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不随意运动型和共济失调型脑瘫
如何区分不随意运动型和共济失调型脑瘫
了解不随意运动型和共济失调型脑瘫症状的不同点,便于进行准确诊断。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本病以不随意动作增多为主要症状,常表现为手足徐动、肢体不自主震颤、舞蹈样动作等。这些行为在有意识动作时出现,安静状态时消失。如患者想把食物送到嘴里时,头却转到相反方向;异常姿势为本病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头部偏离正中位而扭向一侧、四肢姿势不对称,如仰卧过度伸展姿势等;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运动障碍,可表现为四肢瘫痪(上肢较下肢明显)、关节变形及肌肉萎缩,如脊柱侧弯、肘关节屈曲挛缩等;语言障碍,常表现为发音不清、语句不连贯、拉长声音说话等。共济失调型脑瘫 平衡功能障碍为本病常见症状之一,患者难以维持身体平衡,可表现为站立不稳而易跌倒、站立时足尖翘起等;不自主震颤为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之一,患者肢体出现不自主颤抖,尤以固定于某一姿势时明显,如站立时双腿会不停抖动、拿东西时手不停颤抖等。眼球震颤明显,以节律性的水平往返摆动常见。运动不协调、运动发育迟缓、吞咽困难、智力低下等,也为本病症状。
脑瘫的临床症状类型
1.痉挛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60%~70%。主要以锥体系受损为主,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脑瘫患者的上肢常表现为屈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呈紧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于掌心中。下肢大腿内收肌张力增高,大腿外展困难,踝关节趾屈。坐位时双下肢向前伸直困难,站立时足尖着地,行走时呈剪刀腿。腱反射亢进或活跃,踝阵挛常呈阳性,2岁以后巴氏征仍阳性。
2.不随意运动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脑瘫患者的不随意运动增多,表现为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肌张力不全、震颤等;紧张时不自主运动增加,安静时减少,入睡后消失。
3.共济失调型主要以小脑受损为主,表现为步态不稳、摇晃,走路时两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有意向性震颤,肌张力低下,腱反射不亢进。
4.肌张力低下型往往是其他类型的过渡形式,脑瘫患者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自主运动很少,关节活动范围增大,肢体瘫痪松软。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有哪些
1、小儿脑瘫之痉挛型:典型痉挛型四肢瘫患者表现为双上肢屈曲、内收内旋、屈腕手握拳。双髋关节内收内旋,屈曲不充分,坐位双下肢伸直、尖足、骨盆后倾,常取盘坐为姿势,立位表现为头前倾下颌突出,颈椎前凸。
2、小儿脑瘫之手足徐动型:(1)、紧张性手足徐动型:临床表现为既有手足徐动型特点又有痉挛型表现,呈现持续紧张状态,肌张力波动减少,不随意运动相对不明显。(2)、非紧张性手足徐动型:临床表现为不随意运动,肌紧张轻。多在随意运动明显,安静时肌紧张完全正常,活动时肌张力明显增强,来回变化。
3、小儿脑瘫之强直型脑瘫最大特点是均匀双向的被动运动抵抗,缓慢运动时抵抗更明显,膝反射正常或减弱,无踝阵挛及不随意运动.
4、小儿脑瘫之肌张力低下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抗重力肌最明显。
5、小儿脑瘫之共济失调型:表现为:⑴、运动发育落后,动作笨拙不协调。坐位时双下肢屈曲、外展、支持面扩大。⑵、有意向性震颤及眼球震颤,追视抓物困难。讲话难,发音不佳。⑶、肌张力低下,腱反身正常。⑷、平衡功能障碍,立位时重心在足跟,向前弯腰,躯干前后摇摆,东倒西歪,加宽足距,两手不自然摆动。
6、震小儿脑瘫之颤型多为锥体外系与小脑损伤引起,单纯震颤少见,多与其他型混合。⑴、静止性震颤:为粗大的节律性震颤,每秒钟3-5次,运动时停止。多见于上肢及手部,屈曲、伸展交替。⑵、动作性震颤:多由小脑损伤引起,表现为随意运动时出现,运动停止后消失.
小儿脑瘫的几大分类
一、手足徐动型脑瘫:由于全身肌张力不断地变化,所以不断出现肢体及周身无目的、不自主地抽动或慢慢地徐动,动作迅速而多变,当情绪变化时抽动或徐动更加严重,只有入睡时才停止。多数手足徐动型的孩子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头部位置和手、足位置,因此整体的运动和平衡能力较差。
二、弛缓型脑瘫:弛缓型通常是一个过渡阶段,多见于婴幼儿。一般地说,弛缓型可延续到2~3岁,如果给予患儿足够的刺激,孩子的肌张力会逐渐提高。这类孩子大部分会发展成为手足徐运型,另一部分则发展成痉挛型。
三、共济失调型脑瘫:这类患儿由于运动感觉和平衡感觉的障碍造成不协调性运动。通常还伴有触觉和深部感觉异常。这类患儿还可有测距能力低下,定向力低下,意向性震颤,智能常低下等。
四、痉挛型脑瘫:最为常见,占全部脑瘫病人的60%~70%。有的以屈曲为主,有的以伸展为主,有的则以挛缩为主。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力降低、反射亢进。
五、混合型脑瘫:许多脑瘫患儿的表现为多种类型的混合,如:痉挛型儿童伴有手足徐运或失调型的特点等。
脑瘫患儿不一定都表现为智力低下
脑瘫并不是什么绝症,其实脑瘫是可以治疗的只要我们治疗的早是可能让孩子恢复正常的,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脑瘫是指出生前后一个月内由各种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表现为孩子不会坐立行走或行动失衡无力。资料显示,脑瘫的发病率约为1.2~2.5 %。脑瘫儿童不仅给家庭带来心理痛苦和经济压力,更给孩子的人生蒙上了阴影。
脑瘫的病变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各异,主要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其他类型等。脑瘫患儿不一定就智力低下,常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与姿势异常,主要病因有早产、缺氧窒息、黄疸、中毒、产伤、新生儿外伤等。
脑瘫可分为以下5种临床类型:
1. 痉挛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60%~70%。主要以锥体系受损为主,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上肢常表现为屈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呈紧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于掌心中。下肢大腿内收肌张力增高,大腿外展困难,踝关节趾屈。坐位时双下肢向前伸直困难,站立时足尖着地,行走时呈剪刀腿。腱反射亢进或活跃,踝阵挛常呈阳性,2岁以后巴氏征仍阳性。
2.不随意运动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不随意运动增多,表现为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肌张力不全、震颤等;紧张时不自主运动增加,安静时减少,入睡后消失。单纯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腱反射不亢进,不表现为巴氏征阳性,肌张力呈齿轮状增高。
3.共济失调型主要以小脑受损为主,表现为步态不稳、摇晃,走路时两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有意向性震颤,肌张力低下,腱反射不亢进。
4.肌张力低下型往往是其他类型的过渡形式,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自主运动很少,关节活动范围增大,肢体瘫痪松软。
5.混合型是指以上某几种类型同时存在一个患儿身上,称为混合型。痉挛型与不随意运动型常同时存在。
每个脑瘫儿的症状都不同。轻度脑瘫的孩子,正常坐立行走都没问题,而中度或重度脑瘫的孩子,主要表现为肢体不灵活,严重的即便是靠助行器都无法行走。但即使是重度脑瘫也不该放弃恢复运动能力的希望,及早开始系统的康复治疗,就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脑瘫不同发病时期的原因是
脑性瘫痪的症状在婴儿期表现,常以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落后为主诉。虽然患儿的脑损害或者脑发育异常是非进展性的,随着脑损伤的修复和发育过程,其临床表现常有改变。如严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婴儿早期常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转变为肌张力增高。
平衡功能障碍需婴儿发育到坐甚至站立时才能表现出来。关节挛缩和脊柱畸形等继发改变也是逐渐发展出来的。可以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感觉障碍、行为障碍等。这些伴随疾病有时也可能成为脑瘫儿童的主要残疾。
临床上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等,并根据受累的肢体分布,分为单瘫、偏瘫、双瘫、三肢瘫和四肢瘫等类型。
孩子得了小儿脑瘫会出现哪些症状
小儿脑瘫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开始1—6个月为第一阶段,小儿脑瘫患儿常表现为肌肉无力,抬头困难,坐不住,手指及大腿等各关节都过度背届,当然也站不稳。
半年到两年为第二阶段,小儿脑瘫患儿肌肉张力不稳定,关节活动开始有阻力。有时像折刀感。最后阶段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痉挛。如果患儿在小儿脑瘫早期就明确诊断,应该尽早开始运动训练,因痉挛和畸形尚未发生,此时必须让小儿脑瘫患儿一直保持关节的充分活动,活动范围要达到正常的极限。同时,两岁以内的孩子脑细胞分化尚未完全,有很大的可塑性。此时加强运动训练,是预防恶化、恢复功能的有利时机。
因为小儿脑瘫的发病机制各不相同,临床上常表现为不同脑区受累的特征。根据相应的临床特点,脑瘫可分为共济失调型、痉挛型、手足徐动型等多种类型。共济失调型小儿脑瘫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小脑病变体征,常见眼球震颤,辨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及意向性震颤等。痉挛型小儿脑瘫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折刀样”增高,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内收肌群尤为显著。小儿脑瘫患儿双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肠肌收缩而致跟腱挛缩。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常常表现为四肢、头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虫样”不自主运动。紧张、兴奋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多动消失。
小儿脑瘫的症状有哪些
1、语言障碍:脑瘫患儿的语言缺陷与出生前后大脑受损和受损后继发大脑发育迟缓密切相关,也可因听力缺陷等因素引起。据报道,约1/3至2/3患儿有不同程度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困难、构音不清,不能正确表达,有的患儿完全失语。手足徐动型和共济失调型患儿常伴语言障碍;痉挛型四肢瘫、双侧脑瘫患儿也常伴语言障碍。
2、癫痫发作:脑瘫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异甚大,至少有1/4-1/3或1/4以上的患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癫痫发作,以痉挛型四肢瘫、偏瘫、单肢瘫和伴有智能低下者更为多见,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患儿则很少见。
3、情绪、行为障碍:多数脑瘫患儿有情绪或行为异常,此与大脑功能受损有关。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大脑的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回)受损时,可引起患儿情绪异常。患儿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脾气古怪、情感脆弱、易于激动,有的有明朗感、快活感、情绪不稳定等。这些症状以手足徐动型患儿较为常见。
4、智力低下:约有2/3以上患儿智力落后,其中约50%患儿有轻度至中度智力低下,给25%为重度智力低下。痉挛型四肢型脑瘫及强直型脑瘫者智力常更差,手足徐动型患儿智力严重低下者极少。
何谓宝宝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
小儿脑瘫疾病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出生1个月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有时又称为获得性脑瘫,约占小儿脑性瘫痪的10%。脑性瘫痪的发病率约为1.2-2.5 ‰(每千活产儿)。
另外,临床上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等,并根据受累的肢体分布,分为单瘫、偏瘫、双瘫、三肢瘫和四肢瘫等类型。以下介绍常见的几种特殊的临床综合征。
虽然小儿脑瘫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但是在面对这种疾病的时候还是应该及时进行治疗,这样才不会耽误治疗时间,以免出现病情恶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