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单核细胞减少性白血病如何护理呢

单核细胞减少性白血病如何护理呢

单核细胞白血病(monocytic leukemia)的特异性皮肤损害为紫色到红褐色丘疹、结节和斑块(图1)。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可发生水疱性损害。皮损遍发全身并可侵犯颜面和头部。皮损发展周期快,可自然消退。白血病性齿龈增生为AMOL的特点,发生于60%的患者中。偶可发生齿龈溃疡、坏死和出血。先天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为一罕见型。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的特征性即可诊断。

(1)对于要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注意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纠正贫血: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3)感染的防治:严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为重要。病区中应设置“无菌”病室或区域,以便将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或进行化疗的人隔离,这是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措施中非常重要的。

采用正确科学的护理方法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可以让疾病得到更好的治愈,护理方法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让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愈。相对西医而言,中医药治疗单核细胞白血病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白血扶正散在临床上的使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果您持续被单核细胞白血病疾病折磨的痛苦不堪,此药可以让您快速恢复健康,重新开始幸福的生活。

千金子的功效与作用 预防白血病

据初步筛选实验证实,千金子鲜草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急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白血病该做哪些检查

1.血液生化

特别在化疗期间,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尿中尿酸排泄量增加,甚至出现尿酸结晶。患者发生DIC时可出现凝血机制障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急粒白血病不增高,而急淋白血病常降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时,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多(>;0.01×109/L),蛋白质增多(>;450mg/L)。而糖定量减少。涂片中可找到白血病细胞。脑脊液清浊度随所含的细胞数而异。

2.粒-单系祖细胞(CFU-GM)半固体培养

急非淋白血病骨髓CFU-GM集落不生成或生成很少,而集簇数目增多;缓解时集落恢复生长,复发前集落又减少。

3. 染色体和基因改变

白血病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和基因改变。例如M3t(15;17)(q22;q21)系15号染色体上的PM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RARa(维A酸受体基因)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这是M3发病及用维A酸治疗有效的分子基因。此外,某些急性白血病尚有N-ras癌基因点突变、活化。抑癌基因P53、Rb失活。

4. 免疫学检查

根据白血病细胞免疫学标志,不仅可将急淋与急非淋白血病区别;而且可将T细胞和B细胞急淋白血病加以区别。单克隆抗体还可将急淋白血病分为若干亚型。

5.骨髓穿刺

多数病例骨髓象有核细胞显著增多,主要是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而较成熟中间阶段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成熟粒细胞,形成所谓“裂孔”现象。正常的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约有10%急非淋白血病骨髓增生低下称为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虽然骨髓中有核细胞增生低下,但白血病性原始细胞仍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形态常有异常改变,如胞体较大、核浆比例增加、核的形态异常(如切迹、凹陷、分叶等)、染色质粗糙、排列紊乱、核仁明显等。Auer小体较常见于急粒白血病细胞浆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浆中有时亦可见到,但不见于急淋白血病。因而Auer小体有助于鉴别急淋和急非淋白血病。

脾大的危害

脾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在正常情况下腹部一般摸不到脾,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边缘即认为脾大。脾体积增大是脾疾病的主要表现。

脾大的程度与疾病有关。

(1)轻度脾大 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霍奇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中等度脾大 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可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症、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脾淀粉样变性、恶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3)极度脾大 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为极度脾大或称巨脾。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疟疾、晚期血吸虫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

伴随体征

(1)贫血、出血点或淤斑 见于血液病性脾大,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贫血、黄疸 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败血症等。

(3)肝及淋巴结肿大 见于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缔组织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4)肝病面容、肝掌及蜘蛛痣 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5)各种类型的皮疹 多见于各种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6)水肿和腹腔积液 见于慢性右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下腔静脉梗阻等。

(7)心脏扩大 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心包积液。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如感染很局限且轻微,白细胞总数仍可正常,但分类检查时可见分叶核百分率有所增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大于10×109/L,并伴有轻度核象左移;严重 感染时总数常明显增高,可达20×109/L以上,且伴有明显核象左移;在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常达(20~30)×109/L。其增多的细胞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这可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而一过性缺氧等有关;化学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等中毒时,常见白细胞数增高,甚至可达20×109/L或更高。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也常见白细胞增多。均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白细胞呈长期持续性增多,最常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其次也可见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此时不但总数常达(10~20)×109/L或更多,且可有较明显的核象左移现象,而呈所谓类白血病反应。

中性粒细胞减少

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等可引起白细胞减少;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呈“三少”表现;电离辐射(如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可因抑制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致白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自身免疫性抗核抗体导致白细胞破坏而减少;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均可见白细胞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

有吞噬作用和趋化作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增高见于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精神病时均可见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肠寄生虫抗原与肠壁内结合IgE的肥大细胞接触时,使后者脱颗粒而释放组胺,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及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肿瘤性增高见于淋巴系统恶性疾患、血液病、慢性白血病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常可高达10%以上,并可见有幼稚型。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一般临床意义不大。

嗜碱性粒细胞

有趋化作用和弱吞噬作用。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转移、铅和铋中毒等。罕见的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异常增多,可达20%以上,多为幼稚型。骨髓纤维化和某些转移癌时也可见增多。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参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分泌淋巴因子。淋巴细胞增多见于见于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结核感染恢复期等。肾移植术后如发生排异反应时,于排异前期,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即增高。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前者如系慢性型,以白血病性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如系急性型则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均可致白细胞总数增高;后者多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初生婴儿、儿童属生理性增多。

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人群。严重化脓性感染时,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导致淋巴细胞相对减低。

单核细胞

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人稍多,平均9%,出生后2周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可达15%以上。

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也可见单核细胞增多;在活动性肺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结核时,可致血中单核细胞明显增多。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常见单核细胞一过性增多、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时可见幼稚单核细胞增多,成熟型亦见增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除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之外,白细胞分类时常见核细胞增多。

如何去看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血常规的检查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血常规检查报告要怎么看?以下是血常规的检查报告分析:红细胞(RBC)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4.5) *1012/L检查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 贫血,出血血红蛋白(Hb)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 贫血,出血白细胞(WBC)正常情况:(4-10)*109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中性粒细胞正常情况:(50-70)%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降低: 病毒性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情况:(0-00.75)%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正常情况:(20-30)%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降低: 免疫缺陷单核细胞正常情况:(3-8)%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00)%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05l26,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 ,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血沉正常情况:男性: (0-15) mm/h; 女性: (0-20) mm/h增快: 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05l26,结核病.减慢: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00.5-1.5)%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生物激活免疫造血疗法。先以养阳益体,激活造血细胞,能速达骨髓的基因,攻补兼施,达到“凉血解毒、生血生髓、标本同治”的效果,改变血液病致病因子,彻底阻断血液病病毒的感染途径。

常见的血液病有哪些

1. 红细胞疾病: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血色病等;

2. 白细胞疾病: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3. 出血性疾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血友病、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等;

4. 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等。

分享急性白血病一些常识

急性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种,现在白血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疾病了,但是大家对于急性白血病的了解还是很少,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急性白血病一些常识。

急性白血病实验室检查

(1)染色体和基因改变

白血病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和基因改变。例如90%的M3有t(15;17)(q22;q21),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PM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RARα(维A酸受体基因)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这是M↓3发病及用全反式维A酸治疗有效的分子基础。常见AML的染色体异常。

(2)血液生化改变

血清尿酸浓度增高,特别在化疗期间。尿酸排泄量增加,甚至出现尿酸结晶。患者发生DIC时可出现凝血象异常。M↓5和M↓4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其他类型AL不增高。

出现CNSL时,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数增加,蛋白质增多,而糖定量减少。涂片中可找到白血病细胞。

急性白血病诊断

(3)血象

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增多,超过10×10↑9/L以上者,‘称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也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低者可<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血涂片分类检查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幼稚细胞,但白细胞不增多型

病例血片上很难找到原始细胞。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少数患者血片上红细胞大小不等,可找到幼红细胞。约50%的患者血小板低于60×10↑9/L,晚期血小板往往极度减少。

(4)骨髓象

是诊断AL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FAB协作组提出原始细胞≥骨髓有核细胞(ANC)的30%为AL的诊断标准,WHO分类将骨髓原始细胞≥20%定为AL的诊断标准。多数病例骨髓象有核细胞显著增生,以原始细胞为主,而较成熟中间阶段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成熟粒细胞,形成所谓“裂孔”现象。

M↓3以多颗粒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此类患者的原始细胞也可能<30%,正常的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减少。在原始和幼稚红细胞≥50%时,若非红系有核细胞(NEC)中原始细胞≥30%,即可诊断为EL,不管这些原始细胞在ANC中是否大于30%。少数骨髓增生低下但原始细胞仍占30%以上者称为低增生性AL。Auer小体仅见于AML,有独立诊断意义。

(5)免疫学检查

根据白血病细胞表达的系列相关抗原,确定其系列来源。造血干/祖细胞表达CD34抗原,其他常用的免疫分型标志。APL除CD13和CD33阳性外,还表达CD9和CD68,而HLA-DR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包括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髓系和淋系抗原)、双克隆(两群来源各自干细胞的白血病细胞分别表达髓系和淋系抗原)或双系列(除白血病细胞来自同一干细胞外余同双克隆型)白血病,其髓系和一个淋系积分均>2。

急性白血病临床症状

1、贫血。白血病患者易贫血,患者的典型表现是脸色苍白,身体无力。自觉虚弱乏力、多汗。不论在活动或是休息时,都觉得气促、心跳加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适逐新加重。贫血越重往往提示白血病起严重。但需排除因其他原因如痔疮、消化道出血、月经量过多等失血所引起的贫血,偏食等原因也会引起营养缺乏性贫血。

2、发热。发热也是急性白血病的明显症状,一般发热较急。可为38度以下的低热.或39度甚至40度以上的高热。多数为反复不规则的发热。发热时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尿频、尿急等泌尿道感染症状.常造成误诊。此时如查一下患者的外周血,可见大量的异常细胞。要注意,最好不要随意用退热药。

3、出血。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出血比较普遍,但是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的表现,部位可遍及全身,可见瘀斑、视网膜出血、血尿、黑便等。严重病例可发生颅内出血。出血发生率在67%~75%之间。视物模糊往往提示患者有眼底出血,剧烈的头痛伴恶心、呕吐往往提示患者有颅内出血。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4、淋巴结肿大、疼痛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疼痛现象比较大,而且易造成淋巴结肿大。ALL患者肝、脾肿大约占50%,淋巴结肿大可高达80%。 ①大部分白血病患者有浅表淋巴结的肿大,以颌下、颈部、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处多见,往往没有明显疼痛;②一侧性睾丸无痛性肿大;③部分患者感到右上腹肝区、左上腹脾区不适和。

急性白血病分类

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inimallydifferentiatedAML)骨髓原始细胞>30%,无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明显,光镜下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苏丹黑B阳性细胞<3%;在电镜下,MPO阳性;CD33或CD13等髓系标志可呈阳性,淋系抗原通常为阴性。血小板抗原阴性。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AMLwithoutmaturation)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粒细胞浆中无颗粒为Ⅰ型,出现少数颗粒为Ⅱ型)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NEC,指不包括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巨噬细胞及所有红系有核细胞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的90%以上,其中至少3%以上细胞为MPO阳性。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withmaturation)原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其他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I。)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此类细胞在NEC中>30%。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monocyticleukemia,AMMI。)骨髓中原始细胞占NEC的3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各阶段单核细胞>20%。

M↓4Eo(AMLwitheosinophilia)除上述M↓4型各特点外,嗜酸性粒细胞在NEC中≥5%。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monocyticleukemia,AMoL)骨髓NEC中原单核、幼单核及单核细胞≥80%。如果原单核细胞≥80%为M5a、<80%为M5b。

M↓6(红白血病,erythroleukemia,EL)骨髓中幼红细胞≥50%,NEC中原始细胞(Ⅰ型+Ⅱ型)≥30%。推荐阅读:简述贫血症症状检查和治疗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megakaryoblasticleukemia,AMel。)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30%。血小板抗原阳性,血小板过氧化酶阳性。

ALL共分3型。

L↓1: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μm)为主。 L↓2: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12μm)为主。

L↓3(Burkitt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胞浆嗜碱性,染色深。

相关推荐

什么是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增多可见于 1。某些病毒或杆菌感染:如结核病,百日咳,不是杆菌病,流行腮腺炎,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2.某些血液病:如急和慢淋巴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贫血等。 3。各种急传染病的恢复期。 中粒细胞减少可见于 1。某些感染:如伤寒,流行感冒,麻疹,恙虫病,登革热,疟疾等。 2。造血功能异常:如再生障碍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纤维化及白细胞不增多白血病等。 3。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抗甲状腺药,X线及放射核素等。 4.自身免疫疾病 5。脾功能亢进

血常规可以检查到的项目

(1) 红细胞计数(RBC) (单位:10^12/L) 大于正常值,真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心脏病,先天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2) 红细胞压积(HCT) (单位:%) 大于正常值,真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脱水、大面积烧伤,补液的参考值;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3)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单位:fL) 大于正常值,营养不良巨幼红细胞贫血、酒精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溶血贫血、出血贫血再生之后、甲状腺功能低下

老人得白血病能活多久

1、老人得白血病能活多久 老人白血病寿命是多久主要取决于病人的治疗情况,不同的患者,因为治疗的情况不同,所以寿命也是不确定。老人患者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治疗,合理的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命。 老人得白血病能活多久 2、老人得白血病的症状有哪些 约三分之二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起病缓慢,早期常常没有症状,多在体检或查血象时被发现,临床以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老年白血病的症状多是综合的,不仅有贫血的症状,同时也会伴随有其他的一些并发症:老年白血病发病率会比较高,其发病与成年人相比,会比较缓慢、隐匿

白血病是什么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类起源于造血(淋巴)干细胞的恶疾病。得了这种病的患者,他们的血液、骨髓里以及各种组织器官里都存在着大量形态异常的白血病细胞。这种细胞不断增生,抑制正常造血功能,患者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常见贫血、出血和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等临床表现。 白血病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白血病。急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病程数月。慢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以幼稚或成熟细胞为主,发展缓慢,病程数年。 按白细胞的不同类型来区分,可分为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

阿莫西林禁忌

1.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它青霉素过敏,也可能对青霉胺或头孢菌素过敏,用药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者禁用。 2.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白血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瘤等患者禁用。 3.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疾病史者;疱疹病毒感染者,尤其是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可增强皮肤不良反应的危险);应慎用。 4.用含硫酸铜的片状试剂(R)、费林溶液测定尿糖时可能会导致假阳反应 ;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白细胞减少。 5.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以及3个月以下儿童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 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查出来的结果,除有数字外,还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 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各项含义不同,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红细胞系统 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都标有“↓”号,提示有贫血存在,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如果“↑”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

白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

白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方法: 1、低增生白血病: 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可见贫血、发热或出血,外周血常呈全血细胞减少,可以见到或不能见到原始细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骨髓增生减低,但原始粒细胞>30%.而白细胞减少则幼稚细胞数少见,且无出血,无明显贫血现象。 2、检验 除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外,应注意有无白细胞质的改变(白细胞计数持续;中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者称中粒细胞减少症)。 3、再生障碍贫血: 白细胞减少症起病或急或慢,多有出血、贫血表现,白细胞减少,尤以中粒细胞明显,血小板及网织

在临床上怎么诊断是否得了血癌

根据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特点,诊断一般不难。由于白血病类型不同,治疗方案及预后亦不尽相同,因此诊断成立后,应进一步分型。此外,还应与下列疾病作鉴别。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该病的RAEB及RAEB-T型除病态造血外,外周血中有原始和幼稚细胞,全血细胞减少和染色体异常,易与白血病相混淆。但骨髓中原始细胞不到30%。 2.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 如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但形态与原始细胞不同,血清中嗜异抗体效价逐步上升,病程短,可自愈。百日咳、传染淋巴细胞增多症、风疹等病毒感染

白细胞增高分类

1、嗜中粒细胞 增高原因:急化脓感染(可伴有核左移及中毒颗粒),急大出血,急中毒,白血病,某些恶肿瘤及广泛组织损伤等。 2、嗜酸粒细胞 增高原因:寄生虫感染,过敏疾病,热带及非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某些血液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3、嗜碱粒细胞 增高原因:某些血液病,如慢粒细胞及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铅,锌中毒等。 4、淋巴细胞 增高原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白血病,某些慢感染等。 5、单核细胞 增高原因:亚急感染心内膜炎,斑疹

脾大有哪些表现

1.脾脏肿大的程度 脾脏肿大的程度与疾病有关。 (1)轻度脾大: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早期血吸虫病,充血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霍奇金病,幼年类风湿关节火,系统红斑狼疮,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特发血小板减少紫癜等。 (2)中等度脾大: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可见于急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溶血贫血,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维生素D缺乏病,脾淀粉样变,恶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3)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