脚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早期处理不当或不注意制动,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将留下踝关节不稳定等后遗症。要正确处理踝关节扭伤,首先就要纠正几个常见的认知误区。
误区一:因为能够活动,所以不可能骨折
有的人在发生踝关节扭伤后,如果没有剧烈疼痛,便继续行走。其实,这种做法很不恰当。
当发生踝关节扭伤时,即使没有骨折,也会有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甚至出现韧带的断裂。事实上,有时即使有骨折,你也可以行走。例如,较常见的内外踝的撕脱骨折,和一些当时没有移位的骨折,都容易被忽视。由于上述这种想法的存在,使很多损伤得不到及时救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有些患者还因最初的治疗不恰当而耽误病情,给后来的治疗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甚至留下残疾。
误区二:脚踝扭伤,没必要到医院检查治疗
踝关节一旦发生扭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要认为当时没什么事,等到几周甚至一个月后肿胀、疼痛症状仍没有好转才去看医生,若此时拍X线片发现骨折对位不好、关节不稳以及韧带损伤,使骨折和韧带损伤失去最佳治疗时期,已经很难再对骨折进行完全解剖复位。脚踝扭伤后正确的做法是,及时请专科医生检查诊治。
误区三:用姜和酒推擦扭伤的脚踝脚踝、手腕等部位
扭伤时,民间的一些方法是用手掌去按摩,或用姜和酒去推擦。这些方法都会促使受伤软组织的血管扩张,使血流加快和渗出增加,加剧局部肿胀和疼痛。如果发生扭伤,应该抬高及固定损伤部位,使用冰袋或冷敷法,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同时,应该尽快找专业医师诊治,必要时拍摄X线片或CT及MRI(核磁共振),查看关节是否有骨折脱位或韧带撕裂断裂的情况。
误区四:脚踝部外伤,应立即热敷
当发生脚踝扭伤时,不要立即给予热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局部血管扩张,导致局部软组织肿胀加重,使神经受压,产生更大的痛感,有的还会出现局部水泡。
一旦有外伤,应立即给予冷敷(最好是冰块加水),可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受伤表面,对防止局部组织过度肿胀和减轻疼痛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没有冰块的情况下,可以买些冷饮敷于伤处,同时尽快就医。
误区五:用柔软的绷带包裹扭伤的踝关节
当脚踝扭伤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局部的保护制动,其方法包括弹力绷带、石膏或支具固定,主要是对受伤的软组织韧带加以保护,以利于愈合修复。其道理如同我们的皮肤划破了需要缝合以促其愈合一样,在伤口拆线前尽量不去刺激伤口,否则影响愈合。因此一旦发生脚踝扭伤,应该行脚踝部的可靠固定制动,局部固定能起到保护关节、促进软组织修复的作用。
护理宝宝发烧需谨记4大误区
宝宝发烧误误区1:烧退病愈
涛涛因高烧、咳嗽而被医生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收住入院。打了3天点滴,涛涛没有再发烧,咳嗽明显减轻,涛涛妈认为孩子已不发烧了,疾病应该基本痊愈,嚷着要出院。尽管医生一再解释孩子的病并没有好,但她仍然带着涛涛出院了。没想到出院后第二天,涛涛就再次发烧,咳嗽更加重了。
医生的话:在生活中误以为烧退了病就好了的家长大有人在,往往导致孩子再次发烧或原有疾病加重而延误治疗。发烧只是某种疾病表现出来的一个单一症状,烧退只表明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机制恢复正常,并不等于疾病痊愈。只有祛除病因,从根本上纠正疾病的发病基础,才意味着疾病治愈。
宝宝发烧误区之发烧是病
宝宝发烧误误区2:发烧就是病
乐乐妈给乐乐喂完奶,发现乐乐面色红润,一摸脑门似乎发烫了,赶紧拿来体温表一量――37.5℃!连忙翻出家中的小儿感冒冲剂,准备冲给乐乐喝。恰好这时,乐乐当护士的小姨过来探望,及时阻止了她。小姨说乐乐发烧只是暂时的,是由于穿得过多,加上吃奶用力导致的。经过松解衣被、温水擦脸,乐乐的体温很快恢复了正常。
医生的话:孩子患病容易发烧,但发烧未必就是有病,因为孩子体温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吃奶、运动、哭闹、穿得过多等原因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达37.5℃,偶而达38℃,尤其是新生儿或婴儿更容易受以上条件影响。另外,测体温的方法和时间也影响所测体温的真实数值,如腋表、口表、肛表所测数值依次相差约0.5℃,即腋表最低、肛表最高。测腋温的时间应以10分钟为佳。因此,孩子体温暂时升高,只要全身情况良好,又无自觉症状,可认为正常。但当孩子体温高于38.5℃时,则应引起重视。
小编点评:发烧不是病,宝宝的体温比平时略高一点妈妈也不必过度担心。宝宝由于吸奶或者运动后,体温升高是正常的。但是,当宝宝真的发烧时,妈妈也需要谨记,并不烧退了就万事大吉了。宝宝发烧之后可能还要一些后遗症,比如宝宝咳嗽等,因此,妈妈们要小心护理发烧宝宝。但有一点一定错不了,那就是随时让宝宝喝水。
宝宝发烧误误区3:用肉汤补充营养
豆豆感冒、发烧好几天了,一直在打点滴。豆豆妈看着豆豆日渐消瘦的面庞,心疼极了,特地去菜场买了些新鲜的猪肉回来煲了汤。豆豆尽管不愿吃,但还是在妈妈的软硬兼施下喝了一大碗。夜里,豆豆又发起了高烧,上呕下泻,哭闹不安。
医生的话:高烧也可以使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氧消耗量增加,因此注意给孩子补充营养是对的。但是通过给孩子喝肉汤的方法补充营养的做法却是错误的。因为高烧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此时吃油腻的食物,不仅不能吸收,反而会引起呕吐或腹泻,加重身体的缺水。这时应给孩子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稀粥、菜汤、果汁、鸡蛋羹等。另外,还要给孩子充足的水喝,最好是盐水。这样做一方面可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另一方面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宝宝发烧误区 发烧不能洗澡
宝宝发烧误区4:洗澡会让孩子着凉
男孩冬冬白天有点发烧,医生说是感冒,开了一些药。服药后冬冬的烧基本退了。可是到了晚上,冬冬又发烧了,38.5℃,服药又不见效。冬冬妈赶紧给医生打电话。医生详细询问了冬冬的情况,基本确定没有其他疾病,建议冬冬妈给孩子用温水洗一次澡。可冬冬妈死活不干,说那样会让孩子着凉,病上加病。
医生的话:给孩子用温水洗澡,实际上也是一种降温措施,医学上称为物理降温。类似的做法还有用湿毛巾敷头、枕冰袋、用酒精擦身等,目的是利用水的导热作用,或冰溶化及酒精蒸发时的吸热作用来降低体温。此外,洗澡还可以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具体做法是,用低于体温2℃的温水浸泡20分钟,每天2~3次。只要不是在室温很低的房间内,洗澡后及时擦干,避免风吹,是不会着凉的。
足疗的误区
误区一:做足疗任何时候都行
足疗最好在饭后1小时进行,按摩后半小时内应喝300至500毫升温开水,不应喝茶、酒或其他饮料。因为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饭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误区二:足疗人人适合
足疗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养生方式,是通过对脚底反射区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病痛的效果。虽然如此,足疗也是有很多误区的,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足疗。
女性在月经期间,最好不要按摩,有出血倾向的人,在进行足底按摩时,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
在按摩时应避开骨骼突起处及皮下组织较少的反射区,以免挤伤骨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另外,患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孕妇等人群最好不要进行足疗推拿,以防发生意外,尤其是孕妇,如果按摩不当,可能会导致流产。
误区三:足疗按摩时间越长越好
其实,人的机体对任何刺激都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过量之后往往适得其反。一般双脚按摩时间控制在四五十分钟左右。如果时间太长,人体的关节、韧带、软组织容易受到损伤。另外,进行足疗的次数也并非越多越好,通常以保健为目的的足疗每周一两次即可。
误区四:足疗按摩力道越大越好
很多人觉得,足疗推拿越重越好,常常在足疗推拿的时候,让按摩师傅按重一点,殊不知,按摩过重,会得不偿失。
适度的足底推拿可以延年益寿,对身体健康有益,但凡事要适度,过犹不及。足疗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是泡脚,即足浴,然后才是足底按摩。
足底按摩在足疗过程中所占的时间是最多的,也是最有效的。其中,力度的大小是取得疗效的重要因素,力度过小则无效果,反之则无法忍受。
足底按摩要根据不同的人来用不同的力气,不能随便怎么用力。所以,像忍痛力弱的人,应该照身体能承受的范围适度、均匀用力。所谓适度,是指以被按摩处有酸痛感,即“得气”为原则。而所谓均匀,是指按摩力量要渐渐渗入,缓缓抬起,并有一定的节奏,不可忽快忽慢,时轻时重。
误区五:自己也能做
为了方便卫生,许多人会选择在家做足疗,或者用足浴盆按摩。足疗只有通过一定的力道才会有效果,而且按摩的地方不准确也是不会有效果的,所以说还是需要专业的人来做。
若想在家足疗养生,不如简单买个木桶,睡前泡泡脚。可以选择面积大、高且深的木桶,这样泡脚的时候能使小腿完全浸泡在水中,较为舒适。
在按摩时应避开骨骼突起处及皮下组织较少的反射区,以免挤伤骨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另外,患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孕妇等人群最好不要进行足疗推拿,以防发生意外,尤其是孕妇,如果按摩不当,可能会导致流产。
误区六:每周十分钟足以保健康
这种观点或类似的说法虽然很普遍,但不正确,要记住:健康路上无捷径,要想获取健康,就需要坚持锻炼,这是惟一正确途径。
通常足疗的锻炼标准是每周锻炼3-5次,每次进行20至30分钟为宜。不过,坚持是关键。如果你有一两天没能锻炼,也没什么关系。不要试图通过加倍运动来弥补,这样做肌体很容易受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