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猝死定期体检很关键
预防猝死定期体检很关键
把握4分钟抢救黄金时间
由于猝死多数在家中或正常工作及日常活动中发生,或在睡眠中发生,因此,现场救护非常重要。如果在发生猝死的4分钟内进行抢救,大约有50%的人可以存活;而过后再抢救,存活希望就比较渺茫。当心脏猝死发生的时候,有旁观者为其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存活率更大。
一旦有人出现心脏性猝死,除了要马上拨打“120”求救外,还要及时施救。正确的抢救步骤为:首先将病人就地平躺,大声呼唤,如果发现病人没有意识也没有呼吸,要立即对准病人的前胸正中偏下部位猛力锤击1~2拳。同时捏住病人的鼻子,对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往病人嘴里吹4口气,然后进行胸部按压,每分钟100次,每按压30次,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一直坚持到急救人员到场。
坚持体检防患于未然
猝死给每个家庭带来的无疑是晴天霹雳,其无明显征兆的特点使很多人防不胜防。特别是中青年人工作节奏特别快,这时候往往把发生的先兆症状忽略了,以为是工作累了或者没有休息好,这种忽略往往是致命的。那么是否能够提前查出问题呢?唯一的方法是常体检。专业的体检可以提前发现一些情况,如发现血脂高、血压高、血黏稠度高等情况,医生会提醒体检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可以避免一些猝死的发生。
如果出现阵发性心慌、胸闷和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如有心肌病家族史,则更要注意定期进行一些常规检查,以早期预防因遗传造成的猝死发生。一些生活习惯为高盐、高胆固醇饮食者,工作压力大,同时又是吸烟、肥胖者,都是心血管病的易发人群。
这些人除要预防“四高”、戒烟限酒外,还要定期进行专门的心肺功能方面的体检。
预防猝死的方法
一级预防:
1、合理调整饮食。
2、戒烟限酒。
3、保持心情舒畅及情绪稳定。
4、避免过度劳累。
5、坚持适度体育锻炼。尤其注意的是冬天寒冷的早晨是心血管病的好发时间,并不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下午4-5点为最佳时间,其次为晚间饭后2-3小时。
二级预防:
1、有病早治,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2、定期体检是非常关键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3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
3、重视健康教育,减少诱发因素的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一旦身体出现某些异常情况,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应诊治,是减少猝死事件发生的关键。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多是因为患者心电不稳定导致的症状突现死亡。多数的心脏病专家主张定性心愿性猝死为以1小时内死亡为标准。
出现心愿性猝死的人一般都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病症,出现心源性猝死救治效果一般都很差,死亡率极高,所以预防才是关键。
心源性猝死如何预防
SCD的预防迄今仍是一个现代医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在预防心脏骤停中的主要进展是识别心脏骤停的高危对象。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康复期及其后的慢性过程中,心脏骤停的危险性较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头72小时内,心脏骤停的潜在危险可高达 15%~20%。在心肌梗死康复期(自第3天起至第8周内)有室速或室颤史者,其心脏骤停的危险性最大,如仅予一般性措施治疗,在6~12个月内的死亡率高达50%~80%,其中50%为猝死。只有积极干预才能改观预后,在18个月内死亡率可降至15%~20%以下。
1、定期体检:老年人本身是心脏病及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青、中年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也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定期体检及早检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减少猝死风险。
2、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即使原来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会引发室颤的发生。所以,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所安排,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不可过快过长。
3、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长期过度疲劳会引发身体出现一些改变。如焦虑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及睡眠质量差、头痛头晕耳鸣、性功能减退、脱发明显等。当机体出现这些情况,应调整工作节奏、适当休息,让机体功能得以恢复。如不能缓解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5、对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
6、注意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危险评估,包括进行常规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其他心电学技术(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等)、超声心动图、心内电生理检查等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评估SCD风险,做出治疗决策。
7、注意加强心梗后SCD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慢性室性期前收缩是心脏性死亡和猝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频发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在10~30 次/小时以上)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性、非持续性室速者。若伴有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LVEF≤30%),则年死亡率达20%。LVEF、左室容积、心率变异度或压力反射敏感度对心肌梗死后 SCD 的危险度分层有帮助,其次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性、非持续性室速及静息心率。不推荐心肌梗死后常规作心室晚电位及心内电生理检查。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的积极治疗是预防猝死的主要有效措施,对心肌梗死后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严重狭窄的患者,积极予以介人治疗或冠脉旁路移植术,可有效减少猝死发生。心肌梗死后SCD高危患者应用ICD预防性治疗,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病死率。而心脏骤停也可发生于被认为低危的人群中,根本的预防措施应致力于基础心脏病和心脏骤停诱发因素的预防。
定期体检预防乳腺瘤
乳腺肿瘤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各种内外致肿瘤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失去了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以致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而发生肿瘤变的疾病。临床以乳腺肿块为主要表现。乳腺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但病程进展缓慢。自然生存期长等特点,属于中医学乳瘤“化岩”等范畴。
乳腺肿瘤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近5年来,我国乳腺肿瘤的发病人数已呈现增加趋势,同时,从乳腺肿瘤的发病人群分析,该病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尽管我国不是乳腺肿瘤的高发国,但在各种疾病中,乳腺肿瘤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一位。
目前,对乳腺疾病发生的确切病因还没有确定,据医学资料分析,主要与生活方式、环境影响及饮食有关,与遗传、内分泌、病毒等也有关,有乳腺疾病家族史的发生率较无家族史的要高。内分泌失调、病毒因素及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低下、放射性损伤等也可能引起乳腺病发生。同时,还与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变快有关,一些女性精神负担过重、身心疲惫,导致内分泌紊乱也可能导致病发。
因此,女性要经常进行查体,及时发现乳腺病症,如患有乳腺疾病,就一定要选择专业医院规范治疗,同时,还要做好妇科疾病的日常保健工作。
给心脏做个深度体检
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但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目前,我国院外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很低,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心脏性猝死的诱因包括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异常,如忧郁、悲伤、恐惧、愤怒、狂喜、饱餐、酗酒、过度吸烟、严寒、酷热等危险因素。据推测,罗阳的不幸去世的原因在于平时工作上过度劳累,在国产舰载机成功后内心极度激动而导致猝死,很多心脏病患者在乘坐飞机久坐后都会突发猝死。
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过度吸烟,还包括一些社会环境因素,如离婚后情绪的波动、生活环境中的噪声、平时工作过多的应酬或酗酒。不能改变的高危因素包括冠心病家庭史、性别、年龄、家族性遗传等。
预防猝死需要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早期治疗,正确认识疾病,避免治疗已病。当然最重要的是定期适当体检以及深度体检。预防心脏猝死的早期检测手段包括:普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这两项常规检查经济、便捷,并且包含大量早期疾病信息,适合一般人群的常规检查。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这两项检查适合有心脏症状的人群,能够发现一般常规检查不能检测到的疾病,如可检测出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冠状动脉CT检查适合有心脏病高危因素的人群等。有心脏病的人应定期进行检查,评价病情的进展,冠脉造影适合重度冠心病者。心电图检测出有长时间停搏的病人需要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发作的病人,应植入自动复律除颤器。这些都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有效措施。
如何预防脂肪肝 定期体检
对于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家族史的人,应该定期去医院做全面的检查,并积极去控制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疾病,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情的发展。
心脏猝死如何预防
要做到能够有效的预防心脏猝死有以下几点:
1、定期体检:老年人本身是心脏病及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青、中年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也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定期体检及早检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减少猝死风险。
2、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即使原来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会引发室颤的发生。所以,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所安排,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不可过快过长。
3、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长期过度疲劳会引发身体出现一些改变。如焦虑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及睡眠质量差、头痛头晕耳鸣、性功能减退、脱发明显等。当机体出现这些情况,应调整工作节奏、适当休息,调整节奏,保持愉快的心情。让机体功能得以恢复。如不能缓解,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5、对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
6、注意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危险评估,包括进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其他心电学技术、超声心动图、心内电生理检查等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评估心脏猝死风险,做出治疗决策。
7、注意加强心梗后心脏猝死的预防。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二级预防
是指对已经明确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重点进行药物干预,控制病情进展,防止发生猝死性风险。
如已经明确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眼底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手段均属于二级预防范畴。二级预防的原则是药物干预与饮食、运动等非药物手段并重,并制定适合个人的定期体检措施。
正常人也要当心猝死
两月前的一个晚上,记者一位年仅30岁的朋友小王,猝死在家中。幽默、乐观的他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却突然发生了这样的悲剧。记者随后在百度新闻搜索发现,这种“莫名其妙”的死亡事件,每天都有好几起。2007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仅因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就高达54万人。
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德平告诉记者,心脏病、高血压、胰腺炎等疾病均可导致猝死,其中,心脏病是最厉害的“杀手”,90%的猝死与此有关,其中的80%是因心脏病中的冠心病导致。有心肌梗死、心衰、心功能不全等病史者是高危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数量庞大的低危人群不容忽视。”刘德平说,他们平常看上去就是个健康的正常人,没任何毛病,但如果去做体检,就可能查出心脏肥厚、心肌病、供血不足等,存在猝死的隐患。在运动员中高发的“运动性猝死”就与此有关。与高危人群相比,这部分人防范意识差,死亡的危险更大。从来不检查身体的人,猝死还可能是冠心病的第一表现。此外,特殊基因、严重缺氧、用药不当也会导致猝死。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洪波进一步强调,现在猝死者年轻化趋势明显。在强大的生活压力面前,越来越多的人疲劳作战,精神高度紧张、焦虑等,都在“助纣为虐”。“经常有人因连续数天加班、打麻将等导致过劳死,这是因为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交感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会过于疲劳或兴奋,使心脏功能紊乱,导致悲剧发生。”刘德平解释说。
刘德平提醒,预防猝死不能“临时抱佛脚”,最关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他给出以下建议:一是高度警惕猝死信号。如果出现心慌、胸闷、胸痛、眼前有蒙黑感、晕厥等,一定要马上就医,有病的话及时治疗。二是定期体检。年轻人每年查1次,中老年人每年查2次,能查出“隐性杀手”,给低危人群敲响警钟,及时治疗并做好预防。三是有心脏疾病等高危人群,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以备急用。四是避免酗酒、过度劳累。张洪波强调,中青年人必须改改生活习惯,学会休息,避免持续疲劳和紧张。
如何有效预防猝死
不管是什么样的死亡都是对人的一种威胁,所以说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做好预防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这些不必要的伤害保证了自己的健康,这也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任。
猝死,又称急死,指健康者突然发生未预料到的快速的自然死亡。这种猝死有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两类,其中心源性猝死有一部分是心肌梗死导致。心肌梗死发生前,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有征兆出现,如反复发作的心痛、心闷、心慌,或是感觉很疲劳等,但也有部分人没有任何征兆。
正因为心源性猝死不易察觉,所以日常生活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虽高,但80%的死亡都是可避免的。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等,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通过改变这些不良生活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因此,世界心脏联合会提出以下几点“与心脏一起工作”的有效建议:
①少吃盐及腌制食物。
②戒烟。
③保持良好体重。
④健康的工作餐。每天至少食用五种以上的水果与蔬菜。选择标有“健康食品”的工作餐,或从家中自带食物也是好办法。
⑤尽可能多锻炼。每天至少30分钟的轻量运动,就可有效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例如爬楼梯、在工作间隙出去散散步,或搭公交车上班时,提前两站下车,再步行至公司。
⑥了解自己的数字。定期体检,让医生告诉您,您的血压、血脂与血糖的情况,以及腰臀比、BMI指数。知道这些数字后,就可根据自身情况抵御心脏病的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预防猝死的办法,希望通过这些了解之后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都可以更加的重视,学会这些保护和预防的办法才能够更好地减少这些不必要的伤害,从而在生活当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定期体检的阶段
(1)易感染期
此时疾病尚未发生,但危险因子已经存在了;如超重、肥胖、抽烟、酗酒、血压过高等情形的人。
(2)临床前期
此时疾病因子已在人体内某部位产生病理上变化,但在外观及日常生活尚未有症状出现。
(3)临床期
此时疾病的症状逐渐地显现出来。
(4)残障期
疾病晚期。
(5)死亡
功能的破坏影响生理代谢作用,引发身体重要器官步入衰退期,导致死亡。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都会等到疾病的症状已出现时才会想到去找医师,其实那时的疾病已达到临床期了。然而,大部分的慢性疾病,若在临床期之前发现,就应及早治疗,治疗效果会远比症状显现后才治疗要好,而且康复几率也比较高。假若疾病到临床期才发现,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就会相对地增加,而且治愈率较低。
老年痴呆患者秋冬季节要注意些什么
秋冬季节天气转冷了,而且很干燥,照顾老年痴呆患者要注意下面这些。
1、多运动
鼓励老年痴呆患者多出来运动,增强体质,但是一定要有家人陪伴,以免走失。
2、注意保暖
天气变化多端,时刻注意给患者增减衣物,以免感冒着凉。
3、定期体检,关注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变化。
4、饮食
饮食宜清淡为主,少吃动物脂肪,吃些蔬果,并且保证患者每天的饮水量,免的身体缺水。
5、给老年痴呆患者涂抹保湿乳液,特别是外出前,免得寒风刮伤皮肤。
熬夜猝死的原因及预防
猝死的原因多由心脑血管疾病所致,发病前并没有明显征兆从而没能引起重视。医生提醒,猝死多发生在35岁到65岁之间的中年人群中,为了有效防止猝死发生,建议定期去医院体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少熬夜,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睡眠知识之怎么预防熬夜猝死。
1.定期体检:老年人本身是心脏病及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青、中年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也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定期体检及早检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减少猝死风险。在做心脏方面相关检查时,建议除了做心电图检查,还要做心脏超声检查,以及冠状动脉CT检查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检测到心脏结构异常的疾病,而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可检测出心脏血管病变的情况。有些单位体检或体检部门未做这些检查,会遗漏相应心脏病情况。
2.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即使原来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会引发室颤的发生。所以,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所安排,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不可过快过长。每天有一定的休息和放松时间,缓解疲劳和精神紧张,使心脏及各脏器功能得以恢复。
3.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吸烟、过度饮酒、高脂饮食及肥胖会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增加。大量饮酒及情绪激动会使血压升高,心脏缺血缺氧加重,而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定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长期过度疲劳会引发身体出现一些改变。如:1)焦虑易怒、烦躁情绪难以控制2)记忆力减退、健忘 3)注意力不集中4)失眠及睡眠质量差5)头痛头晕耳鸣6)性功能减退7)脱发明显等。当机体出现这些情况,应意识到自己可能疲劳过度,应调整工作节奏、适当休息,让机体功能得以恢复。有些人在发生猝死前是有一些表现的,如当日有心绞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甚至面色苍白、出大汗情况发生。当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工作,尽可能平卧休息,服用治疗相应疾病的药物。如不能缓解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铁人也会因心脏病而死
心脏病猝死的人,一般事先并没有征兆,或者征兆不明显。有的人自述曾经有过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更多表现为乏力、胸部不适等,而这些特征并不明显,也极易被大多数人所忽略。而有的心脏猝死患者生前一点症状都没有,因此,心脏性猝死很难被重视。如果心脏病高危人群出现上面所述的症状时,最好进行体检,并从生活各个方面加以注意,万亚红博士介绍。
既然心脏猝死不易察觉,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就显得尤其重要。首先需要预防能导致冠心病的各种高危因素。其次需要控制饮食、劳逸结合、适当运动,另外还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根据天气情况调节自己的饮食起居,建议心脏病猝死高危人群最好能定期体检,有病了需积极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预防,在生活中时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