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如何护理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如何护理
一旦疑及小儿患本病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延误。护理时除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外,若鼓膜尚未穿孔,则可用百分之一的酚甘油滴耳;鼓膜已穿孔者,则尽量洗净中耳积脓,可用百分之三的双氧水反复冲洗。冲洗方法为:每次向患耳滴百分之三双氧水5-10滴,见白色泡沫约2分钟后使患耳朝下,倒出药水,反复几次后拭净外耳道,再滴入百分之零点五的氯霉素滴耳液3-5滴,并按压耳屏数次,使药液经穿孔部进入中耳,睡觉时应使患耳朝下,以利脓液顺利排出。
流脓停止后需继续用药一周左右,防止复发。
病愈后,除要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外,擤鼻方法要正确,不能同时捏紧两侧鼻孔擤鼻涕,以防细菌经咽鼓管逆行感染至中耳。
对哺乳期的婴儿,要养成正确的喂养习惯,哺乳时必须斜抱婴儿;橡皮管嘴的吸孔不宜太大太多,以防乳液呛入中耳引起细菌感染。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哪些护理要点
1、保持外耳道干净,但不能重拭重擦。
2、睡眠时患耳应在下侧,同时注意不能受到压迫。
3、如为小儿,在哺乳时,要采取适当的体位,即应竖抱而不能横抱。
4、按时服药及换外用药。换药器具注意严密消毒。
5、换药时应嘱患者侧卧或将头倾向一侧肩部,并牵引耳廓,成人的耳廓可向后上方牵引,儿童则向后下,然后滴入或纳入药物。
6、忌进辛辣发物及酒类。病儿的乳母,也应忌以上诸物。
7、冬天滴用的水剂,应加温一些,温度需与体温相接近。简便法:在滴药前10分钟,将药藏在贴身的衣服口袋里。
临床上中耳炎的分类
1、卡他性中耳炎
又称渗出性中耳炎,或者非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常有感冒史。急性期可有轻度的耳痛。渗出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加强本病的预防工作,对小儿的防聋治聋非常重要。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中耳炎的治疗中除全身应用抗菌、抗病毒药物外,鼻腔局部滴药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滴鼻剂,为1%麻黄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滴鼻剂。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炎可以彻底根治吗?表现为发热和耳痛,耳流脓,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更应重视鼓室内脓液的及时排出,以防引起听骨链的损害。所以,对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鼓膜切开,通畅引流,而且后者对中耳炎的治疗更为重要。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多为单纯型中耳炎,为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者耳内进水引起。预防感冒、防止耳内,进不清洁的水是预防的关键。另外有的儿童,可患者先天性胆脂瘤,需要手术治疗中耳炎。
急慢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表现为充血、水肿,并有圆形细胞浸润、粘膜上皮坏死。渗出液由清渐变为粘脓性,最后呈纯脓性。由于鼓室外积脓,内压增高,压迫鼓膜,或鼓膜本身因炎症侵犯而软化或发生层间脓肿,终致鼓膜破裂,中耳内的脓液得以引流至外耳道。由于中耳结构的连续性,病变常扩展到乳突气房,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易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或迁延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甚至出现颅内外并发症,故应引起注意。
身体抵抗力下降如有营养障碍、受凉或受湿、素有全身慢性疾病及鼻炎鼻窦炎、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为起本病的诱因。
致病菌进入中耳的途径是:(1)咽鼓管途径:①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时,病菌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②急性传染病,尤其是猩红热及麻疹发病时,可能并发本病。③哺乳姿势不当,如横抱婴儿,或婴幼儿平卧吸吮奶瓶时,乳汁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④过度用力擤鼻,在不洁水中游泳及跳水,不合适的咽鼓管吹张术及鼻腔冲洗术,可使病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⑤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如有细菌侵入,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为什么容易转化为慢性
中耳腔内结构比较复杂,乳突腔内有峰窝样的细小孔洞,这些都不利于排除脓液,却给病菌创造了良好的“避难所”和“防空洞”。因此,急性化脓性中耳 炎患者稍不注意,失治、晚治、误治、杂治,就可能治疗不彻底而迁延为慢性。在临床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急性中耳炎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后耳痛消失、流脓停止后,就停止用药。由于治疗不彻底,加上感冒受凉,或洗澡、游泳后污水进入耳道,中耳腔再次受到细菌感染。复发之后更不易治愈,转为慢性中耳炎。
为此,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之后,一定要彻底治疗,同时要预防感冒,鼓膜穿孔未愈,禁止游泳。如果有了良好的调治护理,多数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都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诱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但中耳其他各部亦常受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炎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以下是诱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
诱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
1、咽鼓管: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急性鼻炎、急性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炎症向咽鼓管蔓延,致咽鼓管口及管腔粘膜发生充血、肿胀。
(2)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进入中耳腔。急件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等,可通过咽鼓管并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3)急性化脓中耳炎也可作为急性传染病的局部表现。在污水中游泳、不正确的咽鼓管吹张、擤鼻或鼻腔治疗,均可有导致细菌侵入中耳腔的可能。
(4)婴幼儿由于咽鼓管短、粗、平的特点,更易由咽鼓管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外耳道鼓膜:鼓膜外伤、鼓室穿刺、鼓室置管,细菌可经此通路直接进入鼓室。
3、血行感染:诱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较少见。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
细菌通过某些途径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称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变形杆菌较多见。由于儿童咽鼓管咽口与鼓口的位置几乎在同一水平上,且咽鼓管较短,管径较粗,故本病以小儿多见。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易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或迁延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甚至出现颅内外并发症,故应引起注意。
身体抵抗力下降如有营养障碍、受凉或受湿、素有全身慢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为起本病的诱因。致病菌进入中耳的途径是:(1)咽鼓管途径:①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时,病菌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②急性传染病,尤其是猩红热及麻疹发病时,可能并发本病。③哺乳姿势不当,如横抱婴儿,或婴幼儿平卧吸吮奶瓶时,乳汁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④过度用力擤鼻,在不洁水中游泳及跳水,不合适的咽鼓管吹张术及鼻腔冲洗术,可使病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⑤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如有细菌侵入,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2) 外耳途径:由于鼓膜破裂,致病菌经鼓膜破裂处进入中耳,引起感染。(3)血行性:致病菌通过血循环进入中耳引起的发炎机会虽少,但其病变常造成鼓膜坏死。多见于猩红热和伤寒。
中耳炎症状及治疗
1、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可有发热、呕吐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2、非化脓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1)听力下降。
(2)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
(3)耳痛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可有轻微耳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耳痛。
(4)耳鸣 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
(5)耳镜检查 急性期鼓膜周边有放射状血管纹。
小儿中耳炎怎么治疗
卡他性中耳炎
卡他性中耳炎即非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耳闷和听力下降。在患病前常有感冒史,急性期可有轻度的耳痛。渗出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加强本病的预防工作对小儿的防聋 治聋非常重要。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中耳炎的治疗中除全身应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外,鼻腔局部滴药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滴鼻剂为1% 麻黄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滴鼻剂。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患者常常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耳痛、耳流脓。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更应重视鼓室内脓液的及时排出,以防引起听骨链的损害。所以,对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就是合理使用 抗生素和鼓膜切开,通畅引流,而且后者对中耳炎的治疗更为重要。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多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者耳内进水引起。预防感冒和防止耳内进不清洁的水是预防的关键,治疗同可参照其它中耳炎专题。另外有的儿童可患者先天性 胆脂瘤,需要手术治疗中耳炎
小儿中耳炎的分型和诊断
一、急性中耳炎
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二、分泌性中耳炎
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分为伴胆脂瘤型中耳炎和不伴胆脂瘤型中耳炎(不含先天性中耳胆脂瘤)。
儿童中耳炎通用检查
小儿中耳炎诊断
一、耳镜及鼓气耳镜检查
二、听力学评估
听力评估检查项目包括各个年龄段行为测听和客观听功能检查,其中客观听功能检查至少包括听觉诱发电位(骨气导阈值)和中耳声导抗(6个月以内患儿用1000 Hz探测音,大于6个月患儿用226 Hz或1000 Hz探测音)。
不同年龄患儿检查项目:①6个月以内:行为听觉反应测听+客3i【|l听功能检查;②7个月一2岁5个月:视觉强化测听+客观听功能检查;③2岁6个月~5岁:游戏测听+客观听功能检查;④5岁以上:纯音测听+客观听功能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可行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扫描或颅脑磁共振成像。
急性中耳炎
一、定义
48 h内突然发生的中耳急性炎性反应,可伴中耳积液。
二、分型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急性充血,可伴中耳渗出。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的急性化脓性炎性反应。
三、诊断要点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①48 h之内突然发生;②耳痛;③鼓膜完整,伴急性充血;④可存在中耳积液;⑤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①多伴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穿孑L后症状减轻;②耳痛;③听力减退;④可见鼓膜穿孔并流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