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出血热的症状 一般症状
登革出血热的症状 一般症状
登革出血热潜伏期平均为4天,开始具有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在发热过程中或热退后、病情突然加重,皮肤变冷、脉率速度加快、昏睡或烦躁、出汗、消化道或其他器官出血。表现为大出血,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
出血热的早期常见表现
1.发热 这是本组疾病最基本的症状,不同的出血热,发热持续的时间和热型不完全相同,以蚊为媒介的出血热多为双峰热,各种症状随第二次发热而加剧,流行性出血热和新疆出血热,则多为持续热。
2.出血及发疹 各种出血热均有出血,发疹现象,但出血,发疹的部位,时间和程度各不相同,轻者仅有少数出血点及皮疹,重者可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统大出血,现将我国及其他地区所见到的出血热疾病出血发疹情况简述如下:
(1)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病1~5天的发热期,呈急性病容,面,颊及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如酒醉貌,皮肤黏膜可见细小出血点,常分布于上腭,眼结膜,腋下及腋前后,呈簇集性分布或条状排列,部分病人在穿刺和压迫部位可见瘀斑,咽部多充血,结膜囊显着水肿,95%以上病人束臂试验阳性,到发病5~8天的低血压期各种症状加剧,此时充血现象消退,而出血现象加重,皮肤黏膜出血点增多,可融合成瘀斑,同时可伴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进入少尿期(多在病后第8~12天)时,出血现象更为显着,压迫部皮肤可见大片瘀斑,并可发生腔道大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等。
(2)登革出血热:登革病毒可引起无出血倾向的登革热,但近20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登革热,常伴有严重的出血和休克的重症流行,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有高热,肝脾肿大,休克和出血现象,多数病人在四肢,面部,腋下和软腭见有散在性瘀点,有时融合成瘀斑,此外,尚可发生红斑,斑丘疹及风团样皮疹,有些病人可发生鼻血,牙龈出血,胃肠出血和血尿等。
(3)新疆出血热:病人发热时伴有面颈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在胸,背,腋下,面部,颈部及四肢有瘀点及瘀斑,在腋下多呈条索状排列,出血点是上身多,下身少,眼,软腭及齿龈亦有瘀点,注射部位可见血肿及瘀斑,眼球结膜有水肿。
(4)远东出血热(far eastern hemorrhagic fever):本病由虫媒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啮齿动物,主要流行于美洲及朝鲜,突然发病,初起有发热,头痛,腰痛等全身症状,在结膜和皮肤(尤其是腋部)出现瘀点。
(5)阿根廷出血热(Argentinian hemorrhagic fever):本病由虫媒病毒的Junin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螨,有发热,头痛,腰痛,齿龈及鼻出血等。
(6)玻利维亚出血热(Belivian hemorrhagic fever):本病系由虫媒病毒的Machup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是啮齿动物,初起有发热,头痛,关节痛和肌肉痛,部分病人皮肤感觉过敏,即使受光线照射后也能使皮肤产生疼痛,有明显结膜炎,眼眶周围水肿,但皮肤黏膜无瘀点,可有胃肠道出血,恢复期可发生弥漫性脱发。
3.低血压休克 各种出血热均可发生休克,但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有很大的差异,流行性出血热休克发生最多而且严重。
4.肾功能衰竭 以流行性出血热的肾损害最为严重,其他出血热也可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但多轻微,仅表现为轻到中度的蛋白尿。
登革出血热有什么症状 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多在发病后2-7天后出现烦躁不安、肢端湿冷发绀、尿量减少、脉速、低血压、脉压小等循环衰竭表现,可伴有胸、腹腔渗液。通常从登革出血热发展而来。
登革热感染的辅助检查
从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经济成本来看,登革热为全球最严重的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疾病。该病毒主要是通过埃及伊蚊传播,超过100个国家报告过登革热爆发,有2.5亿人生活在登革高感染区,每年会发生5000万到1亿例登革出血热,200000-500000例登革感染者最终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平均有5%的登革出血热患者会死亡。
登革热检测试剂的用途:
一、用于定性的快速检测人群血清、血浆或全血中登革病毒的IgM及IgG抗体。可在15分钟内检测结果。
1、结果快速,15分钟出结果。
2、 结果值得信赖,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
3、方式灵活,样本可为全血、血清或血浆。
4、能区分出登革的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
5、可进行完整的测试,保存方便,常温2-30℃保存。
二、用于定性的检测人群血清中登革病毒的IgM抗体,用于临床实验室对具有持续发烧的登革热症状的病人的辅助诊断。
1、用于检测原发登革病毒感染。
2、用于诊断活动期登革病毒。
3、在登革病毒流行区和非流行区都适用。
4、疾病发作3-5天即可使用。
三、用于定性检测血清中登革病毒(血清型1、2、3及4型)的IgG抗体。用于临床实验室对继发登革热感染的辅助诊断。
1、用于检测登革病毒继发感染。
2、用于登革病毒感染活动期的诊断。
3、用于登革病毒流行区的诊断。
4、疾病发作后2-5天即可使用。
四、用于定性检测血清中登革病毒的NS1抗原(血清型1、2、3及4型)。用于临床实验室对有持续发烧的登革热症状病人的辅助性诊断。
1、用于急性登革热感染的早期诊断。
2、在登革热病毒流行区和非流行区都适用。
3、疾病发作1-7天即可使用。
五、用于定性检测血清中登革病毒(血清型1、2、3及4型)的IgG抗体,用于临床实验室对具有持续发烧的登革感染症状或接触史的患者的辅助性诊断。
1、用于检测先前的登革病毒感染。
2、适用于流行病血清学研究。
3、用于登革热非流行区使用。
六、用于定性检测血清中登革病毒的IgM和IgG抗体。可以区分原发感染与继发感染。
1、包装盒内同时有登革IgM捕捉ELISA试剂与IgG捕捉ELISA试剂。
2、能够区分出登革的原发感染与继发感染。
出血热病毒临床表现
1.发热
这是本组疾病最基本的症状,不同的出血热,发热持续的时间和热型不完全相同。以蚊为媒介的出血热多为双峰热,各种症状随第二次发热而加剧,流行性出血热,则多为持续热。
2.出血及发疹
各种出血热均有出血、发疹现象,但出血、发疹的部位、时间和程度各不相同,轻者仅有少数出血点及皮疹,重者可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大出血。
(1)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病1~5天的发热期,呈急性病容,面、颊及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如酒醉貌,皮肤黏膜可见细小出血点,常分布于上腭、眼结膜、腋下及腋前后,呈簇集性分布或条状排列;部分病人在穿刺和压迫部位可见淤斑,咽部多充血,结膜囊显著水肿,95%以上病人束臂试验阳性。到发病5~8天的低血压期各种症状加剧,此时充血现象消退,而出血现象加重,皮肤黏膜出血点增多,可融合成淤斑,同时可伴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进入少尿期(多在病后第8~12天)时,出血现象更为显著,压迫部皮肤可见大片淤斑,并可发生腔道大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等。
(2)登革出血热登革病毒可引起无出血倾向的登革热,但近20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登革热,常伴有严重的出血和休克的重症流行,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有高热、肝脾大、休克和出血现象,多数病人在四肢、面部、腋下和软腭见有散在性淤点,有时融合成淤斑。此外,尚可发生红斑、斑丘疹及风团样皮疹,有些病人可发生鼻血、牙龈出血、胃肠出血和血尿等。
(3)新疆出血热发热时伴有面颈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在胸、背、腋下、面部、颈部及四肢有淤点及淤斑,在腋下多呈条索状排列;出血点是上身多,下身少,眼、软腭及齿龈亦有淤点,注射部位可见血肿及淤斑,眼球结膜有水肿。
(4)远东出血热由虫媒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啮齿动物,主要流行于美洲及朝鲜,突然发病。初起有发热、头痛、腰痛等全身症状,在结膜和皮肤(尤其是腋部)出现淤点。
(5)阿根廷出血热该病由虫媒病毒的Junin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螨,有发热、头痛、腰痛、齿龈及鼻出血等。
以上就是有关出血热病毒临床表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多观察自己的身体现象,这是非常不错的。观察之后要定期的去医院做检查,及早的发现及早的治疗。自己的身体健康只有自己才知道。多多的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吧!这是非常不错的一种现象。
蚊虫叮咬给宝宝带来的危害
1.登革热
登革热主要是由蚊子传播的热带疾病的一种,感染上登革热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从滤过性毒菌引起的流感到严重甚至致命的出血热。
登革热病毒在人与蚊子间来回传播导致极其痛苦的疾病。为大家所知的有四种或四种血清型。登革热对孩子来说尤其危险。如果遭到一次后又因再次叮咬而被更严重的感染,将导致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会引起严重的内出血、休克和循环衰竭,并且它通常是致命的。
登革热越来越成为全球许多地方的瘟疫,而且可能很快超过疟疾成为由蚊子传播的病毒引起的影响人的最严重的疾病。
2.脑炎
脑炎的征状通常在被感染蚊子叮咬后的2到10天内出现。包括高热、脖子僵硬、头痛、混乱、无力、脑炎。脑部水肿是最危险的症状。
应急方法:脑膜炎双球菌在一般环境中很容易死亡,利用冷、热、干燥、阳光和普通毒剂的作用都可以将其杀灭。冬春季节应勤换衣被,经常开窗通风,在“流 脑”流行期,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玩耍,更不要带孩子到发病的小孩家去串门,外出要带口罩,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措施。此外,每年进行一次预防接种,注射吸 附流脑菌苗。幼儿园、学校等孩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可以用0.3%的呋喃西林或2—3%的黄链素溶液滴鼻、喷喉,每天2次,连用3天。中草药用藿香、佩兰、 板蓝根、蒲公英各9克煎服,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一旦发现流脑病人要立即隔离治疗。
登革热有哪些表现
临床表现:
潜伏期3~14d,但通常为4~8d。按世界卫生组织分型标准,将登革热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我国近年来所见的典型登革热,临床上又可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登革热。至于登革出血热与登革休克综合征,实际上是登革出血热的两个临床类型。
典型登革热
1.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头痛、发热和眼球后痛,24h内体温可达40℃。同时伴有背痛,周身骨、肌肉及关节痛,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偶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在早期已可见。儿童病例起病较慢。症状较轻,体温也较低。
发热持续2~7d。部分病例于起病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d后又再上升,称为双峰或马鞍热型。发热期可有相对缓脉,虚弱感觉常需数周后才能完全康复。
2.皮疹于病程3~6d出现。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同一患者可见不同形态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皮疹持续约为3~4d。
3.出血 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出血多发生在病程的5~8d。
4.其他约1,4病例有肝肿大,黄疸不多见。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伴有休克。
轻型登革热
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一般不出血,但浅表淋巴结常肿大,病程短(1~4d)。临床上类似流感。此型病例在流行时期多见,通常不就诊或不住院治疗而被忽视。
重型登革热
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在病程3~5天时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烦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等脑膜脑炎表现。
登革出血热有什么表现 登革出血热易发人群
登革出血热多见于7-12岁,具有免疫力、营养状态良好的女孩。小婴儿的症状较轻,虽然婴儿从母体中被动获得抗体,仍可发生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15岁以后登革出血热发病较为罕见。
蚊虫叮咬都能传播哪些疾病
·传染性乙型脑炎: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重型患者病后往往有后遗症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
·黄热病:是黄热病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伊蚊传播
·疟疾:由按蚊传播,是疟原虫传播引起怕传染病,夏季两季多见,常年可发病
·丝虫病: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在我国仅有斑氏及巴来丝虫病流行,长江以南地区流行 ·黑热病:是由白蛉叮咬而传播的,要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控制相关动物传染源 蚊子爱叮什么样的人
不同类型的出血热的症状分别有哪些
(1)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病1~5天的发热期,呈急性病容,面,颊及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如酒醉貌,皮肤黏膜可见细小出血点,常分布于上腭,眼结膜,腋下及腋前后,呈簇集性分布或条状排列,部分病人在穿刺和压迫部位可见瘀斑,咽部多充血,结膜囊显着水肿,95%以上的出血热病人束臂试验阳性,到发病5~8天的低血压期各种症状加剧,此时充血现象消退,而出血现象加重,皮肤黏膜出血点增多,可融合成瘀斑,同时可伴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进入少尿期(多在病后第8~12天)时,出血现象更为显的出血热患者,压迫部皮肤可见大片瘀斑,并可发生腔道大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等。
(2)登革出血热:登革病毒可引起无出血倾向的登革热,但近20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登革热,常伴有严重的出血和休克的重症流行,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有高热,肝脾肿大,休克和出血现象,多数病人在四肢,面部,腋下和软腭见有散在性瘀点,有时融合成瘀斑,此外,尚可发生红斑,斑丘疹及风团样皮疹,有些病人可发生鼻血,牙龈出血,胃肠出血和血尿等。
(3)新疆出血热:病人发热时伴有面颈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在胸,背,腋下,面部,颈部及四肢有瘀点及瘀斑,在腋下多呈条索状排列,出血点是上身多,下身少,眼,软腭及齿龈亦有瘀点,注射部位可见血肿及瘀斑,眼球结膜有水肿。
(4)远东出血热(far eastern hemorrhagic fever):不同类型的出血热的症状分别有哪些?本病由虫媒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啮齿动物,主要流行于美洲及朝鲜,突然发病,初起有发热,头痛,腰痛等全身症状,在结膜和皮肤(尤其是腋部)出现瘀点。
出血热与登革热的区别
1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登革热病毒多引起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少数感染者可以发生登革热以及登革热出血/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热主要变现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痛和骨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博纳悠皮疹或轻微的皮肤出血点,血小板减轻度减少。
2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多发生于再次感染异性登革病毒的患者或母亲为登革病毒抗体阳性的婴儿,初期有典型的登革热症状,随后并且讯孙发展,出现严重出血,表现为明显的皮肤出血和粘膜出血等,血小板减少,血液浓缩,进一步可发展为出血型休克,循环衰竭,死亡率高。
3出血热病毒为病毒性出血一发热、皮肤和粘膜出现瘀点或瘀斑,账期损伤和出血,以及低血压和休克为主要临床特征,死亡率较高,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今年流行的埃博拉病毒就是其中的一种。
登革热吃什么好
1,柿饼藕节荠菜蜜:
[原料]柿饼30 g。藕节30 g,荠菜花15 g,蜂蜜10 g。
[制法]柿饼、藕节切碎,与荠菜花同置于锅内,加水适量同煮取汁去渣,加入蜂蜜。
[功效]清热凉血,和营止血。用于登革热发热期。
[服法]1剂/d,连服1周。
2,黄瓜番茄汁:
[原料]黄瓜250 g,番茄250 g。
[制法]黄瓜取瓤,去籽。切碎,用纱布绞汁;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去籽,用纱布绞汁。2汁相合即成。
[功效]清热,透邪,利尿。用于登革出血热发热期。
[服法]代荼饮用,2次/d。
3,参附汤加味饮:
[原料]人参15 g,附片10 g,丹参12 g,川芎12 g,甘草10 g,冰糖适量。
[制法]诸味加水适量浓煎,取汁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温通血脉,回阳救逆。用于登革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
[服法]口服或鼻饲。
4,薏苡仁米粥:
[原料]薏苡仁30 g,粳米60 g,砂糖、桂花适量。
[制法]薏苡仁与粳米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加入砂糖和桂花即成。
[功效]清热生津。利尿消肿。用于登革出血热少尿期。
[服法]1剂/d,分2次服食,连服3~4日。
5,西瓜皮茅根饮:
[原料]西瓜皮75 g,白茅根100 g。
[制法]加水适量同煎煮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利尿消肿。用于登革出血热少尿期。
[服法]分3次饮汤。
登革热症状是怎么样的
登革热潜伏期3~15天,一般5~8天,一般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疼痛、疲乏不适、胃纳差等,主要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迅速高热、三红征(颜面潮红、颈红、胸背红)、多样性皮疹、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三型:
(1)典型登革热:突然起病、畏寒、迅速高热(一般24~36小时达39~40℃),少数呈双峰热。头痛、眼球或眶后痛,全身肌肉、骨关节疼痛、腰痛,少数患者出现腹痛。 极度疲乏,纳差。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胸、背皮肤潮红、表浅淋巴结肿大,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正常。热程通常为3~7日退热,部分病人在四肢、胸背可出现多形性皮疹,少数有出血倾向。 一般发热持续时间短,有轻度头痛及全身痛、皮疹少、无合并症者,可诊为轻型典型登革热。
(2)登革出血热:具有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2~3日后于四肢、面部、腋窝、粘膜可见散在性出血点,迅即融合成瘀斑。病情进展后有鼻觑、牙龈出血、消化道、子宫、阴道、泌尿道等1个以上器官出血。常见肝肿大而极少黄疽,红血球容积增高20%以上(由于血浆外溢,脱水而造成血液浓缩,浓缩程度越甚者病情越重),血小板低于10万/UL者。
(3)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出血热病人少数在持续发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恶化,出现皮肤变冷、湿润、烦躁不安、嘴唇紫钳、脉搏快而弱、脉压低(脉压差在20毫米汞柱或以下),血压下降甚至不能测出,休克期一般很短,如不及时抢救可于12~24小时内死亡,病程中还可出现脑水肿,预后严重。但如能及时正确处理,渡过危险期后可迅速恢复。
登革热有哪些表现
登革热临床表现主要以出血倾向和皮疹为其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全身疼痛、发热、乏力症状。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三型。临床上将登革热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登革出血热分为无休克的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潜伏期通常为5~8天。
1.典型(普通型)登革热
(1)发热:通常起病迅速,患者有畏寒或寒战症状,高热,24~36h内体温升高达39~40℃,多数患者表现为稽留热或弛张热。大部分患者经治疗5~7天后,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少数患者于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saddle fever)。发热时常伴较剧烈眼眶痛,肌肉、头痛、骨及关节疼痛,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患者于发热期的呼吸、脉搏加快。早期体征有颜面、颈、胸皮肤潮红,眼结合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恢复期常因显著衰弱而需数周后才能完全恢复正常。儿童病例起病可较缓慢,毒血症状较轻,恢复亦常较快。
(2)出血:出血多发生于病程的第5~8天。25%~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皮下出血、鼻出血等。皮肤、黏膜下出血等,出血范围的大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皮肤或黏膜下出血范围的直径不超过2mm者称为出血点,直径为3~5mm者称为紫癜,直径为5mm以上者称为瘀斑。当出血灶的皮肤明显隆起时称为血肿,可见于严重出血的病例。束臂试验亦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可用于疑似本病病例检查。检查方法是在前臂屈侧面肘弯下4cm处画一直径为5cm的圆圈,仔细观察圆圈皮肤有无出血点,如果发现出血点则用墨水笔标出。然后用血压计的袖带束于该侧上臂,先测定血压,再使其保持于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维持8min后解除压力。待皮肤颜色恢复正常(约2min)后,计算圆圈内皮肤出血点的数目,减去原有出血点的数目。若两者之差大于10则为阳性。登革热患者的束臂试验常呈阳性。由于束臂试验有可能使存在严重出血倾向患者的试验前臂出现瘀斑的可能性。因此,本试验不宜过多施行。
(3)皮疹:常于病程的第3~6天出现,多为斑丘疹,可呈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及出血性皮疹(瘀点)等。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同时出现两种或多种皮疹。皮疹多先见于躯干,然后逐渐向四肢、头面部蔓延,最后分布于全身皮肤。皮疹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持续3~5天后逐渐消退。
(4)其他:约1/4病例有轻度肝大,个别病例可有黄疸,但脾大少见。
2.轻型登革热 症状和体征较典型登革热轻,表现为发热较低,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无出血倾向,但浅表淋巴结亦常肿大,病程常短于5天。流行期间轻型病例较多,由于其临床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与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状较轻,故较易被忽视而漏诊。
3.重型登革热 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但发热3~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脑膜脑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谵妄、狂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缩小等。此型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可于24h内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
4.登革出血热
分为两型即较轻的登革出血热和较重的登革休克综合征 。
1)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但其肌痛、腰痛、发热、但骨、关节痛不明显,而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症状严重。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血浓缩,红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2)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热症状;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会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