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孩子情绪压抑怎么宣泄

孩子情绪压抑怎么宣泄

一:写出来

能直接说出来固然好,但有些孩子就是不善言辞,他们在同龄人中表现的相对比较腼腆,害羞,不过,这并不影响他情绪的表达,我们可以让他写出来……相信从现在风行的个人博客、微博中,我们已经看出一些端倪:写出来,照样可以起到宣泄自己情绪的作用。

二:画出来

千万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每个孩子从一出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有的擅长书写、有的擅长表达、有的喜欢画画。情绪的表达和宣泄也是如此,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说出来,也不喜欢写日记,那就让他画画吧。专家说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画家,想想我们小时候,弄到点颜料就开始胡乱涂画,到处留印。这是我们的一种天生性情,同样可以用来让孩子处理自己的情绪,用来做情绪管理。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你可以试着让他把自己的心境用一副图画呈现出来,画画的过程和他书写的过程是一样的,透过另一种形式,他也会从另一个视角洞察自己的情绪,平复自己的心境。

三:说出来

这是一种最直接的宣泄情绪的方式,如果孩子有情绪,就让他直接表达出来。当然,这里的"说"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是让孩子不分时间、不分地点、见人就说,而是要有计划、有策略的让孩子说。千万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首先,你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众目睽睽之下肯定不行的。其次,你还要给孩子找到一个他觉得安全的人,再让他说。其实,在孩子的心目中,有时父母并不是最安全的人,这个人也可能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自己的叔叔、姑姑……最后,待孩子表达完自己情绪后,你可以不认同,但你要接纳,让孩子能感受到他是被理解的,这比你是否认同要重要的多。如此,孩子的情绪才能够得到合理的宣泄……

四:动起来

如果以上都不适合你的孩子,这一种估计就不会不适合了。可能你见过这样的孩子,他就像一个混世魔王一样,无论走到那里,都是乒乒乓乓的声音,见什么捣鼓什么,他走过一遍之后,几乎没什么东西还是完整的。甚至,他还喜欢打架,弄得旁边的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儿。

宝宝打人怎样引导 帮助孩子宣泄情绪

在孩子焦躁想袭击他人的时刻,可为孩子提供其他选择,如给他一个枕头,让他随意处置,还可以教他用力跺脚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或者告诉孩子要是下次他生气了可以到你身旁寻求帮助。

拯救情绪要合理宣泄

一个人如果失眠了不是兴奋过度,就是工作或者生活压力过大了,或者是出于一种情绪性失眠状态中,这时候你可能内心比较乱,甚至是急躁,焦虑不安,进而造成自己的失眠现象。情绪性失眠的原因很多,很多职场白领是因为生活中的偶发事件产生急躁、焦虑、郁闷等情绪,进而造成短期的失眠。

这种情况下,切忌躺在床上思考事情,很多人失眠时会情绪不好心绪烦乱,一会想到前几天的报表,一会想到明天的工作,一面担心睡眠不好影响健康和工作,结果越想越睡不着。失眠时,不要在卧房做太多其他的事情,别把能否睡着太当回事,因为睡眠是人身体的自然反应,困了就想睡觉,不要人为地去控制它,应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去刻意地控制情绪和思维时,也许反倒能自然而然地入睡。

情绪性失眠时,要学会进行自我调整,可以找朋友或身边信得过的人进行倾诉。不宜自己使用镇静类药物来控制失眠,失眠是由心理、疾病、药物、环境、体质等五大因素引起的,一味靠镇静药物,只能适得其反。

孩子哭闹就这样哄

哭是一种情感宣泄

不少父母一见孩子哭就心烦,有的制止孩子“不准哭”,有的讽刺挖苦“男孩还有脸哭”,有的斥责“这么娇气,没出息”,有的威胁“再哭就不喜欢你了”……然而,哭泣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就连成年人遭遇失恋、失业等打击都会哭,更何况弱小的孩子。

泪水并非软弱,也不代表无能和退缩。哭泣是孩子的权利,也是他们表达情绪的手段。父母狠心不去拥抱、冷血不去安慰,“逼”不出独立,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不许哭”这种对孩子情绪的过度抑制,不仅无法帮他们正确认识情绪,也不能学会控制情绪。

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哭泣表示不满,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喜欢的是乖巧的自己,而学会隐藏负面情绪,同时形成了父母不可信赖的印象,无法无条件分享内心感受,导致亲子关系疏远。其次,孩子会认为至亲的父母都不能接受自己的情绪,别人肯定更不喜欢。久而久之,就学会了压抑,可能导致抑郁。最后,坏情绪就像洪水,宜疏不宜堵。负面情绪压抑久了,孩子可能会采取不恰当的宣泄方式,比如打骂、摔东西等。

因此,家长需要把哭的权利还给孩子。不妨先记住4个原则:孩子哭的时候,第一,不要打断哭泣;第二,不要急于发表意见;第三,用心理解与交流;第四,用行为告诉孩子,你关心他,如递上纸巾、水等。

生理需求型 耐心沟通多学习

灵灵1岁多了,说话只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一次,妈妈带她到街上玩,灵灵突然指着街角说“要,要”。妈妈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一串气球正飘在天空中。于是妈妈买了个气球放到灵灵手上。可灵灵却哭了起来,一个劲挥着手。妈妈急了:“你不是要气球吗?还哭什么!”这时,邻居王阿姨路过,连忙帮耐心询问才知道,灵灵是想要一旁的棉花糖。

孩子在1岁左右,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经常词不达意,甚至只会用手指。聪明的父母要学会判断孩子哭泣的原因,这就需要耐心地和孩子沟通。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哭泣通常有以下两种原因:

1.需求没得到满足。宝贝饿了、吃多了或者表达情绪时都会哭。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生气或害怕时,宝宝会睁着眼哭,痛苦时则闭着眼哭。宝宝哭泣力度的变化也会透露不同信息,饥饿时哭泣力度较小,痛苦或害怕时哭泣力度较大。

2.内心受到惊吓。带幼儿到人多嘈杂的公共场所、生活环境突然改变等,都可能使宝宝受到惊吓,出现半夜惊醒、哭闹不安等反应。建议家长不要带宝宝去过于喧哗的场所;出去游玩要选择相对安静的公园;记下宝宝平时害怕哪些事物,今后尽量避免接触;宝宝受惊哭泣时要及时安慰拥抱,用身体接触让其尽快平静下来。

天生敏感型 培养自信总肯定

田田是个“哭泣包”。做的菜不合胃口,哭;作业没写完,哭……有亲戚教训田田父母,平时别老说孩子,可两口子很委屈:“我们平时可是连一句重话都不敢说!”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脆弱爱哭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的先天气质。这样的孩子往往关心别人的情感、同情心强、观察力较好、能遵守规则。何况,哭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并非都是坏事。有研究发现,爱哭的人比不爱哭的人身心更健康。

如何发泄情绪 发泄情绪的几种方法

嚎啕大哭

当心情极度压抑的时候不妨大声哭出来,嚎啕大哭可以缓解压力,发泄情绪,哭过之后往往会让人感觉轻松很多。

深呼吸

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也要学会适度的放松自己,深呼吸无疑是放松自己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深呼吸可以很好的放松情绪,减轻压力。

K歌

K歌也可以有效的缓解压力,起到情绪发泄的作用。当心情不开心时可以约三五好友找个KTV尽情的去放松自己,释放出自己心里的压力。

游戏宣泄

通过玩游戏也可以很好的转移注意力,起到情绪选择的目的。因此当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可以玩几款网络小游戏,不去想这些不愉快的事情。

运动宣泄

心情不好是进行一些有氧运动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比如爬爬山,打打球,跑跑步等,通过运动可以提高人的精气神,也可以很好发泄情绪。

想象宣泄

所谓的想象宣泄,就是通过美好的想象让自己变得开心起来,通过想象,可以让一件不完美的事情在想象中变得完美,不开心的事情也可以变得开心。

实物宣泄

很多朋友在心情压抑的时候喜欢摔东西,这就是一种实物宣泄的方法。但是不建议摔啤酒瓶,杯子,手机等,这个不但给自己造成精神损失,也有可能会伤害到他人,如果实在想宣泄一下的话,可以摔不容易破损的东西哦,比如枕头。

酒精麻醉

俗话说一醉解千愁,很多人心情郁闷的时候喜欢独自喝闷酒,喝酒可以起到宣泄情绪的作用,但是不建议喝多啊。

发脾气是孩子一种情绪宣泄

发脾气是孩子达到自我目的的一种手段。

另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发脾气是孩子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一种情绪宣泄——让他充分发泄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有好处。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孩子从来不发脾气,不见得就有利于他心理的健康发展。因为他将许多不良情绪都闷在心理,将来将会使得他不堪重负,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怕孩子发脾气,甚至还鼓励孩子心中有不满时,适当发发脾气

如何控制愤怒情绪 宣泄

宣泄的方式很多,如放声病哭、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倾诉、把废报纸撕成碎片、狠狠地扔沙发靠垫笑。有心理学家认为,吹气球也是宣泄愤怒的好方法,想象着把怒气都吹进气球里,然后,狠狠地将气球踩碎,在爆破声中,你心中的怒气很快就会释放掉了。宣泄的方式很多、只要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都可以来用。

情绪压抑的人易患肺癌

在肿瘤病人身上,医生大多可以发现这样被称做“癌性格”的致病因素,如抑郁、多疑、好生闷气、沉默寡言、狭隘嫉妒、易躁易怒,忍耐力差等不良情绪,这些都是癌细胞产生和发展最有效的媒介。

专家介绍说,癌症的产生源于多种因素,没有一个致癌因素能单独引发癌症,而精神作用对于癌症的危害,不能忽视。比如抑郁生闷气,并常常带气吃饭,就容易患胃癌;长期处于失望自卑中的女性,则有可能会患宫颈癌;常常强忍怒火,则容易患乳腺癌。而在各种不良性格反应导致癌症的统计中,情绪压抑不得释放的人,则容易患肺癌。也就是说,肺癌病人病前情感释放能力,明显要低于正常人。

不良性格可以影响免疫功能,改变机体的免疫状态,降低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杀伤功能。支教授形象地比喻说,一旦敌人DD癌细胞强过了杀灭它的战士,司令部的指挥就会失控,癌细胞就打败了人体的免疫功能。不良的性格就是癌细胞的帮凶。

运动可以宣泄情绪

有关专家研究认为,缺乏运动是造成情绪消沉的原因之一,而跑步是有氧运动,除了活动肌肉外,还能加强心、肺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同时,跑步分散了注意力,原本因沮丧引起的不适也就被忽略了。研究还表明,沮丧的原因是脑神经元中缺乏副肾髓质以外组织分泌出的荷尔蒙。跑步时,该荷尔蒙增加,所以能消除人的沮丧心理。

在影视作品中常见到主人公因心情不好,然后一阵狂奔,观众大多认为这种镜头不真实。然而,有研究表明,现实生活中若真遇上不称心的事,放开了跑一跑,的确能够消除人的郁闷心理。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教授兼心理治疗师瑞斯特在运用跑步对沮丧病人进行治疗后得出结论说:跑步是许多情绪消沉者的合理药方,因为它简便易行,又不会引起副作用,还能强身健体。

压抑孩子情绪的6大危害

⊙内心恐慌,失去安全感,变得退缩、封闭。

⊙情绪越积越多,到了hold不住的那一刻,最终以父母不可预知的更具破坏力的方式爆发。

⊙纠结在情绪之中,看不到其他,或者对其他事物失去兴趣,妨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如好奇心削弱,对新鲜事物失去兴趣,学习的热情下降甚至完全消失,变得胆小、黏人、脾气暴躁……

⊙从父母身上学到同样粗暴的处理情绪的办法,对他人及自身情绪缺乏了解,无法敏锐地察觉他人感受,或漠视他人的感受,情绪感受力弱,情商低。

⊙迫于压力,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很隐忍,试图以此搏得父母欢心。一旦脱离父母,遇到合适的机会,则将负面情绪发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对象身上。

如攻击小伙伴,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面前表现得蛮横不讲理等。

⊙压抑自己情绪,习惯以“刚强”的假面具示人。当遭遇无法承受的挫折时,反而更缺乏韧性。

让孩子自信有助宣泄坏情绪

家长与孩子对调角色,让他们在游戏中担任强有力的角色,而你自己扮演弱小无能的角色。哪怕每周只有半小时,也要腾出这段“专门时间”,让孩子做做主。这样孩子就会感到有足够的自信,来向你表露他们的想法。你不但做到了很好的倾听,而且在玩耍大笑中,有效地帮孩子解压。

比如孩子想和爸爸玩打针游戏(最近他刚挨过一针)。爸爸就要一反平日的矜持,样子可笑地佯装逃跑,或滑稽地叫喊:“不!不要!求求你!”孩子肯定会大笑,然后追着你一定要打到为止。等他心满意足地打到了,就会特别有成就感,无形中自信心也更强了,也许今后再打针的时候都不会再哭了。

相反,总有家长在游戏中也扮演着强者,孩子给你“打针”,你却非常冷静地说:“一点不疼,没什么害怕的。”想借此让孩子也坚强起来,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家长也明白,打针哪有不疼的,这样等于在欺骗孩子。倒不如“演”出他的真实感受,让他产生共鸣。

也许有家长会问:游戏中让孩子做主,怎么把握这个度呢?度小了达不到效果,度大了又变成了放纵。杨开说,只要在孩子安全的范围内,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在游戏中家长能放松地扮演弱小角色,让孩子扮演强者,孩子很可能会一边起劲地玩,一边放声大笑,他们的所有坏情绪也会随之被抛到九霄云外。

压抑愤怒会危害身体健康

概 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来压抑愤怒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会诱发各种各样的疾病的发生,会增加人们患有疾病的风险性,对于情绪不好的时候,应该要及时的学会宣泄情绪,不能长时间的压抑愤怒,这样会给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缓解不良的情绪来宣泄愤怒,下面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压抑愤怒会危害身体健康。

步骤/方法:1首先,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压抑愤怒会危害身体健康,压抑愤怒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会增加人们患有疾病的风险,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对于愤怒的情绪应该要及时的进行宣泄,这样才是比较健康的。

2其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情绪不好的时候,应该要及时的学会宣泄情绪,不能长时间的压抑愤怒,这样会给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缓解不良的情绪来宣泄愤怒。

3最后,当人们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能够有效的宣泄情绪,让我们拥有健康乐观的情绪来面对生活和工作,这样才是比较好的比较健康的生活状态。

注意事项:愤怒的情绪也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会增加人体患有各种各样疾病的风险,所以应该要及时的学会宣泄不良的情绪,需要加强自身的锻炼,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功能,能够有效的宣泄不积极的情绪,能够有效的宣泄人体的愤怒。

情绪压抑时千万不要怀孕

情绪压抑时不要怀孕

不要在情绪压抑时受孕。人一旦处于焦虑、抑郁或有沉重思想负担的精神状态下,不仅会影响精子或卵子的质量,即使受孕,也会因不良情绪的刺激而影响母体的激素分泌,使胎儿不安、躁动,影响生长发育甚至于发生流产。因此,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最好暂时避免受孕。

不要在蜜月时受孕。由于在新婚前后男女双方为操办婚事和进行应酬而奔走劳累,体力超负荷消耗,降低了精子和卵子的质量,再加之新婚蜜月时性生活频繁,也会影响精子和卵子在子宫里着床,降低胎卵质量,从而不利于优生。

不要在旅行途中受孕。由于在旅行途中生活起居没有规律,居无定所、睡眠不足、饮食失调、营养不足,加上旅游过程中过度疲劳和旅途颠簸,可影响胎卵生长或引起受孕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或先兆流产。

孩子哭闹家长学着见招拆招

哭是一种情感宣泄

不少父母一见孩子哭就心烦,有的制止孩子“不准哭”,有的讽刺挖苦“男孩还有脸哭”,有的斥责“这么娇气,没出息”,有的威胁“再哭就不喜欢你了”……然而,哭泣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就连成年人遭遇失恋、失业等打击都会哭,更何况弱小的孩子。泪水并非软弱,也不代表无能和退缩。哭泣是孩子的权利,也是他们表达情绪的手段。父母狠心不去拥抱、冷血不去安慰,“逼”不出独立,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不许哭”这种对孩子情绪的过度抑制,不仅无法帮他们正确认识情绪,也不能学会控制情绪。

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哭泣表示不满,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喜欢的是乖巧的自己,而学会隐藏负面情绪,同时形成了父母不可信赖的印象,无法无条件分享内心感受,导致亲子关系疏远。其次,孩子会认为至亲的父母都不能接受自己的情绪,别人肯定更不喜欢。久而久之,就学会了压抑,可能导致抑郁。最后,坏情绪就像洪水,宜疏不宜堵。负面情绪压抑久了,孩子可能会采取不恰当的宣泄方式,比如打骂、摔东西等。

因此,家长需要把哭的权利还给孩子。不妨先记住4个原则:孩子哭的时候,第一,不要打断哭泣;第二,不要急于发表意见;第三,用心理解与交流;第四,用行为告诉孩子,你关心他,如递上纸巾、水等。

生理需求型 耐心沟通多学习

灵灵1岁多了,说话只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一次,妈妈带她到街上玩,灵灵突然指着街角说“要,要”。妈妈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一串气球正飘在天空中。于是妈妈买了个气球放到灵灵手上。可灵灵却哭了起来,一个劲挥着手。妈妈急了:“你不是要气球吗?还哭什么!”这时,邻居王阿姨路过,连忙帮耐心询问才知道,灵灵是想要一旁的棉花糖。

你为什么不允许孩子哭

我一向认为孩子哭泣的时候大人应该想办法哄住孩子,不应该任由孩子哭下去。而一位心理学的专家却告诉我,孩子哭如果让父母心里难受、烦躁不堪,往往是父母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积郁了许多负能量,没有得到宣泄的机会。孩子负面情绪的爆发,会触及父母内心的同类情绪,潜意识里因为担心自己失控,所以也不允许孩子发泄。懂得“同理”自己,才会“同理”孩子,“同理”在前,才会顺藤摸瓜理清情绪来源。情绪来源才是父母疗愈孩子情绪的最好“抓手”。

接纳才能释放

一次我送儿子去幼儿园,看到一个刚入园的四岁多的男孩因为妈妈离开而大哭大闹不止。一个老师搂着男孩让他趴在自己的怀里哭,边拍着他后背边说:“我知道跟妈妈说再见是很难过的事,嗯,是非常非常难过的事,不过你要知道妈妈下午肯定会回来接你的。我们来做点什么帮你感觉好一点好不好?”

一边说着,老师一边慢慢领着男孩往屋里走,孩子这时已经由大声嚎哭变成了小声地抽泣,进屋之后,老师拿给他一张纸和各色蜡笔,和他一起坐下来写信,这时候孩子已经完全停止了哭泣,用心地写写画画起来。

孩子情绪不好时大人需要做的四步骤:一、认可孩子的感觉和情绪;二、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这样;三、帮助孩子心情好起来;四、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上面那个老师对待哭闹的孩子就履行了这几条原则:首先认可孩子难过的情绪,然后帮孩子想个办法疏导和表达自己的感觉。

情绪无好坏,它是正常的情感反应

关于孩子的情绪,有些父母不允许孩子害怕,如果孩子说怕恐龙,妈妈就说:那有什么好怕的,都灭绝了。如果孩子怕黑,就说:妈妈都不怕,你也不用怕。

实际上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怕、恐惧都是人的正常的情感反应,孩子既然有了这样的感受,父母应该首先表达出接受,接受之后再引导他去面对,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拒绝和否定孩子的情绪。

情绪被压抑孩子不敢做真实的自己

否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的暗示是:妈妈不喜欢我害怕,害怕是不好的行为,我不应该害怕,否则妈妈就不爱我了。

为了取悦父母,孩子在想哭泣时和害怕时就会压抑自己,犯了错会撒谎,遭受欺负会隐瞒不报。如果在父母面前都要戴上假面具,孩子在哪里才可以做真实的自己呢?假面具戴久了,孩子的心理就会逐渐扭曲。

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接纳、允许孩子的各种情绪,被压抑的情绪迟早会爆发,被压抑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真情实感的流露,让孩子勇于做最真实的自己。

相关推荐

幼升小更应重视习惯养成与情绪过渡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教育专业博士,澳大利亚某公费幼儿园教师阿杰告诉记者,由于升学竞争的客观存在,家长会在幼升小时重视知识、自理技能的培养,但容易忽略情绪控制的问题。 阿杰老师指出,学龄前的孩子情绪表现具有爆发性,比如精神或者物质需求不被满足时会即刻哭闹、吼叫等;也有转移性,表现在情绪来得快、去得快,注意力容易被转移。小学阶段,对孩子而言,不仅是校园环境的转变,知识难度的提升,也包括教师、朋友、学习氛围的变化。许多幼儿园阶段理所当然的需求不被允许,孩子会面对更复杂的外界反馈,如举手想回答问题却不被老师点

青春期抑郁症怎么调节

对于青春期的子女,父母要学习与之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洞察其心理变化。特别是在知晓子女患有抑郁症的情况下,更应及时求助专业心理咨询师,采取心理干预,避免悲剧的发生。 以下提供几点对青春期抑郁症调节的建议: 一、建立强大的支持系统。家庭成员和周围的人要在生活、学习中理解孩子,尽量不指责他。调动孩子身边所有可以调动的积极力量。 二、宣泄累积的负面情绪,清空情绪垃圾。情绪垃圾在心中长期积累又无处倾倒,容易形成不合理观念,为人处事偏激、消极,当遇到刺激性事件时,更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因此,及时将孩子心中的情绪

心理因素对孩子生长的影响

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但要保持身体健康,也要注重心理健康,否则对孩子的生长带来负面影响。心理因素的影响还是通过孩子的身体健康来反映: 1)家庭的压抑感潜移默化地发生在孩子身上,孩子情绪不稳定; 2)孩子食欲不振; 3)孩子睡眠不佳,忽惊忽醒; 4)孩子消化道失调,有时拉稀,有时便秘,产生肠胃紊乱; 5)孩子抵抗力减弱,虽大病没有,却小病不断

甲状腺癌患者的日常护理

1.用药遵医嘱用药,不随意增减药量。 2.饮食 宜清淡,忌食辛辣煎炸之品,根据医嘱选择含碘高或含碘低的食物。 3.情志运用宣泄疗法,如发怒宣泄、哭泣宣泄、太息宣泄等.消除紧张、焦虑、压抑情绪,增进心理健康。 4.生活起居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多参加文娱活动,培养业余爱好。 5.运动 参加体育锻炼、学习气功增强体质。 6.定期复查 遵医嘱复查,若颈部增粗或出现结节、囊肿等肿物及时就诊。

青春期的叛逆如何应对

信度逆反 教师家长的所作所为随时随地都受到孩子严格的监督,倘若教师家长本人的行为举止与他平时所作的宣传教育相悖,就会造成孩子对家长教师的不信任态度,这就是信度逆反。 情境逆反 在特定的机会、场合,学生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热点”,处于一种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教师家长不顾及孩子当时处的情境,就会诱发孩子的情感障碍,使孩子紧闭心扉,对家长教师的教育采取排斥的态度,拒绝接受本来可以接受的东西,这就是情境逆反。 超限逆反 这是由于教育的容量过大、时间过长,或者教育内容机械地、无时间间隔地重复而产生的一种逆反态度

女人伤心时流泪可以排毒

美国学者对几百名男女性分别研究后发现:在他们痛快地哭过后,自我感觉都比哭前好了许多,健康状态也有所增进。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在情绪压抑时,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成分。哭泣后,情绪强度一般可减低40%,而那些不爱哭泣,没有利用眼泪消除情绪压力的结果是,影响身体健康、促使某些疾病恶化。 比如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痛就与情绪压抑有关。 测试发现,正常人的泪水是咸的,糖尿病人的泪水是甜的。悲伤时流出的眼泪,含有更多的荷尔蒙等,人们遇到悲伤的事情时,如果能放声痛哭一场,流泪后的心情往往会好受许多,这是由于悲

怎样让孩子学会控制愤怒

愤怒总是令我们感到不舒服,不管是看到别人发火还是自己感觉气愤都会不舒服。而看到自己孩子生气则更加令我们难以忍受。为了缓解这种不舒服的感觉,父母通常要求孩子"别哭"或者说"没什么好哭的"之类的话。正是这些时候,孩子心中开始种下了不良的宣泄愤怒的种子。 这些要求孩子"别哭"的家长是在传授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而他们父母又可能是受到自己父母同样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还可往上追溯。事实上让你的孩子"别哭"本身是对孩子的一种冷暴力,孩子可能以后仍然需要人帮助解决抑郁、成瘾以及其他心理问题。但是当我们让孩

如何预防青少年心理疾病呢

首先: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首先要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其次: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第三:认识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

经常回家可以带来哪些好处 对自己:宣泄改善情绪

“每个人遇到难事往往有三种情绪处理方式:升华、宣泄压抑。”王国荣说,升华需要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压抑对身心不利,只有宣泄相对容易,而家庭是最佳宣泄场所。家是最包容的地方,你拥有的理解最多,能获得强有力的支持,是改善情绪的疗伤之所。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1、心理疏导,稳定和安抚孕妇情绪。 关心体贴妊娠糖尿病患者,采取和蔼的态度、文雅的举止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鼓励患者充分表达内心感受,引导她们说出自己最担心的问题,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以及文化程度、婚姻家庭、患者现在的精神情况等,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患者倾吐自己的心声。以便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的心理指导措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使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2、主动帮助分析患者的病情。 应尽量通俗易懂的向孕妇和家人讲解妊娠糖尿病的医学知识,使患者从正规渠道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如疾病对孩子的影响,孩子