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猝死的前兆 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

猝死的前兆 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

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您可能患了冠心病。如果以前就偶尔有胸闷的症状,近期症状变得更加频繁,程度更加严重,同样说明以前尚属稳定的斑块目前出现了小的破损,并且随时都会发展为大的破损,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

警惕过劳死的5个常见征兆

征兆1、疼痛

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征兆2、潜在病因

除了疼痛,还要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例如一位骨折病人,他曾在一段时期内被限制运动,那么他就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而静脉血栓一旦掉下来,则可能发生肺梗死。

征兆3、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征兆4、重度的血压升高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征兆5、胸痛

大家都知道,心绞痛和心梗都是包括在冠心病里面的,冠心病的猝死率高。典型的冠心病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心绞痛服药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症状就会缓解。而针扎的刺痛或者是“按着疼”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

运动性猝死只在一瞬间

大学新生入学军训的第一天,材料工程学院的大一新生,19岁的李力(化名)在军训期间突然倒下,送到医院时已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该院的医生表示,李力是猝死。

“猝死”只在一瞬间把人类所有的疾病都算在一起,最危险、最紧急的疾病就是猝死。运动猝死是与运动有关的猝死的简称,一般定义为: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在几十秒、几分钟之内,这是运动猝死最重要的特征。尽管运动猝死与其他运动性疾病相比,发生率并不高,但因直接危及生命,故给人们的印象和震动较深。

为什么会“猝死”人体在进行紧张激烈的运动时,体内代谢速率加快,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心肌需氧量增加,此时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心肌超微结构发生应激性改变。研究发现:心肌缺血若超过30分钟,有可能发生坏死。运动中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使其灌注不良,一般认为若冠状动脉痉挛持续20分钟以上,即可引起心肌的缺血坏死。运动时体内电解质、激素内分泌的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和代谢产物的堆积,均可诱发心律失常,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使运动者发生猝死。

“猝死”前的征兆有些病人以前有过心绞痛发作史,“猝死”发作前心绞痛会突然加剧,表现为面色灰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出现频繁的早搏。有的是出现原来没有的症状,如显着疲乏感、心悸、呼吸困难、精神状态改变等。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自己体力好,即使身体过度透支也并不在意,偶尔身体不适只当是累的,歇歇就没事了;殊不知这也许就是发病的前兆。随后,由于心跳骤停,表现神志不清,高度紫绀、痉挛,或出现几次喘息样呼吸而进入临床死亡。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时进行心脏复苏抢救,或抢救无效,病人可很快(约4-6分钟)进入不可逆的生物学死亡。

运动前要注意年龄过大者、糖尿病人、过于肥胖者、严重心律不齐的人,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以及猝死病史,既往有心脏疾病史、晕厥病史,以及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人,不要长时间剧烈运动。如果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心动过速、异常疲劳等情况,可能就是运动性猝死先兆症状,必须马上停止训练。

“猝死”的预防调查显示,患心脏病者以40岁以上的男士居多,这与他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工作压力、过度操劳和缺少运动都有关。“猝死”的预防,关键是积极防治冠心病,控制其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如认真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多留意自己身体状况,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戒烟酒。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培养乐观主义精神。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时认真医治。

谨防猝死年轻化

猝死前的征兆

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

不明原因心动过速或过缓等症状

反复出现脉搏不齐

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出现以上征兆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

猝死并非猝不可防

1. 饮食结构要合理,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少吃高胆固醇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3. 定期健康体检,要对那些潜在性的疾病进行全面筛查和规范的治疗,不舒服及时就医

4. 注意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学会调节心态,多与人沟通交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

5. 坚持锻炼,适量运动,能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

最后重要一点要记住,如果有猝死的症状,要及时拨打120和尽早开展心肺复苏,早一分钟就多一分希望。

身体有这反应要警惕当心猝死

其实,猝死的发病征兆并不多,特别是有特异性和有价值的征兆。也正因如此,猝死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年轻人大多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不太在意健康状况,有点儿难受的感觉,通常不会立即就医,而一旦出现恶性病因,往往猝不及防。

征兆1、疼痛

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征兆2、潜在病因

除了疼痛,还要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例如一位骨折病人,他曾在一段时期内被限制运动,那么他就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而静脉血栓一旦掉下来,则可能发生肺梗死。

征兆3、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征兆4、重度的血压升高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征兆5、胸痛

大家都知道,心绞痛和心梗都是包括在冠心病里面的,冠心病的猝死率最高。典型的冠心病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心绞痛服药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症状就会缓解。而针扎的刺痛或者是“按着疼”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

心律失常可引发运动猝死吗

心脏病复发时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猝死,心律失常患者可引发运动猝死,所以这些人群要慎重对待运动,把握好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还要掌握急救知识。

心律失常可引发运动猝死。运动猝死之所以在瞬间发生,是由于心脏骤停致死。在正常情况下0~8分钟内如果迅速妥善进行心肺复苏紧急抢救,患者成活率在43%。

不当的体育锻炼可引起心绞痛和心律不齐等有害心脏症状,是引起心肌梗塞的可能原因。因运动引起的心肌梗死,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都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

运动猝死虽然可怕,但只要做到定期检查身体,注意科学锻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现场监督与急救,还是可以避免的。

运动猝死一般都有先兆,如果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痛、晕厥、心动过速、异常的呼吸困难和疲劳等情况,很可能就是运动性猝死先兆症状,必须马上停止训练。这些征兆可能是运动性猝死唯一明显的表现。

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应的心肺复苏知识,对紧急情况下心脏病患者的成活大有好处。

发现有人在体育课或体育锻炼活动中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将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救治。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当持续进行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以上的介绍供您参考,不明之处参考我们的其它文章。

日常这六件事能招来猝死

1,感冒之后长时间的极度乏力和胸闷

这是很多年轻人,甚至是学生一族发生猝死的常见征兆,往往令人十分痛心。一般来说,这是心肌炎诱发心衰的典型表现。而心肌炎的发生,又往往和感冒有关系。所以,青壮年如果在感冒发烧之后,出现难以形容的全身极度乏力和胸闷,应该立即考虑是不是心肌炎所致,马上排查,不能耽搁。感冒之初,要认真治疗,不能硬扛。

2,长时间持续的、不明原因的牙疼和下巴疼

长时间存在的心肌缺血,给心脏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常常最终演变为心脏骤停、猝死。当出现心肌缺血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出现牙疼、下巴疼以及一侧的脸颊疼现象。这是神经反射出现交叉所导致的现象。临床上,很多人不明就里,一味去看口腔科,结果治疗被延误,发生猝死。

3,长时间上夜班,以至于在近期内出现心慌、气短,同时烟瘾很大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经常上夜班的人是猝死的高发人群。哪怕这类人在下夜班之后有充分的时间睡觉,但是这依然无法改变心脏受到伤害的事实。究其根源,熬夜是最影响心脏休息的行为。心脏天然的作息规律被打乱,发生骤停就在情理之中了。而当经常上夜班的人烟瘾很重的时候,心脏病发作几率更高。如果这类人出现了心慌、气短,甚至头晕的现象,则必须高度警惕。

4,经常运动的人、老年人心率长时间低于每分钟50次

临床上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经常运动的人,没有任何疾病征兆,结果在晚上发生猝死。还有的老年人,平时自诩心脏功能颇佳,但是在夜间忽然离世。这里的原因往往和心动过缓有关系。就健身爱好者而言,心脏输出量大,夜间心脏跳动更慢,因此容易发生停跳。老年人,受心脏搏动功能下降的影响,也会有心率下降的问题。这类人都容易出现心脏骤停。

5,身体长时间的肥胖或者超重

这绝对不是对肥胖者的歧视,而是实实在在的临床经验总结。和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超重、肥胖者发生猝死的几率要高很多。这一方面和心脏长期承受的过重负担有关,一方面和肥胖者极有可能存在的高血脂、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系。可以肯定地说,肥胖的状态持续时间越久,猝死的发生可能性就越大。

6,最近一个月内出现3到4次心前区闷痛

这个现象绝对不能忽视。因为每一次心前区闷痛,都有可能是冠状动脉斑块破损的表现。虽然随着血运的恢复,症状会得以缓解,但是这意味着从前稳定的斑块,如今开始出现了活动迹象。一旦栓子完全堵塞了血管,猝死就有可能发生。

运动性猝死只因为心律失常

“猝死”只在一瞬间 把人类所有的疾病都算在一起,最危险、最紧急的疾病就是猝死。运动猝死是与运动有关的猝死的简称,一般定义为: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在几十秒、几分钟之内,这是运动猝死最重要的特征。尽管运动猝死与其他运动性疾病相比,发生率并不高,但因直接危及生命,故给人们的印象和震动较深。

为什么会“猝死”人体在进行紧张激烈的运动时,体内代谢速率加快,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心肌需氧量增加,此时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心肌超微结构发生应激性改变。研究发现:心肌缺血若超过30分钟,有可能发生坏死。运动中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使其灌注不良,一般认为若冠状动脉痉挛持续20分钟以上,即可引起心肌的缺血坏死。运动时体内电解质、激素内分泌的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和代谢产物的堆积,均可诱发心律失常,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使运动者发生猝死。

“猝死”前的征兆有些病人以前有过心绞痛发作史, “猝死”发作前心绞痛会突然加剧,表现为面色灰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出现频繁的早搏。有的是出现原来没有的症状,如显著疲乏感、心悸、呼吸困难、精神状态改变等。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自己体力好,即使身体过度透支也并不在意,偶尔身体不适只当是累的,歇歇就没事了;殊不知这也许就是发病的前兆。随后,由于心跳骤停,表现神志不清,高度紫绀、痉挛,或出现几次喘息样呼吸而进入临床死亡。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时进行心脏复苏抢救,或抢救无效,病人可很快(约4-6分钟)进入不可逆的生物学死亡。

运动前要注意年龄过大者、糖尿病人、过于肥胖者、严重心律不齐的人,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以及猝死病史,既往有心脏疾病史、晕厥病史,以及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人,不要长时间剧烈运动。如果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心动过速、异常疲劳等情况,可能就是运动性猝死先兆症状,必须马上停止训练。

“猝死”的预防 调查显示,患心脏病者以40岁以上的男士居多,这与他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工作压力、过度操劳和缺少运动都有关。 “猝死”的预防,关键是积极防治冠心病,控制其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如认真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多留意自己身体状况,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戒烟酒。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培养乐观主义精神。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时认真医治。

铁人也会因心脏病而死

心脏病猝死的人,一般事先并没有征兆,或者征兆不明显。有的人自述曾经有过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更多表现为乏力、胸部不适等,而这些特征并不明显,也极易被大多数人所忽略。而有的心脏猝死患者生前一点症状都没有,因此,心脏性猝死很难被重视。如果心脏病高危人群出现上面所述的症状时,最好进行体检,并从生活各个方面加以注意,万亚红博士介绍。

既然心脏猝死不易察觉,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就显得尤其重要。首先需要预防能导致冠心病的各种高危因素。其次需要控制饮食、劳逸结合、适当运动,另外还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根据天气情况调节自己的饮食起居,建议心脏病猝死高危人群最好能定期体检,有病了需积极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预防,在生活中时时注意。

胸痛超过5分钟需警惕

现在年轻猝死的人越来越多,猝死就是突然死亡,好像没有任何的征兆,其实不然,任何疾病都会有一定的征兆的,但是很多的征兆比较隐蔽,不易被察觉和重视,猝死往往是心脏出现梗死而至,但是之前一定会有一些症状出现。专家提醒我们:如果出现胸痛,而持续超过5分钟,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的心脏自从生下来就会一直的跳动,如果没有一些病痛出现,心脏一般不会疼痛的,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心脏疾病,而且危及生命,甚至连抢救的时间都没有,仿佛死亡只是瞬间的事情。

而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一些老人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他们的胸闷胸痛症状往往不明显,却会感到全身乏力、耳鸣眼花、腹痛,有以上反应也要引起重视。此外,动脉夹层撕裂可能会引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心包炎则会导致没有间歇的疼痛。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最好尽快就医。

所以,胸痛千万不要大意,往往预示着某种疾病,应该赶快就医诊治,现在心梗已经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很多年轻人也会突发心梗,而心梗则是年轻人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心梗就可以预防猝死。

那心梗该如何预防?做到"一二三四五".,就能远离心梗。

"一"是一袋奶.从一岁起(此前吃母奶)坚持每天喝牛奶至终身,对人一生的健康都有益.既补充了钙,又能减少冠心病、动脉硬化的发生.

"二"是每天250克主食.但这点并不固定,瘦人可稍吃的多些,胖人则应更少些.要通过调整主食来调整体重.

"三"是一天要吃三份高蛋白食品.每一份高蛋白是指50克瘦肉或100克鱼或一个鸡腿或100克鸭.每日早中晚餐,每餐一份高蛋白为宜.

"四"是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其中"三四五顿"是指总摄入量不变而将进餐次数增加,这比一天只吃两顿要有益得多.

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年轻人猝死原因

熬夜、压力大是猝死主要诱因

教授指出,这位年轻妈妈突然猝死,考虑原发心脏病的同时,主要诱因还是和熬夜玩手机有关。长时间熬夜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诱发心源性猝死。国外有报告指出每天花两小时盯着电视、计算机屏幕的人,罹患心脏疾病致死率是平常人一倍。“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大多在夜间12点至凌晨,所以等家人发现再送医院已经来不及了,这个病发作起来非常凶险。”专家介绍。

现代社会节奏在加快,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都是猝死的诱因。专家介绍,猝死前患者可能会有一定预兆,有的人会感到短暂的心前区疼痛,还有的人会伴有出汗,出现3到5分钟的胸闷。而最常见的预兆就是浑身无力、头晕和胸闷。

心血管病年轻化 “拼命三郎”们要注意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角”还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但中青年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呈年轻化趋势。该院收治的最年轻的急性心梗患者只有27岁,经常熬夜。幸亏发现及时,没有发生猝死。马根山教授指出,近几年来,该院收治的在30—50岁的之间的心脏病患者越来越多。

专家指出,30岁以前的年轻人查出有心脏病,要考虑会不会是家族型的心脏病,可能是遗传上的缺陷。一般他们发病时因为心脏的电流不稳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发生心脏骤停。据悉,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年轻人工作压力过大,不注意好好休息、调整自己工作状态有关。马根山教授解释,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精神高度紧张或者过度焦虑的状态,会引起或加重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发生心脏意外事件。

专家提醒,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一些“拼命三郎”更要注意充分的休息,即使平时身体不错,也要注意劳逸结合,每周最好能进行一次有氧运动,打球、游泳、跑步或者散步都是锻炼心脏不错的方式。

猝死的意思 出现猝死的预兆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若有以下预兆应及早前往医院检查,它们包括:发作性的胸部闷痛或压迫感、心慌、乏力以及头晕;突然出现胸痛、出冷汗、呼吸困难、头晕,很可能是猝死发生的预警信号,这时应强化急救意识,一旦有梗死前兆,家属不能忙于搬运,而应让病人就地安卧,不要翻身,不要让其说话和走动,更不要摇晃病人。

相关推荐

警惕运动过量引发猝死

超负荷运动会使心脏循环系统不堪重负 前天,一名大学生和一名老年人在北京马拉松赛中发生猝死,还有11名参赛者因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急救。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心内科温绍君教授说,发生运动猝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运动者患有潜在心血管疾病,二是参加超负荷运动导致心脏缺血。他建议,普通群众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应量力而行,最好在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或比赛前做一次身体检查。另一方面,马拉松的组织方也应该对报名者进行医学监督,比如询问运动史、对心肺功能进行基本检查等,以保证运动的安全性。 运动前心血管监测可防止运动猝死 据了解,

猝死前身体会发出信号 猝死的人有没有前兆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非人为因素所致的、在1小时内突然的自然死亡。所以对于猝死前兆一般情况下很难发现,尤其对于平常没有任何症状的正常人来说,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前兆表现。

预防猝死定期体检很关键

把握4分钟抢救黄金时间 由于猝死多数在家中或正常工作及日常活动中发生,或在睡眠中发生,因此,现场救护非常重要。如果在发生猝死的4分钟内进行抢救,大约有50%的人可以存活;而过后再抢救,存活希望就比较渺茫。当心脏猝死发生的时候,有旁观者为其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存活率更大。 一旦有人出现心脏性猝死,除了要马上拨打“120”求救外,还要及时施救。正确的抢救步骤为:首先将病人就地平躺,大声呼唤,如果发现病人没有意识也没有呼吸,要立即对准病人的前胸正中偏下部位猛力锤击1~2拳。同时捏住病人的鼻子,对他进行口对口人工

在心肌梗塞的发作过程中应该如何自救

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疾病,很多情况下心肌梗死的发作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在心肌梗死的发作过程中应该如何自救?专家称,我们应该了解在心肌梗死的发作过程中的自救方法。本文中专家就详细为您介绍一下在心肌梗死的发作过程中应该如何自救。 心肌梗死的发病前兆 心梗之前一般都有前兆,比如说:发作性胸痛、背痛、牙痛、上肢酸胀和上腹部疼痛等,每次3-10分钟不等,伴有出汗或胸闷,乏力,重者有频死感,发作时要命,缓解后就如好人一样,没任何不适。可以反复发作,几天1次,或一天多次。 其危害性在于缓解后无任何不适,很多人照

原发性心肌病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原发性心肌病的主要表现是(1) 肥厚型心肌病:症状较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平时大多没 有症状,在活动后可感觉呼吸困难,心绞痛或胸痛、心律不齐,极 少数患者发生复杂心律不齐而猝死。症状严重者发生“特发性肥大 性主动脉下狭窄”,安静时也会感到心悸、胸闷、气短;轻度活动后 可出现头晕、四肢无力、眼前发黑,甚至晕厥。妊娠使心脏负担加 重,越到妊娠晚期症状越明显,甚至发生猝死。(2) 扩张型心肌病:体力活动时可感觉头晕、无力,甚至晕厥 和猝死

12种心脏病先兆

焦虑心脏病发作时能引起巨大的焦虑和恐惧。许多幸存者都有濒死的感觉。 胸部灼热感胸痛是心脏病发作的典型症状,但并非所有病人都发生胸痛。由心脏病引起的胸痛多局限于胸骨偏左部,而且女性患者多有胸部灼热感,而不是胸闷、胸痛。 咳嗽持续咳嗽或哮喘可能是心衰的征兆,有时候心衰患者可有咯血痰的现象。 眩晕心律不齐可导致患者头晕。 疲劳心脏病发作期间可引起经常性的疲劳,尤其是女性。 食欲减退心脏病导致腹部水肿时,可以干扰病人的食欲,或引起恶心。 疼痛有的人心脏病发作时并不发生胸部疼痛,而是一过性的其他部位疼痛。比如男性心

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

1.先兆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性猝死前兆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 1.前驱期在心脏性猝死前的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可出现胸痛、气促、乏力、软弱、持续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但有些患者亦可无前驱症状,瞬即发生心脏骤停。 2.终末事件期的表现由于猝死原因不同,终末事件期的临床表现也各异。典型的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先无预兆,则绝大部分是心源性。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加快及室性异位搏动增加最为常见。因室颤猝死的患者,常先有室性心动过速。另有少部分患者

猝死有哪些征兆

1、疼痛 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2、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3、重度的血压升高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4、胸痛 大家都知道,心绞痛和心梗都是包括在冠心病里面的,冠心病的猝死

心绞痛猝死原因有哪些因素

心绞痛猝死原因是什么?专家指出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疾病,其中又以冠心病者为常见。发病后即刻死亡者,几乎100%是心血管病,发病后l小时内死亡者,80—90%是心血管病,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0—60%是心血管病。 心源性猝死中,冠心病猝死占55—90%。此外,急性喉炎、脑血管意外、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羊水栓塞以及急性中毒性菌痢等都可引起猝死猝死平均年龄均偏轻,约为30—49岁。由于猝死的特点是迅速发生死亡,而且,多数病者在发生猝死之前缺少明显的征兆。大多数病人在猝死之前处于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