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宝宝出牙规律与护理
细数宝宝出牙规律与护理
看看出牙规律
小儿正常出牙顺序是这样的,先出下面的二对正中切牙,再出上面的正中切牙,然后是上面的紧贴中切齿的侧切牙,而后是下面的侧切牙。小儿到1岁时一般能出这八颗乳牙。1岁之后,再出下面的一对第一乳磨牙,紧接着是上面的一对第一乳磨牙,而后出下面的侧切牙与第一乳磨牙之间的尖牙,再出上面的尖牙,最后是下面的一对第二乳磨牙和上面的一对第二乳磨牙,共20颗乳牙,全部出齐大约在2-2.5岁。
如果小儿出牙过晚或出牙顺序颠倒,可能会是佝偻病的一种表现。严重感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也会出牙迟缓。
如何护理婴儿的乳牙呢?
应注意儿童的口腔卫生,培养小儿早晚刷牙、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并定期接受口腔检查。
多数宝宝出牙无特殊反应,但也有少数会出现低热、暂时性流涎、烦躁、睡眠不安等症状。宝宝牙齿生长得好坏不仅关系到面部的美观,更直接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因此,做好宝宝出牙前后的家庭护理极为关键。
保持口腔清洁
宝宝的牙齿快萌出时要特别注意口腔清洁。方法很简单,即在喂奶或食用其他辅食后喝几口白开水,用以冲洗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切忌让宝宝含着盛有奶液或其他饮食的奶瓶入睡。
进行牙床锻炼
快出牙的宝宝会出现经常性流涎、牙肉痒、抓什么咬什么的现象。这时,可以使用由硅胶制成的牙齿训练器,让宝宝放在口中咀嚼,以锻炼宝宝的颌骨和牙床,使牙齿萌出后排列整齐。也可以买磨牙饼,用以促进牙齿萌出。
为何有些宝宝出牙晚?
乳牙的牙釉质较薄,牙本质较脆,容易发生龋齿。所以要保持坚固的乳牙,必须供给小儿适当的营养。从婴儿时期应注意及早防治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及供给各种必须的营养,尤其与骨骼发育有关的维生素D、钙、磷的供给,甚为重要。营养的不足会导致出牙推迟或牙质差。
宝宝患了佝偻病和营养不良,会妨碍乳牙的发育和生长,佝偻病的发生往往与宝宝出生后日照不足有关,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促使人体皮肤中一种叫7-脱氢胆固醇的物质转化为维生素D,而维生素D是促进骨骼和牙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营养不良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引起的,比如单纯给宝宝喂牛奶和米糊类食物,不按时添加辅食,就很容易造成宝宝体内维生素D缺乏和严重营养不良,为使宝宝乳牙正常地发育生长,就应防治佝偻病和营养不良。
因此,在这一时期除全面加强营养外,还应特别注意添加维生素D及钙、磷等微量元素。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多抱宝宝去户外晒太阳,因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太阳中紫外线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3,是人体所需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第一、做到合理喂养。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如饼干、馒头、蔬菜、水果等,既补充营养,又有助于乳牙的发育。
第二、多晒太阳。冬季出生的宝宝,2个月即可抱出户外活动,晒太阳的时间夏季宜在早晨,冬春季可以在午后。应尽量暴露皮肤让阳光直晒,寒冷季节可只露出面部和双手。晒太阳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可用纱巾或帽子等物遮挡一下。夏季晒太阳应注意防止皮肤灼伤,可以在阳台或树荫下活动;冬季要避免着凉而感冒;屋内晒太阳应打开窗户,因为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
治疗佝偻病除了晒太阳,还应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
宝宝出牙晚是缺钙吗
钙是宝宝牙齿发育的重要元素,牙齿硬组织中的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都是高度钙化物质,因此,有的妈妈担心,宝宝出牙晚或与缺钙有关。
实际上,宝宝出牙晚不排除缺钙的可能,但也许并不只是缺钙这个原因引起的。宝宝出牙的时间早晚受遗传因素影响,有的宝宝出牙就是比大多数宝宝要晚一点,这个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另一方面,宝宝出牙晚也可能是辅食加添不当所致。比如宝宝的辅食过于精细,不能磨掉牙床上的角质,导致出牙晚的情况也非常多。
而由缺钙导致的出牙晚,除了牙齿不整齐外,也通常伴随学步晚等症状。如果妈妈不确定宝宝出牙晚由何种原因引起,最好带宝宝到医院咨询医生,听取医生的建议,而不是盲目给宝宝补钙。
怎么判断是长牙哭闹
1. 喜欢咬东西
宝宝乳牙萌出时,牙龈会痒,所以宝宝会咬嘴里的东西。比方说吃奶的时候会要奶嘴,或者把手和玩具伸到嘴里咬,以环节牙龈痒的不适。
2. 流口水
宝宝出牙是会刺激三叉神经,引起唾液量增加。妈妈会发现宝宝喜欢吐泡泡,手伸进嘴里后会流出较多的口水,口水巾一会儿就湿一片。
3. 发低热
宝宝出牙前有时会有一些低热,宝宝情绪有点烦躁,不适。
4. 妈妈要细心护理
宝宝出牙时不太舒服,宝妈如果观察到宝宝有以上三种表现,那可能是宝宝要出牙了。此时宝宝情绪会烦躁,也会哭闹,宝妈要细心护理。
5. 牙胶
可以给宝宝买一些可以咬的玩具:牙胶或咬咬乐什么的,让宝宝咬一咬,缓解牙床的不适。
6. 口水巾
还要多准备几个口水巾和小毛巾,及时帮宝宝把口水擦干净并更换湿掉的口水巾,防止口水浸到脸蛋的皮肤从而引起湿疹。
宝宝长牙发烧会持续多久
宝宝在长牙期间,多数宝宝无特殊反应,但也有少数会出现发热、睡眠不安等症状,这是正常现象。一般是低烧且持续2-3天时间,待牙齿萌出后就会退烧。宝宝出牙期间注意加强对宝宝的护理,可以用物理降温法帮助宝宝降温,多给孩子喝水,还可以给宝宝准备些磨牙饼干来缓解牙龈不适。
幼儿牙齿该怎如何护理呢
幼儿牙齿护理的方法之一:建立每天刷两次牙的习惯
幼儿的牙齿要从小开始护理,不论牙齿还没有长出或者是已经长齐了都是需要进行精心的呵护的。特别是宝宝又比较喜欢吃甜食,更容易引发牙齿类的疾病,像蛀牙的孩子比比皆是。为了可以让孩子的牙齿变的更坚固和卫生,妈妈们要保证早上和晚上睡觉前和孩子一起刷牙,培养孩子一天刷两次牙的习惯,每次刷牙的时间在五分钟左右,最好还可以让宝宝在吃完东西后进行漱口。
建立科学规范的刷牙规律对婴幼儿的牙齿护理可以说是非常有效果的,相对于没有刷牙或者是只刷一次牙的孩子来说,有刷牙的孩子牙齿更加的坚固、美观。幼儿时期多数孩子已经乳牙长齐了,可以建立刷牙的规律时间了,只要妈妈们一起陪着孩子,督促孩子刷牙,保证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让孩子的牙齿少受疾病的困扰,甚至不会出现牙齿的问题。
幼儿牙齿护理的方法之二:增强牙齿的营养补充
孩子的牙齿护理过程中除了需要养成规律的刷牙习惯以外还需要给牙齿提供一定的保护,让牙齿的营养跟得上,保证牙齿长得坚固又美观。牙齿的坚固营养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蛀牙等牙齿类疾病的出现的,牙齿的营养补充需要多吃含钙量多的食物,像鸡蛋、骨头汤、牛奶、黄豆、木耳、豆腐都是可以给孩子补充的,正在补充这类食物的同时还得让孩子补充维生素AD,可以增加钙的吸收。
实在没有效果的话,还可以让孩子适当的进行钙片的补充或者是葡萄糖酸锌钙的摄取,多晒太阳是非常有好处的。牙齿的营养补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食物对牙齿的损伤,还可以减少酸性食物对牙齿的冲击,在一定范围内包含了幼儿的牙齿。
幼儿牙齿护理的方法之三:多吃粗粮和含纤维比较多的食物
粗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的牙齿增加摩擦,减少食物在牙齿里的残留,避免牙齿受到残留食物里的细菌的侵害。像玉米、大饼、小米、高粱、黄豆、绿豆、蚕豆都是可以的,也可以买一些豆类食物的坚果,让孩子偶尔吃一些,对牙齿也是有帮助的。含纤维的食物也有玉米、荞麦、燕麦、大豆、苦瓜、芹菜还有一些水果都是含纤维比较多的食物,可以帮助孩子的牙齿增加对食物的摩擦,减少食物残留和细菌滋生。
宝宝出牙不适有哪些症状呢
1、流口水
在宝宝出牙前2个月左右,大多数宝宝会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内抓挠。观察宝宝的口腔可以看到局部牙龈发白或轻微的充血红肿,触摸时会有硬硬的感觉,那就是宝宝快要萌出的乳牙尖。
2、轻微的咳嗽
在宝宝出牙的过程中口腔内会分泌出比较多的唾液,但是这时宝宝还不会吞咽口水,过多的唾液会使宝宝出现反胃或咳嗽的现象。
3、啃咬
这是宝宝出牙时最大的特点。这时宝宝会不同程度的喜欢上咬,拿到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咬自己的手,咬妈妈的乳头,只要他看见的东西,一般都会放到嘴里去咬,目的就是想借啃咬来减轻长牙的不适。
4、疼痛、牙床出血、易怒
部分宝宝长牙时还会出现疼痛和不舒服。疼痛是因为牙齿萌出时牵扯牙肉所致,并通常会伴随轻微的发炎,严重时还会造成牙床内出血,形成一个瘀青色的肉瘤,尤其是长第一颗牙及臼齿时最不舒服,不断的疼痛使宝宝变得易怒和烦躁。
5、拒绝进食
宝宝在长牙时,经常变得浮躁不安,会因为很想把东西塞进嘴巴而显得很想吸奶,而一旦开始吸奶又会因吸吮使牙床疼痛,而拒绝进食。
6、睡不踏实、拉耳朵、摸脸颊
平时带宝宝出去玩,晒太阳的时候也可以和周围的宝爸宝妈们多交流一下宝宝出牙不适有哪些症状,好有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即可以帮宝宝缓解疼痛,也可以更轻松的带宝宝。做爸爸妈妈的看到宝宝长出第一颗乳牙时是既兴奋又激动,所以还是要对宝宝多一些了解哦。
宝宝出牙期应该怎样护理
大多数宝宝都会在6个月的时候出牙,宝宝出牙会有各种不适,哭闹、呕吐甚至发烧、腹泻,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分享,宝宝出牙期应该怎么护理
步骤/方法:1出牙期是在宝宝的口欲期内,宝宝在这个阶段是以口唇来接触、感知世界,见到什么都想咬,稍微硬点的东西,只要保证干净卫生,都可以给宝宝,不建议宝宝用牙胶,什么味道都没有,还会导致宝宝味觉错位,可以给宝宝磨牙食物,比如胡萝卜条,黄瓜条,粗粮饼子等,不但可以刺激宝宝的味觉,对宝宝的大脑发育也很有好处
2对于反应不严重的宝宝,可以给宝宝喝些小米粥油,目的是为了保护宝宝的脾胃,吸收好才会身体好,宝宝才有健康的身体抵抗出牙期的不适
3可以为宝宝做香菇粥,香菇性平味甘,能减轻肠胃负担,促进食欲,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骨骼牙齿的生长
注意事项:宝宝出牙早晚会受到遗传和猫咪在怀孕时间补钙的情况的影响,宝宝出牙早晚都正常,一般2岁左右基本都会出到20颗,所以妈妈们不必担心宝宝出牙晚
宝宝长牙期间要注意什么
宝宝长牙期间要注意什么
1、妈妈要准备些硬度适中的小食
宝宝在长牙的阶段,宝宝可能会发生哭闹、体温微高、拉肚子或是流口水等情形。宝宝在长牙时牙龈可能会有微肿胀的现象,在这个时期妈妈要做好护理。
宝宝的幼嫩牙床能够承受的面米食品、炖得较烂的蔬菜、去核去茎的水果等,能有效帮助宝宝乳牙萌生及发育,并锻炼咀嚼肌,促进牙弓、颌骨的发育,从而促进宝宝牙龈、牙齿健康发育。
2、准备婴儿可以用的咬牙胶
采用无毒软塑胶制成,内部为空心,较柔软,在乳牙尚未萌发出时使用,可减轻出牙时的不适和烦躁。有的特别设计了突出沟槽,具有按摩牙龈的作用;有的会发出奶香味或设计成水果型,比较受小宝宝的喜爱。不过,咬牙胶一定要保持清洁。
3、宝宝长牙时的表现
流口水。出牙前2个月左右,大多数宝宝就会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内抓挠。
轻微的咳嗽。出牙过程会分泌出较多的唾液,过多的唾液会使宝宝出现反胃或咳嗽的现象。
啃咬。宝宝出牙最大的特点,就是啃咬东西。
疼痛,疼痛和不舒服,是出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易怒,当齿尖愈来愈逼近牙床顶端,发炎的情形愈严重,不断的疼痛使宝宝变得易怒和烦躁。
拒绝进食。长牙的宝宝在喂奶时,常变得浮躁不定。
不眠。宝宝不只是在白天长牙,晚上也一样在长。宝宝常会因牙不舒服而夜里睡不踏实甚至烦躁。
牙床出血。有时候,长牙会造成牙床内出血,形成一个瘀青色的肉瘤。一般冷敷可以降低疼痛并加速内出血吸收消失。
婴儿长牙齿顺序是怎样的
宝宝长牙的时间:小宝宝一般6个多月开始长乳牙,不过每个宝宝发育和营养情况不同,长牙有早有晚,但一般一岁都会长牙了。
一般情况下,半岁左右萌出第一颗乳牙,2岁半左右萌出全部乳牙,共20颗乳牙。乳牙的萌出遵循一定的时间,又按一定的顺序,最先萌出的是下中切牙,并且是一对;然后是上中切牙、侧切牙、磨牙等。乳牙萌出的颗数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计算:婴儿月龄减4~6作为该月平均出牙数。例如,10个月的婴儿出牙数=10-(4~6)=6~4颗,即应出牙4~6颗。
下前牙最先萌发,就是指下面两个门牙开始长。从下牙长完会长上面门牙长。长完了以后基本从中间向两侧往后这样的,按照顺序一二三四五这样来长。儿童所有乳牙大约在三岁左右可以全部长齐,一共20颗牙。
婴儿出牙期日常护理的方法
1、发烧的护理
长牙发烧的原因:这是因为在牙齿努力钻出牙龈的时候,难免会有类似“伤口”的地方出现,导致宝宝感觉到不适。而往往对于这些“伤口”,口腔清洁不够的话,导致牙龈发炎、发烧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大。
护理措施:注意多帮宝宝清洁口腔,平时让宝宝多喝水,饭后注意漱口。长牙时有点低烧,不用太担心,如果低烧情况持续不退,或者宝宝体温已经超过38.5℃,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2、腹泻的护理
长牙腹泻的原因:当宝宝出牙的时候,宝宝体内来源于妈妈的抗体会慢慢逐渐消失。同时因为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因为辅食添加等饮食习惯的改变而引起腹泻。
护理措施:给宝宝使用是餐具要特别重视消毒的工作,有效防止细菌进入口腔的机会。最好准备粥或煮烂的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喂养宝宝,不可突然添加太多辅食。如果发现宝宝每天的大便次数多于10次或出现其他异常时,就要及时到宝宝到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