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儿童传染病哪些比较危险
秋季儿童传染病哪些比较危险
1、甲型H1N1流感常见指数3,易感指数3,危险指数5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症状与其他流感类似: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或呕吐等症状。潜伏期为一周,病情可迅速进展,突然高热、肺炎,重者可以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中,该院的资料显示儿童患病率约为10%,比率还是相当高的,重症的患儿也较多,特别是存在基础疾病的儿童尤其要注意预防了。
因此,综合评价常见指数3,易感指数3,危险指数评分为5(最高级别)。
2、流感(流行性感冒)常见指数5,易感指数4,危险指数2
说起流感,大家一点都不陌生,每年自己或者家人都会得上几次,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秋季传染病了。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该病的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儿童尤其需要注意,但是其病情一般较轻,造成的危害不大。
因此,综合评价常见指数5,易感指数4,危险指数评分为2。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见指数3,易感指数5,危险指数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对于大家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在我们看来,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了,秋冬季节尤其需要注意,5岁以下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轻型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是暴发型流脑表现为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病死率较高。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传染性较强,但由于该菌在外界生活力极弱,很少间接传播,但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奶等可传播,因此2岁以下的婴幼儿需要注意隔离保护。
小儿麻疹会传染吗
是会传染的。麻疹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在广泛接种麻疹疫苗前,麻疹是一种普遍的儿童传染病。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因其疹点高出皮肤,类似麻粒,故中医称之为麻疹。
炎炎夏日宝宝发烧怎么办
如何对付夏季儿童发烧
夏季儿童容易发烧,父母决不可掉以轻心。由于天气很热,许多儿童常常是满头大汗,满脸通红,别以为都是暑热造成的。
只要孩子不想吃饭,懒得动弹,就要怀疑是否发烧,用体温计测一测,一旦发烧就应引起注意,及时查找原因。
临床表明,夏季儿童突然高烧应特别注意传染病的发生,并及时上医院诊断。
最常见的传染病有以下三种:
①流行性乙型脑炎。夏季最为凶险的传染病之一,病原体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吸血来传播的,多为10岁以下儿童。
②急性中毒型菌痢。细菌性痢疾是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痢疾杆菌,主要表现有发烧、腹痛腹泻和解脓血便的症状。在细菌性痢疾中有一种称为中毒型菌痢,多见2-7岁的小儿。
③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病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因水源污染而引起局部流行。伤寒病主要表现有持续高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还有肝脾肿大、皮肤出现玫瑰疹、腹胀腹泻等表现。夏秋季如发烧持续1周以上的儿童应请医生详细检查是否伤寒所致。
在39℃以下,家里就可以对付
不过,儿童夏季发烧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会出现打喷嚏、怕冷、咳嗽、头痛等症状,如果热度不高,在39℃以下,家里就可以对付。
一旦发现小儿发热,只要明确了属外感发热,就没有必要频繁去医院。因为医院病人集中,很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使病情加重。在家中护理好发烧的孩子对疾病的康复既重要也十分必要。
家中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发热的小儿热量消耗大,水分丢失多,所以要适当休息,多饮水;出汗过多时,还要在水中加少许盐以补充电解质。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居室室温、湿度要适宜。
2。降体温:应用退烧药,四小时一次,服药后要喝温水。外感发热以发汗为主,尽量少用冰袋冷敷。
3。中药治疗: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一般夏季外感应用辛凉解表或清暑解表的中药,疗效甚佳。
4。食疗:中医历来注重饮食疗法,适当的饮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正确洗手防病从口入
夏秋季儿童传染性疾病有哪些?家长应如何预防?近日,在厦门市图书馆举办的周末知识讲座中,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专家沈军主任为市民带来了《夏秋季儿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讲解。
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活跃
沈军介绍,儿童疾病可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导致,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粪口、空气、接触、虫媒传播等,其中一部分的感染性疾病因为容易传播或者危害较大,被称为传染病。夏季的感染性疾病除了消化道感染及食物中毒外,也有呼吸道感染,包括一些传染性疾病;而非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中暑、过敏、哮喘等。
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沈军介绍,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一般是通过饮用或食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此外,轮状病毒在秋季也比较常见,它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感染途径主要为粪口。
正确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俗话说,病从口入。沈军说,手每天要接触很多东西,每次都会沾染上成千上万个细菌和病毒,所以不但要勤洗手,还要正确地洗手。
那么,如何正确洗手呢?首先,洗手应使用流动水;其次,双手要进行揉搓,时间应不少于15秒;洗完手后,不应用毛巾或纸巾擦手,应让手自然甩干。
沈军强调,下述情况更应及时洗手:手部接触眼、口、鼻之前;咳嗽或打喷嚏用手捂嘴后;进食及处理食物前;如厕后等。
保护自己外,也应注意避免自身的不恰当行为给他人带来健康隐患。随地吐痰或者打喷嚏、咳嗽时不用纸巾掩口鼻,这不仅仅是不礼貌的行为,而且会让带有致病菌的飞沫通过空气流动造成疾病的传播。
宝宝被蚊虫叮咬用什么好
恼人的蚊虫有时候让大家饱受痛苦。可别小看这些蚊虫,被叮后皮肤痛痒之外还可能引发别的疾病。做为抵抗能力弱的婴幼儿更是深受其害。怎样对付蚊虫的叮咬?要注意什么?
蚊虫叮咬对宝宝健康的威胁
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奇痒难忍,出现疱疖,严重的引发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传染性疾病,对小儿的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婴儿体质较弱,抗病能力差,一旦染上传染病,发病急,病情重,可出现高热、抽搐,严重的会流下终身难以挽回的后遗症,影响了健康和智力发育,甚至危及生命。
用婴儿防蚊露驱散蚊虫滋扰的烦恼
为了预防儿童传染病的发生,做好防蚊的工作和措施尤为重要,除了搞好环境卫生,灭蚊防蚊,注意个人卫生清洁,勤洗澡,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和减少 身体汗味吸引蚊虫。夏秋季节可在小儿身体暴露的部位,如四肢、躯干涂抹防蚊露都是极有效预防蚊虫的好方法。6个月以上的婴儿解决了蚊虫滋扰的烦恼,而且有 效防蚊的效果特别长,一次涂抹可有效防蚊长达6小时,特别适合小儿户内户外活动的需要。它清爽的配方加上清新的香味,让宝宝倍感清爽舒适,受到了家长和宝 宝的欢迎。
小提示:在宝宝被蚊虫叮咬后,应该及时做消炎去痒的处理。如果发现更严重应该去医院比较好。
孩子发烧是怎么造成的
引起婴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小儿体温 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2、生病、感冒 、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3、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而引起儿童突然高烧应特别注意传染病的发生,并及时上医院诊断。最常见的传染病有以下三种:
1、流行性乙型脑炎。夏季最为凶险的传染病之一,病原体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吸血来传播的,多为10岁以下儿童。
2、急性中毒型菌痢。细菌性痢疾是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痢疾杆菌,主要表现有发烧、腹痛腹泻和解脓血便的症状。在细菌性痢疾中有一种称为中毒型菌痢,多见2~7岁的小儿。
3、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病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因水源污染而引起局部流行。伤寒病主要表现有持续高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还有肝脾肿大、皮肤出现玫瑰疹、腹胀腹泻等表现。夏秋季如果持续2周以上的儿童应请医生详细检查是否伤寒所致。
流脑疫苗是什么
流脑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注射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有效手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流脑双球菌感染脑膜或者脑脊髓膜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烧、头痛、喷射状呕吐、脖子发硬。也可引起败血症,皮肤出现紫色淤血、瘀斑,脑膜炎会引起脑部损伤而遗留听力下降或耳聋、智力低下等后遗症。病死率在5%—10%。
流脑冬春季节病例高发,一般11—12月份病例开始增多,第二年的2—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该病是发病率高,危险性大,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
A群流脑疫苗主要用于6月龄—18月龄的儿童;A+C群流脑疫苗用于2周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在流行区的2岁以下儿童可进行应急接种。
秋冬交替需防的四种病
1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多发季节在秋末初冬。感染对象以幼儿、学龄儿童和小学生为主,其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水源、食品传播感染,易在幼托、学校出现暴发。预防措施上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培养饭前饭后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婴儿提倡母乳喂养。
2 流感和伤风
流感临床典型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痛、软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并发肺炎。当前正值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最佳时期,建议患有慢性病、体弱者、老人和儿童等及时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进行预防。
3 流行性出血热
根据疾病流行规律,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季节主要在冬春季。在流行季节,如一旦发现有突然出现高热、“三红”(面红、颈红、胸部红)和“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及皮肤黏膜出血点等流行性出血热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4 甲、戊型病毒性肝炎
这两种病分别是由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痛、肝肿大,可伴有黄疸症状。各年龄组人群对甲、戊肝均易感,好发年龄主要为15岁以上的青壮年。甲、戊肝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水、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每年冬春季为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好发季节;居民食用生、半生海产品,食用无证食品,个人卫生习惯差等仍是感染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夏季儿童发烧警惕哪些原因
以下几类发烧应该及时就诊:首先是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病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因水源污染而引起局部流行。伤寒病主要表现有持续高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还有肝脾肿大、皮肤出现玫瑰疹、腹胀腹泻等表现。夏秋季如发烧持续1周以上的儿童应请医生详细检查是否伤寒所致。
其次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夏季最为凶险的传染病之一,病原体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吸血来传播的,多为10岁以下儿童。
最后是:急性中毒型菌痢。细菌性痢疾是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痢疾杆菌,主要表现有发烧、腹痛腹泻和解脓血便的症状。在细菌性痢疾中有一种称为中毒型菌痢,多见2-7岁的小儿。
不过,儿童夏季发烧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会出现打喷嚏、怕冷、咳嗽、头痛等症状,如果热度不高,在39℃以下,家里就可以对付。
学校有孩子得了水痘怎样防止被传染
水痘是冬季和春季多发,传染性极强,传染率较高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肢体接触和人与人之间的呼吸道飞沫传播,儿童较容易被传染。如果学校这样的聚众场合有人感染了水痘应该及时隔离治疗,避免大面积的感染。我幼儿园的时候就被同班的孩子传染了水痘,回家休息治疗了很久才重返学校,除了对带病的患者进行隔离,未感染的还可以去医院注射疫苗来防止感染。
1水痘是由一种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类是这种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由于水痘较常见而且传染性强,学校这种群众接触较多的地方应该对水痘提高重视,平时注意卫生。一旦发现患者应该及时通知家长进行隔离。
2为了做好防止感染的工作,了解病症相当重要。水痘病发时会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以幼小儿童为易感人群,学校一旦发现患病儿童,应将带病儿童隔离,对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的孩子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患病儿童应该隔离到身上的水痘都结痂才能返校。
3被感染人群要提高警惕,可以注射疫苗,如果与患者有接触,可以使用丙种球蛋白。国外已经开始使用水痘减毒活疫苗,预防水痘的成效较好。另外,水痘就是一种病毒入侵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免疫力在传染期起着重要的作用,免疫力好的人被传染的几率较低,所以防止被感染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
水痘多发于免疫力低的儿童,传染性极强,家长和学校要引起一定的重视,平时注意卫生情况,发现患儿要及时作出隔离处理,家校应该密切合作。另外,还要通过饮食和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降低被传染的可能性。
夏季宝宝发烧的原因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病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因水源污染而引起局部流行。伤寒病主要表现有持续高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还有肝脾肿大、皮肤出现玫瑰疹、腹胀腹泻等表现。夏秋季如发烧持续1周以上的儿童应请医生详细检查是否伤寒所致。
流行性乙型脑炎:夏季最为凶险的传染病之一,病原体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吸血来传播的,多为10岁以下儿童。
急性中毒型菌痢:细菌性痢疾是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痢疾杆菌,主要表现有发烧、腹痛腹泻和解脓血便的症状。在细菌性痢疾中有一种称为中毒型菌痢,多见2-7岁的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夏季发烧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会出现打喷嚏、怕冷、咳嗽、头痛等症状,如果热度不高,在39℃以下,家里就可以对付。
宝宝出现腹泻严重会死吗
秋季腹泻是指秋、冬婴儿因感染轮状病毒而导致的腹泻,也叫轮状病毒肠炎。轮状病毒腹泻多发生于秋冬季,最容易感染的人群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一般是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和呼吸道传播。
宝宝秋季腹泻一般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有低热,很少高热;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于3次就应考虑秋季腹泻,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粘液或脓血,无腥臭味;发病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而且是先吐后泻。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用药效果不明显,一般5-7天后自愈,但营养不良、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会长一些。
虽然是一种儿童秋季的常见病,但是如果处理不善、医治不及时,严重者甚至可因脱水或病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导致死亡。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
哪些情况下宝宝容易患秋季腹泻?
一是6个月到2岁的儿童。6个月—2岁的宝宝具有个体的特殊性,此时胃肠功能较弱、胃液及消化液相对较少、胃肠道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轮状病毒。而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大一点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
二是因为轮状病毒引发的秋季腹泻。其有两个传播途径:一是由粪到口,即直接或间接接触患儿粪便后,将病毒由食物带入口中;二是空气传播,即患儿粪便中的病毒扩散到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如果接触的人中有秋季腹泻患者,或者到过人多的地方玩耍,就容易患秋季腹泻。
关于伤寒和副伤寒的小知识
1、什么是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由伤寒或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多发于夏、秋季。儿童和青壮年发病较多。甲型副伤寒可以通过生活用水、食物、苍蝇、蟑螂接触等传播引起流行。其中通过水源传播的机会最大,是目前最重要的传播途径。该病菌可以随着病人或健康带菌者的粪便排出体外,生存能力很强,可在江、河、湖、塘水中存活1—3周,在粪坑或厕所中存活1—2个月,而且非常耐寒,在冰冻的环境可存活几个月或更久。
伤寒和副伤寒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中,发病后第2—4周由于持续排菌,所以传染性最强。恢复期及恢复后仍可继续由粪便排出细菌。细菌通过水源、海产品、瓜果、蔬菜、食具或苍蝇、蟑螂感染健康人。
2、伤寒和副伤寒的症状
开始有全身不适。类似感冒症状,食欲不好,头痛等,发热,5—6日体温可达40℃,持续不退,表情淡漠,前胸和腹部上可有红色疹,肝脾肿大,有轻度压痛,重时可有肠出血、肠穿孔、心肌炎等合并症。有合并症者死亡率高。
宝宝发烧的原因
1、流行性乙型脑炎。夏季最为凶险的传染病之一,病原体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吸血来传播的,多为10岁以下儿童。
2、急性中毒型菌痢。细菌性痢疾是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痢疾杆菌,主要表现有发烧、腹痛腹泻和解脓血便的症状。在细菌性痢疾中有一种称为中毒型菌痢,多见2~7岁的小儿。
3、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病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因水源污染而引起局部流行。伤寒病主要表现有持续高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还有肝脾肿大、皮肤出现玫瑰疹、腹胀腹泻等表现。夏秋季如果持续2周以上的儿童应请医生详细检查是否伤寒所致。
秋季要注意预防病毒性腹泻
提问。专家指出,秋季仍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而且秋季多发的肠道传染病与夏季有所不同。秋季特别要注意预防病毒性腹泻,婴幼儿人群尤其要做好预防。
据介绍,夏季肠道传染病一般以细菌性肠道传染病为多见。在秋季,病毒性腹泻会逐渐增多,其中婴幼儿腹泻增加明显。目前我国秋季腹泻主要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多为急性腹泻,其中引发肠道感染的病毒主要包括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肠腺病毒等。有资料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住院病人的诺如病毒检出率在15%左右。
专家说,肠道传染病是典型的粪─口传播的传染病。可以经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及苍蝇传播等4种传播途径,最后都是由粪便污染外环境后,再辗转经口传入。
专家同时提醒,秋季随着气温逐渐变凉,胃肠道对冷热刺激敏感,很容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而导致非感染性腹泻。专家建议,患者多进食热的、易消化的食物,多补水。腹泻次数较多时,可以自己配制口服补液盐,盐、糖、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