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肾精亏虚的辨证施治

肾精亏虚的辨证施治

治疗法则:补肾填精。

(一)内治法

1.真阴不足,精髓内亏

证候: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聋失眠,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治则: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方:左归丸加减。方药: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枸杞子、杜仲、菟丝子、牛膝、当归、鹿角胶(烊化冲服)、龟板胶(烊化冲服)、肉苁蓉。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4次温服,每日1剂。

耳鸣耳聋者,去鹿角胶、肉苁蓉,加磁石、石菖蒲、以益肾、通窍、聪耳。

2.阴虚血虚

证候:虚劳咳嗽,潮热骨蒸,盗汗遗精,腰膝酸软。治则:补肾益肺。充精填脑。主方:河车大造丸加减。方药:紫河车粉(冲服)、龟板、杜仲、牛膝、熟地、天冬、麦冬、党参、茯苓、枸杞子。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4次温服,每日1剂。

眩晕甚者尚可加珍珠母、磁石、龙骨、牡蛎等重坠潜阳之品;成人早衰,老年痴呆,除用补肾填精之法外,尚可选用菖蒲、郁金、远志化痰宣窍,川芎、赤芍、丹参活血通窍。小儿五迟、五软,除上方药治疗外还须注意补脾,益气养血。

(二)外敷疗法

1.将赤小豆研为细粉,酒和涂舌之上,每日1次。用于小儿语迟者。

2.外敷加味封囟散,柏子仁、天南星、防风、白芷、羌活,共为细末,以猪胆汁调匀,摊纱布上,接颅裂部位外敷,外以纱布包扎,干则润以洗醋,3日换之。本法用于解颅者。

遗精的辨证施治

君相火旺:心烦多梦,梦则遗精,阳事易举,伴头晕耳鸣、心悸怔忡、面赤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治疗宜清心安神、滋阴降火。方药可用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若遗精频繁心神不宁者,也可改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若以阴虚火旺为主,可改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

肝火偏旺:梦中遗精,阳事易举,烦躁易怒,伴胸胁不舒、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宜清肝泻火。方药可选用龙胆泻肝汤或化肝煎。

湿热下注:遗精频作,甚则精滑黏浊,阴囊湿痒,伴小便短赤,淋沥不尽,胸胁苦满、口苦纳呆,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宜清热化湿。方药可选用萆薢分清饮或八正散。若偏于肝胆湿热,也可用龙胆泻肝汤。此证忌用补涩之品。

脾虚不摄:遗精频作,劳则加重,甚则滑精,精液清稀,伴食少便溏,少气懒言,面色少华,身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脉虚无力。治法宜益气健脾、摄精止遗。方药可选用妙香散合水陆二仙丹。若以中气下陷为主,可用补中益气汤。

肾虚不固:久遗不止,甚则滑精,腰膝酸软,伴形寒肢冷,阳萎早泄,夜尿频数或小便不利,面色恍白,发落齿摇,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法宜温肾益精、固涩止遗。方药可选用右归丸合金锁固精丸。若虚寒症状不明显,可用班龙丸。若以肾阴虚为主,可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饮。

瘀血阻滞:遗精日久,少腹及会阴胀痛不适,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沉细涩。治法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可选用血府逐瘀汤

肝肾虚辨证施治

1.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1)证候病起生气或与人争吵后,证见胁痛,嗳气,吞酸吐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两目干涩或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2)治则滋阴清热,疏肝理气。

(3)主方一贯煎加减。

2.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

(1)证候病起温热病后,证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手足蠕动或痿软,舌红少津,脉细数。

(2)治则滋阴降火,育阴潜阳。

(3)主方大补阴丸加减。

3.肝肾不足,水不涵木

(1)证候头目眩晕,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自汗盗汗,口燥咽干,舌光少苔,脉细。

(2)治则滋补肝肾。

(3)主方左归丸加减。

总而言之,肝阴虚属于一个证候,可表现诸多症状,同时常有一定的诱因所致。在治疗上首先也需要辨明原因,从病因入手;肝阴虚也常常伴随着化火、阴不制阳所导致的肝阳上亢,阴虚引起的气滞血瘀等,往往虚实夹杂,在治疗上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准确的辩证施治。

辨证施治

1.肺阴虚证

证候:干咳,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咽喉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则:养阴润肺,佐以清肺热。主方: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常用药:沙参、麦门冬、百合、玄参、天花粉、玉竹、白扁豆、桑白皮、浙贝、桔梗、太子参

2.心阴虚证

证候: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心悸,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则:滋养心阴,佐以清心热。主方:天王补心丹。常用药:天冬、生地、玄参、丹参、酸枣仁、远志、茯苓、当归、淡竹叶;

3.脾胃阴虚证

证候:不思饮食,大便硬结,口干唇燥,甚或干呕,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则:养阴和胃,佐以清胃热。主方:益胃汤。常用药:沙参、麦冬、白芍、淮山药、石斛、天花粉、蜂蜜、葛根;

4.肝阴虚证

证候:两目干涩,头痛头晕,视物不明,舌红少津,脉弦细数。治则:滋养肝阴,佐以清肝热。主方:四物汤,一贯煎。常用药:生地、白芍、当归、何首乌、木瓜、女贞子、旱莲草、牡丹皮、枸杞、菊花、钩藤。

5.肾阴虚证

证候: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遗精健忘,尿少,头发皮肤干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则:滋补肾阴,佐以清下焦热。主方:六味地黄丸。常用药:熟地、淮山药、枸杞、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菊花、麦冬、五味子。

除上述方药外,可随症加减。潮热加鳖甲、地骨皮;盗汗加五味子、乌梅、牡蛎、浮小麦;烦躁不安加黄连、淡竹叶、栀子。根据阴阳互根、阳中求阴理论,加少量补阳之品,如肉桂、附子、菟丝子、巴戟天、寄生、牛膝等。

阴虚病证由于病因不一,首先导致相关某脏病变,五脏互关,久则可累及它脏,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大法当滋养阴液,佐以清虚热。

肾精亏虚怎么补

中医理论中,肾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脏器。古代医家认为:父母两精交媾,先成胚芽,然后便发育为“肾”,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可近似地理解为今人所说的“遗传基因”)即藏之于肾,故有“肾为先天之本”的说法。也许从五行学说中推导出(肾属水、主冬、水下行而静;冬则蛰藏),或受启于它因,古医家认为肾有司封藏的功能特点。这具体表现在将“精”(包括先天之精,也包括后天之精)密固于肾”中而为肾精,使这类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不致于无谓的耗损或流失,能发挥其促进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功能,故有“肾主藏精,所藏之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之说。封藏也表现在肾能协助肺的呼吸,使之不过于浅表,吸入之气可纳入肾中,这称作“肾主纳气”。此外,与现代认识相一致,中医理论强调“肾主小便”,小便是由肾中阳气蒸腾体内津液,留下清的,滤出浊的,并将其暂贮于膀胱,阶段性地排出体外来完成的。再加上脾肺等脏也参与了体内津液的输布,但肺脾等脏的这一功能有赖于肾中阳气的推动,故中医理论中,肾调节并决定着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而有“肾主水”之说。

除上述功能外,中医理论认为“腰为肾之府”,肾的位置在于腰部,腰部的慢性伤损、疼痛常与肾有关。肾位于五脏最低位置,生殖器和肛门的病变常也与肾有关,踝膝关节等的某些症状也反映了肾脏的状态。此外,全身的骨、髓、脊髓、头发、齿等都与肾所藏之精密切相关,因为是肾中所藏之精化生成“髓”,髓灌注在骨腔中以充养骨;充养和滋润脊髓;并上注于脑而为脑髓;充养头发;齿为骨之余;齿亦与肾精息息相关。再者,耳朵与肾有着众多特别紧密的联系,遂有“肾开窍于耳”之说。

肾精亏虚的护理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要适当添加营养品,量由少到多,品种由一种到数种,荤素结合,如蔬菜、水果、豆制品、代乳品、动物血类、蛋类、肝类等。烹调方法要使之容易消化,进食量要逐渐增加。佝偻病患儿,勿使过早或过多的坐立和行走,扶抱时,注意姿势正确,以免骨骼畸形。如有下肢畸形者,应限制站立或行走。早在《诸病源候论》就有“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塔耐风寒,不致疾病”的主张,十分强调日光及户外活动的重要性。成人早衰、发脱齿摇者,应注意节欲养肾,同时配合气功或以药物养之。

小儿疳积脾虚辨证施治

1.主证

(1)疳气证①证候形体略瘦,或体重不增,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纳呆少食,腹胀,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指纹淡。②治则调脾助运。③主方资生健脾丸加减。④方药党参、豆蔻、黄连、白术、莲子、神曲、茯苓、橘红、焦山楂、甘草、广藿香、炒麦芽、山药、砂仁、桔梗、薏苡仁。

(2)疳积证①证候明显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或面白无华,腹胀膨隆,腹有青筋,纳呆,烦躁易怒,揉眉,挖鼻,疲倦乏力,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淡,苔白厚腻,脉细滑,指纹紫滞。②治则消积理脾。③主方肥儿丸加减。④方药人参、白术、茯苓、焦六神曲、焦山楂、炒麦芽、大腹皮、槟榔、黄连、胡黄连、甘草。

(3)干疳证①证候明显消瘦,枯瘦如柴,面色萎黄或苍白,头发稀疏枯黄,腹凹如舟,精神萎靡,懒言少语,冷漠呆滞,夜寐不安,头大,项细,厌食,哭声无力,便溏或清稀,舌质淡,苔少,脉沉细弱,指纹隐伏不显。②治则补气益血。③主方八珍汤加减。④方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陈皮、砂仁、焦六神曲。

2.兼证

(1)眼疳证①证候兼见夜盲,两目干涩,畏光羞明,黑睛混浊,白翳遮睛,眼角赤烂,眼痒。②治则养血柔肝,滋阴明目。③主方石斛夜光丸加减。④方药石斛、天门冬、生地黄、枸杞子、菊花、白蒺藜、蝉蜕、木贼、青葙子、夏枯草、川芎、枳壳。

(2)口疳证①证候兼见口舌生疮,糜烂,口臭,面红,烦躁,夜卧不宁,五心烦热,进食时哭闹,小便短黄。②治则清心泻火,滋阴生津。③主方参苓白术散合泻心导赤散加减。④方药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黄连、栀子、连翘、灯心草、竹叶、生地、麦冬、玉竹。

(3)疳肿胀证①证候兼见全身肿胀,眼睑浮肿,颜面肿,神倦,肢冷,小便短少,面白无华。②治则健脾温阳,利水消肿。③主方参苓白术散合真武汤加减。④方药党参、茯苓、白术、附子、生姜、白芍、薏苡仁、白扁豆、猪苓、泽泻。

肝火的辨证施治

1.肝经火旺

证候: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嗳气,口干,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症。治则: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方:左金丸。方药:姜、黄连、吴茱萸。

2.肝火灼肺

证候:咳嗽痰中带血,痰质浓稠,咯吐不爽,心烦口渴,颊赤,便秘,舌苔黄,脉弦数等。治则:清热化痰,止咳止血。主方:咯血方。方药:青黛、瓜蒌仁、山栀、诃子、海蛤粉。

3.肝火郁结

证候:目赤肿痛,易惊多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者。治则:清泻肝火。主方:泻青丸。方药:当归、龙脑、川芎、生栀子仁、川大黄、羌活、防风。制成蜜丸,煎竹叶汤同砂糖化下。

男性更年期应该如何预防

一、生活调理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适应能力。起居有常,房事有节,以保养肾精。饮食清淡,顾护脾胃,戒除烟酒。舒调情志,减少忧烦,和顺气血。

二、饮食调理

在辨证施治的同时,饮食调理不可忽视。由于男性更年期综合症的病机根本是肾精亏虚,因而饮食宜选用具有滋补肾精作用的食品,同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油煎肥甘之品,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三、精神调理

加强思想修养,经常保持乐观情绪,克服心理紧张因素,树立生活的坚定信念,锻炼毅力。

肾精亏虚的饮食疗法

1.鱼骨粉:醋炒鱼骨50克,胎盘粉7克、炒鸡蛋壳18克、白糖25克。共研细末,每次口服0.5克,日3次。宜久服,本方用于佝偻病患儿。

2.五加皮散:五加皮为细末,粥引调下,每次3克,日3次,用于小儿腰脊脚膝筋骨弱而行迟者。

3.牛骨粉:烤干牛骨髓粉300克,黑芝麻300克,略炒香研末,加白糖适量合伴,每服9克,日2次。能补肾益精,适用于佝偻病患儿及五迟五软者。

相关推荐

心悸的辨证施治

1.心虚胆怯 证候: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治则:镇惊定志,养心安神。主方:安神定志丸。 可加琥珀、磁石重镇安神。 2.心脾两虚 证候: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少寐多梦,健忘,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红,脉细弱。治则: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主方:归脾汤。 若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心烦失眠,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面色无华,舌淡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为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养心安神,用炙甘草汤加减。气虚甚者加黄芪、党参;

胃寒的辨证施治

1.胃虚寒(胃阳虚) 证候: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治则:温中健胃。主方:理中汤。亦可以用小建中汤证、理中汤证、香砂六君子汤证、香砂养胃丸。方药:党参、白术、桂枝、干姜、高良姜、荜澄茄、白及、海螵蛸。 2.胃实寒 证候:胃脘冷痛,痛势急剧,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脘痞作胀,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口淡不渴,口泛清水,脘腹水声漉漉,舌苔白滑,脉弦或沉紧。治则:温胃散寒止痛。主方:厚朴温中汤。方药:厚朴、

痰证的辨证施治

一是掌握该病证的脏腑虚实缓急,急则先治其痰,以化痰、祛痰为主,缓则求其本,治在肺、脾、肾。 二是依据痰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法则。 对脾失健运,湿聚成痰者,宜健脾燥湿化痰;对火热内郁,炼津为痰者,宜清热化痰:肺燥阴虚,虚火灼津为痰者,宜润肺化痰;脾肾阳虚,寒痰内停者,宜温阳化痰。若外邪袭肺,肺失宣降,聚液为痰者,宜宣肺化痰;痰迷心窍者,宜涤痰开窍;痰火扰心者,应清心豁痰;痰停于胃,宜健脾燥湿化痰;肝风内动挟痰上扰者,宜熄风化痰;胆郁痰扰者,宜清化热痰、降逆和胃;痰浊上犯于头,宜健脾去湿、化痰熄风;痰气凝结于

脾肾阳虚的辨证施治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代表方剂:真武汤、附子理中汤。常用中药:附子、白芍、白术、干姜、茯苓、桂枝、党参、炙甘草等。其他治法兹举例如下: 1.桂枝防风煎汤送服肾气丸 肾气丸是温肾助阳的主方。方中熟地甘温补肾,山萸肉、山药补益肝脾,三药合用,补肾养肝益脾;配以附子、桂枝(或肉桂)温肾助阳;泽泻、茯苓、丹皮通泄肝脾肾三脏之浊气。全方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重在温化肾气。用桂枝防风发散在表之风寒,煎汤送服肾气丸,以达温肾助阳解表之目的。 2.苏叶生姜煎汤送服右归丸 右归丸之“右”即命门之意,右归者指药归命门温补肾阳。方

心火旺的辨证施治

1.心火上炎 症状:发热,口渴,心烦,失眠,便秘,尿黄,面红,口舌生疮、溃烂疼痛为主,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降火。 方药:泻心汤合凉膈散 2.心火下移 症状:发热,口渴,心烦,失眠,便秘,尿黄,面红,由于心火炽盛,灼伤津液,以致尿少色赤而排尿灼热涩痛,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滋阴清火利尿。 方药:导赤散 3.心火迫血妄行 发热,口渴,心烦,失眠,便秘,尿黄,面红,吐血、衄血表现突出者,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小蓟饮子 4.热扰心神/热闭心神 发热,口渴

男性肾精亏虚怎样调理

相当简单的,第一个就是锻炼身体了, 除了跑步、打球俯卧撑这些日常锻炼还有几个小法子特管用, 1、小便时踮起双脚脚尖,强肾益精的; 2、睡前用冷水冲洗阴茎3——5分钟,或者在爱爱前用冷毛巾湿敷阴茎几分钟; 3、每天睡觉前捏睾丸几分钟,至发热为止 4、每天步行半小时,脚底穴位最多 5、每天晒后背十分钟,补阳的 再说吃什么吧 多吃具有补肾固精的食物,如牡蛎、胡桃肉、栗子、甲鱼、鸽蛋、猪腰,不宜吃过于辛热的食品,如羊肉 狗肉、麻雀、牛羊鞭,别人说以形补形那是假的。 还有就是每天坚持锻炼,少抽烟、少喝酒、少熬夜,如

口干的辨证施治

1.外感风热 证候:口干而饮水稍多,伴发热恶风,脉浮,多见于外感温热病得初期,津液损伤较轻。主方:银翘散加减。 2.胃火炽盛 证候:口干而喜冷饮,伴烦躁易怒,大便干燥,小便发黄,面红,舌红,脉实有力。主方:白虎汤加减。 3.阴虚 证候:口干而不多饮,伴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弱。主方:知柏地黄丸加减。 4.湿热 证候:口干而不多饮,兼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苔黄腻,脉滑数力可。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5.痰饮内停 证候:口干不喜饮,或喜热饮,但饮水不多,甚至口干欲饮水,水入即吐,舌胖质淡苔润滑,脉弦无力,

气短的辨证施治

1.心血不足 证候:常表现为心慌不宁,面色少华或萎黄,夜寐不安,或多梦,胆小善惊。治则: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主方:归脾汤加减。 2.心气虚弱 证候:常感心慌气短,动则出汗或自汗,面色晄白、倦怠乏力、胃纳减少,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治则:补益心气。主方:五味子汤加枣仁、茯神等。 3.阴虚火旺 证候:经常心慌而烦,咽痛口干,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而烦躁,或有盗汗,舌红少苔。治则:滋阴降火安神。主方:黄连阿胶汤加枣仁、生地等。 4.痰火上扰 证候:常感心慌、胸闷不安、烦躁不眠、头晕口苦,或痰多恶心、舌苔黄腻。治则:

上火如何辨证施治

1.辨别虚实论治(1)实火实火指阳热亢盛实热证,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证候: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则: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常用中成药有三黄片、黄连上清丸、牛黄清胃丸、清热解毒口服液等。(2)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

厌食的辨证施治

(一)内治法 1.脾运失健 证候:厌恶进食,饮食乏味,食量减少,或有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偶尔多食后脘腹饱胀,大便不调,精神如常,舌苔薄白或白腻。治则: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1)主方:金不换正气散加减。方药:苍术、藿香、陈皮、砂仁、鸡内金、焦山楂。舌苔白腻加半夏、佩兰。 舌苔黄腻加薏苡仁、青蒿;腹胀便干加枳实、厚朴;大便偏稀加山药、焦建曲;乳食不化加麦芽、莱菔子。 (2)中成药:小儿香橘丹。 2.脾胃气虚 证候:不思进食,食不知味,食量减少,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精神欠振,或有大便溏薄夹不消化物,舌质淡,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