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药物中毒的应对措施
儿童药物中毒的应对措施
此时应搜集现场物品,包括呕吐物、剩余食物、器具、大小便等,以便于就诊时供医护人员参考。对于怀疑药物急性中毒的患儿,病情轻者,先做观察并给于一般处理。可以将患儿移离毒物污染场地,往往胜过以后数小时甚至数日的治疗。毒物污染的衣物要立即脱掉,并用大量清水反复洗试接触毒物的皮肤15分钟以上。
忌用热水,以微温为宜。眼内染毒可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彻底清洗,特别是强酸或强碱类溅入眼内,更需反复冲洗,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对于口服摄入的毒物,除非是毒物性质不许可,如强酸、强碱等腐蚀剂或吞服煤油、汽油,以及患儿神志不清不能配合外,否则应对所有摄入毒物进行清除。
一般毒物在吞服6小时内均应催吐,可以喝大量的微温盐水(半量盐加入250毫升水)或牛奶3-4杯后,用棉棒、筷子或手指等刺激咽部催吐。
误服强酸者可先服用蛋清水1000-1500毫升,以稀释酸的浓度,继之可口服蛋清、牛奶、豆浆200毫升或花生油150毫升,忌服碳酸氢钠。误服强碱者可先服用醋以中和之,然后服用生蛋清、牛奶或植物油。经采取上述措施后,患儿病情仍无好转甚至恶化,则需立即送往医院抢救治疗。
儿童出水痘的应对措施
护理措施:
1、用温水(不是热水)给宝宝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危险。
用温水给宝宝洗澡
2、若儿童染上水痘,可为他套上棉手套,避免他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响视力。
3、避免小孩因痕痒难耐而抓破水泡,引致发炎,同时细菌亦会蔓延至其他皮肤破损的部位。
患有水痘的儿童要加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皮疹可外涂龙胆紫,炉甘石洗剂等以消炎,止痒,具体应遵循临床医师的指导。
宝宝手指上有白点怎么办
蛔虫
宝宝如果经常有肚子痛的现象,那可能是因为有蛔虫,所以反映在指甲上有白点。
应对措施:取大便查蛔虫卵,若为阳性就服驱蛔虫药物。
消化功能不好
宝宝指甲上有白点是消化功能不好的表现。
应对措施:经常给宝宝吃些开胃的水果如苹果、山楂等促进消化,配合一些促进消化的药片也是可以的。
缺少微量元素
身体缺少微量元素也会反应到指甲上有白点,具体还是要到医院检查一下看缺少哪些元素,切忌不能盲目的买些保健品来补充微量元素。
应对措施:取末梢血查微量元素,若锌、铁缺乏轻者可以饮食调节,重者则补充锌、铁制剂。
外伤引起
指甲长期暴露在外,很容易受到伤害,如受挤压或碰撞,导致指甲根部受损伤而失去原本的颜色,指甲出现白点或白斑,严重时会有血色瘀斑。
应对措施:不必做任何处理,随着指甲的生长,斑点部分终究会被剪掉的。
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一般具有潜伏期短、时间集中、突然爆发、来势凶猛的特点。据统计,食物中毒绝大多数发生在七、八、九三个月份。临床上表现为以上吐、下泻、腹痛为主的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者可因脱水、休克、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千万不能惊慌失措,应冷静的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服用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应急措施:[4]
一、催吐。如果服用时间在1~2小时内,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20g加开水200ml溶化,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g捣碎取汁用200ml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使迅速呕吐。有的患者还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二、导泻。如果病人服用食物时间较长,一般已超过2~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g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20g,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对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15g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也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三、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ml加水200ml,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g、生甘草10g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的饮料灌服。
如果经上述急救,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
控制食物中毒关键在预防,搞好饮食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
如何应对突发性食物中毒
一般的食物中毒,多数是由细菌感染,少数由含有毒物质(有机磷、砷剂、升汞)的食物,以及食物本身的自然毒素(如毒蕈、毒鱼)等引起。发病一般在就餐后数小时,呕吐、腹泻次数频繁。如在家中发病,就视呕吐、腹泻、腹痛的程度适当处理。
主要急救方法有:
1、补充液体,尤其是开水或其它透明的液体;
2、补充因上吐下泻所流失的电解质,如钾、钠及葡萄糖;
3、避免制酸剂;
4、先别止泻,让体内毒素排出之后再向医生咨询;
5、毋须催吐;
6、饮食要清淡,先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容易刺激胃的食品。
喝配方奶粉的宝宝大便 喝奶粉的宝宝大便异常
特点:宝宝大便干燥、呈颗粒状。
应对措施:宝宝出现便秘。在两次喂奶期间,适当多喂点白开水;4个月大的婴儿可以添加一些菜泥、果泥,还可结合按摩宝宝的腹部促进肠胃蠕动。
特点: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有时呈豆腐渣样。
应对措施: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特点: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黏液。
应对措施:主要是消化吸收不良所致,需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可在奶粉里多加一些水将奶配稀些,还可适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请医生诊治。
特点: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黏液状。
应对措施: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宝宝没吃饱,这时只要给足营养,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特点:大便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带有明显酸味。
应对措施: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就能恢复正常。未添加辅食前的婴儿出现黄色泡沫便,表明奶中糖量多了,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出现棕色泡沫便,则是食物中淀粉类过多所致,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减少或停止这些食物即可。
特点: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
应对措施: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疾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应注意宝宝用具的消毒。
特点:血便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大便呈红色或黑褐色,或者夹带有血丝、血块、血黏膜等。
应对措施:如果大便变稀,含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可能是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大便呈柏油样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鲜红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来源于直肠或肛门。总之,血便不容忽视,以上状况均需立即到医院诊治。
如何应对自然流产
应对自然流产的措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异:
1.先兆性流产
顾名思义,先兆性流产是指有流产的先兆,这种情况一般发生于孕早期。其典型症状是阴道少量出血或者是出现少量的血状分泌物且在这一过程中伴随有下腹部的疼痛感。
该种情况的应对措施是:孕早期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同时要注意合理、均衡饮食;同时要避免孕早期性生活、戒烟戒酒、少食辛辣食物、避免过度劳累等。如果出现了各项表征,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采取相应的保胎措施,保胎措施无效的情况下则需要人工流产。
2.难产性流产
与前者症状不同,难产性流产主要的症状是下体大量出血,同时伴随着下腹部的剧烈疼痛。该种情况的应对措施是:到医院就诊,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终止妊娠,并要在医生建议下服用一定剂量的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3.不完全性流产
倘若在流产的过程中胚胎组织还有一部分滞留在孕妇体内而未能完全排出,则被称为不完全性流产。这种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是: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滞留的胚胎组织排出来,否则很可能会使孕妇宫腔发生感染或者是导致出血性休克,严重则会给孕妇带来生命危险。
4.完全性流产
与不完全性流产相对,完全性流产则是指胚胎组织完全派出了体外。此种情况的应对措施是:完全性流产一般不需要做后续的特殊处理,而如果流产一段时间后后,阴道出血的症状仍然存,则可以咨询医生后,服用一些止血的药物和抗生素以防发生感染。
5.过期性流产
过期性流产是指流产两个月之后,胚胎组织还不能被全部排出母体外的现象。对于此种情况的应对措施是:去医院做出处理,使胚胎及时排出体外,以防其在体内滞留过久而导致孕妇凝血功能出现问题。
新生儿大便不正常怎么办
1、豆腐渣便
(1)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有时呈豆腐渣样。
(2)应对措施: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2、蛋花汤样大便
(1)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黏液。
(2)应对措施: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儿。如为母乳喂养则应继续,不必改变喂养方式,也不必减少奶量及次数,多能自然恢复正常。如为混合或人工喂养,需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可在奶粉里多加一些水将奶配稀些,还可适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请医生诊治。
3、绿色稀便
(1)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黏液状。
(2)应对措施: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 —你的宝宝没吃饱,这时只要给足营养,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4、泡沫状便
(1)大便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带有明显酸味。
(2)应对措施: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就能恢复正常。未添加辅食前的婴儿出现黄色泡沫便,表明奶中糖量多了,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出现棕色泡沫便,则是食物中淀粉类过多所致,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减少或停止这些食物即可。
5、臭鸡蛋便
(1)大便闻起来像臭鸡蛋一样。
(2)应对措施:这是提示宝宝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经给孩子添加蛋黄、鱼肉等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等宝宝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还可以给宝宝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消化。
6、油性大便
(1)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
(2)应对措施: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儿,需要适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但要注意,低脂奶不能作为正常饮食长期吃)。
7、水便分离
(1)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
(2)应对措施: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疾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应注意宝宝用具的消毒。
8、血便
(1)血便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大便呈红色或黑褐色,或者夹带有血丝、血块、血黏膜等。
(2)应对措施:首先应该看看是否给孩子服用过铁剂或大量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如果大便变稀,含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时婴儿哭闹不安,应该考虑是不是因为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大便呈赤豆汤样,颜色为暗红色并伴有恶臭,可能为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如果大便呈果酱色可能为肠套迭;如果大便呈柏油样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鲜红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来源于直肠或肛门。总之,血便不容忽视,以上状况均需立即到医院诊治。
9、便秘(羊便)
(1)宝宝大便干燥呈颗粒状。
(2)应对措施:便秘要视情况处理:对于母乳喂养的便秘宝宝,可给糖水或橘子汁(但母乳喂养的宝宝很少患便秘);如果孩子吃的是配方奶粉,在两次喂奶期间,适当多喂点白开水,可以加点果汁或者米汤,以刺激肠蠕动(选用含低聚糖的配方奶粉也有助于预防便秘发生);4个月大的婴儿可以添加一些菜泥、果泥;对那些年龄更大点的便秘宝宝,生活中父母应鼓励他们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谷类食品。
儿童药物伤害来自误服与过量
药物中毒主要原因:误服或者过量
儿童急性中毒案例中,药物中毒占首位。在许多城市,儿童药物中毒人数已非同小可。针对全国35个城市114家医院展开的调查显示,有95%的儿科医生报告曾遇到儿童药物中毒病例,平均每位医生一年遇到9.4例。
“我们每天都能收到儿童药物中毒的病例,成人药品并不能随意用给孩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高恒淼表示,“我们曾接到一个病例,三个孩子送来时已经昏迷,结果家长发现孩子奶奶的降压药找不到了,原来孩子们把带有糖衣的降压药当成了糖给分吃了。”
北京儿童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药剂科副主任王晓玲介绍,中毒年龄以1至6岁儿童居多,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智力发育尚不完善,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口尝物品,善于对成人行为进行模仿,一旦看管不力,就可能发生误服或偷服药物现象。
事实上,有86.4%的儿童药物中毒发生于家中,导致中毒的原因有二:一个是家长对药物保管不严,导致儿童误服。根据对京沪广蓉四城的家长调查,有七成家长想起来才检查、或从来不检查家中的药品,近两成的家长选择把成人药和儿童药混放在一起。另一个导致药物中毒的原因则是家长将成人药减量甚至按成人剂量喂给孩子,或者将数种药品混合喂给孩子,却不关心药物的成分,或自行加量,导致药物过量。
五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风险最高
美国《小儿科期刊》也有报道称,随着近几年处方药品使用的增加,儿童接触危险药品的几率也在增加,结果经常导致儿童误食药物而中毒。其中,成人使用的处方药正造成美国发生越来越多的5岁以下儿童中毒事件。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比较了2000年至2009年之间,每个月美国国内发生的儿童药物中毒案例数目,以及开给成年人的处方药品数量。统计结果显示,成年人处方药品的增加与儿童药物中毒案例数目增加,两者之间具有重大关联。而面临药物中毒风险最高的孩童,是5岁以下的儿童,其次为13岁至19岁之间的青少年。
“家长应该认识到疾病规律,并不是说用药多了就一定效果好。”首都儿科研究所急诊科主任张琪建议,家长在给孩子服药前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剂量给药,同时妥善保管好药品,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
此外,作为儿童药品生产商,也应该对于儿童药品采用防护性的包装以降低儿童自行服药的风险,并使用精准的刻度设计来保证给药剂量的准确性从而避免药物过量服用。
大人的药小孩可以吃吗 小孩吃大人药有哪些问题
小孩服用成人药时药物剂量很难控制,即使分割也很难拿捏准确剂量。可能导致小孩服用过量药物影响身体干肾脏功能,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大人服用的胶囊,缓释片或肠溶片类药物分割后会失去对药物成分的特殊保护意义,导致药物失效,甚至有的会产生毒性,增加用药风险;
成人药与儿童药物在成分上还是有差异的,儿童药相对温和,对身体的刺激性小。小孩服用的大人药中某些成分可能会使小孩发生中毒反应,有的成人药中含有酒精成分,小孩服用也是不安全的。
混合喂养的宝宝大便 混合喂养的宝宝大便异常
特点: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有时呈豆腐渣样。
应对措施: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特点: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黏液。
应对措施:主要是消化吸收不良所致,需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可在奶粉里多加一些水将奶配稀些,还可适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请医生诊治。
特点: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黏液状。
应对措施: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宝宝没吃饱,这时只要给足营养,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特点:大便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带有明显酸味。
应对措施: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就能恢复正常。未添加辅食前的婴儿出现黄色泡沫便,表明奶中糖量多了,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出现棕色泡沫便,则是食物中淀粉类过多所致,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减少或停止这些食物即可。
特点:大便闻起来像臭鸡蛋一样。
应对措施:这是提示宝宝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
特点: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
应对措施: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儿,需要适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但要注意,低脂奶不能作为正常饮食长期吃)。
特点: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
应对措施: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疾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应注意宝宝用具的消毒。
特点:血便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大便呈红色或黑褐色,或者夹带有血丝、血块、血黏膜等。
应对措施:如果大便变稀,含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可能是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大便呈柏油样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鲜红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来源于直肠或肛门。总之,血便不容忽视,以上状况均需立即到医院诊治。
特点:宝宝大便干燥、呈颗粒状。
应对措施:宝宝出现便秘。在两次喂奶期间,适当多喂点白开水,可以加点果汁或者米汤,以刺激肠蠕动;4个月大的婴儿可以添加一些菜泥、果泥,还可结合按摩宝宝的腹部促进肠胃蠕动。
儿童用药成人可以用吗 孕妇能吃儿童药吗
准医嘱服药。
孕妇属于特殊人群,有的孕妇觉得儿童药较安全可以放心服用。其实不然。儿童药物中有的成分也可能影响孕妇及胎儿健康,孕妇更不能加倍使用儿童药。孕妇最好咨询医生,准医嘱使用药物。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措施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早期饮食应为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可恢复正常饮食。沙门菌食物中毒应床边隔离。
2、对症治疗
呕吐、腹痛明显者,可口服丙胺太林(普鲁本辛)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亦可注射山莨菪碱。能进食者应给予口服补液。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腹泻频繁者,给予糖盐水静滴。出现酸中毒酌情补充5%碳酸氢钠注射液或11、2%乳酸钠溶液。脱水严重甚至休克者,应积极补液,保持电解质平衡及给予抗休克处理。
3、抗菌治疗
一般可不用抗菌药物。伴有高热的严重患者,可按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抗菌药物。如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服用番茄红素三大注意事项
番茄红素好处虽然多,但是一定要注意其中的禁忌,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一、忌光照番茄红素对氧化反应敏感,如果日光照射番茄或者番茄加工食品超过12小时,则番茄和番茄食品中的番茄红素基本上损失殆尽。应对措施:切忌将西红柿及其制品放于阳光下曝晒,尤其是已经烧熟的西红柿食品,更应避光保存。
二、忌与铁、铜离子接触铁、铜离子对番茄红素有较大的破坏作用。但含有较多铁、铜离子的某些食品,并不会影响到番茄红素的利用率。应对措施:贮存番茄或烹制相关番茄食品时,应尽量避免与铁、铜离子接触。在烹调加工时,不用铁、铜制成的烹调用具。建议用不锈钢炊具,这样不会破坏食物中的番茄红素。
三、忌烟吸烟可使番茄红素在体内耗尽,或使低浓度番茄红素无法防止吸烟的致癌作用,从而诱发肺癌。应对措施:有吸烟史者戒烟,无吸烟史者忌烟。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措施
食物中毒怎么办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早期饮食应为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可恢复正常饮食。沙门菌食物中毒应床边隔离。
2、对症治疗
呕吐、腹痛明显者,可口服丙胺太林(普鲁本辛)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亦可注射山莨菪碱。能进食者应给予口服补液。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腹泻频繁者,给予糖盐水静滴。出现酸中毒酌情补充5%碳酸氢钠注射液或11、2%乳酸钠溶液。脱水严重甚至休克者,应积极补液,保持电解质平衡及给予抗休克处理。
3、抗菌治疗
一般可不用抗菌药物。伴有高热的严重患者,可按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抗菌药物。如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食物中毒吃什么好
1、一般性食物中毒
甘草绿豆汤:生甘草、绿豆各10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至痊愈。或生白萝卜500克,捣汁,每次服100毫升,每日2次。或食盐100克,将其炒焦、泡汤,尽量灌饮,并用鸡毛扫喉咙催吐,吐后再灌饮,至吐尽为止。
2、驴肉或马肉中毒
淡豆豉杏仁饮:淡豆豉40克,杏仁15克,水煎温服。
3、苦杏仁中毒
绿豆砂糖饮:取生绿豆适量,将其捣碎,加水1大碗,煮沸后,过滤取汁,加入砂糖50克,顿服。
食物中毒如何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
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
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措施
1、催吐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经大量温水催吐后,呕吐物已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胃黏膜。如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液体,则提示可能出现了消化道或咽部出血,应暂时停止催吐。
2、导泻如果病人吃下中毒食物的时间较长(超过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用大黄、番泻叶煎服或用开水冲服,都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结语:关于食物中毒的问题,小编就给大家讲到这里,食物中毒的问题一定不容忽视,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以及家庭的安全,同时平常一定要多以预防为主,减少不卫生的食物进食。同时多吃水果蔬菜,增强体质。
药物中毒是怎么回事
1.药物管理落后,药物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随着化学制药工业的发展,若管理跟不上,药物中毒的发生就会增多。医生、医院、药房等监督机制不够,人为配药错误。
2.用药个体差异
不同人群对药物毒性的敏感性差别很大。儿童用药更应注意,因为儿童药物代谢发育不完全,对药物的毒性敏感性高。老年人的心、肝和肾脏功能都在衰退,易发生过敏反应或中毒现象。老年人用药种类多,用药时间长,药物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也较大。有些人为过敏体质,对某些正常用药范围内药物也出现过敏反应。
3.药品滥用错用
近几年,药品滥用错用逐渐增多,特别是精神神经类、心血管类药物。有些人自己购药买药,也存在用药错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