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外俞的作用与功效 肩外俞针刺方向
肩外俞的作用与功效 肩外俞针刺方向
前倾坐或俯卧位,在第1胸椎棘突下,横平肩胛骨内侧缘的垂直线取穴,向外斜刺,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散风止痛。主治肩背酸痛,颈项强急。
配穴:配委中,昆仑治疗颈项强急;配天宗治疗肩背痛。
注意:针刺时宜沿肋骨长轴方向刺,勿与长轴垂直刺入,不可深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
脾俞针刺方向 针刺脾俞的作用
脾俞穴为脾之背俞穴,乃脾气输注背部之处,具有益气养血,温阳健脾,和胃降逆,祛湿利水,消食化滞之功,是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要穴。本穴还能祛湿通络,现代常用脾俞穴来治疗胃溃疡,胃下垂,神经性呕吐,肠炎,痢疾,肝炎,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小儿夜盲,荨麻疹,背痛诸症。
肩外俞的作用与功效
肩外俞类属手太阳小肠经,穴起舒筋活络,散风止痛之功,主要用于肩背疼痛,颈项强急,肺炎,胸膜炎,低血压等症。
配伍大椎,天宗,曲垣,肩井,肩髎以舒筋活络,治疗风寒湿痹阻之肩背酸痛。
配风池,大椎,秉风,列缺,后溪以祛风散寒,治疗风寒入络之颈项强急,落枕等症。
配肩髃,肩髎,手三里,曲池,支正,合谷,以除痹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肘臂痛,不能举,上肢冷痛等症。
四白针刺方向
四白穴的常规进针深度为0.2-0.3寸,一般针刺0.5寸即可刺到眶下孔,如需继续深入眶下管时,则应按45°角朝上,75°朝外的角度向眶腔进针。以感觉胀向深面为度。留针20分钟。
可灸,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肩外俞的作用与功效
1.缓解治疗落枕、肩背酸痛、颈椎病、颈项强急、肘臂冷痛、肌肉酸痛等。
2.按摩肩外俞穴的功效:舒筋活络、祛风止痛。
哑门针刺方向
取穴:坐位,俯头,背项 正中线,平第1与第2颈椎棘突间水平的凹陷。
进针方向:从项部成90°,直刺。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20分钟。禁艾炷灸,艾条温和灸3-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在附近。
胆俞针灸向哪个方向刺 胆俞针灸注意事项
胆俞忌深刺,直刺,本穴深部为肝,脾等重要脏器,尤其是肝癌,肝肿大及肾病患者更应注意,如果深刺会伤及肝脏或肾脏,可致肝破裂或肾出血,促使病情恶化,甚则死亡。对肝脾肿大及肾病患者,忌重刺本穴,因长期肝肾疾患,会使脏器的体表投影发生改变,同时久病,重病患者抵抗力减弱,局部组织脆弱,重刺会损伤正气,而且重刺会使组织损伤,不易修复,造成意外事故。
针刺三焦俞穴怎么操作正确
针灸三焦俞的操作方法
取穴法:俯卧。平第1,2腰椎棘突间水平,正中线与骶棘肌缘之间中点距背正中线1.5寸。
简易取法: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1个椎体,即为第1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面向腹侧面直刺,与背侧面成90°。
深度:进针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俯卧位取穴。
作用与功效
三焦俞穴位背俞穴,是三焦经经气输注之处,具有通调三焦,疏利水道,祛湿止泻之功,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腹泻等症;又因本穴位于腰部,能舒筋通络,强健腰脊,主治肩背拘急,腰脊强急。
注意事项
三焦俞穴处于肾脏的体表投影内,其局部解剖由浅入深,依次为胸腰筋膜浅层,腰方肌,肾筋膜后层,肾脂肪囊和肾脏。针尖向外侧深刺超过1.5寸,就有可能刺穿腹腔后壁而损伤肾脏。
脾俞针刺方向 针刺脾俞注意事项
脾俞穴区内侧肌肉丰厚,向内斜刺较为安全;穴区深面及外侧肌肉较薄,直刺或向外斜刺易刺穿胸壁进入肋膈窦内,甚至伤及肝脏或肾脏等重要器官。
针刺肝俞可以治疗眼睛干涩吗
针灸肝俞对眼睛干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肝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肝之精气输注的处所,有清泻肝胆胆,平肝熄风,安神定志,养阴明目,补血消瘀,通络止痛之功。肝俞以疏泄肝木为要,通过搭配相关的眼周穴位,如瞳子髎,阳白,丝竹空诸穴,以增加泪液分泌,搭配肾俞,太冲,太溪来滋补肝肾,倒赔合谷,尺泽清热益气,以达到缓解眼睛干涩的目的。
肝俞针刺方法
取穴法:俯卧,平第9,10胸椎棘突水平,旁开1.5寸。
简易取法: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骨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取俯伏位,可向上(后项方向)或向下(尾骶方向)横刺1.0-1.5寸,其针感向上可达项部,向下可走背腰部,以治胸段背肌疾患;向内(脊柱方向)斜刺1.0-1.5寸,可使针感走向心胸,胸胁,上肢,对其所达之处的疼痛收效显著;向外(肩胛骨方向)斜刺1.0-1.5寸,可使针感走向胸胁,上肢,治胸胁,肋间,上肢疾患,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在附近如捣针据向捣针方向。
主治疾病
功能:疏肝理气, 利胆解郁,补养肝血。
主治:
1.肝血不足之夜盲,雀目,癫证,痫证,脊背痛,月经不调诸症。
2.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火上炎之黄疸,胁痛,吐血,衄血,目赤,目眩,狂证诸症。
注意事项
1.对体虚羸瘦或肺,心,肝病,久病重病患者,针刺本穴应格外小心,否则易发生意外事故,本穴深部为肝,肺等重要脏器,尤其是肝癌,肝肿大的患者更应注意,如果深刺会伤及肺脏和肝脏,可导致肝破裂或促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2.对肺气肿,肺结核等肺病或风心病及肝脾肿大患者,忌重刺本穴,因长期肺病,心脏病和肝病,患者抵抗力减弱,局部组织脆弱,重刺会损伤正气,且会使组织损伤,不易修复,造成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