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近视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现在近视的发生率已经逐年的上升,在一些小学生的课室里都能够看到带着眼镜刷刷一排的在看着书。高度近视是造成孩子先天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日常一定要正确认识近视。近视的产生原因通过下文可以详细的了解一下。
近视Myopia是眼睛看不清远物、却看清近物的症状。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近视分屈光和轴性两类。其中屈光近视最为严重。屈光近视可达600以上,即高度近视。治疗近视方法有很多,主要是后离焦和眼灵敏度调节等。
1、近视“发生”的主要原因: 85%看近调节;15%眼轴“长”长:
1 约 85%近视与看近如看书、看电视、看电脑,即近视三看有关,可以防治;
2 约 15%近视与眼轴随生长变长有关,受先天变异或遗传等因素控制,治疗效果较差。由此可见,青少年近视是一种可防不可治愈的眼病。
2、近视“发展”快的主要原因:
1眼动失灵敏度:长期固定看近,可造成眼球及晶状体“固化”即失去运动灵敏度,导致看远看近时,晶状体不能及时变凸或变扁以调节远近焦距,可引起视野缩小及眼轴变长,是近视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
2近视三看:看书、看电视、看电脑,是近视发展的主要动因;
3戴镜不当:如眼镜的度数不对、合并的散光未配或错配,镜架松垂变形,光学中心错位等,导致用眼负担加重而引起近视发展。
3、近视发病机理:
1眼轴变长:每长 1mm约增加300度近视。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近视多少都会有所发展,故可防不可治愈;
2调节痉挛:看近时晶状体会自动调焦变凸即调节,长期长时间看近特别是近视三看,可引起调节痉挛而形成调节张力性近视,久之可转变成近视。
通过上述的关于近视的原因可以了解到,近视其实就是我们的眼睛焦距出现了病变,这是我们可以通过眼镜来矫正,但是这些都是治标的方法,我们需要在日常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这样有助于我们保护眼睛,矫正近视眼,远离眼镜的束缚。
... ...
什么是高度近视
近视按程度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儿童>400度)的屈光不正叫高度近视。因近视度数进行性增加,眼底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逐年加重,从而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高度近视又称为病理性近视、恶性近视、变性近视、进行性近视和遗传近视等。其发病原因尚不确知。病理性近视的发生于遗传关系较大。后天环境对于近视眼的发病有重要作用。
高度近视症状:
1、视力下降。
2、近视发展速度快:不同于单纯性近视眼,有的高度近视眼即使到了成年后,近视还是继续发展,故也称为进行性近视。
3、眼球突出:高度近视眼多为轴性,眼球明显变长,前房较深,睫状肌萎缩,部分人眼球向外突出。
4、暗适应功能差: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影响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过程。
5、眼前黑影:高度近视眼会引起玻璃体变性、液化、玻璃体后脱离等。
高度近视的危害主要在于并发症。
1、由于眼结构异常、营养障碍引起的玻璃体、脉络膜及视网膜变性。
2、由于眼轴延长、巩膜伸长、生物力学异常作用所致的黄斑变性萎缩及后葡萄肿。
3、由于视力低、调节辐辏功能失调所致的弱视和斜视等。
增加户外时间可以预防真性近视
研究得出,近视的3年累积发病率在干预组为30.4%,对照组为39.5%,3年近视发病率绝对值下降9.1%,相对值下降23%。近视预防效果也得到了屈光度进展这个第二观察指标的支持。这一研究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近视发生早的儿童更容易进展为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的近视),增加了病理性近视的风险。所以,推迟儿童的近视发病年龄,具有更长期地保护视力健康的作用。
研究团队发现,干预组中对父母的教育宣传似乎对学生校外的户外活动时间没有影响;相比而言,由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干预比较有效,同时,研究结果提示单纯增加40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对减少近视发生率的预防效果低于预期,应该考虑其他措施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比如利用学校课间休息的时间等,以提高近视预防的效果。
对于中国广州6岁儿童,每天增加40分钟在校户外活动时间降低3年近视发病率。”目前,评估这些儿童长期随访效果及研究结果的外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什么年龄易患近视眼
近视眼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近视眼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有关:
通过大量人群调查和双生子的研究,证明近视眼是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眼病。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纯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环境因素可影响眼的屈光变化已为动物试验和临床工作所证实。制造恶劣的视觉环境,形觉剥夺和限制看远可使幼小动物变为高度近视眼;儿童繁重的近距离作业和不良视觉卫生条件是儿童少年单纯性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近视眼应从改善儿童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等入手。
近视眼有哪些危害?
视力减退是近视眼的主要症状。轻、中度近视眼患者远视力低常而近视力正常,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但读写不困难。
高度近视眼则远、近视力都不好。视疲劳是近视眼的另一个常见不适,多与调节集合失衡有关,近视眼习惯近距离读写,长时间读写后可引起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等不适;眯眼视物以利改善视力却可导致疲劳。
高度近视发生眼组织退行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症状。玻璃体混浊可产生飞蚊症,视网膜脉络膜退行病变可发生黄斑出血、萎缩,甚至视网膜脱离,赞成严重视力障碍。
什么年龄容易发生近视眼?
遗传因素为主要病因者发病较早,幼儿时期就可能已是近视眼了。近视发生越早,形成高度近视眼的可能性越大。病理性近视眼在20岁以后还可能发展。
单纯近视眼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旺盛的少年时期。有统计证明,小学三年级以前视力低常主要由远视眼、散光眼、先天性近视眼所引起,四年级以后近视眼比例增加,高中学生中远视力低常主要由近视眼引起。儿童少年远视力下降初发年龄大多在10-15岁,半数以上集中于12-15岁。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提高,电视、电脑的普及使近视发病年龄有提早的趋势。单纯性近视眼在20岁左右趋于稳定。
近视的发病原因
因为学业繁重,长时间观看电视节目,玩电脑游戏等等,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视力问题,近视成为相当普遍的眼部疾病,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近视儿童越来越多,而且呈现低龄化发展。那么,到底近视是怎么发病的呢?
近视眼的发病因素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主要的因素大致划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营养体质因素。
1.遗传因素:
近视具有一定遗传倾向。高度近视的遗传性比一般近视的倾向明显。有遗传因素者,近视发病率较早,常在进入青春期以前就开始近视了,且多在6个屈光度-600度以上。这种高度近视在医学上叫病理性近视。我国高度近视眼的发生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即父母双方都为高度近视,子代100%为高度近视。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者,子女50%为高度近视,但也有显现不全的表现。环境因素起一定作用。一般近视属于多因子遗传,既服从遗传规律又有环境因素的参与。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近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从大量国内外有关调查研究报告指出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形成的客观因素。但是,在近距离阅读或近距离工作的影响下,为什么能产生近视?对此还没有一致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A.调节学说:绝大多数近视是在青少年时代出现,由于青少年眼的调节力特别强,对近距离工作学习有高度适应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劳。但是睫状肌长时间过度紧张,睫状肌会发生疲劳甚至痉挛而出现调节性近视,不及时消除持续发展则可成为不可逆转的真性近视。或通过其他途径影响到眼球轴的延长。
B.环境适应学说:幼儿时期眼球小,多数呈现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增大达到正视状态。在这一发育过程中近距离阅读过多,眼球为适应这种调节需要而成为近视。生长发育过程中,诸如照明光线、阅读姿势、对比度、字小模糊、距离太近和阅读时间长等外部因素都能影响近视眼的发生率。
3. 营养体质学说:从一些资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镉、锶和锌等的缺乏和体质的薄弱也可影响到近视的发生,但是目前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近视则各有说法。
总之,从以上可以看出近视是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体质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非某单一因素而成。
研究近视的病因终究是为了预防近视、治疗近视服务的,遗传因素导致的近视可以通过激光治疗,而环境因素导致的近视完全可以避免,为了孩子的视力,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还给孩子们一个清晰的世界。
儿童近视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高度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
要想使你的宝宝眼睛能够达到健康的发育,就一定要在孩子出生以后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比如说不要过长时间的近距离让孩子去观察事物,包括近距离的视频,或者做一些精细的工作,如书法、描绘和练字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得孩子的近视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环境因素
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节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内聚,这样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轴就可能变长。每增长1毫米就达3.00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300度),当然这种近视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近视,一般度数都比较低,都在6屈光度以下,发病多在青春期前后,进展也比较缓慢,有人把这种近视称之为真性近视,以示与假性近视相区别。
孩子弱视千万别当近视治
许多孩子明明是弱视,但家长只是给孩子配了近视镜,根本没进行弱视治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即使戴眼镜,视力也会很差。据介绍,弱视必须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孩子到了10多岁时,治愈的希望就非常渺茫了。而且,治疗弱视必须通过戴矫正镜和其他抗弱视训练,家长切不可盲目地选择治疗手段,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据了解,目前青少年和儿童的近视发病率有所提高,而且发病年龄也在不断提前,有的孩子还没上小学,就已经戴上了小眼镜。专家介绍,造成孩子近视的原因有很多,除遗传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用眼过度。一般来讲,由于10岁以下的孩子眼睛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孩子一旦近视后就可能伴有弱视。此外,远视、斜视和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的孩子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弱视。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不好,要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弱视,越早治疗,治愈的希望也就越大。
儿童近视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高度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要想使你的宝宝眼睛能够达到健康的发育,就一定要在孩子出生以后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比如说不要过长时间的近距离让孩子去观察事物,包括近距离的视频,或者做一些精细的工作,如书法、描绘和练字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得孩子的近视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环境因素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节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内聚,这样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轴就可能变长。每增长1毫米就达3.00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300度),当然这种近视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近视,一般度数都比较低,都在6屈光度以下,发病多在青春期前后,进展也比较缓慢,有人把这种近视称之为真性近视,以示与假性近视相区别。
1、用眼距离过近。据有关资料报道,青少年近视眼以长期用眼距离过近引起者为多见。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cm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使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由于调节过度而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青少年眼球组织娇嫩,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正常阅读距离应是30~35cm。
2、用眼时间过长。有的青少年儿童看书、写字、做作业、看电视等连续3~4小时不休息,甚至到深夜才睡觉休息,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使眼睛负担过重,眼内外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当看远处时,眼睛的肌肉不能放松而呈痉挛状态,这样看远处就感到模糊而形成近视。一般主张连续看书写字或看电视30~40分钟就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如果光线太强,如阳光照射书面等,会引起强烈反射,刺激眼睛,使眼睛不适,难以看清字体,相反,光线过弱,书面照明不足,眼睛不能清晰地看清字体,头部就会向前,凑近书本,以上两种情况均能使眼睛容易疲劳,眼睛的调节过度或痉挛而形成近视。
4、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有的青少年充分利用时间,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走的车厢里看书,这样对眼睛很不利。因为车厢在震动,身体在摇动,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调节的负担,经常如此就可能引起近视。
5、躺着看书。许多青少年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这是一种坏习惯。因为人的眼睛应保持水平状态看书,使调节与集合(辐辏)取得一致,减少眼睛的疲劳。如果躺着看书,两眼不在水平状态,眼与书本距离远近不一致,两眼视线上下左右均不一致,书本上的照度不均匀,都会使眼的调节紧张而且容易把书本移近眼睛,这样可加重眼睛负担,日久就形成近视。
6、营养不良。缺钙、锌、等维生素。
儿童近视的发病原因
儿童近视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高度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
要想使你的宝宝眼睛能够达到健康的发育,就一定要在孩子出生以后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比如说不要过长时间的近距离让孩子去观察事物,包括近距离的视频,或者做一些精细的工作,如书法、描绘和练字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得孩子的近视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环境因素
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节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内聚,这样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轴就可能变长。每增长1毫米就达3.00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300度),当然这种近视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近视,一般度数都比较低,都在6屈光度以下,发病多在青春期前后,进展也比较缓慢,有人把这种近视称之为真性近视,以示与假性近视相区别。
1、用眼距离过近。据有关资料报道,青少年近视眼以长期用眼距离过近引起者为多见。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cm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使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由于调节过度而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青少年眼球组织娇嫩,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正常阅读距离应是30~35cm。
高度近视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近视(Myopia)是眼睛看不清远物、却看清近物的症状。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近视分屈光和轴性两类。其中屈光近视最为严重。屈光近视可达600以上,即高度近视。治疗近视方法有很多,主要是后离焦和眼灵敏度调节等。
1、近视“发生”的主要原因: 85%看近调节;15%眼轴“长”长:
(1) 约 85%近视与看近(如看书、看电视、看电脑,即近视三看)有关,可以防治;
(2) 约 15%近视与眼轴随生长变长有关,受先天变异或遗传等因素控制,治疗效果较差。由此可见,青少年近视是一种可防不可治愈的眼病。
2、近视“发展”快的主要原因:
(1)眼动失灵敏度:长期固定看近,可造成眼球及晶状体“固化”即失去运动灵敏度,导致看远看近时,晶状体不能及时变凸或变扁以调节远近焦距,可引起视野缩小及眼轴变长,是近视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
(2)近视三看:看书、看电视、看电脑,是近视发展的主要动因;
(3)戴镜不当:如眼镜的度数不对、合并的散光未配或错配,镜架松垂变形,光学中心错位等,导致用眼负担加重而引起近视发展。
3、近视发病机理:
(1)眼轴变长:每长 1mm约增加300度近视。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近视多少都会有所发展,故可防不可治愈;
(2)调节痉挛:看近时晶状体会自动调焦变凸(即调节),长期长时间看近(特别是近视三看),可引起调节痉挛而形成调节张力性近视,久之可转变成近视。
通过上述的关于近视的原因可以了解到,近视其实就是我们的眼睛焦距出现了病变,这是我们可以通过眼镜来矫正,但是这些都是治标的方法,我们需要在日常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这样有助于我们保护眼睛,矫正近视眼,远离眼镜的束缚。
近视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近视Myopia是眼睛看不清远物、却看清近物的症状。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近视分屈光和轴性两类。其中屈光近视最为严重。屈光近视可达600以上,即高度近视。治疗近视方法有很多,主要是后离焦和眼灵敏度调节等。
1、近视“发生”的主要原因: 85%看近调节;15%眼轴“长”长:
1 约 85%近视与看近如看书、看电视、看电脑,即近视三看有关,可以防治;
2 约 15%近视与眼轴随生长变长有关,受先天变异或遗传等因素控制,治疗效果较差。由此可见,青少年近视是一种可防不可治愈的眼病。
2、近视“发展”快的主要原因:
1眼动失灵敏度:长期固定看近,可造成眼球及晶状体“固化”即失去运动灵敏度,导致看远看近时,晶状体不能及时变凸或变扁以调节远近焦距,可引起视野缩小及眼轴变长,是近视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
2近视三看:看书、看电视、看电脑,是近视发展的主要动因;
3戴镜不当:如眼镜的度数不对、合并的散光未配或错配,镜架松垂变形,光学中心错位等,导致用眼负担加重而引起近视发展。
3、近视发病机理:
1眼轴变长:每长 1mm约增加300度近视。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近视多少都会有所发展,故可防不可治愈;
2调节痉挛:看近时晶状体会自动调焦变凸即调节,长期长时间看近特别是近视三看,可引起调节痉挛而形成调节张力性近视,久之可转变成近视。
通过上述的关于近视的原因可以了解到,近视其实就是我们的眼睛焦距出现了病变,这是我们可以通过眼镜来矫正,但是这些都是治标的方法,我们需要在日常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这样有助于我们保护眼睛,矫正近视眼,远离眼镜的束缚。
弱视 按摩
弱视的发病原因。斜视性弱视,患者有过斜视或有斜视,斜视发生的年龄越早,弱视的程度越深;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两只眼睛不同视,所以两只眼睛的视网膜呈现的大小以及清晰度都不相同,造成的屈光差,导致斜视;其他原因有屈光不正性弱视废用性弱视,先天性弱视或器质性弱视等。
弱视的发病症状。典型症状是器质性弱视,大量饮酒后突然视力减退,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剥夺性弱视,读小字和辨色困难等;表现是视力和屈光异常,有拥挤现象,导致分度困难,并且只有幼儿会有弱视发生。
弱视的治疗方式。遮盖法,是治疗弱视的最有效并且是主要的方式;压抑疗法,利用过矫或者欠矫的镜片和每天使用阿托品来压抑主眼功能;视刺激疗法,通过反差强和空间频率等不同的条栅为刺激源来刺激弱视眼提高视力。
注意事项:
弱视的预防。在婴幼儿时期就要注意用眼卫生,教育小孩子注意用眼卫生,少年儿童正值生长育时期,应鼓励孩子多吃粗粮,杂粮,蔬菜,水果,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儿童近视的发病原因
对儿童近视的发病原因都有什么呢,也都是有着几大因素,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家长对此也都是有着一些了解,在平时的时候,也都是可以进行一些预防。
儿童近视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高度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
要想使你的宝宝眼睛能够达到健康的发育,就一定要在孩子出生以后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比如说不要过长时间的近距离让孩子去观察事物,包括近距离的视频,或者做一些精细的工作,如书法、描绘和练字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得孩子的近视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环境因素
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节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内聚,这样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轴就可能变长。每增长1毫米就达3.00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300度),当然这种近视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近视,一般度数都比较低,都在6屈光度以下,发病多在青春期前后,进展也比较缓慢,有人把这种近视称之为真性近视,以示与假性近视相区别。
1、用眼距离过近。据有关资料报道,青少年近视眼以长期用眼距离过近引起者为多见。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cm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使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由于调节过度而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青少年眼球组织娇嫩,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正常阅读距离应是30~35cm。
哪些年龄段最易近视呢
通过大量人群调查和双生子的研究,证明近视眼是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眼病。
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纯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环境因素可影响眼的屈光变化已为动物试验和临床工作所证实。制造恶劣的视觉环境,形觉剥夺和限制看远可使幼小动物变为高度近视眼;儿童繁重的近距离作业和不良视觉卫生条件是儿童少年单纯性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因此,防治近视眼应从改善儿童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等入手。
视力减退是近视眼的主要症状。轻、中度近视眼患者远视力低常而近视力正常,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但读写不困难。
高度近视眼则远、近视力都不好。视疲劳是近视眼的另一个常见不适,多与调节集合失衡有关,近视眼习惯近距离读写,长时间读写后可引起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等不适;眯眼视物以利改善视力却可导致疲劳。
高度近视发生眼组织退行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症状。玻璃体混浊可产生飞蚊症,视网膜脉络膜退行病变可发生黄斑出血、萎缩,甚至视网膜脱离,赞成严重视力障碍。
遗传因素为主要病因者发病较早,幼儿时期就可能已是近视眼了。近视发生越早,形成高度近视眼的可能性越大。病理性近视眼在20岁以后还可能发展。
单纯近视眼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旺盛的少年时期。有统计证明,小学三年级以前视力低常主要由远视眼、散光眼、先天性近视眼所引起,四年级以后近视眼比例增加,高中学生中远视力低常主要由近视眼引起。儿童少年远视力下降初发年龄大多在10-15岁,半数以上集中于12-15岁。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提高,电视、电脑的普及使近视发病年龄有提早的趋势。单纯性近视眼在20岁左右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