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类小游戏不适合小宝宝玩
5类小游戏不适合小宝宝玩
宝宝不适合玩的五种游戏:捏鼻子
有些人见宝宝鼻子长得扁些,或想逗宝宝笑,常用手捏宝宝鼻子。
危害性:这么做不利于宝宝健康,因为宝宝的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外力作用会引起损伤或出血,甚至并发感染。宝宝的耳咽管较粗、短、直,位置又比成人低,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如果成人手上粘有感冒病毒,这样捏鼻子最容易使宝宝染上病毒性感冒。
宝宝不适合玩的五种游戏:坐飞机
坐飞机是指大人一手抓住宝宝的脖颈,一手抓住宝宝的脚腕,用力往上一抛,飞快地转圈圈。也有人用手托住宝宝的屁股,往上高抛。宝宝往往因为新鲜、刺激,被这样的游戏逗得哈哈大笑。
危害性:这两种逗乐方式不仅容易使宝宝跌伤,而且还会造成“摇晃综合征”,导致脑瘫的危险。因为宝宝的脑组织及脑血管比成人脆弱娇嫩,把宝宝向上抛和自由落下,两者均可产生速度差,它类似飞机起降或坐过山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加速度会使宝宝的颅骨与脆弱的脑组织相互发生碰撞,导致脑震荡,脑挫裂伤,重者发生生命危险。
宝宝不适合玩的五种游戏:拔萝卜
大人双手托住宝宝的下巴往上提,逗得宝宝哈哈大笑,所谓“拔萝卜”。
危害性:这种玩法最容易扭伤宝宝的脖颈,损伤脊椎骨。轻者疼痛不止,重者会导致瘫痪。电视剧《大宅门》里就出现过这样逗嬉宝宝而发生的悲剧
找“小鸡鸡”
有些大人喜欢逗宝宝找自己的“小鸡鸡”,或者用手捏摸宝宝的“小鸡鸡”。
危害性:宝宝的生殖器和尿道黏膜比较娇嫩,容易损伤。这种逗乐还会助长宝宝成人以后出现手淫的坏习惯。此外,大人手上沾染的病菌也会乘机侵入,势必造成感染,报纸上就曾有因逗弄宝宝生殖器,造成宝宝患性病的报道。
上面五种都是非常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的游戏,希望看到的朋友以后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一定不要玩上面说的五种游戏了。
亲子游戏需要注意的问题
现如今,亲子游戏的好处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所以很多父母都开始注重这种既可以和孩子交流又可以提高孩子能力的游戏。但是,错误的亲子游戏方式同样会带给孩子很多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在和孩子玩儿亲子游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错误1:以父母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
亲子游戏是宝贝学习的很好的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很好的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行为,人为干涉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纠正法:父母应让宝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当宝贝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对宝贝加以正确的引导。
错误2:急切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十分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切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们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
纠正法: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让宝贝在游戏中通过模仿与创造性地积极参与,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处理事情。
错误3: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游戏也会引起宝贝的强烈兴趣,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并喜欢用玩具作为道具来延伸他们的游戏。
纠正法: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也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错误4:总是剥夺宝贝独自游戏的权利
在有些时候,宝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的宝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
纠正法: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父母要尽可能利用机会鼓励宝贝独立游戏。当宝贝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不要打扰宝贝,给他一点属于他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错误5:在宝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
亲子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父母不要因认为宝贝的游戏活动毫无意义而忽视他或限制他,而应尽量帮助他们,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
纠正法:为宝贝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游戏。当然,给宝贝提供帮助需要掌握一个度。比如,当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宝贝确实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
错误6:认为良好的游戏习惯无关紧要
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十分有效的途径。
纠正法:比如,玩具玩完了让宝贝自己收拾好,并物归原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没完没了地让宝贝玩,更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亲子游戏的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所了解。相信大家在以后的亲子游戏时都会注意。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会有个美好的未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让孩子小手更灵活的趣味游戏
游戏1:开心玩偶(适合8个月以上的宝贝)
推荐理由:
和宝贝玩这个游戏,可以帮助他提高以下技能——
1.有利于发展宝贝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
2.帮助宝贝发展手指灵活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如果在游戏时配以儿歌活动或者讲述一些相关的故事,还可以发展宝贝的语言能力;
4.帮助宝贝发展想象力。
游戏方法:
将旧手套或者旧衣服改装一下,变成一顶可以套在手掌或者手指上的小帽子,在上面画上宝贝喜欢的小脸谱和宝贝游戏——
1.妈咪和宝贝一人一个玩偶,套在手上或者手指上,靠手指和手腕前后左右的摆动,使玩偶活起来。
2.一边游戏,一边随机编一些歌谣或者利用宝贝熟悉的故事,与宝贝共同创造一个奇幻的小人国的世界。
3.根据宝贝的兴趣,可以编一些和宝贝生活紧密相关的故事,通过手指来辅助讲述故事。
贴心提示:
比较小的宝贝,控制小手的能力还比较弱,妈咪可以给他制作比较大的玩偶,让他套在手掌上玩。对于比较大的宝贝,除了给他准备大玩偶之外,还可以给他准备一些指偶,充分训练他小手指的活动能力。
游戏2:小小演奏家(适合1岁以上的宝贝)
推荐理由:
1岁之后,宝贝对敲敲打打的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管什么东西拿到手,都会试着去敲一敲,打一打,通过这种方式来探索事物的奥秘。同时,敲敲打打也是培养宝贝音乐节奏感非常好的方式之一,还可以提高宝贝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
游戏方法:
将喝剩下的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易拉罐、饮料瓶收集起来当成小鼓,也可以用金属制的小盆当鼓,用筷子当鼓槌——
1.妈咪敲几下“小鼓”,然后让宝贝模仿,或者反过来,宝贝敲几下“小鼓”,妈咪再模仿。培养宝贝敲“小鼓”的兴趣。
2.妈咪敲几下,宝贝也必须敲几下,反过来,宝贝敲几下,妈咪也必须敲几下,谁模仿错了就刮谁的鼻子。
3.妈咪敲一个节奏,让宝贝模仿,此后不时变化节奏,让宝贝模仿。
贴心提示:
妈咪一定要根据宝贝年龄的大小以及认知能力来调整游戏内容,如果宝贝很快就能准确地模仿敲击的点数和节奏,可以增加难度,逐渐培养宝贝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
游戏是提高宝宝玩商的主要途径
玩商的重要性
宝宝应该有自己玩耍的方式和天地,游戏是激发宝宝潜能,提高宝宝玩商的主要途径。如:宝宝会把娃娃当成有生命的伙伴对待;会把板凳当马骑;会把折叠的纸飞机看成火箭……这些在我们成人看似幼稚可笑的事情,恰恰是宝宝创造力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宝宝玩商的发展。宝宝玩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宝宝个人玩耍和集体玩耍活动中。
个人玩耍
所谓的个人玩耍,指宝宝自己选择、自己制定规则、独自一人进行的活动。宝宝的独立玩耍可以锻炼宝宝的胆量,发展宝宝的独处能力,使之勇敢的展现自己。
如塑胶气球是学步宝宝最好的玩具;可以使宝宝自己动手动脑的解决问题,提高专注力,通过体验自己的能力而产生成就感和胜任感,培养宝宝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如宝宝会去翻看一些有图案册子或者“研究”一些象棋等棋子,可以使宝宝在玩耍中学会克服困难,锻炼意志,提高宝宝的抗挫折能力。
如用线穿一些带孔的小东西,宝宝钻钻钻游戏设置一些有趣通道和障碍物,让宝宝自己尝试通过等。
集体游戏
集体游戏可以使宝宝获得分享的快乐,培养宝宝爱与分享的精神;使宝宝在与人的交往中,发展表达和沟通能力及合作精神;还可以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在集体游戏阶段,0~3岁的宝宝游戏主要有两类,即
“平行游戏”,“模仿游戏”。
平行游戏
这是宝宝刚过渡到集体游戏时的一种常见游戏方式。宝宝看上去是在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实际上却是各玩各的,相互之间没有交流和协作。如宝宝们一起画画、搭积木、捏橡皮泥或拼图等游戏。
模仿游戏
一般出现在三岁,游戏内容大都是模仿成人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情景,例如模仿成人的做法经营商店、办医院、扫地动作、飞机飞的动作、划船的动作等,动作种类是无穷尽的,他们在模仿社会生活的游戏中不断地认识事物,探索世界,在游戏中相互交流,互相启发,知道每个人都需要遵守游戏规则。
亲子游戏需注意的问题
错误1: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十分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
纠正法:
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让宝贝在游戏中通过模仿与创造性地积极参与,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处理事情。
错误2:以父母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
游戏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行为,人为地限制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纠正法:
正确的做法是,应让宝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当宝贝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对宝贝加以引导。
错误3: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游戏也会引起宝贝的强烈兴趣,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并喜欢用玩具作为道具来延伸他们的游戏。
纠正法:
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也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错误4:认为良好的游戏习惯无关紧要
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纠正法:
比如,玩具玩完了让宝贝自己收拾好,并物归原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没完没了地让宝贝玩,更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错误5:总是剥夺宝贝独自游戏的权利
有的时候,宝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的宝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
纠正法: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父母要尽可能利用机会鼓励宝贝独立游戏。当宝贝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不要打扰宝贝,给他一点属于他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错误6:在宝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
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父母不要因认为宝贝的游戏活动毫无意义而忽视他或限制他,而应尽量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
纠正法:为宝贝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游戏。当然,给宝贝提供帮助需要掌握一个度。比如,当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宝贝确实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这样,可让宝贝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学会思考。
适合2岁宝宝的玩具
2岁以后是宝宝语言发展的加速期,这时宝宝已掌握较多的词汇,能说完整的句子,特别爱说话;喜欢看电视中的广告和动画片;颜色和图形的识别能力提高;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趋向灵活和协调。
适合25-30个月宝宝的玩具有:
形状分类器;拼图游戏;玩的面团;粘贴物;彩色书;彩色笔;手指画用具;硬纸板书;乐器;儿童三轮车。
适合31-36个月宝宝的玩具有:
画架;颜料;较复杂的书,如立体书;小篮球圈;木凳;配对游戏;磁性字母和数字;图钉板;需要自己装配的玩具;简单的卡片游戏和大型拼图;厨房设备玩具。
宝宝做什么运动长高快
一、一岁以内的宝宝——家长可以给宝宝做一些婴儿操、按摩抚触等被动运动。还可让宝宝趴在地毯或草坪上,做些抬头、翻身、爬行、按音乐节拍跳跃等运动,玩些拉拉坐起、绳拉玩具、弯腰拾物、滚球、爬着追球等游戏。
二、一岁至两岁的宝宝——可让他们进行走、跑、跳跃、上下台阶、扔球和投沙袋等运动,玩一玩捡树叶、蹲着玩沙、踢球、拉着小狗走等游戏。
三、两岁至三岁的宝宝——可做跑、跳、攀登、上下楼梯等运动,玩玩夹球跳、立定跳远、足尖走、接抛球、踩影子、金鸡独立等游戏。
四、四岁以上的宝宝——应把运动与游戏结合起来,既能增加孩子们的运动兴趣,又能增加他们的运动协调能力。比如让孩子在户外的游戏区过独木桥、跳舞、丢手绢、玩老鹰抓小鸡等。
会玩的宝宝更聪明
日常生活中,有的宝宝很淘气,玩起游戏来精灵的很,一肚子主意,有时不免有些出格的行为,让大人提心吊胆;也有的宝宝很乖,大人不让玩的就决不敢碰,安安静静,很让大人省心。这两类宝宝那一类更聪明呢?其实,凡事都不能走极端,过分淘气的宝宝容易出危险,过分安静的宝宝又缺乏勇气,聪明的父母应该教会自己的宝宝怎样玩,有目的地鼓励宝宝做一些游戏,寓教于玩,会玩的宝宝才能更聪明。
宝宝的智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先天,后天的培养更为重要。智力的五要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其它四种能力都是以思维能力为基础的。思维能力又包括分析、综合、推理、演绎、判断及抽象的能力。所谓聪明就是指宝宝的思维能力强。
宝宝在各种各样的游戏和玩耍中,都有机会培养思维能力。比如说怎样搭积木才能更形象、更美观、更稳固;拼图时怎样发现图块与图块之间的联系,怎样才能拼得又快又准;玩球的时候怎样控制自己的力量和用力方向,让球按照自己的意图做出反应;玩娃娃家游戏时怎样把游戏情节设计得合情合理;画画时怎样把事物勾画得更形象逼真等等,这些游戏除了需要宝宝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之外,都需要宝宝具有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不要小看了宝宝的玩,宝宝的玩需要父母的指导和适度参与,如果只是给宝宝买了一大堆的玩具,却不教给宝宝怎么玩,或者大人根本就没有玩过宝宝的玩具,那么你的宝宝就很难从他的玩具中得到更多的“智力营养”。也许他只会把积木杂乱无章地堆叠在一起;把球盲目地扔来扔去;别人玩娃娃家游戏时他往往充当一个破坏的角色;也根本坐不下来耐心地拼图和画画;常常一会儿也闲不住,但也不知他在忙什么,上蹿下跳,大叫大嚷,消耗他过剩的精力。这样宝宝也就很难从玩具和游戏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反而会成为一个讨人嫌的“小闹将”。久而久之,不仅对宝宝的智力发展有影响,也会影响宝宝的性格。
有人说,游戏是儿童想象和创造的天地,的确如此,特别是各种智力游戏更是训练宝宝思维的好办法,因此,父母应关注宝宝的游戏行为,鼓励并指导宝宝多做有益的游戏。但也不应忽视体育游戏,体育运动对宝宝的智力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不同年龄宝宝游戏特点
不同年龄的宝宝在游戏方式、内容上都有所不同,一般都经历了独自玩耍、两三个人一起游戏到多个宝宝集体游戏这一过程。父母可以根据宝宝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特征,有针对性地给予宝宝指导。
1岁多的宝宝多数喜欢自己一个人玩,有时尽管几个年纪相仿的宝宝在同一个花园玩,但他们往往得各玩各的,互不相干,除非别人手里的玩具吸引了他,他会上前去“抢夺”,否则宝宝之间很少会有交流。这时父母可以鼓励宝宝把自己的玩具和别的小朋友交换,这时的宝宝总是眼馋别人的东西,一般比较乐于交换玩具,这会让他感受到与人相处的乐趣,也培养宝宝的社会适应能力。
2岁以后的宝宝仍是以各自玩耍为主,但是宝宝会表现出更愿意在小朋友集中的地方玩,也表现出对别的宝宝所做游戏的兴趣。比如宝宝看到那些比他大些的小哥哥、小姐姐在玩游戏,他会专注地看,看到有趣的事也会开心地笑,但是一般不会主动地加入游戏中去。
这时宝宝一般也有了几个较为熟悉的、他能叫出名字来的小朋友,他也能根据自己的好恶和平时的接触对每个小朋友做出自己的评价,他会告诉你,他喜欢谁不喜欢谁。自己不喜欢的小朋友就不愿意和人家玩,但一般不会有争吵和冲突发生。最坏的情况就是有的宝宝爱打人,对这样的宝宝只能先躲他远一点而已。而且,这时的宝宝似乎更加“小气”,自己喜欢的玩具不肯给别人玩,而别人的玩具拿来却像自己的一样不肯还。这些都是宝宝自我意识增强的正常表现,需要父母加以积极引导。
3岁以后的宝宝多数上了幼儿园,进入了集体生活,开始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一些模仿性的角色扮演游戏。这时的宝宝往往有了一两个关系更为密切的好朋友,更愿意和好朋友一起玩。这时的宝宝喜欢玩的游戏的内容增加了,想象和模仿能力增强了,逆反心理也有所增强,听不进不同意见,在游戏中还不太会进行分工合作,喜欢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解决矛盾的办法也很简单。小朋友之间的争吵也开始出现了,一般是因为争玩具、游戏意见不和或是谁不和自己好了等等,这是宝宝社会性增强的表现,与宝宝这个年龄的思维方式有关。
4、5岁以后的宝宝逐渐开始懂事,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增强了,在和小朋友做游戏时也能够表现出协作和谦让。这时宝宝们所玩的游戏内容就更为丰富,并能够自己设计游戏步骤和情节。如果发生争执,可能会有一些宝宝出来调解,解决矛盾的方法也有所进步,是非观念在宝宝头脑中已初步形成。常常看到在玩角色游戏时,宝宝都愿意当“好人”,少有人愿意当“坏蛋”,即使当“坏蛋”也得当一个本事特别大的“坏蛋”。这时,在宝宝所玩游戏的内容上,父母应予以关注,引导宝宝玩健康向上的游戏
婴儿游戏毯
游戏垫一般采用全新纯棉及化纤织物,中间夹有一层树脂棉或者海棉,增加产品的柔软度,色彩鲜艳,图案多样,给宝宝一个有趣而又安全的活动空间;游戏垫还带有支架,支架可以取下来;带有牙胶摇铃拉铃,音乐盒等配套玩具,丰富多彩。
设计师巧妙地利用不同的布料及发声配件在游戏垫布置了多个小玩意,好让小宝宝尝试利用声音、视觉和触觉去探索他们的小天地;位置不同的玩具配件能帮助宝宝发展肢体动作,开发感官智能;垫子的摇铃、响纸等响声装置,能刺激宝宝的听神经,发展其听觉;抓握把玩小吊饰的同时,能强化婴儿手部肌肉和鼓励婴儿学习爬行;当宝宝玩累的时候,可直接躺在垫子上睡觉,柔软舒适。
游戏垫也是锻炼宝宝爬行、学步、游戏,帮助宝宝认识动物、颜色和数字的母婴产品。游戏垫轻便易携带,易清洗。很适合野外旅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