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硬化病中医治疗方法
结节性硬化病中医治疗方法
(一)针灸
①体针
取穴:主穴:背三针、鸠尾、筋缩、腰奇、间使、额三针、丰隆。配穴:中脉、照海、神门、关元、三阴交、足三里、太渊、三冲、膻中、血海。
治法:以主穴为主,每次酌情选用4~6穴。背上针取0.6~1.5寸芒针循督脉透刺,如神道透阳关,神道透大椎,腰奇透阴关。进针后中等频率(120次/分)捻转1分钟。额三针为双侧眉冲穴沿膀胱经透刺二针,取此连线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另一顶点沿督脉透针。余穴邪实用泻法,体虚用补法,留针 15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1次。
疗效:经上方治疗124例,配合三元辨证疗法,显效85例,有效2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1.06%。
②头针
取穴:癫痫穴,顶中线,额中线,顶旁线,枕上正中线,颞后斜线。
癫痫穴位置:风池内1寸上1寸,斜方肌尽头处。
治法:进针后用G-6805治疗仪通低频脉冲电30分钟,发作严重者可适当延长通电时间。通电以麻感达到前额为好,亦可在脑电图病灶部位进行针刺通电。隔日1次。
结节性硬化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寻常痤疮:有黑头粉刺、脓疱以及炎症性丘疹,绝大多数患者过青春期后症状逐年减轻以至消失
2.囊性腺样上皮瘤病(epitheliomaadenoidescysticum):为多发、对称、正常皮色的坚韧丘疹或小结节。好发于面部,其特点为沿鼻唇沟对称分布,但有些发生在额、眼睑和上唇。无智力障碍。
结节性硬化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约30-60%的病人可有眼部损害,视网膜晶体瘤最具特征性,少数可突然失眠;少数病人突眼、白内障、色素性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等。少数患者还可以伴发内脏肿瘤,以肾肿瘤最多见,其次是心横纹肌瘤。此外还可以伴发有骨骼病变。
结节性硬化症
(1)神经系统
脑内多发性结节样肿瘤是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癫痫和智力低下都归咎于脑内的结节性硬化,大多分布往大脑半球皮层,额叶较多,表面呈灰白色,质硬,触之如马铃薯般,大小数目不一。结节内若有钙质沉积,X线颅片上可见异常钙化影。底节表面亦为结节好发部位,尾状核头部尤为多见,位于室管膜下,向侧脑室伸入,可高出侧脑室底表面,形如烛泪,在气脑造影或CT片上亦可见侧脑室底面不光整,有诊断意义。在作者所见3例中有l例蝶鞍上方有钙化影,气脑造影则见左侧侧脑室前角底界上移。中枢神经系统其他各部如小脑、延髓、脊髓也都可有结节存在。
脑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皮质的细胞层次结构紊乱、胶质细胞大量增生,神经细胞相对减少、退行性变,并可见巨细胞出现于结节深处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病理改变最多的地方,偶也见于皮层下白质中,形成异位,大多认为是畸形发育的胶质细胞,Kveim(1937)认为此种巨细胞丰富的突起和纤维是结节坚硬的原因。Critchle)发现某些巨大细胞内有Nissl小体及细小的网状结构,属神经细胞,反对都是胶质细胞之说。
上述脑内结节及其微观变化不仅是影像学改变的基础,也是本病患者癫痫、智力发育低下或痴呆,以及颅内高压、脑积水和脑电图异常的病理基础。
(2)皮肤
皮脂腺瘤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在Dawson(1954)分析的46例中有少数无癫痫或智力低下,但皆有皮脂腺瘤。青春期遍布于鼻翼两侧,形似蝴蝶。作者所见3例中,2例为黄褐色;l例呈橙黄色,略带红。Pringle认为皮脂腺增生和上皮变薄是皮脂腺瘤的病变特点,但Hallervorden(1890)认为最重要的变化是真皮中有成群的上皮细胞,而皮下组织可见与上发无关连的毛囊和汗腺异位及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总之,皮脂腺瘤的病理改变并非一律,据微血管扩张程度可分为Pringle型和Balzer型;另有一种由大量纤维组织形成的坚硬的血管结节则称为Hallopean—L redde型。总之,据上述各家报道的病理变化,血管扩张、结缔组织增生、真皮中有大量异位的上皮细胞、皮下组织中有异位的毛囊和汗腺等形成的皮脂腺瘤,成为本病的一个主要症状。
此外,本病还有许多皮肤症状:如鲨革斑、咖啡斑、色素斑、脱色斑等。甲下纤维瘤少见,F0wler(19l0)一组29例,Critchley另一组29例都无此症状。作者报告的3例中,2例有脱色白斑,2例有咖啡斑,2例有鲨革斑;2例双足共4趾的甲旁或甲下各有米粒至豌豆大的纤维瘤;1例的右膝皮下还有一鸡卵大肿块,质坚硬,可移动,无压痛,文献未见报道。
(3)眼
眼底视网膜占晶状体瘤也较常见。呈扁平或圆形灰白色小结节,由未分化的成胶质细胞增生而成。Vonder Hoeve曾认为视网膜上部结节常见;作者3例连同家属7人均未见视网膜结节,仅l例左眼视网膜颞侧上象限近视乳头处见半粒米大小白斑,与Snapper(1940)所见类同,无临床意义;但亦有人认为它是本病少数顿挫型的唯一体征。
(4)骨胳
本病骨胳变化主要表现是骨质硬化、囊性变及皮质增厚。颅骨片上常见内板增厚和密度增高的斑块,掌、指、跖、趾诸小骨骨皮质增厚,囊形变及骨质吸收。椎骨、长骨与骨盆的髓质亦有囊性变,其外围多有硬化边缘。还可见脊柱裂、多指(趾)、先天性髋关节脱臼等畸形变化。
(5)内脏
本病有脏器畸形或肿瘤者亦不少。心、肾肿瘤较常见,有的是多发性。肾肿瘤往往包含脂肪、平滑肌、上皮细胞、血管等多种组织;心脏肿瘤则都是横纹肌瘤,常引起心电图异常。心脏肿瘤的细胞类别可包括疏密交错的纤维网,心肌层内成熟脂肪细胞团,“蜘蛛样细胞”及个别星形细胞;肿物与正常心肌组织分界清楚。上述心、肾病变都是发育异常所致的错构瘤,而非真性肿瘤。
结节性硬化症检查
1.头颅平片
脑内结节性钙化和因巨脑回而导致的巨脑回压迹。
2.头颅CT或MRI
平扫可见室管膜下脑室边缘及大脑皮层表面多个结节状稍低或等密度病灶,部分结节可显示高密度钙化,为双侧多发性,增强呈普遍增强,结节更清晰,可发现平扫不能显示的结节。皮层和小脑的结节有确诊意义。
3.脑电图
可见高幅失律和各种癫痫波。
4.脑脊液
正常。
5.腹部超声
可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囊肿、多囊肾。
6.超声心动图
新生儿及婴幼儿易发现心脏横纹肌瘤,肿瘤在最初三年内变小过程显著,成年逐步消失,故大龄儿童及成人检测阳性率低。
7.心电图
可发现心律失常,常见预激综合征。
8.胸部X线
结节性硬化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眼部病变
50%患者有视网膜胶质瘤,称为晶体瘤。眼底检查在眼球后极视乳头或附近可见多个虫卵样或桑椹样钙化结节,或在视网膜周边有黄白色环状损害[2] 。此外尚可出现小眼球、突眼、青光眼、晶体混浊、白内障、玻璃体出血、色素性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2.肾脏病变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和肾囊肿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或腹部包块等,在TSC死亡者中因肾脏疾病而夭折者约占27.5%,是该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3.心脏病变
47%~67%患者可出现心脏横纹肌瘤,该肿瘤一般在新生儿期最大,随年龄增大而缩小至消失,可引起心力衰竭,是本病婴儿期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产前超声最早能在妊娠22周时发现肿瘤,提示患TSC的可能为50%。
4.肺部病变
肺淋巴管肌瘤病(LAM)累及肺部常见于育龄女性患者,是结缔组织、平滑肌及血管过度生长形成网状结节与多发性小囊性变,可出现气短、咳嗽等肺心病、自发性气胸的表现。
腋下长了个肉包但是不痛,这是怎么回事
考虑这是淋巴结结节,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也常见 。持续数月或数年后,可以消失而不留痕迹,或发生进行性硬化。一般采取中医治疗。
结节性硬化病患者及家属须知
l.结节性硬化病患者不能骤减或停服抗病药,以免引起癫酰持续状态。
2.克服自卑感及恐惧心理,避免疲劳、紧张诸因素刺激。
3.加强体质锻炼,起居有规律,忌烟酒等刺激食物。
4.严禁开车、游泳、夜间独自外出等活动如有发作预兆,应立即卧倒,避免跌伤。
5. 对意识尚未完全恢复的病人,加强观察。本病不宜长期病休,可在药物的控制下继续工作或学习,不要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
6. 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避免过饱,多食豆制品、新鲜水果和蔬菜、乳制品,及高蛋白和含磷脂丰富的食物。
7. 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避免精神刺激、压力,以防诱发和恶化。
毛发上皮瘤要跟哪些疾病区分
毛发上皮瘤,又名囊性腺样上皮瘤、多发性良性囊性上皮瘤、多发性丘疹性毛发上皮瘤可分为单发及多发两型,多发型病例与遗传有关,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单发型者则未见家族史。多发性毛发上皮瘤通常多发于20岁以前,女性多见。面部最常见。直径在2~5 mm,少数较大损害可发生于头皮及背部。通常为正常皮色、硬固的丘疹,呈半球形或圆锥形,质地坚实,有时有透明感,有时尚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偶可形成斑块,极少破溃。肿瘤发生后数年内可渐渐长大,但以后停止增长。个别病例小损害可融合成较大的结节,甚至如皮肤黑热病之狮面状。面部损害特点为沿鼻唇沟对称分布的多数丘疹,但有些发生在额部、眼睑、上唇、颈部也较常见,有时甚至发生在外耳部。儿童期开始发病的患者到青春期仍可出现许多新疹,通常无自觉症状,但有时有轻度烧灼感或痒感。本病例有毛发上皮瘤的临床改变及病理改变等特点,遗传史及家族史无异常,还需继续跟踪访查,但诊断基本成立。
临床上需要与结节性硬化病、汗管瘤、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相鉴别。毛发上皮瘤与结节性硬化病的皮疹有时候较难区别,但发亮半透明而红的皮疹仍为结节性硬化病的特征,且其还具有癫痫、智力缺陷及其他系统病变,皮疹病理改变也不相同。与汗管瘤的皮疹有时也难区别,但汗管瘤多在眼睑,主要在下睑,瘤体小、软、不融合,病理改变不同。毛发上皮瘤与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同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在儿童或青少年起病,广泛散发于颈、面、头皮、腹部、背部等处,群集多发丘疹和小结节,大小不一致,晚期可形成溃疡,面部病变处色素较深,常伴发牙源性囊肿、骨骼异常,面部也可因溃疡而破坏及残缺,甚至病变侵袭,累及脑、肺,皮疹病理改变也大不相同。
本病治疗手段不多,单发型者可手术治疗,但多发者尚无满意治疗方法。较少损害可试用电干燥或电凝治疗。本例考虑到患者皮疹较多发密集,且病理提示皮疹深达真皮,患者现年14岁,皮肤较嫩,不宜行激光手术治疗,临床跟综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