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得了口唇疱疹能陪孩子睡觉吗
妈妈得了口唇疱疹能陪孩子睡觉吗
疱疹是病毒感染,是一种由疱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病毒经呼吸道、口腔、生殖器粘膜以及破损皮肤进入体内,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
建议抗病毒治疗,可以肌注病毒唑,口服病毒灵,双黄连或是抗病毒口服液,可以吃点消炎药预防感染。局部可以涂阿昔若韦药膏。清淡饮食,不吃油腻,辛辣,刺激,上火食物和酒,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吹风。
嘴唇上长泡传染吗 如何避免嘴唇上长泡传染给家人
1.患病期间不要有亲密接触。在嘴唇上长泡期间,注意不要与他人有亲密的唇部接触,如亲吻嘴唇、脸颊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等,以免传染给他人。
2.许多妈妈在给宝宝喂食辅食时,都喜欢先用嘴吹一吹,或者试一试温度,那么在嘴唇上长泡期间就不要在给宝宝喂食的时候去吹凉烫食,以免导致宝宝感染上单纯疱疹病毒,特别是在孩子有湿疹或者特应性皮炎时,一旦再被疱疹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疱疹泛发性感染,这叫做kaposi’s水痘样疹。
3.日常用品不可共用。在嘴唇上长泡期间,牙刷、口杯、毛巾等都要注意消毒,不要与其他人共用。
北鼻哭闹不止宝妈如何招架
一:孩子哭闹的原因
1.孩子哭闹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肚子饿了,特别是小婴儿,他们每隔一两个钟头就要哭一次,因为他们需要频繁进食。而且有些妈妈可能存在奶水不足的现象,孩子会哭得更加厉害和频繁。
2.孩子拉湿尿布了或者拉屎糊到屁股上,孩子感觉不舒适,也会通过哭闹的方式,来通知家长快来帮自己搞卫生清洁啦。
3.夏天到了,天气比较热,孩子的身体上容易出汗,易出疹子或者被蚊虫叮咬。因此孩子哭闹,还要看看是不是因为孩子出疹子或被蚊虫咬到后感觉奇痒无比。
4.家长没办法24小时陪伴在孩子身边,总有需要去干家务活或吃饭洗澡。一旦离开了孩子的视觉范围内,孩子就会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5.孩子身体不舒服,比如鼻塞了,就会用哭闹的方法来告诉家长自己很不适。
6.孩子感觉太冷或者太热了,也会哭闹不止,因此,家长要根据室温给孩子适当地增多减少衣服。
7.孩子闹觉也是有可能会突然大声哭闹,特别是月龄小的孩子就会更加明显。
二:孩子哭得让人烦该怎么办?
1.要找出孩子哭闹的原因,如果是孩子在吃喝拉撒上有需要大人帮忙的地方,大人只要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就可以了。一般给孩子口粮或者帮孩子换洗干净,孩子自然就会安静下来了。
2.孩子闹觉的话,家长可以拍拍孩子的后背,安抚一下孩子,让孩子安心入睡。最好是不要抱着孩子起来摇晃,养成习惯的话,以后就更难带孩子了。
3.孩子如果身体有不适,要去医院尽快检查治疗。
4.孩子觉得温度不适宜,或者身上感觉很痒,家长要调整一下环境条件。
5.平时尽量不要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家里有比较多人的情况下,让孩子多接触一下其他人。这样孩子就不会太黏妈妈了,也不会出现妈妈一走开,孩子就哭闹的情况。
口唇疱疹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在患上口唇疱疹疾病之后,患者的口唇部位就会出现水疱瘙痒等现象,让患者感觉疼痛,并且在后期的时候,奇偶错疱疹疾病还会出现糜烂的现象,口唇疱疹疾病的出现极大的影响到了患者的形象问题。
口唇疱疹的病毒是单纯疱疹,而人类是单纯疱疹的唯一的自然宿主,口唇疱疹还有一定的传染力,所以在出现了患病的现象之后,患者应当注意尽量减少接触的情况,以免导致传染,口唇疱疹甚至还会因为唾液以及餐具等情况而间接造成传染,所以患者一定要在患病之后多加注意。
身体抵抗力的程度是口唇疱疹疾病愈合的一个首要的因素,患者除了要增加身体的抵抗力之外,同时还应当多喝水,保证身体的营养平衡,身体有发热迹象的患者应当更加注意自己的口腔卫生情况,每天最好是使用淡盐水来漱口,这样能够有效的清除口腔中的一些细菌。
口唇疱疹对患者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在患上口唇疱疹疾病之后,患者最好是及时的进行治疗,治疗上一般一药物治疗为主,在治疗的同时,患者也应当注意尽量不要与健康人有过于亲密的接触,以免口唇疱疹疾病出现传染的情况。
上班妈妈育儿的5大误区
误区一,怕睡不好耽误工作而不陪宝宝睡觉
有心理学实验发现,出生不久的恒河猴只有饿极了才去找挂着奶瓶的“铁丝猴妈”,其他时候都愿意依偎在没奶喝却柔软温暖的“绒毛猴妈”身边。这说明母子间的肌肤之亲极其重要。而有些职场妈妈为了保证有充足的精力工作,把带宝宝睡觉的责任交给了父辈们或保姆。殊不知这样做会大大减少本来就不多的母子身体接触,影响宝宝的心理发育。
正确做法:抚慰宝宝入睡,规律宝宝睡眠。职场妈妈最好晚上自己带宝宝睡,如果实在做不到,也要保证在宝宝入睡前赶回家,让他在抚摸和轻声细语中入梦。同时,也可以用一些“仪式”让宝宝的睡眠时间更加规律,减少起夜次数,比如用喂奶、按摩、放音乐等固定信号告诉宝宝该睡了。
误区二,把工作和情绪带回家
有些妈妈为了弥补孕产期拖后的工作进程,把工作带回家做,或者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这会减弱妈妈对孩子的用心陪伴,要知道宝宝都有一颗敏感的心,你全心陪伴,他会报以开心大笑,否则,孩子就会用哭闹来抗议。
正确做法:在下班时清零工作角色。最怕的是妈妈在上班时间聊育儿经影响工作,下班后又加班加点干活的做法。最好是在上班时间约束“母亲”角色,下班时则清空包里与工作有关的物品和脑子里与工作有关的内容。有一位杂志主编妈妈回归工作后就要求下属提高工作效率,当天稿件都必须在下班两小时前交给她,下班后不再改稿,结果孩子带得好,团队效率也得到整体提高。
误区三,用很多玩具来弥补宝宝
很多职场妈妈平时没有时间陪孩子,就用玩具弥补,比如用iPAD作为电子保姆。其实宝宝在小的时候(尤其是一岁以内),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兴趣远远高于玩具。他们更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带他们探索世界的人。所以,有再多玩具的宝宝也会黏人,尤其是白天见不到的妈妈。
正确做法:尽量陪宝宝玩,避免电子产品。妈妈要尽可能陪宝宝游戏,与他一起玩玩具。而电子产品玩多了不仅容易伤害宝宝视力,还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削弱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所以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
误区四,把孩子圈在家里
户外活动是孩子学习人际关系的基地。而老人和保姆担心孩子安全,不敢带孩子出去随便跑跳。如果妈妈下班后还不带宝宝去户外活动,他们的身心发育会因此受影响。
正确做法:孩子也需要早晚“遛一遛”。如果是自己的父母带孩子,就鼓励他们带孩子出去散散步,认识周边环境和人。下班早的话,自己陪孩子出去走走。周末最好带孩子去稍远的公园玩,拓展孩子视野。
误区五,轻视育儿知识
许多职场妈妈在孕产期苦学育儿知识,但回到工作岗位后,育儿知识就不那么上心了。这样的结果导致,孩子“不好带”、身心受影响,妈妈也觉得特别累和茫然。其实,孩子每个阶段都是独特的,许多父母看起来不理解的行为背后都有其身心发展的需要,比如重复从高处往下面扔东西,执著地往容器里放东西,来来回回藏东西,这些“怪癖”都是孩子成长发育所必经的阶段。
正确做法:积极学习育儿知识。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所以职场妈妈需要时时进修,比如可以订阅科学的育儿期刊,也可以向高质量的育儿讨论群等组织靠拢。
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怎么回事
手足口病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
出现溃疡之后妈妈可将鱼肝油或维生素B2 片剂研成的粉,涂在宝宝口腔内的溃疡处,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防止继发感染。除了奶类,宝宝要吃清淡、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过咸的刺激性食物。
手足口病与口腔溃疡的区别
手足口病的疱疹,它有这样一个特点,有四不的表现:这个疱疹是“不痛、不痒、不结疤、也不结痂”所以像我们比如说水痘,它也可以出现疱疹,当然这个疱疹24小时出现红疹子,然后到出疱再结痂24小时就形成了,但是到最后肯定是要结痂的,但是我们小孩这个手足口病一般不会结痂,而且没有痛感,也没有痒感。
普通的口腔溃疡在咽部发生的疱疹以后,疱疹破溃以后非常的疼痛,比如像小婴儿流口水,不愿意喝水,大一点的孩子说疼,嗓子疼这些表现。
为什么小孩喜欢摸大人的耳朵
1、为什么小孩喜欢摸大人的耳朵
1.1、亲子依恋的后期表现
在满足生理需求的情况下,孩子更需要一个温暖、舒适的怀抱,需要妈妈的关爱。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孩子喜欢摸妈妈的头发、耳朵,他们其实是在享受妈妈在身边的温暖。
1.2、不能独立入睡
在睡觉这件事情上,孩子会经历三个阶段:从婴儿期需要大人陪伴,逐渐过渡到安抚物陪伴,最后完成独立入睡。凡是喜欢摸妈妈头发、耳朵的孩子,80%~90%不能够独立入睡,他们还是停留在前两个阶段,会用特殊的方式留住妈妈。
1.3、安全感不足
有的家长要说了,我天天陪着她怎么会安全感不足呢?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影响着孩子的安全感,如果孩子喜欢摸妈妈头发、耳朵,说明孩子对肌肤接触有需求,而家长并没有满足他,所以他会自己去摸妈妈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2、恋物行为是获得心灵的慰藉的方式
其实,幼儿喜欢摸着妈妈的耳朵睡觉,或者喜欢抱着柔软的被子、玩具等,都是恋物行为的一种,是婴幼儿发展过程中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不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家长不用担心。
恋物行为是指儿童对某种特定物品的依恋,在这种特定物品――慰藉物的陪伴下,儿童能获得安全感和慰藉,而一旦离开它,儿童容易哭闹、焦躁不安,甚至会失眠、拒食。这些慰藉物通常是幼儿喜欢的、经常使用的柔软的用具和玩具,从这些物品上幼儿可以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获得心灵的慰藉。
其实不只是孩子,许多成人也喜欢抱着柔软的东西入睡,这主要是因为柔软的物品比如毛绒玩具、被子等会给肌肤一种舒适的感觉。这也就是所谓的“皮肤饥渴”。
3、适度依恋有益无害
有研究认为,依恋关系对人类一生的心理发展都是很重要的,有强烈依恋感的幼儿长大后一般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表达方式,有利于社会交往。
宝宝为啥晚上不睡觉
当父母的也许都曾经历过以下一幕:宝贝常常在大人充满倦意的深夜,如闹钟般“莫名”哭闹,让粑粑麻麻们手足无措。日前,英国发表刊文称:“70%婴儿夜间哭闹都是故意假装的,目的是吸引大人来一起玩。”面对可爱的“深夜闹钟”,父母真是爱恨交加。
每天半夜必醒 闹着要听故事
3岁多的湉湉,一直都是比较听话乖巧的孩子,从小喝牛奶入睡的她,还有个其他妈妈们都羡慕不已的好睡眠,“从4个多月开始,就一觉睡到天亮。”
可是,从快3岁的时候开始,还是保持白天3-5个小时午觉睡眠的湉湉,突然会在半夜醒来,并要求加班回来的妈妈讲故事给她听。“一遍一遍,永远都讲不完。我实在太累了,有时候陪她到凌晨3点左右才睡,有时候让她自己哭闹到没力气睡着,看着心疼,我也无计可施。”
不过,这样的情况在持续几个月后,又有了好转。但妈妈总是在担心,“会不会什么时候,她又会反复一下,我该怎么办?”
生物钟“变异” 越夜越兴奋
鼓鼓的妈妈在一家传媒公司做夜班编辑,每天晚上上班回到家,都是凌晨一两点了。以前,鼓鼓喜欢玩到深夜等着妈妈回家。为了鼓鼓身体健康发育,妈妈和奶奶调整了他白天睡觉的时间,尽量让他晚上早睡。
可是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后,鼓鼓总会在妈妈回家的时候醒来,跟妈妈兴奋地玩上1-2个小时,然后再睡觉。“可能因为孩子一直是我带着,他不太习惯没有我陪,小时候睡觉醒了我不在,也会撒娇哭哭,其实就是想我抱抱就好。”
而2岁多的蒙蒙,因为从小就是妈妈全职带,也由着她从小的生物钟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白天睡到11点左右起床,“午觉”是晚上8点到11点,凌晨一两点才又安然入睡。正常上班的爸爸说,“每晚我睡了不到一个小时,她就起床了,即使分房睡,她有时候还要来叫醒我找我玩玩,也只能起来再陪陪。”
★育儿专家支招
孩子的生物钟亦需“早教”
随后,新快报CBD记者采访了多位育儿专家。他们的一致意见是:要想全家安睡,从小养成好的睡眠习惯,很重要。
儿科医生“虾米妈咪”表示,不会说话的孩子,在想抱抱、被关注、不开心或想发泄的时候,也会用哭闹的方式来表现。但是,大点的孩子,会在觉得没玩够,或者在认识到“可怕”的事物时,不敢入睡,有的孩子会在半夜醒来发现黑乎乎的时候大哭大闹,说怕黑怕妖怪等,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父母要理解并正确引导。
2岁前的孩子,容易夜惊,大人吓醒了或吓一跳,孩子一般不会醒;2岁以上的孩子,会做噩梦惊醒。这时候,父母要去安抚宝贝,陪着他们重新入睡;对于受到惊吓或者认识到各种不安信息而害怕的孩子,父母也要去了解孩子害怕的东西,想办法解决掉孩子害怕的对象,或者解释清楚,让孩子安心地入睡。
不过,不管怎么样,孩子的睡眠是很重要的,父母最好从小让孩子知道:
1.晚上好好睡觉的重要性,晚上睡好了白天才能好好玩(用绘本说或者游戏说等)。
2.形成一套固定的睡前程序:洗澡、讲故事、睡觉,或者安静的游戏、唱歌聊天、睡觉。
3.建立宝宝自己的合理生物钟,按时起床睡觉才不会白天睡多晚上起来玩的情况出现。
●新手爸妈看过来
把娃辛酸史,当家长的都经历过
问题来了,如何“对症下药”?
“我饿了”
特征:哭声不急不缓,有节奏,同时小嘴做出吮吸的动作,小脑袋左右转动。半天找不到食物,就会越来越洪亮。
应对:告诉宝贝“妈妈知道宝贝饿了”,马上给孩子吃奶,并与孩子交流鼓励。一般的孩子,喝上奶,哭声就会戛然而止。还哭?那就要考虑奶是不是太多或太少,或者牛奶太热太冷。
“太冷了”
特征:轻微乏力的哭声,肢体不太动,甚至身体蜷缩,嘴唇发紫,小手小脚冰凉。
应对:及时添衣盖被,调节室温。
“我拉了”
特征:孩子吃饱睡足或玩的时候,突然双眉紧锁、身体扭动、双腿用力,有时候,小脸还会涨得通红。有的孩子,会发出一种较轻的哭声。
应对:看看宝贝是不是尿湿了,或者拉臭臭了,并且给孩子清理并换上干净的尿布。
“太热了”
特征:宝宝舞动四肢,皮肤潮红,哭声响而有力。大的孩子晚上不会哭,但是会表现烦躁,踢被子等。
应对:减少衣服,调节室温或者被褥。如果孩子出汗,要为孩子擦干并换上干的衣服。
“不舒服”
特征:哭起来剧烈,而且没完没了,还伴随着各种小动作。
应对:梦中叫着哭醒,腿部向腹部收缩,身体非常不舒服,安抚没有太大效果等,可能是婴儿腹绞痛。尽可能心平气和安抚孩子,给孩子轻轻抚摸肚子,喂点温热水,让孩子打个嗝啥,或者抱着轻轻晃晃,孩子不疼了就会继续入睡;如果捂着耳朵哭得踹不上气等,可能是中耳炎,及时去医院就诊。
“我困了”
特征:哭声里透着不耐烦,一边哭一边打呵欠,可能还不停揉眼睛和鼻子。
应对:轻柔地告诉宝贝:“困了?想睡觉了?妈妈/爸爸陪你睡觉吧!”然后带着孩子去熟悉的睡眠环境里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