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心脏骤停的因素都有哪些
导致心脏骤停的因素都有哪些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病人身心健康的疾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包括运动性呼吸困难和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还可能会导致肺水肿,对于本身身体状况就不好的患者危害很大。 导致心脏骡停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①心源性心脏骤停,圆心脏本身的病变所致;②非心源性心脏骡停,因其他疾患或因素影响到心脏所致。 导致心脏骡停的原因有哪些? (一)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常发生室圈或心室停顿。急性心肌缺血未形成梗死者,也可发生室颤而致碎死。 (二)急性心肌灸 各种病因的急性心肌炎患者,持别是病毒性者.常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消或室性心动过速而致心脏骤停。 (三)呼吸停止 如气管异物、烧伤或烟雾吸人致气道组织水肿,溺水和窒息等所致的气道阻塞,脑卒中、巴比妥类等药物过量及头部外伤等均可致呼吸停止。此时气体交换中断,心肌和全身器官组织严重缺氧,可导致心脏骤停。 (四)严重的电解质与酷碱平衙失调 体内严重缺钾和严重高血钾均可使心搏骤停。血钠和血钙过低可加重高血钾的影响。血钠过高可加重缺钾的表现。严重的高血钙也可致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室额。严重的高血镁也可引起心搏骤停。酸中毒时细胞内钾外移.减弱心肌收缩力,又使血钾增高,也可发生心脏骤停。 (五)药物中毒或过敏 锑剂、氯喧、洋地黄类、奎尼丁等药物的毒性反应可致严重心律失常而引起心脏骡停。 (六)电去、雷击或溺水 电击伤可因强电流通过心脏而引起心脏骤停。强电流通过头那、可引起生命中枢功能障碍,导致呼吸和心博停止。溺水多因氧气不能进入体内进行正常气体交换而发生窒息。 (七)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 如呼吸管理不当、全麻剂量过大、硬膜外麻醉药物误人蛛网膜下腔、肌肉松弛刑使用不当、低温麻醉温度过低、心脏手术等,也可能引起心脏骤停。 〔八)其他 某些诊断性操作如血管造影、心导管检查,某些疾病如急性胰腺炎、脑血管病变等。 温馨提示大家,对于心血管的病人们,以上的简单介绍对您的病情有所帮助,生活中要多注意养成良好地习惯,适当锻炼。
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
专家表示,急性冠脉综合征会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进而导致心脏性猝死。而急性冠脉综合征一般包括我们平时熟知的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以及扩张性心肌病等多种疾病。这些冠状动脉疾患是成人心脏性猝死最为重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特别是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左室功能受损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我们一般将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分为四个阶段:前驱症状、终未事件开始、心脏骤停、生物学死亡或存活。心脏性猝死的危险人群一般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软弱乏力、心悸及许多非特异性主诉。“而在临床上,心脏骤停是以缺乏适当的脑血流而致突然意识丧失为特征。如果没有积极的干预,心脏骤停往往导致死亡。”
对于如何预防这类疾病,目前并没有一套十分系统的方法,其实一般情况下,要注意戒烟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和适当运动,另外,还要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目前大家的工作强度都很大,很容易出现焦虑易怒,记忆力减退、健忘,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其实这就是身体在提醒你已经疲劳过度了。在这种时候应调整工作节奏、适当休息,让机体功能得以恢复。最好每天都有一定的休息和放松时间,缓解疲劳和精神紧张,使心脏及各脏器功能得以恢复。
引发心律失常的三大诱因
1、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的服用,可影响心脏收缩而导致心律失常。另外,安眠药中毒等也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这就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2、酸碱平衡失调
若体内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也可造成心律失常的状况。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心室颤动。严重酸中毒可直接抑制心肌而使收缩无力,并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导致心脏骤停。严重高血压、低血钙,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脏骤停。这种心律失常的原因比较常见。
心脏骤停的定义
心脏骤停的定义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迫眶上、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期和死亡期。
1.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源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的心源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关。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但前驱症状仅提示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亚群。
2.发病期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源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猝死于心室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心室颤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心室颤动多见。
吃什么药不能喝酒 镇静催眠类药物
镇静催眠类药物如安定、咪达唑仑,过量饮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少量饮酒会兴奋神经),喝酒同时吃镇静催眠类药物,可能会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增强,可导致心脏骤停、猝死等。
老年肺炎心脏骤停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原性并有冠状动脉蹭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猝死于心室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心室颤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心室颤动多见
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 严重电解质紊乱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机体代谢异常也可以导致心脏骤停,如低钾、高钾、严重的酸中毒、肾功能衰竭、代谢紊乱等常可诱发室颤或者心脏搏动骤停。
心律失常的几个常见病因
1、药物作用:某些药物的服用,可影响心脏收缩而导致心律失常。
另外,安眠药中毒等也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这就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2、个人生活:在正常人的生活中也会出现心律失常的状况,比如过度的劳累,或者是喝浓茶,或经常受到烟酒的刺激,或情绪波动较大等身体或精神上的刺激都可造成心律失常。
一般情况下,这种心律失常无危险,但仍应引起注意,避免过分伤害心脏。这也属于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
3、酸碱平衡失调:若体内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也可造成心律失常的状况。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心室颤动。
严重酸中毒可直接抑制心肌而使收缩无力,并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导致心脏骤停。严重高血压、低血钙,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脏骤停。这种心律失常的原因比较常见。
4、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会引起心律失常的出现。伤、手术、心脏导管检查等都是心律失常的原因。
5、常人在情绪激动、惊吓、忧郁、饮酒、饮浓咖啡等会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或期前收缩。这些都属于心律失常的原因。
6、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水、电解质失衡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出现。心脏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心脏的离子平衡失调等;
除心脏因素外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低氧血症介导的心肌乏氧、全身及心脏局部酸碱平衡的调节障碍等多种心律失常的原因。
7、现代医学认为在情绪激动、精神兴奋时交感神经兴奋,人体会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脏舒张期缩短,心室内传导家属,可能诱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性生活是一全身的兴奋过程,当人过性生活时会出现高度的精神情绪激动,由于精神的兴奋,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作用于心血管,心脏收缩力加强,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跳加快,出现心律失常。
对于患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脏衰竭、心律失常的患者是应当适当节制性欲的,特别是有心脏梗塞病史的中老年患者,剧烈性生活可能会引发恶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心脏骤停。
这三大常见因素竟会引发心律失常
1、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的服用,可影响心脏收缩而导致心律失常。另外,安眠药中毒等也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这就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2、酸碱平衡失调
若体内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也可造成心律失常的状况。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心室颤动。严重酸中毒可直接抑制心肌而使收缩无力,并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导致心脏骤停。严重高血压、低血钙,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脏骤停。这种心律失常的原因比较常见。
3、个人生活
其实正常人也可出现心律失常的状况,若过度疲劳,或饮浓茶,或手烟酒刺激,或情绪波动较大等身体或精神上的刺激都可造成心律失常。一般情况下,这种心律失常无危险,但仍应引起注意,避免过分伤害心脏。这也属于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
心脏病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第一类:抗抑郁药物
随着压力倍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抑郁倾向,部分患者也会接受治疗。但是心脏病患者切忌不能随机服用抗抑郁药物。如丙米嗪除抗抑郁作用外,能降低血压,易致心律失常。近来证明,它对心肌有奎尼丁样作用,因此慎用。
第二类:作用于心脏的药物
多数能导致心源性猝死的药物都属于这一类。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如洋地黄、地高辛。目前倾向于小剂量治疗,若过量使用或同时使用其他能提高地高辛血药浓度的药物,可出现“洋地黄中毒”,再贻误治疗,会因心室纤颤而导致死亡。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分为四类,使用不当均会导致心律失常。如奎尼丁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药物,然而当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超过6ug/ml时,就会出现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心房颤动病人用该药治疗时可诱发心房内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或心肌梗死而突然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奎尼丁晕厥”。利多卡因、 苯妥英钠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时,若用药过量或静脉注射过快,会导致血压下降或心搏骤停, 严重者会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另外,有些药物同时使用也有心脏骤停的风 险,如普萘洛尔和维拉帕米,两者均有钙通道阻滞作用,抑制心脏,如果并用此种效应就会加强,可引起心脏骤停。作用于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如多巴胺、 肾上腺素等。心脏在神经-体液平衡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发挥泵的作用,如心脏由于血管活性药物引起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将导致心脏自律性兴奋性发生变 化。
第三类:抗疟疾药物
氯喹及氯喹磷酸盐是有效的抗疟疾药物,有类似奎尼丁样作用,大剂量应用可致心动过缓、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导致病人死亡。另外,疟疾发作期一次大量用药,可发生不可逆性休克而导致猝死。故该药对年老及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禁忌。
第四类:钾盐、钙剂等补充电解质类药物
电解质是维持心肌电生理功能的重要成分,血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心脏骤停。严重高血钾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引起心肌细胞的兴奋性降低,可直接导致心搏停止;严重腹泻病人钾的大量丢失,可引起严重低血钾,如不及时补充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心室颤动。低血钙,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而导致 心脏骤停。
第五类:平喘药
另外,或得哮喘病的心脏病患者要格外注意。氨茶碱是能有效缓 解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症状的药物,应用过量或用于快速静脉注射,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呼吸窘迫者会引起室颤。故伴有心律失常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 患者,应当慎用氨茶碱。另外还有广泛应用于哮喘病人的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该药速效方便,又因作用时间仅1小时左右,故病人常需反复多次应用。但如果过度应用可提高心肌兴奋性,甚至招致心室颤动而猝死。冠心病及甲亢者慎用。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是什么呢
心脏骤停的同时呼吸也骤停,因此心脏骤停的急救要点是进行心肺复苏。首先,先让心脏骤停者平卧在地上,然后解开其皮带及比较紧的纽扣,再建立人工循环,进行人工呼吸。若事发地点靠近附近的医院,可将病人立即送往医院用电除颤救治。若条件无允许,在救治时需注意如下事项:
1.恢复有效血循环:1)病人仰卧在地上,术者双掌重叠,然后按压病人胸骨中下段,按压频率每分钟70-80次;2)心电监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后,要严密监测病人的情况,若心室颤动,要及时救治;3)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注射量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不宜过大;4)无法用电除颤救治,可用静脉注射普鲁卡因胺或者利多卡因治疗;5)若心跳停止,用药无效,应立即行胸外心脏起搏。
2.呼吸停止后立即疏通气道及人工呼吸:1)将病人平卧在地上,清除口腔异物;2)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口对鼻吹起,吹起频率为每分钟12-16次;3)吸氧;4)若经人工呼吸后病人仍没有恢复呼吸,则要与胸外心脏按压交替进行;5)若情况紧急,应尽快使用机械通气。
心脏早搏的危害
1、导致心跳不正常
患有心脏早搏的人在患病之后容易出现心跳不正的情况,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心脏疼痛难耐的情况,严重时可导致全身乏力。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希望各位患者及时到医院确诊病因,并对症治疗。
2、导致心脏骤停
心脏早搏这种疾病在发病早期比较容易治疗,而且对生命的健康危害也比较小,但人们常常会忽视这种疾病而没有及时治疗,结果导致疾病不断加剧,这种使病人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使病人的生命健康严重受损。
3、导致猝死
心脏早搏的发生会引发猝死。如果患有心脏早搏这一病症的人在生活中没有及时治疗,并且没有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很容易就会出现心脏骤然停止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增加猝死的发病风险。因此希望各位患者在患病后即刻治疗,从而有效降低猝死的发病风险。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绝大多数心脏形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西方国家,酒精引起的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有较高的高发病率,而有80%的心脏猝死是由以上因素导致的,其中冠心病患者中约有75%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梗死病史。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学表现主要是心律失常,尤其是致死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严重缓慢性心率失常和心室停顿。非心律失常性心脏性猝死所占比例比较少,常由心脏破裂、心脏流入和流出道的急性阻塞、急性心脏压塞等原因导致。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迫眶上、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先兆症状:心脏骤停发生前可无任何先兆症状,仅部分病人在发病当日有心绞痛、胸闷和极度疲乏感等。(2)意识丧失及大动脉搏动消失:是心脏骤停最可靠最迅速的判断依据。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呼吸断续或停止,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其中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是最可靠也是可以最迅速作出心脏骤停判断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只要发现病人有此表现,就可以作出心脏骤停的诊断并立即开始抢救。(3)心电图表现:包括心脏停搏、心室颤动及电机械分离。心脏停搏心电图表现为一条直线,心室颤动、电机械分离虽然在心电图上有电活动,但此时的心脏排血量为零,相当于心脏停搏。
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很多,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除了上文介绍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可能是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外,过度喝酒、超负荷工作、严重睡眠不足等也都会引起心脏骤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注意健康饮食,戒烟戒酒,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疾病发生。
常常心律不齐主要是什么因素引起的
1、药物作用导致心律不齐:某些药物的服用,可影响心脏收缩而导致心律失常。另外,安眠药中毒等也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这就是引起心律不齐的原因之一。
2、个人生活导致心律不齐:其实正常人也可出现心律失常的状况,若过度疲劳,或饮浓茶,或手烟酒刺激,或情绪波动较大等身体或精神上的刺激都可造成心律失常。一般情况下,这种心律失常无危险,但仍应引起注意,避免过分伤害心脏。这也属于诱发心律不齐的原因。
3、酸碱平衡失调导致心律不齐:若体内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也可造成心律失常的状况。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心室颤动。严重酸中毒可直接抑制心肌而使收缩无力,并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导致心脏骤停。严重高血压、低血钙,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脏骤停。这种心律不齐的原因比较常见。
4、家族遗传导致心律不齐:是指有明显家族史,但没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脏病,并与遗传相关和以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主要包括家族性窦房结病、家族性心脏传导阻滞、家族性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家族性左房心律、家族性阵发性心室颤动、家族性心房颤动或扑动等。
心脏骤停的表现
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期和死亡期。
1.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源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的心源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关。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但前驱症状仅提示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亚群。
2.发病期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源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猝死于心室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心室颤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心室颤动多见。
3.心脏骤停期
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如不立即抢救,一般在数分钟内进入死亡期。罕有自发逆转者。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和体征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⑤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⑥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如予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
其复苏成功率取决于:①复苏开始的迟早;②心脏骤停发生的场所;③心电活动失常的类型(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电机械分离、心室停顿);④心脏骤停前病人的临床情况。如心脏骤停发生在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场所,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在医院或加强监护病房可立即进行抢救的条件下,复苏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病人在心脏骤停前的临床情况:若为急性心脏情况或暂时性代谢紊乱,则预后较佳;若为慢性心脏病晚期或严重的非心脏情况(如肾功能衰竭、肺炎、败血症、糖尿病或癌症),则复苏的成功率并不比院外发生的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高。后者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时心电活动的类型,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最好(成功率达67%),心室颤动其次(25%),心室停顿和电机械分离的预后很差。高龄也是影响复苏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4.生物学死亡期
心脏骤停向生物学死亡的演进,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心电活动的类型和心脏复苏的及时性。心室颤动或心室停搏,如在4~6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则预后很差。如在8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除非在低温等特殊情况下,否则几无存活。从统计资料来看,目击者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和尽早除颤,是避免生物学死亡的关键。心脏复苏后住院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缺氧性脑损伤和继发于长期使用呼吸器的感染占死因的60%,低心排血量占死因的30%,而由于心律失常的复发致死者仅占10%。急性心肌梗死时并发的心脏骤停,其预后取决于为原发性抑或继发性:前者心脏骤停发生时血液动力学并无不稳定;而后者系继发于不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因而,原发性心脏骤停如能立即予以复苏,成功率可达100%;而继发性心脏骤停的预后差,复苏成功率仅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