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环境哪个对孩子影响更大
遗传与环境哪个对孩子影响更大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问题人们已经探究了许多年。一个人的发展,究竟有多少受遗传决定,有多少受环境影响?尽管我们都相信这两种力量是相互作用产生影响的。但弄清楚,每种因素影响的程度仍是有价值的,因为这将影响人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比如,当家长知道智力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影响,就会注意给孩子提供有助学习的环境。当家长知道孩子活跃好动是遗传的,就容易接纳孩子的特点,可以调节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有针对性的指导孩子的行为。
1.成熟
分解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是困难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在一生当中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变化似乎是由环境促成,另一些则是由基因所设定的。比如,爬、走、跑是在特定年龄阶段按固定顺序发展的。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谓的“成熟”,即随着年龄增长,按生物遗传决定的顺序而出现生理变化和特定行为。这样的生理变化或行为发展不是习得的或来源于生活经验,而是天生的。受“成熟”机制所控制的行为,一般在人的机体发育完备后自然产生,不会提早,也很少推迟。
然而,环境因素会影响遗传的发育时间表。如果长期得不到适当的刺激,孩子的行为发育会推迟。在20世纪60年代一项对伊朗孤儿院孩子的调查显示,长期得不到关注和身体锻炼的婴儿,学会坐和走路的年龄比一般儿童晚很多。尽管这样,他们最终还是完成了这些行为的“成熟”。可见,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相反,如果在孩子某个行为“成熟”的阶段,家长能及时地提供恰到好处的刺激,孩子的行为发育会更快更好。比如,当孩子的神经系统和肌肉发育到一定程度,孩子开始哑哑学语。当孩子发出第一个音以后,家长积极作出回应,并开始经常跟孩子交谈,孩子的语言发育就会比得不到父母及时应答的孩子快一些。当然,孩子的行为发展是以其生理发育为基础的,如果人为地使行为发育过于提前,不仅是毫无意义的,而且是有害的。遗传与环境的合力除了影响成熟的时间、速率与方式,还影响孩子的很多品质。
2.生理特征
孩子的相貌、身高、发胖的可能性都是遗传的结果。寿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遗传决定的。但这些特定的趋势可能在一定的限度内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表现出差异。比如,父母严重近视的孩子患近视的可能性就大,但如果严格注意用眼卫生和视力的保护,就有可能不近视。只是他们比没有近视遗传倾向的孩子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保持良好视力。再比如,长寿世家的人大多活得长久,但如果某个人饮食状况和医疗保健条件很差,就很难长寿。
3.智力
研究者对遗传与智力的关系做了广泛的研究,发现不同文化背景、民族或种族的人智商的差异不是遗传造成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群体天生比别人更聪明或更愚笨。但在同一群体之中,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差异。
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的证据发现在对领养儿童和孪生子的研究中,被领养的孩子尽管从出生的第一天就离开了亲生父母,但多年以后的智商测试显示孩子的智力水平与其亲生母亲的最为相近。而且有趣的是,年纪小的孩子智力测试分数与领养家庭的兄弟姐妹的更相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则与领养家庭的成员越来越不相关,反而更接近亲生父母的智力水平。一项对500名双胞胎的跟踪调查表明,同卵双胞胎的孩子从婴儿期到青少年阶段,智力水平越来越相近;而异卵双胞胎则越来越不相像。可见,遗传对智力的影响是强大的。但不是全能的。
儿童心理学家维恩伯格(Weinberg)在研究中发现,大约50%的智力差异是受遗传的影响,而另一半则与个人的经历有关。这个结论对帮助智力较低的儿童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意味着可以用各种方法帮助这些孩子在学习上和社会交往方面取得进步。一些实验证明,环境的差异造成的智商分数差异可达到20~25分。
4.性格
人的性格很复杂,很难说清其形成过程是因遗传决定,还是受环境影响。但心理学家们发现,性格的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是遗传的。从1956年开始,美国的两个心理学家和一位儿科医生对133名孩子进行了从婴儿到成人的跟踪研究,得出结论:气质(temperament),即一个人对待他人和环境的基本风格,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其他研究也发现,与遗传因素最密切相关的性格特点有:活动水平、交往能力和羞怯、神经质的情绪反应等。也就是说,孩子好动、害羞或经常性歇斯底里等都主要受遗传影响。当然,环境的作用仍不可小觑。一个生性羞怯的孩子,能够在家长的耐心帮助下,渐渐对陌生的人和场景不感到害怕,并逐渐变得外向、勇敢、自然大方。
5.缺陷与疾病
许多生理缺陷和疾病是遗传的,比如唐氏综合症、精神分裂症、自闭症、抑郁症、酗酒等都与遗传有关。虽然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对治愈遗传性疾病越来越充满希望,但很多问题至今还无法解决。因此,预防疾病的遗传,努力做到优生优育是打算做父母的人应该注意的。
父母谁对孩子影响更大
父母谁对孩子影响更大,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像自己多一点,可是这不会那么如人所愿,这是由父母基因决定的,总的来说还是有规可循的,下面就从智力、身高、长相、性格等方面观察出来。
智力:母亲大于父亲就遗传而言,父亲与母亲对智力的影响力总的说来是母亲大于父亲。换言之,聪明的母亲生下的孩子大多聪明,男孩子尤其如此。
因为,人类与智力有关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体上,而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一个,因此母亲的智力在遗传因素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长相:父亲大于母亲美国心理学家克里斯坦菲德解释说,可能由于父亲传给子女遗传上的特性,使婴儿的脸看起来更像父亲。
这也是人类“自保”本能的一种体现,因为谁是母亲毫无疑问,而谁是父亲却没有这么肯定,所以必须像父亲才对婴儿有利,可以鼓励父亲投下更多的父爱。
身高:母亲大于父亲据香港专家披露,他们研究了从保健院中选出的100名男女婴儿。
定期测量身高,发现婴儿在3岁以后的身高增长与其父母的身高有显著关系,在营养良好的情况下,父母的遗传是决定儿童身高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母亲的身高尤为要害,故母亲高的孩子也大多长得较高。
性格:父亲大于母亲一般说来,母亲常以女性特征如感情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情温柔等来影响孩子,而父亲则显示给孩子以勇敢、坚毅、强悍、有魅力等男性特征,所以孩子完整个性的形成有赖于父母双方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但父爱的作用,对女儿的影响更大。
纽约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父亲能传授给女儿生活上许多重要的教训与经验,使其性格更加丰富多采。
有时候天生的东西改变不了,不要苛求自己有多么完美,科学上讲是基因决定的,人性来讲,那是父母的爱所塑成的。
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大
1、专横专制型,一定要听从长辈父母的,稍有差错就要罚。
有着“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传统观念。在这类父母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要看父母脸色做人,这就可能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或者另一方面会形成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并往往会在捉弄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
2、放任自流型,似乎听上去好象是以孩子为中心,依着孩子的特点发展。
但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儿童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显示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3、宠爱一身型。
一听这两字,大家都会说“自己的孩子哪个不宠。一家一个,谁不给他最好的。”就是由于过分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就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的品性。特别是老人的包办,涉及的范围大、势力大。现在大多数的父母都在为着这个家,为着这一个孩子努力奋斗着,哪有时间管这么多。
4、民主型,理想的家庭。
这类家庭中能忍耐、平等、随和谅解、互相爱护、关心,父母能多给子女鼓励和诱导,而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提高子女的认识,改正缺点。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对别人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这一类型也是大家现在努力追寻着。
宝宝精神分裂的原因家长必须时刻关注
1.男性高龄生育
有研究发现,男性高龄生育,孩子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会比较高,这是因为精子质量随着男性年龄的增大而变差,所以,男性尽量不要超过35岁生育,以免生出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孩子。
2.家族遗传影响
家族中有亲人是患有精神病的,那么孩子受到家族遗传影响,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了。
3.受到精神创伤
孩子年纪小,心理承压还比较差,那么,如果孩子身边发生过什么重大变化,如父母离异、环境变迁、升学不成、受到欺辱等对孩子可能造成严重刺激的事情,那么就会使得孩子受到精神创伤,从而患上精神分裂症。
4.孩子的性格影响
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孤僻的,心理发育不健全,那么就可能会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如果家长平时很少关心孩子,对孩子不够了解,或者经常辱骂虐待孩子,那么孩子患病的几率就会更高了。
5.成长环境影响
孩子所处的成长环境,也是影响孩子性格成长和精神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孩子从小就在不和谐的家庭社会环境中成长,或者是很少得到家长的关爱,那么孩子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相对就比较高了。
女人出轨该离婚吗 女人出轨离婚对孩子影响大吗
女人出轨离婚对孩子影响大,但是如果不离婚对孩子影响更大。
心理学研究证明,离异家庭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其实并不是父母离异造成的,而是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家庭充满矛盾,家庭氛围不和造成的。所以与其勉强维持着表面上的婚姻,倒不如好聚好散,各自寻找幸福。
妈妈婚姻状况影响孩子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发现,父母的婚姻状态会严重影响孩子对婚姻的期望,妈妈的婚姻状态对孩子影响更大。
研究人员收集了2581名父母和3914名孩子的数据,分析比较了父亲、母亲的婚姻状态和孩子婚姻状态。结果表明,母亲结婚比较早、没有离婚的,女孩子会在十八九岁嫁给二十出头的孩子;母亲结婚早、离异后仍然希望再婚的,他们的孩子会更加渴望婚姻;父母离婚了,孩子会更倾向于在较小的年纪与伴侣过同居生活;母亲离婚后搬去和其他人生活的,这些孩子对婚姻的期望值最低;父亲婚姻状态的变化对孩子不产生太大影响。
研究人员表示,健康的婚姻不仅关系到夫妻两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小视。美国心理协会指出,成长在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庭可以保护儿童免受精神、身体、教育和社会问题困扰。
孩子性格跟父亲有关系
孩子性格,由父亲决定?——遗传因素中父亲作用较大
根据遗传学所讲,孩子的性格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是后天因为环境之类的因素慢慢培养形成的。根据心理遗传学家的观点,子女从父母身上遗传的DNA,是能够影响孩子性格的一些地方的,换句话就是说,孩子性格中的激动、胆怯等性格表现大部分是通过遗传来获得。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者,对遗传和性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项实验,这项试验主要是用了刺激豚鼠大脑的方法,在进行试验的时候,研究人员大部分是对雌性和雄性基因携带者进行对比。在进行了这个实验以后,研究者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雌性基因在后代智力遗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是后代的性格(感性和情绪)大部分是因为雄性遗传基因。可以这样子说吧,母亲大部分是决定智力,父亲大部分是决定性格。
孩子性格,由父亲决定?——后天因素中父亲作用较大
孩子的性格除了会有遗传的影响外,孩子的性格其实还会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就像巴普洛夫之前讲过的话“性格是天生与后天的合金,性格除了受到祖传基因的影响外,还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得到完善。”
在进行了若干的研究后说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子一个结论,在孩子后天性格的培养过程中,父亲的影响其实对比母亲来讲是要大很多的,并且这样子的情况通常在女孩子的身上表现的比较明显。好比心理学家之前提及的,父亲在女孩子自尊感的建立、身份感的获得、善良个性的的塑造的时候,扮演的角色可以看出来比母亲重要。所以,有心理专家这样子说,要是父亲的角色扮演得好,父亲给孩子传授的经验教训,是能够让孩子拥有更加好,更加有优势的性格的。
倒春寒一般是什么时候 倒春寒要持续多久
分情况而定。
倒春寒会维持多长时间主要受冷空气的影响,一般情况会持续3-5天左右,但有时最长也可达2个星期之久,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倒春寒期间,对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影响更大,这种天气极易导致感冒、哮喘和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因此,老人和孩子们要注意春捂,及时添衣,抵御寒冷。
女儿的胖瘦更多遗传母亲
想知道你的女朋友将来变成什么样子吗?看看你的丈母娘就知道了。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女儿会越长越像母亲,尤其是身材比例方面。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4000多个家庭。结果表明,母女之间的体重联系最紧密。妈妈肥胖,女儿的肥胖几率增加10倍;父亲肥胖,儿子的肥胖几率增加6倍。
斯德哥尔摩国际肥胖会议上有研究指出,母亲的体重对孩子影响更大。除了遗传因素,母亲怀孕时的饮食和体重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近视眼会遗传下一代吗
父母均近视,孩子出现近视的几率更高
眼科医师表示,孩子是否会近视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当父母均为高度近视时,孩子近视的几率就会更大,即使不是一出生就成为近视,也会成为近视基因的携带者,一旦受到环境的影响,就可能发展为近视。眼科医师介绍,眼科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显示,父母双方均为近视者,小孩出现近视的比例要比一般家庭高。
父母不近视孩子也可能遗传近视
父母都不是近视,孩子也可能会遗传近视。这是因为,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就是有关近视的一对基因都是本病的致病基因才发病。如果只是其中一个基因是致病的,而另一个基因是正常的,则不发病,只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如果父母亲都不是近视眼,但他们都是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在他们本人不显示近视,但他们俩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具备了两个近视基因,故而会使孩子成为近视眼。
注意用眼卫生可预防近视
虽然近视与遗传密切相关,高度近视的遗传性更是明显,但并不是说父母近视,孩子就一定会近视。
据相关资料显示:因为遗传因素而成为近视的人数仅占近视总人数的5%,可见后天环境和习惯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环境因素包括照明不佳,不良的阅读和工作习惯,如长时间阅读和近距离工作,眼的调节肌肉处于持续的紧张收缩状态,进而调节能力减弱,而发生近视。
因此,即使父母都是近视,只要孩子注意用眼卫生和习惯,也能降低近视的几率或减缓近视进程和程度。
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心理遗传学认为,孩子的性格一部分来自遗传,这包括直系亲属的DNA遗传以及血型遗传;一部分则来自后天发展,包括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甚至包括居住条件和饮食习惯。并且随年龄的增长及参与社会生活,孩子的性格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加深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1、遗传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它为性格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与方式的影响;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的影响。
3、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主要是通过学校的传统与校风,教师的性格、态度与行为,师生关系,学生所在班集体,同学之间的关系等渠道实现的。
4、社会因素的影响
甲亢会遗传给宝宝吗 甲亢遗传一定会患甲亢吗
甲亢遗传并不代表一定会患甲亢。甲亢虽然和遗传基因有关系,但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就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发病。所以即使父母有甲亢,可以把某些致病基因遗传给孩子(也有可能性不会遗传给孩子),也需要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才可能促发疾病。
娶聪明老婆孩子就聪明
英国杂志《自然综述遗传学》在2005年第6期杂志上的文章《X染色体的智力影响》指出,X染色体上的近千个蛋白质编码基因里至少有40%都在大脑里表达,这个比例要高于常染色体,更远远超过Y染色体。这也就是说,X染色体对大脑的发育和智力水平的确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美国的调查显示,母亲与儿子的智商相关度与父亲对儿子的智商影响差值不足10%,这么小的差距并不足以说明母亲的智力对孩子有本质的影 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力说,基因是遗传变异的主要物质,要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形成编码来控制大脑工作的,基因决定论是错误的,因为生长环境 对于人的智力来说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同时,基因的分裂和遗传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孩子如何继承父母的基因也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天才也是一门"概率学"。
美国德州理工大学脑成像研究院院长唐一源说,人类遗传是在多对染色体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而不能仅仅归结为某一对染色体。"人本身是一个完善的系 统,影响人体系统的因素很多,生物学机制,也就是基因只是一方面,还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和人处于环境之中的经历和行为影响,受环境影响之后学到的行为和自我 调节方式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基因的表达。所以,基因只是从纯生理角度来决定智力的潜力,能否开发出来还要靠后天的挖掘和培养。"
据科学家综合评估,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约占一半左右,剩下的一半由后天生长环境决定,在日常生活中母亲的影响可能会更大。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 师,文化水平高的母亲会给孩子带来优质的家庭教育。从生理上说,在一些偏远地区,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生育年龄普遍偏小,由于过早生育,自身的骨骼 和组织还未生长成熟,如果承担起孕育的重任则容易对胎儿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比如缺血、营养不良等,也增加了损伤智力的风险。
父母身高对孩子的影响大吗
人的身高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遗传所起的作用占70%,一般情况下父母的身高对孩子的成年终身高有影响,营养、运动、睡眠、生活环境等后天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如果父母身高偏矮,孩子先天不足,家长就应从后天因素上努力。
影响婴儿身高的因素
1.先天遗传。遗传这种先天因素早已注定无法更改,一般来说孩子身高35%来自母亲,35%来自父亲,30%来自后天。先天不足靠后天。
2.生活环境。一般认为生活环境影响的都是孩子的性格,其实身高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四季中婴儿一般在春天长个秋天长体重,良好的自然环境更利于孩子的长个。在风和日丽日,不妨带孩子出去呼吸晴天白云下的新鲜空气,加上适当的锻炼和均衡营养,孩子很容易长个。
3.营养因素。体格发育特别是体重方面收营养的因素特别大,在孩童时期尤为重要,营养从小不能落下。
4.母亲健康。哺乳期,母亲的健康与否是直接导致孩子的身体健康的。
父亲对孩子童年影响更大
父亲的拒绝对孩子影响更大
在即将到来的父亲节之际,一项大型的关于孩子对父母的接受度和拒绝度对孩子在婴儿至成年的性格特点的研究结果正在向大家讲述着什么。
“在这项历经50年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没有什么比童年时被父母尤其是父亲拒绝对孩子的性格特点的发育所产生的影响更大。”这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说到。研究结果最近已经刊登在相应的杂志上。
问卷调查:父母的拒绝与接受
这项研究分析了36个样本,时间从1978到2013年,其中包含来自18个国家的1,400名成年人和8,600名孩子,孩子的年龄在9到18岁而成年人则在18到89岁之间。所有的这些研究对人的7种性格特点进行了评估,这对所谓的“父母拒绝与接受理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被调查者的性格特点包括攻击性、独立性、自尊心、自满、责任心、情绪稳定性以及世界观进行了评估,同时还会被问及他们的父母在童年时对自己的接受度,以及父母们的性格特点和倾向。
父亲的对孩子性格特点影响更大
“这项研究表明,孩子们的这7个性格特点与父母的接受度和照顾度是密切相关的,其中孩子们知道自己是被父母所接受的是很重要的”。同时,研究还显示,父亲可能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具有更大的影响,因为在权力分明的家庭里,孩子们以及青少年更加关注看起来具有更强的交际力、影响力的父亲。当父亲被认为是具有更大的权力时,即使他花很少的时间陪孩子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是因为父亲的评论或是行动看起来更加的引人注意,尽管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母亲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都比父亲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长。
尽管不被接受会产生很明显的性格问题,但是接受也不一定会带来特殊的益处,这项研究表明,社会倾向于过分强调了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而忽视了父亲的作用,这项研究鼓励父亲更多的参与照顾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