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合理用药:关注生理特点
老年人合理用药:关注生理特点
老年人与用药相关的生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老年人消化器官的生理变化及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老年人胃壁功能降低,胃酸分泌比年轻人减少25%-35%。胃酸的减少可使弱酸性药物如苯巴比妥类药物的离子化程度增大,减少了药物吸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心输出量减少,致使消化道血流量减少约40%,也造成了药物的吸收量减少。
老年人胃肠蠕动减慢,药物进入小肠延迟,药物在小肠中吸收减慢,使某些如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的达峰时间延长,血药峰浓度降低,也可使某些在胃中代谢的药物如左旋多巴因胃排空减慢而有效吸收减少,并且造成药物在胃肠道滞留时间延长,增加胃肠道的刺激。
老年人血浆蛋白量、脂肪等的变化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老年人血浆蛋白量较低,体内水分较少、脂肪较多,故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偏低,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小而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大,一些水溶性药物如水杨酸类、乙醇、吗啡、青霉素、钾盐等的分布容积下降,而脂溶性药物如安定、利多卡因、巴比妥盐等的分布容积增加。造成这些脂溶性药物的半衰期延长,易在体内蓄积中毒。
老年人肝脏功能的生理变化及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功能性肝细胞、肝血流量都相应减少,肝微粒体酶活性也相对下降。这些因素可以使某些药物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增加,如氨基比林、保泰松、苯妥英钠、巴比妥、眠尔通、四环素等药物,在血液及组织中的浓度上升,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延长20%-50%。特别是如安定等药物在体内滞留的时间老年人比年轻人可延长4-5倍。
老年人肾脏功能的生理变化及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都经肾脏排泄,65岁的老年人肾血流量约为年轻人的40%- 50%,由此导致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易在体内蓄积造成不良反应或中毒。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体内蓄积,易出现不良反应。
老年人的三大生理特点
1、体表外形改变:
老年人须发变白,脱落稀疏;皮肤变薄,皮下脂肪减少;结缔组织弹性减低导致皮肤出现皱纹;牙龈组织萎缩,牙齿松动脱落;骨骼肌萎缩,骨钙丧失或骨质增生,关节活动不灵;身高、体重随增龄而降低(身高在35岁以后每10年降低1cm);指距随增龄而缩短。
2、器官功能下降转自:
老年人的各种脏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如视力和听力的下降;心脏搏出量可减少40%~50%;肺活量减少50%~60%;肾脏清除功能减少 40%~50%;脑组织萎缩,胃酸分泌量下降等。由此,导致老年人器官储备能力减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各种慢性退行性疾病。
3、机体调节控制作用降低:
老年人动作和学习速度减慢,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均降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加之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减弱和人格改变,常常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老年人免疫防御能力降低,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免疫监视功能降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容易患各种癌症。
为什么降压药吃太多也会得脑中风
脑中风为中老年人常见病,主要是因为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病所致,但是有时药物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诱因。根据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在服用以下几类药物时应特别注意。
降压类药物有些中老年人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便大量服用降压药物,甚至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以求达到快速治愈的目的。其实这种做法很危险,因为人体血压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体检前已长期习惯于在高血压下维持脑部血液灌流的中老年人,如果在很短时间内通过大量服药使血压骤然下降,将会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脑部供血不足,血流缓慢,血液易于凝聚,很容易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因此,使用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切不可操之过急,应合理用药,使血压逐渐下降至理想水平。
利尿类药物速尿、双氢克尿塞等利尿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水肿,直接作用于肾脏,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若中老年人使用剂量过大,尿液排出增多,易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血液浓缩,可导致脑血管栓塞。因此,中老年人应慎用。其他如镇静催眠药,服用不当也可引起血压下降,形成脑血栓;滋补强体药如人参等,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长期服用时,有发生脑血管破裂,造成脑溢血的可能,切不可滥用。
解热镇痛类药物 人在感冒发热时,常用此类药物,特别是高热病人往往用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热。这些药物均是通过大量散热而使体温下降,继而使人大量出汗,失去水分,尤其是伴有呕吐、腹泻的中老年人,发汗后致使机体严重缺水,造成血液浓缩,黏滞性增加,促使血栓形成。因此,中老年人发热时,最好不要服用此类药物,而以物理降温为好。非用不可时,大量出汗之后,应及时通过饮用糖盐水或静脉滴补液等方法补充水分,切不可大意。
牛皮癣用什么药好的快
有针对性的用药:
牛皮癣病发前期症状较轻,患病者如能采取正规的办法医治牛皮癣就可达到临床医治好,而且医治的后期疗效也非常好。但对于常年经常会发现反复发作的牛皮癣患病者来说,就要在医治牛皮癣的过程中,考虑以前的医治方式和用药等综合因素,避免重复用药产生抗药性。
有挑选性的用药:
辨证施治,对因对症,是医治牛皮癣的基本原则,医治牛皮癣比较好的药?也就是说,只有对因对症,依据患病者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医治才会有好的疗效,牛皮癣在临床上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及关节病型牛皮癣四种类型,其症状表现及轻重程度各有差异,这就要求医生能够真正依据患病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关注患病者的心理医治,并在医治牛皮癣的过程中一时间解释患病者的顾虑,利于牛皮癣医治。
老人合理用药5个注意事项
1.注意选药
由于老年人的疾病产生原因比较复杂,相同的症状可能由不同的疾病及病因所引起,因此选用药物也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例如咳嗽,有可能是感冒,也有可能是支气管炎引起,还有可能是肺炎甚至是肺部肿瘤等引起,都必须根据症状与体征寻找病因、选准药物、足量足疗程用药。
2.注意不良反应
由于老年人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所以老年人的药物治疗不仅要有明确的适应证,而且要确保病人用药受益和安全。尽可能选择疗效确切而不良反应少、无副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并且密切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3.注意剂量
老年人用药剂量方面有3种情况:1.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用药剂量比成年人小,其所用剂量低于成年人常用剂量,尤其是肝素、华法林、阿米替林、地高辛、庆大霉素等药物。2.与成年人用药剂量相同的药物,如维生素、微量元素、消化酶类药物。3.比成年人用药剂量大的药物,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也是存在的,如美乐托宁的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总之,对于60~70岁的老年人,如果健康状况良好,可用成人药量或适当减量。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无论健康状况如何,都必须减量使用。对于非肾脏排泄药物,可根据体重、基础代谢率和肝胆功能状况来考虑,药物毒副作用小时,老年人可用成人剂量下限的3/4,必要时增加到成人剂量上限的3/4。若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强时,老年人应用成年人剂量的1/5~1/4才安全。
4.注意密切观察
在老年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变化,一旦发生任何新的症状或体征,包括身体、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变化,要考虑到药物反应及病情变化,必要时暂停正在服用的药物。若停药后症状好转或消失,说明是药物不良反应。多数药物不良反应在停药后数天至3周内消失。
5.注意联合用药
老年人往往因多种疾病共存,常出现服用多种药物同时治疗的情况。
研究表明,同时应用2种药物时,潜在的相互作用为6%;若5种药物同用时,潜在的相互作用为50%;若8种药物同时应用时,相互作用达90%~100%。因此认为,同时用药品种不能超过5种。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着用药种类增加而增高。对老年人用药要仔细、具体地分析现阶段的病情,抓住主要矛盾,选用主要药物进行治疗,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值得提醒的是,千万不要自行买药吃,也不能随便服用家里保存的药物,更不能自行服用多种药物,否则易产生不良后果。
俗话说,“用药如用兵”。对老年人用药更要慎之又慎,既要达到治疗目的,又不影响老年人的其他器官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重要的原则。
老年人如何合理用药
1、老年人用药要对症和得法
需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也就是对症下药,决不可乱投药物。要选择针对性强、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小的药物,用药尽量简单,品种要少,一种药物能解决问题决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这样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发生不良反应。慢性病者尽量用口服制剂 (如片剂、胶囊剂或溶液剂),老年人尽量不用缓释片,因释放慢, 吸收量增加,易产生毒性。急性病者可选用注射用药(如静注、静滴、肌内或皮下注射),但一般老年人尽量少用肌内或皮下注射。
2、老年人用药要注意剂量
药物经口服后,经胃肠道分解和吸收,在血液内与血液蛋白结合后循环全身,到达靶细胞而产生药物效应。在分解、吸收、结合和运转过程中,因老年人吸收功能下降,药物与血蛋白结合减少,加上血流量下降,血流速度缓慢,老年人常发生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加上老年人肝的酶活性和肾的排泄能力都有下降,致使药物分解变慢,体内蓄积增加,易产生副作用。因此,老年人用药剂量宜从最小量开始。一般情况下,60~80岁的老年人用成人量的2/3~3/4,80岁以上则只用1/2,有肝肾功能障碍的老年人用量宜更小。鉴于老年人之间个体差异大,故强调用药剂量应个体化。有时要耐心调整?仔细监测,逐步找到最适宜的剂量。许多医院已具备测定血液药物浓度的设备,进行药物浓度监测,做到疗效最佳和剂量适当,又能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3、老年人用药要遵照医嘱
要按医生处方所规定的用药剂量、次数和疗程用药。未经医生同意,不得自行增加或减少服药的次数和剂量,到疗程时,要及时停药或减量。由于老年人常出现忘服、重服、多服、误服或漏服等现象,常可影响药物的疗效和疾病的康复,或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所以老年人用药时最好有人为其“把关”。
老人合理用药标准
一、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择药物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病理变化,病情往往复杂多变,若药物使用不当可使病情恶化,甚至无法挽救。如一高血压病人,平时肾功能稍差,BUN 7.14―10.71mmol/L,,在肺部感染时选用青霉素加庆大霉素肌注,2天后,肾功能衰竭,BUN升至28.56―35.70mmol/L,5天后尿闭,7天后死亡。尸检发现多灶性肾近曲小管坏死,符合急性药物中毒性肾功能衰竭。因此,老年人用药一定要掌握少而精的原则,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到既往疾病及各器官的功能情况。对有些病症可以不用药物治疗的就不要急于用药,如失眠、多梦病人,可通过节制晚间紧张的脑力劳动和烟、茶等,而收到良效。老年人精神情绪抑郁,可通过劝慰,心理指导等治疗,其效果常比用药好。
二、掌握最佳用药剂量
由于老年人对药物耐受能力差,个体差异增大,半衰期延长,因此,对老年人用药剂量必须十分慎重。有人主张,从50岁开始,每增加一岁应减少成年人用量的10%。也有人主张60岁以上用成年用量的1/3,70岁用1/4,80岁用1/5。我们的体会是,对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应根据年龄,体重和体质情况而定。对年龄较大,体重较轻,一般情况较差的老年病人应从“最小剂量”开始。如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则可更准确地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用药剂量。
三、掌握用药的最佳时间
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间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如洋地黄、胰岛素,凌晨4时的敏感度比其他时间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皮质激素的应用,目前多主张长期用药者在病情控制后,采取隔日一次给药法,即把2日的总量于隔日上午6―8时1次给药。这是根据皮质激素昼夜分泌的节律性,每日晨分泌达高峰,这时给予较大量皮质激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对外源性激素的负反馈最不敏感,因而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较小,疗效较好,产生库兴综合症等不良反应较小。一般多数口服药物可在饭后服,尤其对消化道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如铁剂,某些抗生素等。有些药物要求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如驱虫药、盐类泻药等。有些药要求在饭前服,如健胃药、收敛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利胆药等。
老人服用降压药必须注意什么
老年人高血压在应用降压治疗上应采取慎重的态度,需注意以下几点:
(1)老年单纯性收缩压增高的治疗,应适当地限盐和减轻体重。
(2)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的降压药,如利血平、可乐宁等。
(3)老年人由于生理特点,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所以,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如胍乙啶、甲基多巴等,应避免使用。
(4)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能引起心脑血管病,因此在治疗前要检查发现这些危险因素并合理治疗。
(5)由于老年人对药物作用比较敏感,药物在体内代谢缓慢,所以,老年人用药剂量小。中西医复方制剂珍菊降压片,降压平稳,长期服用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故特别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
对轻、中度升高的收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则要服用珍菊降压片等作用温和、副作用小的降压药治疗。
老年人不合理用药的四种表现
一、超剂量用药。许多人患病之后,都希望在一二天之内就能把病治好,所以就尽量多吃药,甚至超量服药,或同时吃多种具有同样作用的药,以为这样做可以把病压下去。结果往往非但治不好病,反而造成了药物中毒。有时自己中毒了还不知道,还以为是原来的病加重了,于是继续增加用药剂量。这必将给老年人的身体带来严重的威胁。事实上,老年人对药物的承受能力已比青壮年人低了许多,老年人若服用成年人的常规剂量往往即可出现中毒反应。所以一般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应为成年人用药量的1/2或3/4。若医生对此未予重视,老年人自己则不能掉以轻心,绝不可以超剂量服药。再说,吃药治病,尤其是治疗慢性病都要有个过程。不可以求之过急,过急就难免导致药物中毒。
二、吃错了药。有些药片的颜色一样,大小也差不多。有些老年人有时为了使用方便就用纸包药,但用纸包完药后却不写是什么药。老年人又健忘,开始服药时还记得,不久便忘了。凭印象服药,常常吃错了药。有的老年人用完的药瓶,舍不得丢掉,便用该药瓶装进另一种药,使用时按药瓶上原有的标签用药,结果 “张冠李戴”,服错了药。有些老年人自信心很强,在儿女不在家时自己到药箱里找药吃,结果吃错了药,或吃了过量的药。这种情况的存在极易导致老年人药物中毒。
三、成把吃药。许多老年人集数病于一身。有时一种病就要吃几种药。那么,几种病一起治,一次就要吃很多种药,所以常常是一小把或一小捧地吃药,于是便养成了“撮堆吃药”的习惯。他们以为这几种或十几种药到了肚里会“各管各的病,不要紧的”。岂不知,这些药到了胃里有的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这些新的物质有的可使吃进的药物失效,有的可使人中毒。这种吃药的方法有时不但不能治病,还可能使患者增添新病或使原病情加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以下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以下;同时使用6~10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同时使用11~15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同时使用16~20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4%。所以,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四、忽视自己的过敏体质和药物的致敏作用。临床实践证实,许多药物都有致敏作用。这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几乎是防不胜防的。因此,具有过敏体质的人,首先要想到自己用药时容易过敏,同时无论用什么药,都要弄清楚该药是否有致敏作用,它有哪些毒性,而绝不可盲目地自行用药。如果自己对某种药物搞不清楚,还是到医院去请教医生为好。
老年人远离痛风的几种妙招
首先,需要注意老年朋友的生理上的特点。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包括肾动脉硬化,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都可造成血尿酸的排泄降低而令血尿酸水准升高。而老年人所经常幷发的相关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可影响肾脏,造成肾损伤,继发性引起血尿酸升高,这是在痛风的治疗中应注意的。其次,用药特点:老年人合併症多,所以临床合并用药情况比较多,有的药物不能贸然停用。
最后,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老年人由于肾功能下降,药物蓄积反应以及毒副作用明显增强。而痛风的治疗一些药物对于老年人德副作用明显增加,如研究显示:老年食用别嘌醇累积剂量超过400g或连续用药超过3年,则增加患白内障的风险。而一些药物一旦出现副作用,其严重性远比年轻者严重。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减轻的患者,连吃药也不用,只要调整好生活方式就解决,严重的患者就必需靠药物来辅助了,这疾病跟饮食有着偌大的联系,这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注意事项:
①程长,症状隐袭、不典型阶段较长,易被忽视;
②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患病率增高;
③具慢性复发倾向,经久不愈。其反复发作最终易导致食管溃疡、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严重并发症,威胁人类健康,尤其是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进行和积极预防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1.胃食管反流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任何导致食管抗反流机制下降和影响食管黏膜防御功能的病因都应尽量避免,包括:①控制饮食,少食多餐,餐后勿立即仰卧,以减少反流;减少咖啡、巧克力、酒及脂性食物的摄入,以避免降低LES压力;戒烟。②睡眠时床头抬高15~20cm,加速胃排空;③减轻腹内压力:如减肥、女人勿穿紧身内衣,治疗老年人便秘等;④老年人患相关疾病服用硝酸甘油制剂或钙通道阻滞药可加重反流,应予避免。
二级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本病在食管组织受损害之前钡餐或内镜检查可无异常发现,或仅有非特异性改变而难以确诊。食管内pH监测受条件限制,不能普及开展。但是依据细致问诊,所得到的胃灼热、胃反流典型症状,以及喉头异物感,癔症球、吐酸水、胸痛、阵发性咳嗽、哮喘等,进行鉴别诊断分析,大致可作出拟诊。如投予抗酸药物能缓解症状,则大多可确定诊断。内科医生要加强对胃食管反流症状的认识,正确应用分析各项辅助检查,以期在门诊能早期发现,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正确诊断、适当的治疗和康复):胃食管反流病诊断确立后都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正确指导,系统治疗。本病易复发,故应在疗程结束后继续维持治疗,合理用药。
2.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本病老年人发病率高,而老年人有其生理特点,既老年人贲门松弛,LES张力低,易发生反流;食管黏膜修复功能差,唾液分泌少;继发于食管裂孔疝者较多,以及老年病用药复杂,且用药时间长,某些药物对LES功能和食管黏膜有影响等等。更应在生活习惯及用药方面给予正确指导,同时对食管裂孔疝、便秘等给予及早治疗。
3.社区干预
本病较普遍,根据目前我国社会特点,人口构成中老年人比例加大,老年人多数散居在家,多数老年人对医学及健康知识不十分了解,所以,社区医疗服务很重要,目的在于通过健康咨询、卫生宣教,给老年人以正确的指导,包括对本病的认识、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及伴有相关疾病用药方面的指导,以及对本病患者合理用药及疗程监督等等。
患者们还是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像是爱喝咖啡,茶的人,最好是少喝或者不喝的好,吃饭也不可吃得过饱,七分饱就是比较好的选择,少吃多餐比一餐吃饱得好,也要调整好生活作息,早睡早起,尽量不要熬夜。
有效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有哪些
胃食管反流病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任何导致食管抗反流机制下降和影响食管黏膜防御功能的病因都应尽量避免,包括控制饮食,少食多餐,餐后勿立即仰卧,以减少反流;减少咖啡、巧克力、酒及脂性食物的摄入,以避免降低LES压力;戒烟。睡眠时床头抬高15~20cm,加速胃排空。减轻腹内压力,如减肥、女人勿穿紧身内衣,治疗老年人便秘等。老年人患相关疾病服用硝酸甘油制剂或钙通道阻滞药可加重反流,应予避免。
胃食管反流病二级预防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本病在食管组织受损害之前钡餐或内镜检查可无异常发现,或仅有非特异性改变而难以确诊。食管内pH监测受条件限制,不能普及开展。但是依据细致问诊,所得到的胃灼热、胃反流典型症状,以及喉头异物感,癔症球、吐酸水、胸痛、阵发性咳嗽、哮喘等,进行鉴别诊断分析,大致可作出拟诊。如投予抗酸药物能缓解症状,则大多可确定诊断。内科医生要加强对胃食管反流症状的认识,正确应用分析各项辅助检查,以期在门诊能早期发现,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三级预防
正确诊断,适当的治疗和康复,胃食管反流病诊断确立后都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正确指导,系统治疗。本病易复发,故应在疗程结束后继续维持治疗,合理用药。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高,而老年人有其生理特点,既老年人贲门松弛,LES张力低,易发生反流;食管黏膜修复功能差,唾液分泌少;继发于食管裂孔疝者较多,以及老年病用药复杂,且用药时间长,某些药物对LES功能和食管黏膜有影响等等。更应在生活习惯及用药方面给予正确指导,同时对食管裂孔疝、便秘等给予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