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流涎应该如何预防

小儿流涎应该如何预防

发现婴儿经常流口水,家长们应重视。注意观察婴儿的表现,找出流涎原因,特别是婴儿发烧、拒绝进食时,要进行口腔检查,观察有无溃疡。如果是脾胃虚弱引起,平时不要给婴儿穿着过多或过厚,饮食上注意节制,以防体内存食生火加重流涎现象,引起呼吸道感染。必要时到正规医院的儿科进行诊治。

流涎的护理措施

1。 宝宝口水流得较多时,妈妈注意护理好宝宝口腔周围的皮肤,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两遍。让宝宝的脸部、颈部保持干爽,避免患上湿疹。

2。唾液中含有口腔中的一些杂菌及淀粉酶等物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不精心护理,口周皮肤就会发红,起小红丘疹,这时需涂上一些婴儿护肤膏。

3。 不要用较粗糙的手帕或毛巾在宝宝的嘴边抹来抹去,容易损伤皮肤。要用非常柔软的手帕或餐巾纸一点点蘸去流在嘴巴外面的口水,让口周保持干燥。

4。 为防止口水将颈前、胸上部衣服弄湿,可以给宝宝挂个全棉的小围嘴,柔软、略厚、吸水性较强的布料是围嘴的首选。

5。 宝宝在乳牙萌出期齿龈发痒、胀痛,口水增多,可给宝宝使用软硬适度的口咬胶,6个月以上的宝宝啃点磨牙饼干,都能减少萌芽时牙龈的不适,还能刺激乳牙尽快萌出,减少流口水。

6。 如果皮肤已经出疹子或糜烂,最好去医院诊治。在皮肤发炎期间,更应该保持皮肤的整洁、清爽,并依症状治疗。如果局部需要涂抹抗生素或止痒的药膏,擦药的时间最好在宝宝睡前或趁宝宝睡觉时,以免宝宝不慎吃入口中,影响健康。

宝宝流口水的病理因素 流口水伴有行为异常

当宝宝流口水的同时,还伴有行为异常,如昏迷等,那父母就得格外注意了。宝宝有可能是患了神经方面的疾病,如智障、面部神经麻痹,脑膜炎后遗症等。

如果家长发现有上述情况,就需要带宝宝到医院检查治疗,一般来说原发病因消除了,小儿流涎症也会好转或痊愈。

如何辨别宝宝三个月流口水正常

小宝宝从三个月开始,由于唾液腺的发育和功能逐步完善,口水的分泌量逐渐增多,而此时宝宝们还不会将唾液咽到肚子里去,也不会象大人或大小孩一样必要时将口水吐掉。因此,从三个月开始,小儿往往会出现流口水现象,有的宝宝口水很多,下巴和胸前衣服常常是湿湿的。同时,因过多的口水积储在口腔和咽喉部,小儿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经常可以听到喉咙处发出“咕噜、咕噜”或“呼哧、呼哧”的“痰”声,仰卧躺着时或者在小儿体位发生变化时,这种声音可能加重,有时还会伴有一声半声的呛咳,尤其在小儿醒着手脚用力乱动时这种“痰”声和呛咳声更为明显。

以上这些都是正常现象,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主动吞咽口水后,这种现象就会慢慢好转或消失,但好转或消失的时间每个小儿都不一样,早的在8~9个月就消失了,迟的到2岁左右可能还流着口水。如果过了正常时期还在流口水的婴儿,应该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诊治。

值得引起家长们注意的是:有些婴儿流口水是病理性的,预示婴儿患了某些疾病。

小儿流涎较多且伴有口角破溃发炎的,则属口角炎引起的流涎症;若伴有口腔粘膜充血或溃烂,拒食烦躁等,则称口腔炎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萎缩、咀嚼无力,这是由于消化不良、肠道蛔虫症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智力发育不全、痴呆,这是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所致。以上病理性流涎症需到医院检查治疗,一般来说原发病因消除了,小儿流涎症也会好转或痊愈。 由于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因此,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常流口水的孩子,由于唾液经常浸泡下巴等部位的皮肤,也会引起局部皮肤发红,甚至糜烂、脱皮。

针对病理性的楼口水,局部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1、平时可用柔软质松敷料垫在颈部以接纳吸收流出的口水,并经常更换;

2、经常用温水清洗面部、下颌部及颈部,寒冷季节可涂油脂类护肤。

婴幼儿流涎与健康

婴幼儿流涎俗称流口水。婴幼儿流口水的原因很多。总所周知,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唾液腺尚还不完善,加上幼儿半岁左右处于出牙期,且婴儿口腔浅,唾液的分泌略有增加,孩子不会调节口腔内过多的液体。随着乳牙的出齐和年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也会逐渐转为正常,流涎也会自然停止。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幼儿不正常的流口水。

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们喜爱捏压幼儿颊部,导致腺体机械性损伤。腮腺有损伤的儿童,唾液的分泌量和流涎现象大大超过正常;另一方面患有口腔疾病,如口腔炎、粘膜充血或溃烂或舌尖部、颊部、唇部溃疡等也可导致儿童流涎。

小儿流口水,常常打湿衣襟,容易感冒和并诱发其它疾病,有的不经治疗可数年不愈。有的流涎是由脑炎后遗症、呆小病、面神经麻痹而导致调节唾液功能失调,因此应去医院明确诊断。

流涎多,不论是生理的或是病理的,都要做好局部的护理,注意清洁,避免皮肤刺激。同时根据小儿的特点,采用一些方法治疗,这里介绍二则验方,可根据条件选用。

处方一:山药粉20克、鲜茨菇30克、捣烂如泥、红糖适量(以甜为度,下同),加白开水调成糊状,煮服。每日分2次,连服5天为一疗程。

处方二:鲜茨菇一枚(重约30克)、藕粉3克、冰糖适量。用法同上或加入稀粥同服。

小儿流涎的刮痧疗法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本症主要以5岁以下婴幼儿口角常流口水为主症。

(二)治法

(1)选穴脾俞、中脘、合谷。

(2)定位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合谷:第一、第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脾俞,然后点按腹部中脘,最后点按合谷。

(4)刮拭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脾俞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出痧为度。最后用拇指点按合谷,用力宜重,皮肤通红为止。

二、病例

邓某,男,3岁。患儿8个月前开始流口水。刻诊见患儿口角流涎,稠黏腥臭,口角赤烂,颏下皮肤红赤,面赤唇红,口渴喜冷饮,小便微黄,大便微稀秽臭,舌红、苔黄。取大椎、曲池、脾俞、中脘、合谷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日1次。2天后即痊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三个月宝宝流口水怎么回事

小宝宝从三个月开始,由于唾液腺的发育和功能逐步完善,从三个月开始,小儿往往会出现流口水现象,有的宝宝口水很多,下巴和胸前衣服常常是湿湿的。同时,因过多的口水积储在口腔和咽喉部,小儿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经常可以听到喉咙处发出“咕噜、咕噜”或“呼哧、呼哧”的“痰”声,仰卧躺着时或者在小儿体位发生变化时,这种声音可能加重,有时还会伴有一声半声的呛咳,尤其在小儿醒着手脚用力乱动时这种“痰”声和呛咳声更为明显。

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主动吞咽口水后,这种现象就会慢慢好转或消失,但好转或消失的时间每个小儿都不一样,早的在8~9个月就消失了,迟的到2岁左右可能还流着口水。如果过了正常时期还在流口水的婴儿,应该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诊治。值得引起家长们注意的是有些婴儿流口水是病理性的,预示婴儿患了某些疾病。

小儿流涎较多且伴有口角破溃发炎的,则属口角炎引起的流涎症;若伴有口腔粘膜充血或溃烂,拒食烦躁等,则称口腔炎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萎缩、咀嚼无力,这是由于消化不良、肠道蛔虫症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智力发育不全、痴呆,这是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所致。以上病理性流涎症需到医院检查治疗,一般来说原发病因消除了,小儿流涎症也会好转或痊愈。

治疗宝宝流口水的4款食谱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白术糖

原料:生白术30-60克、绵白糖50-100克

制作:先将生白术晒干后,研为细粉,过筛;再把白术粉同绵白糖和匀,加水适量,调拌成糊状,放入碗内,隔水蒸或置饭锅上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服10-15克,分作2-3次,温热时嚼服,连服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姜糖神曲茶

原料:生姜两片、神曲半块、食糖适量

制作:将生姜、神曲、食糖同放罐内,加水煮沸即成。

用法:代茶随量饮或每日2-3次。

功效:健脾温中,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益智粥

原料:益智仁30-50克、白茯苓30-50克、大米30-50克

制作:先把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薄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稍煮。

用法: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7天。

功效: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遗尿,也可用于小儿流涎。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摄涎饼

原料:炒白术20-30克、益智仁20-30克、鲜生姜50克、白糖50克、白面粉适量

制作:先把炒白术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内,研成细末;把生姜洗净后捣烂绞汁;再把药末同白面粉、白糖和匀,加入姜汁和清水和匀,做成小饼15-20块,入锅内,如常法烙熟,备用。

用法:早晚2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

宜忌:对小儿口腔溃疡、小儿口疮所致的流涎忌服。

宝宝流口水的食疗方法

对于非身体正常生长所导致的流口水,除了接受治疗外,妈妈们还可以通过一些食疗的方法来改善。食疗的方法天然又健康,对宝宝没什么伤害,是不错的选择。下面推荐几种宝宝流口水的食疗方法。

1、益智粥

【原料】益智仁30~50克,白茯苓30~50克,大米30~50克

【制作】先把益智仁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稍煮。

【用法】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7天。

【功效】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遗尿,也可用于小儿流涎。

2、摄涎饼

【原料】炒白术20~30克,益智仁20~30克,鲜生姜50克,白糖50克,白面粉适量

【制作】先把炒白术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内,研成细末;把生姜洗净后捣烂绞汁;再把药末同白面粉、白糖和匀,加入姜汁和清水和匀,做成小饼15~20块,放入锅内,如常法烙熟,备用。

【用法】早晚2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

【宜忌】对小儿口腔溃疡、小儿口疮所致的流涎忌服。

3、白术糖

【原料】生白术30~60克,绵白糖50~100克

【制作】先将生白术晒干,后研为细粉,过筛;再把白术粉同绵白糖和匀,加水适量,调拌成糊状,放入碗内,隔水蒸或置饭锅上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服10~15克,分作2~3次,温热时嚼服,连服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巧用食疗法治宝宝流口水

一、摄涎饼

【来源】经验方

【原料】炒白术20-30克 益智仁20-30克 鲜生姜50克白糖50克 白面粉适量

【制作】先把炒白术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内,研成细末;把生姜洗净后捣烂绞汁;再把药末同白面粉、白糖和匀,加入姜汁和清水和匀,做成小饼15-20块,入锅内,如常法烙熟,备用。

【用法】早晚2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

【宜忌】对小儿口腔溃疡、小儿口疮所致的流涎忌服。

二、益智粥

【来源】《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原料】益智仁30-50克 白茯苓30-50克 大米30-50克

【制作】先把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薄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稍煮。

【用法】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7天。

【功效】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遗尿,也可用于小儿流涎。

三、姜糖神曲茶

【来源】民间方

【原料】生姜两片 神曲半块 食糖适量

【制作】将生姜、神曲、食糖同放罐内,加水煮沸即成。

【用法】代茶随量饮或每日2-3次。

【功效】健脾温中,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巧治宝宝流口水的食疗方

一、摄涎饼

【原料】炒白术20~30克,益智仁20~30克,鲜生姜50克,白糖50克,白面粉适量

【制作】先把炒白术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内,研成细末;把生姜洗净后捣烂绞汁;再把药末同白面粉、白糖和匀,加入姜汁和清水和匀,做成小饼15~20块,放入锅内,如常法烙熟,备用。

【用法】早晚2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

【宜忌】对小儿口腔溃疡、小儿口疮所致的流涎忌服。

二、益智粥

【原料】益智仁30~50克,白茯苓30~50克,大米30~50克

【制作】先把益智仁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稍煮。

【用法】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7天。

【功效】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遗尿,也可用于小儿流涎。

三、姜糖神曲茶

【原料】生姜两片,神曲半块,食糖适量

【制作】将生姜、神曲、食糖同放罐内,加水煮沸即成。

【用法】代茶随量饮或每日2~3次。

【功效】健脾温中,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四、白术糖

【原料】生白术30~60克,绵白糖50~100克

【制作】先将生白术晒干,后研为细粉,过筛;再把白术粉同绵白糖和匀,加水适量,调拌成糊状,放入碗内,隔水蒸或置饭锅上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服10~15克,分作2~3次,温热时嚼服,连服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小儿流涎喝栗枣粥

1岁以内的婴幼儿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一般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1岁左右流口水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孩子到了两岁仍在流口水,就可能出现异常了。

中医认为,小孩流口水不止,主要与体质虚弱、脾肾阳虚相关。脾主运化水湿,肾为水之下源,脾肾阳虚,运化失职,不能摄纳涎唾,水邪泛溢,故流口水不止。治疗宜温补脾肾,推荐食用栗子茯苓枣粥:取栗子、大枣各10枚,茯苓15克,大米50克;将茯苓研细,大枣去核;大米煮沸后下大枣、茯苓、栗子等,煮熟服用即可。

栗子味甘,性温、平,入脾、胃、肾经,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常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腹泻便稀、心神不安等。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此粥可以暖胃、健脾、补肾,对于因脾肾阳虚而流口水的小儿,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此粥大枣较多,含糖量很高,不宜长期食用;服用退热药时,不可食用红枣;如果小儿流口水严重,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排除细菌感染性口炎、疱疹病毒性口炎、黏膜充血或某些先天性疾病。

流口水的基本原因

流口水医学上称流涎症或唾液增多。引起流涎症的原因很多。

一般6个月~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新生儿流口水是很少见的。因为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分泌很少,3~4个月开始唾液分泌增多,6个月后由于饮食转变,刺激神经引起唾液分泌增加,才开始发生流口水现象。且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液体,因而就发生流口水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以吞咽来凋节过多的唾液,这种流口水现象就逐渐消失。以上流口水是正常现象。但有的小儿流口水同时哭闹不安,拒食,进食时哭闹加重,或伴有发热现象,这时应仔细检查一下口腔粘膜即舌尖部,颊部、唇部有无溃疡。溃疡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应抓紧治疗。有的流口水是由脑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及呆小病而致调节唾液分泌功能、吞咽功能失调引起的,则应去医院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宝宝流口水饮食疗法

1、小儿流涎饮食支持疗法

可以多给宝宝多吃些水果、蔬菜,不要过甜、过咸、厚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每天大便通畅。这对防治小儿流涎有一定的意义。另外,多给宝宝喝水,这也会减轻宝宝的流涎症状。

2、小儿流涎食疗方

(1)冰糖儿茶汤:儿茶5克,冰糖适量。水煎汤代茶饮,1天1次,连服5天为1个疗程。可治小口角流涎。

(2)陈皮大枣汤:大枣10枚,陈皮5克,竹叶7克。将这三味水煎,每天1剂,分2次饮服。3天为1个疗程。防治小儿流涎。

(3)姜糖神曲茶:生姜2片,神曲半块。将生姜和神曲放入罐内,加水煮开后稍煮,代茶饮,每天2-3次。可防治小儿流涎。

流口水其他常见疗法

1、敷贴疗法

(1)选细辛10克,凡士林膏少许。把细辛研成细末,用适量凡士林调成膏状,外敷于脐,胶布固定,每天敷3次。

(2)选吴茱萸12克,胆南星4克,共研末。临睡前把双腿洗净,用陈醋调匀药末敷于涌泉穴。包扎固定,12小时后取下。每2天1次。

(3)选吴茱萸30克,食醋10克。将吴茱萸研细过筛,加食醋调成糊状,涂在双足涌泉穴,用两层纱布包裹,胶布固定。每12小时换1次。

(4)选五倍子、天南星、吴茱萸各等份,共研细末。睡前以米醋调匀药末敷涌泉穴。纱布固定,次晨取下。10日为1个疗程。

相关推荐

小儿流口水诊断详述

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婴儿能吞咽过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 无论是长时期或短期流口水,都会使两侧口角发生糜烂,下颌部皮肤经常浸渍着口水,皮肤发红,形成湿疹或表皮破损溃烂,并可继发细菌感染。 如果宝宝到了2~3岁牙齿长齐后,口水仍流个不停,就要小心宝宝有罹患口腔、咽喉黏膜炎症等疾病的可能,需要去医院检查治疗了。 小儿流口水同时哭闹不安,拒食,进食时哭闹加重或伴有发热现象。这时应仔细检查一下口腔黏膜及舌尖部、颊部有无溃疡。溃疡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应尽早治疗溃疡。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儿不正

小儿流口水的原因

小儿流涎多见于1岁左右的婴儿,常发生于断奶前后,是一种以流口水较多为特征的病症。一般6个月至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 当患口腔黏膜炎症以及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所致者,为病理现象。由于婴儿的口腔浅,不会节制口腔的唾液,在新生儿期

小儿流口水的偏方

小孩流口水可能是脾虚的体质,可以用这个药方:党参10克白术6茯苓10炮干姜3克山药10芡实10益智仁10金樱子10炙甘草3陈皮5先服五剂,如无不适,可以服用半月左右再复诊. 处方生南星30克.主治小儿流涎. [用法]研成细末,每晚用10克,用醋调成饼状,睡前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上,胶布固定,第2天早晨取下,连贴3~7天.一般是3天以后就会见效,但是一定要注意连续使用,如果没有连续使用效果一点都不明显. 米仁山楂羹:材料:米仁100克,生山楂20克(鲜的更好),水65O毫升.做法:文火煮一小时,浓缩汤汁.服用

两个月婴儿流口水的原因

5大因素 引起病理性流口水 1.母乳喂养时间过长。将母乳喂养延长至1岁以后,甚至在断奶以后再添加辅食。这种做法不利于小儿消化系统的正常发育,常造成流口水并伴有消化不良。 2.有些父母和亲友出于喜爱,经常捏压孩子的面颊部。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孩子腮腺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唾液的分泌量大大超过正常小儿,从而出现流口水。 3.患有细菌感染性口炎、疱疹病毒引起的口炎、黏膜充血或溃烂,或舌尖部、颊部、唇部溃疡等口腔疾病,刺激唾液腺分泌旺盛,可导致流口水。 4.有神经系统疾病,如与流涎相关的中枢、神经传导通路、神经受损等,均

1岁半宝宝口水多粥类食疗方

1.1、益智仁茯苓粥 益智仁30克,与白茯苓30克烘干后,一并研为细末。大米(或糯米)50克淘净后煮成稀粥,待粥将熟时,调入上述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稍煮。每次趁热服食,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3~5日。 1.2、灯芯石膏栀子粥 灯芯草6克,石膏10克,栀子3克,久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30克,共煮成粥,每日2次服食。 2、1岁半宝宝口水多汤类食疗方 2.1、红枣竹叶陈皮汤 红枣5枚,陈皮、竹叶各5克,洗净后入锅中,加水适量,煎20分钟后即可。每日1次,分2次饮服,连服3~5剂。 2.

白术的用药禁忌

①《本草经集注》:"防风、地榆为之使。" ②《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宜:脾胃气虚,不思饮食,倦怠无力,慢性腹泻,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者宜食;自汗易汗,老小虚汗,以及小儿流涎者宜食。 忌:胃胀腹胀,气滞饱闷者忌食。 忌:桃、李、菘菜、雀肉、青鱼。 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小儿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与普通感冒非常相似,经常有不少家长会错把小儿流感当感冒对待,以致患儿病情加重。在此小编特别给大家简单介绍小儿流感跟普通感冒的区别,方便家长们在以后生活中能注意区分。 小儿流感的临床症状与患儿的年龄有关,不同年龄的患儿症状各具特点。年长儿的流感症状与成人相似,多表现为普通感冒型,而婴幼儿流感的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似,炎症涉及上呼吸道、喉部、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部,病情较严重。小儿流行性感冒通常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

脑瘫患儿流涎护理注意事项

一、保护好患儿面部皮肤 家长用清洁手帕或餐巾纸擦干脑瘫患儿胸前流涎处时,不可以用力擦拭,以免损伤皮肤。用温水洗净面颊、下颌等部位,擦干并涂上护肤霜,同时经常更换围巾,尽量保持流涎处干燥,尤其是在冬季。以保护小儿这些流涎处部位的皮肤。 二、不要用力挤压患儿面部 家长不要随便捏弄脑瘫患儿的面颊部,以免刺激唾液腺而加重流涎。告诉家长给孩子洗漱时,选用软毛巾,避免用力按压搓洗。 三、引导患儿吮吸手指 家长可吮吸脑瘫患儿食指,然后让患儿自吸,以体会吮吸感觉,反复练习,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吞咽功能。或者每天吸吮空奶嘴1

流口水是什么原因

你所说的是流涎。不知道患者多大年龄。我把各种年龄的流涎原因都告诉你,你自己参考看看。 这种所谓“无缘无故”流涎的现象,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为病理表现,不过,无论是大人和小孩,都不要漠视这一问题的存在。 正常成年人每天分泌唾液1000毫升至1500毫升,如果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受阻,都可产生流口水的现象。成年人清醒状态下流涎,绝大部分原因是病态引起的,其中又可分为真性和假性。 真性唾液分泌过多原因各有不同。如果患有口腔炎等口腔疾病,或者假牙不合适引起刺激,都可能流口水。受到汞、铅、碘、尼古丁等药物中毒或刺激,

冬季如何预防小儿流感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行。近期北京地区流感流行,郑州各大医院儿科患者也人满为患,儿科病房里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加床住院,门诊患儿更是排长队等待就诊。由于小儿流感容易并发肺炎、心肌炎、中耳炎、脑膜炎等,必须引起家长足够重视,同时也要注意家中其他人员感冒对小儿的影响。 正确预防流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流感高发季节不要去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处,如商场、游乐场。 二、不要与感冒、咳嗽患儿近距离接触。 三、一旦感冒,不要急于退热。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患儿发热,首选物理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