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计划外疫苗时的禁忌
接种计划外疫苗时的禁忌
(1)有4类宝宝不宜接种流感疫苗,其中包括6个月以下婴儿;具有过敏体质,尤其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患有感冒、发烧、发热等或急性病发作时,则先治病,等身体恢复后再接种。
(2)处于高热或急性传染病发病期的宝宝和对破伤风蛋白过敏的宝宝慎用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HIB疫苗) 。
(3) 轮状病毒疫苗建议于宝宝 2、4、6个月大时使用,视需要可提前到宝宝6周大时开始使用,之后每三星期再次使用。较大的宝宝第一剂有较明显的副作用,所以不建议宝宝6个月大以后才开始第一剂。疫苗使用后四周内爸妈在给宝宝换尿布后应多洗手,以免排泄出的活病毒引起粪口传播。哺喂母乳时仍可使用疫苗,虽然使用第一剂疫苗与哺乳同时进行,可能减低免疫效果,但口服三剂后就完全相同。若于服用疫苗期间,不幸遭到轮状病毒感染, 亦需继续完成三剂疫苗,因为仍然可以避免其他血清型的轮状病毒感染及降低感染的严重性。
第一剂使用后五天,宝宝偶有低度发热、食欲不振、躁动及活力降低等现象;而第二剂则只有轻度发热;到第三剂时这些现象就很少发生了。
(4)宝宝在接种过程中应忌食油、可乐、咖啡、浓茶、刺激性食物,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接种失败,应慎用狂犬病疫苗。
(5)有严重疾病史、过敏史、免疫缺陷病者禁用。一般疾病治疗期、发热期的宝宝要缓用水痘疫苗。
(6)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免疫缺陷,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宝宝,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甲肝疫苗。
打新冠疫苗对男性备孕有没有影响
没有影响。
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有提到,备孕不是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禁忌,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或男性,不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也表示:“我们在对疫苗开展接种的经验基础上,对疫苗的安全性也有了理解,实际上进入备孕期的时候,不需考虑疫苗对备孕的影响,男女双方都可以接种疫苗。”
女的打新冠疫苗多久可以怀孕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明确,备孕不是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禁忌,所以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或男性,不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但从慎重的角度考虑,建议在接种完成后,延长1-2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再准备怀孕,以免引起什么不良后果。
宝宝疫苗哪些是必须打的 宝宝必须打的疫苗有哪些
我国的疫苗分为计划内疫苗和计划外疫苗两大类,计划内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的疫苗,宝宝出生后必须要进行接种。
接种计划内疫苗是免费的,计划内疫苗主要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乙肝疫苗共 7 种疫苗。
计划内疫苗接种时间表
出生时 乙肝疫苗 第一次 乙型病毒性肝炎
卡介苗 第一次 结核病
1月龄 乙肝疫苗 第二次 乙型病毒性肝炎
2月龄 脊灰疫苗第一次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3月龄 脊灰疫苗第二次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一次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月龄 脊灰疫苗 第三次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第二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5月龄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第三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月龄 乙肝疫苗 第三次 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脑疫苗 第一次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月龄 麻疹疫苗 第一次 麻疹
9月龄 流脑疫苗 第二次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岁 乙脑减毒疫苗 第一次 流行性乙型脑炎
1.5岁 甲肝疫苗第一次甲型病毒性肝炎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第四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风腮疫苗 第一次 麻疹、风疹、腮腺炎
2岁 乙脑减毒疫苗 第二次 流行性乙型脑炎
甲肝疫苗(与前剂间隔6-12个月) 第二次 甲型病毒性肝炎
3岁 A+C流脑疫苗加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岁 脊灰疫苗 第四次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加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岁 麻风腮疫苗 第二次 麻疹、风疹、腮腺炎
乙脑减毒疫苗 第三次 流行性乙型脑炎
什么人不能接种九价hpv疫苗 已经接种过二价四价疫苗者
对于已经接种过接种过二价或四价疫苗的人群,再想接种九价疫苗就要重新按0、2、6月接种计划继续接种,但从预防疾病的角度上看,接种过二价或四价疫苗可以没必要继续接种HPV疫苗。
麻腮风疫苗必须要打吗
麻风腮疫苗是含有麻疹疫苗、风疹疫苗及腮腺炎疫苗的联合疫苗,这种疫苗可以预防麻疹、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麻风腮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轻微,除了局部疼痛外,偶尔有发热或都轻微的皮疹,但是持续的时间不长。但对于新霉素、鸡蛋或多种物质过敏的孩子或有免疫缺陷病的孩子不能接种,正在发热的孩子应暂缓接种。麻风腮疫苗不属于国家计划疫苗内,是否接种您可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询问儿保医。
疫苗接种一定要避五大误区
孩子接种计划疫苗就够了?接种过疫苗就能100%不会生病?打疫苗有副作用,影响人体健康?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当前,人们急需走出5个误区。
误区一:“孩子只要接种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内疫苗就足够了,其他疫苗没必要接种”
陈教授说,预防接种是医学界公认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为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在计划免疫的基础上自费选择更多种类的疫苗,如水痘疫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等,多接种,多保护,为宝宝下一份全面的“免疫”保单;或者选择更新升级的疫苗替代计划免疫内疫苗,因为新一代技术使疫苗更安全有效
误区二:“接种过疫苗就能100%不会生病”
陈教授说,为了使疫苗安全,生产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或细菌都被灭活或减毒,没有一种疫苗的保护率是100%,大多数常规使用的疫苗保护率在85%—95%左右。由于个体差异,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免疫成功。
误区三:“打疫苗有副作用,影响人体健康”
陈教授说,疫苗的研发与药品一样,投资巨大、研发周期长(平均为7—10年)、上市审批严格;由于疫苗的使用对象为正常健康人群,要求比药品的制造技术复杂,生产周期更长,安全性要求更高。接种疫苗要求在医生专业指导之下,正确掌握禁忌症,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事实上大多数疫苗的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酸痛、轻微发热等,是短暂而且是临时的。
误区四:“接种疫苗是小孩子的事,成年人没有必要”
陈教授说,对于传染病的威胁,只要体内没有产生过抗体,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受感染。成年人是社会及家庭的支柱,更需要受到保护。早预防、早受益,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导游等高危群体应当接种。
误区五:“没有必要自己花钱打疫苗”
以甲型肝炎为例,据测算,患者平均住院45天,住院费用约1.2万元,出院后完全恢复约需5个月,要花销3000元,共需1.5万元。与其相比,接种一支甲肝疫苗,只花很少很少的钱。疫苗对于个体预防疾病的经济效益最为显著,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疾病对健康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