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长寿的长寿真谛
想要长寿的长寿真谛
1、高血压十忌。
一忌睡眠不足,二忌情绪激动,三忌酗酒嗜烟,四忌肥胖超重,五忌高盐食品,六忌气温寒冷,七忌体位突变,八忌缺少运动,九忌大便干燥,十忌突然停药。
2、养生先养德,长寿之真谛。
祸莫大于贪,咎莫大于欲。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名利不能夺,贫贱不能移。
3、河边垂钓,忧烦俱忘,青山绿水,两相辉映。
清风拂拂,微波荡漾,环境肃穆,心旷神爽,全神贯注,意守鱼钩,欢快轻松,油然而生。唯鱼是念,志趣无穷,谴怀取乐,祛病养生。
4、古人养生十法
谈义理字,学法贴字。
澄心静坐,听琴玩鹤。
种竹浇花,煮酒煎茶。
益友清谈,登城观山。
垂钓悦志,弈棋益智。
5、养老之要,重在保健,六个“无妄”,牢记心间:
耳无妄闻,目无妄观,身无妄动,口无妄言,脑无妄思,心无妄念。
遇事慎重,方保平安。
6、心底无私天地宽,名也不贪利也不贪;
怡淡寡欲心身健,行也安然坐也安然;
布衣得暖胜丝绢,新也可穿旧也可穿,粗茶淡饭饱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想要长寿?不妨回到故乡
长寿老人大多居住在饮用水质好、土壤质量好、农业资源丰富、工业污染少的地区。因为环境污染会使人免疫力下降,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降低,对病源生物更加敏感,人群的患病和死亡率增加。由于远离噪音和汽车尾气,工业发展少,故乡的环境比大城市更清新自然,有利于长寿。
常劳动,不闲着。回到故乡,可以去地里做简单的农活,把自己的口粮种出来,还可以育一些花草,养些牛羊。老人坚持适当劳作可促进血液循环,助人头脑清醒、反应灵活、思维敏捷,还能锻炼肌肉和筋骨,使关节灵活,身子硬朗,改善呼吸、消化系统功能,为长寿打下良好基础。
烦恼少,心情好。美国的著名心理咨询专家约翰·辛德勒把情绪比作“健康良药”,并指出“病由心生”———当一个人产生负面情绪时,身体的神经系统、肌肉、关节、腺体等会出现连带反应,最终破坏健康。反之,心情好了,有利于长寿。故乡生活节奏慢,不像城市那么在意时间,人际交往简单,日常烦心的琐事少了,心情也会变好,让人更健康、长寿。
自种菜,吃得好。故乡也许经济并不发达,但家家都有自己的菜园、果园、牲畜。吃自己种的菜,新鲜及时,菜里的营养素能得到最大限度地保留,农药残留也少。生活中,虽然蔬果农药残留问题不像我们想得那么严重,所含农药量不足以对健康构成损伤,但这些物质终究还要通过肝、肾代谢,摄入越多,身体负担越重,尽量减少农药摄入利于长寿。
想要长寿吃鱼肉
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84至85岁,并且日本女性肥胖的也很少。对于这种现象,饮食学家解释说:日本人的饮食是世界上含脂肪最少的,日本居民每天仅吃掉58克脂肪。他们的原则是吃肉就吃鱼肉,即使含脂肪最多的鱼也比牛犊肉含的脂肪少。鱼肉属于瘦肉型,100克鱼肉所含脂肪不足2克,而100克香肠含脂肪多于10克。即便最油腻的挪威鲑鱼,其所含的热量也比猪排少一半。
鱼肉还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鱼肉容易被人体吸收,100克鱼肉保证人体每天所需的蛋白质的一半。鱼肉还供给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A、D、E等。鱼肉中还含有多种脂肪酸,这种物质能够防止血黏度增高,可有效防止心脏病的发生,并能强健大脑和神经组织以及眼睛的视网膜。对孕妇和婴儿来说,这些脂肪酸更是不可缺少。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脂肪酸还起到治疗慢性炎症、糖尿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作用。
鱼肉还是高钠食品,有利于人体的矿物质保持平衡。鱼肉以天然的方式供给人体硒、碘和氟。所以,不用担心吸收过多的微量元素。鲑鱼所含的硒最多,河鱼则要少一半。每天吃100克的鱼肉,就能满足人体每天对碘的需求,从而预防甲状腺疾病。镁也是人体所不可缺少的。当人体内的镁不足时,就会感到抑郁。这时可以通过吃鱼肉来弥补镁的不足,达到改善心情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多吃鱼肉能促进大脑活动,知识学得快,记得牢。
想要延年益寿针灸五大长寿穴
1、命门穴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2、关元穴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中风脱证、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3、神阙
神阙即肚脐。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此穴多用隔物灸。
具体方法: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4、中脘穴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4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温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易学易会。
5、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乳腺炎、肠痈等。
想长寿多运动
运动是一种投资,一种生命长度的投资。因此运动是养生的重中之重。正像 “生命的幸福在身体,身体的健壮在锻炼”这句质朴的民间谚语告诉我们的,“要想身体健,关键要锻炼”。的确,运动锻炼是维护健康长寿的一项必不可少的 “投资”,生命只要懂得善于 “投资”,就不会轻易 “亏本”。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这是中华养生的名谚,告诉我们运动能够有效延缓衰老,使人长寿。事实上,通过运动达到延年益寿的例子不胜枚举。
唐代名医孙思邈,享年101岁,他在留给世人的养生之道中说“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著名政治家、首相丘吉尔一生繁忙,生活紧张,却能获得91岁高寿。这与他酷爱运动,如骑马、打棒球、游泳等,是分不开的。
与此类似的运动谚语还有 “手舞足蹈,九十不老”, “天天动,血脉通,脸发红,腰不痛”等。这些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谚语也提到运动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或许人们可以有不同的国籍、职业、年龄、性别,但是相信人们对运动重要性的认识都是一样的。
想要长寿坚持5件事
1、晨起一碗白粥
不要小看了白粥,白粥是最养胃的,这里包含三个重要因素:黎明时分、起床活动和食白粥,这其中蕴含着天人相应的中医思想。
太阳初升的时候应该起床。在太阳即将升起,自然界和人体阳气开始活动的时候,人也开始起床活动。辰时(早晨7~9点)胃经当令,是消化食物的最好时间。
如果你最近没有胃口,来一碗大米粥吧。白粥,也就是大米粥。根据五行理论,大米等谷物属土,脾胃也属土,谷物入胃易于消化吸收,因而可养胃,并能快速为全身生理活动提供充足的气血。之所以“食白粥”,主要是考虑它最易消化吸收,适合早晨食用。
2、每天按时静坐
静坐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和瑜伽里的冥想有点相似,养生有三种境界:首先是养体,再进一步是养气血,最高境界是养心神。《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这段话的意思是,气血充足,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运行。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看东西、听声音、走路、拿东西等,都要消耗血气,如果过多地通过看、听、活动来愉悦精神,就会耗伤心神,气血过多消耗在这些地方,对心神的保养就没有足够保障了。
有的时候你生病,身体不舒服,就是因为杂念太多。因此每天定时排除杂念、闭目静坐,有助于保养心神。可选择早晚时分,每次静坐10分钟左右,然后配合揉按太冲穴(足背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还有助于缓解视疲劳。
3、饭后散步千步宜
饭后散步是长寿健康的一大要素。民间素有“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说法。其实,不论百步也好,千步也罢,都是一个约数,具体还要因人而异。
不能老是坐着,饭后适当运动,有利身体气血畅通,如果你需要减肥的话,你更要这么做,可促进脾胃的运化。但如果运动过量,则会影响胃肠的血液供给,从而有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且,在胃中食物尚未消化的阶段大量运动,其重力作用还易造成胃下垂。《黄帝内经》中强调,饭后“四肢微动温衣”,意思是说饭后伸伸胳膊抬抬腿,感觉到浑身微微发热时,活动的“度”就达到了。
4、遇事“糊涂”莫烦恼
什么叫傻人有傻福,聪明过头不是一件好事,算计来算计去终究成了空,消化科门诊上的胃肠病,90%以上都是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过多的郁闷烦恼导致肝气郁结,长期忧愁郁闷、思虑过多易耗伤心神,精神压力过大导致周身气血流通不畅,从而导致肝气横逆犯胃,伤及脾胃,有碍正常的脾胃功能,这时消化系统疾病就容易找上门来。
脾胃很脆弱,它经不起折腾,一旦它病倒了,身体很容易出问题。因此,保健脾胃、颐养心神强调放松精神,这和郑板桥秉持的人生哲理“难得糊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糊涂”并非真傻,而是洞明世事,避开不必要的精神心理压力,实为人生处世的明智之举。量力而行,顺其自然,遇事能拿得起放得下,才有助于身心健康。
5、睡前清心勿思想
都要睡觉了,你还要想什么?中医讲,阳气入阴,人就会睡眠,阳气出阴,人即清醒。很多病人失眠,主要还是思虑过多,扰动阳气、阳不入阴造成的。
如果你有失眠的症状,睡前在床上听听柔和的音乐,全身放松、平静心绪、扫除杂念,有助于较快入眠。失眠患者可以通过揉按三阴交(内踝尖直向上四横指处)、太冲穴,或者热水洗脚后揉按脚掌心的涌泉穴,都十分有助睡眠。
另外,相比较而言,老年似乎没有年轻人那么多瞌睡。老年人气血亏虚,也容易导致阳不入阴而失眠,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针灸来补益气血,从而改善失眠。
想长寿吃什么
1、粗糙的食物
有些人不喜欢糙米和窝头,因为它们吃着“扎嗓子”,偏爱精细的香米和白面制品,其实扎嗓子的是宝贵的膳食纤维。它能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并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及数目,降低致癌物生成。膳食纤维广泛存在于口感粗糙的食物当中,包括全谷类的米、麦及杂豆,如糙米、燕麦、红豆等。为预防便秘和肠癌,每日应保证摄入20—30克的膳食纤维。建议早餐放弃传统的白米粥,改喝杂粮粥,精细白米饭改为全麦馒头。
2、发涩的食物
单宁、植酸和草酸的存在会让食物发涩,这是因为它们会和口中的唾液蛋白结合沉淀,使唾液失去润滑性,舌上皮组织收缩,产生涩味。但这些物质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对预防糖尿病和高血脂有益。比如橄榄、紫葡萄皮、苹果皮、核桃仁皮,它们都比果肉具有更强的抗氧化作用。建议苹果和葡萄好带皮一起吃,吃核桃仁时,也不要把那层褐色的皮去掉。
3、味酸的食物
和甜橙、西瓜、香蕉相比,爱吃沙果、山楂等酸味水果的人相对要少。其实,这类水果的酸味主要来自于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这些天然的酸性物质能促进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如果感觉酸味食物口感不好,可以把它们做成水果羹,加少量冰糖,放入冰箱冷冻,口感会大有改善。
初一不能吃什么 长面
长面,也叫长寿面,是用面粉现做的小麦制品,一般会在长寿面上面放两个荷包蛋和少许酱料,吃起来非常美味,正月初一长的寿面讲究多多,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老人想要长寿易要"多情"
友情多广泛一个人最怕的是孤独,孤独是老年人之大忌。与其在家“守老营”不如走出家门,广交朋友,尤其善交一些忘年朋友,与他们经常聚聚,或搞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或品茗对弈;或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去领受山光水色的恩泽;或与忘年朋友交流思想,倾吐心声,汲取青春活力;或三五知己聊天侃大山,天南海北,以发展友谊,维系感情,保持轻松友爱的环境,使老年生活兴味盎然。所以,广交益友是老人长寿的助力。
世情多合宜 老年人除了吃好、住好,还应该注重“穿与行”的科学性。如参加社会活动,坚持以步代车,注意仪表仪容,适当修饰打扮等,做一个现代的文明老人。
人到老年适度“老来俏”,不仅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需要。白发一经染黑,也就显得年轻许多;胡子勤刮,可使颜面保持整洁,容光焕发。不仅美化了自己,增添精神,而且也美化了社会,成为一道“夕阳风景”,还利于社交活动,益于身心健康。正如谚语所说“老要时髦少要乖”。所以,世情合宜,是老人长寿的潜力。
大年初一吃什么 面条
长面,也叫长寿面,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吃粗茶淡饭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现在的人生活好了,可是,富贵病反倒是多了,人们归咎于大吃大喝。于是“粗茶淡饭”又重新被提了出来。大家都知道,成语“粗茶淡饭”出自宋诗人杨万里的名句:“粗茶淡饭终残年”。它是指普通的饮食,比喻朴素的生活。但如今许多人把“粗茶淡饭”说成只吃素不吃荤腥或基本没有菜肴的“淡饭”,还把此作为“健康长寿”之道加以宣传。其实这样理解很不科学。
在旧中国,绝大多数人因为贫穷,只能“粗茶淡饭”加上吃不饱,结果落得个“东亚病夫”与“人生七十古来稀”――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足50岁。
日本专家熊谷修断言:“要长寿真吃粗茶淡饭,这是一种幻想!”在日本因长寿而闻名的冲绳县和长野县,调查发现长寿者的饮食品种都多样化,有肉、鱼、鸡蛋、蔬菜、水果,但饮食适量,讲究卫生。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生活今非昔比,许多人因吃得太好太多而吃出“富贵病”――营养过剩而患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于是有人鼓吹“粗茶淡饭”――重新回到营养不良的另一个极端。
因此对“粗茶淡饭”要科学解读,它是指俭朴生活,而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粗”的茶、“淡”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