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禽流感的易感动物

禽流感的易感动物

易感动物就是指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感染性的动物。

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禽类如鸡、火鸡、鸭、鹅、及其他水禽等最为敏感且多为隐性感染;2、其他禽类如雉鸡、鹧鸪、鸵鸟、孔雀、鹌鹑、鸽也较容易感染。

3、水禽与旱禽同场混养可造成交叉感染,病毒很容易在大规模饲养的鸡群或鸭群中传播。

4、野生与养殖水禽可通过使用共同水体传播。

5、除了感染禽类,禽流感还可以感染猪。

感染禽期间还可以吃鸡肉吗

好的,先让我们来学习下H7N9禽流感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的原理

一、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三)易感人群。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现有确诊病例多为成人。(四)高危人群。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学习过这个两个原理我相信大家已经知道禽流感期间还能吃鸡肉吗 了 禽流感期间鸡肉和禽类产品还是可以吃的。不过一定不能生食! 要煮熟之后才能食用。在这期间大家还是尽量的少接触活禽病禽 接触后一定要洗手。

甲型流感易感人群

甲型H1N1流感实际上是由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引起的,人们以前不可能感染这种病毒,身体里自然也就不会有能够抵御这种病毒侵袭的抗体。正因为如此,对甲型 H1N1流感而言,男女老少都是易感人群,都有可能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发病。流行病学家对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了调查,目前的报道患者以青壮年为主,但在老人和儿童中也有发病的。

潜伏期:估计1~7天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并不会立即发病,而是会有一段“平静”的时期。当然在这段时间里,已经侵入身体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点没有“安静”下来,它正在忙着在身体里的健康细胞中不断地复制和繁殖,产生更多的病毒。从病毒侵入机体后到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人们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潜伏期尚不十分清楚,估计在1~7天后可能发病,更有可能是1~4天。因此和患者密切接触的人要医学观察7天。

传染期:发病前1天到病后7天

我们知道,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在一段时间里会向外界排出病毒,如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从而导致其他健康人被传染,这段时间我们称作“传染期”。

春节期间严防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种什么疾病?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是人类在接触人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病/死禽或暴露在被该病毒污染的环境后发生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新发传染病,最多见的是由h5n1型感染。由于禽流感病毒受体、连接肽及基因结构与人流感病毒的差异,一般情况下,人禽流感并不容易感染人类,只在偶然的情况下感染少数个别人,而没有发生稳定人间传播,目前全球人禽流感病例均为散发,也印证了这一点。

春节人口流动比较频繁,公众应如何预防禽流感?

人禽流感是一种主要累及呼吸系统的疾病,然而不同于普通流感的是目前人禽流感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禽传人,我国还未发现有效的人传人病例,因此单纯的人口流动不会增加人感染禽流感的机会。

日常预防禽流感应做到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外出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特别是病死禽。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

人禽流感的传染源有哪些?

至今已分离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宿主有:(1)禽类,包括鸭(野鸭)、鸡、火鸡、鹌鹑、鹅、鸽、黑头雁、斑头雁、鱼鹰、黑头鸥、麻雀等;(2)哺乳类,如虎、豹、猫、猪和人等。因此,被人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禽类和哺乳类动物,包括感染的人群在内,均可成为人禽流感潜在的传染源使人感染。目前最主要的传染源仍为被感染的禽类动物(尤其是散养家禽)。从家庭聚集现象来看,人禽流感患者也可能具有一定传染性。

人禽流感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人禽流感感染人体的途径,主要是吸入具有传染性的飞沫或飞沫核、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物的间接接触,病毒在病人的上呼吸道或结膜的粘膜上生长繁殖。不同传播途径的相对传播效率尚未确定,目前的多数证据表明存在禽-人传播、环境-人传播和母-婴间垂直传播,少数和非持续证据支持人际间的有限传播。

禽流感为什么不能吃鱼 哪些人容易感染禽流感

虽然吃鱼并不容易感染禽流感,但有些特殊人群感染禽流感的几率就比较高,例如:兽医和长期从事鸡、鸭、鹅、猪等动物饲养、贩运、屠宰的人员。

H7N9会人传人吗 H7N9传播途径有哪些

这是H7N9禽流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人类通过密切接触感染H7N9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饲料、水、种蛋、鸡胚、垫草等,都可能感染H7N9禽流感。

H7N9禽流感禽尸和病禽的分泌物、排泄物是这一传播途径的主要传染源,病禽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将病毒排出体外,动物接触这后可能感染上H7N9

禽流感。

易感禽类在直接接触H7N9感染的禽类或间接接触病毒污染物后,就可能感染H7N9病毒。

甲型流感易感人群

甲型H1N1流感实际上是由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引起的,人们以前不可能感染这种病毒,身体里自然也就不会有能够抵御这种病毒侵袭的抗体。正因为如此,对甲型 H1N1流感而言,男女老少都是易感人群,都有可能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发病。流行病学家对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了调查,目前的报道患者以青壮年为主,但在老人和儿童中也有发病的。

潜伏期:估计1~7天

人感染甲型 H1N1流感病毒后,并不会立即发病,而是会有一段“平静”的时期。当然在这段时间里,已经侵入身体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点没有“安静”下来,它正在忙着在身体里的健康细胞中不断地复制和繁殖,产生更多的病毒。从病毒侵入机体后到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人们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潜伏期尚不十分清楚,估计在1~7天后可能发病,更有可能是1~4天。因此和患者密切接触的人要医学观察7天。

传染期:发病前1天到病后7天

我们知道,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在一段时间里会向外界排出病毒,如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从而导致其他健康人被传染,这段时间我们称作“传染期”。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和人。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禽和带毒禽,包括水禽和飞禽。研究显示,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1克污染的粪便中病毒的含量就可造成100万只禽感染。目前还不能认为人类是禽流感的传染源。

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感染性的动物称为易感动物。鸡、火鸡、鸭、鹅、鹌鹑、雉鸡、鹧鸪、鸵鸟、鸽、孔雀等多种禽类对禽流感均易感。最敏感的为鸡、火鸡,鸭、鹅及其他水禽多为隐性感染。水禽与旱禽同场混养可造成交叉感染,病毒很容易在大规模饲养的鸡群或鸭群中传播。野生与养殖水禽可通过使用共同水体传播。除了感染禽类,禽流感还可以感染猪。

H7N9禽流感、流感和普通感冒怎么区别

1 禽流感是禽类动物中的流感病毒偶然感染人类引起的疾病.由于同属于一类病毒,因此,引起的临床表现很相似。但由于禽流感作为一种新病毒,人类普遍对它缺乏抵抗力,接触后容易感染,临床症状也比较严重。所以,如果长期没有痊愈,就需要进行一下检测。

2 流感病毒长期存可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因此,流感的流行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导致许多人感染.人流感通常从大城市开始流行,在人员密集的地区更容易得到传播,然后开始向周围的城市或者农村开始扩散。

3 而禽流感暴发通常从郊区养殖场开始,通过野生禽类或水向其他城镇郊区的养殖场传播。人类的禽流感感染通常是散发的,无明显的人群聚集性,感染者均发生在禽类动物禽流感暴发地区,所以感冒和H7N9在发生区域上也可以做出一定的区分。

禽流感病毒易感染青年人

人类感染者较少 传播范围在扩大

根据近8年的观察,H5N1甲型禽流感病毒是近年来进化出来的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它可在家禽和野生禽类中广泛流行,但主要感染对象是家禽。这可能是由于家禽对病毒的抵抗力比野生禽类低的原因。

尽管这种新的H5N1病毒在家禽中流行很广泛,但人类感染的现象还是较少见的。说明禽类流感病毒并不会一下子跨越物种的界线在人类中广泛流行。但人们的研究发现,这种病毒感染人类的病例不仅逐渐增加,而且还出现了少数家庭内聚集性感染的病例,甚至还有了家庭宠物被感染的报道。说明这种禽流感病毒在逐渐向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进军”,扩张自己的“领地”。

食用未煮熟家禽 有潜在感染危险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直接接触禽类动物,尤其是病禽、死禽,是最常见的人类感染禽流感的方式。大部分感染者都是接触了自家的病禽、死禽,或是参与屠杀、给禽类动物褪毛或烹饪;有些感染者是因与患病家禽玩耍或接触过患病或死亡家禽;也有人因给野生死天鹅褪毛而被感染。

但是,还有大约1/4的人找不到被感染的原因。人们推测,在禽流感流行的地区,病毒可能随着家禽粪便污染环境或空气,人们接触或吸入了含有病毒的粉尘就有可能被感染。还有人认为禽流感病毒可能会通过消化道传播。

是否能够人传人 目前还没有定论

尽管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实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在人间传播,但是目前已经发现了至少10起两人以上同时感染的事件,其中最多的一起导致6名家庭成员及2名其他亲属共8人发病。尽管这些家庭成员大多是同时接触了病死禽,但很难解释同时8人发病的现象。

科学家在讨论这一事例时认为,亲属间没有保护地亲密接触严重患者时,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造成疾病的传播。但是,人们又发现这些两人以上同时感染的事件90%以上发生在有血缘关系的人中,而照顾他们的医务人员没有被感染。所以有专家认为,某些家族可能对H5N1甲型禽流感病毒有遗传敏感性,更容易被感染。因此,到目前为止,禽流感病毒是否会人传人还没有定论。

青年人最易感染 女性略多于男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H5N1甲型禽流感病毒最容易感染青年人。人类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90%的感染者年龄小于40岁;死亡的患者多在10~19岁之间,而50岁以上的大龄感染者少见。人们猜测,这可能是大年龄组人群曾经接触过相似的病毒,因此对这种进化而来的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

调查还发现,女性感染者略多于男性。人们认为,家庭中饲养、屠杀,或给禽类动物褪毛、烹饪等工作一般由女性来完成,所以被感染这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女性更多见。值得注意的是,40岁以下的青年女性处于育龄期,近8年来已经有6名孕妇被感染,其中4名死亡,两名流产,说明禽流感对妊娠妇女的危害更大。

儿童、青年以及怀孕是预防的重点,应该注意避免与禽类动物接触,少去农贸市场,不要把饲养、屠杀家禽的工作交给孕妇。在禽流感疫区,一旦发现有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人一定要立即到医院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流感的传播途径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它分为甲(A)、乙(B)、丙(C)三型,近年来才发现的牛流感病毒将归为丁(D)型。流感病毒可引起人、禽、猪、马、蝙蝠等多种动物感染和发病,是人流感、禽流感、猪流感、马流感等人与动物疫病的病原。这些疫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性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呼吸道症状。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易感者与感染者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而传播。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人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可以进一步分为H1N1、H3N2、H5N1、H7N9等亚型(其中的H和N分别代表流感病毒两种表面糖蛋白)。流感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动物流感病毒通常不感染人,人流感病毒通常不感染动物,但是猪比较例外。猪既可以感染人流感病毒,也可以感染禽流感病毒,但它们主要感染的还是猪流感病毒。少数动物流感病毒适应人后,可以引起人流感大流行。

禽流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就是禽类患的流行性感冒,也就是通常老百姓所说的“鸡瘟”一类的动物瘟疫。禽流感除了可以感染家禽、野禽等禽类,也可以感染哺乳类动物,如猪、马等大型动物。

在禽类之间,禽流感主要由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通过病禽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空气、水、食物等物质,造成禽流感的流行。

那么,多少年来常听说闹“鸡瘟”等瘟疫,却从没像现在这样大范围的疫情,而且如此严重,以致使许多国家都发生了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并且造成许多人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目前在许多地区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已经不是通常一般毒性较小的病毒,而是毒力较强的致病毒株,如h5n1型;h5其他亚型和h7亚型的一些毒株,这些高致病性的毒株引起的禽流感,我们就称之为“高致病性禽流感”。

2004年以来全球发生的禽流感和人禽流感,主要由h5n1型禽流感病毒所致,它可以引起禽类的大批急性死亡,人感染后,死亡率也相当高。

相关推荐

人感染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传染源 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 易感人群 一般认为,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尽管任何年龄均可被感染,但在已发现的H5N1感染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 高危人群 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及其同地居住的家属、在发病前1周内到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禽流感

禽流感危险吗 禽流感重症

禽流感病毒致病性较强,症状严重时可表现为:重症肺炎,提问持续39度以上,患者还可出现呼吸困难,伴有咳血痰,当病情进一步发展科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症,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症状。

禽流感有几种

1人禽流感主要通过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特别是鸡野禽进行传染的,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传播,也可一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而感染。 2受病毒污染的水也容易感染,经研究发现人禽流感,一般多发生于那些从事家禽养殖业者,这些在发病前一周内多有去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都容易被感染,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一些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也是发生人禽流感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应立即通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做好防护

禽流感疾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结合禽流感病毒的特点和现有研究发现,目前认为,携带病毒的禽类是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传染源。减少和控制禽类,尤其是家禽间的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急需加快推动传统家禽养殖和流通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从散养方式向集中规模化养殖、宰杀处理和科学运输的转变,提高家禽和家畜的养殖、流通生物安全水平,从而减少人群的活禽或病死禽暴露机会。 同时,要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和培养个人呼吸道卫生和预防习惯,做到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合理加工烹饪食物等。需特别加强人感染禽流感高危人群和医护人

禽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发生场所不同

禽流感禽流感的爆发通常是从郊区较大的养鸡场开始的,可以通过野生禽类或水源为媒介,跳跃式的向其它城镇郊区的养鸡场传播。 感冒:人类的流行性感冒是散发性的,没有特殊的聚集性,感染者也可以发生在禽类动物爆发禽流感的地区。

什么是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aiv)属甲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的正黏病毒科,分甲、乙、丙3个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多发于禽类,一些亚型也可感染猪、马、海豹和鲸等各种哺乳动物及人类;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则分别见于海豹和猪的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5个h亚型(h1~h15)和9个n亚型(n1~n9)。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9n2、h7n7,其中感染h5n1的

h7n9的传播途径

h7n9的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以及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在感染水禽的粪便中含有高浓度的病毒,并通过污染的水源泉由粪便-口途径传播流感病毒。目前还没有发现人感染的隐性带毒者,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人类对禽流感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研究结果表明,禽流感病毒中缺乏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除非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否则它很难侵犯人类,导致人与人间传播。人禽流感的发生,目前只可能是因接触的病禽而感染。人感染

禽流感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管理传染源:①加强禽类疫情监测;②对受感染动物应立即销毁,对疫源地进行封锁,彻底消毒;③患者应隔离治疗,转运时应戴口罩。 (2)切断传播途径:①接触患者或患者分泌物后应洗手;②处理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时应戴手套;③被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污染的医疗器械应消毒;④发生疫情时,应尽量减少与禽类接触,接触禽类时应戴上手套和口罩,穿上防护衣。 (1)消除传染源:必须做到四早。 ①早发现:早发现禽流感病禽和病人; ②早报告:早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禽流感病禽和病人; ③早隔离:病人要至少隔离至热退后两天,病禽要封闭或封锁;

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源

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另外野禽或猪也可成为传染源。许多家禽都可感染病毒发病:火鸡、鸡、鸽子、珍珠鸡、鹌鹑、鹦鹉等陆禽都可感染发病,但以火鸡和鸡最为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鸭和鹅等水禽也易感染,并可带毒或隐性感染,有时也会大量死亡。各种日龄的鸡和火鸡都可感染发病死亡,而对于水禽如雏鸭、雏鹅其死亡率较高。 除野禽,如天鹅、燕鸥、野鸭、海岸鸟和海鸟等外,还从以下多种鸟中分离到流感病毒;燕八哥、石鸡、麻雀、乌鸦、寒鸦、鸽、岩鹧鸪、燕子、苍鹭、加拿大鹅及番鸭等。据国外报道,已发现带禽流感病毒的鸟

前两天吃鸡肉吃到肝脏和苦胆了,会传染禽流感

加热煮熟的食物中是不会含有禽流感病毒的,因为当禽流感病毒加热100度1分钟就可以灭活,鸡胆囊中也不会含有禽流感。 意见建议:建议你不要吃未熟的食物,特别是家禽、飞禽类动物食物。室内加强通风,户外活动后来正确洗手,预防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