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沙的生产制作
绿豆沙的生产制作
1.先将绿豆清洗干净,用水浸泡。大约泡一天。
2.将绿豆的皮泡开,用手心轻轻搓揉,绿豆皮能掉下来。
3.将绿豆皮全部去掉。这一步可能有些费事。
4.将去皮的绿豆加2倍水,放入高压锅煮约30分钟。使其成为豆沙。
碎冰、绿豆及其他材料放入果汁机中,以高速先搅打10秒钟。
长匙略微拌一拌,再继续搅打20秒钟即可。
自制糖水:以650g.细砂糖加上600c.c.水煮滚即可,可一次多煮些,放冰箱冷藏备用
生产制作生产制作
工业生产
硬质和半硬质干酪的主要生产步骤:干酪用乳经处理,加入某种特定菌种预发酵后,加入凝乳酶。凝乳酶的酶作用使乳凝固成固体胶冻状即为凝块,凝块用特殊切割工具切割成要求尺寸的小凝块——这是利于乳清析出的第一步。在凝块加工过程中,细菌生长并产生乳酸,凝块颗粒在搅拌器具下进行机械处理,同时凝块按预定的程序被加热,这三种作用的混合效果——细菌生长,机械处理和热处理——导致凝块收缩,使乳清自凝块中析出,最终凝块被装入金属的木制的或塑料的模具中,模具确定了最终产品干酪的外型。
生产制作虾酱
原料处理:原料以小型虾类为主,常用的小白虾、眼子虾、蚝子虾、糠虾等。选用新鲜及体质结实的虾,用网筛筛去小鱼及杂物,洗净沥干。
2.盐渍发酵:加虾重量30~35%的食盐,拌匀,渍入缸中。用盐量的大小可根据气温及原料的鲜度而确定。气温高、原料鲜度差,适当多加盐,反之则少加盐。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用木棒搅拌捣碎。捣碎时必须上下搅匀,然后压紧抹平,以促进分解,发酵均匀。连续进行15~30天左右,至发酵大体完成为止。酱缸置于室外,借助日光加温促进成熟。缸口必须加盖,不使日光直照原料,防止发生过热黑变。同时就避免雨水尘沙的混入。虾酱发酵完成后,色泽微红,可以随时出售。如要长时间保存,必须置于10℃以下的环境中贮藏。得率为70~75%。如捕捞后不能及时加工,需先加入25~30
%的食盐保存。这种半成品称为卤虾,运至加工厂进行加工时,将卤虾取出,沥去卤汁,并补加5%左右的食盐装缸发酵。
3.增香:在加食盐时,同时加入茴香、花椒、桂皮等香料,混合均匀,以提高制品的风味。
4.要制成虾酱砖,可将原料小虾去杂洗净后,加10~15%的食盐,盐渍12小时,压取卤汁。经粉碎、日晒1天后倒入缸中,加白酒(0.2%)和茴香、花椒、橘皮、桂皮、甘草等混合香料(0.5%),充分搅匀,压紧抹平表面,再洒酒一层。促进发酵。当表面逐渐形成一层1厘米厚的硬膜,晚上加盖。发酵成熟后,缸口打一小洞,使发酵渗出的虾卤流集洞中,取出即为浓厚的虾油成品。如不取出虾卤,时间久了又复渗回酱中。成熟后的虾酱首先除去表面硬膜,取出软酱,放入木制模匣中,制成长方砖形,去掉膜底,取出虾酱,风干12~24小时即可包装销售
豆浆的生产制作
把黄豆放在水中浸泡约3至8个小时,黄豆泡发后呈椭球状,然后将黄豆磨碎或用粉碎机打碎,接着用纱布将豆渣分离,即得到生豆浆。将生豆浆加水烧开,持续5至10分钟,即可食用。生豆浆必须完全煮沸,以破坏会引发过敏的黄豆皂碱。榨豆浆得到的副产品豆渣也可食用。亦有使用无需过滤的高速研磨加工法,因为无需过滤残渣,而令到大豆的纤维得以保存。打豆浆要不要先泡豆子自从市场上推出了可以不泡豆的豆浆机,人们就开始为一件事情困惑:要做出好豆浆来,豆子要不要提前泡呢?
泡豆和不泡豆做出来的豆浆,质量一样吗?哪一个会更好一点呢?1.首先,不泡豆子听起来好像很方便,其实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头天晚上泡豆只需要一两分钟的时间,但浸泡之后就可以很快地打出豆浆来;如果不泡豆子,启动豆浆机之后的程序就要延长很多,带上了一段加温促进豆子吸水软化的时间,实际上更费电费时。所以,从低碳环保的角度来说,或者从早上喝豆浆节约时间的角度来说,显然是泡豆子更有利。
2.其次,泡豆子可以提高出浆率。和不泡的相比,把豆子浸泡12小时之后,豆浆的产率可以提高10%,而豆渣的产量有所下降。在12小时之内,泡的时间越长,出浆率就越高。也就是说,泡豆子有利于组织破碎,可以让豆浆打得更细一些,使其中的营养成分更好地释放出来。从口感来说,自然也是泡过的豆子做出来的豆浆口感更好。豆浆多出点少出点,或许大家并不介意。不过,泡豆和不泡豆相比,做出来的豆浆中,抗营养因素的含量也会有明显的差异。看来,中国人传统上都要把豆子泡过一夜再磨豆浆,是相当符合科学道理的事情,有利于身体充分利用豆浆中的营养成分。那么,豆子应当如何泡,泡多久,什么温度泡呢?1.室温20-25℃下浸泡12小时就可以让大豆充分吸水,再延长泡豆时间并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2.不过,在夏天温度较高的时候,室温泡12小时可能带来细菌过度繁殖的问题,会让豆浆的风味变差。故而建议放在冰箱里面泡豆。4℃冰箱泡豆12小时大约相当于室温浸泡8小时的效果,如果嫌18小时操作起来麻烦的话,可以把豆子放冰箱里浸泡24小时,既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操作起来又很方便。
咸肉的生产制作
原料配方
猪肉:100千克
盐:14~16千克
猪肉:
猪肉是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因为猪肉纤维较为
腌肉 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特别鲜美。
切猪肉指导
1、猪肉要斜切,猪肉的肉质比较细、筋少,如横切,炒熟后变得凌乱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来又不塞牙;猪肉不宜长时间泡水。
2、切肥肉时,可先将肥肉蘸一下凉水,然后放到案板上,一边切一边洒点凉水,这样切着省力,肥肉也不会滑动,且不易粘案板。
制作方法
1、取料:腌肉原料分为带骨和不带骨两种。带骨加工的腌肉,按原料肉的部位不同,分别以连片、小块、蹄腿取料。连片指去头、尾和腿后的片体;小块指每块2.5千克左右的长方形肉块(腿脚指带爪的猪腿)。
2、整修:整理剔除碎肉、污血、淋巴、碎油等、为使食盐渗透,必须在肉块上每隔2~6厘米划一刀,浓度一般为肉质的1/3。刀口大小,深浅多少,根据气温和肌肉厚薄而定,如气温在15℃以上,刀口要开大些、多些,以加快腌制速度;15℃以下则可小些,少些。
3、盐制:一般分三次擦盐,第一次为初盐,第二次为大盐,第三次为复盐。初盐即在原料肉的表面,均匀地敷上一层盐。次日接着上大盐,擦盐要均匀,在刀口处塞进适量新盐,并整齐地堆叠成垛。经4~5天翻倒,上下层调换位置;并补撒适量的新盐。复盐7天左右后,应及时翻垛,继续敷少量食盐。三次擦盐约25天左右即为成品。
4、定盐:腌肉可堆放在-5℃冷库保藏,也可浸没在24~25度的盐水中。若出现盐水混浊和异味时,说明盐卤变质,必须将盐卤重新煮沸后再用。 工艺提示:因为需要炸制,所以要预备熟菜油1000克,实耗约200克。
红糟的生产制作
用10公斤糯米,500g之红曲米及 120g酒饼, 100g白糖。 先将红曲米(最好打成红曲米粉)和50g白糖泡在一碗凉开水中,酒饼弄碎和50g白糖泡在另一碗凉开水中,泡两小时,活化红曲菌和酒饼菌。 糯米蒸熟,湿度适中,以泡好的红曲米水,酒饼水,拌入糯米饭。照片所示是在21度室温下发酵的红糟。在避光处发酵,需时约一个月,酿成时以 麻布榨出红曲米酒(Red Yeast Rice Wine)。 红曲米酒可饮用或用于烹饪,剩下之红渣即为红糟。
酿制中,一定要注意避光,否则,红糟的颜色会变淡,会变成褐色。
这只算是初步酿好,因为要想得到超级醇香的口味,得在避光处酿上它2年了。
红曲菌在15度以下及50度以上不会生长,15度~20度及45度~50度为抑制性生长,25度~40度为适当生长温度,35度~37度时生长最快速,35度~40度色素最多。
黄酒的生产制作
酿造原料黄酒是用谷物作原料,用麦曲或小曲做糖化发酵剂制成的酿造酒。在历史上,黄酒的生产原料在北方以粟或者黍(粟:俗称小米学名:Setaria italica,中国古称“稷”。黍:又称黄米,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
在南方,普遍用稻米(尤其是糯米为最佳原料)为原料酿造黄酒。由于宋代开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南移,黄酒的生产局限于南方数省,南宋时期,烧酒开始生产,元朝开始在北方得到普及,北方的黄酒生产逐渐萎缩,南方人饮烧酒者不如北方普遍,在南方,黄酒生产得以保留,在清朝时期,南方绍兴一带的黄酒称雄国内外。黄酒生产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江西和广东、安徽等地,山东、陕西、大连、河南鹤壁等地也有少量生产。
传统酿酒公元前200年的汉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历时1200年,是我国传统黄酒的成熟期。《黄酒的传统酿造工艺,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根据现代学科分类,它涉及到食品学、营养学、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知识。
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漫长的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使之形成极为纯熟的工艺技术。中国传统酿造黄酒的主要工艺流程为:浸米——蒸饭——晾饭——落缸发酵——开耙——坛发酵——煎酒——包装今天,我国大部分黄酒的生产工艺与传统的黄酒酿造工艺一脉相承,有异曲同工之妙。
腐乳的生产制作
制作原理
目前我国各地都有腐乳的生产,它们虽然由于大小不一,配料不同,品种名称繁多,但制作原理大都相同。首先将大豆制成豆腐,然后压坯划成小块,摆在木盒中即可接上蛋白酶活力很强的根霉或毛霉菌的菌种,接着便进入发酵和腌坯期。最后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加以红曲酶、酵母菌、米曲霉等进行密封贮藏。腐乳的独特风味就是在发酵贮藏过程中所形成。
广式腐乳 在这期间微生物分泌出各种酶,促使豆腐坯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营养价值高的氨基酸和一些风味物质。有些氨基酸本身就有一定的鲜味,腐乳在发酵过程中也促使豆腐坯中的淀粉转化成酒精和有机酸,同时还有辅料中的酒及香料也参与作用,共同生成了带有香味的酯类及其他一些风味成分,从而构成了腐乳所特有的风味。腐乳在制作过程中发酵,蛋白酶和附着在菌皮上的细菌慢慢地渗入到豆腐坯的内部,逐渐将蛋白质分解,大约经过三个月至半年的时间,松酥细腻的腐乳就做好了,滋味也变得质地细腻、鲜美适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腐乳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腐乳正在向低盐化、营养化、方便化、系列化等精加工方面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腐乳这一民族特产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米醋的生产制作
主要原料 糯米50公斤、酒药2公斤、湿淀粉80公斤、鲜酒糟80公斤、麸皮50公斤、谷糠50公斤、块曲20公斤、酵母10公斤、食盐6公斤。
设备用具 甑 坛、缸、锅。
制作方法
1.蒸熟拌曲:将糯米浸渍,水层比米层高出20厘米左右。浸债时间:冬春气温15℃以下时为12~16小时;夏秋气温25℃以下时,以8~10小时为好。然后捞起放在甑上蒸至大汽上升后,再蒸10分钟,向米层洒入适量清水,再蒸10分钟;米粒膨胀发亮,松散柔软、嚼不粘牙即已熟透,此时下甑,再用清水冲饭降温;持水分沥干后,倒出摊铺在竹席上,拌入酒曲药。若是采用其它原料,均要粉碎成湿粉,然后上甑蒸,冷却后拌曲。
2.入坛发酵:酿酒的缸应以口小肚大的陶坛为好,把拌曲后的原料倒入坛内。冬春季节坛外加围麻袋或草垫保温,夏秋季节注意通风散热。酿室内温度以25℃~30℃为宜,经12小时,曲中微生物逐渐繁殖起来,24小时后即可闻到轻微的酒香,36小时后酒液逐渐渗出,色泽金黄,甜而微酸,酒香扑鼻。这说明糖化完全,酒化正常。
3.加水醋化:入坛发酵过程中,糖化和酒化同时进行,前期以糖化为主,后期以酒精发酵为主。为使糖化彻底,还要继续发酵3~4天,促使生成更多的酒精。当酒液开始变酸时,每50公斤米饭或淀粉,加入清水 4~4.5倍,使酒液中的酒精浓度降低,以利其中醋酸菌繁殖生长,自然醋化。
4.成品着色:通过坛内发酵,一般冬春季节40-50天,夏秋季节20~30天,醋液即变酸成熟。此时酵面有一层薄薄的醋酸菌膜,有刺鼻酸味。成熟品上层醋液清亮橙黄,中下层醋液为乳白色,略有混浊,两者混合即为白色的成品醋。一般每百公斤糯米可酿制米醋450公斤。
在白醋中加入五香、糖色等调味品,即为香醋。老陈醋要经过1~2年时间,由于高温与低温交替影响,浓度和酸度会增高,颜色加深,品质更好。
工艺流程 配料→蒸熟拌曲→入坛发酵→加水醋化→成品着色。
豆浆生产制作
把黄豆放在水中浸泡约3至8个小时,黄豆泡发后呈椭球状,然后将黄豆磨碎或用粉碎机打碎,接着用纱布将豆渣分离,即得到生豆浆。将生豆浆加水烧开,持续5至10分钟,即可食用。生豆浆必须完全煮沸,以破坏会引发过敏的黄豆皂碱。榨豆浆得到的副产品豆渣也可食用。
亦有使用无需过滤的高速研磨加工法,因为无需过滤残渣,而令到大豆的纤维得以保存。
打豆浆要不要先泡豆子
自从市场上推出了可以不泡豆的豆浆机,人们就开始为一件事情困惑:要做出好豆浆来,豆子要不要提前泡呢?泡豆和不泡豆做出来的豆浆,质量一样吗?哪一个会更好一点呢?
1.首先,不泡豆子听起来好像很方便,其实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头天晚上泡豆只需要一两分钟的时间,但浸泡之后就可以很快地打出豆浆来;如果不泡豆子,启动豆浆机之后的程序就要延长很多,带上了一段加温促进豆子吸水软化的时间,实际上更费电费时。所以,从低碳环保的角度来说,或者从早上喝豆浆节约时间的角度来说,显然是泡豆子更有利。
2.其次,泡豆子可以提高出浆率。和不泡的相比,把豆子浸泡12小时之后,豆浆的产率可以提高10%,而豆渣的产量有所下降。在12小时之内,泡的时间越长,出浆率就越高。也就是说,泡豆子有利于组织破碎,可以让豆浆打得更细一些,使其中的营养成分更好地释放出来。从口感来说,自然也是泡过的豆子做出来的豆浆口感更好。
豆浆多出点少出点,或许大家并不介意。不过,泡豆和不泡豆相比,做出来的豆浆中,抗营养因素的含量也会有明显的差异。看来,中国人传统上都要把豆子泡过一夜再磨豆浆,是相当符合科学道理的事情,有利于身体充分利用豆浆中的营养成分。
那么,豆子应当如何泡,泡多久,什么温度泡呢?
1.室温20-25℃下浸泡12小时就可以让大豆充分吸水,再延长泡豆时间并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2.不过,在夏天温度较高的时候,室温泡12小时可能带来细菌过度繁殖的问题,会让豆浆的风味变差。
故而建议放在冰箱里面泡豆。4℃冰箱泡豆12小时大约相当于室温浸泡8小时的效果,如果嫌18小时操作起来麻烦的话,可以把豆子放冰箱里浸泡24小时,既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操作起来又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