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如何为孩子选择兴趣班
家长该如何为孩子选择兴趣班
一、家长该如何为孩子选择兴趣班
家长都希望孩子多才多艺,但在给孩子报兴趣班时,很多家长是抱着从众或是盲目攀比的心态: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兴趣班,自己孩子不上,就会落后了!
其实这种想法对孩子不好,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个性都不相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同一种兴趣班。给孩子报兴趣班,关键还是看孩子的兴趣所在。
1、培养孩子健康的学习态度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人对不确定成功的事情一般兴趣都不会太大,越挫越勇的人毕竟是少数。孩子最缺的是成功的经验和经历。如果你在帮孩子报兴趣班时,他会出来还没尝试就想放弃的态度。
所以,为了让孩子有健康的学习态度,父母应该先激发出他的成就感。你可以用孩子做得比较出色的事情来引导他。例如,你希望他在绘画上有提高,可以告诉他“你看你画的这幅画多漂亮,如果你再用心一点,肯定可以更好的”。
家长对孩子多说些勉励的话,让孩子知道,虽然他改变不了事实,但他可以改变态度,如果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情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2、根据孩子个性及时调整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发展,就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孩子学习一些才艺特长是一件好事,有的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父母在送孩子去学习的同时,还应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而且,父母还应根据孩子个性特点,理智地选择学习的内容。
如果你的孩子活泼好动,你想通过学习乐器的方式让孩子安静下来,但是,有时候会事与愿违,孩子不但没有好好学习,还出现了破坏课堂的行为,这样,你就要想清楚,以自己孩子的个性是否适合。
如果根据孩子的个性,他确实不适合参加某些兴趣班时,请及时调整他的兴趣班,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行为。
二、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兴趣班
既然父母们选择兴趣班是为了孩子,是希望孩子在兴趣班上学有所成,那么,家长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兴趣班呢?
1、兴趣班,以宝宝的兴趣为主
我们要孩子爱上兴趣班,首先,就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学科,如果孩子不是真心喜欢一件事情,他们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应该从孩子角度出发和考虑尊重他的选择。
如果暂时实在看不出宝宝有什么特别的兴趣,妈妈则可以创造环境去引发宝宝的兴趣。当然,妈妈要先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积极去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为孩子寻找和创造机会,让他表现出潜在的兴趣。
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会把它看成是一种娱乐而不是负担。作为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安排一些感兴趣的才艺学习,只要孩子不累,让孩子接触的多一点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
术业有专攻,父母最好不要贪多,让孩子专心学习一样或者两样才艺,可能孩子会有更多精力和心思花在上面。
2、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
如果说宝宝的兴趣是种子,那么父母的角色就是为宝宝寻找一块合适的土壤,让宝宝的兴趣可以生根发芽、健康成长。就大多数年龄稍长的宝宝来说,参加早教班多半都有个特点,就是父母俗称的“3分钟热度”。
宝宝在刚去上课的第一次、第二次都是情绪高涨,然而第三次就可能哭丧着脸回来宣布:“我再也不去那个早教班了!”或者在妈妈为宝宝的兴趣投资了很多之后,宝宝却对某些“兴趣”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当父母帮宝宝选择了合适的早教班后,千万不要认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了。父母此时的角色应该是一个护航者,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迅速解决问题,从而让孩子快乐地学习下去。
3、放松心态,以快乐成长为本
在宝宝参加早教班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始终应该是引导、辅助宝宝,而不要急功近利,非要让宝宝参加可以立即看到所学成果的早教班。其实,宝宝兴趣的种子一旦种下了,终归会有结果的一天。
家长对于参加兴趣班的宝宝,不应该放学第一句话就问:今天学了点什么啊?而应该说:宝宝,今天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啊?你玩得开心吗?因为对学龄前的儿童来说,他们的学习始终应该以快乐成长为本,只要快乐,他们就更乐意继续学下去。
很多兴趣班都会举行比赛活动,许多父母对此也有疑惑,该让宝宝参加比赛吗?这样会不会让他从小变得急功近利?在我看来,比赛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孩子喜欢,就鼓励孩子去比赛,有时候比赛获得了肯定,孩子会更加喜欢上兴趣班。
当然,兴趣班里面的比赛,家长应该当作是,在宝宝学习一段时间后,给他们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而不是竞争性的,太早鼓励竞争,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总之,家长为孩子报读兴趣班还是早教班,都不应以学技能为首要目的,它们应该是帮助宝宝走出家庭这个小环境、走进集体这个大环境的一种途径,父母为宝宝选一个健康的大环境作为播撒兴趣种子的土壤,让宝宝的兴趣可以自由、健康地成长。
暑期孩子怎么安排
1、送孩子上托管补习班。孩子没人带是件麻烦事,家长可以让孩子到托管班上上课,毕竟那边也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耍。但周末家长一定要带孩子们去玩耍哦,可以的话,可以让孩子参观自己的工作地点。
2、带孩子去旅行。浙江的hello kitty主题公园开放啦,不去迪士尼,可以带娃去这个主题公园玩玩呀,让孩子见识一下也好。
3、送回老家。暑假在农村玩耍一下不错,让孩子体现乡村生活,不能让他们娇生惯养。
4、报几个兴趣班。给孩子报个音乐、美术、舞蹈兴趣班吧,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认识不少朋友呢。孩子去兴趣班的话,由爷爷奶奶带也OK。
5、夏令营。夏令营能更好的锻炼孩子,也能让他们独自思考。不过要考虑到举办活动机构的实力以及活动的专业性,随时牢记,安全第一。
溺爱的类型
1、模具型
此类父母,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孩子每走一步都为孩子设定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到读书的范围、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2、温室型
孩子的衣食住行无不操心,总担心孩子吃不饱,着不暖,睡不好。每样都为孩子做得妥妥当当,不用孩子动手。从来不允许孩子单独行动,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担心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每天必到校里视察情况。只允许孩子跟些成绩优秀的人玩。孩子学的,更要操心。从小时候的兴趣培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在操心当中。
3、极力压榨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从小就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为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教好的前程。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在平时,孩子们每天都迫学习到很晚,而假期,更要上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以使孩子没有游戏时间,每天也只能在学习中度过,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心智发展。
鼓励上兴趣班但不要乱报班
市面上的各种班,不仅门类多,机构也繁杂,面对这些,心急如焚的家长往往不能为孩子选择合适并且质量好的班。对于各种班,您认为在选择上有哪些技巧呢?
王东华:家长在选班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结合孩子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孩子的班,另外要充分考察办学机构的“实力”,这个“实力”并不是要求办学机构的设施要有多好,老师的学历要有多高,我们家长应该看准老师的讲课水平,有条件的情况下不妨先带着孩子去听几节课,在充分听取孩子意见的同时结合自我感受分析这样的班是否可以上。具体应该做到:
一看“师质”。家长不可过于看重广告中打出的名师招牌,最好带着孩子到课外班上试听几节课,看授课教师的讲课质量的高低,还有其对学生负责任的程度。另外,要看孩子是否能适应该课外班的授课风格和模式,如果孩子接受不了,那么老师再有名也于事无补。
二搜“班质”。家长要考虑课外班的办学规模。办学规模能从侧面反映一个课外班质量的高低。这个课外班招生规模大,肯定有其道理,家长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搜索相关信息,看是否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学习的班型。
三听“口碑”。家长和孩子们的口碑很重要,一个好的课外班肯定是很注重长远利益的,所以对教学质量、服务水平要求就很高。可以通过其他家长和孩子了解准备参加的课外班是否具备一个高素质课外班的实力。这点也是非常关键的。
总的来说,为孩子选择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课外班至关重要。家长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为孩子的课外学习开个好头。
记 者:对于一些家长总是抱以急功近利的心态给孩子上班,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东华:家长的心态要摆好。我不否认获奖的确可以给升学带来便利,但家长让孩子上班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获奖和升学上,如果以这样的心态让孩子去上班也许取得的成绩挺不错,但同时对孩子长远发展的“杀伤力”也是很大的。因为仅仅冲着获奖和升学,家长们就不会注意到孩子的兴趣所在,就会强制性地要求孩子去学习,一旦孩子离期望的目标太远,家长便会大肆宣泄自己的不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记 者:对于那些假期班,您是怎么看的?
王东华:我认为孩子的假期班和平时的课外班一样,盲目跟风、攀比同样是不可取的,不尊重孩子的意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也是不行的。孩子一个人在家待着也是待着,一个人在家,很可能上网成瘾、看电视成瘾,和孩子一起选择一两个合适的班,能学些新知识,交些新朋友,哪有什么不好呢?当然,如果孩子有自己的“宏伟”计划,比如,搞些什么调查、科研,或者要到哪儿去旅游、考察、社会实践什么的,总之,孩子有自己的安排,那就不必强迫孩子去上什么课外班。
虽然我支持孩子们“上班”,但坚决反对让“上班”成为孩子的“第三学期”。
总体上来说,孩子上这样那样的“班”,既是中国当今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也是中国教育在向常态化素质化过渡的一种行为。如果中考、高考没有那么残酷,如果就业形势没有那么严峻,家长肯定不愿花钱让孩子去上那么多的班。但是,好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没有建立起来前,孩子的教育是不能等的,所以,只能去上这些班。一旦中考、高考改革到位了,我们的孩子还会去“上班”的,但上的更多的是兴趣班,比如体育班、艺术班……
采访感言
一般家教专家都是不愿出面来谈孩子“上班”的事的,一是不好谈,找不到相应的教育理论依据。说它好吧,那是为应试教育呐喊、助威,会遭到很多新锐人物的攻击和谴责;说它不好吧,那又有违中国的现实、国情,会遭众多家长、老师的反对。二是谈不好,满足不了家长、孩子的心理需要。当今社会上的班那么多,好的坏的鱼龙混杂,说不到点子上,帮不了别人的忙,还会形成误导。所以,一般教育专家都是会拒绝谈论这个问题的;谈也是简单否定,不想在这个问题上招惹是非。
王东华老师,既是家教专家,又是普通家长一员,身在其中,他对孩子“上班”的事情是深有感触、颇有心得的。他不是单纯地站在专家、学者的角度,说些隔靴搔痒、不着边际、不解决问题的官话、套话,而是站在普通家长的角度,为他们客观地分析当今的教育形势,现实地为他们解答一些具体的问题。
孩子该不该“上班”,怎么选“班”,怎么“上班”,是非常难解答,而家长、孩子又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说这问题难,难就难在,当今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如果再给孩子报班,不是助纣为虐,加重孩子的身心负担吗?但是,如果不给孩子报班,孩子在家没有学习自觉性,上网成瘾、看电视成瘾怎么办?孩子学习成绩达不到好的上级学校的招生标准,上不了好学校,将来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无数现实问题摆在家长、孩子面前,解答得好,会为他们分忧解愁;解答得不好,就有可能误人子弟。
王东华老师鼓励孩子“上班”,但也反对家长随意给孩子乱报班。他是花了几个月时间,对社会上的各种班:兴趣班、补习班、提高班、奥赛班、外语班、衔接班、复读班……做了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才形成访谈中的那些观点、看法的。他的那些观点、看法不一定适宜所有的家庭,但是,对于当今的城市的绝大多数家庭还是适宜的。在教育体制、考试机制改革前,他的这些观点、看法还是切合实际、不会遭人唾弃的。
与之不同的是,有教育专家主张让孩子自由成长。如果家长完全按孩子的意愿办事,那么,孩子很可能连正常的上学都不愿去——上学哪有在家好玩?更何况课外班——谁愿花钱去受那罪?但是,如果家长本着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态度,还是不会任由孩子想怎么就怎么的。毕竟,社会不是你想怎么就怎么的,任何人都是要受一定的约束,完成一定的任务,接受一定的挑战才能生存下去的。从小就让孩子明白这样一些道理,他们是不会不喜欢上学的。而喜欢上学的孩子,是不会满足于课堂的那点知识、学问的。只要引导得当,选择适当,孩子是不会排斥、厌恶课外班的学习的。
课外班的一大特点就是自由、随意、选择性强。孩子无法选择学校的老师——喜欢不喜欢的都得接受他(或她)的教育。但是,孩子可以选择课外班的老师,喜欢的一直跟着学下去,不喜欢的立马再找。只要肯找,是不可能找不到一个相对合适的老师的。
那么,怎么找呢?除了王老师上述的看“师质”、搜“班质”、听“口碑”外,还有一个诀窍,就是听任课老师的意见。孩子天天在校上学,任课老师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潜力是很了解的;任课老师干着这一行,对社会办学,对以往学生在外受教的情况是很清楚的。所以,在为孩子选班前,听听学校老师的意见,听听业内人士的意见还是比较明智的。当然,最该听的还是自己孩子的意见。最好的老师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老师。把选择权、决定权交给孩子,相信他们是会用好手中的权的。
客观地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大浪淘沙,如今的校外教育市场还是比较丰富、规整的。骗钱的、质量不好的办学机构,骗了一拨人,不可能连续骗两拨、三拨人;如今的规模较大的历史较悠久的社会办学机构还是可信的,有条件的孩子,不享受享受优质的校外资源还是很可惜的。过去,想听谁的课,不可能让你听着,现在,想听谁的课就能听谁的课,虽然不是“免费午餐”,但是,花钱就能享受一定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不能不算一种进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办学这股力量还将继续发展壮大。今天,孩子上的是课外班,明天,孩子上的可能是培训班,后天,孩子有了能力,可能就是自己办班。
社会办学是必然的,孩子“上班”也是必然的。既然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在家自学是学习,上“班”学习也是学习,各种学习自由选择,何必要了一种学习,就要排斥另一种学习呢?
孩子多动不宜多选兴趣班
“已经换了五六个兴趣班了,没一个学得下去,还老是捣蛋,骚扰同学。”这是林先生对五岁儿子的描述。很多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小小年纪就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但孩子不但对此没多少兴趣,而且正常学习时注意力也不集中,还变得多动了。
对此,童梅玲所长提醒家长,让孩子参加过多兴趣班,很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多动症。大部分多动症孩子的初期症状多是“调皮捣蛋”,而如果不是学习下降、老师管不住,恐怕大多数家长还意识不到孩子患上了多动症。
童所长说,除先天发育因素外,儿童多动症和心理问题多发的原因还与家庭和学校教育有直接关系。比如,让学龄前儿童上过多兴趣班,学得太多,压抑天性,易使很多“调皮捣蛋”的孩子引发多动症、抽动症;家长对子女打骂、过分溺爱、老师对学生的言语刺激等都会影响到儿童的心理发育,有些甚至会伴其一生。因此,多动的学龄前儿童,家长不应过多安排上各类兴趣班,最好精选一两个兴趣班,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兴趣,又能使其集中注意力。
暑期孩子怎么安排
1、送孩子上托管补习班。孩子没人带是件麻烦事,家长可以让孩子到托管班上上课,毕竟那边也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耍。但周末家长一定要带孩子们去玩耍哦,可以的话,可以让孩子参观自己的工作地点。
2、带孩子去旅行。可以带娃去这个主题公园玩玩呀,让孩子见识一下也好。
3、送回老家。暑假在农村玩耍一下不错,让孩子体现乡村生活,不能让他们娇生惯养。
4、报几个兴趣班。给孩子报个音乐、美术、舞蹈兴趣班吧,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认识不少朋友呢。孩子去兴趣班的话,由爷爷奶奶带也OK。
5、夏令营。夏令营能更好的锻炼孩子,也能让他们独自思考。不过要考虑到举办活动机构的实力以及活动的专业性,随时牢记,安全第一。
利用兴趣引导孩子学习
识别兴趣爱好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在情绪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爱好与追求。这种爱好与追求最初表现在孩子的好奇,好动上。外界事物对于刚出生的孩子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眼前的事物,由陌生转向好奇,即而常常会动手摸一摸,用眼看一看,用鼻嗅一嗅,用嘴尝一尝等,力求探索其中的奥秘。
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兴趣越浓,幼儿的这种追求越明显。因而家长应从孩子的活动中,识别其兴趣、爱好,帮助孩子选择奋斗的方向。例如:有些孩子一听到音乐,就自然地打起拍子或随音乐节拍晃动等,这说明孩子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长可引导孩子学习一些简单的音乐基础知识或送幼儿入音乐学习班,进行音乐理论和技能的学习。鲁迅先生的儿子,所以不搞文学而学习物理,也是根据他自己的兴趣发展的。
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
家长在发现了孩子的某些兴趣以后,要精心安排教育的方法,在发展兴趣的同时,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实施,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学习任务。如孩子对语言简炼、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故事感兴趣,家长可根据孩子现有的水平制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通过富有兴趣的学习,获得知识、发展智力。
广泛兴趣的培养
谁都希望有个全面发展的孩子。孩子的某种兴趣得到发展,这只是单方面的教育,还应帮助孩子发展较广泛的兴趣。因为广泛的兴趣培养,能使孩子获得全面、广博的知识。只有单一的学科和兴趣是不能适应当今科技的发展的。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某种兴趣的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获得全面的知识。
兴趣班因根据孩子兴趣来选
问:家有小儿四岁九个月。今天遇到一个问题:
儿子这个暑假前就特别想学跆拳道,可是他的老师说孩子特别调皮好动,不宜学,所以暂且搁置,本月开学,又到报兴趣班的时候了, 儿子知道幼儿园里有跆拳道班,回来又嚷着想要报名,可今天老师又重申这孩子不宜学跆拳道。看着孩子那么高的积极性, 我疑惑:
1。好动的孩子是不是就不宜学跆拳道, 换句话说, 是不是学了跆拳道,会让好动的孩子更好动?
2。如果不报跆拳道,该怎么给孩子解释,而又不会打消他在学习上的热情。
最后,为了让姐妹们更好地了解情况, 现再简单介绍儿子的性格如下:
儿子性格很开朗,活泼。非常合群的孩子。自理能力挺强的,现在自己洗澡,自己睡觉。很懂事。
他很调皮,但他还很爱学习。由于我们从小重视亲子阅读,有问必答,所以孩子在学习方面爱钻研,这一点,在每学期老师的评语中也都有提及。他看书的时候,精神很集中,做手工劳动也挺能坐的住的,弹钢琴时也是挺主动好学的。
他的调皮,据幼儿园老师反应,上课时会随便离开位置,不遵守纪律。
针对孩子的脾气性格,学跆拳道究竟合适不合适?
答:既然孩子三番五次地要求学跆拳道,让他去试试也没什么关系呀,就当是玩好了。如果去试过了,他不愿意再学,再放弃也不迟啊。老师估计是担心他比较好动,怕到时候学不出什么成绩来不好交代吧。你把老师的顾虑打消了,让孩子去玩玩好了。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他这些积极性总是被打消,对他心理成长其实不太有利的。
问:现在的兴趣班太多了,请教林姐,怎样给孩子选择兴趣班呢?儿子五岁半了,这两天正忙着给孩子选择兴趣班,请林姐指点迷津。
答:瑞儿妈,建议千万不要为了圆自己的梦,或者因为周围别的小朋友选择了某个班就跟着去选某个班。既然是兴趣班,自然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最了解孩子的是妈妈,所以选什么样的班就得你自己来定夺了。现在外面的各种班良莠不齐,因此,在选择之前,建议你实地考察一下,看看他们授课的形式是怎样的,如果过于死板机械,建议就不要报。这样的班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即便他本来有兴趣,可能也因为受不了这种压力而变得毫无兴趣了。凡是那种压制孩子天性的事情建议都不要做。
这个暑期让你的孩子充实又快乐
1、安全型:送宝宝上托管班
父母有时间陪孩子当然最好,但没办法的话,将孩子放在托管班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但相信这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上学去幼儿园,放暑假了还去幼儿园,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排斥的心理。所以家长最好事前跟宝宝商量一下,用营销手段,说服你的小顾客——你家的小宝宝。
比如“暑假幼儿园会打散班级重新编排,宝宝能够认识到更多的新朋友!”“老师更多的是对宝宝生活上照顾而不是教学,所以宝宝可以有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园小朋友少了,就没人跟宝宝抢玩具和滑梯了”。相信宝宝也会心动呢。
2、实际型:送到乡下体验农村生活
一般来说,孩子去爷爷奶奶家放假回来,生活自理能力会有退步。那是因为老人家总喜欢宠着孩子,包办代替多,给孩子买很多零食,在午睡上又对其不加节制,生活规律会变得比较乱,所以家长普遍觉得和爷爷奶奶过完暑假回来的孩子比较难带些。
尽管如此,将孩子送到乡下体验农村生活还是很有好处的,让孩子从城市生活中走出来,有更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如果可以鼓励爷爷让孩子做些农活,通过实践让孩子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付出与收获的人生道理,适当让孩子吃点苦头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哦!
3、温情型:陪孩子来一次长途旅行
或许孩子长大后不会记得当年看过的大山大水,但旅行的意义却会给孩子或多或少的影响。旅行,让孩子认知世界,亲近自然,尊重不同文化,学会观察与发现。小编提醒家长的是,出于孩子身体情况的考虑,带宝宝旅游应该尽量选择自由行,出发前做好充足准备。
家长也可以利用这次机会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旅游计划,让他去查找资料、计划路线行程、要带上的东西,这样的锻炼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计划和决策能力。相信这趟旅游肯定能让你的孩子受益匪浅。
4、便捷型:请个保姆陪孩子
请保姆照看孩子的生活可以说是最便捷的方式了,然而保姆并不一定能够教会宝宝许多知识,而且保姆的习惯也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行为,特别是有些孩子正处在学习语言的重要阶段,很容易会沾上一些“方言”口音,因而在保姆的选择上就需要父母多下功夫了。
5、最充实:到早教机构、兴趣班充充电
暑假孩子在家里无所事事?没人陪他玩?也许家长可以考虑让宝宝上早教机构或者报个兴趣班充充电哦。早教机构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教育自身的不足,但早教机构收费较贵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经济负担,因而要量力而行,切勿盲目跟风哦。
兴趣班在对孩子进行特长培养的同时,还可以为家长减轻一部分照看孩子的负担。适当去兴趣班学习是不错的,重要的是孩子对此真的感兴趣,强迫孩子只会得到反效果呢。
宝宝在经历了学校一学期的学习以后,已经养成了一些好习惯,但是很多由于暑期没有好的看护,而又出现了懒散的状态,所以,家长在暑期也不要忘了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哦。
暑期孩子怎么安排
暑期辣么长,可不能孩子们天天在家玩耍哦,家长最好督促他们尽快完成暑假作业咯,或者给他们准备一些功课。如果你的家里没人照看娃儿,不妨来看看暑期怎么给孩子安排任务吧。
1、送孩子上托管补习班。孩子没人带是件麻烦事,家长可以让孩子到托管班上上课,毕竟那边也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耍。但周末家长一定要带孩子们去玩耍哦,可以的话,可以让孩子参观自己的工作地点。
2、带孩子去旅行。浙江的hello kitty主题公园开放啦,不去迪士尼,可以带娃去这个主题公园玩玩呀,让孩子见识一下也好。
3、送回老家。暑假在农村玩耍一下不错,让孩子体现乡村生活,不能让他们娇生惯养。
4、报几个兴趣班。给孩子报个音乐、美术、舞蹈兴趣班吧,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认识不少朋友呢。孩子去兴趣班的话,由爷爷奶奶带也OK。
5、夏令营。夏令营能更好的锻炼孩子,也能让他们独自思考。不过要考虑到举办活动机构的实力以及活动的专业性,随时牢记,安全第一。
宝宝的才艺启蒙
游戏启蒙成首选
早教专家们今年上半年在全国展开了一次大调查,发现0至3岁孩子的父母中,有83.4%的人“常和孩子玩各种游戏”;另有超过六成的父母会“常给孩子听音乐”、“常买一些开发智力的光盘放给孩子看”;还有42.2%的父母会“常读书给孩子听”,有43.7%的父母会“常给孩子听故事磁带”;选择 “什么也没做”的父母,仅占0.9%。
才艺启蒙要自然
资深儿童心理学家徐凡赞同父母们的做法,因为0至3岁的孩子需要接触各种事物,为广泛发展他们的兴趣和基本能力打基础。他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边做游戏边唱童谣,将音乐与体育结合;教孩子吃饭时,把胡萝卜片切成花,鼓励孩子去捏、去抓,将艺术培养与运动融为一体。家长要在吃饭穿衣的日常生活细节中,用心营造一个寓教于乐的环境。
早教方式有多种
早教专家对“兴趣班何时上,是否越早越好”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3岁以前报兴趣班的比例较少;70%以上的3至6岁孩子的父母都给宝宝报过这样或那样的兴趣班;孩子6岁后,参加过兴趣班的比例超过了80%。可见,3岁以后孩子的才艺学习,父母更多地依赖专业机构。
在回答“孩子通过什么方式学习才艺”时,很多父母选择几种学习方式,平均每个孩子经历过的学习方式有2.49种。幼儿园兴趣班和专门的培训机构是父母的首选,此外还有请家教、家长自己教、跟着早教光盘自学等方式。
根据孩子的性格来选兴趣班
喜欢模仿:适宜学表演
这类孩子在人越多的场合,表现得越活跃,越希望自己是主角。当然这些孩子也有能够吸引更多人注意力的能力,譬如丰富的表情、手舞足蹈的样子以及高亢的声音等。
这类孩子适宜到表演、主持、舞蹈等兴趣班去学习。
喜欢打闹:适宜学武术
这类孩子可能是被认为最有活力的,他们好动,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常常不是在跑就是在跳,即使在吃饭的小小间隙也不消停。他们无论是爬还是走路一般都要比其他孩子早。
这类孩子动作协调能力较强,适当地让他们参加跆拳道、武术和游泳等兴趣班的话,反而有利于他们日常安静地学习。
喜欢安静:适宜学围棋
比较安静的孩子,特别喜欢比较,譬如他能发现,妈妈包的饺子和奶奶不一样。所以像拼图一类的游戏,足以让他快乐地摆弄上几个小时。
这类孩子可以让他参加围棋、数学或科学实验等兴趣班。
喜欢说话:适宜学声乐
孩子对富有旋律的音乐会有特别的反应,常会啊、啊地叫,并挥舞小手。有时突然听到电视里传来一段音乐,立即会跟着唱起来。这类孩子一般开口说话比较早,并且喜欢学说大人的话。
这类孩子适宜学故事、相声、声乐或钢琴。
喜欢动手:适宜学书法
这类孩子比较有耐心,并能完成技巧较高的活动,如拆装汽车、串珠子等,虽然这类活动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常常进行,但只有为数不多的孩子能坚持到完成任务。
这类孩子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手工方面的兴趣班,如书法、编织、珠算等,帮助他们在拓展个性的同时,学到一些技能。
暑假孩子上兴趣班家长要多考虑孩子兴趣
“送不送孩子参加兴趣班,家长请多考虑孩子有没有兴趣。”市优秀青年教师、幼儿高级教师翁琼在晨报“家长学校”上提醒幼儿家长。
昨日,“家长学校”走入江汉区盼盼幼儿园,就“放假了,一定要上兴趣班吗?”的话题跟家长们交流。
翁老师建议,家长不要自己认为某种兴趣班是对孩子有益,就想当然地送孩子去,这样反而让孩子更厌恶这个兴趣。最好是结合孩子个性及平时表现出来的兴趣点参加,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
家长莫跟风
“暑假里你家孩子准备读什么呀?”“总归是幼儿英文、舞蹈班什么的,小朋友都在读!”暑假期间亲友聚会,对孩子的“充电计划”成了不少年轻父母间的“时尚话题”。
不少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有一种从众或是盲目攀比心态: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兴趣班,不让自己孩子上,就等于孤立他了。其实这种想法对孩子不好,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个性都不相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同一种兴趣班,不要盲目跟风。
避学科,重素质
家长中还存在一种误区,认为送孩子去学习,是为以后上学做准备,就想着送孩子去学习学科类的东西,好让孩子多识字,会算术会英语。其实,如果孩子感兴趣愿意学,当然好,若不愿意,或学得吃力,他会认为学知识是件很苦的事,产生厌学情绪,这反而对以后上学不利。
因此,选择兴趣班时,家长应尽量避免那些偏重学科技能训练的课程,比如珠心算;应多考虑形式轻松、寓教于乐的素质教育课程。比如亲子课程、幼儿体格锻炼、开发思维的课程。
亲子交流增进感情
一些家长送孩子上培训班,是因为工作太忙,幼儿园又放假,想找几个兴趣班看管孩子:“反正支付了学费,就当把教子任务丢给了老师。”
其实,利用假期家长可以跟孩子多接触培养感情,也可以利用亲子交流来给孩子以教育,提高孩子的能力。例如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训练孩子说整句话。
又比如,“妈妈,我要喝水。”听到孩子这样喊,不妨狠心别理他,以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既可以说“请帮我倒杯水”,也可通过向他人寻求帮助锻炼沟通能力。
家长对儿童教育的误区
误区1:超前型
为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对幼儿早期教育的普遍信条。但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盲目超前往往使幼儿学得快忘得也快,孩子过早对学习产生厌倦。
误区2:技能型
幼儿教育需要体、智、美、德和谐发展,然而目前许多家长存在重视幼儿学习珠心算、弹钢琴等技能,而忽视了幼儿智力、情感的发展。适当的生活技能固然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十分必要,但大多特色班为孩子进行技能培训只是为了家长的需求,违反了孩子心理、生理发展阶段,这样不仅加重了孩子的负担,还会导致孩子将来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
误区3:跟风型
一些家长不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来为孩子选择特色班,而是看社会上流行什么就给孩子上什么班,今天美术素质,明天剑桥双语,弄得孩子十分不适。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各种能力发展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因此,家长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尽可能在保护孩子兴趣的同时让孩子的兴趣得到延伸。
误区4:玩乐型
部分家长误认为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是让孩子尽情地玩乐,这样纯粹玩大的孩子一旦上了小学就会产生严重的不适应。因为幼儿良好的早期教育是一个人对社会的知识和技能的建构的基础,所以,幼儿不仅要过一个快乐的童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产生思索,掌握各种交流的工具,为小学教育打下基础。
孩子特长教育的常见误区
其一:一厢情愿。
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心中无数,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其二:贪多求全。
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其三:方法不当。
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要走出上述误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家长们端正认识。
孩子不同于大人,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效果;同时,家长还应该明白:儿童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个部分,特长教育只不过是其中的技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不宜将其看得过重,只能将其看作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只能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
其次,还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特长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地方,在于它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松紧有度,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在玩中求学、在学中能玩,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多才多艺就要从小开始培养,特长教育是早教中常见的一种。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家长,在为宝宝选择特长班时要和宝宝商量探讨,不可一意孤行。
儿童特长教育的正确方法
依据孩子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长处和兴趣,父母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发现,了解孩子特长发展的潜能,帮助孩子找准兴趣点。
父母端正自身心态
孩子毕竟是孩子,对待他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去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适当鼓励孩子坚持
孩子的特长教育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有时候孩子会打退堂鼓,所以就需要父母适当地鼓励,告诉孩子要去坚持,要始终如一,否则结果只能是前功尽弃。
父母要用平常心对待
特长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给孩子带来快乐和自信、让其更积极地享受生活的教育,而不应该太功利,所以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用正确的心态来教育、引导孩子。
儿童特长教育的误区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特长教育的误区
一厢情愿
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心中无数,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贪多求全
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方法不当
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